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關於涉外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

關於涉外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6-18 01:06:24

㈠ 關於適用<涉外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答還有效嗎

你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於1985.03.21發布,於1985.07.01正式實施,目前回已經失效。
最高答人民法院印發《關於適用<涉外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答》的通知於1987.10.19發布,於1987.10.19 正式實施,目前也以失效。
如能提出更加具體的問題,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㈡ 承包方與發包方簽訂承包合同應當採用何種形式

一、關於承包合同的形式,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發包方應當與承包方簽訂書面承包合同。」

我國法律和中央文件對於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有明確規定。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規定:「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農業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對此也作了相同的規定。中央有關文件1983年指出,要建立和健全承包合同制,這是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重要環節。1991年指出,穩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要認真完善土地和其他各業的承包合同管理,明確雙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2000年指出,目前全國延長土地承包期工作基本結束,加強土地承包管理,重點是建立健全承包合同的各項管理制度,建立合同檔案,及時調處糾紛,組織合同兌現。

對於承包合同的形式,民法通則第五十六條規定:「民事行為可以採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合同法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我國有的法律中明確規定合同採用書面形式。如已失效的經濟合同法第三條規定:「經濟合同,除即時清結者外,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涉外經濟合同法第七條m:「當事人就合同條款以書面形式達成協議並簽字,即為合同成立。」另外,還有海商法勞動法、商業銀行法、合夥企業法以及擔保法等。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農民的最重要的權利之一,涉及到千家萬戶和億萬農民的切身利益,關繫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而且目前侵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情況比較多。採用書面形式,明確肯定,有據可查,有利於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也有利於防止爭議和解決糾紛。書面形式一般指以文字等可以有形地再現內容的方式達成的協議。合同法第十一條明確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在現實中,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普遍採用的是書面形式。

司法實踐中,對於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合同形式的合同,往往認定其為無效。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涉外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答》規定,涉外經濟貿易「訂立合同未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確認無效」。由於我國法律在對合同要求法定形式的規定中除了規定這些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以外,沒有對未採用書面形式的法律後果作出明確的規定。因此,實踐中有不少未採用書面形式的合同被認定為無效。

㈢ 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廢止的1999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目錄(第三批)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廢止的1999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目錄(第三批)》已於2000年6月1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19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並自2000年7月25日起不再適用。

二000年七月十三日
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廢止的1999年底以前
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目錄(第三批)
(2000年6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
第1119次會議通過法釋〔2000〕20號)





司法解釋名稱

發文日期、文號

廢止理由

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華僑
買賣國內房屋問題的批


1982年8月19日
(79)民他字第40號

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
民代表大會已經通過並
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
國合同法》,該司法解
釋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王正
貴與林作信、江妙法房
屋買賣關系如何確認的
批復1982年12月18日
(82)民他字第1號

同上

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租賃
契約在履行期間發生爭
執新訂立協議在辦理公
證時一方反悔並拒絕簽
字、領受公證書,應如
何處理問題的批復1987年1月19日
(1986)民他字第
122號

同上

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強錫
麟捐贈給國家的財產應
如何處理的批復

1988年3月12日
(87)民他字第66號

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
民代表大會已經通過並
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
國合同法》,該司法解
釋的有關內容已被合同
法相關內容所替代。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產
房屋的買賣及買賣協議
簽訂後一方是否可以翻
悔問題的復函

1990年2月17日
(89)民他字第50號

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
民代表大會已經通過並
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
國合同法》,該司法解
釋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
執行《經濟合同法》若
干問題的意見

1984年9月17日
(1984)法辦字第
128號

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
民代表大會已經通過並
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
國合同法》,原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
同法》有關規定作出的
該司法解釋不再適用。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
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中
具體適用《經濟合同法
》的若干問題的解答1987年7月21日
法(經)發〔1987〕
20號

同上

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
《涉外經濟合同法》若
干問題的解答

1987年10月19日
法(經)發〔1987〕
27號

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
民代表大會已經通過並
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
國合同法》,原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
濟合同法》有關規定作
出的該司法解釋不再適
用。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無
法定和約定期限的工礦
產品內在質量提出異議
應如何確定期限問題的
復函1993年9月13日
法經〔1993〕195


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
民代表大會已經通過並
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
合同法》該批復與之抵
觸,不再適用。1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
科技糾紛案件的若干問
題的規定

1995年4月2日
法發〔1995〕6號

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
民代表大會已經通過並
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
國合同法》,原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
同法》有關規定作出的
該司法解釋不再適用。

㈣ 在外國法內容無法查明時,應如何適用法律

問:中國一家公司與外國某銀行簽訂了一份借款合同,合同簽訂地點在巴拿馬,合同約定中國公司向外國銀行借款500萬美元,年利率15%,期限三年,到期還本付息。合同規定,合同若發生糾紛,選擇中國法院進行訴訟,約定適用巴拿馬國法。三年後,中國的這家公司不能到期還本付息,構成對借款合同的違約,外國銀行遂起訴至中國法院,要求按照合同約定,判令中國這家公司立即將借款及利息還給外國銀行,並加付違約期間的滯納金。巴拿馬與我國沒有外交關系,按照合同約定,適用巴拿馬法律,而當事人也不能提供相應的巴拿馬法律,法院通過其他途徑也無法查明。在此情況下,我國法院將以哪國法律來審理此案?答:我國法院應適用我國法律審理此案。在我國人民法院通過各種途徑均不能查明本案適用的法律——巴拿馬國法律的內容時,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涉外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答》中的意見,可以參照我國相應的法律處理。當沖突規則指引適用外國法時,就涉及到關於外國法的查明問題。 外國法內容的查明,又稱外國法內容的確定,是指一國法院根據本國沖突規范指定作為准據法的某一外國法時,對該外國法的具體內容應如何確定適用。「法官知法」是一句古老的諺語,但事實上,各國法律千差萬別,法官不可能了解世界各國的法律。當沖突規范指定某個涉外民事案件的准據法為某外國法時,而法院和法官又不了解該國法律的具體規定的條件下,就需要通過合法的途徑和方法,查明、確定該外國法的內容。 外國法的查明方法大體有三類:1、當事人舉證證明。他們把外國法不是看作法院應主動適用的法律,而是視為當事人引 用來證明自己主張的事實。外國法中有無相關規定及其內容如何,須由當事人舉證說明,法官 沒有依職權查明的義務。2、法官依職權查明,無須當事人舉證。他們把外國法看作法律,認為法官應該知道法律,主張由法官負責調查認定,無須當事人負舉證的義務。3、法官依職權查明,但當事人亦負有協肪的義務。這種作法更重視法官的調查,對當事人的證據既可以確認,也可以限制或拒絕。 在一國法院不能查明沖容規范應適用的外國法的內容的情況下,處理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或抗辯。這一作法源於把外國法看作「事實」的理論。當事人的訴訟主張所依據的事實之一——外國法不能查明,則其訴訟請求不能成立。第二種是適用法院地法。這是大多數國家所採取的辦法。採用這一辦法所依據的理由各不相同。有的認為外國法既然不能查明,法院地法是法官最熟悉的法律,也是唯一可以適用的法律。有的認為既然外國法不能查明,則應推定外國法與法院地法相同。 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涉外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答》中的意見,在適用的法律為外國法時,人民法院如果不能確定其內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查明:1.由當事人提供;2.由我國駐該國使、領館提供;3.由該國駐我國使、領館提供;4.由中外法律專家提供。通過上述途徑仍不能查明的,可以參照我國相應的法律處理。 在本案中,合同雙方當事人約定適用巴拿馬法,法院不了解巴拿馬的有關法律,而巴拿馬與我國未建立外交關系,當事人也不能提供。在我國人民法院通過各種途徑均不能查明巴拿馬國家有關法律的基礎上,我國法院適用我國法律審理了此案。(地平線律師事務所)

㈤ 涉外經濟合同的涉外經濟合同爭議的解決

當事人雙方因涉外經濟合同而發生爭議時,應當盡可能通過協商或者通過調解求得解決,不能解決時,就要通過訴訟方式或仲裁方式去解決。當事人採用訴訟方式解決爭議時,首先要確定管轄法院。確定管轄法院,有幾種方法。第一是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或在訂立合同後(或爭議發生後)協議決定以某一法院為有管轄權的法院。但該法院並不是必須接受當事人的選擇,受理起訴的法院仍有權依其所屬國的法律(法院地法)決定有無管轄權。另一方面,如當事人違反協議向其他法院起訴時,其他法院除依法認為自己有管轄權外,應駁回起訴。第二、當事人就受理爭議案件的法院沒有協議時,可以任意向某一法院起訴。此受理案件的法院應依照其所屬的法律(法院地法)判斷自己有無管轄權。如受理案件的法院認為自己有管轄權,就可審理該案件,否則,起訴是要被駁回的。
所以在訂立涉外經濟合同時,如果要採用訴訟方式解決爭議,或者因涉外經濟合同發生爭議要訴訟法院時,對於法院管轄問題應注意事先進行調查研究。現在國際間解決經濟糾紛大多不採用訴訟方式而採取仲裁方式,或者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或者另行訂立仲裁協議。涉外經濟合同法規定:「發生合同爭議時,當事人應當盡可能通過協商或者通過第三者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的,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提交中國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仲裁。」關於仲裁問題,首先要考慮的是仲裁地和仲裁機構,其次是仲裁所適用的法律。至於仲裁程序則一般適用該仲裁機構的仲裁規則,仲裁所適用的實體法則依關於合同准據法的規定去決定。

㈥ 涉外合同的法律適用

涉外合同的法律適用,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
1、廣義的法律適用包括確定合同的訂立和效力的應適用的法律。
2、狹義的法律適用僅指確定合同效力應適用的法律,也就是合同准據法。
3、廣義、狹義的法律適用,都可能是法院地法、外國法或判例、國際條約、國際慣例等。

涉外合同的法律適用依據:
1、立法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126條第1款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它明確規定了我國涉外合同法律適用的基本原則,是以當事人意思自治為主,以最密切聯系為輔的原則。這與被取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以下簡稱《涉外經濟合同法》)的規定是一致的。
2、司法解釋的配套:
在實務操作中,原《涉外經濟合同法》的具體操作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涉外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答》(以下簡稱《解答》),該《解答》相對原法律具有突破的是增加了特徵履行理論的適用。

㈦ 簽訂涉外合同如何約定適用的法律

涉外合同,以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為例,在簽訂時應主要包括如下條款:標的物條款、價格條款、運輸條款、商檢條款、保險條款、支付條款、免責條款或不可抗力條款、法律適用條款、爭議解決條款。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合同當事人往往會忽略了「法律適用條款」的簽訂。

先看一下我國關於涉外合同的法律適用的相關規定:

1、涉外合同中若不另做法律選擇,將自動適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對外經濟貿易部《關於執行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第1條規定:「目前已經參加公約的國家除中國外,還有美國、義大利、尚比亞、南斯拉夫、阿根廷、匈牙利、埃及、敘利亞、法國和賴索托等國家。1986年,該10國與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已達92.3億美元,貿易合同的數量是相當大的。我國政府既已加入公約,也就承擔了執行公約的義務,因此,根據公約第一條(1)款的規定,自1988年1月1日起我各公司與上述國家(匈牙利除外)的公司達成的貨物買賣合同如不另做法律選擇,則合同規定事項將自動適用公約的有關規定,發生糾紛或訴訟亦須依據公約處理。故各公司對一般的貨物買賣合同應考慮適用公約,但公司亦可根據交易的性質、產品的特性以及國別等具體因素,與外商達成與公約條文不一致的合同條款,或在合同中明確排除適用公約,轉而選擇某一國的國內法為合同適用法律。」第3條規定:「公約並未對解決合同糾紛的所有法律都做出規定。我國貿易公司應根據具體交易情況,對公約未予規定的問題,或在合同中做出明確規定,或選擇某一國國內法管轄合同。」

2、涉外合同中未做法律選擇,公約中也未有相關規定時,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民法通則》第145條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合同法》第126條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最密切聯系原則的運用,曾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涉外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答》第2條第6款中有相關規定。其中,關於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最密切聯系地的規定如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適用合同訂立時賣方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如果合同是在買方營業所所在地談判並訂立的,或者合同主要是依買方確定的條件並應買方發出的招標訂立的,或者合同明確規定賣方須在買方營業所所在地履行交貨義務的,則適用合同訂立時買方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涉外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答》已廢止,但《合同法》頒發以來,相關的規定並未出台,故該解答仍具指導意義。

3、關於外國公司、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是否具有法人資格,是承擔有限責任還是無限責任的問題,應當根據該公司、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成立地的法律予以確定。它們在中國境內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還應當根據中國的法律予以確定。

從上述規定看來,涉外合同中包含「法律適用條款」是有必要的。因此,除了簽訂在中國境內履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以外,簽訂其他涉外合同時,均宜在合同中約定適用的法律。如此操作,可避免將來發生糾紛時,適用的法律處於不確定狀態或適用的法律為當事人所不熟知。

㈧ 關於《合同法》

合同是復有效的。
但是因脅迫手段或者制乘人之危,使張某的意思表示並非真實。這個是可以請求法院撤銷的。

我的意思就是: 合同在請求撤銷前是有效的,如果法院依法撤銷後,就自始無效。
但是這樣的官司不是很容易打,因為你要舉證此份合同是違背了張某的真實意思,而且確實是顯失公平。

㈨ 現行合同法前的合同法有哪些都是何時失效的

一、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1981)自1991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施行之日起失效。
2、《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 》
4、《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實施條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1993)
以上5個相關法律自1991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施行之日起失效。
二、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廢止的1999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目錄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華僑買賣國內房屋問題的批復
1982年8月19日
(79)民他字第40號
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已經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該司法解釋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王正貴與林作信、江妙法房屋買賣關系如何確認的批復
1982年12月18日
(82)民他字第1號
同上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租賃契約在履行期間發生爭執新訂立協議在辦理公證時一方反悔並拒絕簽字、領受公證書,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
1987年1月19日
(1986)民他字第122號
同上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強錫麟捐贈給國家的財產應如何處理的批復
1988年3月12日
(87)民他字第66號
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已經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該司法解釋的有關內容已被合同法相關內容所替代。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產房屋的買賣及買賣協議簽訂後一方是否可以翻悔問題的復函
1990年2月17日
(89)民他字第50號
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已經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該司法解釋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1984年9月17日
(1984)法辦字第128號
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已經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有關規定作出的該司法解釋不再適用。
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中具體適用《經濟合同法》的若干問題的解答
1987年7月21日
法(經)發〔1987〕20號
同上
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涉外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答
1987年10月19日
法(經)發〔1987〕27號
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已經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有關規定作出的該司法解釋不再適用。
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無法定和約定期限的工礦產品內在質量提出異議應如何確定期限問題的復函
1993年9月13日
法經〔1993〕195號
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已經通過並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1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科技糾紛案件的若干問題的規定
1995年4月2日
法發〔1995〕6號
1999年3月1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已經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有關規定作出的該司法解釋不再適用。

㈩ 我國法律在合同當事人未選擇法律時適用最密切聯系原則的規定

我國法律在合同當事人未選擇法律時適用最密切聯系原則的規定


一、最密切聯系原則的歷史發展及基本理論的確立最密切聯系原則

是指在確立某一涉外民商事法律關系適用的准據法時,不能只按照單一的、機械的連結點去決定法律適用,而是要綜合分析與該法律關系有關的各種因素,從中找出確立與該法律關系或當事人最直接、最本質和最真實的國家或地方的法律為准據法。

二、我國合同法中關於最密切聯系原則的法律適用

在我國,1985年3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對涉外經濟合同的法律適用作出規定;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於適用<涉外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答》(簡稱「1987年解釋」),對涉外經濟合同的適用范圍以及關於處理涉外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問題作出了較為明確的說明和解釋,並對《涉外經濟合同法》中的最密切聯系原則進行了具體化,規定了有關合同的「最密切聯系因素」。

(一)關於最密切聯系原則的相關規定

關於最密切聯系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145條第2款規定:「涉外合同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合同法》第126條第1款也有同樣規定。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糾紛案件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新解釋》)中包括了適用「最密切聯系原則」的最新規定,該解釋已於2007年8月8月起施行,應視為現階段處理涉外民商事合同糾紛的重要依據。《新解釋》第五條規定:「當事人未選擇合同爭議應適用的法律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人民法院根據最密切聯系原則確定合同爭議應適用的法律時,應根據合同的特殊性質,以及某一方當事人履行的義務最能體現合同的本質特性等因素,確定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作為合同的准據法。」並規定了二十種涉外合同的(其中第四項包括不動產買賣、不動產租賃、不動產抵押三類合同,第十一項包括倉儲、保管兩類合同)的准據法。

所謂特徵性履行,又稱為特徵性給付,是指雙務合同中代表合同本質特徵的當事人履行合同的行為。例如,買賣合同中賣方交付物品的給付行為、僱傭合同中受僱人提供勞務的給付行為反映了這兩種合同的本質特徵,因而屬於特徵性履行。而買方支付貨款的行為與僱用人支付勞務費的行為均屬金錢給付,這種金錢給付行為反映了雙務合同的共性,不能反映買賣合同和僱傭合同的本質特徵,故屬於非特徵性履行,按照特徵性履行說,合同准據法應為擔負特徵性給付義務的當事人的住所地法,或慣常居所地法,或營業所所在地法。

(二)《新解釋》與「1987年解釋」之比較

《新解釋》對合同法律適用的具體規則有所細化,這體現在四個方面:

其一,從適用范圍上看,《新解釋》以列舉的方式明確合同准據法調整的對象,這些方面幾乎囊括了與合同相關的大多數內容,因此這種規定算是一種合同法律適用的「整體論」。

其二,《新解釋》沿襲了我國傳統做法,並將只承認明示法律選擇的做法進一步明確化,從而最大程度地防止司法專斷。

其三,《新解釋》規定當事人不僅在爭議發生前可以達成法律選擇協議,爭議產生後,只要在一審辯論終結前,當事人仍有權合意選擇法律或變更應適用的法律。

其四,《新解釋》吸收了國際先進做法,細化了原有民法通則與合同法的模糊規定,將合同劃分為二十類,較「1987年解釋」新增了動產質押、融資租賃、保證、債券的發行銷售和轉讓、拍賣、行紀、居間等合同類型,並分別規定法律適用規則,這是不小的進步。而在「1987年解釋」中有所規定的勞務合同、技術轉讓合同、咨詢和服務合同等合同類型,又被「無情地」刪除了。

三、我國適用最密切聯系原則的研究現狀及修正意見

1993年12月,中國國際私法研究會成立專家組起草《中國國際私法示範法》(簡稱《示範法》),於2000年最終完成並出版示範法文本。該示範法體例獨立,內容完整,採取法典的模式,分為總則、管轄權、法律適用、司法協助、附則五章,共166條,對國際私法的各項制度做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規定,一方面總結了我國已有的立法經驗,另一方面大膽吸收和借鑒外國優秀的立法成果和有關國際公約中的先進規范,並在一些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在立法指導思想上具有相當的超前意識。

由於中國現行的法律制度無判例法的傳統,即使《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定期發布具有指導性的案例,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其案例並未發揮預期的統一全國法律適用的功能,具體到涉外合同糾紛中最密切聯系原則的適用也不例外,因此,照搬判例制度國家的模式在我國是行不通的。另外,在立法思想上,應逐漸摒棄「宜粗不宜細」的思想和嚴重的屬地主義觀念。在立法內容上,竭力避免法律法規之間的重復和相互矛盾之處,注重吸收兩大法系的立法優勢,增強立法內容的科學性和完整性,使「最密切聯系原則」與「特徵性履行」的結合更加緊密,通過立法明確規定法官在適用最密切聯系原則時所應當考慮的因素,如各個不同連結點之間的聯系和價值、各相關法律與准據法的關系、以及個案的正義性等等,完善適用規則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限製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以避免司法專斷。

現在,最密切聯系原則已應用於許多國家的國際私法規范中,作為涉外合同法律適用的根據,它與「意思自治原則」一起,成為了各國確定涉外合同准據法的兩個並行不悖的基本理論,為國際社會廣泛採納和認可。對最密切聯系原則的研究不能止於理論上的探討,其最終的歸宿應該是用於指導立法和司法實踐。所幸的是,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糾紛案件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條的規定,應該說是「最密切聯系原則」與「特徵性履行原則」相結合的產物,這種結合使得我國涉外合同的法律適用兼具確定性與靈活性,有效克服了最密切聯系原則抽象、空泛、缺乏操作性的缺陷,為最密切聯系原則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提供了法律依據。

熱點內容
法律責任承擔的方式包括懲罰和 發布:2025-01-26 15:48:08 瀏覽:331
合同法中對於贈與財產的規定 發布:2025-01-26 15:48:02 瀏覽:667
法院去部隊 發布:2025-01-26 15:47:55 瀏覽:299
法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2025-01-26 15:28:09 瀏覽:521
地方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26 15:19:49 瀏覽:969
新民法典怎麼樣 發布:2025-01-26 15:04:13 瀏覽:156
2018年是否修訂了行政法 發布:2025-01-26 15:03:10 瀏覽:117
董海峰律師 發布:2025-01-26 14:52:10 瀏覽:249
深圳勞動法辭快工工資怎麼算 發布:2025-01-26 11:30:32 瀏覽:699
離婚律師姚晨服裝 發布:2025-01-26 09:35:58 瀏覽: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