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34條全文規定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全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定本法。
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第四條規定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第三條規定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第五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六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第七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第八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第九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當事人依法可以委託代理人訂立合同。
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第十一條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第十二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
第十四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1)合同法34條全文規定擴展閱讀:
第十五條規定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第十六條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第十七條規定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第十八條規定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② 合同成立的時間怎麼認定
一、合同成立時間
1、一般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
2、合同書形式的合同成立時間
合同法第32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時合同成立。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但並未簽字蓋章,意味著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未能最後達成一致,因而一般不能認為合同成立。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時間的,最後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3、確認書形式的合同成立時間
合同法第33條規定: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在此情況下,確認書具有最終承諾的意義。
合同的實際成立。合同法第36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此時可從實際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中推定當事人已經形成了合意和合同關系,當事人一方不得以未採取書面形式或未簽字蓋章為由,否認合同關系的實際存在。
二、合同的成立地點
1、一般規定。合同法第34條規定: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工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2、書面合同的成立地點。合同法第35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③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四條有法律效力嗎
第三十四條用人單位發生合並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
【解讀】本條是關於用人單位發生合並、分立等情況後勞動合同效力的規定。
用人單位的合並一般指兩種情況,一是指,用人單位與其他法人或者組織聯合成立一個新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被合並的用人單位的權利和義務。另一種情況是指一個用人單位被撤銷後,將其權利和義務一並轉給另一個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這兩情況下,原用人單位在合並後均不再存在。為了保護原用人單位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合並後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為一個新的用人單位承繼了原用人單位所有的權利和義務,包括原用人單位對其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因此根據本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後合並的,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由合並後的新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該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發生分立是指,在訂立勞動合同後,用人單位由一個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分裂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即由一個用人單位分裂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用人單位。用人單位的分立分為兩情況:一種情況是原用人單位只是分出一部分財產設立了新的用人單位,原用人單位不因分出財產而終止;另一種情況是,原用人單位分解為兩個以上的用人單位,原用人單位隨之解體終止。為了充分保護勞動者的權利,本條首先規定了用人單位發生分立的,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防止用人單位以分立後原用人單位不存在或者勞動者權利義務已經轉移到新的用人單位為由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其次,根據本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分立後,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目前有的用人單位採用「金錢脫殼」的辦法逃避債務或者逃避對其勞動者的其他義務,即不轉移債務,而只是把資金轉移到新設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使原來的用人單位喪失承擔對勞動者義務的能力而拒絕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對勞動者負責。根據本條的規定,只要新成立的用人單位繼承了原用人單位的權利,就應當同時承擔其用人單位的義務,繼續履行原勞動合同和對勞動者負責。
用人單位的合並和分立不僅是現實中經常出現的情況,也是容易產生各種債權債務糾紛和勞動爭議的問題。
在我國市場經濟秩序還未完全建成的情況下,為了防止一些用人單位假借合並和分立轉移債務,逃避應當承擔的各種法律責任,包括對勞動者的義務,我國民法通則第四十四第二款規定:「企業法人分立、合並,它的權利和義務由變更後的法人享有和承擔。」這一規定就是要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並或者分立時,盡最大可能地保護對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本法關於用人單位合並和分立的規定,是民法通則上述立法精神在勞動法法領域里的具體體現,即要盡最大可能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不少用人單位根據市場要求和國家的政策,進行了重組和改建。一些用人單位被兼並或者被撤銷;另一些用人單位分立為新的用人單位。無論用人單位的這些改變是出於何種原因,其合並或者分立後,原勞動合同都是繼續有效,都應該按照本法的規定得到繼續履行。
④ <勞動合同法》第36.37.38.39,40,41,42,43,44條的規定內容是什麼
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第四十二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工會有權要求用人單位糾正。用人單位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並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
(一)勞動合同期滿的;
(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三)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
(四)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五)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⑤ 合同成立的時間規則
一、合同成立時間
1、一般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
2、合同書形式的合同成立時間
合同法第32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時合同成立。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但並未簽字蓋章,意味著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未能最後達成一致,因而一般不能認為合同成立。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時間的,最後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3、確認書形式的合同成立時間
合同法第33條規定: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在此情況下,確認書具有最終承諾的意義。
合同的實際成立。合同法第36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此時可從實際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中推定當事人已經形成了合意和合同關系,當事人一方不得以未採取書面形式或未簽字蓋章為由,否認合同關系的實際存在。
二、合同的成立地點
1、一般規定。合同法第34條規定: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工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2、書面合同的成立地點。合同法第35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三、合同單方解除效力的確定
1、合同法對當事人行使解除權的期限也作了規定。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2、當事人主張解除合同,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
3、當事人一方認為合同解除條件成就時,合同並不當然解除,該當事人可以不與對方協商,通過通知方式解除合同,將解除合同的主張通知對方當事人,通知到達對方當事人時該合同解除。因此通知應作為解除合同的生效要件。
4、對方當事人可以對合同解除提出異議。
⑥ 如何確定合同成立的地點
根據《合同法》第34條規定,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承諾生效,是指承諾發生法律效力。由於要約因承諾而使合同成立,因此,承諾生效尤其是承諾生效的時間直接決定了合同成立的時間。因為合同在何時生效,當事人就於何時受合同關系的拘束,享有合同上的權利和承擔合同上的義務。時間和空間是「三維一體」不可分的。承諾生效的時間與承諾生效的地點是緊密聯系在一起,而承諾生效的地點與合同訂立的地點常常是不可分割的,而合同的訂立地點又與法院管轄權的確定以及選擇適用法律的問題密切聯系在一起。所以確定承諾生效的時間和地點意義重大。
依據《合同法》的第25條,「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第26條「承諾需要通知的,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承諾到達的時間適用《合同法》第26條第2款的規定。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由此我們不難得出結論:
.承諾需要通知的,要約人所在地為承諾生效地,也即為合同成立地。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計算機系統所在地為承諾生效地,即為合同成立地。而我國《民法通則》第15條規定:「公民以他的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視為住所。」第39條規定「法人以它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從常理上講,收件人計算機系統或收件人所在地為其住所,即主要營業地或經常居住地。所以法律直接將收件人的主要營業地作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要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以上規定,體現了《合同法》前後相互銜接及與我國《民法通則》一般規定相互協調的原則。
承諾不需要通知的,受要約人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行為所在地為承諾生效地即為合同成立地。
履行地點,是指合同債務人應履行行為的地點。在履行地點為履行成立的,只要適當,即發生合同消滅的效力。在其他地點為履行成立地,就可確定合同的履行地。但是合同成立地還不等同於合同的履行地最明顯的差別就是合同成立只有一個,而合同履行地則可能有幾個。如當事人為多數人時。可以各自訂立不同的履行地點。同一個合同中的數個給付不必約定相同的履行地點。即使是一個債務,也可以約定數個履行地點,供當事人選擇。此外合同履行地可以由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約定,或由交易習慣確定或依合同性質確定,也可由法律作出特別規定,不過,在多數情況下,合同成立地與履行地還是統一的或有著緊密聯系的。通過合同成立地與合同履行地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看出合同成立地與法院管轄權和選擇適用法律問題的密切關系。
⑦ 34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平等原則、自願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合法原則。
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自願原則是指當事人依法享有在締結合同、選擇交易夥伴、決定合同內容以及在變更和解除合同、選擇合同補救方式等方面的自由。合同自願原則是合同法的最基本的原則,是合同法律關系的本質體現。
合同法》第六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是指當事人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應誠實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義務,不得濫用權利及規避法律和合同規定的義務。
合法原則的含義主要是要求當事人在訂約和履行中必須遵守全國性的法律和行政法規。合同法主要是任意性規范,但在特殊情況下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交易秩序,合同法也對合同當事人的自由進行了必要的干預。如對標准合同及免責條款生效的限制性規定,旨在對標准合同和免責條款的使用作出合理限制;這對於維護廣大消費者利益、實現合同正義是十分必要的。同時,對於國家根據需要下達的指令性任務或者國家訂貨任務,有關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而不得拒絕依據指令性計劃和訂貨任務的要求訂立合同(《合同法》第38條)。
合同法》第三條規定:「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所謂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是指在合同法律關系中,當事人之間在合同的訂立、履行和承擔違約責任等方面都處於平等的法律地位,彼此的權利和義務對等。這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市場經濟的存在和發展要求公平、公正的交易,而市場主體地位平等是實現公平、公正交易的法律前提。這一原則的含義是:合同當事人,無論是法人和其它經濟組織,還是自然人,只要他們以合同主體的身份參加到合同關系當中來,他們之間就處於平等的法律地位,法律給予他們一視同仁的保護。
⑧ 根據什麼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發生合並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內勞動合同由承繼容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
勞動法
第三十四條集體合同簽訂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