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民權

社會與法民權

發布時間: 2020-12-23 16:00:17

⑴ 20世紀初中國當時的社會情況.

20世紀初,受民主思想的影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的中國中央政府,不得不順應歷史潮流,採用西方的民主政治體制來維護其統治地位。

這期間主要經歷了晚清政府和北洋軍閥政府,它們形式上打著西方的君主立憲制或民主共和制的招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國政治體制的進步,但由於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先天不足和後天畸形發展,資產階級沒有真正掌握實權。

所以這種所謂的民主體制實際上只是地主階級為扼製革命而採取的自救措施。中國仍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廣大人民群眾繼續陷於苦難的深淵。

(1)社會與法民權擴展閱讀

風起雲涌的民眾反抗斗爭

20世紀初年,民眾自發的反抗斗爭連綿不絕。1902年4月,直隸廣宗縣爆發景廷賓起義,打出「官逼民反」、「掃清滅洋」的大旗,攻縣城,毀教堂,得到附近州縣的廣泛響應,隊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影響波及河南、山東。

雖然清政府最終將起義鎮壓下去,但民眾抗捐抗稅斗爭在全國持續不斷。1901—1905年,各地發生的同類斗爭多達70餘起。與此同時,大江南北,災荒頻仍,地主富商乘機囤積居奇,勾結官府操縱米價,造成廣大貧苦的城鎮居民忍飢挨餓,搶米事件迭起,終至沖擊官府,釀成地方暴動。

1910年4月湖南長沙搶米風潮,震動全國,各地搶米風潮此起彼伏,成為當時規模和影響僅次於抗捐抗稅的民眾斗爭。此外,《辛丑條約》訂立後,各地的反教會斗爭更為激烈。

1901—1905年,浙江、福建、湖南、四川、直隸、河南、山東等地發生的所謂「鬧教」事件就有60多起。全國各地綿延不絕的民眾反抗斗爭,與拒俄、拒法、抵制美貨等愛國運動和收回利權運動等,相互激盪,有力地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高漲。

⑵ 三民主義的內涵以及積極作用和局限性

三民主義

孫中山所倡導的中國民主革命綱領。由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構成,簡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的發展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其入會誓詞是:「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建立合眾政府」,同《興中會章程》中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內容,成為民族主義和民權主義的簡要表述 。在同盟會的政綱中 ,三民主義被完整地表述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四句話。民族主義的主要內容之一 ,就是反滿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始終是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戰鬥口號。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基本內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專制主義,指出封建的社會政治制度剝奪了人權,必須經由「國民革命」的途徑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憲」的共和制度。民生主義希望解決的課題是中國的近代化,使中國由貧弱至富強;同時還包含勞動人民生活福利以及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潰瘍的批判和由此產生的「對社會主義的同情」。民生主義的主要內容為土地 與資本兩大問題 。「 平均地權」——「土地國有」是土地方案。孫中山認為這一方案可以防止壟斷,也能使「公家愈富」,從而促進「社會發達」。在有關資本的課題上,孫中山把發展社會經濟的途徑歸結為「節制資本」和發展「國家社會主義」,既可「防資本家壟斷之流弊」,又得以「合全國之資力」 。實質上是最大限度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雖然它塗上了主觀社會主義的色彩。三民主義存在著歷史的局限,主要表現為缺乏明確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內容。但是,它批判地承襲了農民戰爭和維新運動的積極內容,從西方借取了民主主義思想素材,成為中國近代社會中具有比較完全意義的民主革命綱領,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產生過重大的積極作用。當中國革命歷程進入新民主主義階段時,孫中山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和國際無產階級的幫助,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表現了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在新的革命階段的進步性,並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礎。

⑶ 魯迅的資料

魯迅(1881年9月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台醫科專門校(現東北大學)。

「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3)社會與法民權擴展閱讀:

魯迅在20世紀初中國「救亡圖存」的大背景下,大聲呼喚「精神界之戰士」,提出「立人」主張。他登上五四文壇後,寫出《阿Q正傳》等不朽著作,從反面批判人性的殘缺,後期則以雜文為武器全力抨擊封建專制主義扭曲人性的社會和傳統。

他畢生所致力的,就是對中國人精神的反思,啟悟中國人「悟己之為奴」,改造自己的國民性,從奴性狀態上升到悟性境界。而這種反思的目的,就是為了中國人能夠「幸福的度日,合理的人」。

魯迅先生一生寫作600萬字,其中著作500萬字,輯校和書信100萬字,加上翻譯作品以及日記合計1000萬余字;魯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

小說《祝福》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法等50多種文字。《魯迅全集》中的《社戲》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級課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課本。

《雪》《藤野先生》《阿長與山海經》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課本,《孔乙己》《故鄉》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課本。

⑷ 法家的思想和儒家的思想的異同

一、儒家思想與法家思想的相同點

1、歷史背景相同:先秦儒家和法家所產生的歷史背景基本相同。春秋和戰國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四分五裂,無論是儒家思想還是法家思想終極目的都是維持社會秩序。

2、作用相同:兩者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具有歷史進步性。

二、儒家思想與法家思想的不同點

1、兩者的思想不同

儒家堅持傳統的治道,認為治理百姓應該以禮以德,不應該以法去刑。而法家認為應該以法治國,人性是好利惡害的,從歷史進化的角度來推行法治的重要性。法家思想是戰國時期主張「以法治國」的一個學派。法家往往講究亂世要重典,著重強調法的重要性。

2、兩者的理論依據不同

儒家思想產生的理論基礎是性善論,這也是作為「仁政」之所以可能實行的依據。法家思想產生的理論依據是「性惡論」,認為人性本惡,而且人的惡性是不可能改變的。

(4)社會與法民權擴展閱讀:

儒家思想的產生背景:

儒家思想是中國文明史經歷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後,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

東周時期,中國社會處於劃時代的歷史變革中,周王室衰微,諸侯坐大,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的「周禮」遭到極大破壞,諸侯爭霸,社會處於動盪之中。

這時候代表各階級利益的知識分子異常活躍,成為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他們紛紛登上歷史舞台,著書立說,提出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辦法,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他們各自為新興的地主階級設計了一套結束割據,實現統一的治國方案,為秦漢以後的社會治國思想的選擇奠定了基礎。

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社會內部不可調和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機,搖撼了傳統文化的權威性,對傳統文化的懷疑與批判精神與日俱增,就連「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當時所處的時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中。

並對傳統文化加以適當的改造,以便在社會實踐中建立一種新的和諧秩序和心理平衡,這種情況到了大變革的戰國時代顯得尤為突出,因為人們在崩塌的舊世界廢墟上已經依稀看到了沖破舊尊卑等級束縛的新時代的曙光。

⑸ 瑪麗.雷蒙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國民權運動領袖,誕生於美國東南部的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1948年他大學畢業,擔任教會的牧師。1948年到1951年間,馬丁·路德·金在美國東海岸的費城繼續深造。1963年,馬丁·路德·金晉見了肯尼迪總統,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196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有金牧師之稱。1968年4月,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領導工人罷工,下榻洛林汽車旅館。4日晚飯前,他立在二樓三百號房間的陽台上,與人談話。這時在街對面的一幢公寓里,一個狙擊手端著一架帶有觀測鏡的汽步槍,向他射去。子彈從前面穿過他的脖子,在顎後爆炸,他隨即倒地不起。1963年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
[編輯本段]學歷
1929年1月15日馬丁·路德·金出生於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奧本街501號,一幢維多利亞式的小樓里。他的父親是教會牧師,母親是教師。15歲時聰穎好學的金以優異成績進入摩爾豪斯學院攻讀社會學,後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48年馬丁·路德·金獲得莫爾豪斯大學學士學位)。1951年他又獲得柯羅澤神學院學士學位,1955年他從波士頓大學獲得神學博士學位。
[編輯本段]個人事業
1954年馬丁·路德·金成為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教堂(Dexter Avenue Baptist Church)的一位牧師。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做羅沙·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在公共汽車上拒絕給白人讓座位,因而被蒙哥馬利節警察當局的當地警員以違反公共汽車座位隔離條令為由逮捕了她。馬丁·路德·金立即組織了蒙哥馬利罷車運動(蒙哥馬利市政改進協會),號召全市近5萬名黑人對公共法與公司進行長達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決取消地方運輸工具上的座位隔離。從此他成為民權運動的領袖人物。1958年他因流浪罪被逮捕。1963年金組織了爭取黑人工作機會和自由權的華盛頓遊行。1964年,他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1968年4月4日,他在旅館的陽台被一名種族分子刺客開槍正中喉嚨致死。
1986年1月,總統羅納德·里根簽署法令,規定每年一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一為美國的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以紀念這位偉人,並且訂為法定假日。迄今為止美國只有三個以個人紀念日為法定假日的例子,分別為紀念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的Columbus Day (十月第二個星期一), 紀念喬治·華盛頓的Presidents' Day(二月第三個星期一),與此處所提到的馬丁·路德·金紀念日。他最有影響力且最為人知的一場演講是1963年8月28日的《我有一個夢想》,迫使美國國會在1964年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政策為非法政策。
馬丁·路德·金為黑人謀求平等,發動了美國的民權運動,功績卓著,聞名於世。金在成為民權運動積極分子之前,是黑人社區必有的浸禮會的牧師。民權運動是美國黑人教會的產物,本文記敘金的第一次民權演說,揭示了民權運動與黑人教會的關系。
[編輯本段]一次偉大的演講
金站在那裡,沉默片刻。教堂的樓廳和過道里都擠滿了人,他們從窗外往裡張望,在廳里的座位上往上看,當他向這一大群陌生人說話的時候,他聲音低沉,節奏緩慢,無異於一般的開場白。「今天晚上,我們聚會,商討一件嚴肅的事,」他說道,幾字一停,先抑後頓。他說完後,人群中只有三兩個人呼應「對啊」,其他的人保持沉默。他知道,這是一群會造聲勢的人,但他們在等待,要看看他怎麼引導。「我們聚會,從一般的意義上說,是因為我們首先是美國公民,我們決心充分運用我們的公民權,」他說道。「但是,我們聚會,從特殊的意義上說,是因為蒙哥馬利公車上的不平等待遇」。人群中傳來一陣不清晰的贊許聲。金的句子變得短促,聲調漸漸提高。「這類不平等待遇,根本不是新鮮事。問題早已存在。就在前一天,准確地說,上星期四,蒙哥馬利最優秀的公民之一,請注意,不僅是最優秀的黑人公民之一,而且是蒙哥馬利最優秀的公民之一,被從公共汽車上帶走,拘捕入獄了,因為她拒絕,把自己的座位讓給白人。」
在演講每次停頓時,聽眾就應以「對啊」和「阿門」。他們跟上了金的節奏,但熱情尚有待於金調動。金接著談到法律,他說,即使根據種族隔離的法令,拘捕羅莎·帕克斯也未必合法,因為法令中沒有具體規定公共汽車上要劃分黑人區和白人區。「法律在這一點上從未澄清過,」他說,聽眾中有個男人大聲呼應「當然沒有」。「我認為,我這么說,有其法律權威性,我不是說我有法律權威,但我有法律權威的支撐:法律、法令、城市法規,從未完全澄清這一點。」這句話表明金是一個講話很注意分寸的人,但聽眾不為所動。金回到羅莎·帕克斯案的特殊性質上來。他說,「既然事情發生了,我很高興它發生在像帕克斯太太這樣一個人身上,因為沒有人懷疑她的品德無比高尚沒有人能懷疑她人格的崇高,沒有人能懷疑她對基督教信仰之深。」人群輕輕地齊聲回應:說得對。金重復一句:「就因為拒絕站起來,就逮捕了她。」人群開始激動,跟上了金不緊不慢的演講。
他停頓得略長一些。「你們知道,我的朋友們,終有一天,人們再也忍受不了壓迫者鐵蹄的踐踏,」他喊道。霎時間,有人鼓掌,有人歡呼,「對啊」之聲形成聲浪,朝他撲面而來。聲浪震天動地,一浪推一浪,似無停息的可能,聽著剛剛要靜下來,門外聚集的一大群人又喊了起來,匯成一股更高昂的聲波。雷霆般的聲響里伴著一種低沉的轟鳴,那就是在地板上跺腳的聲音,使響聲那麼宏亮,彷彿已不是靠耳朵聽清的,而是從肺的振盪感受到的。巨響晃動著建築物,久久也不平息。一句話觸動了大家的情緒,使黑人教堂儀式中典型的呼應,超過了政治集會的喧鬧,達到金從未經歷過的程度,那情形有點像小灌木叢里藏了只巨大無比的兔子。當教堂最後恢復平靜的時候,金的聲音又響了起來,再給聽眾點了一把火。「我的朋友們,終有一日,人們再也忍受不了被拋入屈辱的深淵,經受無窮無盡絕望的折磨,」他斷言。「終有一日,人們再也忍受不了被趕出生活中七月燦爛的陽光,罰站在阿爾卑斯山11月刺骨的寒風中。終有……」金還要說下去,但人群發出的喊聲湮沒了他。誰也說不清,人們是因為他觸動了那根神經而呼喊,或者是對演講人信口說出如此雄辯的言辭感到驕傲而呼喊。「我們聚會,我們聚會,因為我們再也忍受不了,」金重復了一句。
也許是對人群爆發出來的怒火有些擔心,金話鋒一轉,講到抵制運動要避開各種陷阱。他說,「我們大家都清楚,我們不是在宣揚暴力。」「我們已經不搞暴力了。」聽眾中有人喊道,「重復那句話!重復那句話!」金接著說,「我想讓整個蒙哥馬利,整個國家都知道,我們是基督教信徒。」他把「基督教」三個字念得很清楚。「今天晚上,我們手中的惟一武器,是抗議。」在金停頓時,人群響起了熱烈的贊揚聲。他和聽眾一起轉入緩慢的訴說。「如果我們被禁錮在共產國家的鐵幕後面,我們是不能這么做的。如果我們被關在專制政權的地牢里,我們是不能這么做的。但是,美國民主的偉大光輝,正體現在有權利為正確的事情發出抗議。」當贊成的喊聲平息時,金提出了避免暴力的最後一條理由,那就是要使自己有別於三K黨,那些白人至上主義者正橫行南方,恐嚇黑人。「不會有白人被從家中拖走,帶到偏僻的路上去殺掉,」他說,隱約地暗示三K黨的伎倆。「在我們這群人里,不會有人公然蔑視這個國家的憲法。」
金停了下來。教堂里除了嗡嗡聲外,還算平靜。「我的朋友們,」金慢慢說道,「我想讓大家知道,我們胸懷堅定勇敢的決心,要使本城的公交車上恢復正義。我們沒有錯。我們要做的事沒有錯。」人群發出一陣被壓抑的期待的喊聲,因為他們意識到,金一步步接近核心話題了。「如果我們錯了,這個國家的最高法院也錯了,」金唱出了這句話,那音色又深沉又高昂,身體也搖擺起來。「如果我們錯了,萬能的上帝也錯了!」他高聲喊道,聽眾的情緒如同他說再也忍受不了時一樣,又一次高漲起來,聲浪一聲高過一聲,直沖教堂最高的屋頂。他們遠不是在討論羅莎·帕克斯案或公交車法律了。金最後那聲喊叫,把瀆神的言辭說到了他的信仰及聽眾的心所能承受的極限。聲浪不斷高漲,直到金的聲音穿透了聲浪,達到無法更響的地步。「如果我們錯了,拿撒勒的耶穌就只是個烏托邦的夢游者,從來也沒到地球上來過!如果我們錯了,正義就只是一個謊言。」此言真是一語驚人。他不得不等待片刻,才以煥發著憤怒和狂喜的聲音,說出了直沖雲霄的結束語:「我們決心在蒙哥馬利奮斗,直到『公平如浪濤滾滾,公義如江河滔滔!』」聽眾的喊叫湮沒了阿摩司書(Amos)的這兩句引言。阿摩司是以色列的先知,也是卑微的牧人,他與傳教的以賽亞(阿摩司的兒子),都是金喜歡引用的聖經上論正義的權威。
他剋制自己的情緒,接著講團結的必要性,抗議要保持尊嚴以及勞工運動的歷史先例。相對而言,這個話題是世俗的話題,但聽眾很認真聽。「今晚,我想告訴你們,我們只講愛是不夠的,」他說。「愛是基督教最高信仰之一,但還有另一面,叫做正義。正義是深思熟慮的愛。正義是克服了與愛相悖者的愛。」他說,上帝不只是博愛的上帝,「上帝還會站在國家面前說,『不要亂動,須知我是上帝,如果不服從我,我就打斷你權力的脊樑,切斷你與國際和國內的一切聯系。』」隨著金大膽的言詞如泉湧出,聽眾不斷有節奏地喊叫和鼓掌。「與愛並排站著的,永遠都是正義,」他說。「我們不僅使用說服的武器,我們還不得不使用強制的武器。」他再次呼籲團結和協作。他援引歷史,招喚聽眾文明行事,這樣,未來的聖人在回顧蒙哥馬利的黑人時,才會說「他們是一群有道義勇氣敢於為自己的權利而斗爭的人。」他說,他們能做到這一點。「上帝賜福於我們,使我們不辱使命,不致為時太晚。」有人回應,「噢,對的。」金又說:「在我們按計劃行事時,要想想這些事情。」
金從講壇上走下來時,人群震驚了,竟茫然不知所措。演講結束得太突然,太令人泄氣。按照演講的規律,在結束時要出現第三次高潮,聽眾在等待他引導呢!幾秒鍾過去了,失望的心情被記憶和興奮所取代。金在走出教堂的時候,鼓掌聲一直跟隨著他,教徒還探著身想觸摸他。抵制公車的運動就這樣開始了。在他的第一次政治性演講後短短幾分鍾里,他心裡湧出一股與陌生人交流的強烈願望,不論這些陌生人對他如同對所有先知一樣既愛又恨。這一年他只有26歲,未來的生命還不足12年又4個月。
[編輯本段]《我有一個夢想》
我有一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
今天,我高興地同大家一起,參加這次將成為我國歷史上為了爭取自由而舉行的最偉大的示威集會。
100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簽署了《解放宣言》,今天我們就站在他的雕像前集會。這一庄嚴的宣言猶如燈塔的光芒,給千百萬在那摧殘生命的不義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帶來希望。它之到來猶如歡樂的黎明,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長黑夜。
然而100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的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100年後的今天,黑人依然悲慘地蹣跚於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之下。100年後,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質繁榮翰海的貧困孤島上。100年後,黑人依然在美國社會中間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國土家園中流離漂泊。所以,我們今天來到這里,要把這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眾。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來到國家的首都是為了兌現一張支票。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在擬寫憲法和獨立宣言的輝煌篇章時,就簽署了一張每一個美國人都能繼承的期票。這張期票向所有人承諾——不論白人還是黑人——都享有不可讓渡的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權。
然而,今天美國顯然對她的有色公民拖欠著這張期票。美國沒有承兌這筆神聖的債務,而是開始給黑人一張空頭支票——一張蓋著「資金不足」的印戳被退回的支票。但是,我們決不相信正義的銀行會破產。我們決不相信這個國家巨大的機會寶庫會資金不足。
因此,我們來兌現這張支票。這張支票將給我們以寶貴的自由和正義的保障。
我們來到這塊聖地還為了提醒美國:現在正是萬分緊急的時刻。現在不是從容不迫悠然行事或服用漸進主義鎮靜劑的時候。現在是實現民主諾言的時候。現在是走出幽暗荒涼的種族隔離深谷,踏上種族平等的陽關大道的時候。現在是使我們國家走出種族不平等的流沙,踏上充滿手足之情的磐石的時候。現在是使上帝所有孩子真正享有公正的時候。
忽視這一時刻的緊迫性,對於國家將會是致命的。自由平等的朗朗秋日不到來,黑人順情合理哀怨的酷暑就不會過去。1963年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端。
如果國家依然我行我素,那些希望黑人只需出出氣就會心滿意足的人將大失所望。在黑人得到公民權之前,美國既不會安寧,也不會平靜。反抗的旋風將繼續震撼我們國家的基石,直至光輝燦爛的正義之日來臨。
但是,對於站在通向正義之宮艱險門檻上的人們,有一些話我必須要說。在我們爭取合法地位的過程中,切不要錯誤行事導致犯罪。我們切不要吞飲仇恨辛酸的苦酒,來解除對於自由的飲渴。
我們應該永遠得體地、紀律嚴明地進行斗爭。我們不能容許我們富有創造性的抗議淪為暴力行動。我們應該不斷升華到用靈魂力量對付肉體力量的崇高境界。
席捲黑人社會的新的奇跡般的戰斗精神,不應導致我們對所有白人的不信任——因為許多白人兄弟已經認識到:他們的命運同我們的命運緊密相連,他們的自由同我們的自由休戚相關。他們今天來到這里參加集會就是明證。
我們不能單獨行動。當我們行動時,我們必須保證勇往直前。我們不能後退。有人問熱心民權運動的人:「你們什麼時候會感到滿意?」只要黑人依然是不堪形容的警察暴行恐怖的犧牲品,我們就決不會滿意。只要我們在旅途勞頓後,卻被公路旁汽車遊客旅社和城市旅館拒之門外,我們就決不會滿意。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動范圍只限於從狹小的黑人居住區到較大的黑人居住區,我們就決不會滿意。只要我們的孩子被「僅供白人」的牌子剝奪個性,損毀尊嚴,我們就決不會滿意。只要密西西比州的黑人不能參加選舉,紐約州的黑人認為他們與選舉毫不相干,我們就決不會滿意。不,不,我們不會滿意,直至公正似水奔流,正義如泉噴涌。
我並非沒有注意到你們有些人歷盡艱難困苦來到這里。你們有些人剛剛走出狹小的牢房。有些人來自因追求自由而遭受迫害風暴襲擊和警察暴虐狂飆摧殘的地區。你們飽經風霜,歷盡苦難。繼續努力吧,要相信:無辜受苦終得拯救。
回到密西西比去吧;回到亞拉巴馬去吧;回到南卡羅來納去吧;回到喬治亞去吧;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吧;回到我們北方城市中的貧民窟和黑人居住區去吧。要知道,這種情況能夠而且將會改變。我們切不要在絕望的深淵里沉淪。
朋友們,今天我要對你們說,盡管眼下困難重重,但我依然懷有一個夢。這個夢深深植根於美國夢之中。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將會奮起,實現其立國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州的紅色山崗上,昔日奴隸的兒子能夠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同席而坐,親如手足。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一個非正義和壓迫的熱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會改造成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小女兒將生活在一個不是以皮膚的顏色,而是以品格的優劣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家裡。
我今天懷有一個夢。
我夢想有一天,亞拉巴馬州會有所改變——盡管該州州長現在仍滔滔不絕地說什麼要對聯邦法令提出異議和拒絕執行——在那裡,黑人兒童能夠和白人兒童兄弟姐妹般地攜手並行。
我今天懷有一個夢。
我夢想有一天,深谷彌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徑成通衢,上帝的光華再現,普天下生靈共謁。
這是我們的希望。這是我將帶回南方去的信念。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從絕望之山開采出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把這個國家的嘈雜刺耳的爭吵聲,變為充滿手足之情的悅耳交響曲。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一同工作,一同祈禱,一同斗爭,一同入獄,一同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終有一天會獲得自由。
到了這一天,上帝的所有孩子都能以新的含義高唱這首歌:
我的祖國,可愛的自由之邦,我為您歌唱。這是我祖先終老的地方,這是早期移民自豪的地方,讓自由之聲,響徹每一座山崗。
如果美國要成為偉大的國家,這一點必須實現。因此,讓自由之聲響徹新罕布希爾州的巍峨高峰!
讓自由之聲響徹紐約州的崇山峻嶺!
讓自由之聲響徹賓夕法尼亞州的阿勒格尼高峰!
讓自由之聲響徹科羅拉多州冰雪皚皚的洛基山!
讓自由之聲響徹加利福尼亞州的婀娜群峰!
不,不僅如此;讓自由之聲響徹喬治亞州的石山!
讓自由之聲響徹田納西州的望山!
讓自由之聲響徹密西西比州的一座座山峰,一個個土丘!
讓自由之聲響徹每一個山崗!
當我們讓自由之聲轟響,當我們讓自由之聲響徹每一個大村小庄,每一個州府城鎮,我們就能加速這一天的到來。那時,上帝的所有孩子,黑人和白人,猶太教徒和非猶太教徒,耶穌教徒和天主教徒,將能攜手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靈歌:「終於自由了!終於自由了!感謝全能的上帝,我們終於自由了!」

短小的話就不全了

在學生時代,青年雷蒙從高中開始學習法語,在大學期間他選修了法國文學課程。在大學一年級的暑假裡,他去參觀紐約市博物館,正在欣賞館藏的法國掛毯,此時過來一個法國旅遊團,一位導游正在用法語介紹這些法國掛毯。他努力地傾聽法語導游的介紹,盡管在校學習法語多年,但對導游的解說仍然不知所雲。博物館的這次遭遇使年輕的雷蒙認識到,不精通法語就無法真正地理解法國文化。因此,他下定決心到法國去,到那裡學習、生活和旅遊。

大學三年級整整一年,雷蒙都留在法國,住在一個法國家庭中,在法國大學里聽課,在巴黎穿街走巷,吃法國菜,看法國電影,他的法語很快就流利起來,開始懂得法國人怎樣生活、工作和思考,開始理解法國的藝術和思想。

在這一年結束後,他回到了美國。他驚訝地發現美國與法國那麼地不一樣,他有些懷念他在法國曾經那麼熟悉的那些事情。回國後的雷蒙,仍然是地道的美國青年,依然如故地熱愛自己的祖國;但已經是一位與眾不同的美國青年,在其內心中,他是半個法國人———他眼裡看到特別的東西都會從同時兩個方面去思考,從美國的角度和法國的角度。

正如北大前校長胡適的美國求學經歷改變了年輕的胡適,雷蒙的法國經歷豐富了年輕雷蒙的知識,塑造了他獨特的人生觀。從而,使他可以超越舒適、熟悉的國度,來到遙遠陌生的異國,接受新環境的挑戰,體會不同的生活,包容思想和文化的差異,接受不同文明的洗禮。

雷蒙的人生觀和思維方式,在其日後的教育管理和學術生涯中為其指引了正確的方向,為他事業的輝煌成就奠定了基礎。

勇於改革的傑出教育領導者

雷蒙教授在美國密歇根大學法學院擔任院長職務長達9年,是當時全美最年輕的法學院院長,曾出任全美法學院院長協會的主席,被美國《國家法律期刊》評為40位「法學新星」之一。

就任院長期間,他積極推動了密歇根大學法學院同世界各國著名法學院的交流合作,並因在公共服務、法學寫作及國際法等領域的創新而備受關注。由他主編的《密歇根法律評論》獲得亨利•貝茨獎。雷蒙教授還是創建城市社區法律援助項目的領導者,推動大學的社區服務工作的開展。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他都積極地向有關政府和機構提供咨詢,尤其是非常熱心地對中國城市社區法律援助提供了諸多幫助。

雷蒙教授在密歇根大學法學院所取得的這些成就,受到美國其他法學院院長同行的認同,並且得到了同事們的稱贊。一位同事這樣評價道:「在雷蒙擔任密歇根大學法學院院長的九年時間里,他為這所傑出的法學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一位出色的學者,其研究課題涉及到法律和公共政策想交叉的極為廣泛的領域,從高等教育資助到公司稅,再到福利改革。他作為學術領袖所取得的成績遠非傑出二字可以表達。」

2003年,雷蒙教授就任康奈爾大學校長。在獲悉對他的任命時,高等教育界的人士高度稱贊了康奈爾大學的這個選擇。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李•博林格爾說:「康奈爾大學如此幸運地請到才華橫溢的雷蒙做校長,這不僅僅會使康奈爾大學受益,而且是整個高等教育界的福音。雷蒙是一位傑出的學界領袖。他對把大學辦成與社會相融的組織懷有真誠的信仰。」
在任職康奈爾大學校長期間,雷蒙教授表現了驚人的勇氣,積極進行了多方面改革,尤其是全面推進了康奈爾大學的國際化進程。雷蒙教授對康奈爾大學傳統的解讀,歸納起來就是「革命的康大,親愛的康大」。說它革命,是因為它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人對高等教育的理解。康奈爾大學大建立於1855年,那時美國各大名校有宗教傾向,只收男生而且一般只教經典科目,如數學、歷史、希臘語和拉丁語。康大不是這樣,它從一開始就准備接納信仰各種宗教的男、女學生,提供一切他們願意學習的科目。這在當時是一個革命性的概念。「親愛的康大」,則源於學生們大多都會愛上它的事實,就算畢業了也還是非常忠誠。康大的辦學傳統與雷蒙教授人生觀和辦學理想是如此默契,使得他在康大的改革得到很多支持。

有一個很小的例子可以說明雷蒙教授莫大的改革勇氣和傑出的管理才能。來到康奈爾大學後不久,他主持修改了康大的標志,並把它印在製作成中文的宣傳冊上。據康奈爾大學副校長布魯斯介紹,修改這個標志只用了4個月的時間。「如果在別的地方,不可能有這種速度,」 布魯斯說,「要知道,康大那個小小的標志已經存在了近140年。」

雷蒙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談到了許多教育管理的理念。他認為,校長的工作簡單說包括內外兩個方面:「對外,面對其他大學、政府和全世界,我是康大的代表;對內,人們期望我向整個康大提供幫助,包括全體學生、教職員工和校友,然而他們對康大的看法並不完全相同。我要幫助他們建立對我們的目標、歷史和未來方向的一種共識。」

雷蒙教授還提出了跨國大學的理念,他相信「大學」一詞已經含有「無所不包」的意思,就是什麼都有。好的大學應該是一扇眺望世界的窗口,包括知識的世界,包括人的世界,應該擁有來自生活各個階層的人,有錢人的孩子、窮人家的孩子,城裡人、鄉下人,美國人、中國人等等。大學應該成為開啟人們眼界的地方,讓他們看到生活令人驚異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關於教學和科研的關系,雷蒙教授認為,就是相信每個教職員工都應該同時致力於研究和教學。首先,推動各個學科知識水平向前發展是我們的使命的一部分,每個教職員工都要參與;其次,要想激勵學生廣泛參與,教授必須以身作則。為什麼不需求只做研究的人員呢?因為我們同樣致力於幫助下一代領導人做好准備,這就意味著要有能力把自己的研究以一種令人興奮的方式展示給學生,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創造力,以他們的方式為社會做貢獻。

相比美國高等教育,雷蒙教授對中國高等教育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應保持高等教育各個機構存在的多樣性。在美國,教育機構的多樣性是非常顯著的,即便是在美國最好的大學,康大跟哈佛也不一樣,哈佛跟斯坦福又有區別,斯坦福跟普林斯頓又是兩回事,它們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特色,這是好事,因為這給學生非常不同的選擇,他們可以找到滿足自己需求的學校。

教育多元化的堅決倡導者

密歇根大學校長瑪麗•蘇•柯勒曼說:「雷蒙就任密歇根大學法學院院長期間,在維護學校為保持多樣性而推行的入學政策上,雷蒙進行了出色有力的辯護。」 這一評價源於雷蒙教授捲入的一起打到美國最高法院的官司,源於「平權法案」引起的長達6年的訴訟,他就是當事者之一。美國最高法院這一案件的判決使得美國的教育理念體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進步,也使他在美國法學界乃至全社會威名遠揚。2003年,雷蒙教授因此獲得「美國有色人種協會」頒發的「國家公正獎」。

案件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1992年,雷蒙教授在密歇根大學法學院期間,起草了一個錄取學生的政策報告,核心問題有兩個:一是,錄取最優秀的學生;二是,體現學生多元化的背景,如本科生的專業,不同國家和種族,少數民族等等。在此,雷蒙教授和密歇根大學法學院的考慮是要體現教育的多元思維,培養各色人種和社會各階層的精英人物。在學生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前提下,對一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的錄取,適當予以政策傾斜。1997年,一名白人婦女申請密歇根大學法學院未被錄取,她以法學院的錄取政策違背美國憲法規定的平等權利為由提起了訴訟。

⑹ 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辛亥革命沖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籠。自漢代董仲舒以來的中國思想文內化,君臣關系是「三綱容五常」中三綱之首。皇帝不僅是政治上的權威,也是文化中諸多價值觀念的重要依據與合法性的來源。辛亥革命不但從行動上堅決地打倒皇帝,並從輿論上對君權神授觀念和皇權思想進行鞭撻和批判,極大地促進了人民的思想解放,為探索救國興邦的道路打開了新的思想境界 。
其次,辛亥革命傳播了民主思想。早在興中會成立前後,孫中山和其他革命志士仁人就重視學習和傳播民主思想和自然科學,特別是進化論、天賦人權學說、共和政體和自然科學。他們通過宣傳天賦人權的學說,使人民能理直氣壯地爭取民權;通過傳播西方資產階級思想,使人們了解「自由、平等」的涵義;通過介紹西方政黨制度,倡導發揮新型政黨的作用。這些有關民主和科學的學說,成了人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反對傳統封建文化和進行暴力革命、推翻帝制的思想武器,提高了人們的民主主義覺悟,為建立民主共和國做了思想准備。

⑺ 孫中山三民主義學說的主要內容(簡答)

三民主義由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組成:

1、民族主義的內容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變它一貫推行的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變「次殖民地」的中國為獨立中國。

它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錯綜復雜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滿族貴族為首的清朝統治集團同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清朝統治集團正日益勾結起來。

2、民權主義的內容是創立民國。即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

民權主義是儒家「仁」的思想和西方民主法治思想的統一。「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其基本含義是要求統治者在不動搖其統治基礎的前提下,盡量施行「仁政」。

3、民生主義,其最重要之原則有兩個,一為平均地權(實行耕者有其田),二為節制資本(私人不能操縱國民生計)。即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使中國由貧弱至富強;同時還包含著關懷勞動人民生活福利的內容,以及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潰瘍的批判和由此產生的「對社會主義的同情」。

(7)社會與法民權擴展閱讀

三民主義反映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社會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觀歷史進程提出的三大斗爭任務。

孫中山作為民主革命先行者,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三民主義」思想不僅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而且對中國的近代化進程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

三民主義從民族、民權、民生三個方面對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理論進行了高度概括,其含義宏遠、思想深邃,直到當下仍然對中國的民主建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三民主義思想不僅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而且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民主義指導同盟會和國民黨先後推翻了滿清封建王朝和北洋軍閥政府,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影響。三民主義的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民主權利和發展經濟的共同願望,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

孫中山還以舊三民主義思想為指導,制定頒發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對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不僅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理論來源,並且還因為它在中國傳統思想和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連接作用,它與馬克思主義在實踐和理論上的互動以及孫中山所主張的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的初步的開拓性嘗試。

使這一理論本身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發生了直接影響。在不同的歷 史時期圍繞著不同的中國重大問題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共同點的歷史考問,構成了解讀兩者關系的關鍵一環。

熱點內容
法院怎樣找到被執行人 發布:2025-01-23 00:40:09 瀏覽:227
小悅悅事件社會道德 發布:2025-01-23 00:27:10 瀏覽:869
一站式供應鏈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0:15:38 瀏覽:348
多元司法救助 發布:2025-01-23 00:08:40 瀏覽:519
寧夏司法胡 發布:2025-01-23 00:06:05 瀏覽:168
北京通州區國家法官學院 發布:2025-01-22 23:24:10 瀏覽:810
按照勞動法臨聘人員傷亡補助 發布:2025-01-22 22:47:54 瀏覽:796
法治宣傳月講話 發布:2025-01-22 22:47:52 瀏覽:336
民法王澤鑒 發布:2025-01-22 22:44:13 瀏覽:678
違反國家勞動法 發布:2025-01-22 22:37:35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