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風氣法益
Ⅰ 犯罪有哪些類型
暴力犯罪是「智能犯罪」的對稱。犯罪類型之一。以暴力手段來實現犯罪目的的犯罪行為。如囚殺、搶劫、傷害、強奸等以暴力行為為特徵的犯罪。由於暴力犯罪是通過對人身實施侵害的方法來達到犯罪目的的,因此對社會的危害和犯罪後果往往比較嚴重。西方國家一般將暴力罪列為重罪,在中國,暴力犯罪是嚴重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破壞社會治安的行為,是中國刑法和司法機關打擊的重點。暴力犯罪,是指使用暴力手段(包括以暴力相威脅),以特定的或者不特定的人或物為侵害象,蓄意危害他人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和社會安全的犯罪行為。其基本特徵為具有明顯的暴力性質。一般所說的暴力犯罪包括: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事實上,只要符合上述定義中使用暴力手段或以暴力相威脅的犯罪行為,都屬於暴力犯罪,並不以以上罪名為限。
Ⅱ 我國新刑法規定了哪些主要的犯罪類型
關於犯罪類型的劃分呈現出多樣化的狀態。歸納起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一、依據有無違反社會性(反道德性),分為自然犯罪與法定犯罪。
所謂自然犯罪,就是指那些違反人類道德、具有反社會性的行為。這種行為,由於從根本上說違反了人的本性,所以無論在任何社會,任何政治制度之下,自然犯罪都被認為是犯罪行為。例如殺人、盜竊等。
所謂法定犯罪,就是指行為本身並不一定具有反社會性、反道德性,只是因為法律上規定這種行為應受到一定的處罰,因而成為犯罪。這種行為往往由於國家行政管理上的需要而被規定為犯罪。因此,這類犯罪通常沒有固定的標准,而是依照國家政治形勢的變動而變更,或者依照國家政策的變更而改變。例如一些政治性的犯罪。
二、依犯罪行為所侵害的法定權益,可以將犯罪分為侵犯個人法定權益的犯罪、侵害社會法益的犯罪及侵害國家權益的犯罪。
所謂侵犯個人法定權益的犯罪,是指殺人、傷害等對個人生命、身體、名譽、個人財產等造成侵害的犯罪。
所謂侵害社會法益的犯罪是指侵犯公共危險、社會風氣、公共信用等方面的犯罪。
所謂對國家法益之犯罪,是指有關國家存亡的犯罪以及有關國家權力及職能的犯罪。
三、依犯罪行為的性質,可將犯罪分為財產犯罪、暴力犯罪、智能犯罪、風俗犯罪與破壞犯罪。
所謂財產犯罪,就是以非法獲得財物為目的的犯罪,例如盜竊、侵佔、搶劫等。
所謂暴力犯罪,就是以自身強暴力量或藉助於器具等犯罪,例如殺人、強奸等。
所謂智能犯罪,就是運用智謀和技能犯罪。例如詐騙、偽造、製造計算機病毒等。
所謂風俗犯罪,就是違背社會善良風俗的犯罪,例如賭博、流氓等。
所謂破壞犯罪,就是指爆炸、投毒、放火以及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的犯罪。
四、我國刑法上對犯罪的分類
我國的刑法本著有利於打擊、治理和預防犯罪的原則,依照犯罪所侵犯的客體不同,將犯罪分為以下九大類,即:反革命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與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妨害婚姻家庭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
Ⅲ 犯罪類型有哪些
關於犯罪類型的劃分呈現出多樣化的狀態。歸納起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一、依據有無違反社會性(反道德性),分為自然犯罪與法定犯罪。 所謂自然犯罪,就是指那些違反人類道德、具有反社會性的行為。這種行為,由於從根本上說違反了人的本性,所以無論在任何社會,任何政治制度之下,自然犯罪都被認為是犯罪行為。例如殺人、盜竊等。 所謂法定犯罪,就是指行為本身並不一定具有反社會性、反道德性,只是因為法律上規定這種行為應受到一定的處罰,因而成為犯罪。這種行為往往由於國家行政管理上的需要而被規定為犯罪。因此,這類犯罪通常沒有固定的標准,而是依照國家政治形勢的變動而變更,或者依照國家政策的變更而改變。例如一些政治性的犯罪。 二、依犯罪行為所侵害的法定權益,可以將犯罪分為侵犯個人法定權益的犯罪、侵害社會法益的犯罪及侵害國家權益的犯罪。 所謂侵犯個人法定權益的犯罪,是指殺人、傷害等對個人生命、身體、名譽、個人財產等造成侵害的犯罪。 所謂侵害社會法益的犯罪是指侵犯公共危險、社會風氣、公共信用等方面的犯罪。 所謂對國家法益之犯罪,是指有關國家存亡的犯罪以及有關國家權力及職能的犯罪。 三、依犯罪行為的性質,可將犯罪分為財產犯罪、暴力犯罪、智能犯罪、風俗犯罪與破壞犯罪。 所謂財產犯罪,就是以非法獲得財物為目的的犯罪,例如盜竊、侵佔、搶劫等。 所謂暴力犯罪,就是以自身強暴力量或藉助於器具等犯罪,例如殺人、強奸等。 所謂智能犯罪,就是運用智謀和技能犯罪。例如詐騙、偽造、製造計算機病毒等。 所謂風俗犯罪,就是違背社會善良風俗的犯罪,例如賭博、流氓等。 所謂破壞犯罪,就是指爆炸、投毒、放火以及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的犯罪。
Ⅳ 犯罪的理論分類包括哪些
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一、依據有無違反社會性(反道德性),分為自然犯罪與法定犯罪。
所謂自然犯罪,就是指那些違反人類道德、具有反社會性的行為。這種行為,由於從根本上說違反了人的本性,所以無論在任何社會,任何政治制度之下,自然犯罪都被認為是犯罪行為。例如殺人、盜竊等。
所謂法定犯罪,就是指行為本身並不一定具有反社會性、反道德性,只是因為法律上規定這種行為應受到一定的處罰,因而成為犯罪。這種行為往往由於國家行政管理上的需要而被規定為犯罪。因此,這類犯罪通常沒有固定的標准,而是依照國家政治形勢的變動而變更,或者依照國家政策的變更而改變。例如一些政治性的犯罪。
二、依犯罪行為所侵害的法定權益,可以將犯罪分為侵犯個人法定權益的犯罪、侵害社會法益的犯罪及侵害國家權益的犯罪。
所謂侵犯個人法定權益的犯罪,是指殺人、傷害等對個人生命、身體、名譽、個人財產等造成侵害的犯罪。
所謂侵害社會法益的犯罪是指侵犯公共危險、社會風氣、公共信用等方面的犯罪。
所謂對國家法益之犯罪,是指有關國家存亡的犯罪以及有關國家權力及職能的犯罪。
三、依犯罪行為的性質,可將犯罪分為財產犯罪、暴力犯罪、智能犯罪、風俗犯罪與破壞犯罪。
所謂財產犯罪,就是以非法獲得財物為目的的犯罪,例如盜竊、侵佔、搶劫等。
所謂暴力犯罪,就是以自身強暴力量或藉助於器具等犯罪,例如殺人、強奸等。
所謂智能犯罪,就是運用智謀和技能犯罪。例如詐騙、偽造、製造計算機病毒等。
所謂風俗犯罪,就是違背社會善良風俗的犯罪,例如賭博、流氓等。
所謂破壞犯罪,就是指爆炸、投毒、放火以及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的犯罪。
Ⅳ 什麼叫犯罪性質
犯罪性質即案件的性質。案件性質是指案件本身具有的本質屬性,由實體法的內容決定,是劃分案件類型的依據。
凡是侵犯刑法所保護的客體的屬刑事案件;侵犯民事法律保護的客體的屬民事案件;侵犯行政法保護的客體的屬行政案件。
一般常指刑事案件的性質。根據犯罪動機的卑鄙程度、手段的狡猾情況、危害後果的大小和社會影響程度等刑事案件性質可分為案情性質一般、案情性質嚴重、案情性質特別嚴重。根據案情性質的情況,可以決定對犯罪分子處刑的輕重。
同一種犯罪有不同的犯罪情節,主要靠犯罪侵害了什麼客體犯罪性質就是,主要就是是人的主觀惡性和社會危害性程度,不同的客觀行為方式(不同的作案手段),是什麼犯罪,影響到定罪。
影響到量刑,符合什麼犯罪的構成要件,不同的作案工具,有沒有什麼法定或酌定的減輕或從輕的情節。
(5)社會風氣法益擴展閱讀:
犯罪的性質決定:
犯罪的性質應該由案件本身的實際情況而定,案件經過偵查取證後,檢察機關對案件進行定性,但最終由人民法院進行判決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十一條【量刑的事實根據與法律依據】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第六十二條【從重處罰與從輕處罰】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
犯罪的混合概念,是指形式與實質相統一的犯罪概念,即在犯罪概念的規定中,既揭示犯罪的實質社會內容,又強調犯罪的法律形式特徵,使犯罪的實質社會內容和法律形式特徵統一在同一個犯罪概念之中。關於犯罪類型的劃分呈現出多樣化的狀態。歸納起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一、依據有無違反社會性(反道德性),分為自然犯罪與法定犯罪。
所謂自然犯罪,就是指那些違反人類道德、具有反社會性的行為。這種行為,由於從根本上說違反了人的本性,所以無論在任何社會,任何政治制度之下,自然犯罪都被認為是犯罪行為。例如殺人、盜竊等。
所謂法定犯罪,就是指行為本身並不一定具有反社會性、反道德性,只是因為法律上規定這種行為應受到一定的處罰,因而成為犯罪。
這種行為往往由於國家行政管理上的需要而被規定為犯罪。因此,這類犯罪通常沒有固定的標准,而是依照國家政治形勢的變動而變更,或者依照國家政策的變更而改變。例如一些政治性的犯罪。
二、依犯罪行為所侵害的法定權益,可以將犯罪分為侵犯個人法定權益的犯罪、侵害社會法益的犯罪及侵害國家權益的犯罪。
所謂侵犯個人法定權益的犯罪,是指殺人、傷害等對個人生命、身體、名譽、個人財產等造成侵害的犯罪。 所謂侵害社會法益的犯罪是指侵犯公共危險、社會風氣、公共信用等方面的犯罪。
所謂對國家法益之犯罪,是指有關國家存亡的犯罪以及有關國家權力及職能的犯罪。
三、依犯罪行為的性質,可將犯罪分為財產犯罪、暴力犯罪、智能犯罪、風俗犯罪與破壞犯罪。
所謂財產犯罪,就是以非法獲得財物為目的的犯罪,例如盜竊、侵佔、搶劫等。
所謂暴力犯罪,就是以自身強暴力量或藉助於器具等犯罪,例如殺人、強奸等。 所謂智能犯罪,就是運用智謀和技能犯罪。例如詐騙、偽造、製造計算機病毒等。
所謂風俗犯罪,就是違背社會善良風俗的犯罪,例如賭博、流氓等。 所謂破壞犯罪,就是指爆炸、投毒、放火以及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的犯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犯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案件性質
Ⅵ 在傳播淫穢物品罪中的親友間傳播如何理解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淫穢物品僅在親友間傳播,沒有向社會擴散,沒有造成嚴重的不良社會影響。違法行為在判決前,必須要對違法行為所造成的損失、社會影響和主觀意圖有個明確的定性,這句話就是定性,屬於不惡劣的行為。
Ⅶ 犯罪的分類方法有哪些啊
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一、依據有無違反社會性(反道德性),分為自然犯罪與法定犯罪。
所謂自然犯罪,就是指那些違反人類道德、具有反社會性的行為。這種行為,由於從根本上說違反了人的本性,所以無論在任何社會,任何政治制度之下,自然犯罪都被認為是犯罪行為。例如殺人、盜竊等。
所謂法定犯罪,就是指行為本身並不一定具有反社會性、反道德性,只是因為法律上規定這種行為應受到一定的處罰,因而成為犯罪。這種行為往往由於國家行政管理上的需要而被規定為犯罪。因此,這類犯罪通常沒有固定的標准,而是依照國家政治形勢的變動而變更,或者依照國家政策的變更而改變。例如一些政治性的犯罪。
二、依犯罪行為所侵害的法定權益,可以將犯罪分為侵犯個人法定權益的犯罪、侵害社會法益的犯罪及侵害國家權益的犯罪。
所謂侵犯個人法定權益的犯罪,是指殺人、傷害等對個人生命、身體、名譽、個人財產等造成侵害的犯罪。
所謂侵害社會法益的犯罪是指侵犯公共危險、社會風氣、公共信用等方面的犯罪。
所謂對國家法益之犯罪,是指有關國家存亡的犯罪以及有關國家權力及職能的犯罪。
三、依犯罪行為的性質,可將犯罪分為財產犯罪、暴力犯罪、智能犯罪、風俗犯罪與破壞犯罪。
所謂財產犯罪,就是以非法獲得財物為目的的犯罪,例如盜竊、侵佔、搶劫等。
所謂暴力犯罪,就是以自身強暴力量或藉助於器具等犯罪,例如殺人、強奸等。
所謂智能犯罪,就是運用智謀和技能犯罪。例如詐騙、偽造、製造計算機病毒等。
所謂風俗犯罪,就是違背社會善良風俗的犯罪,例如賭博、流氓等。
所謂破壞犯罪,就是指爆炸、投毒、放火以及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的犯罪。
Ⅷ 我國的刑法規定了四百多種犯罪列舉出幾種
最高人民檢察院抄關於適用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第八屆第八十一次會議通過)為保證正確、統一執法,根據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現對檢察工作中適用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的罪名提出如下意見:
1、背叛國家罪(第102條)
2、分裂國家罪(第103條第1款)
3、放火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4、決水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5、爆炸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6、投毒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7、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8、失火罪(第115條第2款)
9、過失決水罪(第115條第2款)
10、過失爆炸罪(第115條第2款)
11、過失投毒罪(第115條第2款)
12、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5條第2款)
13、破壞交通工具罪(第116條、第119條第1款)
14、破壞交通設施罪(第117條、第119條第1款)
15、破壞電力設備罪(第118條、第119條第1款)
16、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第118條、第119條第1款)
17、過失損壞交通工具罪(第119條第2款)
18、過失損壞交通設施罪(第119條第2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