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94條第三項
合同法94條是民法典563條。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❷ 合同解除的法定條件
合同解除分為合意解除和法定解除兩種情況,《合同法》第94條則規定了法定解除。
根據《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2)合同法第94條第三項擴展閱讀:
對因遲延履行主要債務而引起的合同解除的認定條件:
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這一情形是構成合同解除的法定條件之一。當事人行使解除權時,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對方當事人違反了雙方對履行期限的約定,在履行期限屆滿時沒有完全履行債務。債務的履行分為不定期期履行與未定有履行期限兩種情況。
定有履行期限的,是指雙方約定了履行期限的最後時間。未定有履行期限的,債權人隨時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但必須給債務人必要的准備時間,准備時間屆滿後,即視為履行期限屆滿。
(2)對方當事人遲延履行的是合同中約定的主要債務。當事人的遲延履行並不一定會導致合同目的地的落空,只有當事人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未履行合同規定的主要債務,才會導致合同目的的落空。
因此,一方當事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內已經履行了合同規定的主要債務。只是遲延履行了合同的將要債務,則只能要求遲延履行方承擔違約責任,而不能因此解除合同。
(3)必須對遲延方進行催告。所謂催告,是指債權人催促債務人及時履行合同債務的通知。催告必須採取書面形式,只有當遲延方在另一方給予其合理的履行期限內仍不履行合同主要債務的,另一方才可以行使其法定解除權。
❸ 合同法94條司法解釋是什麼
規定了合同法第94條第5項的其他法定解除的情形。
相關法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六條 合同成立以後客觀情況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公平原則,並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變更或者解除。
❹ 合同法94條單方解除權
《合同法》第九十四條規定的是法定解除權,當發生規定的法定解除情形時,任何一方可單方面解除合同。《合同法》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❺ 合同法第94條的內容是什麼
首先,原《合同法》第九十四條是法定解除的基本規范,其主要目的是讓債權人免除對待給付義務。該條采根本違約抽象規定和給付障礙類型化規定的混合模式。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含義是債權人的期待利益根本無法實現。需結合具體的給付障礙類型及嚴重程度確定解除權是否成立。而《合同法》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所代替。
其次,原法定解除的內容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
最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
❻ 合同法94條規定的內容有什麼
合同法第94規定的內容就是必須要把受害人的錢歸還給別人
❼ 勞動合同法第94條
違反《勞動抄合同法》襲第94條的規定,「招用勞動者」並不是負連帶責任的構成要件。
按照《勞動合同法》第94條的規定,只有招用勞動者,並且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才是「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
按照規定, 不管勞動者受到的損害程度的大小,只要受到傷害,那麼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就須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即不分先後次序地根據勞動者的請求承擔責任。在勞動者提出請求時,各個責任人不得以超過自己應承擔的部分為由而拒絕。
這種需要承擔連帶責任的形式是一種法定連帶責任,至於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二者之間如何進行責任的劃分,可按因侵權或違約所造成的損失的一定比例進行劃分和判定,但這屬於二者之間,不適用於勞動者對其的責任追償。
根據「不告不理」的原則,對於在民法上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當事人可以選擇起訴,也就是說可以同時將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全部起訴,也可以只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義務人作為被告。但是,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會追加其他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為共同被告。
❽ 解除合同的相關法律條款
一、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合同解除分為協議解除和法定解除兩種。
1、協議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並生效後,當事人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協商一致,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在訂立合同時就預先約定好合同解除的情形,比如,買賣合同中約定「乙方逾期交貨的,如甲方不再需要,應在接到乙方通知後××天內通知乙方,解除合同。」也可以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達成合同解除的協議,在未達成一致之前,原合同仍然有效。
2、法定解除是指符合《合同法》第94條規定情形,不必經對方當事人同意,就可以解除合同,但應向對方作出解除合同的通知。
協議解除合同應具備合同的有效要件:
(1)當事人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內容不違反強行法規范和社會公共利益;
(4)採取適當的形式。
二、合同期未滿,甲方單方面終止合同,乙方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按照法律規定,甲乙雙方在不違反合同規定的情況下,任何一方在沒有經過雙方協商後擅自解除合同的,可追究其法律責任,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要求違規方做出一定得賠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一百一十二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三、最新資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第五百六十二條 【合同約定解除】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條 【合同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
❾ 合同法第94條對應民法典哪一條
合同法第94條對應民法典第563條.
《合同法》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
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