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新農村實用經濟法

新農村實用經濟法

發布時間: 2022-06-20 18:56:32

⑴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有哪些

這些課本的東西你認為可以再網上能找到嗎,要我幫你查閱圖書館嗎。

我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你,居然吃力不討好,自己的功課不做,不好好學習

你的問題是沒有答案的,除非你去大量查閱學校圖書館!

還有所有的答案別人給你的只是參考,你要完全標準的答案是沒有的!

你的問題為什麼這么久沒有人回答呢,如果是簡單的別人早就給你了。

而且低懸賞分的,是不可能有人躍躍欲試的!

(一)新農村建設與農村經濟增長、全社會經濟結構調整的關系及其政策含義
1.農業增長方式與農民收入增長的關系。近些年隨著我國農業經濟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除非農民的耕作或經營規模有所擴大,否則,農民的收入水平沒有因為專業化水平變化而提高;引起顯著變化的是農民的勞動時間在縮短。所以,農業經濟成長是一個加強農民隱性失業的因素。
2.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過程。解決農村隱性失業要靠城市化。從現實看,中國的勞動要素分配還不是一個符合現代化要求的格局,新農村建設不可能是建造一個居住7億5千萬人口的300萬個自然村的「集合體」。這個邏輯要求我們關注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化的關系,並提出關於「積極的城市化政策」的建議。
3.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研究。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對國民經濟整體發展水平究竟有何影響?這個問題回答清楚了,農業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一核心經濟政策才能論證清楚。課題組將從國民經濟各部門協調發展的內在關系入手進行研究,以期在理論上說明農村發展水平對國民經濟整體協調發展影響。
(二)新農村建設中國家投入的規模、機制及其相關政策研究
1.更加自覺地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依據是什麼?
2.國家財政投入農村資金的效益如何保障?2006年,中央財政對農村的投入計劃達到3400億元人民幣,但這筆資金的使用效率如何為各有關方面所關注。按我們的初步研究,支農資金使用十分分散,多頭管理問題相當突出。這種情形與支農體制很有關系。
3.目前關於農村社會保障的發展出現了新的約束因素,一是國家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得國家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有所增加,二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的壓力日益增大。在這種背景下,需要對農村社會保障繼續深入研究,以適應國家政策調整的需要。
4.長期以來,農村基礎設施研究是一個薄弱環節。在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下,國家在農村投入的重點是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包括:國家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效率維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同方面的關系;農村基礎設施的維護機制等。
5.農村政策體系協調性研究。目前,我國農村政策可以分為大約10個方面,總體上看,這些政策對我國農村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政策的不協調問題比較突出,一些政策的實施成本比較大,政策落實的部門扯皮現象比較嚴重。同一領域的許多農村建設內容也存在政出多門現象。需要對這方面的問題做一個綜合性的整理和分析,並提出整改建議。
(三)新農村建設的微觀政策研究
1.農產品供求平衡與農村市場體制研究。近年來,我國農村研究領域對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的供求平衡有了深入研究,但這個研究在農產品供求的預測方面還沒有顯示很好的效力。農村市場特別是糧食市場的改革近年來邁出了較大步伐,但國家對農產品市場的調控政策還存在一些問題。統籌部署農村市場中農產品銷售和工業品購進體制的改革還做得不夠,問題不少。
2.農村金融發展研究。
3.農村土地關系研究。在農村土地流轉方面的研究文獻可謂汗牛充棟,但意見很不統一。農村宅基地研究是薄弱環節。對未來我國土地制度改革的可能走向,必須提出論證嚴密的研究結論。
(四)新農村建設中社會事業的發展與鄉村治理機制研究
1.鄉村政治研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重點內容:第一,中國共產黨在村莊層面上發揮的職能和作用,村委會在村莊發展中的定位和作用,黨支部和村委會之間的關系;第二,村莊選舉的具體形式、程序、原則和結果,以及其結果對不同地區的村莊發展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和影響;第三,村莊其他基層組織、宗教組織和非正式組織(例如宗族、家族)對鄉村治理的影響。
2.鄉村公共服務和公共財政研究。公共服務和公共財政已經成為目前學術界討論的重要問題。但以往人們的討論往往只停留在鄉鎮或鄉鎮以上政府的層面上,而缺乏對村莊層面的研究。村級公共財政已成為基層財政研究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但它卻直接關繫到農民收入和農民負擔。在新形勢下,我們將結合農村稅費改革等政策討論公共服務和公共財政存在的問題、影響和形式,探索進一步發展的經驗。
3.鄉村社會事業發展及其管理研究。農村發展差別較大的方面,不僅僅表現在經濟上,而且還表現在文化教育和社會福利管理上。由於國家在該方向上沒有規定統一的標准,而村莊又是自治單位,因而導致了文化教育和社會福利管理體現在各個村莊上有較大的差異。從這點出發,我們將研究社會福利的層次、差別、原因以及社會保障和社會管理。
4.鄉村農民組織發育及其作用研究。農民經濟組織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已經得到廣泛研究,但從近幾年的觀察看,農村各類組織已經廣泛涉及農村社會活動,並在農村社會進步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關於農民自治組織(包括各類農民協會等)的作用目前還存有爭議,需要通過調查和理論研究對相關問題做出回答。
三、課題欲突破的難點及主要創新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需要理論和政策研究回答的問題分為兩類,一類問題是原有的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所導致的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另一類是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相應地,為解決問題所進行的政策調整和新政策體系的構建也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宏觀經濟社會體制方面的政策調整;第二個層面是農村和農業自身政策的調整。從邏輯關繫上,研究的路線是實踐——政策——理論,在現實經濟生活和實際的研究工作中,實踐、政策和理論三者是互動的關系,但以政策研究為突破口。研究工作創新的可能性也在這里。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實現政策調整的難點主要集中在下述三個方面,提出政策調整的建議、體現研究工作創新性也表現在下述三個方面。
(一)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滯後,部門既得利益固化的局面沒有得到改觀,嚴重影響國家支農效益。整個「十五」時期,國家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投入明顯增加。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投入達11300億元,年均增長17%,是改革開放以來投入最多、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之一。但第一個問題是口徑不清,「三農」支出如何界定?究竟應該包括哪些科目?實際上仍較模糊,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資金並不是直接用於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第二個問題是即使按這種口徑,支農資金的比重也在下降。因此必須深化宏觀經濟體制的改革。
(二)國家財政資源的分配和投放仍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體現在專項資金的投入上。我國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中,專項資金占很大比重,市場配置資源的比重在縮小。專項資金的問題首先不在於比重和數額的大小,而是其分配的方式。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而艱巨的事業,需要整合分散在各部門的資源,集中財力為農民辦大事,辦實事,但調整國民收入再分配格局,也就意味著調整原有的部門利益格局,剝奪或削弱某些部門或集團的權力,其難度之大不言而喻。
(三)政府職能和管理模式尚未轉變,保障社會和諧的鄉村治理機制尚未形成。全面取消農業稅後,鄉鎮和村級組織應由統治型轉為服務型的管理模式,可是當前在許多地區傳統的管理模式和幹部考核機制仍占據主導地位。
在力求對上述三個方面問題回答中做出創新性研究的同時,我們擬利用先進的經濟分析工具對下述若干技術 性問題著力進行研究,以彌補以往研究的不足。
1.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是生產發展、農民增收,但從我們的初步觀察看,如果經營規模不變,農業生產方式的進步並不能直接增加農民收入,而只是節約了農民的勞動時間。對於這個初步的觀察結論,要在研究中進一步給出確切的回答。
2.國家財政對農村的投入在規模上和效益上都有一些不大清楚的地方。要勾勒出這方面的清晰現狀,需要做大量研究工作。
3.城市化過程綜合研究。在現有進城務工農民中,究竟有多少農民願意放棄土地定居城市?中國村莊的結構性衰落趨勢已經發生,這種趨勢在未來會有什麼表現?中國要不要實行積極的城市化政策?如何實行?回答這些問題很重要,需要認真的調查分析。
4.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研究。我們現在強調水、電、路、氣以及文化、醫療等基礎設施,而倉儲、物流配送中心、信息交換平台等現代基礎設則常常被忽視。按照動態的過程(考慮到鄉村人口的減少等),所有這些基礎設施按照什麼標准建設?投資機制如何建立?究竟需要多少資金?目前,我們對這些問題並不清楚,也影響到政策的連續性。
5.農產品供求平衡與農村市場體制研究。近年來,我國農村研究領域對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的供求平衡有了深入研究,但這個研究在農產品供求的預測方面還沒有顯示很好的效力。我們在這方面還需要更深入研究。
6.鄉村兩級公共管理機構職能與財源關系研究。這方面相關的研究比較多,但我們遇到的根本問題是責任與權利的對稱機制的建立。進一步說,要通過省以下的分稅制的完善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對這一點的研究工作還很缺乏。
7.關於反映農村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的建立。這方面已經有了一些研究,但這方面的研究需要在認真調查研究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完成。研究工作需要全面考慮我國農村發展的實際以及已經建立技術指標的可行性。
四、課題的研究價值與意義
由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偉大歷史任務,在落實和執行過程中尚未解決的老問題還將成為發展的制約因素,同時還會遇到許多新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現有的理論儲備和現行的政策體系顯然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必須進行理論創新和政策調整,這是理論工作者和決策者及政策執行者面臨的新挑戰,能否應對這些挑戰關繫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因此,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礎理論,研究和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政策體系,具有重大的學術和理論價值。
黨中央明確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一方面說明「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說明解決「三農」問題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過去的經驗證明,僅僅是在農業和農村領域推行的改革措施,往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症結不在農業和農村本身,而在於與農業和農村經濟密切相關的宏觀經濟體制和政策導向。我們過去強調,解決農業問題,要大力發展非農產業、鄉鎮企業,促進工業化進程;解決農村問題,要推進城鎮化,促進小城鎮的建設;解決農民問題,要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鼓勵農民進城。當一部分農民轉移出去,城鎮化進程加速,非農產業發展了,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的這部分農民如何發展?中國的農業如何更具有競爭力,既保證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又能使務農勞動者的收入增加?在更加自覺地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大背景下,鄉村治理結構應如何改革與完善以保證農村的經濟與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應如何加速農村的政治民主化進程和法制建設,使農民的權益更好地得到維護?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央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因此,創新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密切相關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體系,從宏觀經濟體制和農村發展兩個層次相應進行政策調整,有效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必將對農村的經濟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正面影響。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和從中所引申出來的結論,一定意義上可以給中央有關部門進行決策提供重要的依據。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涉及到億萬農民的戰略決策,是黨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從本項研究中所形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能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建議對於推動這項偉大工作的進展、保證這項事關全局的事業的成功都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⑵ 新農村建設中的經濟運行機制有哪幾種模式

這個問題是個比較大的課題,從我個人經驗來看,要分區域說為好:城郊新農村的經濟運行體制應該是二三產業主導型,並以此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而它的組織形式則是以產業關聯為紐帶的區域協作形式,行政管理又相應轉向服務協調和維護市場公平及社會穩定。水川區新農村的經濟運行體制是以發展設施高效農業為主,一般以產品相近區域為單元組建經銷協會,負責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行政管理同上。山區新農村的經濟運行體制是以發展特色優勢作物種植基地為主,由於交通信息條件比較差,因而行政的引導和推動起有很大作用。

⑶ 你對新農村建設的建議,方法!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了今後5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和行動綱領,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為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基層幹部群眾對新農村建設有很好意見和建議:

1、基層幹部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通過座談,可以深刻的感受群眾對新農村建設這一重大決策非常擁護,對新農村美好前景非常嚮往,對新農村建設熱情很高,充滿信心。同時認為新農村建設一定要結合本村實際,量力而行,切不可舉債建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應把著力點放在集體發展,讓群眾得實惠上。認為今後要更加註重集體經濟的培育和發展,因為這是為群眾舉辦公益事業的前提條件。同時普遍表示不等不靠,在現有條件下,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盡量為群眾多辦些實事、好事。

2、存在的問題和幹部群眾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村集體經濟發展還不平衡,部分村集體經濟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相比還相當薄弱,可支配用於新農村建設的資金太少;農民還不夠寬裕,改善自身生產生活條件的能力不足。二是大多數農村勞動力缺乏一技之長,無固定的就業崗位和現金收入,這部分勞動力主要靠自身的強壯體力去從事一些體力工作獲得收入。三是村級規劃建設缺乏整體和長遠規劃,處於「各自為政、自我發展」的狀態,存在各村都想搞公寓樓、商貿小區、工業小區現象,容易造成土地浪費和重復建設,重現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不良景象。四是村容不夠整潔,缺乏統一的垃圾回收和集中處理設施,垃圾無法處理和填埋,隨意堆放,「三大堆」問題突出。五是要求加強村集體資產管理,對集體資產管理採用股份制和租賃制,切不可一賣了之。六是要求上級給予貧窮落後村更多的資金和政策扶持。認為優惠政策都讓富村爭取去了,結果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落後村老百姓看不到希望。因為落後村的原因,既有人為因素,也有客觀條件的因素。七是要求涉及新農村建設的政府各部門要進一步改善服務,提高效率,減少環節,減免有關收費,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3、對新農村建設的建議。(1)要增加集體和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物質保障。增加集體收入,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是建設新農村的核心和物質基礎。基層幹部群眾認為新農村建設和村公益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壯大,群眾談論最多、最為關心的就是教你怎樣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新農村建設打好經濟基礎。增加村集體收入,當務之急,一是要放寬村集體土地流轉政策,通過轉讓、出租閑置場地、房屋增加收入。二是發展個體民營經濟,搞好個體民營小區建設,通過村級稅收增長地方留成返還增加集體收入。三是要大力培育各類特色專業村和各種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在組織和服務群眾致富中增加集體收入。當前大部分農民收入特別是現金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出賣勞動力,建議縣鄉兩級要加強實用技術培訓,幫助農民群眾掌握一技之長,提高致富素質,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提供更多機會。

(2)積極作好村集體債務消化工作。當前村級負債面廣量大,影響了村級發展。下一步應採取措施,積極消化村級債務。當前,首先要清理鎖定鄉鎮村債務,並把債務清償工作作為考核鄉鎮村的一項重要指標,制定年度責任制。對責任制完成好的予以獎勵,逐步消化鄉鎮村債務。同時,從完善財務收支管理制度入手,除公益性事業外,禁止鄉村兩級負債搞建設,防止產生新的債務。

(3)科學制定鄉村建設的總體規劃,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在制定規劃時,要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既要注重搞好村內規劃,同時又要注重搞好連村規劃,特別是對於村莊集中、距離較近的村莊規劃,在制訂住宅小區、工業小區、商貿小區建設和自來水、垃圾集中處理場等規劃時,要具有前瞻性,從宏觀上把握好,充分考慮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的長遠發展趨勢和村鎮布局的長遠變化,既要符合實際需要,又要科學合理,防止各自為政,自我發展,造成財富和資源的浪費。

(4)因地制宜,分類突破。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推廣一個模式,沿用一套考核指標。要從新農村建設的階段性、層次性、多樣性的實際出發,依據村情選准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和近期努力的重點。對那些基礎較好,班子較強,群眾易發動,對周邊易產生帶動作用,有說服力的村莊,要先行一步,作好一點,作出成效,作出特色,予以推廣,予以示範。特別是對近郊村要提倡先行一步城市化。在操作方式上,可採取兩種類型,一種是政府介入,結合村莊土地連片進行整合;一種是有實力的村直接同投資商合作,進行開發。(5)加大對貧困村和貧困戶的幫扶和啟動力度。當前,政府扶持和優惠政策主要是向基礎條件好的村傾斜,給貧困村群眾造成窮村無人問津,窮的越窮,富的越富的感覺,貧困村的農民看不到希望。

⑷ 新農村建設國家到底是怎樣規定的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理論背景編輯本段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決定,提出實施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為內容的新農村建設戰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統籌城鄉發展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基本途徑,是縮小城鄉差距、擴大農村市場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
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明確任務、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強力推進,用科學規劃引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近年已經成為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申論寫作的熱點之一,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 二、用全新視角看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編輯本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重大決策,位列我國未來五年科學規劃的十大方略之首,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必須以全新的視角、系統的思維審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背景、新內涵和新特徵。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背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一個新概念,上世紀50年代以來曾多次使用過類似提法,但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農村建設是在我國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新階段後面臨的嶄新課題,是時代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世界上許多國家在工業化有了一定發展基礎之後都採取了工業支持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戰略。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已由農業轉變為非農產業,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非農產業,根據國際經驗,我國現在已經跨入工業反哺農業的新階段。因此,我國新農村建設重大戰略性舉措的實施正當其時。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內涵
十六屆五中全會對新農村建設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描繪出一幅新農村的美好藍圖。這20字方針,既是我國新農村建設長期的奮斗目標,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各個方面相互聯系、互為因果,主要包括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鎮、構築新設施、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等方面的豐富內涵。發展新產業,就是要打牢物質基礎,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這是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著力點。建設新村鎮,就是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使農村的發展得到合理規劃。構築新設施,就是要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包括清潔安全飲水、道路交通、電力、信息網路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培育新農民,就是要加強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推進農村科技推廣和醫療衛生體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講文明」的新型農民。樹立新風尚,就是要加強和完善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倡導新風尚。我們必須全面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之「新」的內涵,切實做好「新」的文章。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特徵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具有五個鮮明的特徵。一是時代特徵。這次新農村概念的提出,是在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三大理念引領下的創新,是新農村最富時代特色的標志。二是綜合特徵。新農村不僅僅局限於某個生產領域或者某個環節,而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綜合協調的發展。三是聯動特徵。新農村建設的含義和工作部署,是城鄉融為一體、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考慮的,而不是就農村論農村、就農業抓農業。四是漸進特徵。新農村的建設決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的情況和狀況都不一樣,新農村建設必須通過科學制定規劃來推進永續實施,有效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連續性和持續性。五是動態特徵。新農村建設立意十分高遠、內容非常豐富,隨著時代的發展,還將不斷賦予新的內涵和新的內容,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拓寬新的思路和新的眼界。 三、對社會主義新農村評價標準的建議編輯本段社會主義新農村評價標准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評價,即新型農民、發達的農業、和諧的農村。
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要有新型的農民。
新型農民的特徵,一是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農民。二是思想觀念不斷更新的農民。三是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的農民。要鼓勵和引導農民加快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四是生活寬裕的農民。必須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使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五是就業充分的農民。在就業問題上農民得到與市民相同的「國民待遇」,逐步建立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實現城鄉勞動力市場的一體化。
其次要有發達的農業。
一是建設現代農業。建設現代農業,就是要實現農業生產手段的機械化、農業生產技術的科學化、農業生產分工的專業化與社會化。二是發展持續農業。在統籌、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基礎上,實現環境的良性循環與生態平衡,並通過技術變革和體制性變革,確保當代人類及其後代對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三是經營產業一體化農業。通過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將農業再生產過程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形成高效的農業綜合生產經營體系。
最後要有和諧的農村。
和諧農村的標志,一是經濟上繁榮,農村經濟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持續、快速、穩定增長,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通過戰略性調整不斷優化和升級。二是政治上管理民主,依法推進村民自治建設,落實和完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機制,逐步健全以財務公開為重點的村務公開制度,民事民議、民財民理,集思廣益搞好農村各項建設。三是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繼續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多方面、多層次滿足。總之,通過農村社會事業的大力發展,使得農民的生活條件和農村的整體面貌明顯改善,社會環境安定樣和。四是鄉風文明,要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新風尚。通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爭創文明家庭、農民普遍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生活方式科學健康,農村社會風貌文明向上。五是村容整潔。鄉村面貌要呈現新變化,新農村不再是垃圾成堆、蚊蠅亂飛、污水橫流、村舍亂建、設施簡陋,而應通過搞好鄉村建設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農村道路硬化、衛生潔化、家庭美化、設施完備化,營造出整潔、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 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編輯本段「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既是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也是其總體目標。這20個字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
1.「生產發展」——新農村的物質基礎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發展。「十一五」時期,農業要加大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在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的過程中,一方面協調糧食與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國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協調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家一戶的農民由於生產生活分散,信息不靈,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帶領農民致富過程中有很大優勢,要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新經濟組織,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要達到生產發展的目的,就要激活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勞動力。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把培育新農民作為一項根本措施來抓,通過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為增產增收和改變鄉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要的是加快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其次,培養新型產業農民和務工農民,大力實施以農村實用技術、務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的「陽光工程」,有針對性地舉辦相關技術培訓。
非農產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空間,也包含在「生產發展」的要求之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拉長產業鏈,可以使農民在加工增值的過程中增加收入。在非農產業不發達的地區,要進一步加快農村工業化的進程。
城市發展吸納農村勞動力,也是「生產發展」的渠道之一。要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就要對現行的一些政策措施進行清理,疏通農民進城的渠道。
2.「生活寬裕」——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
要達到生活寬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開辟各種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從宏觀層面來講,農民增收可以激發廣大農村的巨大消費潛力,使農民的需求成為一種有效需求,從而增強消費對國民經濟的拉動力。
建設與改善農民生活直接相關的基礎設施,是農民生活寬裕的條件之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一半的行政村沒有通自來水,60%以上的農戶還沒有用上衛生廁所。水、電、道路、信息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需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
目前城鄉社會保障覆蓋率之比高達22∶1,佔全國總人口近60%的農村居民僅享用了20%左右的醫療衛生資源,九成左右農民是無保障的自費醫療群體。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農村公共事業滯後的現狀。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政府要通過公共財政補貼,幫助農民建立起包括合作醫療、農村養老保障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目前,農村商品市場總量不足,分布不盡合理,同時假冒偽劣產品較多,這給農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專家指出,建立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形成現代流通方式下的農村消費經營網路,是新農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3.「鄉風文明」——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鄉風文明本質上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內容包括文化、風俗、法制、社會治安等諸多方面。
近年來,雖然一些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較快,但文化生活卻單調乏味,同時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頭。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適應,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主要問題是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廣大農民過上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
移風易俗是鄉風文明的表現之一。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城市中出現的人情淡漠等現象,在農村地區已經有出現的苗頭;另一方面,傳統的陋習在一些農村地區還廣泛存在。一些地方攀比修造墳墓,甚至出現豪華的活人墓。這些都與新農村「鄉風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亟待改變。
4.「村容整潔」——改善農民生存狀態
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好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長期以來,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人居環境不能令人滿意。「露天廁、泥水街、壓水井、雞鴨院」,是對農民生活居住環境的形象描述。農村的房舍、街道建設缺乏規劃,浪費大量土地;通行條件差,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由於缺少硬體設施,加上農民的不良生活習慣,垃圾污染嚴重。另外,隨著一些農村地區非農產業的發展,工業污染問題凸顯,亟待改變。因此,在新村鎮建設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要尊重農民意願,在國家、社會力量的支持下,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量力而行,避免搞成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二是要根據當地的文化傳統等,做一個長期規劃,在規劃過程中不能搞一刀切。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實行村民自治制度。從全國來看,各地具體情況差別比較大,但基本制度已經確立起來。完善農村基層民主自治制度是實現鄉村管理民主的關鍵所在。
2006年我國已全面取消農業稅,在「後農業稅」時代,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是「管理民主」的要求之一。鄉鎮政府要為本地經濟發展創造條件,要擔負起社會管理的職責,為鄉村提供公共服務。同時,鄉鎮政府要對村民自治進行正確引導。另外,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緊緊圍繞服務群眾這個中心,切實發揮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幹部耗費的精力經常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這嚴重影響了基層幹部帶動農民致富的積極性,因此,基層民主建設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是新農村建設中一個很大的課題。
五、把握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走出四個誤區 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總體要求,走出「四個」誤區。
1.拆舊建新的思想認識誤區。不能簡單地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解為就是村莊建設,那種認為新農村建設就是造房子建新村,修大路排店面的認識是片面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個系統工程,涵蓋到農村的各個領域和諸多方面,規劃新村建設必須建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
2.招商引資急功近利的誤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體是農民,而不是外商或企業家。要堅持基層組織民主決策,農民群眾自願的原則,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利。不能採取招商引資或以小團體組織以盈利為目的的拆舊造房建新,切勿搞企業發財、幹部收益、百姓埋單的做法。
3.無資金搞建設慢慢來的誤區。財力短缺使新農村建設面臨難題,村幹部壓力加大。存在著「等觀望」和「慢慢來」的思想。建設新農村需「破冰」前行,因地制宜,先抓籌劃,先易後難,量力而行,穩步推進。目前要著眼於解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農民群眾急需且最盼解決的熱點問題,一件件地抓好落實。
4.一哄而上搞運動的誤區。建設新農村要順應經濟發展規律,尊重農民意願,不斷滿足農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講,建設新農村是與時俱進的,沒有具體標准。因此,應避免搞不切實際的大拆大建,一哄而上搞運動。各村要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抓好村建規劃,適宜舊村改造的就重點抓舊村改造,適宜新村建設的就抓新村建設,需要環境整治的就從「臟、亂、差」入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穩定推進建設新農村。

⑸ 什麼叫新農村經濟

就我國的農村經濟,就是找到一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發展。它要求達到:(1)經濟總量增長與經濟體制完善的統一。(2)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與提高人的素質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3)物質文明發展與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發展的統一。(4)生態、經濟、社會和諧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不斷增強。

⑹ 農村房屋取暖那種方法經濟實用

農村房屋採暖系統的關鍵,就是要做好房間的保溫,如果不做保溫,做任何採暖系統都是徒勞的。首先要選擇背風向陽的地勢來建房,要求門窗有一定的保溫隔熱效果,牆體最好採用輕質空心磚或者類似的材料,有條件者加保溫材料, 建築材料選用節能環保的。

農村房屋取暖得方式有:燒煤採暖、土暖氣、桔桿燃氣取暖、太陽能取暖、電暖氣、空調、電地暖等。

每種取暖方式的優缺點如下:

1、蜂窩煤採暖
主要用於家庭生火、取暖,用無煙煤製成的蜂窩狀的圓柱形煤球 。

優點:簡單、成本低、易操作 。

缺點:有污染,燃燒氣體對身體有害,容易發生煤氣中毒。

2、土暖氣採暖

"土暖氣"是採用水暖方式把採暖爐與膨脹水箱、管道、管件和散熱器(即暖氣片)相連接,組成採暖循環系統,使爐子水套中的熱水經過管道到散熱器,由散熱器散發出熱量,達到取暖的效果粗略算來,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安裝土暖氣的總費用在3500元上下,採暖爐可將室溫保持在15-20℃;100平方米的房子,整個採暖季將用1200元那麼在這個採暖季,土暖氣安裝和煤的成本算下來,100平方米的房子大約需要近5000元 。

優點:相對比蜂窩煤採暖的效果要稍好些。

缺點:不幹凈也不安全,要續煤,比較麻煩 。

3、桔桿燃氣採暖

秸稈燃氣爐,是利用植物燃料通過制氣爐,在密閉缺氧條件下,採用干餾熱解及熱化學氧化法後產生的一種可燃性氣體,這種氣體是一種混合燃氣,主要含一氧化碳氫氣、甲烷、乙烷、丙烷等,亦稱生物質氣,秸稈氣化爐,是農家不花錢的"液化氣"它有造氣、凈化、自動分離的功能將可燃物投入反應爐中(無任何化學添加劑),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丙烷,在凈化分離器進行脫焦油,脫灰塵、脫水分的凈化程序,從而產生優質燃氣,和液化氣一樣該爐使用時,將可燃廢料如:廢木料、干樹枝、樹葉、柴草、秸稈、谷殼、玉米芯、棉籽殼、鋸木屑等放入氣化節能爐內,從而達到生火取暖的目的 。

優點:使用成本低,對一些桔桿資源多的農村好一些。

缺點:秸稈氣化爐的致命問題就是焦油的排放問題,設備會經常壞,維護麻煩。

4、太陽能採暖:

以太陽能作為採暖系統的熱源,利用太陽能集熱器將太陽能轉換成熱能,通過能量儲存轉換系統進行熱能儲存轉換,白天可以直接供給室內的超導暖氣片、太陽能冷暖空調等進行供熱供暖,貯存的熱能為夜晚供暖供熱,滿足人們冬季室內取暖的需求,同時還能滿足一年四季廚房、浴室、衛生間等多處熱水需求。

優點:天然能源為主要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安全、經濟、無污染。

缺點:並沒有普及開,市面上產品還不太成熟,在熱水需求上能滿足,但在採暖效果方面還稍遜一點。

⑺ 新農村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內容介紹:

(1)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建設,主要指在全面發展農村生產的基礎上,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2)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治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民民主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和農村法制建設,引導農民依法實行自己的民主權利。

(3)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體現農村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4)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社會建設,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公共事業投入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農村的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以期實現農村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願望。

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廈,經濟就是這幢大廈的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大廈就無從建起。如果經濟不發展,再美好的藍圖也無法變成現實。

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農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農村建設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鄉風文明,是農民素質的反映,體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只有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形成家庭和睦、民風淳樸、互助合作、穩定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新農村建設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潔,是展現農村新貌的窗口,是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應該是臟亂差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民安居樂業的景象。這是新農村建設最直觀的體現。

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顯示了對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尊重和維護。只有進一步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讓農民群眾當家做主,才能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真正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7)新農村實用經濟法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實質: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質是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以推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

1.農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2.農村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採取符合自身發展的措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3.堅持對內進行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堅持開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來的資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自己;

4.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

⑻ 一般農村相比城裡經濟不是很好,在農村怎樣建房才更經濟實用

在農村,人們為了住上寬敞舒適的房子,一輩子過著儉朴的生活。然而,如何建房可以節省大部分的錢,估計很多人都想知道。畢竟目前人們的經濟狀況並不算太富裕。如果你想花最少的錢,住在最滿意的房子里,你必須做好計劃,制定出最理想的建築方案。

3.選擇材質。在了解當地建材價格後,選擇與施工隊合作的方式,如勞務、材料承包等,以最低的建材成本來衡量方案,可以節省很多成本。盡量選用國家重點推廣、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的新材料。

4.簡單的裝飾,房子建成後,盡量裝修簡單,不要買太豪華的傢具,不要華麗,只要簡單實用,這才是省錢之王。

熱點內容
烏蘇法院拍 發布:2025-01-24 11:22:13 瀏覽:185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1-24 11:02:50 瀏覽:170
房屋銷售補充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4 10:00:06 瀏覽:139
中級會計2013經濟法考試題 發布:2025-01-24 09:59:23 瀏覽:403
最高法律效力表現在 發布:2025-01-24 09:54:12 瀏覽:685
沈陽君道法律咨詢服務 發布:2025-01-24 08:49:18 瀏覽:515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4 08:18:38 瀏覽:443
社區法律咨詢活動範文 發布:2025-01-24 07:57:17 瀏覽:532
老子道德經拼音版 發布:2025-01-24 07:08:55 瀏覽:209
用道德管理 發布:2025-01-24 07:06:54 瀏覽: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