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陶毅婚姻法

陶毅婚姻法

發布時間: 2022-06-17 14:49:46

A. 哪裡能找到清華大學法學本科教材

法學院本科生用教材:

一、法學院9字班版本法學緒論(入門課):沈宗靈《法理學》(不常用)
憲法學:許崇德《中國憲法》(不常用),王世傑/錢端升:<比較憲法> 龔祥瑞<比較憲法與行政法>
民法學(1)(總論部分、物權):馬俊駒《民法原論》(主要是上冊) 民法學(2)(合同法):崔建遠《合同法》(修訂本)

刑法學(1、2):張明楷《刑法學》 民事訴訟法學:張衛平《民事訴訟法教程》 婚姻與繼承法學:楊大文《親屬法》、同系列的《繼承法》

中國法制史:葉孝信《中國法制史》(新編本) 知識產權法:鄭成思《知識產權法教程》 刑事訴訟法:陳光中、徐靜村《刑事訴訟法學》

商法學(1)(商法總論、公司法): 王保樹《中國商事法》(同時也是商法學2) 王保樹《中國公司法原理》等等(主要是這兩種)

外國刑法學:張明楷《外國刑法綱要》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姜明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經濟法:王保樹《經濟法原理》


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的崔建遠老師的《合同法》(新版是黃色封皮的)、法律出版社
2004年3月版的韓世遠老師出的《合同法總論》和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的張廣興先生的《債法總論》老版本。

14 侵權行為法(程嘯老師) 王利明《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研究(修訂版)》,政法2003 楊立新《侵權法論》(第二版),人民法院2004張新寶《中國侵權行為法》《第二版),社科1998 王澤鑒《侵權行為法:基本理論,一般侵權行為》,政法2002 15 知識產權法(王兵老師)

劉春田《知識產權法》,21世紀教材,北大/高教版 16 婚姻家庭繼承法學(陶毅老師)
陶毅《新編婚姻家庭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B. 媒人的出現和各種稱謂有哪些傳說

在我國的傳統婚姻中,從提親、訂婚,最後到促成結婚,都少不了媒人的參與,只有通過"媒妁之言",男女雙方才能共結連理、諧秦晉之好,婚姻才能合乎禮教和道德。"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雙"這句民諺,反映了媒人在我國傳統婚姻制度中所扮演著的重要角色。

媒人起源於何時,史料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揆之情理,媒人應當是人類婚姻由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演變後的產物。

夏商時的媒人並不稱為"媒"或"妁",而是以"使"為媒。在殷墟的甲骨文中,就發現多有使者議婚的卜辭,如"己口卜,使人婦伯"、"來婦使。"前者大致說男方使者往女方,與其家族之長伯議娶女事;後者則為女方使者來說合嫁女。

在古代文獻中,最早記載媒人的作品就是《詩經》。如《豳風·伐柯》說: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

意思是說,怎樣才能砍下大的樹枝?不用斧頭砍不斷它。怎樣才能娶到妻子?沒有媒人成不了婚。

這說明早在周代,媒人就已成為婚姻的要件了。後來,便稱媒人為"伐柯"或"伐柯人",稱做媒為"執柯"。如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嫁娶》中記載說:"其伐柯人兩家通報,擇日過帖。"

在婚姻形式上,民間實行的不只是一種以男女相悅為基礎的自主婚姻,以一夫一妻制為標志的聘娶婚姻正逐漸被人們所接受。聘娶婚姻,既是上層社會政治聯姻的結果,也是規范下層社會婚嫁的需要,因而成為當時社會的一種發展趨勢。

自周代以後,通過媒人締結婚姻已逐漸成為一種風俗,明媒正娶已為廣大民眾所認可。《孟子·滕文公》說: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父母國人皆賤之。

史書無媒而遭譏恥的例子很多。如魯桓公無媒而娶於齊,季姬無媒自嫁於鄶子,遭經傳譏恥,太史氏女自嫁於齊王子法章,雖貴為王後,其父仍深惡痛絕。這些例子都說明媒人有不可缺少的作用。

隨著華夏文化的不斷豐富和發展,對於媒人的稱謂也逐漸多起來。據唐房玄齡等人合著的《晉書·索忱傳》記載:孝廉令狐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走在冰湖之上,竟同冰下的人說話,不覺赫然驚醒。

有占卜人解釋這個夢認為,能站在冰上和冰下的人說話,這象徵著做夢者在調和陰陽,調和陰陽就是做媒介,寓意將會給別人做媒。但這媒很不容易做,要用做夢者的熱情把冰融化了,男女雙方才能成婚。

就這樣,"冰人"做媒一事便不脛而走。此後,"冰人"便成了"媒人"的別稱,給人做媒也叫"作冰"。

媒人在婚姻的締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成就了一段段良緣。因此,在媒人行業幾千年的發展史中,不乏許多著名的媒人傳說,他們的故事在後世廣為流傳。

比如蹇脩和紅娘。蹇脩又作蹇修,據說是古代的賢媒,很善於為人做媒。語出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脩以為理。

王逸《楚辭章句》注說:"蹇脩,伏羲之臣也。理,分理也,述禮意也。使古賢蹇脩而為媒理也。"由此,後人將媒妁也稱作"蹇脩"。

紅娘原為唐代文人元稹傳奇小說《鶯鶯傳》中的一個人物,她是崔鶯鶯的婢女。在張生與鶯鶯產生愛慕之情以後,張生曾向紅娘傾訴衷腸,得到了她的同情。紅娘給張生出主意,要他以情詩打動鶯鶯,鶯鶯果然以詩相和。

起初鶯鶯還難以從禮教的束縛中徹底擺脫出來,表現得十分猶豫動搖。在紅娘的幫助下,鶯鶯終於毅然投入張生的懷抱,與之私下結合。

崔鶯鶯靠了紅娘的幫助得到勇氣,張生則在紅娘那裡得到智慧,而老夫人卻因紅娘的機智不得不退卻讓步。紅娘成為促成崔鶯鶯與張生婚姻的關鍵性人物。此後,紅娘遂成為幫助人結成美滿婚姻的"媒人"的代稱。

民間傳說中的另一位婚姻神是氤氳大使。宋代陶毅筆記小說《清異錄》中記錄了一個氤氳大使的故事。

有一個叫朱起的青年暗暗地愛上了一個叫寵之的女子,然而兩個人要相愛,卻障礙重重,朱起因此鬱郁寡歡,神思恍惚。一天他送來訪的朋友,直送到了郊外,和朋友分手後便獨自一人回家。

朱起在路上遇到一個身著青巾短袍、挑著葯籃的道長。道長對他看了又看,走近他身旁,對他說道:"郎君虧得遇我貧道,否則危矣。"

朱起聽他這樣一說,不禁吃了一驚,即刻下馬作揖,問個究竟。道人說:"你有心事,請跟我直說,我可以給你解難。"

朱起便把他和寵之的事告訴了道長,那道長嘆道:"世上的男女姻緣,都由繾綣司總攬,那兒的長官叫氤氳大使。有緣分的男女,要下了鴛鴦牒才會成功。我把你的事跟他說去。"

分手時,青巾道長從籃子里取出一把扇子,對朱起說:"這把扇子叫坤靈扇,你去探望寵之時,只要以扇遮面,人家就看不見你了。自此以後,你們七日可得一見,15年而止。"

朱起回去後,試用道長教他的方法,果然靈驗,從此和寵之相會,來去無阻。15年後,寵之病逝。

這個故事傳播以後,人們對氤氳大使的膜拜就更虔誠了。氤氳大使似乎比月老更近人情,月老系定的"結婚結"不容更改,氤氳大使卻還容人說情,似乎顯得更富同情心。

C. 哪個少數民族有搶婚搶婚是什麼回事

土族「搶婚」

生活在甘肅天祝、永登及青海互助縣的土族中,舊時流行著一種「搶婚」的習俗。

土族的婚禮要經過提親、送彩禮、設喜筵招待「紅仁切」(西客)、親友鄰里等繁雜的禮儀程序。

一些無力送彩禮和舉辦喜筵的貧苦人家,就利用奇異的天象採取「搶婚」來解決問題。

在發生日食或月食的夜晚,已定了親,但繳納不起彩禮的「準新郎」,騎上一匹快馬,隨身攜帶用紅布包裹起來的一把木梳,騎馬來到未婚妻家門前,把包裹木梳的紅布包兒扔上房頂,然後大聲喊:「快把許給我的姑娘送出來!」……

等到女方的家裡人應聲之後,「準新郎」策馬回頭,往回奔跑。女方家的人則奔出房門,一邊騎馬追趕,一邊大聲叫罵。沒有養馬的人家,也要徒步追趕一程。其實,姑娘家裡人的這種追逐和叫罵,只是一種「掩人耳目」的形式,他們並沒有將未婚女婿追上懲罰一番的意思。第二天,未婚女婿請上「瓦日哇」(媒人)和莊子上的頭面人物,前往老丈人家要人。女方的父母必須將女兒送到女婿家裡,並免除送彩禮和辦喜筵等一些繁雜的禮儀程序。

據說,在日食或月食之夜「搶婚」,是因為在那天「沒了天日」,世界又回到了混沌未開的時候。在這樣的黑夜裡「搶婚」不會觸犯天神地煞。既然天神地煞都管不了,家法、民約自然就更不起什麼作用了。其實,土族的這種「搶婚」並沒有真正去「搶」,而是「強行」向岳父母「索要」媳婦。這實在是聰明的土族人利用奇異的天象抗拒買賣婚姻的一種絕妙辦法。

搶 婚

搶婚,亦稱搶親、搶奪婚等,是舊時一種流行於部分地區和民族中的婚俗。如在迎親之日,小夥子約集同伴,持刀,袋藏銅錢,來到事先與新娘約好的地點,隱蔽起來。待新娘出現後,「伏兵」四起,「搶」著新娘就走。新娘則大聲呼「救」,家人親友聞聲追來,鄉鄰隨同起鬨。搶親的一方便拋撤銅錢,乘追趕的一方拾錢之時,逃逸而去。此例可窺搶婚之一般特徵,即通過打鬧式氣氛的製造給婚禮增添一些情趣。

搶婚習俗的由來,一般認為是古老的掠奪婚(也稱劫奪婚、搶劫婚)的遺存或變異。典型的例證見《周易·屯》爻辭:「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乘馬班如,泣血漣如。」是說一支似寇非寇的馬隊搶來不從的女子,被搶女子拚命呼喊,血淚汪汪(陶毅、明欣《中國婚姻家庭制度史》,東方出版社,1994)。但這種掠奪婚俗究竟出現於什麼時候、其形成原因是什麼,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

一說,掠奪婚盛行於以男性為中心的游牧時代。此時因女子已是男子的所有物,所以成為部落與部落、民族與民族發生斗爭時的掠奪對象(《東莞婚歌研究》,《民俗》第一卷,第二期)。

一說,掠奪婚產生於對偶婚向個體婚演進的原始社會末期。對偶婚制實行「夫從婦居」,男子「寄人籬下」,難以樹立性別權威,無法改變傳統的繼承製度。隨著男子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日趨重要,他們要求不再「嫁」出去,而將女子「娶」回來。但由「妻」方居住改變為「夫」方居住,並非輕而易舉之事,其間存在著尖銳的對立和激烈的斗爭,「搶劫婚」就是以暴力掠奪手段來實現的變革。

一說,掠奪婚出現在母系氏族社會解體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之時。論者同時指出導致這種婚俗的原因有二:一,男性成為主要生產勞動力後,婦女的地位下降,為了生存常有溺殺女嬰的現象。由此出現的後果是男多女少,兩性比例不平衡。二,女子也是家庭勞動力的一分子、氏族財產的一部分,家長或族長不願其被分流出去。然而在父系氏族時代,發展族外婚已成為必然趨勢,所以搶婚就成了締結婚姻的方式之一(郭興文《中國傳統婚姻風俗》,陝西人民出版社,1994)。

一說,掠奪婚的出現可追溯到人類由原始雜交向血緣家族班輩婚演變的原始社會前期。當時,家族與家族之間經常為爭奪某一生存條件、某一獵獲物而械鬥。所獲俘虜,男的予以殺害,女的則可用以滿足性的需要。有了這種誘惑,各家族之間經常發生以掠奪對方婦女為目的的戰斗。被搶劫的婦女在對方家族長期與人同居,也會逐漸適應新的兩性生活。尤其生兒育女之後,她們與新的家族的關系,更是密不可分。於是搶奪婦女的事件屢有發生,甚至會演成各家族之間習慣性的報復。因搶親出現的不同家族的遠緣結合,其後代遠比血緣家族近親繁殖的畸形嬰兒優越。此時人們遂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認識,開始到族外尋找更為美滿的婚姻,從此搶親變成自願的結合(鄭慧生《上古華夏婦女與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此外,還有學者斷言中國歷史上只有虛擬性的「搶婚」儀式,並無野蠻的掠奪婚俗形態的存在。如有人認為,所謂「劫奪婚」,一般是假劫真婚。《儀禮·士昏禮》規定,男方「親迎」要用全副的黑色裝備(「載鬼一車」),可能是受這種風俗的影響。魏晉以後,我國爨族仍實行劫奪婚的制度,「將嫁女三日前,(女家)執斧人山伐帶葉松,於門外結屋,坐女其中。旁列米淅數十缸,集親族執瓢、杓,列械環衛。婿及親族新衣黑面,乘馬持械,鼓吹至女家,械而斗。婿直入松屋中挾婦乘馬,疾驅走。父母持械,杓米淅洗婿,大呼親友同逐女,不及,怒而歸」(清人曹樹翹嘉慶《滇南雜志》)。這段敘述幾乎是對《周易·屯》劫奪婚的疏解,也說明在奪婚之前,男女已有婚約關系,而不是男子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女子(向黎《古代「劫奪婚」》,《文史知識》1981年第4期)。

與上述觀點相似,有人把《周易·屯》的爻辭看成一首浪漫的婚禮進行曲,「首先造成一種懸念:這是些什麼人?強盜嗎?然後雲破月來,挑明主題:原來不是盜寇,而是求婚的隊列。接著便是婚禮的發展,介紹求婚的聘禮。最後進入高潮,新娘無聲飲泣,淚水中似乎交融著悲與喜」(黃玉順《易經古歌考釋》,巴蜀書社,1995)。

眾說紛紜。掠奪婚的時代與成因尚無定論,進而連其是否存在過也成了懸而未決的問題。推敲起來,朦朧難辨的原因,在於直接性證據的缺乏,因而有些論證不無憑假設加上想像之嫌。欲求得上述問題的歷史真相,看來還有一段艱難的探索歷程。

D. 竇唯為什麼燒了卓偉的車

簡單的說就是 卓狗無良 爛寫文章 竇唯無奈 燒車泄憤

主要就是因為高原和竇唯離婚後,產生的一些事件。

高原當年插足竇唯王菲的婚姻導致最終竇唯和王菲的離婚

但是高原自己的婚姻卻也因為家庭瑣事最後也是不歡而散

因為高原工作的原因和搖滾圈子裡的很多樂手都是好朋友

所以難免會有一些言語透露出來,但是被人利用炒作文章

後來 經過公安機關的調查取證和法院的審判,加之竇唯主動報警自首,竇唯免予刑事責任。

記者今天獲悉,2007年3月7日,著名搖滾歌手竇唯火燒某報社職工車輛一案終審宣判。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維持了一審法院的判決,即竇唯犯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因其情節輕微,且有自首情節,對其免予刑事處罰。

2006年5月10日上午10時左右,竇唯因對北京一家報社的有關報道不滿,前去該報社交涉,在交涉過程中,他把辦公室內的DVD機、電腦、電視機等物品予以摔毀,經鑒定價值1644元。當日下午5點左右,竇唯再次來到這家報社,並往報社職工停放在門前的一輛小轎車上潑灑汽油,然後用打火機點燃,汽車表面因火燒受損,經鑒定損壞價值5379元。


E. 向警予是什麼人物有什麼故事

向警予(1895-1928),女,原名向俊賢,1895年生於湖南漵浦縣商會會長之家。她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及早期領導人之一 ,女權主義領袖 ,無產階級革命家、婦女解放運動領導人之一。

在有跡可循的史料里,她是中國共產黨唯一的女創始人。1928年3月20日,由於叛徒的出賣,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同年5月1日向警予被押赴余記里空坪刑場,年終33歲。

主要成就:

1919年秋,向警予參加了毛澤東、蔡和森等創辦的革命團體新民學會。同年10月向警予和蔡暢等組織湖南女子留法勤工儉學會,成為湖南女界勤工儉學運動的首創者。

1922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領導中國最早的無產階級婦女運動。她為黨中央婦女部起草了《婦女運動決議案》等許多重要指導文件,發表了《中國最近婦女運動》《中國婦女宣傳運動之新紀元》《婦女運動的基礎》等大量論述婦女解放運動的文章,培養了大批婦女工作幹部,在婦女解放運動史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24年,向警予直接參加並出色領導了上海閘北絲廠和南洋煙廠的大罷工,罷工最終取得勝利。這兩次罷工為迎接工人運動新高潮的到來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1925年5月,向警予任中共中央婦女部主任,並當選為中共第四屆中央局委員。

1925年10月,向警予赴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

1927年回國,在中共漢口市委宣傳部和市總工會宣傳部工作。大革命失敗後,黨的大部分領導同志先後轉移,向警予主動要求留在武漢,堅持地下斗爭。有的同志考慮到她在社會上影響很大,在嚴重白色恐怖籠罩下的武漢太危險,勸她離開武漢到上海去,向警予說:武漢三鎮是我黨重要的據點,許多重要負責同志犧牲了,我一離開,就是說我黨在武漢失敗了,這是對敵人的示弱,我決不能離開!

同年10月,向警予擔任中共湖北省委黨報《大江報》主筆,撰寫了許多短小精悍的文章,激勵了廣大黨員和革命群眾不屈不撓地進行斗爭。

1928年3月20日,由於叛徒的出賣,向警予不幸被捕。敵人對她實施了嚴訊和逼供,但她始終堅貞不屈,嚴守黨的秘密,嚴守共產黨員的操守,表現了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和崇高品格。

敵人威脅說已經查明了她是共產黨重要領袖,逼她招供。向警予凜然地說:「要殺就殺!至於我是不是向警予,沒有多大關系,橫豎你們都是屠殺人民的劊子手!革命者不會在你們的屠刀下求生。等著吧,你們的末日,就在明天!」

(5)陶毅婚姻法擴展閱讀

個人作品:

向警予為黨中央婦女部起草了《關於婦女運動的決議案》等許多重要指導文件。

發表了《中國最近婦女運動》、《中國婦女宣傳運動之新紀元》、《婦女運動的基礎》、《評王碧華的女權運動談》、《上海女權運動會今後應注意的三件事》、《中國知識婦女的三派》、《女國民大會的三大意義》、《給陶毅的信》等大量論述婦女解放運動的文章。

培養了大批女性工作幹部,在女權運動史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後世紀念:

為紀念中國共產主義女戰士、婦女運動的先驅向警予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位於湖南省漵浦縣城。前身是向警予故居管理所。1981年7月1日開放。1985年9月4日改名向警予同志紀念館。

為紀念向警予烈士犧牲80周年,學習她的革命精神,由共青團中央、中央黨史研究向警予紀念館掠影室、國家檔案局主辦,團中央信息辦、國家檔案局辦公室和中國青少年社會服務中心承辦的網上"向警予紀念館"2008年正式開通。

1999年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文史研究館評選念向警予烈士為百年英烈。2009年9月14日,她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F. 陶毅的其他成就

先後擔任湖北省法學會民法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全國自學考試委員會特聘命題教師、人民日報海外版法律顧問、德賽律師事務所顧問專家等。教學情況:曾主講本科及研究生課程:民法學、民商法總論、民法分論、婚姻家庭法、繼承法、航空法、比較家庭法、中國婚姻家庭制度史、民俗學、民族學等。人才培養情況:由1980年起執教於高等學校,培養多屆本科生,在武漢大學擔任本科生導師;由1988年起擔任民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指導多屆碩士研究生。培養、指導過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中,有多人擔任最高人民法院和各級人民法院法官、各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高等學校教授、副教授和各級司法、行政部門的領導工作,並有多人成為知名律師 。

G. 中國婚姻的發展趨向

我覺得中國人,不,可能這是一種世界趨勢,----的婚姻,將會成為一種版「速食」婚姻,愛情權沒有了感情基礎,被物質玷污,於是,婚姻也就成了一種交易,或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嘗試,愛情,成了速食的罐裝食品,隨手拿來開啟,不喜歡就丟在一邊。可悲啊!
僅代表個人意見。

熱點內容
朝鮮族刑法 發布:2025-04-22 22:57:39 瀏覽:924
勞動法最低工資標准2015 發布:2025-04-22 22:46:57 瀏覽:667
上海楊浦法院法官 發布:2025-04-22 22:43:41 瀏覽:462
見義勇為的道德與法律 發布:2025-04-22 22:39:14 瀏覽:958
分公司和總公司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2 22:30:05 瀏覽:613
合同法司法解釋一二三四五 發布:2025-04-22 22:30:03 瀏覽:686
民法上欺詐案例 發布:2025-04-22 22:12:57 瀏覽:773
央視社會與法還不起的青春債 發布:2025-04-22 21:48:10 瀏覽:12
浙江信訪條例 發布:2025-04-22 21:40:36 瀏覽:881
勞動法關於產假工資規定2015 發布:2025-04-22 21:25:22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