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上的超額賠償
⑴ 國際經濟法問題。違約救濟之損害賠償
可以的,請看下面的參考資料:
違約的救濟方法(Remedies for breach of contract)
一方違約致使一方的合法權益受侵害時法律所給予的補償辦法。各國法律對於不同的違約行為,都規定了相應的救濟辦法。各國有關違約的救濟辦法一般有以下幾種:(1)實際履行。有兩重意思,一是指債權人要求債務人按合同的規定履行合同;二是指債權人向法院提起實際履行之訴,由執行機關運用國家的強制力,使債務人按照合同的規定履行合同。(2)損害賠償。各國法律都認為,損害賠償是對違約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救濟辦法。但對損害賠償責任的成立、損害賠償的方法及損害賠償的計算,也各有不同的規定和要求。關於損害賠償責任的成立,大陸法認為,必須具備3個條件,即必須要有損害的事實;必須有歸責於債務人的原因;損害發生的原因與損害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英美法不同於大陸法。根據英美法的解釋,只要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對方就可以提起損害賠償之訴,而不以違約一方有無過失為條件,也不以是否發生實際損害為前提。關於損害賠償的方法,德國法對損害賠償是以回復原狀為原則,而以金錢賠償為例外。法國法與德國法不同,法國法以金錢賠償為原則,而以回復原狀為例外。英美法對損害賠償採取金錢賠償的方法。至於損害賠償的范圍,德國民法典認為,應包括違約所造成的實際損失和所得利息兩個方面。法國法也有類似的規定。英美法認為,計算損害的基本原則,是使由於債務人違約而蒙受損害的一方,在經濟上能處於該合同得到履行時同等的地位。(3)解除合同。羅馬法原則上不承認債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時,有權解除合同。但在買賣法中,則允許賣方在買方未於一定期限內支付價金時,可以解除合同。這項原則後來被法國法所接受。《法國民法典》第1184條規定,雙務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其所訂立的債務時,應視為有解除條件的約定。德國法也認為,在債務人不履行合同時,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英美法同大陸法有所不同。英國法把違約分為違反條件和違反擔保2種情況;美國則把違約區別為重大違約與輕微違約。按英美法的規定,只有在違反條件或重大違約時,才發生解除合同的問題。如果一方僅僅是違反擔保或輕微違約,對方只能請求損害賠償,不能解除合同。在中國,違約致使合同履行成為不必要時,才成為解除合同的理由。(4)禁令。這是英美法採取的一種特殊的救濟方法。是指由法院作出禁止,強制執行合同所規定的某項消極義務。即由法院判令被告不能做某種行為。禁令是衡平法上的一種救濟方法,英美法院僅在2種情況下才會給予這種救濟,一是採取一般損害賠償的救濟方法不足補償債權人所受的損失;二是禁令必須符合公平合理的原則。(5)違約金。這是違約補救的最常用辦法之一。但各國規定有所不同。大陸法認為違約金具有兩重性,即懲罰性和賠償性,英美法認為,對於違約只能賠償,而不能予以懲罰。在數額上,法國及日本等國認為,法院對於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的金額原則上不得予以增減。德國及瑞士等國法律卻規定,違約金過高者,法院得斟酌予以減少。
⑵ 經濟法中補充賠償責任與連帶賠償責任的區別
所謂補充賠償責任,是指多個行為人基於各自不同的發生原因而產生數個責任,造成直接損害的直接責任人按照第一順序承擔全部責任,承擔補充責任的責任人在第一順序的責任人無力賠償、賠償不足或者下落不明的情況下,在能夠防止或減少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責任,且可以向第一順序的直接責任人請求追償的侵權責任形態。
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把握補充賠償責任的特點:
1、補充賠償責任由法律明確規定或當事人約定。這一特徵,體現了補充賠償責任產生的法律依據。與其他形式的民事責任相比,其有著獨特的責任適用規則和構成要件。為了避免補充賠償責任的濫用和維護相關當事人的利益平衡,只有在法律有明確規定或當事人有約定的情形下才能適用。對於法律規定的情形,目前主要體現在《人損解釋》第六條、第七條,且是過錯責任。當然出於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我們也不應該反對當事人在合同中對補充賠償責任進行約定。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補充賠償責任的隨意濫用。
2、補充賠償責任是兩種責任的競合狀態。這種責任競合狀態是由於兩個侵權行為產生同一損害事實,為彌補這一損失而發生的兩個責任的競合,即基於直接侵權行為的直接賠償責任和基於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行為的補充賠償責任的競合。作為共同責任形態的一種,其與連帶責任、按份責任等責任形式一樣,是解決多個責任人對同一損害承擔賠償責任問題的。
3、補充賠償責任有一定的范圍限制。補充賠償責任並非一定是對全部的責任都承擔補充清償義務,在不同的情形下,其可能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份額是不一樣的,這種份額與過錯程度相關。如《人損解釋》第六條規定,經營者承擔補充賠償責任是在「能夠防止或制止損害的范圍內」,第七條規定學校等教育機構承擔補充賠償責任是在「未盡職責范圍內」。
4、補充賠償責任是一種非終局責任。所謂非終局責任,是指責任人承擔的補充賠償責任只是一種暫時性責任或形式性責任,行為人承擔責任後可以依法向直接責任人行使追償權而進行救濟,最終承擔責任的是直接責任人。這一法律特性,是由補充賠償責任的法律地位決定的。從損害的成因分析,損害是由直接責任人的侵權行為造成的,補充賠償責任人的行為往往不是損害產生的原因而只是條件(或者說是間接原因)。根據民事責任歸責的一般原理和過錯吸收規則,應當由直接侵權人即直接責任人承擔實質性責任或終局責任。由於不存在共同過錯,直接責任人不會因為補充賠償責任人的過錯存在而得到減輕。這樣有利於使受害人權利得到充分救濟,並維護補充責任人的合法權益。
補充責任的情形,主要是公共服務設施的管理者(負有安全保衛義務)對發生在管理場所上的他人侵權行為負擔的責任。主要是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六條、第七條。
不真正連帶責任是和連帶責任相對應的,是指數個債務人基於不同的發生原因而對於同一債權人負有以同一給付為標的的數個債務,因一個債務人的履行而使全體債務均歸於消滅。其特徵是1、不真正連帶債務是基於數個法律關系而發生的債務,2、債權人對數個債務人均享有分別獨立的請求權,3、數個債務偶然聯系在一起,各個債務人主觀上並無聯絡,也未共同實施某種行為,或做出某種約定,數個債務發生密切聯系,給付內容的統一,純屬相關法律關系的偶然發生巧合。4、數個債務人的給付內容為同一或基本上是相同的,且債務的清償不分比例、份額,每個債務人均有全部清償的義務。5、在多數情況下不真正連帶責任有終局責任人。
不真正連帶責任與補充責任的區別
1、不真正連帶責任中的多數責任是基於不同發生原因而偶然產生的對同一損害後果的清償,各負全部履行的義務,各個責任人是依自己與權利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來確定具體的債務。補充責任有的是基於同一原因產生的債務,有的則是基於不同原因而產生的債務,但不管是那種情形,都是以主債務為准,主債務的計算方式和賠償數額是唯一的,不存在多種計算方式。
2、不真正連帶責任中,權利人可以依不同的法律關系任意選擇起訴債務人,而補充責任則不能選擇,必須先起訴主債務人,除非主債務人不確定。
3、不真正連帶責任中,各債務人均負全部履行義務,而補充責任中只有主債務人需負全部履行義務,補充責任人則需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承擔全部債務的補充責任還是部分債務的補充責任。
4、不真正連帶責任中存在終局責任人,各責任人依各自與權利人之間的法律關系而對同一損害後果承擔責任後,只能依其與主債務人之間的法律關系請求清償,並非純粹意義上的追償。
據個例子,
某甲在乙飯店大廳吃飯時,丙(對甲有恨意)沖入該飯店,丙持續對甲毆打致甲輕傷,乙飯店服務員見此情況,不知所措,未上前制止,也未打報警電話。後丙逃離,不知所蹤。
乙飯店對甲遭受的損害承擔補充賠償責任(並不是全額賠償),理由是甲未盡到法定的安全保衛義務。乙飯店可以就已賠償的部分向丙追償(如果丙被抓獲)
同例,
某甲在乙飯店大廳吃飯時,丙(對甲有恨意)沖入該飯店,丙持續對甲毆打致甲輕傷,乙飯店服務員丁上前制止並迅速撥打了110報警電話,甲逃跑過程中(被丙追ing)踩到飯店飯店大堂地板上的一塊西瓜皮摔成盆骨骨折。丙見狀逃離,不知所蹤。
對甲被打成輕傷的結果,乙飯店不負責任。對甲摔成盆骨骨折的行為,乙丙承擔不真正連帶責任。即甲可以要求乙飯店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乙飯店賠償了以後有權向丙追償(如丙被抓獲的話)。來源烏魯木齊律師http://china.findlaw.cn/wulumuqi
⑶ 經濟法當賠償損失和違約金定金同時存在時如何處理
賠償損失 可以和 違約金 或者定金 兩者其一 並存。
賠償損失----性質是:彌補
違約金----性質是:懲罰
定金---性質是:懲罰
同種性質不能並存,不是同種可以並存
⑷ 經濟法基礎 第二章勞動合同法 關於雙倍工資補償的問題
這個說的是補償款,你注意比較一下。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1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專面勞動合同的屬,自用工之日起滿1個月的次日至滿1年的前一日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資補償,所以9000元(三倍工資)是這樣算出來的。假設09.1.1勞動者在單位開始工作,到了10.1.1還沒有勞動合同,那按照規定,09.1.1這個月的工資是3000元,從09.1.31滿一個月的次日即09.2.1到10.1.1的前一日即09.12.31每個月要向勞動者支付2倍工資即3000*2=6000元的補償,這是補償啊,加上原工資應發的3000元工資,不就是三倍工資9000元了么?而且領補償的時間就是11個月啊,滿1個月的次日開始算的,第一個月不算。
⑸ 關於經濟法基礎中的經濟補償金月份計算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為一年,依次類推,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共計6年,補償6個月,2016年4月至8月,不足6個月,補償0.5個月,所以共計6.5個月,沒毛病啊
⑹ 經濟法 懲罰性賠償性責任幾倍
三倍,該原則源於美國,我國也採用該原則,見《經濟法教程》第二版,顧功紜
⑺ 經濟法經濟賠償問題
根據定金罰則,收受定金乙方違約雙倍返還定金。因為此協議中,甲乙雙方約回定的定金答20000元超過了法律規定即標的的20%即18000元。雙倍返還及為18000的2倍即36000元。但事實上甲方支付的定金為20000。所以存在後一部分的2000元。另外加上甲方損失為20000元。定金罰則與賠償損失可同時適用。所以合計乙方應支付58000元。
⑻ 在各類法律制度所涉及的賠償責任中,經濟
【答案】C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經濟法責任。在經濟法上,主要強調超額賠償,包括市場規製法中的雙倍賠償、三倍賠償制度等。
⑼ 經濟法補償性責任和懲罰性責任論述
這是依據追究來責任的源目的所作的分類。補償性責任是指以法律上的功利性為基礎的通過當事人要求或者國家強制力保證要求主體承擔彌補或賠償的責任方式,而懲罰性責任是指以法律上的道義性為基礎通過國家強制力對責任主體實施懲罰的責任方式。這個在各個部門法傷可以廣泛使用,如民法上的損害賠償、稅法上的滯納金一般被看作補償性責任;而金錢罰等無論其側重物質還是精神,往往看作是懲罰性責任方式,補償性和懲罰性的分類,在經濟法上同樣也適用,而且由於經濟法自身的特質,其更傾向於懲罰性責任的運用。
⑽ 經濟法違約賠償問題
別計較,
定金和合同違約擇一賠償;
實際損失大於約定的,可申請法院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