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cpa經濟法佔分
⑴ 2014零基礎最後兩個月CPA會計、稅法、經濟法科目取捨
2014零基礎最後兩個月CPA會計、稅法、經濟法中可放棄會計,稅法、經濟法難度中等回,
會計比較難,而且答主觀題至少佔60分,而且都是費用資本化等復雜的題目,可以直接放棄,經濟法最容易,就將網校最後幾節總結課的講稿背一背,做一做最後6套題,過的機率有70%,稅法難度是6科里中間,要花多些時間,最好將平時講課的講稿都認真讀一遍,將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的題,特別是這三章的綜合題認真做透,再將最後6套題做一做,將做錯的都認真弄懂究竟錯哪,這樣過的機率有60%。
⑵ 注冊會計師經濟法的考試,題型和分值都是怎樣的
您好,注冊會計師的機考分值分布如下:
《會計》:
單項選擇題內 12題 共24分; 多項選擇題 10題 共20分; 綜合題容 4題 共56分;
《審計》:
單項選擇題 25題 共25分; 多項選擇題 10題 共20分; 簡答題 6題 共36分; 綜合題 1題 共19分;
《財務成本管理》:
單項選擇題 14題 共21分; 多項選擇題 12題 共24分; 計算分析題 5題 共40分; 綜合題 1題 共15分;
《稅法》:
單項選擇題 24題 共24分; 多項選擇題 14題 共21分; 計算問答題 4題 共24分; 綜合題 2題 共31分;
《經濟法》:
單項選擇題 24題 共24分; 多項選擇題 14題 共21分; 案例分析題 8題 共55分;
《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單項選擇題 24題 共24分; 多項選擇題 14題 共21分; 簡答題 4題 共30分; 綜合題 1題 共25分。
⑶ 注會經濟法40多分差在哪
注會經濟法40多分可能由於准備的不夠充分。
以下數據出自中注協公布的《2019年注會考試分析報告》,其中羅列了考試六科分值分布圖。雖沒有標注具體數字,小學妹通過圖形分析已估算出其中的分布比例。《會計》最容易考的分數為16-20分,分值佔比約11.7%。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得分在30分以下的考生,足足有約45%這么多。這也反映出《會計》作為第一門常考科目,有很多人僅學完一小部分考點,就貿然參加了考試。而只有學習得最為充分的約20%人,才能夠最終通過這門考試。
《經濟法》的整體難度不高,只是記憶的內容會比較多,因此低分段的考生也是特別少,僅有10%。從圖上直觀能夠感受到,最容易考到的就是60-65分。
⑷ cpa經濟法綜合題怎麼評分
2017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採用客觀性與非客觀性結合、分立式與綜合式結合的方式。各科目試題得分均在試卷中規定。評分均按試卷及標准答案和評分標準的規定執行。
註:專業階段6個科目的試題中均指定特定試題(各科指定1~2個小題),考生可以自主選擇中文或者英文作答。
參考2016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六科題型題量:
會計:
單項選擇題 12題 共24分;
多項選擇題 10題 共20分;
綜合題 4題 共56分;
審計:
單項選擇題 25題 共25分;
多項選擇題 10題 共20分;
簡答題 6題 共36分;
綜合題 1題 共19分;
財務成本管理:
單項選擇題 14題 共21分;
多項選擇題 12題 共24分;
計算分析題 5題 共40分;
綜合題 1題 共15分;
稅法:
單項選擇題 24題 共24分;
多項選擇題 14題 共21分;
計算問答題 4題 共24分;
綜合題 2題 共31分;
經濟法:
單項選擇題 24題 共24分;
多項選擇題 14題 共21分;
案例分析題 8題 共55分;
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單項選擇題 24題 共24分;
多項選擇題 14題 共21分;
簡答題 4題 共30分;
綜合題 1題 共25分。
評分原則
各科目每類試題分值和評分原則在試卷中規定。客觀題實行計算機閱卷,主觀題實行計算機網上人工閱卷。
⑸ cpa考試該如何備考稅法和經濟法
備考2020年注會《稅法》科目首先要了解一下它的考題題型題量,單選題考查24道,1分一道共24分;多選題考查14道,1.5分一道一共21分;案例分析4道,6分一道共24分,其中第一題如果用英文回答可以多加5分;綜合題2道,共31分。總的來看客觀題和主觀題的佔比比較平均,所以大家在備考時都要予以重視。
其次,我們要知道2020年注會《稅法》要了解考察內容,注會《稅法》一共考察14個章節,第一章總論,第二章增值稅法,第三章消費稅法,第四章企業所得稅法,第五章個人所得稅法,第六章城市維護建設稅法和煙葉稅法,第七章關稅法和船舶噸稅法,第八章資源稅法和環境保護稅法,第九章城鎮土地使用稅法和耕地佔用稅法,第十章房產稅法、契稅法和土地增值稅法,第十一章車輛購置稅法、車船稅法和印花稅法,第十二章國際稅收稅務管理實務,第十三章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十四章稅務行政法制。
最後,歷年注會考試對於新增的知識點都會重點考查,在備考過程中要重點復習,所以我們要了解一下今年的大綱變化。今年主要變化的章節有:第二章增值稅法主要變化是增值稅稅率,第三章消費稅法變化不大,第四章企業所得稅法變化比較大,主要變化是稅收優惠適用時間以及新增稅收優惠政策,第五章個人所得稅法由於近幾年個稅改革一直在持續進行所以第五章的變化非常大,還有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都是變化比較大的章節。這些新增的內容也是歷年的考試重點,非常有可能出現在案例題和綜合題中,所以在備考時要認真准備。
⑹ 注會經濟法各章在考試中所佔的比重
重點章節
在2007年的試題中,重點章節(7章)的分值高達77分,非重點章節(7章)的分值僅為23分。
(1) 重點章節:第2、4、5、7、8、9、10、13章(2008年教材的新序號)
(2)非重點章節:第1、3、6、11、12、14、15章(2008年教材的新序號)
各層次分值表
重點章節
(7章) 非重點章節
(7章)
2004年 67 33
2005年 73 27
2006年 73 27
2007年 77 23
平均 72.5 27.5
2004-2007年各章的分值情況(2008年教材的新序號)
章節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第1章 3 2 4 2
第2章
第3章 3 6 1 3
第4章 9 3 6 16
第5章 10 14 20 5
第6章 10 7 5 5
第7章 6 6 6 14
第8章 16 13 19 18
第9章 6 19 10 9
第10章 7 8 4 7
第11章 3 2 2 1
第12章 6 3 3 4
第13章 13 11 8 9
第14章 5 5 9 5
第15章 3 2 3 2
(四)看書看教材的方法
(1)如果您能做到「過目不忘」,教材看一遍就足夠了;否則需要第二遍。
(2)《經濟法》80%的考點集中在教材20%的篇幅內,考生應將有限的時間集中在教材的重點內容上,「地毯式轟炸」不一定是最有效的防守方式。就算有考生下足了決心准備搞「地毯式轟炸」,沒開始幾天就發現自己的炸彈是有限的,而且前面剛剛轟炸完的東西又忘得一干二凈,沒信心了。一開始頭大,再後來頭疼,最後頭不疼了,放棄了。
(3)「死記」和理解的比例大約為50%:50%。要把通讀,精讀和死記聯系起來。要記憶的數字較多,但其中20%的數字出題的概率為80%。根據輕重緩急的原則來選擇,綜合題例如證券法的題目,數字很多需要背。還有綜合題要涉及的法律條文以及關於「法律責任」的問題也要背。
⑺ 2014年注會一次通過6科的人數有多少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這還真沒有統計,以下是一名一次過六科的學員給大家做的一個分享:
我是一名研一學生,法學專業,已經通過司法考試。2011年參加CPA考試,復習時間半年左右,從3月初開始復習,一直到9月中旬參加考試。六門的成績分別是:會計71,稅法65,財管60,審計63,戰略61,經濟法(網站顯示為-9,2012年報名前會正常顯示成績,因為是法律專業,並且考下來經濟法也是發揮最好的一門,應該可以通過)。
談到備考前的基礎,除了經濟法比較熟悉外,其餘五門確實是地地道道的零基礎,整個復習的過程可以用「慘烈」來形容。總復習時間大約是1500個小時,每天平均8小時以上,理論上每門用了250個小時,實際上復習過程中還是有所側重的。會計和財管相對其他科目會耗費更多的時間;經濟法因為是本專業,省力了很多,基本就是跟著高頓財經的課程過了兩遍;後期沖刺時,我把重心放在了稅法和審計上,這兩門在理解的基礎上還是有許多需要短期強化記憶的內容;戰略用的時間最少,原因也很簡單,時間不夠了,聽完課程後,就用了暑假專題班的講義,背了一下重點模型,跟著老師做了幾道主觀題,就上戰場了。
至於復慣用書,中注協的六本教材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從這幾年的命題來看,CPA考試越來越側重對書本內容的考察。無論時間是否充足,教材必須要看三遍以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的字數極多而且很多內容比較枯燥,如果配合高頓財經各位老師的講義看,會事半功倍。畢竟我們的備考時間都有限,很多總結和篩選工作,老師會幫我們做好。習題集也毫無懸念;除此以外,輕松過關三的小冊子適合在等車、乘地鐵的時間翻翻,多記一點是一點;最後兩個月可以把歷年真題做一下,如果還有時間,可以拿輕松過關四(最後六套題)模擬一下,不過不要太在意分數,畢竟模擬題和真題還有差距,而且考場中緊張程度以及注意力集中程度也不同,重要的是查缺補漏,發現有欠缺的部分及時翻看教材補課。
接下來按照科目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首先是會計,這一門絕對是重中之重,作為零基礎的考生來說更是如此。稅法、審計、財管都不同程度地與會計相關聯,作為CPA的核心課程,會計需要最先開始復習。如果擔心直接看會計的教材太吃力,可以先翻看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的教材《初級會計實務》,建立一下初步認識。復習的時候,考友們普遍反映會計給人一種「當頭一棒」的感覺,很多人學到第二章「金融資產」的時候就陷入了瓶頸,一兩個星期也想不通。我的建議是,在每一章聽課之前,都要先把教材看一遍,聽完課再看一遍教材,接下來要把相關章節的習題做完,然後再開始下一章。暫時不能理解的分錄,不妨先背下來,堅持幾個章節過後,一定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再接下去的復習就會輕松很多。
接下來談一下稅法。大家不要被稅法中的「法」字迷惑了,這門課和經濟法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稅法的主觀題幾乎都是計算題,鋪天蓋地的稅率、公式和稅收優惠政策都會結合在運算過程中,如果平時練習不夠,考試的時候難免手忙腳亂。稅法的教材不是很適合備考,例題也不太充分,除了稅收優惠政策需要仔細閱讀教材外,其他部分必須要結合培訓班的講義和習題。
之前提到過,我的專業是法律,所以經濟法的復習過程還算輕松。不過對於非法律專業的朋友來說,經濟法的背誦量是六門中最大的。但是切忌死記硬背,先嘗試理解,仔細體會老師上課講到的案例,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才能熟練運用。2011年的考試中案例分析題由過去的4題增加到6題,客觀題的比例下降,說明考察的重點向知識的運用傾斜,不求甚解的記憶不再可行。經濟法的教材一定要多看幾遍,習題反而不如其他幾門重要,因為考試中幾乎不會重現原題,加之經濟法的考試中沒有計算題,不需要通過練習提升答題速度。
審計也是大家普遍恐懼的科目。接近700頁的教材讓人望而生畏,坦誠地說,我認為六門中,這是最有必要參與培訓的一門。審計是所有科目中最難入門的,但是入門後,會發現這門課的邏輯性特別強,其背誦內容少於經濟法,最重要是培養一種審計思維,一種解題的思路。審計考卷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主觀題考點特別集中,分析近三年的考題,會發現有些內容每年都會出現,會出乎意料的「有跡可循」。而鑒於有限的復習時間,審計還是有「師父領進門」最好,老師會把一切重點難點體現在教學中,如果自己去啃那本「天書」,實在容易崩潰。
財管是所有文科生的「噩夢」。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雖然高中讀理科,但是大學四年中一天數學都沒有碰過,整本財管教材中公式有幾百個,其帶來的精神壓力可想而知。我能做的就是盡量跟上老師的進度,每節課後把涉及到的所有公式整理在A4紙上,一直到考前一共整理了20頁紙左右,接下來就是拚命地背公式和做題目了。考過財管才會知道,什麼叫做「按計算器按到手抽筋」。財管是必須實行「題海戰術」的,通過計算記憶公式並且提高速度。沒有訣竅,只能期待熟能生巧。
戰略這一門,和審計以及財管都有一些關聯,是從老制度的財管中分離出去的一部分,所以可以放在後期復習。不過也不能輕敵,這一門每一年改動都很大,無論是教材內容還是出題思路,還沒有明晰的經驗可循。需要計算的題目並不多,重點還在模型的理解和運用上。主觀題一定要多寫,多寫就有機會,但也要控制好限度,要給最後的綜合題留出足夠的時間。
總的來說,復習需要四輪,也就是說在培訓班之外,教材至少要讀四遍。第一輪打基礎,第二輪抓重點,第三輪結合研習真題並作適量模考訓練,最後一輪短期強化需要記憶的部分。復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筆記和總結,最後一輪把教材過完以後,考前一個星期我基本都是依靠這半年積累的筆記過活。有不懂的地方一定不要「死磕」,問問老師或同學,效率會更高。半年的培訓結束,我和很多老師以及同學成為了朋友,至今一直保持聯絡,這些友誼相當珍貴。
接下來再談一下考場的狀況。如果你也是要報六門的朋友,那麼有幾點一定要考慮到。首先,考前兩個星期一定要開始調節生物鍾,因為我們都是「夜行動物」,准備考試難免養成熬夜的習慣,但是兩天的考試都是8:30開始,8:00開始進場,盡量住到考場附近的酒店,這樣每兩門考試之間還可以回去休息一下。其次,准備好足夠的咖啡、日加滿和巧克力。兩天一共要在考場中坐14個小時,每天晚上要考到19:30才結束。第三,一定要把計算器換好電池,一定要熟悉計算器的功能(備考之初就要買計算器,這樣經過幾個月磨練,考試時手會特別熟練),黑色水筆多帶幾支,手錶、准考證、身份證更要注意,雖是老生常談,但每年都有人悲劇,辛苦了大半年結果在這些小事上出問題的話,未免得不償失。第四,進了考場你會發現參加考試的人很少。我考試的時候,30人的教室,經濟法人最多,有10個,財管只有3個人。6門都考的只有我自己。有人說過,走進考場你就成功了一半,堅持寫到最後一秒,成功的幾率再加四分之一。事實也是如此,考前我只對會計、審計、經濟法比較有把握,考試時發現稅法也比較順手,財管和戰略因為准備不夠充分,發揮並不理想,但是結果出來,也都低空擦過。因為中注協還是要考慮通過率的問題,誰坐到最後,誰全力以赴寫到最後一秒,誰就有脫穎而出的可能。
備考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斗爭,最喜歡的高頓財經CPA審計老師陳曙說過一句話:「當你決定報三門以上的時候,你必須意識到,這不是一般人乾的活。」這個選擇,意味著CPA將成為你生活的重心,一切其他的事都要為其讓路,意味著你要犧牲睡眠、娛樂以及大部分社交。運氣在CPA考試中只能占很小的比重,只准備隨便看看的話,絕沒有通過的可能。付出多少努力,收獲多少回報。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高頓網校是網路財經教育領導品牌,更多財會問題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提問。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⑻ CPA經濟法
CPA不是經濟法。
CPA,是指取得注冊會計師證書並在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人員,英文全稱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簡稱為CPA,指的是從事社會審計/中介審計/獨立審計的專業人士,CPA為中國唯一官方認可的注冊會計師資質,唯一擁有簽字權的執業資質。
財政部成立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簡稱財政部考委會),組織領導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工作。財政部考委會設立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辦公室(簡稱財政部考辦),組織實施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工作。財政部考辦設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成立地方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簡稱地方考委會),組織領導本地區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工作。地方考委會設立地方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辦公室(簡稱地方考辦),組織實施本地區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工作。地方考辦設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冊會計師協會。
在國際上說會計師一般是說注冊會計師,而不是我國的中級職稱概念的會計師。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為《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戰略與風險管理》。每年的通過率一般在全國考生人數的10%左右。至2014年6月30日底,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個人會員數量突破20萬人。
⑼ 注會經濟法考試題型和分值
注會復經濟法考試題型和制分值
單項選擇題:24題/24分
多項選擇題:14題/21分
案例分析題:4題/55分
注會經濟法主觀題答題技巧
第一步:作出明確的判斷。案例分析題即使判斷錯了也不會倒扣分!
第二步:說明理由。首先,過渡性語言並非評分要點,可以適當省略。其次,考生不需要一字不差的引用條文,可以適當變通,只要交代清楚關鍵詞即可。
總的來說,考生能夠相對准確的引用法律條文,最好採用「判斷+條文」的模式,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採用「判斷+具體分析」的模式。如果考生時間充裕,也可以選擇「判斷+條文+具體分析」三步走的模式。
更多相關資訊,可以了解查看:
注冊會計師專業階段《經濟法》考試大綱
注冊會計師考試《經濟法》考試大綱變化分析
注冊會計師信息,盡在環球快問會計在線注冊會計師考試欄目
關注環球網校快問注會經濟法考試題型和分值
⑽ 注冊會計師考試經濟法考情及復習方法
注冊會計師考試經濟法為第4、6、7這三章每年分值基本維持在15分,那麼這三章的分值佔比就佔到了45分,第3、8、9這三章每章分值8至9分,共25分,剩下的第1、2、5、10、11、12每章平均2.5-4分左右,共30分左右;以上滿分為100分,這就是每一章的特點。
至於注冊會計師考試選擇題部分,CPA經濟法12章的內容,把近5年的選擇題的分布做出一個Excel表格出來,很容易地發現每章的分值基本是恆定的!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很多選擇題基本上就是對以前題目的重復,只要把真題搞定了,45分的選擇題拿35分是不難的。
至於剩下的注冊會計師考試55分大題,那就更神了!每年都是不變的,4道大題分別是:第8章一道大題:10分;第9章一道大題:10分,第3章和第4章綜合考查一道大題:17分,第6章和第7章考查一道大題:18分;大題一共就是55分,結合選擇題的45分,卷面的100分就是這樣的一種構成。考點都是非常固定,只要把真題搞定了,注冊會計師考試就沒問題了。
所以在學習注冊會計師考試過程中,一定要多看看按章分類的真題(最好是細分到考點的真題),教材上的內容畢竟太廣泛了,不要什麼都抓住,要適當地舍棄一些不重要的地方,什麼地方重要,什麼地方不重要,以真題為判斷標准,在考題中出現得多的就是重要的,考得少的就是次要的,這樣備考才更加具有針對性,更省時間。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注冊會計師考試經濟法考情及復習方法。更多關於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備考技巧,備考干貨,新聞資訊等相關內容,小編會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