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頒布婚姻法的歷史影響
⑴ 婚姻法最早哪年開始的
1980年抄9月10日,第五屆全國襲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廢止。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修正。
⑵ 建國以來的婚姻法及每部的更新與發展
婚姻立法理念的變革與發展
婚姻家庭制度的嬗變是婚姻家庭立法理念變革的反映。婚姻家庭的立法理念從強調管制發展為尊重私權,注重保護公民的自由和自治權利,注重保障弱勢一方和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強化法律救濟和社會救助,從追求形式平等發展到實質平等。
1、從強調管制到尊重私權
自治與管制,自由與限制歷來是婚姻家庭領域最受關注的、爭議最大的問題。婚姻法的發展史就是自由與限制,自治與管制的分野和博弈的歷史。由於在傳統上婚姻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婚姻法涉及對配偶、父母、子女等親屬身份關系的認定,甚至關涉宗法等級關系的維系,必然具有較多的國家強制和權力確認的成分。我國1950 年婚姻法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除了受到前蘇聯婚姻家庭立法模式的影響之外,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強調國家對婚姻家庭的調控「, 促進具有決定一切意義的社會生產力底發展」[3],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私法自治是民法的基本原則,旨在保障個人的自主決定和人格尊嚴,實現個人的自治權利。1980年婚姻法和2001 年修訂的婚姻法都是以不斷擴大公民的私法自治權利,保障公民的意思自治原則為立法理念的。例如,夫妻財產制度從單一的法定共同財產制到法定財產制與約定財產制並立,再到約定財產制的完善與個人特有財產制度的確立;這一變化的進路是不斷地擴大夫妻個人決定其財產狀況的自由權利。[4]同時婚姻自由原則也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從1994 年《婚姻登記管理條例》中要求公民在辦理結婚登記時必須提交所在單位或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婚姻狀況證明到2003 年《婚姻登記條例》對此規定的取消,以個人自行出具的簽字的聲明取而代之;特別值得引起關注的是2003 年《婚姻登記條例》將1994 年條例名稱中的「管理」二字的刪除,淡化了婚姻登記的行政管理色彩,擴大了公民個人婚姻自由的許可權,更加體現婚姻法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保護當事人婚姻自由的立法理念。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現代婚姻法對公民私權的尊重和保護,看到意思自治原則在婚姻法中的逐漸擴張,當然,婚姻法對意思自治原則的體現是有節制的,適度的干預是維護婚姻家庭關系穩定與和諧的必要手段。因此,我們也發現了管制和權力作為自治與權利的保障者與補充者的角色和作用。當公民自治有悖於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時,國家和管制就會出現,成為婚姻家庭關系的調整器;而當公民自治無法取得一致時,即爭議無法解決時,管制和權力又會作為最終的爭議解決方式出現,這種方式往往以司法的名義或補充性條款的名義出現。[5]一言以蔽之,現行婚姻法由當事人的充分自治和國家與社會必要的管制構成,且自由和自治業已成為婚姻法的主旋律。自治的張揚,無疑昭示著婚姻法對個人自由的尊重,對婚姻家庭主體之間平等關系的認定,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精神對人的終極關懷和保護。
2、從追求平等公正到強調司法效率和自己責任
婚姻法從古羅馬法時期就已產生,堪稱人類歷史上最為古老的法律部門之一。古代婚姻法和近代婚姻法均體現了婚姻家庭關系中的身份、倫理特徵和等級要求,因而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以及其他尊卑親屬之間的不平等成為那時婚姻法中的當然內容,對平等、公正的呼喚成為古代、近代婚姻法改革的目標和追求。
縱觀中國婚姻法的發展歷程,從古至今,由婚姻家庭主體間的不平等到平等,由婚姻家庭關系中的非正義到正義,是貫穿婚姻法歷史脈絡中的主線。自1950 年婚姻法始,無論是1980 年的婚姻法,還是2001 年的修正案,都以男女平等作為基本原則,婚姻法的相關具體規定都體現了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以及祖孫之間、兄弟姐妹之間的平等。在堅持男女平等的前提下,追求公正也是婚姻法的另一個重要價值理念。如婚姻無效和可撤銷制度作為對結婚自由的限制,體現了婚姻正義;夫妻約定採取分別財產制之後,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一方的財產清償,體現了對以善意第三人為化身的交易秩序的保護和交易公正;離婚時的家務勞動補償制度和離婚損害賠償制度,體現了對婚姻關系中弱者的保護和對社會正義的維護。另外,特定條件下祖父母、外祖父母與孫子女、外孫子女之間的相互撫養、贍養義務的規定,以及一定條件下兄姐與弟妹之間的相互扶養義務的規定,體現了代際之間、同輩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公平與相互性。上述制度無一例外地體現婚姻法中的平等與公正,可以說,平等、公正是現代婚姻法最重要的基本價值。
⑶ 中國婚姻法
新舊婚姻法的差異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配偶權的規定
婚姻法中規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夫妻應當相互忠實,互相尊重』,是配偶權的內容。新增的「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差不多就是所謂的「包二奶」。配偶權的另一內容是「夫妻應當相互忠實,互相尊重」。這一要求的決定因素不僅是在生理方面,而且更主要的是精神、情感、心理、道德等方面。
二、禁止家庭暴力
為了使實施家庭暴力者得到應有的處罰,有效地遏制家庭暴力現象的發生,實現婚姻法的宗旨,新婚姻法進行了修改,把嚴懲家庭暴力作為重點之一,在婚姻法第3條增加了「禁止家庭暴力』,的規定,並且在第五章第43 .45 .46條規定了相應的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三、事實婚姻
考慮到生活中,有很多符合結婚條件的男女未辦理登記,僅舉行結婚儀式就視為結為合法夫妻。新法把符合雙方自願,達到法定婚齡並沒有血緣和精神上的問題,只是沒有登記的,規定要補辦登記,使他們走上合法婚姻的道路。
四、夫妻財產約定製
在新法有關夫妻財產的條文中,一是引入了「個人特有財產」的內容。以前只要一結婚,財產就算是雙方共有的了。經過一段時間,如果要離婚,也往往對半分,修正案第18條則明確規定了哪些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二是夫妻雙方可以書面約定婚前財產以及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分配方式。
五、無效婚姻
目前全國存在著為數不少的違法婚姻,主要表現為早婚包辦買賣婚姻、重婚、弄虛作假騙取結婚登記等等,這些違法婚姻本應由法律宣布其無效並對違法當事人進行處罰。新法在第10 .11 .12條分別規定了「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的幾種情形,條同時規定,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這就意味著:一旦一宗婚姻被宣布無效或撤銷,當事人就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
六、離婚條件
離婚是讓感情確已破裂的夫妻雙方脫離苦海,告別死亡婚姻的合法有效的途徑。修改後的婚姻法在尊重協議離婚的同時,仍然繼續沿用「感情確已破裂」這一離婚標准,此外還增加了基於這一標准而列舉的五種情形。
七、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新婚姻法專門增加了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這一章,對重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委會、村委會以及所在單位應該予以勸阻、調解;根據實際情況還可能給予行政處罰或追究刑事責任。對於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以不法手段侵佔另一方財產的當事人,該章規定了少分或不分的原則,即使當時未發現,事後也可以向法院請求再次分割。而對於拒不執行法院裁決的,法院有強制執行的權力。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的增加,充分體現了新法保護社會貧弱者合法權益的原則,使前四章規定的權利義務的落實有了可靠的保障。
⑷ 我國《婚姻法》的歷史和現況
中國奴隸制、封建制時代的婚姻法
在中國整個奴隸制時代,婚姻家庭關系主要是由維護宗法家族制度的禮和統治階級認可的習慣來調整。在冠、昏、喪、祭、鄉、相見的六禮中,婚(昏)為其一。嫁娶中又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的「六禮」,婚姻離異方面有「七出」、「三不去」的規定,以及男女、夫婦關系中的「三從四德」等,都發端於奴隸制時代(見封建婚姻制度)。
封建社會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禮、法並用。
戰國時《法經》,以姦淫入於雜律。秦簡已有「家罪」之名。
漢《九章律》(見漢代法規)以戶律規定婚姻、戶籍、賦稅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上承漢制而有所增減,魏律(見三國法規)、晉律(見晉代法規)中均有戶律。北齊律以婚事附於戶,改稱婚戶律、北周律則分列婚姻、戶禁兩篇(見北朝法規)。南朝諸國基本上沿用晉律。
隋(《開皇律》)將婚戶合而為一。《大業律》再次分為戶律和婚律(見隋代法規)。
到了唐代,中國封建社會的婚姻立法臻於完備。現存的《永徽律》(見唐代法規)以《戶婚》為第四篇,計46條,不僅是以後各代婚姻立法的藍本,而且遠播域外,對周圍一些國家也有相當的影響。
宋代以戶婚律載於《宋刑統》,並在戶令中重申良賤不婚等規定。
遼、金、元的法律均有關於戶婚的內容。
明律(見明代法規)在戶律中有婚姻等門,清律一仍其舊。明代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方面,已有與律並行的例。在清代法律體系中,例的地位更加重要,除律文後附有例外,刑部例中也有婚姻一目。
古代婚姻制度詳見於禮而略於律,法律對婚姻關系的調整並不是全面的,除了與刑相關的問題外,其他均由禮來調整,這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婚姻立法的一個重要特點。
中華民國時期的民法親屬編
國民黨政府於1930年12月26日公布,1931年5月5日施行的民法親屬編,內容上與北洋政府制訂的民律第二次草案一脈相承,並且大量地搬用了德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親屬法的有關條文,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婚姻家庭制度在法律上的表現。
革命根據地的婚姻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革命根據地的人民政權就開始了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制建設。1931年11月26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有關婚姻條例的決議,同年12月1日,頒行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後又加以修改,於1934年4月8日頒行了《中國維埃共和國婚姻法》。其主要內容是:確定婚姻自由,廢除包辦強迫和買賣的婚姻制度;實行一夫一妻制,禁止一夫多妻;實行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的合法權益;保護紅軍戰士的婚姻。其後,許多革命根據地都制定了地區性的法律,有1939年4月的《陝甘寧邊區婚姻條例》、1942年12月的《陝甘寧邊區抗屬離婚處理辦法》、1942年1月的《晉冀魯豫邊區婚姻暫行條例》,1943年的《晉察冀邊區婚姻條例》等。這些法令的基本精神都是廢除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新民主主義的婚姻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婚姻立法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全文分為8章,包括原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後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後的財產和生活及附則,共27條。內容以調整婚姻關系為主,同時涉及家庭關系方面的各種重要問題。「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就是該法在原則問題上所作的重要規定。為了肅清封建婚姻制度的殘余,該法還明確規定禁止重婚、納妾、收童養媳、干涉寡婦婚姻自由、借婚姻關系索取財物等。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新的《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⑸ 論述婚姻法對你價值觀的影響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內律。全文共分為8章,包括原容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後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後的財產和生活及附則,共27條。內容以調整婚姻關系為主,同時涉及家庭關系方面的各種重要問題。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婚姻法最新的司法解釋
⑹ 我想知道婚姻法
婚姻法
目錄·婚姻法的概念
·婚姻法在不同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外國婚姻法的歷史與概況
·中國婚姻法的歷史與發展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結 婚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四章 離 婚
·第五章 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1. law of marriage
指「婚姻之法」/「婚姻法律」/調整婚姻關系的法律規范
〖參見 婚姻家庭法、民法典、民法〗
2. marriage law
特指單行的「婚姻法」
〖參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婚姻法的概念
婚姻法是調整一定社會的婚姻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一定社會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現。其內容主要包括關於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別是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等。從調整對象的性質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關系,又包括由此而產生的夫妻財產關系。
婚姻法的內容多數為強行性規范,概念上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除婚姻外,還包括家庭關系,其名稱是在擴大意義上使用的,如1950年和198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既有結婚、夫妻關系和離婚的規定,又有關於父母子女和其他家族成員間權利義務的規定。其內容較親屬法窄,但較狹義的婚姻法寬,實際上是婚姻家庭法。狹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僅限於婚姻關系,其名稱是在嚴格意義上使用的,如《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婚姻和婚姻中的法律關系由本法規定」,不涉及其他事項。
婚姻法在不同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婚姻法在各個時代、各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中處於不同的地位,其編制方法也不盡相同。古代法律多採取諸法合體的形式,不論中國、外國,都沒有獨立的婚姻法。有關婚姻家庭的規定,一般都包括在內容龐雜的統一法典內。長時期中,婚姻立法不夠完備,因此,倫理規范和宗教教義在調整婚姻關系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在資本主義各國法律體系中,婚姻法也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而是作為親屬法的組成部分,附屬於民法的。在立法形式上,大陸法系各國一般都把親屬法編入民法典。英美法系各國的親屬法,一般是由多數的單行法規構成的,如婚姻法、家庭法、已婚婦女財產法、離婚法等,名稱不一,但它們都是各該國家民法的組成部分。因為,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上,婚姻家庭關系實際上是從屬於財產關系的。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婚姻家庭關系擺脫了私有財產的支配,它主要是一種存在於特定成員間的人身關系,其中的財產關系只不過是上述人身關系引起的法律後果。因而婚姻法不再附屬於民法,而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部門。1950年和198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雖然條文不多,內容也較簡要,但都是全面規定婚姻家庭制度的獨立法律。
外國婚姻法的歷史與概況
【古巴比倫和古羅馬的婚姻法】
早期奴隸制國家的婚姻立法,可以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漢穆拉比法典》中的有關制度為代表。這個法典公開肯定買賣婚姻,在夫妻關系中,丈夫享有種種特權,甚至得將其妻交與債權人充當債奴;在親子關系中,家長的權力極大,有權決定子女的婚事,甚至有權將子女出賣為奴;在婚姻終止的問題上,男女雙方也很不平等,自由民可以遺棄未生子之妻,只須付與女方相當於聘金的費用並返還其嫁妝。
古羅馬是高度發達的奴隸制國家,其婚姻立法遠較同時代的許多國家完備。早在《十二銅表法》(見羅馬法)中,就有關於家長權等規定。從共和國時期(公元前6世紀末~前1世紀後半期)到帝國時期(公元前30~公元476),民眾大會通過的法律,元老院的決議,皇帝的敕令等,是婚姻家庭法的重要淵源。羅馬法規定實行婚約制度。結婚問題在市民法和萬民法中有不同的規定。市民法上的婚姻方式盛行於羅馬前期(公元前30~公元284),後期(284~476)逐漸為萬民法的合意婚所取代。在家庭關系方面,家父權和夫權在羅馬法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婚姻終止的原因有三:配偶死亡、自由或市民身份的喪失和離婚。羅馬自《十二銅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1000餘年中,婚姻立法的變化很大。前期的法律十分嚴峻,夫妻、父母子女、家長和家屬間的人身依附關系十分突出。後期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人身依附關系有所削弱,法律也比同時代的其他國家進步。其中很多規定對後世影響很大,不少內容為資本主義國家的親屬法所繼承。
【歐洲中世紀的婚姻法】
在整個中世紀,歐洲各國婚姻立法的發展比較緩慢,其淵源主要來自習慣法、寺院法(見教會法)和羅馬法三個方面。早期封建制國家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法典,如法蘭克的《薩利克法典》和《里普利安法典》中有關婚姻家庭的規定,主要是習慣法的匯集。它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紀元後的數百年內,基督教在歐洲許多地區廣泛傳播。隨著教權的伸張和教令的統一,寺院法從11、12世紀進入全盛時期。在有關婚姻、家庭、監護、繼承、收養等問題上,寺院法的權威凌駕於世俗立法之上。1234年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命佩尼亞福特的雷蒙德編撰的教令匯編第4編即為婚姻法。到宗教改革以後,婚姻家庭問題上的立法權才逐漸由教會轉入國家手中,這一過程被稱為「婚姻還俗運動」。
歐洲中世紀(公元12~15世紀)末期還發生了羅馬法復興運動(見注釋法學派),使羅馬親屬法的原理和規則對各國婚姻家庭立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宗教改革(16世紀)和羅馬法的復興,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從封建婚姻家庭制度到資本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轉變。
【資本主義國家的婚姻立法】
① 近代法國、德國民法典中的親屬法
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親屬立法發生了很大變化。「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在形式上已被奉為神聖的法律原則。而實質上,資產階級婚姻家庭在更大的程度上受著商品貨幣關系的支配。《共產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繫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單純的金錢關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54頁)。
1804年《法國民法典》中有關親屬制度的規定,在早期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中是很有代表性的。這些規定包括結婚、離婚、父母子女、收養與非正式監護、親權、未成年、監護及親權解除、夫妻財產契約及夫妻間相互權利以及繼承等內容,全面表達了資本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要求,在歐洲親屬立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在貫徹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民主」等原則時,它在親屬法方面的規定遠不如財產法方面的規定,還有不少封建的人身依附關系的痕跡。
1896年的《德國民法典》是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的產物。它在親屬部分中吸取了1804年《法國民法典》的成果,同時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點。在內容上比《法國民法典》中的規定更加完善,形式和立法技巧也更加周密、成熟,至今仍為聯邦德國所沿用。民主德國則於1965年12月20日頒布了新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親屬法典》。
② 英美法中的親屬法
和以法、德為代表的大陸法系中的親屬法一樣,都是資本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法律形式。兩者在原則上和具體規定上有許多共同之處。但是,英國法受羅馬法的影響較少。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方面,普通法和衡平法起著很大的作用,在從封建婚姻家庭制度向資本主義婚姻家庭制度轉變的過程中,英國親屬法的改革是以保守著稱的。
美國各州的婚姻立法主要以英國法為其淵源。由於兩國的條件不同,英國法中某些明顯的封建殘余,沒有為美國法所承襲。在美國,依各州制定法而成立的法律婚和依普通法而成立的習慣婚同時並存。關於結婚的條件、離婚的理由等問題,各州法律的規定不盡相同。1970年美國的州法律全國統一委員會通過的《統一結婚離婚法》只有極少數州採用。
③ 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婚姻立法的趨勢
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都不斷修改婚姻立法,使之更加符合社會現實和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如親屬制度中的封建殘余進一步被破除;男女兩性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在形式上趨於平等;在婚姻解除問題上也有從限制離婚主義向自由離婚主義發展的趨勢。對於資本主義國家在婚姻立法方面所作的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改革,只有聯系各國的實際狀況才能作出恰當的評價。因為這些國家還存在許多給婚姻家庭關系帶來重大消極影響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僅憑婚姻立法上的措施是無法解決的。
〖蘇聯的婚姻法〗 帝俄時代的親屬法具有濃厚的封建性和宗教傳統。1917年十月革命以後,蘇聯對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採取了許多重大的立法措施。1917年12月18日,革命政權頒發了《關於民事婚姻、子女及實施戶籍登記簿的法令》;不久又頒發了《關於離婚的法令》。這些法令對廢除反動法律,排除宗教勢力對婚姻家庭的干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1918年9月16日,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俄羅斯聯邦戶籍登記、婚姻、家庭和監護法典》,於同年10月22日起施行。1926年11月19日又通過了《俄羅斯聯邦婚姻、家庭和監護法典》,1927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婚姻家庭立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法典。1968年6月27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頒布了《蘇聯和各加盟共和國婚姻和家庭立法綱要》,並在決議中要求各加盟共和國的立法必須符合該綱要的精神。此後,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相繼頒布了婚姻家庭法典。
中國婚姻法的歷史與發展現狀
【中國奴隸制、封建制時代的婚姻法】
在中國整個奴隸制時代,婚姻家庭關系主要是由維護宗法家族制度的禮和統治階級認可的習慣來調整。在冠、昏、喪、祭、鄉、相見的六禮中,婚(昏)為其一。嫁娶中又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的「六禮」,婚姻離異方面有「七出」、「三不去」的規定,以及男女、夫婦關系中的「三從四德」等,都發端於奴隸制時代(見封建婚姻制度)。
封建社會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禮、法並用。
戰國時《法經》,以姦淫入於雜律。秦簡已有「家罪」之名。
漢《九章律》(見漢代法規)以戶律規定婚姻、戶籍、賦稅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上承漢制而有所增減,魏律(見三國法規)、晉律(見晉代法規)中均有戶律。北齊律以婚事附於戶,改稱婚戶律、北周律則分列婚姻、戶禁兩篇(見北朝法規)。南朝諸國基本上沿用晉律。
隋(《開皇律》)將婚戶合而為一。《大業律》再次分為戶律和婚律(見隋代法規)。
到了唐代,中國封建社會的婚姻立法臻於完備。現存的《永徽律》(見唐代法規)以《戶婚》為第四篇,計46條,不僅是以後各代婚姻立法的藍本,而且遠播域外,對周圍一些國家也有相當的影響。
宋代以戶婚律載於《宋刑統》,並在戶令中重申良賤不婚等規定。
遼、金、元的法律均有關於戶婚的內容。
明律(見明代法規)在戶律中有婚姻等門,清律一仍其舊。明代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方面,已有與律並行的例。在清代法律體系中,例的地位更加重要,除律文後附有例外,刑部例中也有婚姻一目。
古代婚姻制度詳見於禮而略於律,法律對婚姻關系的調整並不是全面的,除了與刑相關的問題外,其他均由禮來調整,這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婚姻立法的一個重要特點。
【中華民國時期的民法親屬編】
國民黨政府於1930年12月26日公布,1931年5月5日施行的民法親屬編,內容上與北洋政府制訂的民律第二次草案一脈相承,並且大量地搬用了德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親屬法的有關條文,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婚姻家庭制度在法律上的表現。
【革命根據地的婚姻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革命根據地的人民政權就開始了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制建設。1931年11月26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有關婚姻條例的決議,同年12月1日,頒行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後又加以修改,於1934年4月8日頒行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其主要內容是:確定婚姻自由,廢除包辦強迫和買賣的婚姻制度;實行一夫一妻制,禁止一夫多妻;實行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的合法權益;保護紅軍戰士的婚姻。其後,許多革命根據地都制定了地區性的法律,有1939年4月的《陝甘寧邊區婚姻條例》、1942年12月的《陝甘寧邊區抗屬離婚處理辦法》、1942年1月的《晉冀魯豫邊區婚姻暫行條例》,1943年的《晉察冀邊區婚姻條例》等。這些法令的基本精神都是廢除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新民主主義的婚姻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婚姻立法】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全文分為8章,包括原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後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後的財產和生活及附則,共27條。內容以調整婚姻關系為主,同時涉及家庭關系方面的各種重要問題。「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就是該法在原則問題上所作的重要規定。為了肅清封建婚姻制度的殘余,該法還明確規定禁止重婚、納妾、收童養媳、干涉寡婦婚姻自由、借婚姻關系索取財物等。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新的《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修正)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結 婚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四章 離 婚
第五章 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法是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准則。
第二條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
實行計劃生育。
第三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第四條 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第二章 結 婚
第五條 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條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第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
(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第八條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第九條 登記結婚後,根據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第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三)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
(四)未到法定婚齡的。
第十一條 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第十二條 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十三條 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十四條 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
第十五條 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第十六條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十九條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第二十條 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
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第二十一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第二十二條 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
第二十三條 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第二十四條 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第二十五條 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第二十六條 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養子女和生父母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二十七條 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
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八條 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第二十九條 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第三十條 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
第四章 離 婚
第三十一條 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
第三十二條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第三十三條 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 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第三十五條 離婚後,男女雙方自願恢復夫妻關系的,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復婚登記。
第三十六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第三十七條 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八條 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第三十九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第四十條 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第四十一條 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四十二條 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五章 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 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
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
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第四十四條 對遺棄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
對遺棄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支付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的判決。
第四十五條 對重婚的,對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第四十七條 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人民法院對前款規定的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制裁。
第四十八條 對拒不執行有關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遺產繼承、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有關個人和單位應負協助執行的責任。
第四十九條 其他法律對有關婚姻家庭的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變通規定。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變通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區制定的變通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第五十一條 本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⑺ 建國後就實行一夫一妻制,那當時那些達官貴人的姨太太們何去何從
建國後就實行一夫一妻制,那些達官貴人的姨太太都被藏了起來。
⑻ 新中國婚姻家庭立法與社會變遷的關系
婚姻法治的歷史變遷是一個時代變遷和社會文化轉型的晴雨表,從中也折射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巨變。
第一,反映了新舊中國政權的轉換。
1950年《婚姻法》是一部廢除舊式封建婚姻制度、樹立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婚姻制度的宣言。從所用術語來看,「包辦強迫」、「男尊女卑」、「重婚」、「納妾」、「革命軍人」等暗含了從「舊制度」變為「新制度」、從「革命」變為「建設」的巨大歷史轉換。後兩部《婚姻法》開宗明義指出是「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准則」,從內容來看,「計劃生育」、「夫妻財產」、「感情破裂」、「家庭暴力」、「婚外戀」等富有時代氣息的術語表明了與1950年《婚姻法》在立法主旨上的巨大差異,也表明後兩部《婚姻法》出台時不同的時代背景。
第二,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反映了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
中國婚姻法治發展變遷最根本的動力是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沒有改革開放進程的日益加快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推進,就沒有婚姻法治的進步。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對社會的控制基本上是全方位的大包大攬,《婚姻法》的制定和頒布也不例外。而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軌,政府對個人生活干預的方式發生變化,從計劃經濟下的大包大攬解決問題轉變為賦予個人更多權利,這就使個人有了更多的活動空間,也必將促使婚姻家庭朝著更加有利於人的自由、平等的方向發展。從1950年《婚姻法》制定中的國家主導逐漸變為民眾廣泛參與2001年《婚姻法》制定可以明顯地看出這一特點。
第三,反映了人治與法治之爭以及依法治國進程的不斷加快。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國家對婚姻的治理、人們對婚姻家庭的重視、社會法治觀念的變化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其間,有20世紀50年代中期要求加強「革命法制」的要求,也有60年代「要人治不要法治」的主張,有20世紀50年代「重視法制」的良好開端,也有60年代「砸破公檢法」的狂熱;有20世紀80年代「人治與法治」的爭鳴,也有90年代「依法治國」思想的高度一致。在當代中國的政治框架和權力運行體制之下,黨和政府在法治問題上的抉擇對當代中國婚姻法制的嬗變至關重要,《婚姻法》的歷史演進折射出國家治理方式的變遷和法制建設進程的加快。
第四,體現了國家不斷走向富強和人民生活日漸富足的社會現實。
從三部《婚姻法》法律文本的對比中,這一事實表現得十分明顯,其中最典型的是關於「夫妻財產分割」的條款:1950年《婚姻法》中對此只是較為籠統和粗略的規定;1980年《婚姻法》在此方面的規定雖做了少量調整,但並沒有明確規定整體的分割辦法和相關細則;2001年《婚姻法》對離婚後夫妻財產的分割問題做出了較為全面、詳細和明確的補充。這既是法律不斷走向完善的表現,也反映出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百姓生活日益富裕的事實。此外,關於「感情破裂」、「計劃生育」、「家庭暴力」、「婚外戀」等相關條款相繼寫入《婚姻法》,也表現了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後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以及維權意識的增強。
總之,《婚姻法》的制定和修改經歷了60多年的變革歷程,從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中國民眾的婚姻家庭生活在立法與現實之間不斷進行調適和整合的過程中日漸表現出民主化、法治化、規范化的時代特徵,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依法治國的艱難探索和取得的良好成效。但是,在立法與現實之間又時而存在一些社會沖突現象,這也表明,任何法治實踐只有在與民眾的日常生活變革緊密關聯和平衡中才會更加完善起來,進而促進當代中國社會的和諧發展與良性運行。
⑼ 1950年婚姻法基本精神是什麼
1950年婚姻法基本精神是廢舊立新。即廢除封建主義的婚姻家庭制度版,建立社會主義的婚姻家權庭制度。
1950年《婚姻法》開宗明義規定:「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的婚姻制度」,「禁止重婚、納妾。禁止童養媳。禁止干涉寡婦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婚姻關系問題索取財物」。這既表明了黨和政府廢除舊式封建婚姻制度的嚴正立場和堅定態度,也體現了新制度下的婚姻家庭觀念。與此同時,黨和政府開展了一系列大張旗鼓的宣傳和貫徹《婚姻法》的運動,旨在加速舊式婚姻制度的衰亡和進一步確立適合社會主義制度需要的新型婚姻家庭關系。
⑽ 新中國第一部法律是什麼
新中國第一部法律,這樣出台
新中國成立後頒布的第一部法律是哪一部?答案是《婚姻法》。1950年5月,新中國成立才半年多,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就頒布實施了。
新生的共和國,百業待舉。何以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拿出這么一部關繫到五億中國人民婚姻家庭生活的法律?起草這部《婚姻法》的是些什麼人?起草過程中又發生了哪些故事?黃傳會著、文匯出版社出版的《天下婚姻———共和國三部婚姻法紀事》一書,披露了其中的內幕。
毛澤東指定王明起草《婚姻法》?
2001年8月24日,我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第7版上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
毛澤東指定王明起草《婚姻法》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設新中國,決定讓王明擔任政務院法制委員會主任。王明並不是學法律的專才,但當年他在延安分管婦女工作,後來又擔任過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央法律問題研究委員會主任,做過一些法律草案起草工作。
王明是屬於學院派的理論家,要辦什麼事,先得找理論依據,他要求法制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必須很快熟悉這方面的馬列論著,與同志們一條一條地審理中共在戰爭年代制訂過的有關婚姻的法規和條例。同時,也借鑒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婚姻法》。
據說,初稿是由王明口述的,秘書記錄。那天,王明一口氣述了17個小時,邊述邊改,17個小時一氣呵成,形成了23000字的初稿,顯示了王明的才氣。
1950年4月1日,在中央人民政府第七次會議上,王明代表法制委員會向會議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草案,並作了「草案」起草經過和起草理由的報告。會議通過這部八章27條的《婚姻法》。
毛澤東主席隨即發布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令,《婚姻法》於1950年5月1日起在全國實行。這部《婚姻法》一直使用了三十年,到1980年才修改。
時隔不久,《人民日報》(海外版)又刊登了一封讀者來信:《人民日報》海外版總編同志:您好。
我閱讀了你報2001年8月24日發表的《毛澤東指定王明起草婚姻法》一文,我認為文中有一部分是事實,但關於毛澤東指定王明起草婚姻法部分不是事實。
當時王明是政務院法制委員會主任,他看過這個稿子是事實,但沒有參與起草,也沒有參與討論,送中央政府之前,有沒有提意見,我不了解,但決不是他起草的。
……羅瓊2001年10月22日兩個版本,截然不同的兩種說法。僅就兩篇文章來看,這個「羅瓊」的來信應該說更可信一些。幾番周折後,我找到了「羅瓊」。原來,她正是原中央婦委委員、當時參與起草《婚姻法》的成員之一。在我的要求下,她打開了記憶的閘門……
「少奇同志讓咱們過去一趟,要布置新的任務。」
1948年9月,解放戰爭進入了全面戰略反攻階段。就在此時,中央婦委召開了一次解放區婦女工作會議,9月20日,會議開幕當天,朱德代表黨中央致開幕詞,周恩來作政治報告,鄧穎超代表中央婦委作工作報告。
會議期間的一天傍晚,鄧穎超對婦委會的同志們說:「少奇同志讓咱們過去一趟,要布置新的任務。」
從東柏坡到西柏坡也就二三里地,轉過一個小土坡轉眼間就到了。劉少奇與王光美那時剛剛結婚不久,住在兩間土牆瓦頂房裡。劉少奇熱情地把她們迎進屋裡,請她們吃花生和紅棗。
「會議開得不錯吧?」劉少奇問。鄧穎超說:「太好了!大家認真總結了過去的工作,討論了當前的方針任務,而且還要研究制訂今後婦女運動的方針。」
劉少奇說:「關於婦女工作,一方面各級黨委應當重視,加強領導;另一方面,婦女幹部自己也應努力工作,主動爭取黨委的重視。你們不是要黨委撐腰嗎?首先你們得有『腰』,黨委才好撐;要是自己沒『腰』,別人怎麼撐也撐不起來。」
劉少奇風趣的話語把大家都說得笑了。
「革命的形勢發展很快,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很快就要在全國范圍內取得勝利,再有一年左右時間,我們就能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起一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片刻,劉少奇習慣性地點燃一支煙,「新中國一成立,你們婦女工作者的任務更重了。有些工作現在就要開始著手准備和研究。今天,找你們來,想先交給你們一項任務,先吹吹風」。
聽說有新的任務,大家都很高興。鄧穎超連忙說:「少奇同志,請給我們布置吧。」
劉少奇說:「新中國成立後,不能沒有一部婚姻法,我們這么個五億多人口的大國,沒有一部婚姻法豈不亂套了?這個任務交給你們中央婦委,你們馬上著手,先做些准備工作。」
說罷,劉少奇轉身從一隻從延安轉戰帶出來、寫著「奇字第3號」的小書箱里,取出一本已經發黃的小冊子:「這本《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是1931年毛澤東同志親自簽發的。這是從封建婚姻制度下解放婦女群眾,實行真正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條例,體現了婚姻法的基本原則。你們還要深入調查研究解放區的婚姻狀況,總結解放區這些年來執行婚姻條例的經驗教訓,反復討論,再動手起草。」
鄧穎超興奮地說:「太好了。這些日子,大家通過在農村蹲點搞土改,更加深切地了解貧苦農民,特別是婦女們深受封建婚姻統治的痛苦,他們迫切要求婚姻自由。」
10月5日,會議閉幕前一天,劉少奇到會作重要報告。
他在報告的最後部分專門講到婚姻法問題。他說:「婚姻問題是婦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最近我查閱了一些解放區政府頒布的婚姻條例,均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封建婚姻的舊傳統。新中國即將成立,我們這么大的一個國家,要有一部統一的婚姻法,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你們現在就要組織力量起草新婚姻法,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婚姻制度。先准備一個草案,新中國成立後,由黨中央送交中央人民政府,廣泛徵求意見,修改審定後公布施行。」
光是框架就推倒重起好幾次。
解放區婦女工作會議結束後,中央婦委立即成立了婚姻法起草小組。由鄧穎超主持,成員有帥孟奇、楊之華、康克清、李培之、羅瓊、王汝琪。
東柏坡是個群山環抱,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中央婦委借用了老鄉前後兩個小院,前院兩間土屋,一鋪土炕,幾張桌子,辦公用;幾位大姐和工作人員,住後院兩間土屋。
起草一部體現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的《婚姻法》,對於這些婦女領袖來說,是一場新的考驗。起草小組成員中,真正學過法律的只有畢業於復旦大學法律系的王汝琪。但是,她們有著長期的革命斗爭經驗,長期做婦女工作,對於廣大群眾特別是廣大婦女渴望廢除封建婚姻制度,建立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感受極深。
她們派出工作組對婚姻問題進行專題調查。據調查材料表明,當時在山西、河北、察哈爾等省已解放的農村中,婚姻案件占民事案件的比例,少的佔33.3%,最多的達99%。在北平、天津、西安、哈爾濱等已解放的城郊中,婚姻案件少則占民事案件的11.9%,多的佔48.9%。在婚姻案件中離婚及解除婚約的,在上述農村中平均佔54%,城市或城郊,少則佔51%,多則佔84%。離婚原因主要是包辦、強迫、買賣婚姻、虐待婦女、重婚、通姦以及遺棄等,女方是原告,提出離婚的佔58%~92%。
由於剛剛從土改第一線回來,大家相互提供了許多新的情況。
鄧穎超說,土改在改正成分時,有些農村拿「破鞋」作為帽子加在一些婦女的身上,或者拿「破鞋」作借口剝奪她們應得的土地權,甚至把這作為打擊婦女的口舌。比如有一個不大的村子,就有80多個婦女被劃為「破鞋」,加上這個帽子剝奪了她們應得的權利,甚至連她們的婚姻自由、選舉權被選舉權都被剝奪。可怕的是,我們的一些幹部在這個問題上也不加以區別。究竟什麼樣的叫「破鞋」呢?只有專門以賣淫為生活來源的少數婦女,才能稱為「破鞋」。至於在農村中,貧雇農娶不起老婆,靠上一個女人;有的婦女守寡多年,靠上一個男人幫助幹活……這些都應加以具體的區分。產生「破鞋」的根源,一方面是因農民沒有翻身、受經濟壓迫;另一方面是因婚姻不自由的制度所造成的。而我們有些幹部沒有認清產生的根源,把農村中的男女關系問題不加本質的、輕重的區分,一律加以「破鞋」帽子,這是錯誤的。
有些同志談到,一些地方在土改中,以各種方式干涉群眾婚姻自由,統治婦女、不準出村,甚至命令所有寡婦一定要嫁貧雇農光棍,把地富婦女當成勝利果實分配。
還有關於抗屬的離婚問題,有些地方抗屬提出離婚,沒有經得前方軍人的同意,便批准離婚,影響了軍心。
……
討論問題時,大家開誠布公,暢所欲言。因為這是為新中國和五億同胞起草的婚姻法,大家都意識到它的分量。光是框架就推倒重起好幾次,每章每條都是字斟句酌。每次討論都是大家先發表意見,王汝琪作記錄;然後她再拿出新整理過的稿子,又供大家討論。七八個人緊挨著圍坐在炕上,東柏坡的冬天還是挺冷的,窗外寒風呼嘯,屋裡卻討論得熱火朝天……
由於當時中央婦委人手少,還要承擔其他大量工作,婚姻法整個起草過程,斷斷續續,大約花了半年的時間。
一方堅持離婚可以離婚?
在起草過程中,大家對一些條文有不同的看法,每次討論都要發生爭論。爭論最大的是有關離婚自由問題。
1931年頒布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第9條規定:確定離婚自由,凡男女雙方同意離婚的,即行離婚。男女一方堅決要求離婚的,亦即行離婚。這一條,新的婚姻法要不要寫進去?
反對的人認為,在農村,離婚自由了,必定要觸動到一部分農民的切身利益,他們必然將成為反對派。另外一種顧慮是,當時形勢發展很快,馬上就要進城了,怕進城以後,一些幹部以「離婚自由」為借口,另有新愛,把農村的原配拋棄了。
鄧穎超作為一名婦女運動領袖,一直關注著民眾的婚姻問題。這一次重新起草婚姻法,鄧穎超態度鮮明,主張寫上「一方堅持離婚可以離婚」這一條。
全國婦聯檔案處保存著一份珍貴的資料,這是鄧穎超在中婦委會議上的發言摘要:
對於婚姻法內「一方堅持離婚可以離婚」一條的意見:我主張這一條。理由是中國社會最受壓迫的是婦女,婚姻問題上婦女的痛苦最多,很多材料可以說明。早婚、老少婚、買賣婚是普遍現象,如不根絕就談不上婚姻自由。婦女要求離婚,往往不允許,即便在黨內也如此。所以「一方堅持要離就讓離」是主要根據婦女利益提出的。如果加上很多條件,反而給下邊的幹部一個控制的借口。
婚姻法是原則性的規定,破壞舊的,建立新的,就必須針對男女不平等現象,給婦女以保障。考慮婚姻條例每條內容,必須從最大多數婦女利益出發,不能從一部分婦女的利益出發,更不能有為了限制或照顧少數男人的觀點。其結果,反而對多數婦女不利。
「我們同意第一種意見」
1949年3月23日,100輛卡車和20輛吉普車,載著中共中央機關工作人員離開西柏坡,離開了奪取全國勝利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向千年古城北平挺進。
《婚姻條例》草案,又經過一番修改,1950年1月21日,由中央婦委呈送黨中央,並附鄧穎超親筆信一封:毛、劉、朱、任、周並王明同志:送上中央婦委修改的婚姻條例草案最後稿,請審閱。這個婚姻條例草案,曾經過婦委正式討論過五次,會後交換意見多次,並另邀請了中組部、中青委、法委等幾方面同志共同座談過一次,歷時二月有餘。
幾經爭論,幾度修改,有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但爭論的主要問題,即一方堅持離婚,即可離婚,不附任何條件一則,至今仍意見分歧,尚未能取得一致。對於此點反對者是較多數人,贊成者包括我及少數人。現為了應各地的急需,且有關廣大群眾切身迫切的利益,不能再拖延不決。故大家商定,一致同意先以現在的草案(雖然我仍不完全同意),經婦委多數同意了最後稿,並將我們不同的意見一並附上,請中央參閱作最後決定。另送了一份婚姻條例草案給法委,請法委將意見提交中央。
我們爭論之是非,要求中央給予提示。婦委同志希望中央審閱後能和婦委同志一談,或中央討論時,允許婦委同志參加,究竟如何?由中央決定。
……
專此,敬禮。鄧穎超1950.1.21中央立即將該婚姻條例草案分別送各民主黨派、中央人民政府、全國政協、法制委員會、政法委員會,以及政務院政務委員會議,各有關司法機關、群眾團體徵求意見。
一個星期後,中央法制委員會便向中央呈報了修改意見:主席及書記處各位同志:
對於婦委起草之婚姻法條例,我們有下列意見,提供參考:
一、關於離婚問題的意見:對此問題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主張離婚自由,即如雙方願離或一方堅持離婚者,即得離婚,不附什麼條件;另一種意見,主張一方提出離婚者,須附有條件,合某一條件者,始得離婚。我們同意第一種意見,因為離婚結婚自由,是反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對解放婦女的一個基本要求,我們人民民主政權的立法,應以進步的合乎新社會發展的原則為出發點,不應以過去的、需要改革掉的舊社會遺跡為根據。
中國社會中還有離婚結婚不自由的現象存在,這只能證明婚姻條例須有徹底解放的性質,才能沖破根深蒂固的舊社會枷鎖,才能創造合於新的生產關系,新的社會制度的家庭關系,而不是相反。以無產階級為領導的工農聯盟為主體的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法律,本身應該具有引導人民前進的極大教育性質和解放性質,婚姻條例的立法精神,也應如此。
……法委會1月28日1950年4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草案提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公布。
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陳紹禹(王明),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起草的經過和起草的理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草案),自中央婦委著手准備至今,歷經一年半時間。期間,曾經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修改通過;又經政務院第22次會議討論;並經由毛主席親自主持、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副主席、委員、政務院總理、副總理和委員以及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等參加的聯席座談會討論兩次。
草案的各章各條,都經過反復的研究、討論和修改。除少數條文外,多的曾修改三十至四十次以上,少的也修改十至二十次以上。
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