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國際經濟法雜志

國際經濟法雜志

發布時間: 2022-06-18 08:06:10

A. 澳洲八大名校哪個國際經濟法

澳洲八大的墨爾本大學的商學院是澳洲最好的。
其中會計金融學、商科管理都很好。
法律研究的話澳洲國立大學、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都可以。

B. 楊麗艷的人物論著

1、科研項目課題主持人:(時間順序)
1.1.廣西教育廳課題:東盟國際組織的實踐及其對現代國際法的影響和意義(98-00)
1.2. 國家教育部課題:東盟與現代國際法(98-00)這兩個課題目前已以專著形式(該書獲廣西師大出版社資助出版)按時結題。
1.3.廣西區政府資助出國項目:區域經濟一體化法律制度研究(01—03,結題)
1.3.廣西教育廳2002年課題:桂越邊境自由貿易區法律問題研究(結題)
1.4.廣西師大2002年教改課題:21世紀研究生培養方案改革研究(01-04結題)
1.5.廣西十五社科項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法律框架下的廣西法律問題研究(04-05.9 已經結題)
1.6.廣西師大2003年教改課題:國際法雙語教學的實踐
1.7. 廣西師大2004年重點課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的爭端解決機制的法律構建及其廣西涉外司法人員的培養(04-06)
1.8日圓貸款項目: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法律制度研究(04年,7-11)
1.9、中國和平發展的重大國際法律問題研究子課題:《中國和平發展與區域經濟一體化法律問題》
1.10、 2005年國家社科基金:區域經濟合作中的法律問題
1.11、廣西師大2005年教改課題:法學研究生質量評估研究
1、12廣西師大2006年教改課題:國際經濟法精品課程(結題)
1、13廣西哲社十一五規劃項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似的爭端解決機制研究(06BFX001)
1、14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法學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研究與實踐 2006年
2、科研成果
2.29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於國際法的沖擊和影響 武漢大學國際法評論VOL6卷2007年7月
2、28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運作中所及法律及其效力層次 河北法學2007-8
全文被轉載在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法學D416 2007.9P60-69)
2、27 試論CEPA運做中所涉法律及其效力層次問題 .暨南大學學報2006年6 P21-26
2.26 廣西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新規則下的對策研究 改革與戰略2006、2
2.25.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規則的新發展 美中法律評論 2006、2、
2.24、《法律診所教育方法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應用及效果》高教論壇2004.3
2.23、《劍橋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培養模式及其鑒戒——兼談我國法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進》高教論壇2003.6;
2.22、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定及其對廣西經貿的影響廣西師大學報05、3
2.21、區域經濟一體化法律制度研究與我國的法律對策,國際經濟法學刊12卷第1期,北京大學出版社陳安主編(83-121)(Study on the legal system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legal Countermeasure of P.R.Ch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Vol. 12,Number 1,2005
2.20.(著作)區域經濟一體化法律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4、10
2.19.國際投資中的國民待遇問題 亞太研究2003.6
2.18.廣西越南邊境自由貿易區法律問題研究.廣西師大學報2003.3期
2.17.WTO概論.廣西師大出版社2002.10,撰寫第3章WTO協議的法律結構與主要法律制度,第7章WTO協議與中國法律制度。共5萬字。
2.16.(專著)東盟的法律和政策與現代國際法.2000.6 廣西師大出版社.
2.15.WTO的法律經濟學分析及其對我國的意義《展望21世紀國際法的發展》 2001年國際法年會論文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12;廣西師大學報2002.1
2.14.關於東盟的幾點國際法思考.法學評論.2000.5. (核心期刊)
2.13.東盟與歐盟一體化進程比較研究及其對現代國際法之影響.法學評論.1997.5.55-58(全文被轉載在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法學D416 1998.1) (核心期刊)
2.12.國際經濟組織在國際貿易法中的作用.政治與法律.2000.4(核心期刊)
2.11.關於區域經濟組織的幾點國際法思考. 東吳法學.2000刊.211-217(全文被轉載在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法學D416 2001.1)
2.10. 歐元的法律機制及其國際金融法對其的借鑒.法律評論.2000.春季刊(南京大學法學院學報
2.9. 東南亞金融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法思考.法制與社會發展.1998.4.60-64.
2.8.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原因及對策 .東南亞研究1998.3.47-49
2.7.東盟與現代國際法.東南亞研究1997.3.4-7
2.6. 羅馬法簡析與我國民法的完善.法學雜志.1997.3.27-28
2.5. 五十年來新中國在國際法領域里實踐與發展.社會科學家1999、增刊.
2.4.羅馬法的歷史作用與我國民法的借鑒.廣西師大學文科版學報96.3.17-21
2.3. 法律權威論.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3.14-18
2.2. 《新編經濟法學教程》.廣西師大出版社.1996.3(2003修訂)
2.1. 禮法相融與陳宏謀的法制思想.陳宏謀研究論文集.朱方綱主編.廣西師大出版社.1998.82-93
3, 、獲獎情況
3.1.系列論文2000。1獲1996—1999年度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排名第1
3.2.東盟系列論文及專著《東盟的法律和政策與現代國際法》2002.1.獲1999—2001年度廣西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排名第1。 2003年獲司法部2002年法學教材與法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排名第1。獲得桂林市第三屆社會科學「獨秀獎」2007年5月。
3.3.論文《廣西越南邊境自由貿易區法律問題研究》廣西師大學報03.3期於2004.6.獲得2001-2003年度廣西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1。
3.4. 主持廣西師大教改項目:法學專業研究生能力培養 2004年10 月獲校級教學三等獎,排名第1
3.5. WTO概論.廣西師大出版社2004.修訂版 撰寫第3章WTO協議的法律結構與主要法律制度,第7章WTO協議與中國法律制度。共7萬字。2003年獲得2003年廣西本科院校優秀教材一等獎。2004.6.獲得2001-2003年度廣西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排名第2。
3.6.撰寫《新編經濟法教程》第5章外商投資企業的法律制度,第20章對外貿易法律制度,2003年獲得2003年度廣西本科院校優秀教材二等獎,排名第4。
3.7《區域經濟一體化法律制度研究》獲2003-2005年度廣西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排名第1,2006.12

C. 論跨國公司在國際經濟法中的主體地位

真厲害,國際經濟法的問題都回答的是公司法內容。
我是沒論文了,但是我建議你參看武大韓老師的《國際經濟法》或者鄧瑞平的《國際經濟法》,後一本很厚也很貴--70!!

D. 聊城大學法學院的師資力量

張興堂,男,1969年生,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聊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院長,中國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會理事、中國青少年研究會理事。199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國政系,獲法學碩士學位,2009年6月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主要講授《國際政治學》、《國際關系學》、《政治學》等課程。主要從事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研究、民族理論以及國際政治研究。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理論前沿》等雜志上發表論文近20篇。
孔繁軍,男,1964年1月生,法學碩士,碩士生導師。1989年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系。現任聊城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校長辦公室副主任、法律顧問室主任。主要講授《憲法學》、《行政法學》等多門課程。主要從事憲法行政法學和衛生法學的研究。曾在《法學論壇》、《南京社會科學》、《東岳論叢》、《理論與改革》、《法制日報》、《南方周末》、《健康報》、《醫學與哲學》等報刊上發表論文、隨筆等60餘篇,著有《憲法原理》、《社會主義法治基本理論》等著作。主持司法部課題、山東省社科基金課題、中國法學會課題等5項。
張進軍,男,1969年12月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副書記、副院長,聊城大學第三層次優秀人才。1993年參加教學工作,在2000年以來的歷次評教中均名列前茅。研究方向為《民法學》和《法理學》,已發表文章近20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復印。2001年—2003年3次獲得聊城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3等獎。曾主持山東省社科基金項目、山東省教育廳課題、聊城大學社科項目多項。
楊道波,男,1973年9月生,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聊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副院長。1998年獲得律師資格,並於同年在聊城大學參加教學工作。主要講授課程:經濟法學、商法學、金融法學、財稅法學等多門課程。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法與社會法學,目前主要方向為非營利組織法律問題及其在經濟法、社會法框架中的運行機制。先後在《甘肅社會科學》、《中央民族大學學報》、《河北法學》、《法學論壇》、《理論探討》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文章近30篇,出版專著1部,參編教材1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以及聊城大學社科項目各1項。
庄海麗,女,1974年5月出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民商經濟法教研室主任。1991—1995、2001—2003分別在山東大學法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商法學專業學習。任教以來,曾講授《法學通論》、《民法學》、《債權法》、《合同法》等法學專業課程,尤其擅長《債權法》和《合同法》的講授。科研方面,曾在《山東社會科學》、《理論學刊》等核心期刊和其它學術期刊上發表法學論文10多篇。
付東年,男,1968年1月29日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刑事法教研室主任。2003年在重慶師范大學主講《刑法》,2004年9月-2005年1月在聊城大學政法學院主講《社會主義法治基本理論》,2005年3月至今在政法學院主講《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等多門課程。備課認真,講課有激情,講課內容涉及到的理論有深度,並注意將理論與實務相結合,深入淺出,有利於學生對法學基本理論的理解和進行研究生考試的學習准備,治學態度嚴格。講課能夠使用較為流利的普通話,講課水平得到了我院師生的好評。主要研究方向司法制度以及訴訟制度。
由龍濤,男,1970年2月13日出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法學實踐教研室主任。200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2002年調入聊城大學從事教學工作,先後任教《法理學》、《刑法學》等學科。主要科研成果包括:中國法律類核心期刊《人民檢察》2001年第5期《相對刑事責任年齡人綁架殺人定性淺析》,中國法律類核心期刊《人民檢察》2004年第3期《具體用途與挪用公款罪犯罪構成關系思考》等。曾主持山東省教育廳課題1項。
王濤,男,1969年9月出生,在讀博士研究生。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國際法教研室主任。2003年7月在聊城大學政法學院從事法學教學工作以來,先後從事《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國際公法》、《國際經濟組織法》的教學工作。曾在《蘭州學刊》、《行政與法》、《聊城大學學報》、《理論觀察》、《經濟論壇》和《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等雜志上發表論文多篇。
王仰文,男,1973年8月16日生於山東聊城,法學博士。聊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理論法學教研室主任。先後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1995)、西北政法大學(2002)和蘇州大學(2008),獲法學博士學位。師從我國著名行政法專家楊小君教授、王周戶教授、董和平教授和楊海坤教授研習憲法與行政法學多年,主要研究方向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曾在政府機關和解放軍某部任職多年,從事《軍事法學》、《武裝沖突法學》、《憲法學》、《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學》和《法律英語》的教學科研與法律服務工作。現在聊城大學法學院主要講授《憲法學》、《政治學》、《法律邏輯學》等課程。在《中國軍法》、《中國黨政幹部論壇》、《求實》等軍內外各級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參編學術著作4部。
劉曉燕,女,1975年12月16日生,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自2003年來校後,先後講授過經濟法、企業與公司法、環境資源法學等課程。在科研方面,近年來在《中國教育與教學雜志》、《中華職教理論與實踐》、《經濟論壇》等刊物發表論文6篇。
秦莉莉,女,1974年8月出生,清華大學法學院雙學士畢業。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2002年以來先後主講婚姻家庭法、國際法、社會保障法、法治理論。授課效果以語言生動、說理透徹、通俗易懂、引領到位為特點,追求教學相長、思想互動。2002年以來撰寫文章6篇,編著1部,參與科研項目1項。
翟月玲,女,1973年11月生,法學碩士,2004年畢業於鄭州大學法學院,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從事法學教學工作以來,先後從事《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物權法》的教學工作。曾在《山東農業幹部管理學院學報》、《黃河口司法》、《行政論壇》、《黨史博採》和《聊城大學學報》等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10多篇。
劉潔,女,1980年7月出生,煙台大學法學院刑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主要講授《刑法學》、《犯罪學》、《形勢與政策》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刑法學和犯罪學,曾發表《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探析》《新時期流動人口犯罪趨勢及對策》等數篇論文,並參與多個科研課題研究。
李永軍,男,1969年10月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2005年調入聊城大學從事教學工作。主講《中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經濟法律史以及非營利組織法律問題。從2006年至今,共發表論文10多篇,其中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3篇。
劉海江,男,1980年5月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助教。主講《國際公法》(雙語教學)、《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經濟法以及非營利組織法等,曾發表論文6篇。
庄玉友,1977年2月生,男,山東濰坊人,漢族,中共黨員。廈門大學國際經濟法學博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法學碩士,浙江工商大學國際企業管理本科,經濟學學士。現為聊城大學法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國際金融法、日本金融法、證券法。2003年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獲法律職業資格證書,2004年獲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證書(中級經濟師,金融專業),2005年獲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證書,2007年獲證券從業資格。曾在《證券市場導報》(CSSCI期刊)、《國際經濟法學刊》(CSSCI集刊)、《民商法論叢》、《中國海洋法學評論》、《證券時報》等重要出版物上發表論文數篇。
孫潔麗,女,1983年9月出生,陝西省韓城市人。2002年考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本科期間認真勤奮,考試成績名列班級前茅,獲得過校「海航獎學金」及校「三等人民獎學金」。2006年考入廈門大學法學院公費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知識產權法學專家林秀芹教授。2009年7月順利畢業後,進入聊城大學法學院任教,開始教書生涯。至今已公開發表法學論文3篇,曾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一項,完成2萬字左右。主要教學與研究方向為經濟法學、知識產權法學。
馮玉廳,山西大同人,漢族,碩士研究生,2009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主講課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方向:訴訟法學。主要學術成果:《死刑程序問題研究》(《山西師大學報》第34卷(2007)、《偵查監督程序完善芻議》(《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論刑事司法鑒定啟動程序的完善》(《中國司法鑒定》2009年第2期)。

E. 票據無因性對票據信用的影響

一、關於票據無因性和票據無因性原則

(一)票據無因性

票據無因性,是對票據行為外在無因性和票據行為內在無因性的統稱。(註:陳自強:《無因債權契約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39-140頁。) 所謂票據行為的外在無因性是指票據行為的效力獨立存在,持票人不負給付原因之舉證責任,其只要能夠證明票據債權債務的真實成立與存續,而無須證明自己及前手取得票據的原因,即可對票據債務人行使票據權利。所謂票據行為的內在無因性是指產生票據關系、引起票據行為的實質原因從票據行為中抽離,其不構成票據行為的自身內容,當形成票據債權債務關系時,原則上,票據債務人不得以基礎關系所生之抗辯事由對抗票據債權的行使。

(二)票據無因性原則

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實質內容就是票據基礎關系與票據法律關系的分離。只有票據法律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互相獨立,作為基礎關系的交易關系和債權債務關系才能不影響獨立存在的票據關系的效力。也只有票據關系與基礎關系相互分離,才能夠在票據的轉讓中,使持票人的交易風險大大降低,並減輕持票人的審查責任,從而能夠保障持票人、特別是善意持票人的合法權益。通過確立票據無因性原則,可以使人們樂於接受票據;人們樂於接受票據,就會利用票據的種種功效,加速物資有序流動,促進貿易發展,也就助長了票據的流通;從而發揮票據的效用,最終達到實現經濟高度發達的社會目標。這也正是票據法理論確立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最終目的。(註:關於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價值問題,為現代票據法理論所肯定和公認,因此,上述觀點採用通說。參見呂來明:《票據法前沿問題案例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版,第124頁;龍田節[日],《商法略論》,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9頁。)

二、關於票據無因性原則效力的射程距離

(一)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效力之所及

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包括票據原因關系、票據資金關系和票據預約關系)的分離,是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核心內容。其中,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相分離的具體體現為:第一,即使票據原因不存在或者無效、被撤銷,只要出票、背書等票據行為依法成立,則出票人、背書人仍須承擔票據責任,持票人仍能享有票據權利;第二,即使票據上記載的內容與票據原因關系的內容不一致或者不完全一致,票據關系中的權利義務內容仍應當按照票據文義決定,而不能以票據外的事實來改變票據關系的內容;第三,只要票據上的背書符合法律規定的連續性,持票人即可依照票據上記載的內容向票據債務人主張相應的票據權利,而無需向票據債務人證明自己取得票據的原因內容,票據債務人也無需對持票人取得票據的原因進行實質上的審查,即可依法向持票人履行義務;第四,在英美法系中,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的分離還體現在:在票據僅憑交付(或許要有轉讓人的背書)的轉讓中,只要受讓人取得票據時是善意的,並支付了對價給轉讓人,他便獲得該票據及其所代表的全部財產的完全的所有權而不受其他權益的約束。(註:對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相分離的前三種體現的總結,參見龍田節[日],《商法略論》,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2頁;陳柳裕:《票據法詳論》,山西經濟出版社1998年版,第44頁;第4種體現,參見杜德萊·理查遜[英]:《流通票據及票據法規入門》,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15頁。)

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的分離,在票據轉讓中的上述四種具體體現,即是票據無因性原則之效力所及的基本周延。當然,票據關系與票據資金關系和票據預約關系,原則上也是分離的,但這兩種分離對於票據無因性原則的體現並不十分顯著。所以,本文主要以探討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之間的關系為基礎。

(二)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效力之所不及

票據法理論通說認為,在一定情況下,根據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又是不能不有所牽連的,這種牽連性即形成票據無因性原則效力所不及之處。(註:李欽賢:《票據法專題研究(一)》,台灣三民書局1986年版,第299頁;梁宇賢:《票據法實例解說》,台灣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增訂版,第15頁。)

綜觀全局,就目前而言,票據無因性原則之例外情形主要體現於以下幾個方面:

1.在授受票據的直接當事人之間,票據原因關系有效與否直接影響到他們之間票據關系的效力。也就是說,當票據原因關系與票據關系存在於同一對當事人之間時,如果票據債權人對票據債務人為票據上的請求,票據債務人得以基於授受票據的原因關系對抗票據債權人。(註:由於該種票據抗辯事由僅限於由特定的票據債務人向特定的票據債權人主張,因此,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之間的此種牽連一般被稱為「人的抗辯之個別性」。參見李欽賢:《票據法專題研究(一)》,台灣三民書局1986年版,第18頁;王小能:《票據法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99頁及第106頁。)

2.持票人取得票據如沒有給付對價或者未給付相當對價的,則該持票人不能享有優於其前手的票據權利。票據對價所針對的法律效果,是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之間相互牽連的一種體現,同時也是票據無因性原則效力所不及的情形之一。

3.持票人取得票據的手段不合法即不享有票據權利,票據債務人得以此票據原因關繫上的事由對抗持票人,即票據法理論中的「惡意抗辯」情形。(註:票據的惡意抗辯制度實質是票據債務人對惡意取得票據者的抗辯。票據法理論通說認為「惡意取得票據」是指持票人在知道或者直接使用不合法手段的情況下取得票據。在票據原因關繫上,如果持票人取得票據的手段或方式不合法,諸如以欺詐、偷盜、脅迫、暴力、恐嚇等違法手段,或其他因重大過失或破壞誠信原則的不合法方式取得票據的,由於各國法律均規定這樣的行為為無效或者可撤銷的行為,因此,該非法取得票據的人不可能也不應當享有票據權利。其與票據的善意取得相對應。票據的善意取得制度是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具體體現之一,為票據無因性原則效力之所及;而票據的惡意抗辯制度,則屬於票據無因性原則之例外。以上分析參見孟國碧:「票據權利善意取得制度比較研究」,載於《國際經濟法論叢》2000年第3卷,第149頁;梁宇賢:《票據法新論》,台灣三民書局1999年版,第122頁等。)

4.為了清償原因債務而交付票據時,原則上票據債務(新債務)如不履行,原因債務(舊債務)就不消滅,雙方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票據法理論通說認為此即票據的授受對票據原因關系的影響,也是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相互有所牽連之處。(註:陳自強:《無因債權契約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頁;梁宇賢,《票據法實例解說》,台灣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增訂版,第14頁,例題四。)

5.當持票人的票據權利因票據時效的喪失而消滅時,該持票人對於出票人或承兌人在其所受的利益限度內有請求返還的權利,也就是票據法賦予持票人的一種特殊的非票據權利——利益償還請求權。(註:利益償還請求權行使的前提條件除票據上的請求權已罹於時效而消滅外,還包括票據上的請求權因欠缺一定的手續而消滅,但後者不屬於票據無因性原則的范疇,而是票據要式性或其他特性的體現,因此,本文不涉及後者內容。)此項權利不屬於票據權利,對於此項權利的行使是持票人依票據原因關系適用民法中有關民事權利義務的規定進行的。此項權利實際上是票據法給持票人一個最後的補救機會。這是在票據法中票據關系與票據原因關系相分離的又一例外。

另外,我國大陸部分學者認為,票據關系與票據資金關系和票據預約關系在授受票據的直接當事人之間也相互有所牽連,在我國大陸的票據法理論和票據立法中,當出現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存在於同一當事人之間的特定情形時,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之間的相互牽連從票據原因關系擴大到票據基礎關系的各種情形。(註:韓家勇:「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論」,載於《政治與法律》1995年第6期。)

當然,票據無因性原則效力之所不及的周延范圍,並不一定機械地局限於上述5種情形,筆者認為,隨著理論與實踐的不斷發展,在此方面尚有待於進一步探尋與深化。

三、關於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法律適用

(一)對票據無因性原則法律適用的幾種曲解及其檢討

1.絕對有因說。此觀點認為,根據法律最終講求實質上的妥當性或衡平性的法理精神,應當對票據無因性原則予以否定,將民法中公平與誠實信用原則以及民事活動所需的其他基本原則引入票據關系中,要求票據原因關系必須真實,取得票據必須給付對價。(註:李欽賢:《票據法專題研究(一)》,台灣三民書局1986年版,第309頁,對日本學者鈴木竹雄所著《票據法之基礎理論》第14頁內容的引注;趙許明:「海峽兩岸票據制度比較研究」,載於《法學評論》1997年第2期。另外,目前世界上還有諸如伊朗、約旦等國家在票據法理論中堅持票據行為的有因性原則。參見郭鋒:「西方國家的票據與票據立法」,載於《國外法學》1988年第5期,第13頁。)

2.相對有因說。此觀點雖贊同票據行為有因說,但其與絕對有因說又存在差異,認為如果持票人取得票據出於善意或者無重大過失時,還是應當適當保護持票人的應得利益。(註:李欽賢:《票據法專題研究(一)》,台灣三民書局1986年版,第310頁,對日本學者平出慶道所著《票據債權移轉行為之相對的有因性》第435-455頁內容的引文。)

上述兩種有因說,將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奉為票據法所應追求的理想和目的,這符合一般的立法原則,自然無可置疑。但是,它們卻忽視了票據法作為一部專門的技術性法律所應具有的特殊性,即票據法本身獨特的價值取向。票據法律所追求的首要目標是保障票據使用和流通的「方便」、「快捷」、「效率」,票據無因性原則的確立,正是票據法實現這一目標的最有力的立法手段之一。如果對票據無因性原則予以否定,必定會導致將票據基礎關系,特別是將票據原因關系擴大到整個票據行為和票據關系領域中,票據基礎關系對票據上的每一個票據行為、對票據關系中的每一處環節均予干涉或施加影響的情況發生。在此種情況下,當事人在簽發或轉讓票據時,就必須考慮其前手之間的基礎關系,而後手又不得不要求其前手對票據基礎關系的有效性負舉證責任。在票據流通過程中,如果存在數個票據背書,這種關系將會變得更為復雜,票據債務人對票據基礎關系及票據行為的效力所負的注意義務將隨之變得尤為艱巨,使票據上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威脅,使票據權利人對其票據權利的能否順利實現產生疑慮,接受票據者將變得戰戰兢兢,毫無安全感可言。這不僅違背了票據法的立法本意,使票據法律制度形同虛設,更談不上對市場交易安全性的保護。因此,兩種有因說不但未考慮票據法的特殊性,有悖於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立法要求,而且在票據法的價值取向問題上本末倒置,反而嚴重阻礙了票據的流通和票據經濟功能的充分發揮。

3.絕對無因說。此觀點認為,由於票據無因性原則是票據理論的基礎,是票據法的生命力所在,因此,該原則應當具有絕對性,必須絕對地堅持此項原則,無例外可言。(註:郭澤華:「應堅持票據行為的無因性」,載《法學雜志》1997年第1期,第30-31頁;李欽賢:《票據法專題研究(一)》,台灣三民書局1986年版,第308頁,對日本學者籃田親文著作的引文;劉方譽:《略論票據無因性之理論基礎》等。)

如前所述,在幾種特定情形下,票據法使票據關系與基礎關系相互牽連,由此產生了票據無因性原則效力之所不及。而絕對無因說對此卻視而不見,片面強調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法律效果,將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射程距離無限擴大,勢必招致票據權利被濫用,損害出票人、持票人的前手或其他票據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反而保護非法取得票據的持票人或其他非正當持票人利益的後果。這顯然與票據法的立法宗旨也是背道而馳的,不僅破壞了正常的交易秩序,而且違背了法律倫理性和公平原則,更會阻礙票據的流通。(註:正如台灣學者鍾兆民先生所述:「依票據法規定,票據固為不要因證券,若絕對堅持這一原則,亦足以妨害票據之流通性。按票據法之所有規定票據為不要因證券者,原在保護票據之流通性。若今為保障執票人之權利而輕易舍棄發票人或執票人之前手權利之保護於不顧,自非本部分法條之本意」。參見郭敏:「票據的無因性」,載《福建法學》1999年第2期,第5頁。)因此,不應提倡絕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的觀點。

(二)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之理念的確立

對於應當如何正確適用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問題,結合上述對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基本涵義及其射程距離的探討和分析,筆者認為,票據無因性應是「相對的無因」,對於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法律適用也應理解為「相對地堅持」。

1.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理念的基本內涵

所謂相對地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是指在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基礎上,兼顧該原則的效力所不及之處,即對票據無因性原則進行普遍適用的同時,對該原則的例外情形予以嚴格適用。其具體涵義應當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1)以票據法之助長票據流通、發揮票據效用、保障持票人合法權益的立法目的,為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的首要宗旨。同時,兼顧對票據使用安全性的平衡保護。(2)以票據無因性原則作為票據法所設立的一項基本原則或普遍原則遵照適用。(3)以票據無因性原則效力之所不及的情形為適用該原則的個別性,認可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只有在特定的前提條件下才具有相互牽連性,對此應嚴格適用而非濫用。

2.確立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理念的該當性

(1)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理念的價值取向的妥當性。該理念所追求的首要的基本價值取向,與票據法理論創設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根本宗旨以及票據法的首要立法目的一致,同時,又未忽視對票據流通和市場交易所需的「安全」、「穩定」與「秩序」的保障,完全符合公平與誠信原則。因此,相對地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與法律對普遍性理想的追求和對特殊性目的的要求均是相適應的,其價值取向具有妥當性。(2)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理念的確立基礎的合理性。該理念是確立在必須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基礎之上的,其是以對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普遍適用作為前提條件。這既遵循了票據法理論和票據法立法的基本原則,又體現了票據無因性理論本身著重保護票據權利人合法權益的宗旨,其確立基礎具有合理性。(3)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理念的具體內容的公平性與適法性。在一般情況下,該理念主張適用票據無因性原則,而在特定情況下,該理念強調嚴格適用票據無因性原則之例外情形。其具體內容,體現了其適用票據無因性原則及其例外情形的衡平,以及在對票據權利人利益側重保護的同時,對票據債務人權利的兼顧。因此,其具有公平性和適法性。

四、我國大陸票據法實務(註:以下均簡稱我國票據法、我國票據法理論,不再冠以「我國大陸」前綴。) 中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法律適用

(一)我國票據法實務在票據無因性原則法律適用上的偏差

改革開放以來,到我國《票據法》頒布施行的初期,由於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尚處於起步階段,信用經濟水平低下,人們的票據法律意識十分淡薄,在票據實際操作業務中,票據上的違法犯罪行為不斷發生。因此,雖然票據無因性原則早已引入我國的票據法理論中,(註:謝懷@①,《票據法概論》,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鍾凱林等編著:《票據實務》,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但我國的票據立法卻堅持以維護金融秩序、保證交易安全為首要目的,將票據基礎關系引入票據法律、法規的條文中,使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緊密結合。如在《票據法》頒布之前,中國人民銀行於1988年發布的《銀行結算辦法》第14條第3項就規定:「簽發商業匯票必須以合法的商品交易為基礎。禁止簽發無商品交易的匯票」,等等。1995年底至1997年底的3年中,我國《票據法》以及相關的行政法規相繼出台,但仍將保障票據使用的安全性作為其首要的立法宗旨,並緊緊圍繞維護市場秩序、防範票據上的違法犯罪行為這一主題展開,而不注重促進票據的流通和票據功能的發揮。突出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票據法》第1條的規定,表明我國票據立法的首要價值取向並不在於票據的流通性,而是注重規范票據行為,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即強調票據使用的安全性。其二,《票據法》第10條的規定,明確地將票據基礎關系引入《票據法》中,使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緊密結合,並以此作為我國票據法律制度中的一項普遍性原則,強調並擴大票據基礎關系對票據關系的影響。另外,依據第10條規定,我國《票據法》第21條第1款、第74條、第83條第2款、第88條第1款及第90條第2款,也將票據基礎關系中的資金關系對票據關系的影響作為票據法的一般原則加以規定。相應地,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票據管理實施辦法》和《支付結算辦法》中也有類似規定。(註:如《支付結算辦法》第22條規定:「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必須具有真實的交易關系和債務關系」。而《票據管理實施辦法》第8條、第10條、《支付結算辦法》第74條、第82條等條款規定票據的簽發、取得必須具有真實的資金關系。)

由於票據立法的上述規定,加之我國票據法理論界對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具體法律適用問題並未給予足夠重視,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出現了對票據無因性原則在法律適用上的混亂局面,主要表現為有因說和絕對無因說觀念對司法實踐的影響。

如最高人民法院於1995年公布的一則案例中,原審判決的判理為:「航空公司和實業公司以幫助企業從外地拆借資金為誘餌,通過簽訂經濟合同騙取銀行承兌匯票,已構成欺詐行為。航空公司違反規定將匯票背書轉讓給工貿公司,工貿公司又將此匯票到乙銀行貼現。乙銀行明知匯票是航空公司欺詐得來的,沒有合法商品交易基礎,仍違反法律及有關規定辦理貼現,其貼現行為不應受到法律保護。進出口公司是根據其與實業公司簽訂的聯營協議而成為匯票收款人的,由於聯營協議無效,進出口公司依據無效合同所取得的匯票應予返還。另外,進出口公司在收取了實業公司提供的銀行承兌匯票後,沒有付出相應對價,且在明知匯票是實業公司通過欺詐手段得來的情況下,仍拒絕將匯票退還給甲銀行,屬惡意佔有」,故依據《銀行結算辦法》的前述規定判決確認兩被告「非法持有甲銀行簽發的銀行承兌匯票的行為為無效民事行為,兩被告所持上述匯票均不予承兌,全部退還甲銀行」。(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1994)法經提字第1號」,載《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5年第1期,第30頁。) 該判理內容明顯反映出有因說觀點對司法實踐的負面影響。最高人民法院對上述原審案件進行了提審,並經審理認為:「……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銀行結算辦法》雖然規定簽發商業匯票必須以合法的商品交易為基礎,但這並不是對匯票效力的規定。票據關系的存在並不以原因關系的成立和有效為前提,票據關系與其原因關系相對獨立。甲銀行以其簽發承兌匯票無合法商品交易基礎且屬受騙為由主張匯票無效,缺乏法律根據。雖然甲銀行與鋼管廠約定甲銀行簽發的匯票不得轉讓和貼現,但該約定對簽約人之外的匯票收款人不產生約束力。……乙銀行作為合法的持票人,有權向甲銀行主張匯票上的權利。進出口公司收到承兌匯票後,為實業公司支付了款項,故應認定進出口公司取得承兌匯票已付出相應對價,是承兌匯票的合法持有人。綜上,原審法院的判決是錯誤的,故判決撤銷原判,駁回甲銀行的訴訟請求」。(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1994)法經提字第1號」,載《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5年第1期,第30頁。) 從而糾正了原審判決中有因說觀念的錯誤認識,明確提出要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

一方面,有因說佔主導地位的票據立法和司法實踐,引起了我國票據法理論界的激烈爭論,特別是招致了諸多持絕對無因說觀點人士的強烈反對;另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判例形式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予以充分肯定。於是,在司法實踐中又逐漸出現了盲目適用票據無因性原則,濫用票據權利,無原則地保護持票人利益的帶有絕對無因說色彩的傾向。如北京市某基層法院於1998年對一起票據糾紛案件的審理。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了建築工程承包合同,雙方約定乙公司承建甲公司的一座辦公樓,工程款項於工程完工並經甲公司對工程質量進行驗收合格後全部結清。一年後,該工程完工,甲公司未經對工程質量進行驗收,就簽發了一張以乙公司為收款人的全部票據事項記載清晰的支票交給乙公司,作為對工程款的結算。次日,甲公司在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時,發現有不合格之處,遂立即將付款銀行帳戶中的款項轉移。當乙公司向銀行兌付票款項時,被銀行以支票空頭拒付。乙公司遂向法院起訴票據糾紛,要求甲公司支付支票款項。甲公司以工程質量不合格為由進行抗辯,並經法院審理後查證屬實。於是,審判人員對於本案應如何處理產生了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根據票據無因性原則,票據關系應與基礎關系完全分離,本案支票為有效票據,基礎關系的瑕疵對票據關系不產生任何影響,且乙公司為正當持票人,因此,甲公司應向乙公司支付全部票款。至於工程質量不合格給甲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甲公司可另行以基礎關系主張賠償,票據法律不應予以保護。而另一種意見認為,本案存在票據關系當事人與票據基礎關系的直接債權債務人相互重合,即票據關系的當事人甲公司和乙公司又是票據基礎關系的直接債權人和債務人的情形,《票據法》第13條第2款規定:「票據債務人可以對不履行約定義務的與自己有直接債權債務關系的持票人,進行抗辯」。據此,甲公司的抗辯理由成立,此案應將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合並審理,以確定雙方當事人的責任。最終,此案經過該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後,以第二種意見予以審結。而第一種意見,反映出絕對無因說對司法實踐的影響。試想此案如果依第一種意見進行處理,則勢必導致因片面強調保護持票人的利益,而犧牲與持票人有直接債權債務關系的票據債務人(票據基礎關系的直接債權人)合法權益的結果。

雖然上述兩案中體現有因說和絕對無因說的錯誤認識均已得到糾正,表明我國司法實踐對於如何正確理解和適用票據無因性原則問題已有所意識,但是,這種意識仍過於具體化和淺表化,並未真正觸及此問題的實質內容,可以說,對此問題的探討尚處於初步認識階段。而如果我國票據立法中與票據無因性原則相背離的立法宗旨及其法律規定不予以矯正,票據法理論研究對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法律適用問題仍不予以關注並及時加以明確,則對我國票據法律制度、票據法司法實踐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效果所起的負面影響將會是深遠的。

(二)當前我國票據法理論與實務對適用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再認識

1.對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理念的提出與認同

隨著票據法理論界的不斷探索,以及對司法實踐所積累的經驗和教訓的深入考察,許多學者和司法實踐者對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性質及適用問題進行了反思和再認識,逐步形成了應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的基本觀點。持此觀點的學者和有關人士繼而又對票據關系與票據基礎關系之間發生牽連的特殊情形進行探討,但結果過於模糊和分散,至今尚未見對此有完整、全面而系統的總結,更未對票據無因性原則之射程距離和例外情況加以明確。(註:上述分析,參見張旭娟:「也談對《票據法》第10條的一點意見——兼與林毅同志商榷」,載《中國法學》1997年第3期,第115頁;劉曉陽:「論票據的票據關系及其基礎關系」,載《青海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第104頁;李幼明、宋志國:「對我國票據立法中無因性限制的探討」,載《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但根據我國票據法理論界的探討結果,以及部分學者已將此作為目前我國票據法理論和實務對票據無因性原則的認識寫入票據法教程的情況,(註:王小能:《票據法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82-83頁。)可以看出,近年來,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的理念已為我國票據法理論界所接受和共識,並逐步趨向系統化和理論化。

2.對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理念的具體實踐

在票據立法方面,最高人民法院於2000年11月公布了《票據法》司法解釋(以下簡稱《規定》),其中第10條規定:「票據債務人依照《票據法》第13條的規定,對與其有直接債權債務關系的持票人提出抗辯,人民法院合並審理票據關系和基礎關系的,持票人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已經履行了約定義務」。第14條規定:「票據債務人以《票據法》第10條、第21條的規定為由,對業經背書轉讓票據的持票人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該司法解釋起草者之一曹守曄就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法律適用問題進行了具體闡釋:「……票據當事人即使違?/ca>
參考資料:http://www.privatelaw.com.cn/new2004/shtml/20050406-162854.htm

F. 廈門大學法學院博導的資料

1、姓名: 蔡從燕 職稱: 教授、博導
主要講授課程 《國際經濟法》,碩士生學位課
《國際公法》,本科生主幹課
《國際公法》,碩士生學位課

2、姓名: 劉志雲 職稱: 教授、博導
劉志雲,江西瑞金人,1994年至1998年就讀於廈門大學歷史系旅遊管理專業,獲學士學位;1998年至2001年就讀於廈門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專業,師從盧炯星教授,獲碩士學位;2001年至2004年就讀於廈門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專業,師從徐崇利教授,獲博士學位。
研究旨趣為國際關系理論與國際法學交叉研究、國際經濟法與涉外經濟法、投資法與金融法等領域。至今已在《中國社會科學》等雜志公開發表法學論文110餘篇;已出版個人專著3部;參與專著或教材撰寫若干。從2009年起主持「廈門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文庫」的出版。
2004年9月獲得博士學位後任教於廈門大學法學院經濟法教研室,同時為國際經濟法研究所與經濟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2005年被廈門大學研究生院正式遴選為碩士生導師。
2006年被廈門大學破格聘為副教授、任副教授期間被破格聘為博士生導師。
2007年入選「2007年度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08年被廈門大學破格聘為教授。
2008年入選「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10年入選「福建省法學會第二屆中青年優秀法學人才」;被評為「福建省第六屆青年優秀社會科學專家」。
2010年起擔任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編委。
2010年起擔任福州大學兼職教授。

2001年:廈門大學第一屆「十大學術新人」;
2003年:「廈門大學嘉庚獎學金」;
2003年:廈門大學第二屆「十大學術新人」;
2006年:廈門大學工商銀行科研獎。
2006年:「廈門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
2007年:「福建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007年:「廈門市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7年:「福建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8年:聯合主講的《金融法研究》評為福建省優質碩士學位課程;
2009年:「福建省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0年:「廈門大學『中國銀行』科研獎」。
2010年: 中國國際法學會2004-2009年度「航天科技」國際法優秀科研成果獎;
2010年:福建省法學會第三屆優秀法學成果(著作類)二等獎。

3、 姓名: 張榕 職稱: 教授、博導
要講授課程 《民事訴訟法》
《證據法》
《法律診所》
司法部2001年度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科研課題《仲裁製度研究與〈仲裁法〉的修改》的主要參加人。
廈門大學育題基金項目《中國證券市場的法律規制》項目負責人。
司法部2005年度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科研課題《司法能動性與司法解釋的規制》主持人。
福建省2007年社科基金項目《事實認定過程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權——以民事訴訟為中心》主持人。
福建省2009年社科基金項目《通過有限判例制度實現正義》主持人

4、 姓名: 曾華群 職稱: 教授、博導
主要講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國際經濟法學」、「國際經濟法總論」、「國際投資法」、「香港法概論」、「WTO法專題」;
碩士生學位課程:「國際經濟法理論」、「香港經貿法專題」、「國際經貿條約專題」、「國際投資法專題」;
博士生學位課程:「國際經濟法理論」、「國際法專題研究」
主要學術觀點 國際經濟秩序的新舊更替和國際經濟法的破舊立新是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和對立中產生和發展的,是由發展中國家率先發動,發達國家消極應付的。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如同逆水行舟,每一個進步,都需要艱辛的斗爭和努力,稍有懈怠,已取得的成果可能得而復失或名存實亡。對於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和國際經濟法新規范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發展中國家應有戰略的眼光和充分的准備。
中國屬於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國際經濟法的研究服務於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這決定了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界在吸收西方國家有關研究成果的同時,應有符合本國國情和目標的研究方法。從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發展的經驗看,今後應繼續堅持和發展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立足本國實際的方法;歷史和現實結合的方法;綜合研究的方法;比較研究的方法;法律與經濟相結合的方法。

研究理念和特點 國際經濟法學是世界性的,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是世界性國際經濟法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的發展和繁榮在一定程度上有賴於世界性國際經濟法學的發展和繁榮,世界性國際經濟法學的發展和繁榮也不能缺少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的參與和奉獻。
中國國際經濟法學者應繼續借鑒和吸收外國的相關研究成果,積極主動地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在國際學術論壇上,對國際經濟法學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中國學者的見解,表明中國的立場,為世界性國際經濟法學的發展和繁榮作出應有的貢獻。同時,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學者,應從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目標出發,具有破舊立新的歷史責任感、決心和勇氣,既不能對西方法律觀念亦步亦趨,更不能對少數發達國家在處理國際事務中踐踏民主的霸權行徑熟視無睹、束手無策,而應當擺脫阻礙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西方法律觀念的羈絆,為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而創建和發展新的法律概念、觀念和理論。

5、 姓名: 徐崇利 職稱: 教授、博導
主要講授課程 專科生:《關貿總協定法律制度》
本科生:《國際經濟法總論》《國際經濟法概論》《國際貨幣金融法》《國際投資法》《國際私法》
碩士生:《國際經濟條約研究》《國際投資法研究》《國際私法研究》《國際關系理論與國際法》
博士生:《國際法理論研究》《國際法專題研究》

6、姓名: 齊樹潔 職稱: 教授、博導
主要講授課程 本科生:《民事訴訟法》、《民事司法改革》、《律師制度與實務》。
研究生:《民事訴訟法》、《證據法》、《外國民商法》、《程序法基本原理》、《訴訟法文獻選讀》。
主要學術觀點 1.司法資源是有限的。訴訟並不是最好的糾紛解決方式。司法改革的推進不應僅限於訴訟領域,還應包括相關的制度。為實現司法的公正和效率,除了改革和完善訴訟制度外,還必須建立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包括協商、調解、行政處理、仲裁等各種ADR方式,並且賦予當事人解決糾紛的程序選擇權。
2.司法改革不但應當是全局性的,而且應當是合法有序的。當務之急是由全國人大設立司法改革委員會,並取得法律的授權,統一領導、規劃、協調全國的司法改革。
3.司法改革應當立足於本土資源,在移植外國制度時,必須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進行充分的論證。司法改革還應當重視借鑒域外經驗,如果僅僅局限於對本國現行制度的考察,我國的司法改革將很難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承擔項目 1.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國兩制與廈門涉台立法》(1996),任課題組長。
2.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涉台法律問題研究項目:《維護大陸居民在台灣的正當權益》(1998),任課題組長。
3.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英國、德國民事司法改革及其對中國的借鑒》
(1999),獨立承擔。
4.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仲裁製度研究與仲裁法的修改》(2001),任課題組長。
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英國民事司法改革研究》(2001),任課題組長。
6.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研究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公證制度研究與破產制度的完善》(2003),任課題組長。
7.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環境糾紛解決機制研究》(2004),任課題組長。
8.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立法研究》(2004),任課題組長。
9.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和諧社會與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2005),任課題組長。
10.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公證制度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2006),任課題組長。
11.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權利保護法律與實務研究》(2007),任課題組長。
1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和諧社會的構建》(2007),任課題組長。
13.福建省法學會法學研究重點課題:《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機制改革問題研究》(2007),任課題組長。
14.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權利保護與糾紛解決機制研究》(2008),任課題組長。
15.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涉及公證的訴訟案例分析》(2008),任課題組長。
16.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運用多元化糾紛解決方式,為東莞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司法保障》(2008),任課題組長。
17.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優化法制環境,促進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的司法統計分析》(2009),任課題組長。
18.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香港民事訴訟制度研究》(2010),任課題組長。
19.廈門大學人文社科橫向課題:《繁簡分流與快速處理機制研究》(2010),任課題組長。

主要著作 1.主編:《律師訴訟案例》,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2.副主編:《中國民事訴訟法要論》(譚兵主編),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3.參編:《訴訟法大辭典》(錢國耀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4.副主編:《台灣民法研究》(胡大展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5.參編:《民事訴訟法新論》(章武生主編),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6.副主編:《中國民法》(柳經緯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7.參編:《中國審判實務大辭典》(馬原等主編),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8.參編:《海峽兩岸法律制度比較·訴訟法》(薛景元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9.主編:《商法概論》,廈門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10.參編:《海峽兩岸交往中的法律問題研究》(陳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1.參編:《台灣法律大全》(陳安主編),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8年版。
12.主編:《民事程序法》,廈門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3.主編:《給個說法:老百姓法律顧問叢書》(第1-6輯),廈門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4.主編:《給個說法:老百姓法律顧問叢書》(第7-12輯),廈門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5.參編:《民事訴訟法》(江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6.主編:《民事司法改革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7.副主編:《仲裁法新論》(張斌生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8.主編:《英國證據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9.總主編:《民事證據法專論》,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0.總主編:《ADR原理與實務》,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1.參編:《比較民事訴訟法》(常怡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2.參編:《民事訴訟法》(田平安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23.參編:《民事訴訟法》(第2版,江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4.主編:《民事司法改革研究》(修訂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5.副主編:《仲裁法新論》(修訂版,張斌生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6.主編:《破產法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7.總主編:《強制執行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8.主編:《證據法案例精解》,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9.主編:《英國民事司法改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0.專著:《程序正義與司法改革》,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1.主編:《破產法研究》(修訂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2.參編:《民事訴訟法·訴訟程序篇》(廖中洪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3.總主編:《公證制度新論》,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4.主編:《環境糾紛解決機制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5.參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原理與實務》(沈恆斌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5.主編:《英國司法制度》,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6.總主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7.主編:《民事司法改革研究》(第3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8.主編:《民事程序法》(第4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9.專著:《民事上訴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0.總主編:《公證制度新論》(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1.主編:《美國司法制度》,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2.主編:《民事程序法》(第5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3.主編:《民事程序法》(第6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4.主編:《英國司法制度》(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5.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5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6.專著:《民事程序法研究》,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47.主編:《民事訴訟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8.主編:《破產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49.主編:《民事訴訟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50.參編:《外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湯維建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51.參編:《民事訴訟法》(第3版,江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2.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6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53.主編:《民事程序法》(第7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4.主編:《民事訴訟法》(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5.副主編:《仲裁法新論》(第3版,張斌生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6.主編:《民事訴訟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7.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7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8.參編:《民事訴訟法學》(常怡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59.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8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60.總主編:《公證制度新論》(第3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61.總主編:《調解銜接機制理論與實踐》,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63.主編:《東南司法評論》(2008年卷),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4.主編:《民事訴訟法備考與拓展》,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5.主編:《民事訴訟法》(第3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6.主編:《東南司法評論》(2009年卷),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7.總主編:《調解銜接機制理論與實踐》(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8.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9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9.主編:《民事審前程序》,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70.主編:《民事訴訟法》(第4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1.主編:《司法改革論評》(第10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2.主編:《台港澳民事訴訟制度》,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3.主編:《糾紛解決與和諧社會》,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4.副主編:《仲裁法新論》(第4版,張斌生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5.主編:《美國司法制度》(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6.總主編:《法官視野中的司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7.主編:《民事訴訟法》(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8.總主編:《德國司法制度》,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79.專著:《程序正義與司法改革》(第2版),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80.主編:《東南司法評論》(2010年卷),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更詳細信息請參照網站:http://law.xmu.e.cn/ 祝好運!

G. 2012年中國人民大學民法學 研究生的參考書有哪些 謝謝你~!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法理學》,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孫國華、朱景文主編,人大出版社1999,11。
《西方法律思想史》,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谷春德主編,人大出版社,2000,1。
《中國法制史》,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曾憲義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2月版。
《中國法制史》,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曾憲義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中國法律制度史研究通覽》,曾憲義、鄭定著,天津教育出版1987。
《中國法制史》,曾憲義、鄭定、趙曉耕著,(自高自考指導用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
《憲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許崇德主編、胡錦光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張正釗主編、李元起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刑法學》,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高銘暄、馬克昌主編,趙秉志執行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
《刑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王作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民法學》,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王利明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版。
《新編合同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龍翼飛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知識產權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劉春田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商法總論》,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趙中孚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物權法論》,王利明,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人格權法》,「九五」規劃高等學校法學教材,王利明等主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侵權行為法》,王利明、楊立新主編,「九五」規劃高等學校法學教材,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刑事訴訟法學》,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程榮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民事訴訟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江偉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物證技術學》,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孫言文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版。
《物理學》,以全國大學本科教材為主要參考書(非物理專業教材,包括:力學、電學、聲學、光學)
《化學》,以全國大學本科教材為主要參考書(非化學專業教材,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學)
《經濟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潘靜成、劉文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環境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周珂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環境法》,金瑞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環境保護教程》,韓德培主編,法律出版社,1998年。
《國際經濟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郭壽康、趙秀文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國際私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章尚錦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國際法》,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程曉霞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說明:
1、主要參考人大法學院21世紀系列教材,人大出版社讀者服務部有售。
2、另外,除以上參考書目外,還須看全國性的立法,法規,以及報刊雜志上的有關專業的文章,資料。

H. 我要在CNKI搜索核心期刊里國際經濟法類的論文 怎麼搜

數據來源選擇核心期刊
主題選擇國際經濟法

I. 中國大學中 「國際經濟法學」和「心理學」排名前十的大學分別有哪些

中國高校心理學排名

1 北京師范大學
北師2002年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心理學院,高手如林。你看看你的考研教材中多少是北師出的就知道它的實力了。

2 北京大學
中國大陸最早開設心理學專業的學校。北大的實驗心理學是大陸最強的,以前北醫的心理治療是大陸最強的,兩學校合並後後,心理專業的總實力如虎添翼。不過,它在發展與教育方向比北師差不少,所以只能屈居第二。

3 中科院心理所
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心理學研究機構,是中國心理學會的掛靠單位。這個單位在生理心理學方向非常強,腦神經科學、認知等尤其厲害。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張侃、心理學泰斗林仲賢就在這個單位。

4 華東師范大學
這個學校的心理學比較全面,各方向都很強,尤其是基礎研究。由於地處上海這個大城市,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自然能夠吸引大量優秀人才。該學校老一代專家的學術精神和敬業精神都相當不錯。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楊治良是該學校的心理學領軍人物。不過,這個學校的老師似乎只擅長科研,卻不太擅長講課。07年參加統考的學校中,華東和華南的分數線是中國最高的。

5 華南師范大學
強人雲集的地方。莫雷(現在是副校長)、申大鬍子(申荷永)、鄭希付等,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物。張敏強領銜的統計測量方向是該校的拳頭方向,其統計與測量的綜合實力絕對大陸第一。當今中國大陸,45歲到55歲的心理統計教授多半出身於華南師大。近年金志成強勢加盟,更是使得該校的心理學發展銳不可擋,大有超越華東之勢。

6 西南大學
這個學校的心理學完全是老黃一個人撐起來的。老黃辛苦了這么多年,終於把西南大學帶到了心理第六的地步,真不容易。現在該學校的基礎心理學相當強,尤其是認知和人格方向。

7 浙江大學
中國各高校的心理學一般都偏向教育,惟獨這個學校的心理學偏向工業方向,並給心理學的學生授予理學學位,可謂獨樹一幟。這個學校對統計的考查十分嚴格,嚴格到了中國罕見的地步,所以統計基礎不好的人千萬別考那裡。著名雜志《應用心理學》就出自浙江大學。

8 天津師范大學
沈德立領銜的天津師大也非常有特色。該學校現在在眼動方面的研究處於中國領先。

這八所高校的心理學是國家重點學科,屬於第一梯隊。下面的就不詳細排了。學過統計的人都知道,各高校的實力大致呈正態分布,所以越是中間的學校,實力越接近,再要准確排名就相當難了。不過,有心理博士點的22個學校,應該就是前22名。
第9到22之間的學校有:南京師大、中大、上海師大、華中師大、東北師大、江西師大、陝西師大等。南京師大第10左右。中大大約排到15名左右,因為它的博士點現在幾乎是空殼。陝西師大跟一個醫科院校共用一個心理學博士點。
沒有博士點的學校,只能往23名以後排了。這些學校有: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河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等。
中國大陸共有120多個學校、單位,在08年招收心理碩士。

研究生教育分專業排行榜—國際法學(含: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1 武漢大學 A+
2 中國政法大學 A+
3 廈門大學A+
4 中國人民大學 A
5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A
6 北京大學 A
7 西南政法大學 A
8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A
9 湖南師范大學 A
10 復旦大學 A
11 湘潭大學 A
12 大連海事大學 A
13 吉林大學 A

J. 在法律方面,我應該怎樣培養興趣

我可以算是個法律工作者,自己的工作學習中經常遇到不少問題,將我的一些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給你講下:
1:就要看你學習法律的目的,我想你最基本目的是使用法律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權益。同時對法律有一定的興趣愛好。但是,學習法律成為一名法律工作者,需要確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就是運用法律幫助需要法律幫助的群眾,取得人們對你的尊重。等你達到法律學習的最高境界,就可以幫助國家,甚至國際制定法律。堅決杜絕的想法就是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去幫助違法犯罪的人逃脫法律的制裁。確定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將有巨大的動力,自己就會自覺的加強對法律的學習。
2:培養自己的法律興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多關注身邊和自己聽見的問題------就是使用法律知識來回答,例如經濟糾紛、身邊發生的其他矛盾,甚至可以想想新的國際貨幣體制需要建立的法律等,這些問題如果你沒有正確答案,可以在網上找相關的法律規定以及司法解釋。現在多關注身邊的事情,需要多看的就是《民法》《刑法》《行政訴訟法》《經濟法》《合同法》等書籍,這些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如果你關心國際經濟的發展,就要去多看下《國際法》《國際經濟法》等書籍。
3:還有就是法律制度難免存在漏洞或者不全面,而且現實社會中會出現法律沒有規定的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呢?那就是你可以自己進行翻閱書籍,有自己的合適的想法,必要時可以寫論文,到相關的法律雜志上發表。
4:現實社會中還發生了諸多新聞,怎麼用法律知識來解釋、看待這些問題,也可以對自己提高。上面有諸多的回答,法律條文我認為沒有必要背誦,關鍵是需要時候馬上能找到,並且有足夠的認識。
現就簡單說這些,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熱點內容
法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2025-01-26 15:28:09 瀏覽:521
地方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26 15:19:49 瀏覽:969
新民法典怎麼樣 發布:2025-01-26 15:04:13 瀏覽:156
2018年是否修訂了行政法 發布:2025-01-26 15:03:10 瀏覽:117
董海峰律師 發布:2025-01-26 14:52:10 瀏覽:249
深圳勞動法辭快工工資怎麼算 發布:2025-01-26 11:30:32 瀏覽:699
離婚律師姚晨服裝 發布:2025-01-26 09:35:58 瀏覽:38
各國環境立法 發布:2025-01-26 08:53:53 瀏覽:830
社區綜合減災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6 07:50:20 瀏覽:949
道德建設先行 發布:2025-01-26 06:47:04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