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合同法第4條的理解

勞動合同法第4條的理解

發布時間: 2022-06-19 06:34:21

㈠ 談談你對《勞動合同法》的認識

《合同法》中不安抗辯權制度的優點和不足
〈摘要〉 我國的《合同法》將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制度和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有機結合,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不安抗辯權制度,體現了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融合的時代潮流,代表著世界民商法發展的趨勢。本文對《合同法》中有關不安抗辯權的規定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其優點和不足。
〈關鍵詞〉《合同法》 不安抗辯權 優點 不足

不安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成立後,應當先履行一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將不能履行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可能時,在對方沒有履行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所擁有的拒絕先履行合同義務的權利。
不安抗辯權源於德國法,又稱拒絕權,不安抗辯權制度是大陸法系的一項傳統制度,它與英美法系的預期違約制度一起,對雙務合同中的先履行一方提供了法律保護。我國新修訂的《合同法》在承繼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制度的同時,吸收和借鑒了英美法系的預期違約制度,並結合我國國情,對傳統不安抗辯權制度的不足加以改進,在適用范圍、適用條件、救濟方法、對行使權利的限制和對濫用不安抗辯權的補救措施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確規定,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不安抗辯權制度體系。它體現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防止合同欺詐、保障交易安全、實現有序競爭的立法意圖,也體現了我國合同制度與西方發達國家合同制度及國際商務合同貿易規則的接軌。

《合同法》對不安抗辯權制度的規定
我國的《合同法》對不安抗辯權制度做出了如下規定:
「第六十八條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第六十九條 當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法》中不安抗辯權制度的優點
與傳統大陸法系國家有關不安抗辯權的法律規定相比,我國的《合同法》有以下幾個優點。
一、對行使條件作了更充分詳細的規定。
按照傳統理論,不安抗辯權的應用應具備如下條件:(1)須因雙務合同互負給付義務;(2)須合同雙方特別約定一方應先履行義務;(3)須在雙務合同成立後對方發生財產狀況惡化;(4)須對方財產顯著減少,可能難以履行。然而財產的減少並不是相對人不能履行或不願履行的唯一原因和表現,商業信譽的喪失,技術機密的泄露以及其它諸多原因都可能造成相對人履約能力的喪失。因此傳統大陸法中對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僅限於「財產顯著減少,有難以履行的可能」的規定就顯得過於僵化,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的《合同法》突破了這個限制,把商業信譽的喪失作為判斷相對人失去履約能力的標准之一,體現了誠實信用的立法原則。同時,《合同法》還通過第六十八條第四款的概括性的規定,把一切有害於合同履行的行為都包括到相對人喪失履約能力的判定標准當中,大大拓寬了不安抗辯權的使用范圍,給合同的先履行方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護。
二、既反映了先履行方的履行權益,又充分照顧到後履行一方當事人的期限利益。
從《合同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中可以看出,合同先履行方並沒有獲得要求對方提供擔保或者要求對方提前履約的權利,在中止履約並盡了通知義務後,先履行方只能處於等待的狀態之中,而無權要求對方提供擔保或提前履約。這一規定充分考慮了後履行方的期限利益。因為後履行方在履行期限屆滿前,其履約能力降低、難以履行的狀態可能只是暫時的,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還可能恢復履行能力。如果在履行期限屆滿前就要求後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提前履行,會對後履行方造成額外的負擔,進一步降低其履約能力,這是明顯不公平的。法律不能為了避免一種不公平的後果而造成另一種不公平,因此不給予先履行方要求後履行方提供擔保和提前履約的權利體現了對後履行方的保護。同時,《合同法》對後履行方提供擔保的行為並未作任何的限制,後履行方為了避免對方中止履行後可能造成的損失,也可以自願提供擔保。這一規定充分體現了《合同法》的先進性。
三、進一步完善了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辯權之後的救濟方式。
不安抗辯權規定先履行方在有充分證據證明後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約能力時可以中止對合同的履行,一旦對方提供了充分的擔保,則應繼續履行義務。但如果後履行方不提供擔保,那麼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辯權之後,是否可以接著解除合同呢?許多國家的法律對此的規定十分模糊。這種救濟方式的不明確導致了先履約方當事人的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護。我國的《合同法》明確規定:後履約方「在合理期限內未能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並進而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對先履行方提供了明確的救濟。

《合同法》中不安抗辯權制度的不足
一、由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引入的有關規定與不安抗辯權制度間存在矛盾。
《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這條規定是由英美法系的預期違約制度引入的,它給與了當事人解除合同的權利。法律並沒有限制這種權利適用於何種場合,因此可以認為這條規定對同時履行和先後履行兩種場合都是適用的。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不履行債務時,另一方當事人適用第九十四條規定,直接享有解除權,這與英美法系對明示預期違約的處理是相同的。但當一方當事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時,既可以解釋為一方當事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其不履行主要債務,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直接解除合同,這是英美法系對默示預期違約的處理方法;又可解釋為第六十八條第四款「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這時另一方當事人只享有不安抗辯權,可以中止合同的履行,等待相對人提供履約保證,但無權直接解除合同,這是大陸法系對默示預期違約的處理方法。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出現在了同一部法律里,造成了法律適用上的矛盾。如果賦予先履行人選擇適用第九十四條的權利,則極有可能造成先履行一方濫用合同解除權的局面,使得第六十八條所設置的一系列旨在保護後履行方合法權益的措施形同虛設,從而損害了後履行方的期限利益。這個問題是我國新《合同法》對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相關制度的融合還不夠徹底造成的,需要通過司法解釋加以解決。
二、舉證責任過重。
與英美法系的默示預期違約制度和大陸法系的不安抗辯權制度允許有較低限度的主觀判斷不同,我國合同法對舉證責任的要求相當嚴格。《合同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行使不安抗辯權的一方應當負舉證責任,這是各國法律所認同的,但即使在市場規則比較完善的國家,要取得「確切證據」也決非易事,更何況目前我國的法制環境還不完善,要掌握「確切證據」相當地困難,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不允許當事人有較低限度的主觀判斷,雖然可以避免當事人不當行使或濫用不安抗辯權,但卻大大增加了當事人使用不安抗辯權的成本,有違設立不安抗辯權的初衷。因此可以在要求先履行方負舉證責任的同時,要求後履行方負一定的反證責任,以減少不安抗辯權的使用成本。
三、「適當擔保」含義不清。
《合同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當後履行一方提供了「適當擔保」後,先履行一方應恢復合同的履行。但對於「適當擔保」的「適當」程度,法律並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這就給先履行一方留下了可乘之機。先履行一方可以以擔保不適當為名拒絕履行其本不願履行的合同,從而造成後履行一方的損失。因此應當對「適當擔保」做出明確的司法解釋,使法律更清晰。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我國的《合同法》將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制度和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有機結合,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不安抗辯權制度,體現了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融合的時代潮流,代表著世界民商法發展的趨勢。但是由於經驗不足,《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辯權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通過司法解釋和庭審實踐共同加以解決。

㈡ 如何防範勞動規章制度中的風險

一、企業勞動規章制度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規章制度不完善。許多企業不重視規章制度建設,沒有完善的規章制度。當遇到問題想處理職工時,沒有依據。
2.規章制度的制定隨意性太強,違成規章制度不具有法律效力。有的用人單位沒有相應的制度,而一旦遇到問題時,臨時制定一個所謂的規章制度,而制定的這個規章制度也不是按法定的程序,可能就是幾個公司領導坐在那開個會,這個制度就出台了』即所謂的「即興的規章制度」。有個公司甚至是一晚上一個人力資源部經理擬定了一個職工處罰制度,第二天就拿來處理職工。還有一個單位的經理,由於公司員工出了問題沒有處理依據,讓HR一晚上要制定出一本員工手冊來,說如果當晚制定不出來的話,這位HR必須走人。可見,規章制度制定的隨意性之強。《勞動合同法》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規章制度的制定有著嚴格的要求,但實際上這些企業把規章制度的制定完全看成是企業自身的行為,領導一句話就可能成為制度了,這樣的制度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當然這樣的規章制度肯定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不能作為處理職工的依據。
3.規章制度內容違法。企業的規章制度內容違法是現實中存在的最為嚴重的問題。有的企業片面地理解用工自主權,認為制定規章制度完全是企業用工自主權的體現,是可以領導說了算的,想怎麼制定就怎麼制定。如有的單位規定:員工入職一年後方可享受婚喪假。還有一個單位員工手冊上寫明:「正式員工在公司服務三年以上者,女員工享受三個月產假……在公司服務未滿三年的員工,若生育者,須自動離職。」這些明顯與法相悖的規章制度很顯然不能作為處理職工的依據。
4.規章制度不具有可操作性。有的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太籠統、太原則,如《勞動合同法》規定「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對於什麼是嚴重違反規章制度,國家不可能做出統一的界定,只能由各單位根據各自的情況確定。而許多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中也是一句話:「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公司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對於什麼是「嚴重違反」,制度里並沒有界定。再如「經常遲到早退」,視為嚴重違紀。但什麼叫「經常遲到早退」?沒有頻率規定。還有的企業的規章制度不是結合企業的實際而制定,而是或照抄法律法規條文、或完全照搬別的企業的規章制度,實際效果是一方面有制度等於沒制度,脫離實際沒法用,另一方面又造成管理資源等浪費。
5.規章制度不具有合理性。《勞動合同法》在對規章制度提出合法性要求的同時,實際上也對規章制度的合理性提出了要求。《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第三款規定: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這表明,規章制度不僅要合法,還要合理、適當。但現實中有的單位的規章制度過於嚴苛,甚至有的單位的規章制度達到了不通人情不近情理的地步。如有的單位規定:職工上廁所每天不能超過三次,每次不能超過3分鍾,否則罰款50元。曠工一天,罰款2000元。這些嚴苛的規定,不僅是不合理的問題,而且連其合法性也需要質疑。筆者在一個公司看到的規章制度匯編中,幾乎每條都有罰款的處理,我稱其為叫「罰款細則」而不是規章制度。
6.規章制度與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相沖突。實踐中,一些企業通過單方面制定規章制度,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設定,以增加勞動者的義務。而一旦沖突了,選擇適用權在勞動者。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制定的內部規章制度與集體合同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不一致,勞動者請求優先適用合同約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解決了集體合同、勞動合同與勞動規章制度法律優先權問題。由此可見,勞動合同的效力高於規章制度,即使規章制度由職代會通過,如果與勞動合同沖突或者不一致,除非勞動者認可,否則無效。
7.規章制度的制定主體不適合。有的用人單位一個部門就制定出台了適用本部門的規章制度,並以本部門的名義發布,這樣的規章制度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制定規章制度的主體條件的,因此,不能作為約束職工、處理職工的依據。
二、防範勞動規章制度風險的措施
1.樹立依章管理的理念,完善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好的經理人拿制度說話」,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是用人單位的「法」,它既是勞動者的行為規則,也是用人單位的管理規則,要依「法」辦事,首先就要有「法」可依。這就要求單位必須有完善的規章制度,不要拿單位領導人的話當作單位的規章制度,那是人治,而不是法治。那麼,健全的勞動規章制度應該包括哪些制度呢?一般認為,用人單位的勞動規章制度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勞動用工制度,包括職工招用、培訓教育、勞動合同管理、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工資福利待遇、社會保險等內容;二是職工勞動紀律制度,包括勞動紀律、職工守則、保密制度、獎勵和懲罰制度等內容。 2.規章制度的內容必須合法。規章制度的內容必須合法,即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必須在現行法律的框架之內進行制定,不能違反現行法律法規。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合法」應當作廣義理解,指所有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民族自治地方還要依據該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關於勞動方面的行政規章。不僅要符合勞動法,還要符合國家其它方面的法律、法規,如計劃生育方面的法律、法規等,如有的單位規定,合同期內不許結婚、不許生育等,這都是違法的。
3.規章制度的制定主體必須合法。有關制定內部規章制度的機構,應當是用人單位行政系統中處於最高級層次、對用人單位的各個組成部分和全體職工有權實行全面統一管理的機構。企業內部的車間、班組、工會、黨組織等雖然可以參與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制定,或者直接負責擬定規章制度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都不能直接制定規章制度,必須經過用人單位審批並以用人單位名義發布,否則,該規章制度就無效。
4.規章制度的制定必須經過民主程序。這里的「民主程序」應當理解為用人單位在制定規章制度時採取一定的形式以吸收和體現了職工方的意志、得到了職工方的認同。一個優秀的現代企業必定是以民主管理為基礎,強調全員管理,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經營決策的准確性和透明度。企業規章制度制定也是如此。更為重要的是,規章制度關鍵在於執行,所以,勞動規章制度只有在吸收和體現職工一方的意志,或者得到職工的認同的情況下,才能確保很好地實施。那麼,怎樣實現規章制度制定的民主程序呢?一般要經過二步:第一步,先民主。制定勞動規章制度職工參與。凡是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應該經過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沒有建立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在職代會閉幕期間的,應該徵得超過半數職工所推舉的職工代表同意,或者交給過半數的職工群眾討論,並聽取意見。這個交由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我們可以稱之為發揚民主的過程,也可稱之為「民主程序」。第二步,後集中。規章制度的草案交由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後,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肯定會提出很多意見和方案,而且這些方案、意見與企業的意見很可能差別很大。那麼,企業的規章制度最後如何確定呢?《勞動合同法》第4條第2款明確規定了,企業要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這也意味著,發揚民主後,規章制度最後的拍板決定權不在企業,而是由企業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通過平等的協商程序予以決定。這個程序也可稱之為發揚民主的集中過程,也可稱之為「集中程序」。
5.規章制度必須公示或告知給勞動者。規章制度制定出來以後,由企業法定代表人簽署並加蓋公章後以正式文件公布,向勞動者公示。公示原則是現代法律法規生效的一個要件,作為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更應對其適用的人公示。未經公示的企業內部規章制度,被管理者無法遵守,管理者也將無法進行有效的管理。《勞動合同法》第4條第4款規定,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應當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9條也明確規定了規章制度向勞動者公示才能作為審判案件的依據。公示、告知程序不僅是法律的要求,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單位規章制度以全體勞動者為約束對象,就應當為全體勞動者所了解,當然必須以合法有效的方式公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公示後要注意通過意見箱、接待日、座談會、舉報電話等形式,了解勞動者的反映,以便不斷修訂勞動規章制度。
6.必須及時修訂規章制度。規章制度不能違背法律法規的規定,因此,訂立規章制度所依據的法律、法規發生變化時,相應的規章也必須進行修改。另外,規章制度制定本身的目的一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二是為了規范企業的管理,因此,當企業的經營管理一旦發生變化時,也必須對規章制度進行修改。在規章制度執行過程中,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審查,對於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修改。對規章制度進行修訂,如同規章制度制定一樣,需要經過相應程序才能達到修訂的目的。
總之,主體合法、內容合法、民主程序、合法有效的公示程序是用人單位防範規章制度法律風險的基本措施。

㈢ 勞動法總則第4條4勞動合同法所指的勞動者,應當年滿16周歲,且尚未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或退休金

根據《勞動法》第一章總則第四條「勞動合同法所指的勞動者,應當年滿16周歲,且尚未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或退休金。」規定,只要年齡過16周歲就可以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㈣ 想了解勞動法的保障

公司的制度是否合法非常好判斷,看一下《勞動合同法》第4條規定即可弄明白。最好再網路一下「勞動合同法第4條釋義」。

如果這些規定是約定在勞動合同中的,同樣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6條規定也是無效的,因為這是免除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排除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權利的條款。麻煩的是,如果你與用人單位就該約定是有效還是無效,需要仲裁機械或人民法院確認,也就是說需要先申請勞動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確認其效力。

㈤ 勞動合同法

第一條 為了調整勞動關系、規范勞動合同,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為其成員,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管理、指揮或監督下提供有償勞動的權利義務關系;所稱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第三條 當事人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保障勞動者人格尊嚴、 身心健康和獲取勞動報酬、參與用人單位民主管理等合法權益。
當事人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訂立勞動合同,公平地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
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標准不得低於集體合同的規定。
第四條 符合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第五條 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全國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研究制定有關勞動合同的政策、措施時,應當聽取同級工會組織、企業組織的意見和建議。
第六條 工會應當為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提供指導、幫助,依法維護勞動者在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的合法權益。
第七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工作時間、勞動報酬、休息休假、職業培訓、安全衛生、勞動紀律等方面的規章制度。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有集體合同的,規章制度不得違反集體合同的有關規定。
用人單位制定規章制度應當聽取本單位工會或職工代表的意見,並向職工公示。法律、法規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制定程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應當向其所在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備案。
勞動者應當遵守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與其規章制度不一致的,按照有利於該勞動者的規定執行。
第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勞動合同管理制度。制定勞動合同管理辦法,依法做好勞動合同訂立、變更、解除、續訂、終止等工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初次訂立的勞動合同,應當報送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登記備案。

第二章 勞動合同的訂立

第九條 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應當達到法定就業年齡,且未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招用勞動者的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成立。
法律、法規對有人單位和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條 下列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訂立勞動合同:
(一) 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其招用的勞動者;
(二)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招用的不屬於公務員和參照或者依照公務員制度進行管理的人員;
(三) 軍隊、武警所屬單位和其招用的非現役人員;
(四) 法律、法規規定適用本法的其他單位和其招用的人員。
前款規定的用人單位中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公務員以及參照或者依照公務員制度進行管理的人員不適用本法規定。
第十一條 符合本法第九條、第十條規定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未按本法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形式訂立勞動合同但具有下列情形的,應當視同雙方存在勞動關系,為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當事人:
(一) 勞動者實際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指揮或者監督;
(二) 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且後者向該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
(三) 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提供基本勞動條件。
第十二條 訂立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如實告知用人要求、工作崗位及內容、勞動報酬、勞動條件、規章制度等與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有直接關系的事實情況。
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的居民身份、知識技能、工作經歷等與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有直接關系的事實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告知。

第十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不得以擔保為名向勞動者收取財物,也不得扣壓勞動者的身份證及其他證件。
第十四條 當事人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有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前款所稱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雙方當事人未約定終止日期的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可以約定終止條件,但不得將法定解除條件約定為終止條件。
有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年。
第十五條 勞動合同應當在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者前以書面形式訂立。
勞動合同文本可以由用人單位提供,也可以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共同擬訂。由用人單位一方提供的合同文本,不得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雙方對合同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做出有利於勞動者的解釋。
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內容經當事人協商一致,自用人單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其人事部門或者其書面委託授權的其他代理人與勞動者分別簽字或蓋章時,勞動合同成立。
符合本法第十一條規定的,自勞動者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時,勞動合同成立。
依法成立的勞動合同,自成立時生效。當事人雙方對勞動合同的生效期限或者條件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十七條 書面勞動合同應當一式兩份,當事人各執一份。勞動合同由一方執有,雙方對勞動合同內容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做出有利於另一方的解釋。
第十八條 勞動合同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但書面勞動合同應當載明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勞動者的姓名、居民身份證號碼等基本情況,並具備以下條款:
(一) 勞動合同期限;
(二) 工作內容;
(三) 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四) 勞動報酬。
第十九條 經當事人協商一致,在勞動合同中還可以協商約定下列內容:
(一) 試用期;
(二) 培訓;
(三) 競業限制;
(四) 福利待遇和補充保險;
(五) 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六) 協商約定的其他事項。
第二十條 有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的勞動合同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三十日;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九十日。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試用期包括在勞動合同期限內。
第二十一條 未經用人單位同意,勞動者不得公開或泄露其商業秘密;未經勞動者同意,用人單位不得公開或泄露其個人資料。法律、行政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與知悉本單位商業秘密或者其他對本單位經營有重大影響的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競業限制條款或者單獨訂立競業限制協議,約定在勞動合同終止或者解除後的一定期限內,勞動者不得到生產與本單位同類產品或者經營同類業務且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任職,也不得自己生產與原單位有競爭關系的同類產品或者經營同類業務,但該用人單位應當同時支付勞動者一定的經濟補償。
競業限制范圍應當以能夠與用人單位形成實際競爭關系的地域為限。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競業限制經濟補償數額不得少於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年工資收入的二分之一。競業限制條款或者競業限制協議約定的違約金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經濟補償金的二倍。
第二十三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競業禁止條款或者競業禁止協議失效:
(一) 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已公開或者對其利益已經沒有重大影響的;
(二)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勞動者因本法第四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 用人單位未按照約定向勞動者支付競業經濟補償的。
第二十四條 有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期滿,經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續訂勞動合同。續訂勞動合同不得約定試用期。用人單位應當在勞動合同期滿前與勞動者辦理續訂手 續。
未按照前款規定辦理續訂手 續,但勞動者仍然在用人單位工作,視為勞動合同續訂。續訂後的勞動合同期限不明確的,雙方可以協商確定;協商不一致的,為無固定期限。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無效:
(一) 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內容低於國家和集體合同規定的標準的;
(二) 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
勞動合同的無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二十六條 下列勞動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變更或者撤銷:
(一) 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 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勞動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不得撤銷。
第二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撤銷權消滅:
(一) 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 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第二十八條 無效的勞動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勞動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九條 勞動合同無效、內容約定不明確或者未依法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發生爭議的,當事人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國家規定;國家未規定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國家和集體合同都做出規定的,適用其中有利於勞動者的規定。
勞動合同無效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前款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 勞動合同期限不明確的,為無固定期限;
(二) 勞動報酬等標准不明確的,參照用人單位同工種、同崗位勞動者的平均工資等標准確定;用人單位無同工種、同崗位的其他勞動者的,參照用人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上一年度企業職工平均工資等標准確定。

第三章 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第三十條 當事人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勞動者一方應當由本人實際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三十一條 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條件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用人單位的管理、指揮不得違法,不得有不道德或者損害勞動者身心健康的情形。
第三十二條 勞動者應當正確使用用人單位提供的工作設備及材料,注意保護,服從用人單位的管理、指揮。
第三十三條 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的,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合並的,勞動合同由合並後承繼其權利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用人單位分立的,由分立後的用人單位分別繼續履行。
第三十五條 勞動者因應征入伍或者履行國家規定的其他義務而不能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的,用人單位可以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勞動合同。
勞動者被依法限制或剝奪人身自由而不能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 務的,用人單位可以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勞動合同。
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勞動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中止履行勞動合同。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中止履行的情形消失,勞動合同能夠恢復履行的,當事人應當恢復履行勞動合同。
第三十六條 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勞動合同。
協商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明確中止履行的內容和期限。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勞動合同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第三十七條 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中止履行勞動合同的,當事人雙方暫停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中止履行期間,用人單位可以不繳納相應的社會保險費用。中止履行期間不應計算為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連續工作時間,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八條 按照本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可以中止履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期間與其他用人單位訂立新的勞動合同。
第三十九條 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內容。
變更書面形式的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協議記載變更的內容,註明變更日期。變更協議由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後成立。
勞動合同內容部分變更的,未變更的部分應當繼續履行。

第四章 勞動合同的解除、終止

第四十條 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四十一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 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 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按照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規定應當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 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 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二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一)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 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 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或者中止履行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用人單位依照前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聽取本單位職工代表大會、工會或者職工大會的意見。
用人單位不得依據本條規定解除有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2007勞動合同法修改部分解讀: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29日下午表決通過勞動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加大保護試用期勞動者
針對一些用人單位濫用試用期侵害勞動者權益的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29日表決通過的勞動合同法,加大了對試用期勞動者的保護力度。
據勞動保障部副部長孫寶樹介紹,勞動合同法限定了試用期期限。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兩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勞動合同法限定了試用期工資的最低水平。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強調試用期工資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勞動合同法限定用人單位不得隨意解除試用期勞動者。
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針對一些用人單位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29日表決通過的勞動合同法,加重了用人單位違法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仍然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除按照以上規定支付二倍的工資外,還應當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孫寶樹介紹,勞動合同法放寬了訂立勞動合同的時間要求。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只要在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了書面勞動合同,其行為即不違法。
用人單位強迫勞動將受罰
全國人大常委會29日表決通過的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不履行法定職責,或者違法行使職權,給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用人單位存在強迫勞動等四類情形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四類情形是: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勞動者的;勞動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要求
針對當前勞動合同短期化傾向明顯等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29日表決通過的勞動合同法,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勞動保障部副部長孫寶樹說,勞動合同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連續訂立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㈥ 勞動合同法第四條如何民主討論職工異議怎麼處理

為保證公司的有序經營,提高生產效率、規范員工的各項行為,用人單位一般都會制定相關規章制度。

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因此,有效的規章制度應經過民主程序制定,符合法律規定,並向員工公示。不符合上述三個條件的規章制度,對員工沒有約束力,不能作為處罰員工的依據。

但是,為了尊重企業的自主經營權,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形勢不好的大環境下,審判實踐對於規章制度的民主程序有所放鬆,即如果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合法且已經向員工公示,那麼該規章制度可以作為用人單位處罰員工的依據。

上述審判實踐較早的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解釋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但是該司法解釋施行時間是2001年4月30日,與2008年生效的《勞動合同法》規定有出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司法解釋(四)》徵求意見稿曾對規章制度民主制定程序作出了要求,但是該解釋正式稿中刪除了對民主程序的規。

從各地的規定來看,對於規章制度的民主程序也未嚴格要求: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二十條規定: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制定的規章制度,雖未經過《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的民主程序,但內容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或告知的,可以作為用人單位用工管理的依據。《勞動合同法》實施後,用人單位制定、修改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未經過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的民主程序的,原則上不能作為用人單位用工管理的依據。但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的內容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不存在明顯不合理的情形,並已向勞動者公示或告知,勞動者沒有異議的,可以作為勞動仲裁和人民法院裁判的依據。

《浙江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印發《關於勞動爭議案件處理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第30條規定: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制定的規章制度,雖未經過該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的民主程序,但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政策及集體合同規定,不存在明顯不合理的情形,並已向勞動者公示或告知的,可以作為仲裁委員會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勞動合同法》實施後,用人單位制定、修改或者決定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盛者重大事項時,未經過該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的民主程序的,一般不能作為仲裁委員會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但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決定的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政策及集體合同規定,不存在明顯不合理的情形,並已向勞動者公示或告知,且勞動者沒有異議的,可以作為仲裁委員會處理勞動爭議的依據。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 江蘇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指導意見》第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制定的規章制度,雖未經過《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的民主程序,但其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且不存在明顯不合理的情形,並已向勞動者公示或者告知的,可以作為處理勞動爭議的依據。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後制定、修改規章制度,經法定民主程序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但未達成一致意見,若該規章制度的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存在明顯不合理的情形,且已向勞動者公示或者告知的,可以作為處理勞動爭議的依據。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子公司執行母公司的規章制度,如子公司履行了《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的民主程序,或母公司履行了《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的民主程序且在子公司內向勞動者公示或告知的,母公司的規章制度可以作為處理子公司勞動爭議的依據。

來源找法網:網頁鏈接

㈦ 勞動法總則第4條:4、勞動合同法所指的勞動者,應當年滿16周歲,且尚未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或退休金。

已經退休的人就不具備建立勞動關系的條件了,不受勞動合同法約束

㈧ 新的《勞動合同法》條文解釋

1.什麼是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同企業、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之間訂立的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2.哪些單位及其勞動者適用《勞動合同法》?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包括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合夥合作律師事務所等組織。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3.《勞動合同法》自什麼時候起施行?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八條規定,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4.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對勞動者有約束力嗎?

用人單位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並向本單位職工公示使其知悉的規章制度,對本單位以及本單位的勞動者具有約束力,本單位以及本單位勞動者應當遵守。

5.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指的是哪些事項?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的規定,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是指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事項。

6.勞動關系從何時建立?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七條、第十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根據以上規定,即使用人單位沒有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只要用人單位對該勞動者存在用工行為,則雙方之間就建立了勞動關系,勞動者就享有勞動法律、法規規定的權利。

7.用人單位可以扣押勞動者的身份證等證件嗎?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其他證件包括學歷證書、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等。

8.建立勞動關系應當以什麼形式訂立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的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9.建立勞動關系後,最遲應該在多長時間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的規定,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1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也就是說,法律提倡用人單位在建立勞動關系之日即用工之日就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是如果用人單位沒有在建立勞動關系之日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只要在自用工之日起1個月內訂立了書面勞動合同的,就不屬於違法行為。

10.勞動合同可以任意解除嗎?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章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必須符合法定情形,不可以任意解除勞動合同。

11.勞動合同的解除分為哪幾種情況?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章的規定,勞動合同的解除分為三種,即雙方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和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12.在什麼情形下,勞動合同終止?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1)勞動合同期滿的;(2)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3)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4)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5)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13.勞動合同終止的,用人單位是否支付經濟補償?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或者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而終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14.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怎麼處理?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第八十七條的規定,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經濟補償標準的兩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15.什麼是勞務派遣?

勞務派遣,是指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後,將該勞動者派遣到用工單位從事勞動的一種特殊的用工形式。在這種特殊用工形式下,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但不用工,即不直接管理和指揮勞動者從事勞動;用工單位直接管理和指揮勞動者從事勞動,但是與勞動者之間不建立勞動關系。

16.非全日制用工情況下勞動合同何時終止?

非全日制用工情況下,雙方當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隨時通知對方終止用工。

㈨ 求關於勞動合同法的理解

1、無論什麼合同,你都應先簽訂後再說,因為違法的合同,本就無效,只對單位版不利,你只須將雙方權簽訂的勞動合同留存一份,這是必須的,可以證明你的勞動關系;
2、記著工作期間,留存一份考勤表或卡,最好是原件,不得已,也可以留復印件,可以證明你的工作時間;
3、工資條或工資收條或工資卡,一定要留好,可以證明你的工資標准;
4、辭職時,記著約定的試用期,在試用期階段,如果辭職,只需提前3天,最好書面形式通知單位,過了試用期,就應提前一個月通知單位;
5、工作期間,要扎實工作,不要給單位抓住你任何違反單位制度及勞動法的機會,想跳槽是可以的,但要符合勞動法的辭職時間的規定就行了(即:3天和30天的規定);
最後建議:低調做人,扎實做事兒,養成總跳槽的習慣不是好習慣。

㈩ 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應如何建立,才符合法律規定的民主程序

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如何才是具備合法的條件和制定程序?

公司的規章制度必須滿專足兩屬個條件:一是內容合法;二是程序合法,你提到的是程序問題。

程序問題一般要經過:徵求意見階段,如果公司有職代會,那麼就徵求職代會的意見,沒有的話,就徵求全公司的意見吧。

徵求意見,只是一個程序,意見可以不採納。

第二階段是公示階段,這個可以和第三階段連起來,就是向全公司員工發出通知和公告。

第四階段,學習和培訓階段,這個最重要,要組織員工學習,對某些特殊條款向員工作出解釋。
然後要讓員工確認學習過這個東西。

這樣就可以了,不徵求員工意見,如果嚴格追究的話,程序也是違法的,雖然有了這個環節公司不採納,結果一樣,但是有了這個環節就是合法的了。

熱點內容
交通法與民法典 發布:2025-01-25 03:38:19 瀏覽:74
法院現場直播 發布:2025-01-25 03:35:15 瀏覽:953
按摩受傷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5 02:45:11 瀏覽:582
民法典房子 發布:2025-01-25 01:55:36 瀏覽:367
福建教育督導條例 發布:2025-01-25 01:27:36 瀏覽:234
法院專送郵箱 發布:2025-01-25 01:23:34 瀏覽:174
法學考公務員占優勢嗎 發布:2025-01-25 01:21:23 瀏覽:780
勞動法對入職人員 發布:2025-01-25 00:47:14 瀏覽:966
人社系統開展法治建設的重大行政決策制度 發布:2025-01-25 00:25:04 瀏覽:506
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14 發布:2025-01-24 23:51:00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