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課件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課件

發布時間: 2020-12-23 22:23:08

① 勞動保障監察信息系統講課介紹以及講課課件大體內容

勞動監察工作
基本情況
***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年*月經縣編委批准成立,規格正股級,編制**人,是具有獨立法人的局屬二級機構。
大隊現有工作人員**名,其主要職責是:按照《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和《勞動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規規章的相關政策和規定,受上級行政部門的委託,在全縣范圍內實施勞動保障行政執法工作:
1、宣傳國家的勞動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
2、監察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對國家的勞動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貫徹執行情況;
3、檢查用人單位執行《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和《失業保險條例》《工傷保險條例》情況;
4、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勞動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
5、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理。
工作流程
勞動監察行政執法是受上級勞動行政部門委託,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勞動監察工作,依法制止和糾正各類勞動違犯案件。
工作目標完成情況
1、上半年共受理各類舉報投訴案件和勞資糾紛**起,結案**起,結案率為100%。
2、按照《勞動保障監察條列》要求,每名監察員年巡視50戶的要求,認真開展勞動保障日常巡視監察,上半年共主動巡視有人單位**戶,涉及職工**萬人,已完成同步任務的100%。
3、繼續加大農民工工資支付舉報、投訴查處力度,上半年共受理舉報投訴案件和勞資糾紛**起,結案**起,結案率為100%。為勞動者追討和責令支付工資**萬元,處理群體性突發事件**起,及時化解了矛盾,消除了負面影響,為長垣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4、截止目前,無一例違規、違紀、錯案發生。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勞動保障工作關繫到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直接影響著黨和政府的形象。近年來,我縣的勞動保障工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省、市勞動保障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人為本,以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為重點,繼續鞏固「兩個確保」成果,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各項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我縣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勞動保障服務。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主題多元化、用工形式多樣化,導致勞動關系日趨復雜,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值得我們去認真研究和亟待解決。
(一)勞動監察機構力量薄弱
目前勞動監察機構人員少,裝備落後,按照《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的規定和**政府(**號)文件精神,勞動保障監察經費應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但我縣勞動監察經費目前尚未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對開展正常的工作沒有經費保障。
(二)網路化建設進展緩慢
由於目前資金問題,尚未對其他鄉鎮延伸,盡管在此情況下,我們還積極著手落實中心安排的此項工作,在原劃分*個鄉鎮網路的基礎上,進一步搜集全縣其他鄉鎮和城鎮用人單位勞動用工信息,為下一步開展工作和輸機工作打好基礎。
(三)企業法制觀念淡薄
隨著國有、集體企業改制的不斷深入和私營企業的大量崛起,我縣的用工主體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企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部分企業以「言」代「法」,用人單位的法律意識淡薄,導致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勞動糾紛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四)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
農民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涌現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解決好農民工問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任務,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制定了一系列保障農民工權益和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的政策措施。在我縣,農民工主要集中在加工製造業、建築防腐業和餐飲服務業,用人單位視法律若無物,但是農民工的法律意識正在逐步提升,因此引發了諸多的勞資糾紛案件,甚至升級為一些社會問題。近年來,我縣屢次出現大量農民工圍攻政府機關以及赴省、市上訪的事件,而且這樣的集體上訪案件還在逐年遞增。
(五)勞動合同簽訂率不高
勞動合同是建立勞動關系的基礎,是維護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法律保障,在勞動法中是重要的法律制度,是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協議。《勞動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實行以來,我們積極對全縣用人單位宣傳簽訂勞動合同的必要性,並通知用人單位前來領取勞動合同文本,但是收效甚微。不簽訂勞動合同,就無法明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隨意辭退和隨意辭職成為我縣用工行為的主要形式,也使勞動糾紛增多,勞資雙方關系日趨緊張。

下步工作打算和思路
1、認真落實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經費
建議政府按照國務院**號《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和「省政府***號文件」規定,解決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經費,將勞動保障監察辦公辦案工具費、監察員培訓費、宣傳費、工作制服製作費、辦案補助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切實改善辦案條件。
2、進一步做好「兩網化」建設工作
由於該項工作被省廳和市局列為試點單位縣,年終還要對此進行檢查驗收,網路建設進度與落實上級工作目標至關重要。為此,建議中心黨組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積極向上級領導匯報,爭取資金支持,在適時召開一次全縣專題工作會議具體安排,以便該工作的全面順利開展。
3、改變方式繼續加大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
下一步,我們將勞動法律、法規及政策的宣傳重點放在對企業法人培訓上,以增強他們在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法律意識,進一步明確他們的權利和義務。建議舉辦一期由各鄉(鎮、辦事處、園區)和城鎮企業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勞動和社會保障知識培訓班,以促使他們自覺依法規范自身行為,重點解決以「言」代「法」的問題。
4、抓緊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
刑法修訂案(八)通過在《刑法》中增設「惡意欠薪罪」為契機,嚴格規范用人單位工資支付行為,確保工資按時足額發放給本人,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用人單位的處罰力度,對惡意剋扣、拖欠農民工資的用人單位採取責令停產停業、降低或取消資質,直至吊銷營業執照,並對相關責任人員依法移交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建議政府牽頭盡快建立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從根本上解決剋扣、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5、切實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
按照《**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的意見》(豫政**號)和《關於優化執法環境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切實維護社會穩定的通知》(*****號)文件精神,努力優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環境,認真履行工作職責,不斷提高工作效能,堅持高效便民原則,熱情為企業和勞動者更好更快捷的服務,同時以《勞動法》和《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為依據,嚴厲打擊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行為,確保我縣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勞動保障監察大隊
**年*月*日

② 勞動力市場化不足的原因ppt

一、勞動力的商品化
關於勞動力市場交易對象--勞動要素的內涵和外延的界定,歷來就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觀點:一是以馬克思為代表的,以勞動力來命名勞動力市場的交易對象,並正式的區分了勞動與勞動力、必要勞動時間與剩餘勞動時間、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等,討論了勞動力的使用價值與價值,並明確地闡述了勞動力價格形成的機制。第二種觀點認為勞動力市場的交易對象是人力資本,這個概念指出了勞動力與勞動者之間不可分離的關系,著重關注勞動者在市場上使用其人力時的機制,強調勞動者進入勞動力市場之前的培養教育過程對於勞動力質量的意義,關注勞動力在其使用過程中勞動能力的增長(即所謂的干中學),特別關注勞動力作為勞動者的一項資本在生產過程中與實物資本的使用情況的討論,得出在這一合作關系中應當理性地遵循勞動與資本邊際產出相等原則。第三種觀點以人力來定義,這其實是一個更為一般的概念,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指明人作為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動因,當然也蘊含了經濟領域中人的行為是經濟結果,特別是財富創造這一結果的基本原因的內涵。
勞動要素作為勞動力市場的交易對象,我們必須關注其價格的形成機制,因為市場是以交易來定義的,而交易是以交易雙方達成的均衡價格的存在為基本條件的,也就是說,市場、交易與價格是三位一體的。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的勞動力概念能夠更好地描述勞動力市場上的交易行為、交易價格的形成機制,也就成了一般的概念,當勞動力概念不能覆蓋有關的內涵時,也用人力資本和人力概念加以代替,以彌補其不足。
在我國,勞動力是否可以作為商品進行交易存在四種觀點:一是勞動力不是商品,二是勞動力是准商品,三是部分勞動力是商品,四是勞動力形式上和本質上都是商品。
二、勞動力供給主體與需求主體的發展
計劃經濟時期,我國不存在一般意義上的勞動力市場。在生產資料公有的前提下,勞動這一生產要素是通過計劃進行配置的,勞動力不是可供交易的對象,因為勞動者在進入國有或集體所有制企業的同時便佔有了生產資料,換言之,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前提消失了。這一格局的突破始於20世紀80 年代初期,原因一方面來自勞動力供給方面的轉變,另一方面則來自於體制外需求主體的增長。
最先出現轉變的是勞動力的供給。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社會其實存在著大量的城鎮和農村失業人口,但這種失業都是隱藏性的,由於計劃經濟在理論上不允許失業的存在,所以不可能有相關的統計數據可供分析。農村中的隱性失業只能通過農業整體的、持續的低效率和就業不足來觀察,而城鎮中隱性失業的觀察只能通過用城鎮人口向農村地區的流動來實現,這是緩解城市就業壓力的重要途徑,這種勞動要素大規模的逆向流動主要有兩次:第一次是新中國建立之初遣散軍隊和城鎮失業人口,他們主要的流入地就是農村地區;第二次是六七十年代的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這種勞動力由生產效率較高的第二、三產業向生產效率較低的第一產業流動的現象並沒有持續太久,「知青返城潮」就是對這種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失業問題解決方案的一種矯正。
城鎮隱性失業顯性化是城鎮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力量之一。如果說這些計劃經濟體制所不能覆蓋的失業群體構成了中國勞動力市場最初的勞動要素供給主體,那麼,幾乎與此同時發展起來的鄉鎮企業、城鎮非公有制企業則扮演了中國勞動力市場上最早的勞動要素需求主體的角色,這時市場尚未形成,勞動力供需雙方的交易是散在的、零星的發生在非公有經濟組織中,但卻為勞動要素最終的市場化奠定了重要基礎。
(一)勞動市場供給主體的發展
1.勞動力供給結構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勞動力市場供給主體經歷了由城鎮就業人口為主要構成向城鄉一體化演變的過程。
起初城鎮方面勞動要素的供給主要來自「返城知青」和城鎮中存量的「待業」青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勞動要素的供給主要來自城鎮發展與人口自然增長所帶來的新增就業人口,還有就是城鎮中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下崗職工。據有關方面測算,2005年農民工數量估計1.5億人。農民工主要分布於建築業、采礦業、第三產業和其他產業鏈低端或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說明農村剩餘勞動力供給已成為我國勞動力市場上勞動要素供給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農民工的出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市場經濟的一個有意義的進步,它標志著勞動要素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由生產率相對低的農業部門向生產率相對高的非農產業部門的正向的轉移,並且意味著城鄉二元勞動力市場開始進入一體化發。
2.勞動力供給數量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數量上升的同時,勞動人口(14-65歲)所佔比重也不斷上升,由見表1可見,我國在人口持續增長的背景下,具有豐富的勞動要素資源。
3.勞動力供給質量的變化
中國政府一直注重發展教育事業,長期致力於勞動力供給質量的提高。改革開放之初的1982年,每十萬人口中,專科以上人口僅為615人,高中和中專人口6779人,初中人口17892人,小學人口35237人,到2000年,每十萬人中各類人數分別為3611,11146,33961與35701人。這些數據表明,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勞動力市場中供給主體的質量也明顯提升,表現為每十萬人口中專科以上、高中和中專以及初中人口比例明顯上升,與之相對應的是每萬人口的文盲人數從1982年的22996下降到2000年的8507人。
(二)勞動力市場需求主體的產生和發展
我國勞動要素的需求主體可大致分為非國有經濟主體、國有經濟主體和其它社會單位三個部分。這三大主體在改革開放之前,都是在計劃體制下運行的,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首先是非國有經濟主體成了勞動要素的主要需求主體,因為它們無法從計劃體制內獲得所需要的勞動力。
1.非國有經濟主體的發展
非國有企業的迅速成長是中國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極為引人注目的現象之一。總體而言,改革前的非國有企業規模很小,基本上是計劃體制的附屬物。改革開放之後,以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為主體的非國有企業才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真正登上經濟活動的舞台。伴隨著非國有經濟主體的迅速壯大,非公有制單位對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大。從不同經濟成分就業結構看,1990-2003年,國有單位從業人員減少為6876萬人;城鎮個體私營經濟組織的從業人員增加了3596萬人,為4267萬人,已佔同期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的46.5%。隨著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增加,不僅打破了原來國有、集體部門壟斷城鎮勞動力市場的格局,更重要的是為非國有部門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充分的、低成本的勞動要素資源。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起外商投資企業的用工情況開始在《中國統計年鑒》中得到體現,當年數據表明共有6萬人供職於外商投資單位,到2007年末這一數值已改寫為903萬人。說明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入是促成我國城鎮勞動力市場形成與發育的又一動力源泉,並日漸成為勞動要素的重要需求主體。
2.國有經濟主體成為勞動力市場需求主體
改革開放以前,受計劃經濟的制約,國有企業不能自由進入勞動力市場購買勞動要素,這一現象直到1984年國有企業開始推行勞動合同制才被打破,這標志著國有企業不再拘泥於計劃配置勞動要素,而是轉而開始以市場機制配置勞動要素,並以此為契機,漸次成為了勞動要素市場的又一需求主體。改革開放初期,城鎮所有勞動人口均由國家計劃統籌,國有經濟單位職工人數為7451萬人,城鎮集體經濟單位職工人數為2048萬人。1984年出現了209萬合同制職工,其中國有經濟單位擁有174萬人,但僅占總職工人數的2.0%;截止1996年全國合同制職工已達6096萬人,而國有經濟單位有4396萬人,此時國有經濟單位合同制職工人數已佔總職工人數的40.1%,說明國有經濟單位已切實成為勞動要素市場需求的主體,這一進程與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也是基本吻合的。
3.其它社會單位成為勞動力需求主體
隨著勞動力市場的不斷發展,政府機關與事業單位也開始進入勞動力市場獲取勞動要素,特別是我國於1993年建立的國家公務員制度,開始面向社會公開選拔與錄用優秀人才,優化了公務員結構,提高了公務員隊伍素質,並為勞動力市場的規范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總之,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傾向於通過市場交易選擇所需要的勞動力。2006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勞動保障部)對121個城市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狀況的分析數據顯示,當年用人單位通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設立的勞動力市場招募並錄用各類人員1465.8萬人次,而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求職人員累計達1524.2萬人次,說明我國勞動力市場日漸成為勞動要素交易的重要場所。
三、對勞動要素進行宏觀管理機制的演變與勞動中介組織的出現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勞動者既是生產要素的提供者,也是生產要素的佔有者,勞動要素不具備可交易的條件,其配置是由政府的計劃統管實施的,這樣,勞動要素的需求方--國有經濟單位只是被動接受政府的計劃指令,而勞動要素的供給方--勞動者也無須承擔工作搜尋的成本和風險。隨著勞動要素交易市場的形成,政府通過計劃配置勞動要素的角色與職能日益淡化,轉而向市場的監管與服務主體演變,比如在勞動保障方面,1997年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形成了「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全國統一制度,城鎮職工的社會保障職能由市場統一進行管理,此外,還陸續出台了《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以及向市場定期提供信息的規劃、人才開發目錄用等,體現了政府對勞動力市場管理的監管與服務職能。
(一)微觀市場運營主體的建立:勞動力市場中介(LMIs)的出現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勞動要素的配置職能不再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政府承擔,這時供求的匹配問題催生了專門的就業服務機構--勞動力市場中介組織(LMIs),這是勞動力市場運營的主體,可以說,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的形成經歷了一個供給 —需求—中介的三步走的過程,從而最終實現了勞動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進程。在勞動力市場上,除了供給與需求之外所有的運營主體都可以被視作為勞動力市場中介組織(LMIs),這些機構通過提供職業介紹、信息傳遞、人才搜尋、培訓、咨詢等服務為勞動要素的供求雙方提供服務,並對勞動力市場的發育進程起到主導作用,其形態的演化經歷了由綜合到細分的過程。改革開放初期,勞動力市場中介最核心的功能是促進勞動力的流動,表現為就業服務組織,最為典型的形式一是以政府建構的就業服務組織,二是個體職業介紹所。
(二)勞動中介市場分工深化
盡管勞動力市場中介的形態呈現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但促進勞動力流動仍然是其基礎性的服務功能,其它功能則是附加的、衍生的服務功能,而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育,又形成了更加細分的職業中介市場與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在職業中介服務功能的基礎上,市場上還出現了旨在促進勞動力專業化與職業化的培訓機構,以及旨在提供簡化企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服務的人事代理機構,同時,為了解決企業用工的靈活性問題,還出現了一種與第三方(中介機構)建立勞動關系的用工模式--勞動派遣,這是通過中介機構解決勞動力要素靈活配置的機制;隨著企業與勞動者對職業發展的深層需求的增加,具有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服務功能的機構也應運而生。目前,我國主要勞動力市場中介組織主要由以下幾類就業機構構成:各級人事部門舉辦的人才交流中心、各類民辦的人才交流中心、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所、各類民辦的職業介紹機構、政府有關部門舉辦的各類勞動力供需交流會、社區勞動服務部門、專門的職業介紹網站等中介服務部門,以及培訓、人才測評、人才派遣、職業生涯輔導、人力資源管理咨詢、職業鑒定、勞動與社會保障等衍生的中介服務機構。

③ 丁善營在廈門市勞動局講課的課件誰有啊謝謝了!!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非常榮幸也非常高興在這美麗的上午和大家進行交流和討論,首先感謝主辦方的邀請,更應該感謝勞動局給我們提供這樣的機會。
美國次貸危機導致金融危機已經波及全球,中國的企業也受到了巨大影響,對於創業者來講這是巨大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作為創業者我覺得在這特殊時期需要信心,勇氣和合作。下面我談下我對企業的基本認知,供大家參考。
任何一個企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主個人的性格,技術水平和經濟狀況。在決定創辦一個企業之前,我們必須真實的審視自己,以判斷自己是否是適合創辦企業的那種人,目前是否具有創辦企業的基本條件。在這一步里,我們將了解和評價自己是否有條件創業,因為創業是一種挑戰。

一.什麼是企業

企業是以贏利為目的而進行的商品生產和交換活動的經濟組織。從動態的角度看,企業是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以贏利為目的而進行的商品生產和交換活動。一個企業既要從市場上采購商品(產品和服務),又要在市場上向顧客出售其生產加工的商品(產品或服務)。這些經營活動形成了兩股流:
1.商品流—指從市場購買商品(設備.材料),並向市場銷售商品(產品.服務)的商品活動流.
2.現金流_指資金支付(原材料費用,修理費用,租金)和資金收入的資金活動流.
由於企業的木的是贏利,因此,流入企業的資金應多於流出的資金.一個經營成功的企業,可以連續通過有效的經營循環,不間斷地進行采購.生產.銷售活動.

二.創辦企業面臨的挑戰

創辦企業意味著你要去從事企業的經營活動,這與受雇別人拿工資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說,創辦企業是人生的一個重大步驟,它會改變我們的生活.要辦企業,就得全力以赴,做大量艱辛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你的企業獲得成功.當然,一旦你獲得成功,你為之付出的努力會使你獲得經濟收益,並感到滿足.
我們出於多種原因創業.有的人是為了體現自身價值而創業:有些人則是為了改變生存方式而創業:還有些人可能是因為下崗和失業等原因而決定創業.不管因何創業,我們都應該記住,創業既有好處,也有煩惱和困難.
自己創業獲得許多好處,比如:
更好的掌握自己的命運
不聽命於他人
按自己的節奏工作
因出色的工作而贏得尊重.威望和利潤
感受創造以及為社區和國家做貢獻的樂趣.

自己做老闆也會出現許多問題,比如:
拿自己的積蓄去冒風險
不分晝夜地長時間工作.
無法度假,生病也得不到休息.
失去穩定的工資收入
為發工資和債務擔憂,甚至拿不到自己的那份工資.
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如清潔,歸檔,采購等.
無暇與家人和朋友呆在一起
如果你已經有了一份工作,就要認真考慮是否放棄每月穩定的工資收入,獎金福利,以及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待遇,經營一個公司要承受非常大的壓力,必須考慮將要面臨的巨大挑戰.
務必記住:企業可能會失敗,會本錢無歸.導致企業失敗的原因很多,例如:
管理不善_業主不能很好地管理企業,發現問題不能及時採取行動
盜竊和欺騙_員工從企業盜取財務或是偷懶
缺乏技能和專門知識_不會管理資金.人員.機器.庫存,不懂怎樣與客戶做生意
經驗不全面_往往有銷售經驗,卻沒有采購經驗;有財務經驗,卻沒有生產或銷售經驗.
市場營銷問題
賒銷和現金控制不當
高支出
某些資產過多
庫存管理不善
營業地段不理想
災害
三.從企業創辦者的角度分析自己
企業的成敗取決於自己,決定創業之前,應該分析評價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具有創業的素質.技能和物質條件.成功的創業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他們走運,而是因為他們工作努力,並具有經營企業的素質和能力.思考下面問題有利於我們判斷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承諾
動機
誠實
健康
風險
決策
家庭狀況
技術能力
企業管理技能
相關行業知識
四.增強自己的創業能力
很多人創業獲得了成功,但初辦企業時,他們並不具備創業必須的所有素質或技能.技術可以學習,素質可以培養.我們應當克服自己的弱點,將其轉變為優勢.
作為創業者,我覺得有五個最基本的做事方法必須遵循。
1.是一定要有激情和理念。短暫的激情是不值錢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賺錢的,創業者只有擁有了激情和理念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在最困難的時候,在所有人絕望的時候,要感染客戶,感染員工,感染合作夥伴……我現在每天早上起來都對著鏡子大喊為理想而戰.
2,是要專注。我覺得選擇好一個項目就要堅持去做,不能三分鍾熱度,專注就是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這點非常重要.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很多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曙光,堅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困難想辦法,辦法永遠比困難多.
3,是要有執行力。我經常給公司的同事講我們寧肯選擇三流的創意加一流的執行,也不選擇一流的創意加三流的執行,我最近也一直在心中默念贏在執行力,我在這方面摔過跟頭,我覺得要少說多做,要把自己美妙的想法努力轉化成結果。很多人去找合作企業的時候,都把自己的事業說得雲山霧罩,合作企業根本不明白是在說什麼。其實,我們只要踏踏實實地說清楚想做什麼,這個東西能解決什麼問題就可以了。想法只是一個開頭,行動的價值才是最高的。對我們來講,要看自己是不是有這種經驗和執行力,同樣的想法兩個人同時做,誰的執行力更強,誰的經驗更豐富,誰就更容易成功。
4,是我們要有一種胸懷,就是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很多人不成功我覺得就是因為他們太自負,聽不進好的建議或者不善於從成功人士那裡學習經驗。我覺得很多大企業家都會妥協,妥協是一門非常好的行為藝術,很多人沒有經驗,沒有經驗不可怕,關鍵是有沒有謙虛和開放學習的心態。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辦法是時機不成熟就不創業,先給別人打工,把公司讓做的事情做好,提高自己的能力,逐步摸索創業的方向。雖然是打工,實際上是在不同的平台上積累經驗,只有積累經驗,創業能力才更高,創業成功才更有把握。
5,是不要盲目去模仿和抄襲別人的做法。很多人在報紙和雜志上會看到很多公司的做法建立一些規范制度。但大公司為了穩妥,做事情一般都顯得比較慢,大公司付得起代價,小公司卻不能用大公司的這種做事方法。大象和免子的故事就有很典型的意義。大象和駱駝3天不吃也沒事,但是新創業的公司像小免子一樣,每一步都要跑得快,要到處找食。本來就是個免子,卻以為自己是個大象,用大象的心態做事,在狼面前慢慢踱步,最後就會被狼吃掉。

五.評價個人的財務狀況
辦公司除了經營能力之外,還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如果你沒有任何存款,也沒有可接受的擔保品,你就不可能從一家銀行機構獲得貸款.
如果用自己的積蓄去辦公司,不能把自己所有的錢都投進去.因為,如果家庭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所有的生活開支舊得從積蓄中支付,直到能靠企業贏利來支撐家庭生活為止,一般新公司至少要運轉3個月以上,才會產生足夠的利潤來支付業主及其家庭的生活費用.

這是一個激流競進的世界,生活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人生,雖有陽光明媚、也有陰雨連綿,有成功的輝煌、也有失敗的辛酸,但沒有夢想的人生,將是一潭死水,更不會演繹精彩。面對風雲變幻、激烈競爭的社會,祝願在座的所有的人都能擁有美麗的人生夢想,與時俱進,自我提升,用青春的激情、持之以恆的毅力,拼搏的雙手去實施生涯規劃,開辟成功之路,演繹自己精彩的競爭人生,共同邁向成功的巔峰!
謝謝大家!

④ 跪求社會保障學教學案例

工傷認定
⑴ 工傷認定遵循的原則包括:工傷保險應以承擔起社會責任作為工傷認定的出發點,只要沒有證據否定其是工傷,在排除其他非工傷的情形下,就應認定為工傷;准確把握《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把「因工作原因」作為認定為工傷的核心;認定為工傷的情形在把握時應主要考慮是否因工作原因,視同工傷的情形在把握時應嚴格掌握法律的規定,在作出不得認定為工傷的決定時應有充分的證據。
⑵ 應當認定為工傷的七種情形: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患職業病的;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視同工傷的三種情形: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的三種情形: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醉酒導致傷亡的;自殘或者自殺的。
⑶ 工傷認定的程序
① 工傷認定申請
申請工傷認定的主體和時限為:職工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用人單位未按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申請工傷認定時應提交的材料包括:工傷認定申請表;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② 工傷認定受理後,職工或者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③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認定決定應當自作出之日起20日內以書面方式送達;送達對象包括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並抄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2 勞動能力鑒定
⑴ 勞動能力鑒定是指運用醫學技術的方法、手段和依據鑒定標准,對因工或非因工負傷以及患病的勞動者的傷、病、殘程度及其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進行診斷和鑒定確認的全過程。勞動能力鑒定的性質是一種客觀、公正、合理的科學證明行為,而非一種具體行政行為。
申請鑒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對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該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
⑵ 勞動功能障礙分為10個傷殘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一至四級的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五至六級的為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七至十級的為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⑶ 工傷評殘標準的操作思維原則是:實事求是原則;「一元化」原則;綜合定級原則;先易後難原則。
工傷評殘標準的操作要點主要有:工傷鑒定時的傷病情狀態;重新鑒定及原有傷殘與合並症的處理;特殊情形(毀容、脾切除、創傷性骨關節炎、生殖器損傷)評殘時的處理;繼發性癲癇、精神病與工傷和職業病的關系的鑒定;工傷舊傷復發的鑒定確認;椎間盤突出症的工傷認定與評殘的處理,以及眼睛外傷鑒定處理等。

3 工傷保險待遇
⑴ 工傷保險待遇標准
① 工傷醫療期間待遇標准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適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發給住院伙食補助費;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所需交通、食宿費用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因公出差標准報銷;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康復性治療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② 因工傷殘待遇
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 ,其標准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和30%。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一下待遇: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五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4個月的本人工資;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准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並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0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8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③因工死亡待遇
喪葬補助金,標准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供養親屬撫恤金,標準是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8~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⑵特定的待遇支付包括:用人單位分立、合並、轉讓的,承繼單位應當承擔原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責任;原用人單位已經參加工傷保險的,承繼單位應當到當地經辦機構辦理工傷保險變更登記;用人單位實行承包經營的,工傷保險責任由職工勞動關系所在單位承擔;職工被借調期間受到工傷事故傷害的,由原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但原用人單位與借調單位可以約定補償辦法;企業破產的,在破產清算時優先撥付依法應由單位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費用;職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據前往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應當參加當地工傷保險的,參加當地工傷保險,其國內工傷保險關系中止;如果用人單位既為職工繳納了工傷保險費,又為職工繳納了意外傷害商業保險,當職工發生工傷後,對於工傷醫療費用,無論在社會保險還是商業保險哪一方報銷,工傷醫療費用都是不能重復支付的,而對於工傷職工的其他待遇,只有意外傷害險的賠付是可以兼得的;無營業執照或者未經依法登記、備案的單位以及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或者撤銷登記、備案的單位的職工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由該單位向傷殘職工或者死亡職工的直系親屬給予一次性賠償,賠償標准不得低於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
⑶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情形有:喪失享受待遇條件的;拒不接受勞動能力鑒定的;拒絕治療的;被判刑正在收監執行的。
終止工傷保險關系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當用人單位破產而中斷繳納工傷保險費,在破產前,所在單位應當支付工傷職工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從此工傷保險關系終止;另一層含義是當工傷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用人單位不再為其繳納工傷保險費,支付工傷職工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後,與工傷職工終止工傷保險關系。
4 工傷保險基金
⑴ 工傷保險的個人不繳費原則:用人單位必須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
⑵ 行業差別費率和浮動費率:國家根據不同行業的工傷風險程度確定行業的差別費率,使工傷保險繳費更為公平。在實行行業差別費率的基礎上,再根據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確定用人單位的繳費費率,即建立單位繳費的浮動機制。

5 工傷保險爭議處理
⑴ 工傷保險爭議的概念及種類:《工傷保險條例》主要以工傷保險關系雙方主體法律地位為標准劃分,規定了兩類工傷保險爭議,即:平等主體的用人單位與職工之間因工傷保險權利義務而引發的工傷保險勞動爭議,非平等主體之間因工傷保險權利義務而引發的工傷保險行政爭議。
⑵ 工傷保險勞動爭議解決適用的法律是勞動法和相應的工傷保險規定。解決此類爭議適用的程序法是勞動爭議處理法律規定。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的處理途徑有四中:當事人協商解決;用人單位勞動爭議協調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人民法院審判解決。
工傷保險行政爭議解決適用的法律是行政復議法和行政訴訟法及有關工傷保險法律規定。解決此類爭議適用的程序主要是行政爭議處理法律規定。工傷保險行政爭議的處理途徑是: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工傷保險行政復議是行政訴訟的前置條件。

⑤ 誰有廣東省自考 人力資源管理 專科的視頻課件呀,可以提供給我嗎

人力資源管理自考專科課程設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專和「三個代表屬」重要思想概論大學語文,高等數學(一),政治經濟學(財經類),經濟法概論(財經類)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管理心理學,社會保障概論,人力資源管理(一),國民經濟統計概論企業管理概論,勞動就業概論,勞動經濟學,工資管理,憲法學

⑥ 如何正確把握工傷認定政策《課件》

1. 哪些情形應當認定為工傷?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2.哪些情形可視同工傷?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3. 哪些情況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規定,職工雖符合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的規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1)故意犯罪的;
(2)醉酒或者吸毒的;
(3)自殘或者自殺的。
4.勞動者存在多個用人單位時如何繳納工傷保險費?
答:《實施〈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令第13號)第九條規定:「職工(包括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用人單位同時就業的,各用人單位應當分別為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發生工傷,由職工受到傷害時工作的單位依法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5.提交工傷認定申請的時限是如何規定的?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所在地設區的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或者其委託的縣(市)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或者其委託的縣(市)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用人單位未在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用人單位負擔。
6.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哪些材料?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1)工傷認定申請表;
(2)勞動、聘用合同復印件或者其他證明職工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人事關系(包括事實勞動、人事關系)的材料;
(3)醫療機構出具的受傷後診斷證明書、職業病診斷機構出具的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鑒定機構出具的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屬於下列情形的,還應分別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1)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傷害的,提交公安機關有關證明、人民法院的裁決書或者其他有效證明;
(2)因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受到傷害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提交公安機關交通管理、交通運輸、鐵路等部門或者司法機關及法律、行政法規授權的組織出具的相關法律文書;
(3)在因工外出期間,因工作原因受到傷害的,提交公安機關證明或者其他證明;因發生事故下落不明認定因工死亡的,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證明;
(4)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因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提交醫療機構的搶救和死亡證明;
(5)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提交有效證明;
(6)因戰、因公負傷致殘的殘疾軍人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提交殘疾軍人證明和當地民政部門出具的證明及醫療機構對舊傷復發的診斷證明;
(7)其他特殊情形,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⑦ 社會保險稽核培訓課件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社會保險稽核的最終目的是要專維護參保人屬員的合法權益,這樣才能保證社會保險待遇按照國家法律和政策規章順利的執行下去,對於維護社會保險事業穩定和發展有很好的作用。
作用,社會保險稽核的主要作用有:促進社會保險基金的征繳;防止社保基金的流失;促進參保企業公平競爭;另外,可以提高社保管理質量。
社會保險稽核人員依法對用人單位的社會保險繳費情況進行稽核。主要內容:
第九條社會保險繳費情況稽核內容包括:
(一)繳費單位和繳費個人申報的社會保險繳費人數、繳費基數是否符合國家規定;
(二)繳費單位和繳費個人是否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
(三)欠繳社會保險費的單位和個人的補繳情況;
(四)國家規定的或者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交辦的其他稽核事項。

⑧ 求文檔: 勞動法《最低工資制度》ppt

關於調整北京市年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
京人社勞發﹝2011﹞375號 頒布時間:2011.12.29
各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人民團體,中央、部隊在京有關單位及各類企、事業等用人單位:
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合理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收入」的精神和國家人力社保部的有關要求,經市委、市政府批准,對我市最低工資標准進行調整。現將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我市最低工資標准由每小時不低於6.7元、每月不低於1160元,提高到每小時不低於7.2元、每月不低於1260元。
下列項目不作為最低工資標準的組成部分,用人單位應按規定另行支付:
(一)勞動者在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
(二)勞動者應得的加班、加點工資;
(三)勞動者個人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四)根據國家和本市規定不計入最低工資標準的其它收入。
二、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由13元/小時提高到14元/小時;非全日制從業人員法定節假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由30元/小時提高到33元/小時。
以上標准包括用人單位及勞動者本人應繳納的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費。
三、實行計件工資形式的企業,要通過平等協商合理確定勞動定額和計件單價,保證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正常勞動的前提下,應得工資不低於我市最低工資標准。
四、生產經營正常、經濟效益持續增長的企業,原則上應高於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勞動的工資;因生產經營困難確需以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全體勞動者或部分崗位勞動者工資的,應當通過工資集體協商確定或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討論通過。
五、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勞動者在未完成勞動定額或承包任務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低於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條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六、上述各項標准適用於本市各類企、事業等用人單位。
七、本通知自2012年1月1日起執行。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熱點內容
朱文軍律師 發布:2025-01-23 14:51:05 瀏覽:295
八項司法舉措 發布:2025-01-23 13:53:57 瀏覽:875
私募基金挪用基金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13:49:20 瀏覽:124
地方政府規章有效期多長 發布:2025-01-23 13:33:46 瀏覽:306
北京豐台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3 13:27:13 瀏覽:260
我國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23 13:14:02 瀏覽:616
法院個人榮譽 發布:2025-01-23 13:10:17 瀏覽:736
新婚姻法法定年齡 發布:2025-01-23 12:42:36 瀏覽:545
公民道德視頻 發布:2025-01-23 12:25:13 瀏覽:991
我國勞動法不認可雙重勞動關系 發布:2025-01-23 12:06:33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