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新會計法對社會團體的要求

新會計法對社會團體的要求

發布時間: 2022-06-20 21:37:35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1)通用業務會計准則。主要解決各行業共同行業務如貨幣性資產、應收賬款等業務的處理。

2)特殊業務會計准則。主要解決如外幣業務、租賃業務等特殊業務的會計處理。

3)財務報表會計准則。規范企業主要會計報表編制方法和信息披露的准則。

每一具體會計准則一般包括引言(准則范圍)、定義(某准則涉及的概念)、一般確認原則、一般計量方法、一般報告原則、一般提示事項、附則(解釋權和生效日期)七個部分。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㈡ 我國會計法規對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機構的設置有哪些規定

《會計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了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和其他組織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主要職責。其主要內容包括:依法進行會計核算;依法實行會計監督;擬定本單位辦理會計事務的具體辦法;參與擬定經濟計劃、業務計劃,考核、分析預算、財務計劃的執行情況;辦理其他會計事務。為了進一步保障各單位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切實履行《會計法》賦予的職責,加強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管理,在《規范》第二章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中專門對會計機構設置和會計人員配備、會計機構負責人和會計主管人員、總會計師、會計工作崗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等問題作了具體規定。(一)設置會計機構應以會計業務需要為基本前提《會計法》第二十一條和《規范》第六條都規定,是否單獨設置會計機構由各單位根據自身會計業務的需要自主決定。一般而言,一個單位是否單獨設置會計機構,往往取決於下列各因素:1.單位規模的大小。一個單位的規模,往往決定了這個單位內部職能部門的設置,也決定了會計機構的設置與否。一般來說,大中型企業和具有一定規模的事業行政單位,以及財務收支數額較大、會計業務較多的社會團體和其他經濟組織,都應單獨設置會計機構,如會計(或財務)處、部、科、股、組等,以便及時組織本單位各項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的核算,實行有效的會計監督。2.經濟業務和財務收支的繁簡。經濟業務多、財務收支量大的單位,有必要單獨設置會計機構,以保證會計工作的效率和會計信息的質量。3.經營管理的要求。有效的經營管理是以信息的及時准確和全面系統為前提的。一個單位在經營管理上的要求越高,對會計信息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對會計信息系統的要求也越高,從而決定了該單位設置會計機構的必要。(二)不設置會計機構的應當配備會計人員《規范》在第六條中規定:「不具備單獨設置會計機構條件的,應當在有關機構中配備專職會計人員。」這是《規范》對設置會計機構問題提出的又一原則性要求。對於不具備單獨設置會計機構的單位,如財務收支數額不大、會計業務比較簡單的企業、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等,為了適合這些單位的內部客觀需要和組織結構特點,《規范》允許其在有關機構中配備專職會計人員,這類機構一般應是單位內部與財務會計工作接近的機構,如計劃、統計或經營管理部門,或者是有利於發揮會計職能作用的內部綜合部門,如辦公室等。只配備專職會計人員的單位也必須具有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和嚴格的財務手續,其專職會計人員的專業職能不能被其他職能所替代

㈢ 會計法的調整范圍有哪些

法律的適用范圍是指法律的效力范圍,即法律在哪些地方、對哪些人、在什麼時間內有效。正確把握我國會計法的適用范圍應當注意以下三點:

《會計法》的適用范圍由其調整對象、社會功能所決定。一般而言,包括三方面的涵義:

第一,《會計法》對人的效力范圍。《會計法》的調整對象是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領導與會計主管機關及有關機關之間的監督管理關系。根據《會計法》的調整對象,《會計法》適用兩類人:一是辦理會計事務的單位和個人,包括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二是主管機關及有關機關,包括各級財政部門以及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
需要注意理解的是:

(1)其他經濟組織,是指除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以外的依法應當設置會計帳簿和進行會計核算的社會組織,如農村的村民委員會、外國在我國的常駐機構等。

(2)將「公司」在適用范圍內單列出來。這是從我國實際出發所作出的適應性調整。公司作為企業的一種組織形式應當包括在「企業」中,但我國法律對企業與公司制企業在設立條件、組織機構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特別是對公司制企業的會計規則、信息披露以及違規處罰等方面不同於一般企業,包括刑法在內的一些法律將「公司」作為特定主體與「企業」並列。

(3)沒有將「個體工商戶」列入適用范圍,而是授權財政部另行規定其會計規則。

第二、《會計法》在空間上的效力范圍。《會計法》對地域的適用范圍未作規定,根據我國法律的習慣應理解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按照國際通行的慣例,在中國境外設立的中國投資企業,以所在國的法律為依據設立,屬於所在國法人,應當執行所在國的法律,不受中國法律的約束。但是,這些企業在向國內提供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時,應當按照國內法律和投資主體的要求進行。

第三,《會計法》在時間上的效力范圍。對《會計法》在時間上的效力范圍應理解為:從1985年5月1日起,1985年1月21日發布的《會計法》發生法律效力。從1993年12月29日起,《會計法》修訂後的規定發生法律效力,規定前的規定效力終止。從2000年7月1日起,1999年10月31日經修訂發布的《會計法》發生法律效力,修訂前的《會計法》效力終止。修訂後的《會計法》對2000年7月1日以前發生的會計行為,沒有追溯力。

1.會計法在地域上的適用范圍。

我國會計法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全國性法律,其地域適用范圍及於全國,包括我國駐外國的使、領館。我國在境外投資設立的企業,向國內報送財務會計報告也應當按照國內法辦理。但是有一種情況例外,即由於歷史的原因,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導下,根據憲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使主權時起,除兩個基本法附件三規定的法律外,其他全國性法律(包括會計法)不適用於特別行政區。

2.會計法對人的適用范圍。

我國會計法的調整對象是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所在單位的負責人與會計主管機關和其他有關機關之間的監督管理關系,由此決定我國會計法對人的效力范圍及於兩種人:一是辦理會計事務的單位和個人,如會計法規定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二是會計主管機關和其他有關機關,如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其中「其他組織」,是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包括不了的組織,如外國在我國的常駐機構等。

3.會計法在時間上的適用范圍。

法律在時間上的適用范圍是指法律在何時生效,何時失效,及法律對其生效前發生的行為和事件有沒有溯及力。重新修訂後的會計法規定,本法自2000年7月1起施行,表明兩層意思:一是,自2000年7月1日起,重新修訂後的會計法開始發生效力,在此之前制定的有關法律、法規與重新修訂後的會計法的規定不一致的,自行失效。二是,重新修訂後的會計法對其生效前發生的法律行為沒有溯及力,這些行為,只能依據當時的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㈣ 社會團體適合什麼會計制度

社會團體適合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根據《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規定:

第二條

本制度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符合本制度規定特徵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民間非營利組織包括依照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登記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等。

適用本制度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應當同時具備以下特徵:

(一)該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和宗旨;

(二)資源提供者向該組織投入資源並不得以取得經濟回報為目的;

(三)資源提供者不享有該組織的所有權。

第三條

會計核算應當以民間非營利組織的交易或者事項為對象,記錄和反映該組織本身的各項經濟業務活動。

(4)新會計法對社會團體的要求擴展閱讀:

為了規范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行為,提高其會計信息質量,財政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及有關法規,制定並發布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自2005年1月1日起實施。《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共8章、76條。

會計核算應當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民間非營利組織,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民間非營利組織在核算外幣業務時,應當設置相應的外幣賬戶。外幣賬戶包括外幣現金、外幣銀行存款、以外幣結算的債權和債務賬戶等,這些賬戶應當與非外幣的各該相同賬戶分別設置,並分別核算。

㈤ 論述《會計法》中對企業的財務要求

第一章總 則 >>返回頁首<<

第一條 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下統稱單位)必須依照本法辦理會計事務。
第三條 各單位必須依法設置會計賬簿,並保證其真實、完整。
第四條 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監督。
第五條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實際會計監督。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其他會計資料,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
第六條 對認真執行本法,忠於職,堅持原則,做出顯著成績的會計人員,給予精神的或者物資的獎勵。
第七條 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
第八條 國家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法制定並公布。
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依照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有特殊要求的行業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審核批准。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軍隊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報國務財政部門備案。

第二章 會 計 核 算 >>返回頁首<<

第九條 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任何單位不得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或者資料進行會計核算。
第十條 下列經濟業務事項,應當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
(一) 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二) 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三) 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四) 資本、基金的增減;
(五) 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
(六) 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七) 需要輸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
第十一條 會計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十二條 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其中一種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第十三條 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其軟體及其生成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也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及其他會計資料,不得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
第十四條 會計憑證包括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
辦理本法第十條所列的經濟業務事項,必須填制或者取得原始憑證並及時送交會計機構。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必須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對不真實、不僉的原始憑證有權不予接受,並向單位負責人報告;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並要求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更正、補充。
原始憑證記載的各項內容均不得塗改;原始憑證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單位重開或者更正,更正處應當加蓋出具單位印章。原始憑證金額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單位重開,不得在原始憑證上更正。
記賬憑證應當根據經過審核的原始俄語及有關資料編制。
第十五條 會計賬簿登記,必須 以經過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並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會計賬簿包括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和其他輔助性賬簿。
會計賬簿應當按照連續編號的頁碼順序登記。會計賬簿記錄發生錯誤或者隔頁、缺號、跳行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方法更正,並由會計人員和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在更正處蓋章。
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核算的,其會計賬簿的登記、更正,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第十六條 各單位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事項應當在依法設置的會計賬簿上統一登記核算,不得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私設會計賬簿登記、核算。
第十七條 各單位應當定期將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相互核對,保證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及款項的實有數額相符、會計賬簿記錄與會計憑證的有關內容相符、會計賬簿之間相對應的記錄相符、會計賬簿記錄與會計報表的有關內容相符。
第十八條 各單位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確有必要變更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變更,並將變更的原因、情況及影響向財務會計報告中說明。
第十九條 單位提供的擔保、未決訴訟等或有事項,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說明。
第二十條 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根據經過審核的會計賬簿記錄和有關資料編制,並符合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關於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要求、提供對象和提供期限的規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其編制依據應當一致。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須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會計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應當隨同財務會計報告一並提供
第二十一條 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由單位負責人和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並蓋章;設置總會計師的單位,還須由總會計師簽名並蓋章。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財務會計報告真實、完整。
第二十二條 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其外國組織的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一種外國文字。
第二十三條 各單位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應當建立檔案,妥善保管,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和銷毀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三章 公司、企業會計核算的特別規定 >>返回頁首<<

第二十四條 公司、企業進行會計核算,除應當遵守本法第二章的規定外,還應當遵守本章規定。
第二十五條 公司、企業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確認、計量和記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成本和利潤。
第二十六條 公司、企業進行會計核算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隨意改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標准或者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二)虛列或者隱瞞收入,推遲或者提前確認收入;
(三)隨意改變費用、成本的確認標准或者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費用、成本;
(四)隨意調整利潤的計算、分配方法,編造虛假利潤或者隱瞞利潤;
(五)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其他行為。

第四章 會 計 監 督 >>返回頁首<<

第二十七條 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 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二)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招待的朴互監督、朴互制約程序應當明確;
(三) 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 織程序應當明確;
(四) 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 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
第二十八條 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事項,有權拒絕辦理或者按照職權予以糾正。
第二十九條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發現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不相符的,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有權自行處理的,應當及時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作出處理。
第三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行為,有權檢舉。收到檢舉的部門有權處理的,應當依法按照職責分工及時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處理。收到檢舉的部門、負責處理的部門應當為檢舉人保密,不得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檢舉單位和被檢舉人個人。
第三十一條 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的單位,應當向受委託的會計師事務所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者示意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不實或者不當的審計報告。
財政部門有權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的程序和內容進行監督。
第三十二條 財政部門對各單 位的下列實施監督:
(一) 是否依法設置會計賬簿;
(二) 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
(三) 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四) 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從業資格。
在對前款第(二)項所列事項實施監督,發現重大違法嫌疑時,國務院財政部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向與被監督單位有業務往來的單位和被監督單位賬戶的金融機構查詢有關情況,有關單位和金融機構應當給予支持。
第三十三條 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
前款所列監督檢查部門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依法實施監督檢查後,應當出具檢查結論。有關監督檢查部門已經作出的檢查結論能夠滿足其他檢查部門履行本部門職責需要的,其他監督檢查部門應當加以利用,避免重復查賬。
第三十四條 依法對有關單位的 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對在監督檢查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
第三十五條 各單位必須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接受有關監督檢查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不得拒絕、隱匿、謊報。

第五章 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返回頁首<<

第三十六條 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需要,設置會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員;不具備條件的,應當委託經批准設立從事會計代理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代理記賬;
國有的和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大、中型企業必須設置總會計師。總會計師的任職資格、任免程序、職責許可權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十七條 會計機構內部應 當建立稽核制度。 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第三十八條 從事會計工作人 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
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
第三十九條 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應當加強。
第四十條 因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賬,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佔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陽取得或者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一條 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者離職,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一般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監交;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輸交接手續,由單位負責人監交,必要時主管單位可以派人會同監交。

第六章 法 律 責 任 >>返回頁首<<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以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 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的;
(二) 私設會計賬簿的;
(三) 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賬簿或者登記會計賬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訴;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
(八) 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 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 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貪污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 偽造、變造會計 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沿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到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個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四條 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下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資格證書。
第四十五條 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俄語、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 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衽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第四十七條 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法第三十條規定,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被檢舉單位和被檢舉人個人的,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同時違反其他法律規定的,由有關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進行處罰。

第七章 附 則 >>返回頁首<<

第五十條 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單位負責人,是指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代表單位行使職權的主要負責人。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
第五十一條 個體工商戶會計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的原則另行規定。
第五十二條 本法自2000年7月1起施行。

㈥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適用范圍是什麼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對調整范圍的規定,採用了既是列舉的又是概括的方法來表述的,包涵的面很廣但又有相當的確定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二條規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會計事務都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這里的國家機關包括國家的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法律監督機關,也包括軍事機關;社會團體是指依法設立的社會團體,包括群眾團體、學術團體、慈善團體等;公司、企業,這是兩個有交叉的概念,因為公司是企業的一種形式,企業可以包括公司,但是考慮我國正在進行企業改革,公司應當受到重視,所以單列公司一項,這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如果公司、企業並列時,則企業所指為公司形式以外的各種企業,包括不同經濟成分、不同層次、不同組織形式的企業;事業單位是指依法設立的。具有事業性質的單位;其他組織則是指上述幾類中都不能包括的一些依法存在的組織,比如農村和城市居民的自治組織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 第二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下統稱單位)必須依照本法辦理會計事務。

㈦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和公民個人,都應當設置會計賬薄,進行會計核算

公民個人無需設置會計賬薄進行會計核算;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應當設置會計賬薄、進行會計核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二條、第三條規定,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下統稱單位)必須依照本法辦理會計事務。各單位必須依法設置會計賬簿,並保證其真實、完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四條、第五條,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

(7)新會計法對社會團體的要求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四十二條規定: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1、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的;

2、私設會計賬簿的;

3、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4、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賬簿或者登記會計賬簿不符合規定的;

5、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6、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7、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

㈧ 會計法實施細則是什麼

會計法實施細則指的是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的細則。會計機構、人員需依照該細則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包括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管理制度,辦理會計工作交接及會計檔案管理規范等。會計實施細則總則具體如下:
1、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2、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必須依照本法辦理會計事務。
3、各單位必須依法設置會計賬簿,並保證其真實性、完整性。
4、單位負責人必須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5、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其他會計資料,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不得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
6、對認真執行本法,忠於職守,堅持原則,做出顯著成績的會計人員,給予相應的獎勵。
7、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
8、國家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並公布。
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依照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有特殊要求的行業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審核批准。

㈨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3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和加強會計工作,保障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發揮會計工作在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中的作用,制定本法。第二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和其他組織辦理會計事務,必須遵守本法。第三條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必須遵守法律、法規,按照本法規定辦理會計事務,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第四條單位領導人領導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和其他人員執行本法,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准確、完整,保障會計人員的職權不受侵犯。任何人不得對會計人員打擊報復。
對認真執行本法,忠於職守,做出顯著成績的會計人員,給予精神的或者物質的獎勵。第五條國務院財政部門管理全國的會計工作。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的會計工作。第六條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財政部門,國務院業務主管部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在同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審核批准或者備案。第二章會計核算第七條下列事項,應當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
(一)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二)財政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三)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四)資本、基金的增減和經費的收支;
(五)收入、費用、成本的計算;
(六)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七)其他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事項。第八條會計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第九條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帳本位幣。
業務收支以外國貨幣為主的單位,也可以選定某種外國貨幣作為記帳本位幣,但是編報的會計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第十條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不得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報送虛假的會計報表。
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對使用的軟體及其生成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的要求,應當符合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第十一條辦理本法第七條規定的事項,必須填制或者取得原始憑證,並及時送交會計機構。
會計機構必須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並根據經過審核的原始憑證編制記帳憑證。第十二條各單位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設置會計科目和會計帳簿。
會計機構根據經過審核的原始憑證和記帳憑證,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關於記帳規則的規定記帳。第十三條各單位應當建立財產清查制度,保證帳簿記錄與實物、款項相符。第十四條各單位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根據帳簿記錄編制會計報表,報送財政部門和有關部門。
會計報表由單位領導人和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或者蓋章。設置總會計師的單位並由總會計師簽名或者蓋章。第十五條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檔案,妥善保管。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和銷毀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第三章會計監督第十六條各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本單位實行會計監督。第十七條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不予受理;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補充。第十八條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發現帳簿記錄與實物、款項不符的時候,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無權自行處理的,應當立即向本單位領導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作出處理。第十九條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違法的收支,不予辦理。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認為是違法的收支,應當制止和糾正;制止和糾正無效的,應當向單位領導人提出書面意見,要求處理。單位領導人應當自接到書面意見之日起十日內作出書面決定,並對決定承擔責任。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違法的收支,不予制止和糾正,又不向單位領導人提出書面意見的,也應當承擔責任。
對嚴重違法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的收支,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應當向主管單位或者財政、審計、稅務機關報告,接到報告的機關應當負責處理。

熱點內容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4 08:18:38 瀏覽:443
社區法律咨詢活動範文 發布:2025-01-24 07:57:17 瀏覽:532
老子道德經拼音版 發布:2025-01-24 07:08:55 瀏覽:209
用道德管理 發布:2025-01-24 07:06:54 瀏覽:617
中國司法醫學鑒定中心 發布:2025-01-24 06:56:57 瀏覽:829
體檢車法規 發布:2025-01-24 06:32:45 瀏覽:539
有關海絲條例的內容 發布:2025-01-24 05:25:51 瀏覽:408
婦產科院內感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4 05:07:39 瀏覽:479
民法典8章 發布:2025-01-24 03:55:07 瀏覽:252
勞動合同法實習生 發布:2025-01-24 03:28:47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