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會計合同法

會計合同法

發布時間: 2020-12-24 01:40:07

⑴ 馬靖昊說會計:勞動合同法為什麼是惡法

勞動法實施一段時間後,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低利潤的生產企業,尤其專是出口企業關門大吉,解屬雇全體員工。造成社會不穩,然後影響蔓延到高端企業。

中國的勞動法和稅法改革過急,是「未富先驕」。從最近紛擾不停的裁員事件就可見一斑。唯一的方法就是地方執法時放鬆,但這樣也抵銷不了全部的惡果。

勞動法和稅法改革過急了呀!中國的經濟還不至於好到那種程度......

⑵ 會計人員的八大原則

會計人員的八大原則:

1、重要性原則

指企業在全面核算的前提下,對於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採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

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准確地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

2、謹慎性原則

亦稱穩健性原則,或稱保守主義,是指某些會計事項有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可供選擇時,應盡可能選擇一種不致虛增賬面利潤、誇大所有者權益的方法為準的原則。

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但不得設置秘密准備,並且要求企業在面臨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作出職業判斷並處理會計事項時,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充分估計風險和損失,不高估資產或收到也不低估負債或費用。

3、實際成本原則

亦稱歷史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其後,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准備。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另有規定者外,企業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

企業在會計核算上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項目的計量,應當基於交易或事項的實際交易價格或成本,這主要是因為實際成本具有客觀性,便於查核,同時實際成本數據的取得和確定也比較容易。

4、配比原則

是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

在會計核算中遵循配比原則,就是要求一個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同與其相關聯的成本、費用,應當在同一會計期間內進行確認、計量並登記入賬,藉以計算確定該期的損益。

5、權責發生制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都不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權責發生制以權利取得和責任完成作為收入和費用發生的標志,有助於正確計算企業的經營成果。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要求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6、明晰性原則

亦稱可理解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利用。

對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首先要能弄懂財務會計報告反映的信息內容,才能加以利用,並作為決策的依據,明晰性原則就是要求會計核算提供的信息應當簡明、易懂,能簡單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能為大多數使用者所理解。

7、及時性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後,對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會計信息與決策的相關性不僅表現在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而且表現在會計信息時效性上,過時的會計信息對決策者的使用價值就會大大降低,甚至無效。

在會計核算中,堅持這一原則就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及時對會計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及時傳遞會計信息,以滿足各方面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

8、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是指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在實際工作中,交易或事項的外在法律形式並不總能真實反映其實質內容。為了使會計信息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就不能僅僅依據交易或事項的外在表現形式來進行核算,而要反映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

(2)會計合同法擴展閱讀:

會計人員的其他原則

1、客觀性原則

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會計核算的客觀性包括真實性和可靠性兩方面的意義,企業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因此,必須做到內容真實、數字准確和資料可靠。

2、相關性原則

亦稱有用性原則,是指企業會計提供的信息應當能夠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會計信息與使用者的決策密切相關,表現在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幫助決策者預測未來,把握可能的結果,從而改善當前的決策,在會計核算中應堅持這一原則,在收集、加工、處理和提供會計信息的過程中,充分考慮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3、一貫性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的內容、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以及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

在會計核算中,經常會出現相同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有多種辦法可供選擇,例如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認定法等,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企業可以在會計准則或制度允許的范圍內選擇使用。

4、可比性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不同的企業可能處於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經濟業務發生於不同時點,為了保證會計信息能夠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需要,便於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項,就應當採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

⑶ 合同法在會計實踐中的作用

您好,隨著我國法治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對於合同重要性的認識也在不斷提版高。合同所具有的對於經濟業務權的先導作用,使得合同管理成為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單位內部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許多單位尤其是規模較大的單位都設立了專門的合同管理機構或配備了專職或兼職的合同管理人員。我國有關法律法規也把合同管理作為單位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對其進行了相應的規定。如《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規定,企業法律事務機構(指法律顧問機構)履行管理、審核企業合同,參加重大合同的談判和起草工作的職責。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⑷ 票據法 公司法 合同法在會計實踐中的意義

您好,有以下意義:
(1)加速資金流轉見的偽造票據、塗改票據、冒用票據等非法行為,票據法規定要在當今市場經濟背景下,跨區域,尤其是跨國經濟貿易常常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對有關人員和機構的責任追究的相關規定對造成成品積壓、資金短缺等現象,而票據法的實施使企業間的信於制止目前出現較多的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內部作案提供了有力的用實現票據化,有利於加速企業資本運轉,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法律保障,因而在一定程序上幫助人們樹立市場交易中的信用理同時,票據法對承兌時間、抗辯時間等都有相關規定,對違反規念,提高自身法制觀念。定追究法律責任,這樣對於執行票據法規定、及時行使票據權
(2)活躍市場交易氛圍,增加市場交易的安全穩定性。在社利、履行票據義務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有助於企業資金的快速流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過程中,學習票據法,運用票據法,有利轉。於開創中國票據市場,提高市場主體的交易安全性和靈活度。
(2)提高交易安全別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在對外貿易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票據承票據法的規范實施不僅加速企業資金流轉,而且這種流轉是兌業務對於解決外貿交易中的資金周轉難、信用難以建立等問題安全的。例如票據法規定,對以欺詐、偷盜或者脅迫等手段取得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只有全方位帶動各個市場主體真正活躍起票據的或出於惡意取得票據的,不得享有票據權利。持票人因重來,相應地解決貿易中的問題才能真正增強市場交易的穩定性。大過失取得不符合票據法規定的票據的,也不得享有票據權利;不僅從微觀還是宏觀角度來看,票據法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由於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在票據業務中玩忽職守給企業或當事人造了經濟活動的開展。作為一種金融工具,票據法在未來的經濟運成損失的,由該金融機構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等等。這些都在很大行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它的堅守自有其固有的淵源,而作為經程度上提高了企業交易上的安全性。濟活動的產物,票據法有必要在國際合作的背景下展開適當的、因為,學習票據法,學會運用票據工具,用票據法維護自身得體的修改,以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利益對於企業運營有深刻的意義。

⑸ 財務人員應該懂哪些法律常識

一、會計法
1、《會計法》第四十條:因違法違紀行為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自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之日起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2、《會計法》第四十三條: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會計法》第四十四條: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合同法

合同法對於財務從業人員來說特別重要,但是很多財務不看合同,會覺得這個是專業法律人員,律師和法務部的職責,其實這個非常重要。書面合同在審計時是一種很強有力的原始憑證。合同的簽訂和履行決定了業務的性質,決定了企業的責任,決定了會計的處理,決定了企業的納稅義務。要做好財務管理,就得管好合同,精通合同法等法規。
1、簽訂合同時,財務應該審核的內容:交易總金額是否准確;檢查付款方式、付款條件、發票類型及取得時間是否清晰明了;雙方當事人應具有實施法律行為的資格和能力;當事人應是在自願的基礎上達成的意思表示一致;合同的標準的和內容必須合法;合同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
2、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其中,合同的成立,是指雙方當事人依照有關法律對合同的內容和條款進行協商並達成一致。合同成立的判斷依據是承諾是否生效。而合同生效,是指合同產生法律上的效力,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通常合同依法成立之際,就是合同生效之時。兩者在時間上是同步的。但是,《合同法》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合同經批准、登記後即生效。

三、公司法

1、《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四條: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並依法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2、《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一條:公司除法定的會計賬簿外,不得另立會計賬簿。對公司資產,不得以任何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在通用的這些法律之外,比如票據法和稅法等等之外,財務從業人員還要時刻關注其他的行業性法規。比如物流行業,當年營改增出來的時候,物流行業一片哀嚎,現在也慢慢走上正軌了,再比如一些特殊行業,類似建築業的會計,要知道一些《建築法》的知識,這樣在工作中才會更加得心應手。
四、刑法
1、《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條:公司、企業進行清算時,隱匿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偽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嚴重損害債權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2、《刑法》第二百五十五條: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的領導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統計法行為的會計、統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以上是會計遵守和保護自己的常識,一定仔細關注!

⑹ 注冊會計師合同法里債權債務可以相互抵消嗎

法定抵銷VS債權轉讓中的抵銷

1.法定抵銷

(1)互負到期債務(未到期債務人可主張抵銷),標的物內種類容、品質相同。

(2)不得附條件或附期限。

(3)不能抵銷:

a.法律規定不得抵銷:因故意侵權行為產生的債務;

b.合同性質:提供勞務的債務、不作為的債務;

c.約定不得抵銷。

2.債權轉讓中的抵銷

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並且債務人的債權先於轉讓的債權到期或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提示】「法定抵銷」是站在「債務到期的先後」來說的,而債權轉讓中的抵銷是站在「債權到期的先後」來說的,因站的角度不同,所以表述不同,實質上都是一樣的,即先到期的債權人或後期的債務人可以將自己對他方享有的債權,作為主動債權主張抵銷。

⑺ 在會計經濟法中不簽訂勞動合同到底有沒有11個月的限制

在《勞動合同法抄》中襲,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有11個月的限制。

《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七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至滿一年的前一日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

⑻ 公司法,合同法,稅法,財務知識,會計學的基礎,財務管理大神們幫幫忙

多了解一下沒問題的。 看書就是這回事,我看勞動法,就是先看一遍,然後回憶,有問題的再看一次。 關鍵還是自己用

⑼ 《會計准則》與《合同法》對租賃的幾種劃分

依據《合同法》上文對租賃合同和融資資租賃合同的定義,不難看出,合同法上的租賃和融資租賃至少存在以下區別:
1、租賃僅涉及出租人和承租人兩方當事人,而融資租賃涉及出租人、承租人和出賣人三方當事人。
2、租賃僅涉及法律規定的租賃合同這一類有名合同,而融資租賃涉及法律規定的融資租賃合同和買賣合同這兩類有名合同。
3、租賃涉及的租貨物的所有權在整個租賃過程中(包括租賃前、租賃期間和租賃後)自始至終都確定歸出租人,而融資租賃涉及的租賃物的所有權雖然在租賃期結束前確定歸出租人,但是在租賃期結束後租賃物的所有權歸屬需要依據出租人和承租人的約定,至於約定的時間,可以在租賃期結束前的任何時候,包括租賃開始日之前、租賃開始日和租賃期間。不過,如果出租人和承租人對租賃期結束後的所有權歸屬沒有約定,那麼,依據《合同法》第250條的規定,「出租人和承租人可以約定租賃期間屆滿租賃物的歸屬。對租賃物的歸屬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租賃物的所有權歸出租人」。
4、租賃關系中,承租人無權選擇租賃物的出賣人,而融資租賃關系中,承租人對租賃物的出賣人有選擇權。
二、《會計准則》及相關解釋、講解對租賃的劃分
《會計准則》第2 章對租賃進行了劃分。依據《會計准則》第2章第4條第1款規定:「承租人和出租人應當在租賃開始日將租賃分為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據此,租賃分為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會計准則》第2章第6條規定了融資租賃的認定標准,即「符合下列一項或數項標準的,應當認定為融資租賃:
( 一)在租賃期屆滿時,租賃資產的所有權轉移給承租人。
(二)承租人有購買租賃資產的選擇權,所訂立的購買價款預計將遠低於行使選擇權時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因而在租賃開始日就可以合理確定承租人將會行使這些選擇權。
(三)即使資產的所有權不轉移,但租賃期占租賃資產使用壽命的大部分。
(四)承租人在租賃開始日的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幾乎相當於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出租人在租賃開始日的最低租賃收款額現值,幾乎相當於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
(五)租賃資產性前特殊,如果不作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會計准則》第2章第10條規定,經營租賃是指除融資租賃以外的其他租賃。經營租賃中,出租人對租賃物享有的所有權最終不轉移給承租人,租賃視界期屆滿後,承租人可以選擇退租或續租,但是不享有優惠購買選擇權。對此,2006年10月30日發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第21號—租賃》應用指南(下載)第2條第2款明確釋明:經營租賃資產的所有權不轉移,租賃期屆滿後,承租人有退租或續租的選擇權,而不存在優惠購買選擇權。
三、融資租賃、租賃、經營租賃、經營性融資租賃和融資性融資租賃的關系
《合同法》規定的融資租賃不等於《會計准則》規定的融資租賃,《合同法》規定的租賃不等於《會計准則》規定的經營租賃,經營性融資租賃也不等於經營租賃。《合同法》規定的融資租賃的范圍大於《會計准則》規定的融資租賃的范圍,也就是說,《會計准則》規定的部分經營租賃屬於《合同法》規定的融資租賃。據此,經營性融資租賃的范圍小於《會計准則》定義的經營租賃,因為《會計准則》定義的經營租賃還包括《合同法》定義的全部租賃。
融資性融資租賃等於《會計准則》定義的融資租賃。融資性融資租賃的范圍小於《合同法》定義的融資租賃的范圍。實際上,經營性融資租賃和融資性融資租賃是依據《會計准則》有關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的劃分對《合同法》定義的融資租賃的劃分。據此, 明顯可以獲知,《會計准則》定義的經營租賃的范圍要大於《合同法》定義的租賃的范圍,也就是說,《會計准則》規定的部分經營租賃是《合同法》規定的融資租賃,即經營性融資租賃。依據《合同法》簽訂的租賃合同只能按《會計准則》定義的經營租賃進行會計處理。但是,依據《合同法》簽訂的融資租賃合間,既可以按《會計准則》定義的經營租賃進行會計處理,也可以按《會計准則》定義的融資租賃進行會計處理,具體應當依據出租人和承租人在租賃開始日的約定。
《合同法》定義的租賃、融資租賃,《會計准則》定義的經營租賃、融資租賃,以及依據《會計准則》有關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的劃分對《合同法》定義的融資租賃劃分出來的經營性融資租賃和融資性融資租賃,功能和風險防範點等都是不同的。例如,租賃、經營租賃和經營性融資租賃具有表外融資功能,而《會計准則》定義的融資租賃,即融資性融資租賃,不具有表外融資功能。

⑽ 合同法的原則與會計基本原則的關系

合同的定義合同是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平等主體指: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在合同的締結和履行過程中,任何一方當事人都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合同雙方是平等的法律關系,而《合同法》就是一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合同關系的法律。
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有一些協議也是以合同名義出現的,但事實上當事人的法律地位並不平等,這種合同不屬於《合同法》中所指的合同,也不屬於《合同法》的調整范圍,比如:單位內部的管理制度、內部承包責任制合同、行政機關的命令、具有行政指令色彩的合同等。
合同的基本原則
合同的基本原則是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雙方應當共同遵循的原則。合同除應遵循民法的一些基本原則外,還具有其特有的原則,主要是:自願、等價有償、協商一致這三個原則。
1、自願原則,即合同自由原則,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1)締約自由,就是任何人可以自由決定是否和他人簽定合同;(2)選擇對方當事人的自由,就是可以自由決定和什麼人締結合同,不和什麼人締結合同;(3)合同內容自由,就是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當事人可以自主決定合同的具體內容;(4)設定變更和解除合同條件的自由;(5)訂立合同方式自由,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自由選擇合同的形式,包括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2、等價有償原則,即一方所承擔的義務需要另一方給付對價。雙方的這種給付在客觀上雖然在金錢上不一定是等值的,但卻應當是一方主觀上願以自己的給付換取對方的給付,這就是等價有償原則的體現。
3、協商一致原則,即合同是雙方進行充分協商後的結果,只有雙方意思一致,才可能簽訂合同。《合同法》規定雙方就合同主要條款協商一致,合同就成立。但是,我們根據以往的經驗認為:雙方簽約的時候,應做到全部條款的協商一致,這樣才能減少糾紛的發生。另外,合同的條款要明確具體,並且應像工藝流程、施工工藝一樣具有操作性。
合同的內容以及簽定合同應注意的事項
合同的主要內容一般應包括以下條款:
1、當事人的名稱(或姓名)、住所
(1)簽定合同應注意: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一定要准確,要用全稱。當事人是個人的,應寫明:姓名全稱、性別、住址、出生年月日、工作單位及職業、聯系方式、身份證號碼等內容。當事人是單位的,應寫明:單位全稱、注冊地址、辦公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聯系方式等。詳細寫明當事人的情況,關繫到區分合同的當事人是誰以及在發生訴訟時判斷對方是不是與你簽定合同一方,誰有資格參與到訴訟或糾紛當中。
簽合同時,如果對方是法人的,應當對對方的營業執照進行核對,看是否一致。同時,還應到工商局核實一下,看對方是否真實並是否經過了年檢,有無變更、歇業或吊銷營業執照的情況等。如果對方當事人是個人,應核對其身份證。應注意把營業執照、身份證的復印件附在所簽定的合同後邊備查。
當事人的地址也要寫准確,這關繫到發生訴訟時哪個法院具有案件的管轄權問題。
(2)合同中的具體經辦人、授權代表或項目經理的問題
在合同在履行過程中,基本是由具體經辦人、授權代表或項目經理來實際辦理的,因此,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經辦人要簽署許多文件。但是,一旦發生糾紛或經辦人離開對方單位,而對方單位又拒絕對經辦人簽署的文件予以認可,那麼這些文件的效力將發生爭議。為避免上述情況,建議:簽合同時加上一條:本合同的具體經辦人是某某某、男/女、經辦人的簽字樣本是:......。該經辦人在履行本合同過程中,有權代表本公司簽署文件,該簽署具有法律效力
2、合同的標的
合同的標的是指:雙方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簡單地說就是雙方要做一件什麼事情。在合同中要把標的物的情況寫清楚。如要加工某個產品,就要寫清楚產品的名稱、規格、外觀尺寸、顏色、光潔度以及內在的技術要求等。除了使用文字說明以外,有些還需要精確、清楚的圖紙來表達。不同的合同,其標的物的情況不同,有的是加工產品,有的是建設工程,還有的是合資建立一個企業。無論簽定合同是要做什麼,一定要把該標的物的情況詳細說明;二要對與標的物有關的權利歸屬和權利限制了解清楚;三要了解履行本合同所必需的批准文件對方是否已經取得。比如雙方簽定了合同,合同中約定一方要在對方的土地上合作建立企業,這時就要看對方對該土地上是否擁有合法的使用權,要驗證有關證照、發票
,還要核實標的物上有無設置抵押、擔保等權利。總之,盡量在簽定合同的時候弄清標的物的真實情況,並清楚地寫在合同中

熱點內容
勞動法中假期是否包括節假日 發布:2025-01-24 01:28:53 瀏覽:786
初任法官改革 發布:2025-01-24 01:27:17 瀏覽:103
保密法律法規知識試題 發布:2025-01-24 01:05:13 瀏覽:197
1社會保障法的定義是 發布:2025-01-23 23:11:01 瀏覽:396
列舉國家的五個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3 23:10:17 瀏覽:375
投資框架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3 23:03:07 瀏覽:450
三大訴訟法管轄 發布:2025-01-23 22:43:06 瀏覽:841
重慶大巴墜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22:04:45 瀏覽:348
刑事訴訟法懷孕的婦女 發布:2025-01-23 21:55:06 瀏覽:249
新刑事訴訟法對公安工作的影響 發布:2025-01-23 21:41:10 瀏覽: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