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概論判斷
⑴ 經濟法概論試題答案
1、狹義上的法律是指由( B )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
A 最高人民法院 B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C 最高人民檢察院 D 國務院、
2、我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特定的( C )。
A 人身與財產關系 B分配關系
C 經濟關系 D人身關系
3、職工代表大會是指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中( D )。
A 企業的管理機構 B 企業的權力機構
C 企業的咨詢機構 D 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利的機構
4、公司分配當年稅後利潤時,應提取的公司法定公益金占利潤的( C )。
A 2-5% B 3-5% C 5-10% D 8-10%
5、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 C )行使撤銷權。
A 3個月 B 6個月 C 1年內 D 2年內
6、公司法規定,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的金額,不得超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 D )。
A 15% B 20% C 25% D 30%
7、合同生效後,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應當( B )。
A 返還定金 B 雙倍返還定金
C 返還定金並賠償損失 D 返還定金並支付違約金
8、工業產權實際上關於( A )和由商業信譽的標記權的總稱。
A 技術成果專有權 B 著作財產權
C 著作人身權 D 出版者權
9、下列不屬於不當低價銷售行為特點的是( B )。
A該行為發生在商品銷售環節 B該行為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牟取暴利
C 該行為採用低於商品成本價的方式進行銷售 D 該行為的目的在於排擠競爭對手,維持或者爭取自身的競爭優勢
10、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 ,消費者是指( C )。
A所有商品的消費者 B生產資料的消費者
C生活資料的消費者 D生活資料的消費者和主要生產資料的消費者
⑵ 經濟法概論案例分析題
1.本案為有效合同。因為張某的行為構成了表見代理。所謂的表見代理就是,行為人沒有代回理答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簽訂了合同,如果善意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那麼善意相對人就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張該合同的效力,被代理人須對此承擔責任的代理。簡言之,即本無代理權,但表面上卻足以令人相信其有代理權而按有權代理對待的行為。《合同法》第49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2.應判決甲公司向乙家電廠支付10萬元的貨款,之後甲公司可以向張某要求賠償。因為標間代理制度的設立目的在於保護善意相對人的利益,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本案中的乙家電廠不知道張某被開除,為善意第三人,為維護市場秩序,保證民事主體參與民事活動的信心,應當對乙家電廠的利益甲乙保護。
⑶ 經濟法概論的認識
經濟法概論是一門闡述經濟法基本理論和傳授經濟法具體知識的課程。它是人力資源管專理、財務屬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會計等專業的基礎課程,簡單的說經濟法概論這門學科就是通向這些專業的敲門磚。
通過對經濟法概論的學習,能夠使我們更好的掌握管理領域內常用的經濟法律知識,了解和掌握我國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對中國特色經濟法理論的認識,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治思想,增強法制觀念;提高運用法學知識分析管理學領域的常見問題的能力;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在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治觀念的同時,能夠正確運用法律手段處理和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法律問題,更好地為加強經濟法制建設作出貢獻奠定堅實的基礎。
⑷ 經濟法基礎與經濟法概論有何區別
經濟法基礎與經濟法概論的區別在於:著作人不同、內容不同、面向的對象不同。
一、內著作人不同容
1、《經濟法基礎》是2007年11月1日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圖書,由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編著。
2、《經濟法概論》是2013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磊、楊文明。
二、內容不同
1、《經濟法基礎》系統地介紹了經濟法的基礎知識。
2、《經濟法概論》主要內容包括公司法、合同法、擔保法、稅法、證券法、會計法、票據法、知識產權法、市場秩序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法,基本涵蓋會計從業資格、市場營銷師、物流管理師、人力資源管理師、電子商務師等職業資格考試內容。
三、面向的對象不同
1、《經濟法基礎》是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組織有關專家,依據考試大綱對相應科目的考試輔導教材進行了修訂後出版發行,以幫助考生和相關人員學習理解考試大綱內容。
2、《經濟法概論》試圖把復雜的經濟法律關系用簡單的方式表述,重點強調可操作性和各法律法規之間的一體性,便於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
⑸ 經濟法概論試題 案例分析
參考答案:
1.
(1)B公司的承諾有效。合同法規定受要約人在承諾期限內發生承諾,按通常情況能夠及時到達要約人,本案雖然承諾到達要約人時間超過承諾期限,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因承諾超過時限而不接受承諾外,故該承諾有效。
(2)C公司承擔標的物滅失的風險。公司法規定,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的,出賣人對標的物交付第一承運人後,標的物的毀損、滅失的風險即由滅受人承擔。
(3)B公司對A公司承擔違約責任。因為A、B兩公司合同已生效,B公司不履行即違反合同,故B公司應承擔責任。
(4)B公司對C公司不承擔違約責任。B公司按時供貨,已盡合同規定之義務。貨物滅失屬不可抗力,故B公司不承擔責任。
2.虛假廣告 違反不正當競爭法
3.參考答案
(1)甲某兼管會計檔案的保管工作不符合法律規定.《會計法》規定,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2)甲某在擬銷毀的保管期滿的會計檔案中發現未結清債權債務的原始憑證時,應當單獨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項完結時為止.
(3)A公司負責人應當在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上簽署意見.A公司會計檔案監銷存在的問題是,應由單位的檔案部門和會計部門共同派人監銷,而不是由生產部門和會計部門共同派人監銷.
⑹ 經濟法概論(論述題)
1、二者調整對象不同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而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則是行政管理性經濟關系。這兩種經濟關系的性質涇渭分明、迥然有別,是不容混淆的。這是經濟法與民法的最根本的區別,也是經濟法成為獨立的法律部門的最基本的根據。
2、二者的功能不同
現代社會市場經濟的運行需要兩種調節機制,一種是體現價值規律作用的市場調節,一種是國家對社會經濟的直接或間接干預管理。前者被稱為「無形之手」,後者被稱為「國家之手」。民法是保障市場調節有效運作的法律機制,它更多體現的是價值規律的作用和要求;經濟法是保障國家調節有效運作的法律機制,其功能在於彌補民法在解決市場失靈、效率與公平等問題上的不足,以改善和矯正市場機制內在的缺陷。
3、二者的性質不同
民法屬於私法的范疇,被公認為典型的私法,強調諸如「主體平等」、「意思自治」等一系列民法原則。而法學界對經濟法性質及其歸屬的認識卻大相徑庭,有的認為經濟法屬於公法,有的認為經濟法是「跨越公法與私法並含於其中的法律」;有的則突破了傳統的私法的劃分,認為經濟法是屬於獨立於公法和私法之外的第三大法域。無論對經濟法的歸屬如何確認,它不屬於傳統的私法當無疑義。
從以上這此方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民法與經濟法是以兩種完全不同的關於人及人性觀為前提得出的兩種不同規范經濟學理論為觀念基礎的。正是這些根本理念的差別導致它們在立法目的、目標以及實現目的、目標的方式、手段上根本不同,可見它們是兩個完全不同且不可相互替代的法律部門。
現代市場經濟是「混合經濟」,即要靠市場和政府共同作用才能保證其正常運行;現代社會是高度社會化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既要承認人的個性但更要注重人的社會性;現代社會又是高度文明的社會,人格平等是人作為人的起碼要求,社會應充分給予保護,但人在現實中各方面又存在著差別,這也是現實,亦應承認。在這種復雜的經濟社會中,面對如此復雜的人,任何單一的法律調整工具都是不可能實現社會目標的,這也是民法與經濟法在調整現代市場經濟關系中並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⑺ 自考本科經濟法概論考點!
報考時,一般來講,不要先報考公共課。因為公共課一年考兩次,即在四月份考,十月份也考。故您應把機會留給那些專業課(即非公共課),這樣一旦當您本次專業課不及格時,而下次考試該課程又沒有,這樣,您就可以報考公共課來補上,而不會出現什麼課程也不能報的尷尬局面。又同時加快了課程的學習及畢業進程 . 答案補充 自考無入學考試,有自學和助學兩種學習方式,參加國家統一組織的課程結業考試(約16門左右).畢業發國家承認的自學考試大學畢業證書(由主考院校和省自考辦蓋章).教學一般與主考院校關系不大.自考助學單位一般都是私立的助學機構.自考不是全日制,最多全天上助學班的課.一般自己學直接到當地主管部門(自考辦)報名即可.若你想學習省心,且能過得輕松點(有人幫你報名,有人輔導,有人給你復習資料等),參加當地助學班即可.當然要交不少學費.學習方式可選擇全天上課,晚課等方式.自考學習需要時間和毅力.最短時間為二年以上. 自考難,成考容易多了. 一般選高校各系部主辦或長期主辦自考助學的單位的質量能有所保證. 答案補充 自考是有一定的難度但不是特別的難自考的考試內容很廣,但並不深所以只要你把書上的內容看透了,過關不問題的我就是自考畢業的如果感覺自已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差,可以看看你們那裡有沒有自考的輔導班,有的話,可以參加學習下作用嘛不是太大,想過關主要是靠自己,輔導班只起輔助作用,不要抱太大希望在上面加油. 答案補充 以前修過的課程不需要修.... 答案補充 都一樣,找工作無非集中方式:1,通過學校找,畢業證影響就不是很大。2,通過招聘大會,人才市場找:就是純粹個人能力了。3自己出去找,看你運氣了,國企對統招待遇好。民企對自考待遇高。 答案補充 說來說去,都是中國教育制度的弊端,只能認命了... 答案補充 應該是要的,不過你也可以去問問自考主辦方....
⑻ 經濟法概論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法律對社會的調整,是採用確定社會主體的權利義務的方式進行的。因而自有法律以來,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都廣泛的存在與社會的各個領域。但是由於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性質和結構不同,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價值觀念不同,因此,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在社會中受重視的程度和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就不同。中國古代有「無訟以求」、「息訟止爭」的法律傳統,也就是根源於對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的認識有所不同,由於經濟不發達,整個社會對權利義務的側重有偏頗,形成了只重義務不重權利,古代社會基本上都是傾向與義務本位。因此,「無訟」、「厭訟」、「恥訟」的觀念橫掃整個中國法制歷史。
在古代訴訟中,刑事案件叫做「斷獄」,民事案件稱之為「聽訟」,因此「無訟」、「厭訟」、「恥訟」的說法主要是從私法的角度上說的。私法主要保護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財產關系。由於古代經濟並不發達有「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之說,政治、文化也相對匱乏,又有「世人惟不平則鳴,聖人無訟為貴」的法律思想來主導。造成了古代「守法」內涵的片面化。古人僅以守法法理解為遵守法律的義務,稱之為「良民」,「好訟之子,多數終凶」,被稱之為「刁民」。然而現代社會,正在從重義務逐漸的演變為注重權利,現代社會是一個以權利為本位的社會。因此,「無訟」、「厭訟」、「恥訟」的傳統將會一步一步的被打破,中國現今各類訴訟案件逐年遞升,人民法院真正成為了維護人民權利的機構。
權利本位體現了當代社會的價值追求。當代法的價值追求是權利而非義務,法的價值中最高位的權利就是人的自由權,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要法律至上、權利本位。隨之「守法」的內涵也發生了變化,除了遵守法律義務這重消極的守法以外還包括實現自己的權利這種積極的守法,從而保證法的正確實施。「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中國當前正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樣一個經濟基礎要以社會主義法治與之相對應,而權利本位是法治的重要因素。同時隨著人權意識的提高,人們更關注運用法律手段來保障權利實現。並且與法治、人權相配套的制度保障體系的不斷健全也是當代訴訟案件不斷上升的原因之一。
「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只有堅持以權利為本位,完善社會主義法治機制,使公眾能得到更公平、正義的審判,是當代法制建設不斷追求的目標。
⑼ 經濟法概論問題
(1)甲公司在設立丙公司時沒有履行出資義務。
因為根據公司法規定,股東以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或土地使用權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所以,只有當甲公司把A大廈所有權在A大廈所在地的房產管理部門辦理房產變更手續後,丙公司才能取得對A大廈的所有權,甲公司才算履行了自己的出資義務。
(2)不符合公司法規定的程序。
因為,公司合並必須經股東會作出決議。丙公司僅是董事會作出決議,不符合要求;公司合並必須履行通知債權人的程序,丙公司未履行這一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