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商朝婚姻法

商朝婚姻法

發布時間: 2022-07-02 01:02:07

① 商朝的婚姻制度為

一夫一妻多妾。庶系無繼承權,和西方領主制差不多

② 商朝最早的法律

商朝的法制指導思想在夏朝奉「天」罰罪法制觀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發展,更加強調「神」尤其是祖先神的作用。在這種天命觀的影響下,商人十分迷信鬼神。商王自稱是上帝的兒子,即「下帝」也稱天子。因此,執行占卜的神職人員——巫,史等,在商朝社會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王權神授觀下,商朝的法律也都是一「天」與「神」的名義制定的。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爾無不信,朕不食語。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汝,罔有攸赦。」以天的名義對夏進行討伐。
《荀子·正名》中有「刑名從商」,這一論斷從一側面反映出商朝法制應該比較成熟了。《左傳·昭公六年》載「商有亂政,而作湯刑」與夏朝一樣,它也是後繼者為了紀念湯,而以湯來命名他們的法典。
除了《湯刑》外,還有《甘誓》 《盤庚》 《伊訓》等篇章也都是商朝具有效力的法律文件。

③ 中國最早的「婚姻」一詞,是從何演變而來

傳說中最早的婚姻關系是「伏羲制嫁娶,女媧立媒約」,但是原始社會流行群婚和班輩婚,不存在婚禮制度,直到商朝的時候,才出現關於婚姻的一些理解,比如「親迎於庭,親迎於堂」等。

納采就是男方讓媒人去提親,女方要是覺得適合就會把自己的芳名告訴男方,納吉就是現在的算八字,看般配嗎。納征是下聘禮:請期就是選擇結婚的黃道吉日,共牢合巹就是洞房和喝交杯酒了。

古代婚禮儀式定型是在唐朝,後世一直沿用,直到近代收到西方文化的沖擊才產生了一點改變。現在的中式婚禮其實是中西式融合下的產物。

一場盛大的婚禮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特別是一場隆重的中式婚禮更讓人喜歡。

④ 商朝「搶婚」的風俗是怎麼回事

在我國古代,人類還沒進化完全的原始時代,搶婚可以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也是原始古老的社會存在的一種普遍的婚俗。是一些已經到了適婚年齡的男子看見自己喜歡的女子,就不管女方同意不同意就直接上手搶回家,不通過正常的婚嫁禮儀,然後就與其成親。但慢慢的,人們的思想文化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商朝的搶婚習俗就是這個古老的搶婚習俗演變而來,然後更加人性化的一種習俗。

在商朝搶婚是個比較好的習俗,不僅能體現出民族風,而且也是給即將成為夫妻的未婚男女的一場有意義的婚禮,對女子來說也很有意義。

⑤ 商代的婚姻制度

商代婚姻制度比較復雜,簡單地說,從目前發現的卜辭來看:王亥到三報:無明確配偶。示壬到大戊:一夫一妻。中丁到武丁:一夫多妻(地位相等)。祖甲之後:一夫一妻。詳情,特別是為什麼會這樣變化,請看趙誠先生的《甲骨文與商代文化》第七章,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妻」是指商王的法定配偶,即見於祀典的配偶,而不是其全部配偶,非法定配偶沒有和先王一同被後世祭祀的資格。比如武丁的法定配偶有三人:妣辛(婦好)、妣戊(婦井)、妣癸,另說還有母己、母壬兩人。而非法定配偶還有很多——這不奇怪——卜辭中出現的武丁的全部配偶(「婦某」),據胡厚宣先生統計,有64人之多,兒子則有53人(「子某」)。數字未必絕對准確,但數量多是可以肯定的。可以推斷:這53人中,有法定配偶所生的,也有非法定配偶所生的,還可能包括「族子」,即兄弟姐妹之子。當然只有法定配偶所生之子才有繼承權:第一、子以母貴;第二、有繼承權的人太多是一種「不穩定因素」。根據一般常識,商王的配偶眾多,則與法定配偶所生之子就不會很多(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啊!哪怕是王)。商末又恢復了一夫一妻,卜辭有體現,文獻亦有反映。《史記·殷本紀》載:「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後,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這就是「子以母貴」。可見當時的嫡庶制度已經很明確了,而且這種制度也不會是一下子就建立起來的。可能有人會說:商代都是一夫多妻的,卜辭中只有一個妻子的王實際上還有其它妻子(法定配偶),只不過還沒有發現有關卜辭。但是,這樣明確清晰的分段(規律),肯定不是巧合,比如示壬到大戊的連續幾位王,竟無一例在祀典中有多個法定配偶。顯然上面的說法概率很小,用這段時期實行一夫一妻制來解釋更妥當一些。另外,王玉哲先生在《中華遠古史》中認為,整個商代都是一夫一妻制(一個法定配偶),那些多妻的商王,其實是在一個妻子死後,又娶了一個。他的證據是《戰國策·秦策》高誘注引《世紀》:「殷高宗有賢子孝已,母早死,高宗惑後妻之言,放之而死。」這種說法無法解釋上面的規律——怎麼那麼巧,中丁之後的商王就開始頻繁地死老婆了呢?再者,《帝王世紀》的這段話未必可靠,因為從卜辭來看,孝已被稱為「祖己」,而且在祭祀中享有和其它先王同等的地位,顯然是登過王位的,並未被放,甚至早死。胡厚宣先生有一篇文章《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是這方面的權威研究,載於《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當然由於時間關系,也有過時的地方)。

⑥ 商朝的婚姻制度

商代法律在確定婚姻關繫上,較夏代更加明確地規定了一夫一妻制,但只是適用於平民百姓。商代允許男性王族在一夫一妻外,大量納妾。由此導致正妻之外,又有娣、嬪、妃、妾的存在。此外,商代奴隸主貴族之間還盛行媵嫁制度,即王族或貴族娶妻,往往連同妻的隨嫁女一同收納為妾。而所納的妾在家中的地位是比較低的,其中突出地表現在繼承問題上,商代的繼承製度是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只有妻所生的兒女才是嫡系,才能繼承財產。除了妻下沒有子嗣,否則妾所生子女基本上是沒有繼承權的。

⑦ 商朝實行什麼制度制度

商代實行世官制度。

從文獻記載可以知道,商代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國家機構,有各種職官、常備的武裝(左中右三師),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規等等。商代實行世官制度。

商王朝的職官有中朝任職的內服官和被封於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別。內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務官和內廷事務官。最高的政務官,是協助商王決策的「相」,又稱「阿」、「保」、「尹」。

商代在實行貢納制度的同時,還有勞役租「助」,就是要求農人助耕公田(籍田),收獲皆為統治者所得,其比例約占農人收獲的十分之一。

殷紂王加征賦稅,用以充實鹿台和巨橋。 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權觀念籠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統治者「尚鬼」、「尊神」。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則,就是依據上帝鬼神的意志治理國家。

(7)商朝婚姻法擴展閱讀

「世官制」就是指世代為官,官吏都具有世襲官職的特權。世官制是先秦時期在選官用人方面所實行的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

「世官」,顧名思義 ,即貴族世代為官的制度。就其所任而言 ,世官並不等於世職 ,並不局限於某家族世代擔任某一固定官職 ,就其主體而言 ,世族是世官的基礎 ,只要一個世家大族不倒 ,其成員就隨時可能有出任重要官職。

世官制,從根子上說,是西周時人們仍保持著牢固的族的血緣聯系、人群基本以族區分(特別是征服與被征服族的區分)的產物,並得到宗法封建制的制度上的保證,從而自然形成了各級宗族長同時也就是各級官長,家國一體、家國同構的統治模式、格局。

⑧ 一夫一妻制是在哪裡誕生的

由對偶婚發展而來。它是在父系氏族社會中產生的,建立這種婚姻的目的在於確保所生的子女出自一個父親,以繼承家庭的財產。在遠古的時代,一夫一妻制比較固定,不過丈夫可以解除婚姻關系,而妻子沒有這種權利。中國的龍山文化就出現了一夫一妻的合葬墓。 到了後來,主要是封建禮制完善之後,一夫一妻制寫進了律法。《唐律疏議·戶婚》明確 一夫一妻制
記載,「一夫一婦,不刊之制。」 對於後世講的一夫多妻,可能是將妻、妾混淆了。在古代,妾是不能和妻相提並論的。「妻者,齊也,秦晉為匹。妾通買賣,等數相懸。」所以,我們自古以來,實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制。當然,在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這里的妾包括了滕、婢等)。 從對偶婚發展而來,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父權制代替母權制,世系與財產繼承開始父系計算而形成。它的確立是文明時代開始的標志之一,並適應於整個文明時代。確立這種婚姻形式,主要由於私有制的發展,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里,男子掌握經濟大權,女子處於從屬地位。父親的財產只能由出自父親的子女繼承,因此作為妻子必須嚴格保持貞操和對丈夫絕對服從。這種一夫一妻制只是對婦女而不是對男子而言的。在中國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里,男尊女卑,女子受男子統治,女子只能嫁給一個丈夫,而男子特別是剝削階級的男子則可以實行重婚、納妾的一夫多妻制。中國自西周建立中國傳統禮教以來,就一直實行一夫一妻制,後世也一直遵行這一規定。《唐律疏議·戶婚》中明確記載,「依禮,日見於甲,月見於庚,象夫婦之義」,「一夫一婦,不刊之制」。 1545年至1563年,在義大利特蘭特召開的羅馬天主教大主教會議上,一夫一妻制婚姻法正式實行。早在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政時代就已經確立了一夫一妻制的「神聖婚姻」,但那時還有自由離婚制度和公然納妾的習俗存在。 基督教教義認為,上帝造人,起初只造了兩個人,也就是一夫一妻。因此,在神前發誓的婚約,是「安定而純潔的婚姻」,是「神聖的持續」,既已結婚,就不得離婚。一夫一妻制自產生以後,就成為基督教國家婚姻制度的根本,也成為全世界婚姻制度的主流。但是,在一些非基督教國家裡,一夫多妻制仍然存在。
編輯本段夏、商時期的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經過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孕育發展,總體而言,到了夏商時期已得到基本的確立。但無論哪個地方、哪一民族,當其一夫一妻制出現的時候,隨之而來便會衍生出一夫多妻的現象。尤其是在奴隸社會初期的一夫一妻制,通常而言,僅是女性和廣大平民遵循的婚制,對於王公貴族而言,這不過是一個障人眼目的幌子。在表面上他們打著只有一個法定配偶的旗號,而實際上卻擁有一個以上乃至無數的非法定配偶。這種在一夫一妻制名目下的一夫多妻現象在夏、商時期可以說是表現得尤為突出。如:《竹書紀年》說:「(岷山氏)進女於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無子,刻其名於苕華之玉」。又如,《管子?輕重甲篇》:「昔者桀之時,女樂三萬人」。充分說明夏桀王事實上的荒淫無度的多妻生活。 在商朝的「周祭」祀典中,絕大多數的王室明文上只有一個王後可以進入祀典,出現在祀典上的王後,都是法定的配偶,個別王室的配偶也見有同時 2—4 個出現在祀典上的,這並不是多妻的表明,而是因王後早死早逝或後代追認生母等等原因所造成的,實際上並不違反一個法定配偶的規定。顯然,在商代王室的「周祭」祀典上,我們是查不出真正違反一夫一妻制的證據。但可以說,祀典反映的只是表面文章,而實際上大多數的商王除了一個法定配偶外,還同時擁有不少不能進祀典名單中的非法定配偶。如以中興商朝聞名的武丁王,在位 59 年,祀典上他有三個法定配偶,很可能是因為配偶早死而造成的。除此之外,非法定的配偶,據胡厚宣先生的研究統計,共有 64人之多。由於武丁如此多妻,故其兒子也很多,據統計至少有 53 人。觸類旁通,從武丁法定一偶實際多妻的現象可以推知,商代王公貴族的一夫一妻制。實際上都毫不例外地伴有多妻現象,而當時平民百姓的婚姻才真正代表商朝的一夫一妻婚制。《周易?漸第五十三》九三爻辭說:「鴻漸於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在丈夫外出參加征戰沒有返家的期間,妻子即使是懷孕了(因這是與別的男子發生關系而懷孕),腹中的孩子斷然是不能生下來養育的。這便是當時嚴格束庶民百姓婚姻和女人貞操的社會道德規范

⑨ 商朝實行一妻多夫制對嗎

不對。
商代法律在確定婚姻關繫上,較夏代更加明確地規定了一夫一妻制,但只是適用於平民百姓。商代允許男性王族在一夫一妻外,大量納妾。由此導致正妻之外,又有娣、嬪、妃、妾的存在。此外,商代奴隸主貴族之間還盛行媵嫁制度,即王族或貴族娶妻,往往連同妻的隨嫁女一同收納為妾。而所納的妾在家中的地位是比較低的,其中突出地表現在繼承問題上,商代的繼承製度是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只有妻所生的兒女才是嫡系,才能繼承財產。除了妻下沒有子嗣,否則妾所生子女基本上是沒有繼承權的。--遁遁

⑩ 商朝流行族外婚,這個時候就開始實行一夫一妻制了嗎

"彼岸花開攜君袖,羅帶同結莫離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等無不彰顯著人類的情深不渝及對一夫一妻制的推崇。隨著斗轉星移,不僅僅是時代發生了變化,人類的婚姻制度也在慢慢地改變,由血親,群婚,母系,古代一夫多妻等制度到一夫一妻制,不被人們所認可的腐朽制度逐漸被新制度取代。

當今被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地區和人民所認可的法定製度是一夫一妻制,那麼在以後,一夫一妻是否也會消失呢?在遙遠的我國古代,一夫多妻的現象可謂是十分普遍,它被認為是再正常不過的一種現象,且有許多人引以為傲。

多少無辜少女在這種制度下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卻也無可奈何。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一夫多妻制終被一夫一妻制所代替。由此可見,一夫多妻制的家庭倫理道德觀是與當今社會潮流格格不入的,且違背了社會道德。

熱點內容
地方政府規章有效期多長 發布:2025-01-23 13:33:46 瀏覽:306
北京豐台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3 13:27:13 瀏覽:260
我國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23 13:14:02 瀏覽:616
法院個人榮譽 發布:2025-01-23 13:10:17 瀏覽:736
新婚姻法法定年齡 發布:2025-01-23 12:42:36 瀏覽:545
公民道德視頻 發布:2025-01-23 12:25:13 瀏覽:991
我國勞動法不認可雙重勞動關系 發布:2025-01-23 12:06:33 瀏覽:890
司法仲裁委員會 發布:2025-01-23 12:05:17 瀏覽:306
溫州中級法院院長 發布:2025-01-23 12:02:52 瀏覽:268
華南理工社會保障法課程作業 發布:2025-01-23 11:37:47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