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試述合同和合同法生效的區別

試述合同和合同法生效的區別

發布時間: 2022-06-16 18:52:02

『壹』 請問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的區別主要是什麼有什麼不同嗎

你好,《合同法》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1、所謂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訂立過程的完成,即當事人經過平等協商對合同的基本內容達成一致意見,要約承諾階段宣告結束,合同成立是當事人合意的成果。
2、 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經成立的合同在當事人之間產生了一定的法律拘束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法律效力
3、 合同的成立與合同的生效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合同成立的要件是:
(1)訂約主體存在雙方或多方當事人;
(2)對主要條款達成合意;
(3)合同的成立應具備要約和承諾階段。
4、合同生效的要件是: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行為人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4)合同具備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貳』 在合同法中,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區別與聯系

(一)法律規則的判斷標准不同。合同成立與否是事實問題,意義在於識別某一個合同是否已經存在、屬於哪一類合同以及合同行為與事實行為、侵權行為之間的區別,因此依據合同成立的規則只能作出成立與不成立兩種事實判斷;而合同生效與否是法律價值判斷問題,意義在於識別某一個合同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和規定,因而能否取得法律認可的效力,因此依據合同生效的規則所作出的判斷是價值評價性判斷,包括有效、無效、效力待定、可撤銷等情形。
(二)構成要件不完全相同。合同成立的標志是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合同生效分為幾類:一是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即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就成立,同時也生效。二是除具備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還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履行法定手續時生效。三是合同雖然成立,但還必須具備雙方當事人所約定的生效條件時或雙方當事人所約定的生效期限屆滿時才能生效。
(三)發生時間不完全相同。合同成立的時間以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為標志,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而合同生效的時間在大多數情況下,合同成立時就可以生效,但法律、行政法規有特別規定或合同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依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當事人的約定,如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的合同。
(四)法律效力不同。合同成立的法律效力是要約人不得撤回要約,承諾人不得撤回承諾,但要約人與承諾人的權利義務仍未得到法律認可,仍處於不確定的狀態,如果成立的合同無效或被撤銷,那麼它設定的權利義務關系對雙方當事人就沒有法律約束力;而合同生效是法律對當事人意思表示的肯定評價,表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國家意志,當事人設定的權利義務得到國家強制力的保護。
(五)法律後果不同。合同成立主要涉及當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實問題,而不涉及國家意志,因此如果合同不成立,產生的法律責任只涉及如締約過失責任、返還財產等民事責任而不產生其他法律責任;而無效合同因為在性質上根本違反國家意志,因此它不僅產生民事責任,而且還可能會引起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
(六)性質不同。合同成立的事實是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合同成立與否取決於當事人的意志,與國家意志無關;而合同生效的事實是由國家意志對當事人的意志作出肯定評價而產生的價值事實。因此,合同的成立與生效實質上是法律對當事人意思表示與國家意志關系的調整,即通過對合同效力的確認,將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納入國家意志認可的范圍,使當事人之間、當事人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
綜上,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只有已經成立的合同,才存在是否生效的問題,即生效的合同必然已經成立;但成立了的合同未必就已經生效。

『叄』 請問試述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概念和區別是什麼

合同成立並不意味著合同就生效,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區分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有很大的實踐意義,兩者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構成條件不同。合同成立的條件包括:訂約主體存在雙方或多方當事人,訂約當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合意。至於當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實,則在所不問,它著重強調合同的外在形式所表現。而合同生效的條件主要有: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以及符合法定形式。
(二)法律意義不同。合同成立與否基本上取決於當事人雙方的意志,體現的是合同自由原則,合同成立的意義在於表明當事人雙方已就特定的權利義務關系取得共識。而合同能否生效則要取決於是否符合國家法律的要求,體現的是合同守法原則,合同生效的意義在於表明當事人的意志已與國家意志和社會利益實現了統一,合同內容有了法律的強制保障。
(三)作用的階段不同。合同成立標志著當事人雙方經過協商一致達成協議,合同內容所反映的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已經明確。而合同生效表明合同已獲得國家法律的確認和保障,當事人應全面履行合同,以實現締約目的。簡單地說,合同的成立標志著合同訂立階段的結束,合同的生效則表明合同履行階段即將開始,它是合同履行的前提,又是合同履行的依據。
(四)責任形式不同。合同的成立,如果當事人要承擔的責任就是締約過失責任,所謂的締約過失責任是指在合同訂立過程中,一方因違背其依據誠實信用原則所應盡的義務,而致另一方的信賴利益損失,則應承擔民事責任。而合同的生效,如果當事人要承擔的責任就是違約責任,所謂的違約責任,也稱為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因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而向對方承擔的民事責任。包括繼續履行、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及適用定金罰則等。
(五)賠償范圍不同。合同的成立,當事人承擔的賠償范圍只限於信賴利益損失,所謂的信賴利益損失主要是指一方實施某種行為後,足以使另一方對其產生信賴(如相信其會訂立合同),並因此而支付了一定的費用,後因對方違反誠信原則使該費用不能得到補償。且僅限於直接損失,而不包括間接損失。而合同的生效,意味著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造成違約,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承擔實際遭受的全部損失。不僅包括現有財產直接損失,而且包括可得利益損失。

『肆』 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的生效是什麼意思,有何區別呢

合同的成立是指訂立合同的當事人之間基於各自的真實意思表示,就各自的合同權利義務形成了一致的意見,雙方在客觀上建立了合同關系。

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經成立的合同,按照法律規定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產生一定的法律約束力。

區別如下:

1、內容判斷上不一致。

合同的成立:屬於事實判斷問題,其著眼點在於判斷合同是否存在,而合同的有效與否則是法律價值判斷問題,其著眼點在於判斷合同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和規定,能否發生法律上的效力。

合同生效:確認既要審查當事人的主體合法性,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又要審查合同內容的合法性。由此可以看出,對於合同成立的判斷側重於對合同表面狀態的考察,而合同的生效則側重於對合同實質內容的考察。

2、成立和生效適用規則不同。

合同的成立:適用意思自治原則,當事人有從事合同行為的意志自由,可以自由地選擇合同的相對人、訂立的形式和合同的內容,依其自由意志創設權利義務關系。

合同的生效:必須在國家的干預下,依法判斷合同是否合乎法律,只有合法的合同才能有效。合同成立的條件只涉及到當事人之間的問題,而合同生效的條件不僅涉及到當事人,還涉及到法律的要求問題。

3、合同的成立與生效要點不同。

合同的成立:合同的一般成立要件包括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和以訂立合同為目的。

合同的生效:表示一致的結果,意思表示一致本身就表明肯定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因此,再將當事人列入合同之成立要件已無實際必要。

『伍』 合同有效和合同生效的區別

法律分析:
合同有效和生效的區別:判斷標准不同;法律後果不同,合同缺少有效要件的法律後果,無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或者可變更可撤銷合同;合同缺少生效要件的法律後果,僅僅合同未生效。合同是否有效和合同是否生效的判斷標准不同
(一)判斷合同是否有效的標准:
(1)主體適格。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是否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2)合同內容合理合法。合同內容是否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
(3)當事人意思不存在瑕疵,即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無效合同是自始無效合同。
(二)判斷合同是否生效的標准:合同是否已經符合法定或者當事人所約定的生效條件。
(1)通常情形,有效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在成立同時生效;
(2)特殊情況下,自生效條件手續履行完畢時合同方能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生效合同一定是有效合同,有效合同還不能是效力待定合同和可撤銷、可變更合同。另外,當事人可以設定合同生效條件;但不能以任何形式約定合同有效條件或者變更合同有效條件。
2、合同缺少有效要件和缺少生效要件的法律後果不同
(一)合同缺少有效要件的法律後果:無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或者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二)合同缺少生效要件的法律後果:僅僅合同未生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衍生問題:
保險合同生效與有效的關系是什麼?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應當載明當事人雙方約定的合同內容。當事人也可以約定採用其他書面形式載明合同內容。依法成立的保險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投保人和保險人可以對合同的效力約定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一)免除保險人依法應承擔的義務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險人責任的;

(二)排除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的。

『陸』 簡述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區別

合同的成立是合同訂立的完結,旨在說明合同的形式,而合同生效是指合同的效力,旨在說明業已形成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具體而言,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區別在於:
1.合同關系所屬的階段不同。合同成立屬於合同訂立階段,是要約和承諾階段的終結,不存在合同義務和合同責任問題;而合同生效是在合同訂立終結後,開始實現合同目的,開始履行合同義務,處於履行階段,因而存在必須履行義務及違約責任等問題。
2.反映的內容不同。合同成立與生效是兩個不同性質、不同范疇的問題。合同成立屬於合同的訂立範疇,解決的是合同是否存在的事實問題,是對合同的事實上的判斷。而合同生效屬於合同的效力范疇,解決的是已經存在的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是否條件成就或期限屆至而具有法律效力的問題,是對合同的法律價值的判斷。
3.體現的原則不同。合同成立要件體現合同自由原則,賦予當事人廣泛的自主權,合同是否成立,只能從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判斷,不應夾雜著國家對合同的態度。法律的任務是為判斷合同是否存在提供一些標准,這些標準是客觀的,任何人依據這些標准,對合同是否成立都能作出同一的評判,這是合同成立制度的價值所在。合同生效要件體現的則是國家干預原則,由國家對合同的約束予以干預。如果合同的內容不符合法律規定的生效要件,那就意味著合同當事人的意志不符合國家意志,自然不能取得當事人預期的法律效果。合同成立強調當事人合意,體現意思自治原則,只要具備意思表示一致這一基本事實,合同即告成立。合同生效強調立法者對合同關系的評價,體現國家對合同的干預,不僅要求意思表示一致,而且要求意思表示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4.解釋的適用不同。合同成立與否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適用合同的解釋方法使之成立,鼓勵當事人積極從事交易,減少交易成本。而對合同的效力而言,則不存在適用合同解釋方法使無效合同轉化為有效的可能性。
5.時間上有差異。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邏輯前提,合同只有自成立之後才談得上進一步衡量其是否生效的問題。考察合同的生效,首先必須考察合同是否成立。合同雖已成立,但是否生效有待於進一步的判斷。
總之,合同經過要約與承諾階段即成立,但只有在法律規定的生效要件具備時,合同才得以生效。合同生效的起始時間依賴於合同成立,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
說明
審判實踐中經常存在將合同成立、有效、生效等相互混淆的問題,其根源產生於對這些法律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認識不清。合同的生效與有效,皆以合同成立為前提,若合同根本不成立,則談不上生效或無效的問題。合同成立和生效屬於事實判斷,合同有效則屬法律價值判斷,不能將「有效」和「生效」等同。這里應當注意未生效合同的處理問題。在合同因所附條件、期限未成就,或者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未完成的場合,人民法院應盡量促使當事人完成生效要件。在因未辦理批准或登記手續等導致合同未生效的場合,諸如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式等條款,應當認定已經生效。

『柒』 試述合同成立與生效的區別

只要合同雙方簽字確認就相當於合同成立,其中一方完成履約責任,就是合同生效。

『捌』 請問下,合同有效與合同生效有什麼區別,是否是同一意思 謝謝

合同有效和生效是二個概念,比如你去菜場買東西,老闆青菜10元錢一斤,你說太貴了8元可以嗎?老闆說OK。老闆問要幾斤,你說10斤,老闆說OK。那麼這個合同算是有效的,但是生效了嗎?還沒有。只有老闆給你青菜,你付了錢了,才算生效了。還有勞動仲裁案子,仲裁裁決書下來了,你贏了,但是裁決書最後有一段話說任何一方如有不服,可以在15天內向法院起訴,那麼你會問這個裁決書有效嗎?當然有效,但是你知道它生效了嗎?沒有,生效是有條件的,只有在雙方在15天內都不向法院起訴才能生效。

『玖』 試述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概念和區別。

概念:

1、合同成立:合同成立合同的當事人就合同的條款協商一致。合同成立以後,便產生一定的法律效力。由於訂立合同的方式不同,法律規定有所不同,合同成立的時間也有區別。以對話方式(口頭或電話)要約,受約人立即承諾的,合同即為成立。

2、合同生效:是指合同具備一定的要件後,便能產生法律上的效力。換句話說,只要是符合法定生效要件的合同,便可以受到法律的保護,並能夠產生合同當事人所預期的法律效果。

區別:

1、內容不同。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訂立過程的完成,也即主體對合同的基本內容達成一致意見。合同的生效則指依法成立的合同為使其具有法律所賦予的約束力而產生的效力。

2、適用規則不同。合同的成立適用意思自治原則,當事人有從事合同行為的意志自由,可以自由地選擇合同的相對人、訂立的形式和合同的內容,依其自由意志創設權利義務關系。只要具備意思表示這一基本事實,合同即告成立。而合同的生效必須在國家的干預下,依法判斷合同是否合乎法律,只有合法的合同才能有效。合同成立的條件只涉及到當事人之間的問題,而合同生效的條件不僅涉及到當事人,還涉及到法律的要求問題。

3、要件不同。合同的一般成立要件包括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和以訂立合同為目的。而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包括以下幾項: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合同必須具備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9)試述合同和合同法生效的區別擴展閱讀:

兩者的法律關系:

合同生效與合同成立中《合同法》第4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羅馬法曾規定了「同時成立之原則」,認為法律行為的成立與效力同時發生。長期以來,中國立法與司法實踐對合同成立與生效以及相關的合同的不成立與無效未作出嚴格的區分,從而將合同的成立與生效等同起來。其實,如前所述,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當事人訂立了合同,要實現合同產生的權利和利益,就要使合同發生效力;合同的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只有合同成立了才能談得上無效、效力待定、撤銷等問題;合同成立只解決合同存在與否的。

合同解釋:

從合同法的發展趨勢上看,為適應鼓勵交易、增進社會財富的需要,各國合同法為貫徹合同效益原則,大多減少了在合同成立方面的不必要限制,並且廣泛運用合同解釋方法促成合同的成立。這主要體現為:

1、在合同既可以作成立解釋又可以作不成立解釋的情況下,盡力解釋合同已經成立;

2、允許法官依據一定的原則來解釋或推斷合同所隱含的條款;

3、在當事人已經履行義務的情況下,通過解釋的方法促成合同成立。如我國《合同法》第36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第37條規定:「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這些規定都體現了通過解釋盡力促成合同成立的精神。

熱點內容
北海法院拍賣房產 發布:2025-04-23 06:05:19 瀏覽:724
勞動法一人一崗 發布:2025-04-23 05:56:03 瀏覽:750
社會責任與管理道德 發布:2025-04-23 05:55:19 瀏覽:160
建築法規感受 發布:2025-04-23 05:53:05 瀏覽:413
承業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4-23 05:48:10 瀏覽:743
珠海法院傳票 發布:2025-04-23 05:42:33 瀏覽:807
萬民法和公民法的關系 發布:2025-04-23 05:40:58 瀏覽:508
法官五進 發布:2025-04-23 05:40:23 瀏覽:619
大學生打工勞動法 發布:2025-04-23 05:40:20 瀏覽:728
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編 發布:2025-04-23 05:32:17 瀏覽: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