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之外的社會規范可訴性

法之外的社會規范可訴性

發布時間: 2022-06-16 00:12:54

Ⅰ 「可訴性」是什麼意思

釋義:即任何人均可將法律作為起訴和辯護的根據。法律必須是明確的、確定的規范,才能擔當作為人們爭訟標準的角色。

注音:kě sù xìng

Ⅱ 法律的可訴性是什麼意思

法律法規是由我國制訂或認同並藉助我國強制權確保執行的,體現由特殊社會發展物質條件標准所決策的剝削階級信念,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以確定、維護和發展趨勢對剝削階級有益的人際關系和公共秩序為目地的行為准則管理體系。法律法規是維護保養我國平穩、全面進步迅猛發展的最強大的武器裝備,也是保衛廣大群眾支配權和權益的專用工具,也是執政者執政被統治者的方式。

法律法規最先就是指一種行為准則,因此規范化便是它的主要特點。規范化就是指法律法規為大家的個人行為給予方式、規范、款式和方位。法律法規與此同時還具備抽象性,它是大家從很多具體、實際的個人行為中高寬比抽象性出去的一種行為模式,它的目標是一般的人,是不斷可用數次的。法律法規還具備客觀性,即法律法規所給予的個人行為規范是依照法律法規全部中國公民一概可用的,不允許有法律法規以外的獨特,一旦違反法律法規,便會遭受相對應的處罰,對其文化教育,改進。

Ⅲ 除法以外的社會規范是否具有效力

法律是必須強制執行的,這個是有效力的,其他的比如像公民道德規范之類的,只有在一定的程度上有一定的效力。也就是說如果某人。一定不願意遵守這些東西,那社會也沒有辦法,畢竟它不是違法。

Ⅳ 何謂法的可訴性

在當今社會條件下,我們都處於法律的約束之下,法律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制約著我們,規范著的我們,對社會穩定起到一定的維護作用。有些人想了解法律的可訴性是什麼,那麼小編接下來就為您具體闡述。

最後,我們需要構建完備的法律可訴性體系,也要完善我國法律規范的可訴性制度,促進我國法治現代化建設,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使得公民的正當權益得到法制的保障,最後實現社會和諧健康發展。

Ⅳ 什麼是法的可訴性

法律的可訴性,是指當法律中規定的權利被侵犯或濫用、義務被違反時,法律必須提供適當的救濟程序和手段,尤其要提供專門的法律機制使得訴求人有可能通過專門的司法機構如法院來保障其合法權利或正當利益。

法律的可訴性作為法律的特徵之一並非是一個空泛的口號而是體現著法治精神的具體要求。

當然,法律的可訴性不可能因為人們把它列為法律的特徵之一而自動得以實現,而是要通過一系列的觀念、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而實現。

(5)法之外的社會規范可訴性擴展閱讀:

法律的可訴性應當成為法律,特別是現代法治國家法律的基本特徵之一。對中國的法治現狀而言,明確並強調法律的可訴性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它不僅會帶來法律觀念上的深層變革,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也是建立一個自行雙向良性運轉的法治系統的關鍵,是解決我國執法難和法律無力困境的出路之一。

它的廣泛而深入的落實將真正把法律交到人民大眾手中,使其成為名符其實的法治的主體,從而推動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

Ⅵ 法的特徵中關於可訴性應該怎樣理解

法的可訴性是指基於法律規定,法律關系的主體在自身法益受到損害時,可以通過法院訴訟來尋求救濟。比如民法就有民訴對應。

法的社會作用

法的社會作用是法律為實現一定的社會目的(尤其是維護一定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而發揮的作用。如果說,法的規范作用是從法律自身來分析法律的作用,那麼法的社會作用則是從法律的目的和本質的角度來考察法律的作用問題的。法的社會作用的基本方式有確認、調節、制約、引導、制裁等。

從馬克思主義法學觀點看,在階級對立的社會中,法律的社會作用大體上表現在兩個主要方面:

(1)法律在維護階級統治方面的作用

法律的階級統治作用是指法律在經濟統治、政治統治、思想統治等方面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在階級對立社會中,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對立階級之間的沖突和斗爭。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掌握政權的階級(統治階級)必然把階級沖突和斗爭控制在一定的秩序范圍內,他們利用國家制定和實施法律,來使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統治地位合法化,使階級沖突和矛盾保持在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所允許的界限之內,建立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馬克思主義法學指出:法律在維護階級統治方面的作用表現在許多方面:①調整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關系。一方面,統治階級用法律在經濟上確認和維護自己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在政治上維護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政治統治(包括鎮壓),在思想意識形態上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思想、道德和意識形態;另一方面,統治階級在一定條件和限度內,也在法律中規定一些對被統治階級有利的條款,向被統治階級做出讓步,以維護其根本的利益。②調整統治階級與其同盟者之間的關系。因為統治階級與其同盟者之間存在著共同的利益,又有著利益沖突,統治階級需要用法律的形式確定與其同盟者之間的關系,適當給予同盟者在政治、經濟上的某些權利和利益,同時對同盟者濫用其權利,甚或對統治階級進行政治對抗,也實行法律上的制裁。③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關系。統治階級也需要用法律來規定和確認他們自己內部各階層、集團的相互關系,分配統治權和利益,懲罰內部成員的違法犯罪行為,以此建立起個人意志服從整個階級意志的關系,通過這種服從,確保其成員的權利的實現,解決其內部因財產、婚姻等問題而引起的矛盾和糾紛,保證其內部的和諧一致。

(2)法律在執行社會公共事務方面的作用

社會公共事務是相對於純粹的政治活動而言的一類社會活動。其特徵是:這些事務的直接目的並不表現為維護政治統治,而在客觀上對全社會的一切成員均有利,具有 「公益性」。法律在執行社會公共事務上的作用具體表現在這樣一些方面:①維護人類社會的基本生活條件,包括維護最低限度的社會治安,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人身安全,保障食品衛生、生態平衡、環境與資源合理利用、交通安全,等等。②維護生產和交換條件,即通過立法和實施法律來維護生產管理、保障基本勞動條件、調節各種交易行為等。③促進公共設施建設,組織社會化大生產。即通過一系列法律來規劃、組織像興修水利、修築道路橋梁以及開辦工業、組織農業生產之類的活動,對這些活動實行管理。④確認和執行技術規范,包括執行工藝和使用機器設備的標准,規定產品、服務質量和標准,對高度危險品(易燃品、易爆品、槍支彈葯)和危險作業(高空作業、高壓作業、機動作業)的控制和管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等。⑤促進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如通過法律對人們的受教育權加以保護,鼓勵興辦教育和獎勵科技發明,保護人類優秀的文化遺產,要求政府興辦各種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文化設施

Ⅶ 法社會學的法是可訴性行為規范

「法的可訴性」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國法學家坎特羅維奇提出來的,它指的是法(尤其是法律,即成文法)作為一種規范人們外部行為的規則,可以被任何人在法定的機構中通過爭議解決程序(特別是訴訟程序)加以運用的可能性。應該說這是法與生俱來的一個基本特性,也是法區別於非法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現代社會,即使是像憲法這樣的政治綱領性法律文件,也在朝著可訴性或司法化方向發展。
法的可訴性意味著:首先,在立法時就應注意不僅要在法律規范中制定明確的行為模式和相應的法律後果(獎勵或懲罰),而且要制定產生糾紛後的解決途徑和規定訴訟主體。其次,法的可訴性要求建立解決糾紛的機構、解決糾紛的程序和有效的執行機構。否則糾紛當事人或告狀無門或無程序可尋,立法上規定了的權利也如同虛設。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法制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同時又存在不少弊端。其中一些弊端的形成和蔓延與長期以來法律的可訴性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和貫徹不無關系。因此,今後法治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都應充分重視法的可訴性。
綜上所述,可以給法下一個定義:法是由社會力量的對比狀況決定的權威性價值准則和程序性、可訴性行為規范。

Ⅷ 法律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的最本質的重要特徵是什麼如題

法律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規范都具有約束力,而法律作為社會規范的組成,和其他社會規范相比,有著一般社會規范所不具有的強制性,而這種強制性由國家的強制力作為保障,這是法律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的重要特徵。

法律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規范實施法律是運用法律規范來調整社會關系和維護社會秩序,從而使法律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在社會生活中得到實現。

要保證法律真正得到實施,就要有一整套統一的、強大的暴力手段,它既能夠迫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又能夠對違反法律的人們進行有效的懲罰。這種暴力手段,正是國家機器本身。任何社會規范都要有一定的強制力保證其實施,否則它就不會存在。但是,惟有法律的實施,才依靠國家強制力的保證。

(8)法之外的社會規范可訴性擴展閱讀:

1、法律是一種概括、普遍、嚴謹的行為規范

法律首先是指一種行為規范,所以規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規范性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准、樣式和方向。

法律同時還具有概括性,它是人們從大量實際、具體的行為中高度抽象出來的一種行為模式,它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復適用多次的。

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

法律規范不同於其他規范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它的嚴謹性。它由特殊的邏輯構成。構成一個法律的要素有法律原則、法律概念和法律規范。每一個法律規范由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兩個部分構成。行為模式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所提供的標准和方向。其中行為模式一般有三種情況:

①、可以這樣行為,稱為授權性規范;

②、必須這樣行為,稱為命令性規范;

③、不許這樣行為,稱為禁止性規范。

2、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召開立法研討會

這是法律來源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所謂國家制定和認可是指法律產生的兩種方式。國家制定形成的是成文法,國家認可形成的通常是習慣法。

3、法律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不同於其他社會規范的權利和義務,它是由國家確認或認可和保障的一種關系,這是法律的一個重要特徵。

4、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

由於法律是一種國家意志,它的實施就由國家強制力來保障。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是由專門的國家機關以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國家的強力部門包括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有組織的國家暴力。

5、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

因為社會是指以物質生產為基礎而結成的人們的總體,法律的調整是指向人們的行為,是對人們行為所設立的標准,即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

6、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

1、普遍的有效性,在一國主權內法具有普遍效力。

2、普遍的一致性,法律不可以強人所難。

法具有可訴性

法律的程序性。法律強制實施是通過法定時間與法定空間上的步驟和方式而得以實現的。

熱點內容
海絲條例的法規 發布:2025-04-23 11:46:50 瀏覽:812
法官任職鑒定 發布:2025-04-23 11:42:13 瀏覽:222
濟南律師事務所哪個好 發布:2025-04-23 11:30:56 瀏覽:780
法庭狂懟法官 發布:2025-04-23 11:15:47 瀏覽:967
民事訴訟法開庭送達 發布:2025-04-23 10:58:32 瀏覽:295
少兒美術學校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3 10:42:00 瀏覽:708
戶口屬於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3 10:23:33 瀏覽:527
家法誰立法 發布:2025-04-23 10:23:28 瀏覽:48
勞動法規定晚夜班年齡 發布:2025-04-23 10:14:40 瀏覽:157
頂替上大學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3 10:05:29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