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依據合同法判斷

依據合同法判斷

發布時間: 2022-06-20 11:00:13

Ⅰ 如何判定一份合同是否合法有效

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關鍵取決於合同當中的內容,以及簽訂合同的一些形式要件是否具備。(一)合同當事人必須具有簽約能力。我國合同法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由此可見,在訂立合同時,注意當事人的締約能力和主體資格問題是十分重要的。(二)合同必須具有對價或約因。(三)合同的內容必須合法。根據我國合同法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四)合同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五)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須真實。符合以下情況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六)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1、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2、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條【訂立合同的能力】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當事人依法可以委託代理人訂立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條【遵紀守法原則】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Ⅱ 合同法判斷題

★是非題:> A公司與公司簽訂一買賣合同,約定2004年9月2日由A向M供貨。同年6月初,A公司所在地發生洪水災害,A公司未及時通知M公司,至9月2日M公司催促交貨,A公司未交。同年l0月9日,A公司發貨並函告遭災一事。M公司因貨物遲到被發包方扣罰工程款5萬元。有關該案的正確表述是由於A公司未能及時通知M公司不能按時交貨,故應向M公司承擔5萬元損失的賠償 Y、對。
★是非題:> 下列各項中,債權人可以代位行使的債權是繼承財產的權利。 N、錯。
★是非題:> 撤銷權行使的客觀要件是指債務人實施了有害於債權人的債權的行為,但不包括為本企業正常運轉支付必要費用。 Y、對。
★是非題:> 買賣汽車變為買賣拖拉機屬於合同變更。 N、錯。
★是非題:> 2003年2月,A公司與M公司簽訂一份貨物訂購合同,後來因為M公司違約致使合同的履行對A公司而言已成為不必要。則A公司無權解除合同。Y、對
★是非題:> 2001年3月甲向乙借款5000元,約定2004年3月償還,2002年3月乙向甲借款5000元,約定l年後償還。2004年3月,甲向乙表示,各自債務都不用償還了,乙表示同意,其後果是合同變更。 Y、對。

★是非題:> 借貸合同可以適用繼續履行責任。 Y、對。
★是非題:> 租賃合同是實踐合同。 N、錯。
★是非題:> 實際履行與解除合同可以並用。 N、錯

Ⅲ 我國現行《合同法》對合同效力的認定有哪些類型

根據《合同法》規定,當事人訂立的合同可能是有效、無效、可撤銷和效力待定等狀態,當事人對合同效力的認識出現分歧時,可以訴至法院請求法院依法確認。 合同有效是指法律對當事人簽訂的合同予以肯定評價,可以發生當事人訂立合同時所預期的法律效果,當事人各方都應受合同約束,承受依據合同約定產生的相關權利義務。依據《民法通則》第55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當事人訂立合同的行為符合上述條件,即可認定為有效。 合同無效是指法律對當事人簽訂的合同予以否定評價,當事人訂立合同時所預期的法律效果不能實現,但可能會因此承擔返還原物、賠償損失等法定權利義務。依據《合同法》第52條規定,當事人汀立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即認定無效:(1)一方以欺許、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二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無效合同只是不發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效果,並非不產生任何法律效果,當事人可能要依據《合同法》第58條的規定承擔法定權利義務:合同無效,因該合同所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Ⅳ 2021年的合同中寫著「依據《合同法》」等話語,還有效嗎

在2021年之後,我們國家推出了《民法典》。這是一部非常健全的法律,它讓很多法律成了過去式,不再適用於當下。我們所說的《合同法》,就是其中之一。而此時人們會產生一個疑惑,為什麼新簽訂的合同里,仍然會寫著“依據《合同法》”,這樣的依據是否生效?

其實我們不用擔心,從法律的角度來說,這句話仍然會生效。只不過由於《合同法》的過時,它順延到了全新的法律上。現在仍然有一些合同,寫著依據幾十年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這個法律在1999年就已經失效,合同上寫這句話仍然管用。當然,管用的不是依據什麼,而是合同本身。

3、合同內容

在簽訂合同的時候,我們要看的就是裡面的內容。雖然在法律上有規定,一些不合理的東西會被直接作廢,但難免會影響到我們。比如說勞動合同,很多人找工作入職後,都會簽訂一份。沒看清裡面的內容,可能就會受到不公平待遇。

Ⅳ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欺詐合同會被判定為以下哪一種結果

《合復同法》規定,一方以欺制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訂立合同的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如果合同存在以上規定內容之一,則合同應當被認定為無效。

Ⅵ 如何依據《合同法》第52條的「惡意串通」認定合同無效

一 、惡意串通」的含義。包括《合同法》在內,我國現行民事法律及司法解釋中並未對「惡意串通」作出明確界定,通常說法將「惡意串通」定義為牟取不法利益合謀實施的損害他人利益的違法行為。其構成要件有二:一是主觀心態是故意而為之,即明知某行為會損害他人權益,仍積極促成該行為發生或實施;二是為了牟取利益,即通過實施該行為可以獲取一定收益,包括直接增加自身收益,以及通過減少支出而間接增加自身收益。

二、如何認定「惡意串通」。當事人主觀心態如何,是認定是否構成「惡意串通」的關鍵,而主觀心態屬個人內心活動范疇,除當事人自行承認外,難以直接予以證實或查實,若僅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規則分配舉證責任,要求主張權利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舉證責任,其基於客觀原因而導致舉證不能,進而敗訴的可能性較大,不具備可操作性。對於類似情況,採取推定方式完成舉證、認證則較為合理,即以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或已查明事實的基礎上,依照日常習慣經驗,推理、判斷未知事實是否存在,並允許相關當事人進行反證、辯駁,只要存在高度蓋然的可能性,則可擇優判定某種事實,從而在最大限度內反映案件真實情況。《證據規則》第九條第一款規定,「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三)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實;…」,因此在民事訴訟過程中採取推定方式認定案件事實,符合法律規定。需注意的是,推定方式僅限於難以用證據直接證實的情況,推定事實仍需以可知事實為基礎或以有效證據佐證,並且不因採取推定方式而免除當事人需承擔的其他舉證責任。在認定是否「惡意串通」時,推定方式僅適用於認定當事人在實施某行為時是否故意而為之的心理狀態,對於當事人基於該行為是否牟取了利益,主張權利的對方當事人仍需舉證。

Ⅶ 民法典生效後法院判決仍依據《合同法》可以嗎

合同法已經廢止,法院審理案件不得援引已經廢止的法律,對法院審理中的違法行為可以向上級法院上訴或者去檢察院要求抗訴

Ⅷ 合同成立與否判斷

合同的訂立又稱「締約」,是指當事人之間為了建立具體的合同關系,通過交互進行的意思表示以達到成意思表示一致而形成合意的過程。合同的訂立過程一般需要經過要約與承諾兩個階段,《合同法》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要約的法律效力是指要約生效後的法律後果。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它依要約的形式不同而不同:口頭要約一般自受要約人了解時發生法律效力;非口頭要約一般要送達受要約人時發生法律效力。要約生效後,受要約人取得依照他的承諾而使得合同成立的法律資格。承諾的時間是指承諾的意思表示到達要約人支配的范圍內時,承諾發生法律效力。承諾不需要通知,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要約人發出要約,受要約人接受要約,雙方達成合意,合同有效成立。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三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

熱點內容
我該如何舉報法官 發布:2025-01-24 12:54:43 瀏覽:962
法院執行人被凍結微信 發布:2025-01-24 12:45:21 瀏覽:301
誰在立法 發布:2025-01-24 12:17:14 瀏覽:1000
民法典手繪 發布:2025-01-24 11:42:27 瀏覽:620
烏蘇法院拍 發布:2025-01-24 11:22:13 瀏覽:185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1-24 11:02:50 瀏覽:170
房屋銷售補充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4 10:00:06 瀏覽:139
中級會計2013經濟法考試題 發布:2025-01-24 09:59:23 瀏覽:403
最高法律效力表現在 發布:2025-01-24 09:54:12 瀏覽:685
沈陽君道法律咨詢服務 發布:2025-01-24 08:49:18 瀏覽: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