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別名
⑴ 男女之間的夫妻生活有哪些別稱或隱晦的稱呼
男女之間的夫妻生活別稱或隱晦地稱呼如下:
古代的話有:交合、雲雨、圓房。
現代的話有:房事、同房、造人、活塞運動、XXOO、那事、洗衣服等。
夫妻間的幽默叫法有:加班、澆地、耕地、施肥、播種、抽插、愛愛、按摩、打針、輸液、心靈溝通、合體、傳送等。
稱呼是我們與別人溝通時最先用到的詞語,從兩者之間的稱呼中也能看出感情的深淺,夫妻之間的愛稱會有很多,每對夫妻之間都會有不同的稱呼,很多時候,我們從這些稱呼中也能看出夫妻間在彼此心中的位置。
現代社會很多夫妻都會用老公老婆來稱呼對方。唐代時期,就有老公這個稱呼,當時就是老太公,老太婆的簡稱,傳來傳去就成了今天的意思。明清時期老公最開始是對太監的稱呼,後來逐漸泛濫到民間,成為妻子對丈夫的俗稱。
一對夫妻,總是會經歷很多的風雨,才能最終白頭到老。有的夫妻沒有經受住考驗,中途就分開了。然而,有的夫妻互相扶持,共同面對困難,挺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劫難,最終白頭。
婚姻是需要兩個人用心地經營,不是單靠一方的努力,就可以的。婚後,最舒服的夫妻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
⑵ 古時對婚姻的雅稱是什麼
我國古代對結婚和夫妻關系有許多雅緻的別稱。
(1)配偶。夫妻雙方互為配偶,亦指男女相配為夫婦,《後漢書·鄧訓傳》李賢注引《東觀記》:「其無妻者,為適配偶。」亦作「配耦」。《漢書·孝昭上官皇後傳》:「長主內(納)周陽氏女,令配帝耦。」
(2)結發。源於蘇武詩「結發為夫婦,恩愛兩不疑」。「結發」本指年輕束發之時,後據此詩「為夫妻」語,作結婚解;也指妻子。俗稱元配為結發。也有人說:「結發夫妻」一詞源於古婚禮中的「合髻」。
(3)結縭。亦作「結褵」。原指古代女子出嫁時,母親把悅(佩中)結在女兒身上,後來用為結婚的代稱。《詩·豳風·東山》:「親結其縭。」《後漢書·馬援傳》:「施衿結褵,申父母之戒。」
(4)結絲蘿。《古詩十九首》:「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兔絲和女蘿都是蔓生植物,糾結一起,不易分開。後因用「絲蘿」比喻婚姻。《西廂記》:「便待要結絲蘿。」
(5)結朱陳。「朱陳」原是一個古代村名。白居易《朱陳村》詩:「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蘇軾《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婚娶圖》詩:「何年顧陸回丹後,畫作朱陳嫁娶圖。」後遂用為聯姻的代稱。《紅樓夢》第九十九回:「仰蒙雅愛,許結朱陳。」
(6)秦晉之好。春秋戰國時期,征戰頻繁,人民多死於非命。有些諸侯國為了緩和矛盾,也曾通過聯姻來建立和發展邦交。當時秦國和晉國就世代互相婚嫁結為姻親。因此,後人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吳侯欲與君侯結秦晉之好。」
⑶ 各個時間段婚姻的別稱。
結婚第一年叫紙婚,意思是婚姻才剛剛開始,感情薄如紙,此時需要好好保護。
結婚第二年叫棉婚,像單薄的被單一樣加了點棉,慢慢變得溫暖。
結婚第三年叫皮革婚,你們的婚姻開始出現韌性了。
結婚第四年叫絲婚,如蠶絲一般可以交織,愛情越來越濃。
結婚第五年叫木婚,跟樹一樣茁壯成長,慢慢變得堅固。
結婚第六年叫鐵婚,感情升華到另一個高度,如鐵般堅固。
結婚第七年叫銅婚,不僅堅硬,而且不會生銹。
結婚第八年叫陶婚,美麗又很脆弱。
結婚第九年叫柳婚,就算風吹雨打都不會倒。
結婚第十年叫錫婚,相比陶瓷來說不僅美麗而且不易破碎。
結婚第十一年叫鋼婚,如鋼鐵一般堅固且富有韌性,今生不會改變。
結婚第十二年叫鏈婚,兩人的默契達到另一個高度,開始心心相印。
結婚第十三年叫花邊婚,生活開始變得多姿多彩,處處充滿花香。
結婚第十四年叫象牙婚,跟象牙一樣堅硬,而且越磨越有光澤。
結婚第十五年叫水晶婚,兩人的愛情清澈透明,並且閃耀。
結婚第二十年叫瓷婚,像青花瓷一樣優雅,但又容易破碎。
結婚第三十年叫珍珠婚,珍貴、美麗。
結婚第四十年叫紅寶石婚,不可多得。
結婚第五十年叫金婚,至高無上,是婚後最大慶典。
結婚六十年被稱為鑽石婚,表示夫妻雙防情感,珍貴罕見,是最隆重的慶典。
結婚七十周年稱為白金婚,表示兩人的感情就像白金那樣純凈,永遠不會褪色且歷久彌新。
⑷ 各種周年婚姻別稱
婚姻的別稱
1年 紙婚
2年 棉婚
3年 皮婚
4年 花果婚
5年 木婚
6年 糖婚
7年 手婚
8年 古銅婚
9年 陶器婚
10年 錫婚
11年 鋼婚
12年 絲婚
13年 花邊婚
14年 象牙婚
15年 水晶婚
20年 瓷婚
25年 銀婚
30年 珍珠婚
35年 珊瑚婚
40年 紅寶石婚
45年 藍寶石婚
50年 金婚
55年 綠寶石婚
60年 金鋼鑽婚
70年 白金婚
80年 鑽石婚
⑸ 筆名,藝名,化名,別名,曾用名的區別,在法律上是怎麼定義和保護的
都是在姓名權中
姓名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決定、使用、變更自己的姓名並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種人格權利。姓名權保護的客體是權利人的姓名。姓名並不限於公民在戶籍機關正式登記的本名。
《民法通則》第99條也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冒用。
《戶口登記條例》第18條,公民變更姓名,依照下列規定辦理:18周歲以上公民需要變更姓名時,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公民的姓名權受到侵害時,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姓名權的主要法律特徵為:
第一,姓名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權。只有自然人人格的文字標識才叫做姓名,因而自然人才享有姓名權。法人人格的文字標識是名稱,享有的是名稱權。
第二,姓名權的客體是自然人對自己人格的文字標識的專有權。姓名權的核心問題就是專有權,他人不得享有、使用,只能是權利人自己享有和使用。專有的客體,就是自然人的人格文字標識,不僅包括正式的登記姓名,而且也包括筆名、藝名、別號等。
第三,姓名權的基本義務是不得非法干涉、使用他人的姓名。姓名權是絕對權、對世權,除了姓名權本人之外,任何人都是義務主體,都負有不得侵害其姓名權的義務。
侵權的主要表現:
1、干涉他人決定、使用、改變姓名。
2、盜用他人姓名。盜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經他人同意或授權,擅自以他人的名義實施某種活動,以抬高自己身價或謀求不正當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進行活動,以達到某種目的。
盜用和冒用姓名的區別:盜用主要指盜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盜用B的姓名,向C說自己是B的好友,騙取C的信任從而獲得某種利益。冒用則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說自己就是B,進行欺騙從而獲得某種利益。
姓名權屬於具體人格權,指自然人享有的決定、變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權利。姓名包括登記於戶口簿的正式姓名,藝名、筆名等非正式姓名。
侵權責任:
姓名權侵害主要表現在他人干涉、盜用、假冒,如發現上述情形,權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給予撫慰金(名稱權不得主張)等。
調整上述問題的主要法律依據有: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四、《戶口登記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