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111條內容

合同法111條內容

發布時間: 2022-06-29 11:12:51

1. 因批准生效合同在履行中,當事人違約,在一審辨論終結後還未辦理批准當事人承擔怎樣的責任

第一,根據《合同法》的規定,違約責任的方式主要有:繼續履行、賠償損失、違約金、定金罰則及其他方式。
1、繼續履行。繼續履行又叫強制實際履行,指在當事人違反合同義務時,另一方當事人請求法院強制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債務的責任形式。與違約金、損害賠償等違約責任形式相比,繼續履行的目的不在於對受害方所受損失的彌補,而是要求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因此它更有利於合同目的的實現。
2、採取補救措施。除修理、重作、更換外,《合同法》第111條還規定了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這是事後的一種補救措施。
3、賠償損失。賠償損失是指違約方依據合同的約定或者法律的規定承擔的賠償對方當事人所受損失的責任。作為民事責任的一種,賠償損失的突出特點表現在補償性上,一般不具有處罰性。
4、違約金責任。違約金是指由當事人約定的或法律直接規定的,在一方違約後向對方支付的一定數額的貨幣或者代表一定價值的財物。《合同法》第114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5、定金責任。根據《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的規定,定金既可以作為擔保方式,也可以作為一種民事責任方式。《合同法》第115條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第二,合同未約定違約責任怎麼辦
合同中的違約責任分為兩類:法定違約責任和約定違約責任。當合同各方未在合同中約定違約責任時,就適用法定違約責任。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所以,即使合同中沒有約定違約責任,一旦對方違約,依然可以要求違約方承擔法定違約責任。
違約責任具有一定的選擇性,違約相對人可以選擇違約人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比如說違約人違反約定沒有完成合同義務,相對人可以在損害賠償和違約金中選擇一項要求違約人承擔責任。不過這種選擇是一種形成權,因此違約相對人一旦選擇就不能改變,不然將會對違約人造成很多負擔,不利於法律關系的穩定。因此,在約定違約責任或者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時,應當慎重對待,否則將會面臨不利局面,建議藉助專業合同律師的力量,從容應對。

2. 合同法規定的違約金具有什麼性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違約金的性質主要是補償性的,有限度地體現懲罰性。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2)合同法111條內容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條的內容是什麼

《合同法》第110條及釋義
第一百一十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版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權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釋義】本條規定了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違約責任。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得不適當,對方可以請求其履行,還可以請求其承擔其它違約責任,如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

如果非金錢債務在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或者履行履行費過高,或者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請求履行,則不宜繼續履行的方式承擔違約責任。
《合同法》第110條的立法意圖是:
補償守約方的損失。

4. 合同違約責任的補救措施有什麼

法律分析:1.關於採取補救措施的具體方式,我國相關法律作了如下規定:(1)《合同法》第111條規定為: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4條規定為: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賠償損失;(3)《產品質量法》第40條規定為:修理、更換、退貨。2.應注意以下幾點:(1)採取補救措施的適用以合同對質量不合格的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而依合同法第61條仍不能確定違約責任為前提。(2)應以標的物的性質和損失大小為依據,確定與之相適應的補救方式。(3)受害方對補救措施享有選擇權,但選定的方式應當合理。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消費者通過網路交易平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賠償;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於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根據《產品質量法》第四十條規定:售出的產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銷售者應當賠償損失:(一)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二)不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準的;(三)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銷售者依照前款規定負責修理、更換、退貨、賠償損失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產品的其他銷售者(以下簡稱供貨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銷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規定給予修理、更換、退貨或者賠償損失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生產者之間,銷售者之間,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訂立的買賣合同、承攬合同有不同約定的,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執行。

5. 甲方和乙方簽訂合同乙方違約找誰

需要視具體情況分析,乙方違約肯定是乙方承擔,如果乙方兩人的話則是乙方兩人都有責任,乙方沒有違約的那個也要負責,對外是連帶責任。甲方將乙方兩人一起起訴,
請求繼續履行或者賠償損失。
1. 依據《合同法》第61條,合同生效以後,當事人可以就合同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事項簽訂補充協議。
由此,經合同各方當事人協商一致之後,可以就解除合同相關內容進行約定。
2. 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包括:a. 因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b. 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不履行合同義務的; c. 一方當事人延遲履行合同義務,且經催告仍未在合理期限內履行的;d. 一方當事人嚴重違約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的;e. 其他。由此,守約方有在違約方行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時有權解除合同。
3. 《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違約的,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以質量不合格為例,該法第111條規定,未約定違約責任的,受害方可以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維修、更換等違約責任。
4繼續履行合同是《合同法》規定的違約責任,是違約方必須承擔的法律義務,同樣也是非違約方享有的法定權利。不論違約方是否情願,只要存在繼續履行的可能性,非違約方就有權要求違約方繼續履行原合同約定的義務。2、要求對方支付違約金。在我們接觸到的案件中,許多當事人根本沒有約定違約金或者違約責任條款,或者雖然有約定,但是這種約定不明,不具有可操作性。比如「一方違反合同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這樣的約定。因為違約金是當事人預先約定的違約給付,不以實際損害作為前提條件。也就是說,不管是否發生了損害,只要有明確約定,違約方就應當支付違約金。特別是在沒有損害的情況下,通過約定違約金,可以對違約方進行法律制裁。3、定金責任。《合同法》第15條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

6. 簽訂合同不履行應該怎麼處理有什麼法律責任

簽訂合同後就必須履行自己的義務,這是由合同的性質決定的。但是有些人就是在簽訂合同後拒不履行,這屬於違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在第七章詳述了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九條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

第一百一十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6)合同法111條內容擴展閱讀:

採取補救措施

1.採取補救措施的含義。採取補救措施作為一種獨立的違約責任形式,是指矯正合同不適當履行(質量不合格)、使履行缺陷得以消除的具體措施。這種責任形式,與繼續履行(解決不履行問題)和賠償損失具有互補性。

2.採取補救措施的類型。關於採取補救措施的具體方式,中國相關法律做了如下規定:

(1)《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為: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為: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賠償損失;

(3)《產品質量法》第四十條規定為:修理、更換、退貨。

3.採取補救措施的適用。在採取補救措施的適用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採取補救措施的適用以合同對質量不合格的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而依合同法第六十一條仍不能確定違約責任為前提。

換言之,對於不適當履行的違約責任形式,當事人有約定者應依其約定;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者,首先應按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確定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又不能按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確定違約責任的,才適用這些補救措施。

(2)應以標的物的性質和損失大小為依據,確定與之相適應的補救方式。

(3)受害方對補救措施享有選擇權,但選定的方式應當合理。

賠償損失

賠償損失的概念與確定方式。賠償損失,在合同法上也稱違約損害賠償,是指違約方以支付金錢的方式彌補受害方因違約行為所減少的財產或者所喪失的利益的責任形式。賠償損失具有如下特點:

(1)賠償損失是最重要的違約責任形式。賠償損失具有根本救濟功能,任何其他責任形式都可以轉化為損害賠償。

(2)賠償損失是以支付金錢的方式彌補損失。金錢為一般等價物,任何損失一般都可以轉化為金錢,因此,賠償損失主要指金錢賠償。但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以其他物代替金錢作為賠償。

(3)賠償損失是由違約方賠償守約方因違約所遭受的損失。首先,賠償損失是對違約行為所造成的損失的賠償,與違約行為無關的損失不在賠償之列。其次,賠償損失是對守約方所遭受損失的一種補償,而不是對違約行為的懲罰。

(4)賠償損失責任具有一定的任意性。違約賠償的范圍和數額,可由當事人約定。當事人既可以約定違約金的數額,也可以約定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

7. 房屋因質量問題法院已處理過,現又因質量問題影響出租向賣房人追要房屋未出租造成的損失,法院應如何判決

一、關於因商品房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導致合同解除的情況。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最高院解釋》)第十二條規定:「因房屋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後,房屋主體結構質量經核驗確屬不合格,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商品房交付使用後,購買人認為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的,可以向工程質量監督單位申請重新核驗。經核驗,確屬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的,購買人有權退房;給購買人造成損失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商品房銷售管理法》第35條也作出基本相同的規定。根據前述規定,主體結構質量問題包括三種情形:一是,房屋未經驗收即發現存在主體結構質量問題;二是,房屋驗收時發現主體結構質量問題;三是,房屋經竣工驗收合格交付使用後,經核驗發現主體結構存在質量問題。前兩種情況,房屋根本不允許交付使用。第三種情況,首先應通過檢驗確定主體結構是否存在質量問題,在確定此前提下,買受人可依法行使權利。根據《建築法》第60條規定,建築物在合理使用壽命內,必須確保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的質量。因此,《最高院解釋》第十二條中的「主體結構」應包括房屋的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不包括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電氣管線、上下水管線的安裝、供熱、供冷系統等工程。「合理使用壽命」即為建築物的設計年限,也就是建築物正常使用的最低年限。可見,房屋的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是一項工程的基石,如果建築工程在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中出現了質量問題,即使其他工程質量再好,也無法保證整個工程的質量。因此,《最高院解釋》第十二條規定,房屋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的,買受人有權解除合同,要求開發商賠償損失。二、關於因商品房質量瑕疵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導致解除合同的情況。《最高院解釋》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因房屋質量問題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本條所稱的「房屋質量問題」應是指除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之外的質量問題,即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電氣管線、上下水管線的安裝、供熱、供冷系統等工程出現的質量問題。買受人依據該條解除合同,除房屋存在質量問題外,且該質量問題應達到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的程度,否則不能達到解除合同的目的。但《最高院解釋》並未對「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的判斷標准作出規定,在實踐中,對此,有三種不同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商品房正常的「居住使用」主要以安全為標准,只要房屋能安全的居住使用,即不存在嚴重影響居住使用的問題;第二種觀點人為,判斷房屋質量問題是否「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應通過委託工程質量檢驗部門鑒定,法院依據鑒定結論做出判斷。第三種觀點則認為,房屋質量問題是否「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屬於法官根據生活常識自由裁量的范圍,不需要工程質量檢驗部門進行鑒定。本人同意第三種觀點,因為專業質量鑒定機構所進行的鑒定只是依據現有規范、標准作出不合格、合格或優良的認定,並對某些量化指標進行確認。而房屋質量是否「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的認定沒有客觀標准,即使由專業工程師來認定,其所做出的鑒定也是完全依賴於其個人的生活經驗和主觀判斷,沒有法定依據和標准。因此,是否「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法官作為審判人員,完全可以根據生活常識和經驗,作出認定。三、對於尚處於保修期的房屋如出現質量問題,買受人可否直接請求解除合同的問題。有觀點認為,從《最高院解釋》第十三條第一款約定的字面理解,只要房屋出現質量問題,即使房屋尚在保修期限內,買受人也無須受保修的限制,有權直接請求解除合同。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11條規定:「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因此,當房屋出現質量問題時,買受人作為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要求開發商保修或是解除合同。我認為此觀點不能成立。(一)我國《建築法》第62條規定「建築工程實行質量保修制度。建設工程的保修范圍應當包括地基基礎工程、主體結構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電氣管線、上下水管線的安裝工程,供熱、供冷系統工程等項目;保修的期限應當按照建築物的合理壽命年限內正常使用,維護使用者合法權益的原則確定。具體的保修范圍和最低保修期由國務院規定。」《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第31條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在商品房交付使用時,向購買人提供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住宅質量保證書應當列明工程質量監督單位核驗的質量等級、保修范圍、保修期和保修單位等內容。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按照住宅質量保證書的約定,承擔保修責任。保修期內,因房地產開發企業對商品房進行維修,致使房屋使用功能受到影響,給購買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最高院解釋》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交付使用的房屋存在質量問題,在保修期內,出賣人應當承擔修復責任。」建設部《商品房買賣合同》示範文本第十六條也約定「買受人購買的商品房為商品住宅的,《住宅質量保證書》作為本合同的附件。出賣人自商品住宅交付使用之日起,按照《住宅質量保證書》承諾的內容承擔相應的保修責任。買受人購買的商品房為非商品住宅的,雙方應當以合同附件的形式詳細約定保修范圍、保修期限和保修責任等內容。在商品房保修范圍和保修期限內發生質量問題,出賣人應當履行保修義務。因不可抗力或者非出賣人原因造成的損壞,出賣人不承擔責任,但可協助維修,維修費用由購買人承擔。」以上是法律、法規明確規定開發商對房屋質量所承擔的法定保修義務。可見,我國現行法律規定,房屋交付後,在保修期內如出現質量問題,開發商即產生並必須履行保修義務。(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94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如房屋出現質量問題,房屋地產開發企業未履行保修義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內仍未履行的,且房屋質量問題已嚴重影響居住使用,買受人方可解除合同。(三)關於《合同法》第111條,該條只是在雙方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不能確定時適用,而如前所述,《商品房買賣合同》已對出賣人如何承擔保修責任用出了明確的約定,買賣雙方應按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另外,《合同法》第111條要求受害方合理行使選擇權,即買受人在選擇違約責任的方式時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如果房屋出現的質量問題通過維修可以補救,買受人不應解除合同。至於經過幾次維修,才允許買受人解除合同,目前法律無明確規定,我認為可借鑒《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4條的規定,即「保修期內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更換或者退貨」,當出賣人拒絕修復或者在合理期限內拖延修復或經兩次以上維修仍不能正常使用的,買受人解除合同的條件成熟時,才可以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為由請求解除合同。(四)如果允許買受人不經保修直接行使合同解除權,規定我國商品房保修制度將喪失實際意義。因此,對於房屋在保修期內所出現的質量問題,如果通過修復的方式可以補救,應由出賣人根據法律的規定和合同的約定,先履行保修義務,買受人不應直接要求解除合同。《最高院解釋》未作出明確規定。以住宅房屋為例,一般住宅房屋使用年限為七十年,如果在交付使用三、四十年以後,房屋的某些部位開始出現質量問題,如也允許買受人適用本條規定,那麼開發商將存在較大的商業風險,而且對開發商也極為不公平。針對此問題,從我國合同解除的條件和保修制度的有關法律規定來分析,我認為買受人行使解除權應受到保修期限的限制。《合同法》第93條、第94條規定了合同的解除分為約定解除和法定解除,約定解除是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合同約定的解除條件成就時,一方當事人可以選擇解除合同。法定解除是指在合同訂立後,一方當事人沒有履行或違約履行,另一方當事人通過行使法定的解除權而使合同效力消滅的行為。根據合同法的原理,無論是約定解除還是法定解除,其解除的前提條件是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負有履行義務,且負有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未履行合同義務或有違約行為存在。據前文所述,因為我國實行商品房交付後的質量保修制度,根據法律的規定和合同的約定,開發商在保修期內必須對房屋質量承擔保修責任,而保修期滿後,房屋出現質量問題,開發商就不再具有保修的義務,沒有義務,就不可能存在根本違約,合同也就喪失法定解除和約定解除的條件,買受人再行使合同解除權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我認為,買受人因房屋質量問題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而行使解除權的,應在房屋保修期內提出。但保修期滿後出現的質量問題是開發商交付房屋時就存在的隱蔽質量瑕疵或開發商明知質量瑕疵的存在而故意隱瞞,在此情況下,自買受人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2年內,如因該質量問題嚴重影響居住使用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五、因房屋質量問題對買受人的賠償范圍。《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三款規定「保修期內,因房地產開發企業對商品房進行維修,致使房屋原使用功能受到影響,給購買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第三十二條規定「商品房交付使用後,購買人認為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的,可以向工程質量監督單位申請重新核驗。經核驗,確屬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的,購買人有權退房;給購買人造成損失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房屋建築工程質量保修法》第十四條規定「在保修期內,因房屋建築工程質量缺陷造成房屋所有人、使用人或者第三方人身、財產損害的,房屋所有人、使用人或者第三方可以向建設單提出賠償要求。建設單位向造成房屋建築工程質量缺陷的責任方追償。」《最高院解釋》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出賣人拒絕修復或者在合理期限內拖延修復的,買受人可以自行或者委託他人修復。修復費用及修復期間造成的其他損失由出賣人承擔。」上述規定明確了在保修期內,房屋出現質量問題,開發商應承擔保修義務,除此之外,因房屋質量問題給買受人造成損失的,開發商也應承擔賠償責任。在適用前述規定要求開發商承擔賠償責任,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第一,房屋出現的質量問題應在保修期內;第二,房屋出現的質量問題應屬保修范圍;第三,因房屋的質量問題,確實給買受人造成了損失。但並未對損失的具體范圍作出規定。根據《合同法》第113條規定,損失應當以因房屋質量問題之違約行為所造成的損失為准。實踐中,關於爭議比較大的是因房屋質量問題,購房者另行租房,產生的租金損失,下面將結合具體案例對此問題談一下個人看法。關於因房屋質量問題給買受人造成誤工損失的賠償問題,現行法律法規沒有規定,在實踐中,誤工費的標准亦未統一。我認為,在我國對此問題未作出具體規定之前,可以比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關於誤工費的規定處理,該解釋第二十條規定「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因房屋質量問題造成買受人誤工損失的,買受人請求賠償誤工費的,應以買受人處理房屋質量問題的實際誤工時間及上述誤工費標准計算和賠償誤工損失。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7-122條)具體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7-122條具體內容是屬於違約責任,具體內容列舉如下:

第107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108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109條: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

第110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第111條: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第112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113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第114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第115條: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第116條: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

第117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118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第119條:當事人一方違約後,對方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當事人因防止損失擴大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違約方承擔。

第120條: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121條: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第122條: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8)合同法111條內容擴展閱讀:

一、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共計第二十三章四百二十八條。在我國,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的法律,它主要規定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及合同的履行、變更、解除、保全、違約責任等問題。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全部內容包括:一般規定、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變更和轉讓、權利義務終止、違約責任、其他規定、買賣合同、供用電合同、贈與合同以及附則。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訂立原則:

1.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2.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3.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

5.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循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干擾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9. 違反合同規定一般賠償違約金多少

合同規定賠償違約金,如果符合《勞動合同法》規定的,法院會支持的。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第二十五條除本法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

10. 淺議合同法的違約責任

合同法的違約責任
又稱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因違反合同債務所應承擔的責任。
違約責任具有以下特點:
(1)民事責任包括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因此,違約責任是民事責任的一種,不同於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2)違約責任是當事人不履行債務所導致的結果。構成違約,必須存在有效成立的合同關系,而且存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事實。因此,違反合同義務是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相區別的重要特點。
(3)違約責任具有相對性。違約責任只能發生在特定的合同當事人之間,只有守約方才能基於合同向違約方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與合同無關的第三人不能依據合同對違約方提出請求或訴訟。
(4)當事人可以預先約定違約責任。當事人根據合同自由原則,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違約責任預先約定。例如預先約定違約金的數額幅度,預先約定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方法,預先設定免責條款等。當然,當事人對違約責任的預先約定必須公正合理,否則將會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
(5)違約責任具有懲罰性和補償性雙重屬性。違約責任具有懲罰性毋庸置疑,法律通過對違約方的制裁促使債務人履行債務,同時也可以起到預防或減少違約現象發生的作用。另一方面,根據平等、等價有償的原則,違約責任以損害賠償作為違約責任的主要方式,具有較強的補償性。根據違約責任的補償性,一方在違約後,所承擔的賠償責任應相當於另一方因此而受到的損失。
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
違約責任歸責原則的規定主要有過錯責任原則和嚴格責任原則。
我國《合同法》確定了嚴格責任原則。《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外救措施或賠償損失等違約的責任。」這里所確定的即為嚴格責任原則。
所謂嚴格責任,又稱無過錯責任,是指違約發生以後,確定違約當事人的責任,應主要考慮違約的結果是否因違約方的行為造成,而不考慮違約方的故意或過失。《合同法》中把歸責原則確定嚴格責任的理由主要有:
第一,嚴格責任的確立並非自《合同法》開始,在《民法通則》以及《涉外經濟合同法》、《技術合同法》中也有關於嚴格責任的規定。
第二,嚴格責任具有方便裁判和增強合同責任感的優點。
第三,嚴格責任原則符合違約責任的本質。因為違約責任在本質上是以合同義務轉化而來的,是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在一方不履行合同時追究其違約責任,是在執行當事人的意願和約定,因而應該實行嚴格責任原則。
第四,確立嚴格責任,有助於更好地同國際間經貿交往的規則接軌。如《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國際商事合同通則》都確立了嚴格責任原則。

熱點內容
朱文軍律師 發布:2025-01-23 14:51:05 瀏覽:295
八項司法舉措 發布:2025-01-23 13:53:57 瀏覽:875
私募基金挪用基金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13:49:20 瀏覽:124
地方政府規章有效期多長 發布:2025-01-23 13:33:46 瀏覽:306
北京豐台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3 13:27:13 瀏覽:260
我國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23 13:14:02 瀏覽:616
法院個人榮譽 發布:2025-01-23 13:10:17 瀏覽:736
新婚姻法法定年齡 發布:2025-01-23 12:42:36 瀏覽:545
公民道德視頻 發布:2025-01-23 12:25:13 瀏覽:991
我國勞動法不認可雙重勞動關系 發布:2025-01-23 12:06:33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