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中的提存制度存在什麼問題

合同法中的提存制度存在什麼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6-16 09:13:04

A. 什麼是提存 合同法和我國相關法律對提存的規定

提存,是指債權人沒有正當理由而拒絕接受履行,或者無從查找債權人而無法履行時,債務人按照法律規定將標的物提交有關部門保存待領。
1.提存的原因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難以履行債務的,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
(1)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的。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標的物,是指債權人有義務受領標的物的給付但又無正當理由而拒絕受領標的物。受領標的物既是債權人的權利,也是其應盡的義務。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標的物,屬於債權人違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債務人適當履行,也因債權人的拒絕受領而達不到還債的目的,令債務人無限期地等待下去而給其造成不應有的損害。因此,在拒絕受領後,只有允許債務人提存才是兼顧債務人與債權人雙方利益的最佳途徑與措施。
(2)債權人下落不明的。債權人下落不明包括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債權人不清,地址不詳;二是債權人失蹤(宣告失蹤),其繼承人不清。第一種情況,不僅指債權人本人不清,地址不詳,也應包括債權人的代理人不清、地址不詳,否則,債務人可以向債權人的代理人履行債務。第二種情況應增加債權人失蹤、尚無代管人一項,因為有財產代管人,債務人就可向該代管人給付。
(3)債權人死亡(或消失)或者喪失行為能而未確定繼承人或者監護人或者繼受人的。
(4)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例如,債權人遲延受領標的物、債權人不在債務履行地又不能到履行地受領、債權人不清、債權人地址不詳等。
2.提存的標的物
提存的標的,為債務人依債務的規定應當給付之標的物。提存應依債務的本旨為之,否則不生消滅債務的效力。因此,債務人為提存時,不得以不相符的標的物交付提存機關。
提存的標的物,以適宜於提存者為限。作為提存標的之物,特定物或種類物均可,但應限於動產,《提存公證規則》第七條規定有如下幾種:貨幣;有價證券、票據、提單、權利證書;貴重物品;擔保物(金)或其替代物;其他適宜提存的標的物。
如果標的物不適於提存或者提存費用過高的,債務人依法可以拍賣或者變賣標的物,提存所得的價款。
3.提存的條件
按《提存公證規則》第十三條等條款的規定,提存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提存人具有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所謂提存人,是指為履行清償義務或擔保義務而向公證處申請提存的人(《提存公證規則》第二條)。由於提存為一種法律行為,因此需要提存人為提存時具有行為能力。因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之一是意思表示真實,故提存人為提存的意思表示應該真實,提存方為有效。
(2)提存之債真實、合法。先有真實、合法的債存在,才可能有提存問題;不存在債的關系,就不產生提存問題,所以要求提存之債真實、合法。
(3)存在提存的原因,存在適宜提存的標的物。
(4)提存標的與債的標的相符。提存仍然屬於履行債務,因而,提存的標的必須與債的標的相符,否則就是違約,而非提存。《提存公證規則》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提存標的與債的標的不符或在提存時難以判明兩者是否相符的,公證處應告知提存人,如提存受領人因此原因拒絕受領提存物,則不能產生提存的效力。提存人仍要求提存的,公證處可以辦理提存公證,並記載上述條件。」
4.提存的通知與公告
根據合同法之規定:標的物提存後,除債權人下落不明的以外,債務人應當及時通知債權人或者債權人的繼承人、監護人。
《提存公證規則》第十八條規定:「提存人應將提存事實及時通知提存受領人。以清償為目的的提存或提存人通知有困難的,公證處應自提存之日起七日內,以書面形式通知提存受領人,告知其領取提存物的時間、期限、地點、方法。提存受領人不清或下落不明、地址不詳無法送達通知的,公證處應自提存之日起六十日內,以公告方式通知。公告應刊登在國家或債權人在國內住所地的法制報刊上,公告應在一個月內在同一報刊刊登三次。」
5.提存的效力
(1)提存對債務人的效力。債務人或其他得為清償之人將債的標的物提存之後,不論債權人受領與否,依法均生債務消滅的效力。債權人對債務人負有到期債務的,在債權人未履行債務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提存部門根據債務人的要求應當拒絕其領取提存物。
(2)提存對債權人的效力。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自提存之日起五年內不行使而消滅,提存物扣除提存費用後歸國家所有。根據《提存證據規則》,下列物品的保管期限為六個月:不適於長期保管或長期保管將損害價值的;六個月的保管費用超過物品價值5%的。
在提存期間,債權人可以隨時提取提存物。標的物提存後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債權人承擔。提存期間,標的物的孳息歸債權人所有。提存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3)提存對提存機關的效力。提存機關對提存人提存的標的物進行審查後,決定是否予以提存。如果予以提存,應妥善保管提存物,並且在債權人合法受領時交付提存物。

B. 合同中提存是什麼意思

提存是指由於債權人的原因使債務人難以履行債務,而債務人通過將標的物或者將拍賣、變賣標的物所得的價款交給提存機關而消滅其債務的一種制度。提存的行為人是債務人。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難以履行債務的,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
(一)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
(二)債權人下落不明;
(三)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未確定監護人;
(四)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標的物不適於提存或者提存費用過高的,債務人依法可以拍賣或者變賣標的物,提存所得的價款。
第五百七十一條
債務人將標的物或者將標的物依法拍賣、變賣所得價款交付提存部門時,提存成立。
提存成立的,視為債務人在其提存范圍內已經交付標的物。
第五百七十二條
標的物提存後,債務人應當及時通知債權人或者債權人的繼承人、遺產管理人、監護人、財產代管人。

C. 我國《合同法》第101條規定的標的物可以提存的原因有哪些

《合同法》中提存標的物是合同之債的履行過程中,因債權人的原因債務人而無法向其交付合同標的物時而設立的一種制度。在債務的履行過程中,往往需要債權人的協助。如債權人無正當理由而拒絕受領或者不能受領,債權人雖然應負擔受領遲延責任,但債務人的債務卻因未能履行而不能消滅,債務人仍處於債務拘束之下,殊非公平。為解決此一問題,早在羅馬法時期就產生了提存制度,允許債務人在債權人拒絕受領時拋棄標的物而免除債務。但此種規定未免不利於經濟發展,於是後來設立了提存制度,即在債權人拒絕受領或不能受領標的物時,債務人得將標的物提交有關機關,從而免除債務。現代各國民法,一般都將提存規定為債的一種消滅原因。我國《合同法》把提存作為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的原因。

D. 簡述提存的概念及風險

提存,指由於債權人的原因而無法向其交付合同標的物時,債務人將該標的物交給提存機關而消滅債務的制度。是使債務關系消滅的一項重要民法制度,各國立法均有具體規定,中國《合同法》對此也作出了規定。提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於債務糾紛的及時解決,更好地平衡債權人和債務人雙方的利益沖突,保證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提存在法律性質上,兼具私法和公法的雙重性質。提存應符合一定的條件,並按法定的程序進行。提存實施後,在債務人、債權人、提存機關相互之間將產生相應的法律效力
交付合同標的物的債務人為提存人;債權人為提存領受人;交付的標的物為提存物;由國家設立並保管提存物的機關為提存機關。
提存制度的建立,使債務人及時了結債務關系,避免產生延遲履行的新債務,有利於保護債務人的利益。
標的物提存後,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債權人承擔。
標的物提存後,債因提存當然消滅,債務人不再負清償責任。標的物的所有權如同債務人給付後一樣移轉於債權人,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也一並移轉於債權人。

E. 提存的原因有哪些,提存會產生什麼法律後果

您好抄,提存是指非因可歸責於債務人的原因,導致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或者難以履行債務的情況下,債務人將標的物交由提存機關保存,以終止合同權利義務關系的行為。《合同法》規定的提存是以清償為目的,所以是債消滅的原因。但是《擔保法》規定的提存並非以清償為目的,而是以擔保為目的的提存。
《合同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難以履行債務的,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
(1)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
(2)債權人下落不明;
(3)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未確定監護人;
(4)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F. 提存物所有權的移轉問題有哪些

一、提存物所有權的移轉問題是指指由於債權人的原因而無法向其交付合同標的物時,債務人將該標的物交給提存機關而消滅債務的制度。
二、【法律依據】:1、《合同法》第七十條【因債權人原因致債務履行困難的處理】債權人分立、合並或者變更住所沒有通知債務人,致使履行債務發生困難的,債務人可以中止履行或者將標的物提存。第九十一條【合同消滅的原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一)債務已經按照約定履行;(二)合同解除(三)債務相互抵銷;(四)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五)債權人免除債務;(六)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七)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2、《提存公證規則》第16條規定,提存貨幣的,以現金、支票交付提存部門的日期或提存款劃入提存賬戶的日期,為提存日期。提存的物品需要驗收的,以提存部門驗收合格的日期為提存日期。提存的有價證券、提單、權利證書或者無需驗收的物品,以實際交付提存部門的日期為提存日期。自提存之日起,提存人的債務歸於消滅,提存受領人無權請求提存人予以清償。

G. 合同法中的提存是什麼意思

提存,來指由於債權人的原因而自無法向其交付合同標的物時,債務人將該標的物交給提存機關而消滅債務的制度。是使債務關系消滅的一項重要民法制度,《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難以履行債務的,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
(一)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
(二)債權人下落不明;
(三)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未確定監護人;
(四)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標的物不適於提存或者提存費用過高的,債務人依法可以拍賣或者變賣標的物,
提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於債務糾紛的及時解決,更好地平衡債權人和債務人雙方的利益沖突,保證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提存在法律性質上,兼具私法和公法的雙重性質。提存應符合一定的條件,並按法定的程序進行。提存實施後,在債務人、債權人、提存機關相互之間將產生相應的法律效力。

H. 什麼叫做提存,提存的法律後果是什麼

一、提存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標的物提存後,不論債權人是否提取,都產生債務消滅的法律後果。根據法律規定,標的物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提存視為標的物的交付,因此,自提存之日起,提存物的所有權轉移,債權人作為提存標的物的所有者,該標的物上的權利由其享有,義務和風險由其承擔。標的物提存後,因不可抗力、標的物的自然變化、第三人的原因或者提存人保管不當,都可能引起標的物的毀壞、損失、甚至標的物不復存在。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債權人承擔,一方面指由債權人承擔因不可抗力、標的物自身性質而產生的毀損、滅失的後果;另一方面指由債權人負責對造成標的物毀損滅失責任的第三人或者提存保管人索賠。
標的物的孳息,指由標的物產生的收益。法定孳息指依法律關系產生的收益,比如金錢所產生的利息,有價證券產生的股息、紅利。債權人作為提存物的所有者,對提存物享有收益的權利,因此,提存期間,標的物的孳息歸債權人所有。提存費用包括:公告費、郵費、保管費、評估鑒定費、拍賣變賣費、保險費以及為保管、處理、運輸提存標的物所支出的其他費用,作為標的物的所有者,債權人應當支付提存費用,不支付提存費的,提存人有權留置價值相當的提存物。
二、提存會產生哪些法律後果
標的物提存後,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債權人承擔。提存期間,標的物的孽息歸債權人所有。提存費用由債權人負擔。標的物不適於提存或者提存費用過高的,債務人依法可以拍賣或者變賣標的物,提存所得的價款。
標的物提存後,合同雖然終止,但債務人還負有後合同義務。除債權人下落不明的以外,債務人應當及時通知債權人或者債權人的繼承人、監護人。
債權人可以隨時領取提存物,但債權人對債務人負有到期債務的,在債權人未履行債務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提存部門根據債務人的要求應當拒絕其領取提存物。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自提存之日起5年內不行使則消滅,提存物扣除提存費用後歸國家所有。此處規定的5年時效為不變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規定。

熱點內容
戶口屬於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3 10:23:33 瀏覽:527
家法誰立法 發布:2025-04-23 10:23:28 瀏覽:48
勞動法規定晚夜班年齡 發布:2025-04-23 10:14:40 瀏覽:157
頂替上大學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3 10:05:29 瀏覽:802
刑事訴訟法正當防衛 發布:2025-04-23 10:04:48 瀏覽:208
勞動法對於三倍工資的規定 發布:2025-04-23 10:01:00 瀏覽:214
建材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23 09:57:46 瀏覽:60
狄驥法的社會根基 發布:2025-04-23 09:57:41 瀏覽:263
摩托車協議過戶具備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4-23 09:49:46 瀏覽:912
工作證明會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4-23 09:45:25 瀏覽: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