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職務行為使用合同法哪一條

職務行為使用合同法哪一條

發布時間: 2022-06-21 08:21:36

㈠ 職務行為的司法解釋是什麼

法律分析:職務行為是必須要發生在正常的工作時間,並且是通過自己的職務去實施相關的做法的,工作人員公司在執行職務行為的過程當中,不管是給其他機構或者公民個人造成的任何的損害,職務行為有與之相對應的賠償責任,甚至,有些違法的職務行為是會被追究刑事責任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八十三條 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四十二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因職務行為或者授權行為發生的訴訟,該法人或其組織為當事人。

㈡ 用人單位員工的職務行為違法,責任由誰來承擔法律依據多謝!

那你應該提交該員工的職務范圍證明文件~證明之後應該是歸公司的~

㈢ 職務行為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民法通則復》第四十三條規定製 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 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8條規定 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2條規定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因職務行為或者授權行為發生的訴訟,該法人或其他組織為當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合同法第五十條是表見代理還是表見代表

《合同法》第五十條 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本條是對因代錶行為訂立的合同效力的規定。在日常的經濟活動中,法人或者其他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都是經過其法定代表人、負責人進行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進行談判、簽訂合同等。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負責人的許可權不是無限制的,他們必須在法律的規定或者法人的章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職責。但是在現實經濟活動中,卻大量存在著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合同的情形,如何對待此類合同的效力?我國民法通則第三十八條規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的組織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可見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人是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使職權的。一般說來,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人本身就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組成部分,法定代表人的行為或者其他組織負責人的行為就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行為,因此,他們執行職務的行為所產生的一切後果都應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
《合同法》第四十九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這一條是關於表見代理所訂立的合同是否有效力的問題。
《合同法》第五十條是關於表見代表的規定,第四十九條才是關於表見代理的規定。

㈤ 職務行為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民法通抄則》第四十三條規定 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 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8條規定 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2條規定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因職務行為或者授權行為發生的訴訟,該法人或其他組織為當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㈥ 職務行為公司承擔責任的法律規定

《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規定 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 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8條規定 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2條規定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因職務行為或者授權行為發生的訴訟,該法人或其他組織為當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㈦ 在民間借貸中如何認定職務行為

法定代表人指依法律或法人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我國《民法通則》第43條規定: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第58條進一步規定: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的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法定代表人的對外民事行為並非都是職務行為,也可能是法定代表人的個人行為。
法定代表人的行為超越許可權,不一定無效,可能構成表見代表,我國《合同法》第50條規定:法人或其它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㈧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三條如何理解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三條 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本條對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後用人單位發生變化勞動合同如何履行的規定。

根據本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效力,勞動合同應當繼續履行。

勞動合同訂立後,用人單位一方當事人發生變化後的勞動合同的履行問題,在實踐中存在這種情況,有些企業、公司或者事業單位等用人單位因更改了名稱或者更換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而拒絕履行勞動合同,還有的用人單位也借口投資主體發生了變化而拒絕履行勞動合同。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

用人單位的名稱只是代表一個用人單位的稱謂符號,用人單位的名稱發生變更,也只是這一稱謂符號發生了變化,而用人單位這一實體組織及其內部機構、人員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動,這當然不會也不應該影響到勞動合同的履行。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和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用人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職務行為都是代表用人單位這個實體組織的行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責任。可見,法人是獨立於自然人的一類法律主體,它的內部由決定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等組成,法定代表人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機構,其雖然由自然人擔任,但自然人的職務行為屬於法人的行為,其一切法律後果由法人承擔。擔任法定代表人的自然人可以變動,但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行為的歸屬卻不能變,也就是說,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即法人的行為沒有變。因此,只要法人存在,原法定代表人與職工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即依然有效。因此,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後,用人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變更的,原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職務行為的後果也仍然要由用人單位承擔。

至於投資人的變更,也不會改變用人單位這個實體組織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性質,用人單位仍要繼續履行其與勞動者已經訂立的勞動合同。

綜上,本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㈨ 民法總則合同法不同之處有哪些

您好,民法總則是今年才最新頒發的關於民事法律的一般性規范,合同法則是一部民事單行法。合同法的制定需要參照民法總則的規定,但兩者的不同之處還是很多的。
(一)《民法總則》有關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規定
1、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一般要件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
第一百四十五條第一款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
理解與適用:該規則銜接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追認制度。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從事的民事法律行為,在有效之外應為無效。但立法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效之外的無效行為歸入了可追認,通過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認可生效。
3、法定代表人代錶行為的有效
第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理解與適用:《民法總則》在法人一章對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行為效力的規定也構成民事法律行為效力制度的一部分。代錶行為以「身份及名義」進行判斷,在今後合同審查中應注意是否需要約定蓋章後生效。
4、職務行為的有效
第一百七十條 執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的人員,就其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生效力。
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對執行其工作任務的人員職權范圍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理解與適用:職務行為以「身份、職權、名義」進行判斷,注意與「表見代理」之間的關系。
(二)《合同法》有關合同有效的規定
1、表見代理簽訂的合同有效
第四十九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理解與適用:對應《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條職務行為的效力認定規則。
2、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簽訂的合同對法人有效
第五十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3、經追認及事後取得處分權訂立的合同有效
第五十一條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4、超越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有效(並不當然無效)
合同法解釋一第十條 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
5、「一物數賣」合同有效(並不當然無效)
《合同法》解釋(二)第十五條 出賣人就同一標的物訂立多重買賣合同,合同均不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無效情形,買受人因不能按照合同約定取得標的物所有權,請求追究出賣人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6、對標的物沒有處分權的買賣合同有效
《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三條第一款 當事人一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㈩ 工作人員履行職務行為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職務行為通常是指工作人員行使職務的行為,是履行職責的活動,與工作人員的個人行為相對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第六十二條 法定代表人因執行職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法人承擔民事責任。

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

熱點內容
民法典8章 發布:2025-01-24 03:55:07 瀏覽:252
勞動合同法實習生 發布:2025-01-24 03:28:47 瀏覽:891
疫情期間法院問題 發布:2025-01-24 03:23:32 瀏覽:955
經濟法押題試卷 發布:2025-01-24 03:03:22 瀏覽:24
日照卜法官 發布:2025-01-24 02:09:36 瀏覽:225
貴陽貴陽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4 02:03:30 瀏覽:232
勞動法中假期是否包括節假日 發布:2025-01-24 01:28:53 瀏覽:786
初任法官改革 發布:2025-01-24 01:27:17 瀏覽:103
保密法律法規知識試題 發布:2025-01-24 01:05:13 瀏覽:197
1社會保障法的定義是 發布:2025-01-23 23:11:01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