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渦
⑴ 民法典分為幾個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翔實的規定,並規定侵權責任,明確權利受到削弱、減損、侵害時的請求權和救濟權等,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⑵ 八年級上 歷史與社會
志高任重
禹為鯀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傳生於西羌(今甘肅、寧夏、內蒙南部一帶),後隨父遷徙於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堯時被封為夏伯,故又稱夏禹或伯。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時也是奴隸社會的創建者。
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 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他徵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派誰去治理洪水呢?首領們都推薦鯀(音gǔn)。
堯對鯀不大信任。首領們說:「現在沒有比鯀更強的人才啦,你試一下吧!」堯才勉強同意。
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制服。因為他只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築壩,結果洪水沖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凶了。
舜接替堯當部落聯盟首領以後,親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發現鯀辦事不力,就把鯀殺了,又讓鯀的兒子禹去治水。
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
禹新婚不久,為了治水,到處奔波,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忍著真心沒進去探望。
當時,黃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龍門山(在今山西河津縣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擠得十分狹窄。奔騰東下的河水受到龍門山的阻擋,常常溢出河道,鬧起水災來。禹到了那裡,觀察好地形,帶領人們開鑿龍門,把這座大山鑿開了一個大口子。這樣,河水就暢通無阻了。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編輯本段河伯傳說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 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一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
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挨過治水的事兒,一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麼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幅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著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幅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鄉親們都討厭他好逸惡勞,沒人搭理他。他找到村裡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志。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里來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一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老漢累病了。後老漢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幹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人手不夠,他說服鄉親們幫忙。
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著河圖,黃河哪裡深,哪裡淺;哪裡好沖堤,哪裡易決口;哪裡該挖,哪裡該堵;哪裡能斷水,哪裡可排洪,畫得一清二楚。只可嘆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連連漲水,屢屢泛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
後老漢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見面。他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兒子叫羿,射箭百發百中。無論後老漢如何講,羿不讓他去找河伯。後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連屍體都沒找到。後羿非常恨河伯,咬著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
這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見河對岸走著一個年輕人。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著問起來:「喂,你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後羿。他抬頭一看,河對岸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你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
後羿一聽是河伯,頓時怒沖心頭,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裡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猛地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對岸一個頭戴斗笠的人,攔住了後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後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後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後羿隨大禹一同趟過河。後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河伯知道了後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你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哩。」
河伯說:「我的心血和治河辦法都在這張圖上,現在授給你吧。」
大禹展圖一看,圖上密密麻麻,圈圈點點,把黃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畫得一清二楚。大禹高興極啦。他要謝謝河伯,一抬頭,河伯躍進黃河早沒影了。
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終於治住了黃河。
位於山西省芮城縣東南5公里的黃河岸邊的神柏峪,相傳是大禹勘察水情、並在河邊的柏樹上拴馬歇腳的地方。後人在此處河邊修建了一座禹王廟,以示紀念。
編輯本段殫精竭慮
在浙江省紹興市的會稽山下,人們還修建了大禹的陵墓——禹陵,以紀念他的豐功偉績。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跡。相傳他藉助自己發明的原始測量工具——准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不畏艱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勞動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經濟文化不斷交流,各種能夠論著異曲紛呈,關於河事的記載也逐漸曾加。成書於戰國時期的《禹貢》一書就是一本專門記述地理情況的書。該書以大禹治水的故事為依託,按「九州」的地理區域,對中國的山脈、河川、疆界、貢賦等作了較為詳細的描述。
後代的人都稱贊禹治水的功績,尊稱他是大禹。
舜年老以後,也像堯一樣,物色繼承人。因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選禹。到舜一死,禹就繼任了部落聯盟首領。
這時候,已到了氏族公社後期。生產力發展了,一個人生產的東西,除了維持自己的生活,還有了剩餘。氏族、部落的首領們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餘產品作為自己的私人財產,變成氏族的貴族。有了剩餘的產品,部落和部落之間發生戰爭,捉了俘虜,不再把他們殺掉,而把他們變成奴隸,為貴族勞動。這樣,就漸漸形成奴隸和奴隸主兩個階級,氏族公社開始瓦解。
由於禹在治水中的功績,提高了部落聯盟首領的威信和權力。傳說禹年老的時候,曾經到東方視察,並且在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一帶)召集許多部落的首領。去朝見禹的人手裡都拿著玉帛,儀式十分隆重。有一個叫做防風氏的部落首領,沒有到會。禹認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風氏斬了。這說明,那時候的禹已經從部落聯盟首領變成名符其實的國王了。禹原來有個助手叫做皋陶(音gāoyáo),曾經幫助禹治理政事。皋陶死後,皋陶的兒子伯益也做過禹的助手。按照禪讓的制度,本來是應該讓伯益做禹的繼承人的。但是,禹死以後,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貴族卻擁戴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禹的位子。
這樣一來,氏族公社時期的部落聯盟的選舉制度正式被廢除,變為王位世襲的制度。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出現了。
編輯本段功德永存
在我國到處都有關於大禹的遺跡和傳聞。安徽懷遠縣境內有禹墟和禹王宮;陝西韓城縣有禹門;山西河津縣城有禹門口;山西夏縣中條山麓有禹王城址;河南開封市郊有禹王台;禹縣城內有禹王鎖蛟井;湖北武漢龜山東端有禹功磯;湖南長沙嶽麓山巔有禹王碑;甚至遠在西南的四川南江縣還建有禹王宮;而河南洛陽更有大禹開鑿龍門的傳說。這些遍布中國的大禹遺跡,記刻著大禹的豐功和人們的思念。大禹是我國古代偉人中最受人們崇敬的一個。
據考證,當時大禹治水的地區,大約在現在的河北東部、河南東部、山東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一次,他們來到了河南洛陽南郊。這里有座高山,屬秦嶺山脈的余脈,一直延續到中嶽嵩山,峰巒奇特,巍峨雄姿,猶如一座東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個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細流就由隙縫輕輕流過。但是,特大洪水暴發時,河水就被大山擋住了去路,在缺口處形成了游渦,奔騰的河水危害著周圍百姓的安全。大禹決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開道。艱苦的勞動,損壞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損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傷了,有的上山時摔死了,有的被洪水捲走了。可是,他們仍然毫不動搖,堅持劈山不止。在這艱辛的日日夜夜裡,大禹的臉曬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腳指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裡而脫落,但他還在操作著、指揮著。在他的帶動下,治水進展神速,大山終於豁然屏開,形成兩壁對峙之勢,洪水由此一瀉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從此暢通。
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舉為舜的助手。過了十七年,舜死後,他繼任部落聯盟首領。後來,大禹的兒子啟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夏禹死後就葬在茅山,後人因禹曾在這里大會諸侯,計功行賞,所以把茅山改名為會稽山。這就是紹興大禹陵的由來。而今的禹陵背負會稽山,面對亭山,前臨禹池。1979年重建大禹陵碑亭一座,飛檐翹角,矗立於甬道盡頭。內立明朝人南大吉書寫的「大禹陵」巨碑一塊。亭周古槐蟠郁,松竹交翠,幽靜清雅。亭南有禹穴辨亭和禹穴亭,是前人考辨禹的墓穴所在之處。
大禹為民造福,永遠受到華夏子孫稱頌,大禹刻苦耐勞的精神,永遠為炎黃後裔懷念。人們來到紹興,總忘不了去市東南的大禹陵觀瞻。
至於大禹治水治的是哪條「水」,如何治法?傳統的說法似有誇大之處。傳說中的龍門,在陝西韓城與山西河津之間,黃河至此,兩岸峭壁陡立,十分險要,相傳這里是大禹鑿開的,所以龍門又稱禹門口。但按夏代的施工技術水平,絕對完成不了這么大的工程。又傳說大禹根據不同的水系,劃天下(全國)為九州,其實夏代初期的疆域絕沒有如此之大。許多傳說,都不免互相矛盾,難以自圓其說。
新說是:大禹治水,治的並不是滔滔的長江、黃河之水,那時的洪水實在是海侵,就是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到陸地上來。這是世界性的,所以許多民族都有被洪水所淹的傳說。洪水退後,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種。大禹所治理的,正是這種田間水渠的管理。這和孔子所說的「盡力乎溝洫」是大致符合的。《孟子.滕文公》中說:「當堯之時,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於中國」。中華大地上的江河,大都是發源於西部,滾滾東流。不論水大水小,都不會是「橫流」、「逆行」,只有在海侵時,海水由東向西倒灌,才會出現「橫流」、「逆行」的現象。
傳統的說法是:舜命鯀治水,鯀只懂得堙、填之法,失敗後為舜所殺。鯀之子禹接受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用疏導之法,終於成功。史實並不如此簡單,鯀也不會如此之笨。失敗或者成功總是由多種因素所造成,《國語》等古籍就說過大禹治水也是用的堙、填之法。
編輯本段淮沂治水
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在全國許多地方世代相傳,禹的足跡不僅遍於全國各地,而且許多名山大川也都被說成是受禹治理過的。其中有關大禹和其父鯀在今魯南蘇北黃淮泛區治水的傳說也在華夏文化史上留下了濃筆重彩的一頁。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洪荒時代就是原始時代。那時代沒有文字記錄先民的生活狀況,後人往往憑想像、傳說、神話去加以了解。現代由於先史學、考古學、人類學、地質學的發達,對於洪荒時代的情況,才推斷出一個近似的了解。相傳在距今約4600年前的夏朝堯舜時代,正值冰河時代後期,氣候轉暖,積雪消融。大地山河,淪為澤國,天地萬物,同為波臣。人類或登高陵土山,或以木為舟,載沉載浮,倖免淪沒。古黃河改道從蘇北平原入海,淮、泗流域發生特大洪水,「湯湯洪水方割,盪盪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尚書�6�1堯典》)。加之海水水面升高,滄海橫流,海水倒灌,淮河淤積,使泰山以西到沂蒙以南至蘇北地區,成為大片澤國。在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時,人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各部落的人們被迫逃避到一個個高地上,形成了許多孤島。鯀是堯舜治下的一位治水首領,他被流放東夷,負責變革同化東夷族,使其迅速趕上進步的黃帝族。鯀是傳說中禹的父親,顓頊的兒子,姒(si)姓,建國於崇(今河南嵩縣北),史稱崇伯。鯀是堯帝的臣子,當時洪水泛濫,他由四岳推薦給堯,被派去治理洪水。由於他採用堵塞的方法,結果九年不成,用湮塞的方法,淹沒許多人的生命,並擅自將神廟里的青銅禮器鑄成治水工具,犯下彌天大罪,被舜帝誅殺於羽山之野。《正義》引《括地誌》載,羽山在沂州臨沂縣界。《禹貢》註:「羽山在郯城縣七十里」。 對於鯀的評價歷來不太一致。按照《尚書》的記載,鯀是一個凶神惡煞般的人物。而在古代神話中,鯀卻常常得到很高的評價。《山海經》說他曾經竊取天帝的息壤來堵洪水,鯀成了一個不顧個人安危,救民於水火的英雄。一般認為,鯀為了人民的利益,歷經干辛萬苦,直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雖然他未能取得治水的成功,但其勇於奉獻的精神尤為可嘉。他在治水方法上的失誤,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當時人類治理洪災尚處於摸索階段,經驗不足,因而曲折是難免的。他的失敗和悲劇為後繼者指明了方向,
《左傳》雲:「鯀化為黃熊,入於羽淵,淵東有羽山。池上多生細柳,野獸不敢踐。」另據《山海經�6�1海內經》載,鯀死之後從他的腹中生出了他的兒子禹。大禹奉命繼承了父親未競的事業,他吸取了父親失敗的教訓,採用疏導的方法治水,並且親臨一線指揮,櫛風沐雨,歷經十年之久。《史記》以極其虔敬的心情敘說了禹的豐功偉績:他舍家為國,忘我工作,新婚只有四天就離家赴任,三過家門而不入,連新生的兒子也無暇照顧。為了全面了解水情和地勢,他足跡踏遍了九州,勘察測量山形水勢,疏導了九條河道,修治了九個大湖,鑿通了九條山脈,終於戰勝了洪水,得以平土而居。禹不僅治理了水患,而且還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產,規定了各地的貢品賦稅,開通了各地朝貢的方便途徑,並在此基礎上,劃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國范圍內形成了眾河朝宗於大海,萬方朝宗於天子的統一安定的大好局面。大禹也因此大得民心,使他有條件獲得政治優勢,成為堯的繼承人。
經過大禹治水,在「淮沂其治,蒙羽其藝」之地 (《史記�6�1夏本紀》),淮河和沂水流過的地方,蒙山和羽山之間,這片淤積幾十年大水的地方,經過大禹的治理,將淤積的大水「谷」,引入大海,清理了古黃淮泛區的一些河段,開出了許多良田和桑土,成為人民安居樂業的地方。在低窪地留下了微山、東平、鉅野、駱馬等「四瀆」,成為有利於先民生存的湖泊。其後劃分了行政區域,也就是青、兗、徐、揚、梁、豫、冀、荊、雍等九州島。禹治水有功,舜將部落聯盟首領之位禪於禹,其後裔姒姓便在今魯南蘇北一帶滋生繁衍,從事著耕耘、蠶桑、冶煉、制陶、漁獵等生產活動。後人為紀念夏禹治水的功績,曾在沂河岸邊建立了禹王城。禹是夏朝開國之君。禹生啟,啟生仲康,仲康生帝相,帝相生少康。
編輯本段大禹治水的歷史意義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家庭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體現了公而忘私、把個人的一切獻身於為人民造福的事業之中的崇高精神。尤其可貴的是,大禹在治水中積極組織大家去治理洪水,一心一意地降服水患,這種執著的精神,堅定的信念是偉大的,人民在大禹的領導下,齊心協力,共同戰勝了災難。
這個傳說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勇敢、奉獻、堅毅不屈、萬眾一心戰勝困難的民族精神。
【大禹的遺跡和傳聞】
在我國到處都有關於大禹的遺跡和傳聞。安徽懷遠縣境內有禹墟和禹王宮;陝西韓城縣有禹門;山西河津縣城有禹門口;山西夏縣中條山麓有禹王城址;河南開封市郊有禹王台;禹縣城內有禹王鎖蛟井;湖北武漢龜山東端有禹功磯;湖南長沙嶽麓山巔有禹王碑;甚至遠在西南的四川南江縣還建有禹王宮;而河南洛陽更有大禹開鑿龍門的傳說。這些遍布中國的大禹遺跡,記刻著大禹的豐功和人們的思念。大禹是我國古代偉人中最受人們崇敬的一個。
相關考證
據考證,當時大禹治水的地區,大約在現在的河北東部、河南東部、山東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一次,他們來到了河南洛陽南郊。這里有座高山,屬秦嶺山脈的余脈,一直延續到中嶽嵩山,峰巒奇特,巍峨雄姿,猶如一座東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個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細流就由隙縫輕輕流過。但是,特大洪水暴發時,河水就被大山擋住了去路,在缺口處形成了游渦,奔騰的河水危害著周圍百姓的安全。大禹決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開道。艱苦的勞動,損壞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損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傷了,有的上山時摔死了,有的被洪水捲走了。可是,他們仍然毫不動搖,堅持劈山不止。在這艱辛的日日夜夜裡,大禹的臉曬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腳指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裡而脫落,但他還在操作著、指揮著。在他的帶動下,治水進展神速,大山終於豁然屏開,形成兩壁對峙之勢,洪水由此一瀉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從此暢通。
大禹陵
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舉為舜的助手。過了十七年,舜死後,他繼任部落聯盟首領。後來,大禹的兒子啟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夏禹死後就葬在茅山,後人因禹曾在這里大會諸侯,計功行賞,所以把茅山改名為會稽山。這就是紹興大禹陵的由來。而今的禹陵背負會稽山,面對亭山,前臨禹池。1979年重建大禹陵碑亭一座,飛檐翹角,矗立於甬道盡頭。內立明朝人南大吉書寫的「大禹陵」巨碑一塊。亭周古槐蟠郁,松竹交翠,幽靜清雅。亭南有禹穴辨亭和禹穴亭,是前人考辨禹的墓穴所在之處。
大禹為民造福,永遠受到華夏子孫稱頌,大禹刻苦耐勞的精神,永遠為炎黃後裔懷念。人們來到紹興,總忘不了去市東南的大禹陵觀瞻
⑶ 物理和社會進步之間的關系
物理學發展對人類社會的貢獻
1 引言
物理學是一門探究一切物質的組成及其運動規律,揭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各種運動之間的關系的廣博而豐富的學問。物理學的進展密切聯系著工業,農業等的發展,也同人類文明的進步息息相關。從電話的發明到當代互聯網路實現的實時通信;從蒸汽機車的製造成功到磁懸浮列車的投入運行;從晶體管的發明到高速計算機技術的成熟等等。這些無不體現著物理學對社會進步與人類文明的貢獻。當今時代,物理學前沿領域的重大成就又將會引領著人類文明進入一片新天地。
2 物理學發展與科技進步
物理學對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起著最直接地推動作用,幾次工業革命便是最好的驗證。其都是由於物理學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規律,構成了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為科技發展提供了方法和技能。近一個世紀以來,物理學又有了嶄新的進展,帶來相應的新技術革命。
2.1 蒸汽機的發明和牛頓力學的建立,導致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17世紀,牛頓完成了劃時代的偉大巨著《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其奠定了整個經典物理學的基礎,並對其他自然科學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牛頓力學的建立,是自然科學從自然哲學中分化出來的第一重大事件,實現了自然科學的第一次大綜合,使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跨進了劃時代的一大步。經典物理學的思想方法、定量規律及實驗基礎,使科學技術的發展擺脫了當時多少還帶有經驗式的、工匠式的、思辨色彩的落後狀態,加快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步伐,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大規模發明和使用機械打下了基礎。
17世紀,英國的資本主義生產大發展,采礦業,航海業甚至戰爭等的規模擴大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難。然而,它們都涉到動力機問題。從17世紀初已經有很多人著手這方面的工作,但都沒取得重大進展。直到1698年,英國的賽維利(Thomas Savery,1650~1715)才研製成功實用的蒸汽水泵。1705年,英國的紐可門(Thomas Newcoman,1663~1729),發明了第一台蒸汽推動活塞工作的抽水機。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對蒸汽機的改革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1765年,他把蒸汽的冷凝過程安排在汽缸外進行,實現了汽缸的恆溫。這是對原始蒸汽機的關鍵改革。蒸汽機的研製是以力學和熱學為基礎的。那時,對溫度計、量熱學(比熱、潛熱)、熱傳導及熱的本質的研究等都取得了重大發展。瓦特在改革蒸汽機的過程中,就得到布萊克(J. Black,1728~1799)的理論指導。因此,科恩(M. H. Cohen)指出:「我們的製造廠不再被交給無知的工作者;相反,在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中,有非常有知識的人,有受到良好教育的物理學家們,為了促進有用技藝的進步,我們必須指望他們」。
蒸汽技術革命引起了社會的全面變革,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極大飛躍,使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機械製造業和加工業取代了農牧業而成為產業結構中核心支柱產業。
牛頓力學和蒸汽機的發明,使人類進入了機械化時代。
2.2 電磁理論的發現和建立, 使人類進入了電氣化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它以電磁理論的建立和發展,電氣技術開發和應用為基礎,極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引起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生產結構的巨大變革。同時,電磁場理論的發展拓展了科學研究領域,帶動了一些新興學科和相關交叉學科的發展。
歷史上第一個對電磁現象進行系統研究的是英國的吉爾伯特(William Gilbert,1540~1603),但其研究停留於現象層面。此後一百多年,電和磁的研究非常緩慢。18 世紀,美國的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806)證明了電的同一性,還定義了正負電荷,提出了電荷守恆定律。法國科學家庫侖(Charles Augustin Coulomb,1736~1806)藉助扭秤實驗得到了靜電作用的平方反比定律。1820年,丹麥的奧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首次得出了電磁統一的思想。不久,法國的安培(Andre Marie Ampere,1775~1836)提出了電流相互作用的安培定律,為電動力學的創立作了開創性的工作。後來,英國的法拉弟(Michael Faraday,1791~1867)通過10年的努力,終於在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並在實驗的基礎上創建了力線思想和場的概念,為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實驗基礎。麥克斯韋於1873年建立了經典電磁理論方程組——麥克斯韋方程組。其中,麥克斯韋提出了「渦旋電場」和「位移電流」假說,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算出了電磁波的傳播速度,從理論上證明了光是一種電磁波。電磁理論發展到了一個輝煌的時期。10年後,德國的赫茲(Heinrich Hertz,1857~1894)在實驗室實現了電磁波的發送和接收規律,還證明了電磁波的一系列光學性質,為麥克斯韋理論的確立給出了權威性的證明。這樣就實現了物理學的第三次大綜合即電、磁、光的綜合。
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奠定了電力工業最重要的基礎;對電磁波運動規律的研究也是電訊技術發展所不可缺少的。19世紀80年代,歐洲各國的物理學家相繼發明了交流發電機、變壓器、交流感應電動機和輸電系統。這些研究和發明, 為建造大容量電機,獲得強大電力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性;實驗室里成功的技術開發,引發了電力技術的廣泛應用,導致第二次工業革命。在電力革命的過程中,電磁場理論規定著革命的方向,指導著電力系統技術體系的建立。事實再一次證實了科學包括物理學對生產力發展的先導作用。
2.3 量子理論與信息技術革命
信息革命始於20世紀40年代,以計算機問世為標志,目前方興未艾。從1904年發明二極體起,到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研製成功止,是信息技術史上的「電子管時期」。1947年隨著半導體晶體管問世,信息技術史進入了「晶體管時期」。此後,集成電路的發明,打破了電路與元件分離的傳統觀念,使電子設備微形化。經過大規模集成電路階段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又在迅猛發展。而計算機就是由這些物理元件組成的信息處理工具。
電子和信息技術具有物理基礎。首先是1925年~1926年量子力學的建立。1926年費米—狄拉克統計法的提出,得知固體中的電子服從泡利原理。1927年Bloch理論的建立,得知理想晶格中無電子散射。1928年Sommerfeld提出能帶的猜想。1929年Peiels提出禁帶、空穴的猜想;Wlson和Bloch從理論上解釋了導體、絕緣體和半導體的性質和區別;Mott和Jones用電子轟擊、X射線發射和吸收等方法驗證了能帶理論;Bethe提出費米面的概念;Landau提出費米面可測量。1947年Bardeen,Shockley,Brattain發明晶體管。1957年Pippard測量了第一個費米面(銅的);而後,劍橋學派建立費米面編目。1962年製成集成電路(IC)。 70年代中後期,製成大規模集成電路(LIC);製成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IC);集成度以每10年一千倍的速度增長;巨型機的向量運算超過每秒億次;微機進入家庭。80年代以後智能計算機、光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的研製取得一定成果,巨型機的運算速度已達數萬億次;網路時代隨即到來,新物理技術,如光纖的應用,掀起了信息技術革命的又一次高潮。
2.4生物技術的物理學基礎
20世紀的生命科學在物理學的基礎上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也就是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以及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在此過程中,物理學的概念與方法深入到生命科學領域。量子力學的創立者薛定諤,1944年寫過《生命是什麼》,這本書曾深刻地影響了一批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的思想,促成了分子生物學誕生出了三個基本的學派,這就是比德爾代表的化學學派,德爾布呂克代表的信息學派,以及肯德魯代表的結構學派。物理學的X射線晶體衍射方式,為結構學派認識生物大分子的晶體結構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物理學家伽莫夫率先提出了三聯體密碼方案,有利地推動了信息學派的成長。1953年,美國生物學家沃森和英國化學家克里克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1954年,俄裔美國物理學家伽莫夫提出核苷酸三聯體的遺傳密碼。1958年,克里克提出了遺傳信息傳遞從DNA到RNA再到蛋白質的中心法則。1961年,法國生物學家雅各布和莫諾提出了基因的功能分類和調節基因的概念等等。在這以後,幾乎所有對生命現象的研究,都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去尋找生命本質規律,分子生物學成為了生命現象研究的核心領域和發展生物技術原理的源泉。1970年,基因重組開辟了基因技術工程應用的可能性,從而使人類看到了運用生物技術造福人類的廣闊前景。
3 物理學的學科地位及發展方向
3.1物理學在自然科學群體中的地位。
這是由自然科學群體的知識結構決定的,是長期的、穩定的。在自然科學群體中,物理學處於基礎和領導地位。進入21世紀的今天,物理學仍是一門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學科,它的創造性進展仍日新月異,遇到的挑戰也愈來愈大。同時,21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將在極大程度上依賴於物理學的發展,物理學仍將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中佔主導地位,物理學對當代以及未來高新技術的發展也將會提供更大的推動力。
這一觀點會招致來自其它學科的爭議。對於數學,首先,數學本身不能回答其自身的數學形式邏輯體系的客觀真實性問題,數學形式體系的客觀真實性要靠物理學去認證;其次,數學的發展有兩個動力,即數學內部邏輯發展的動力和外部的物理學等學科的需要與直觀的動力。正是這種外部物理學的需要與直觀的動力,使Witten和Donaldson發展了現代數學,並因此獲得了菲爾茲獎;而量子論則導致非對易幾何學的出現,超弦理論則導致新的數學觀點的產生。然而,數學是偉大的,她像語言一樣,是人類進行交流和表達思維的工具,對於現代科學技術,她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對於化學,量子力學和統計熱力學是表述化學定律的基礎,現代化學則在理論上離不開量子力學,在實驗上離不開現代物理學測量技術。對於生物學,量子力學和量子統計是在分子層次上認識生命現象的基礎,生物物理學使生物學更定量、更精確。
綜上所述,物理學在自然科學群體中的領導地位是長期的、不可否認的。
3.2 物理學的發展趨勢
雖然在20世紀近代物理學革命以後的約為3 /4世紀的時間內,物理學並沒有發生新的基礎性、革命性的重大變革,物理學的進展主要還表現為對於相對論量子論的完善及推廣應用上,但這並不意味著物理學的發展已經走到了盡頭。百年來物理學的巨大發展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物理學不僅是高新技術發展的源泉,而且也是一切自然科學得以發展的基礎,沒有物理學基礎研究的發展,就不會有現代一切科學文化的出現。J.霍根在《科學的終結》一書中得出的「物理學以及自然科學終結」的結論。這是悲觀的看法,認為人類對物理學基本規律的認識已經完成,基礎物理學的發展終結了。然而,現代物理學仍然是不完備的,物理學的內在矛盾(相對論與量子論的矛盾)表明21世紀的物理學需要而且必然面臨再一次深刻的變革。
4 當代物理學前沿簡介
當代物理學的前沿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凝聚態物理學與介觀物理學,原子、分子物理學與光學,原子核物理學,基本粒子物理學與量子場論,廣義相對論、天體物理學與宇宙學,量子信息、量子通訊與量子計算,生物物理學。其中後兩個方面分別是物理學與資訊理論和計算機科學,物理學與生物學的交叉。每一個方面中又分別包含著不同的方向。比如原子核物理學方面有低能原子核物理學,放射性核與超重核,天體核物理學等。
預期21世紀的高科技與物理學有如下的對應與關聯:
表 1
預期的高科技 與之關聯的物理學及其交叉學科
信息技術 介觀物理、量子信息
聚變能源 等離子體、強激光物理
功能材料製造 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態物理
MEMS(微米機電系統)NEMS(納米機電系統) 納米科技、介觀物理
基因工程 量子化學、量子生物學
宇宙與太空開發 相對論、天體物理
由表可以看出,上述物理學前沿問題均針對著對未來的某一項或幾項高科技。
5 結束語
綜合以上論述,物理學自其誕生便作為一門能夠不斷改寫和更新人類文明的學問而存在並不斷豐富發展著;它對人類社會進步的貢獻是每一位科學家有目共睹的。物理學不僅滿足了人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同時在其理論發展過程中對工業科技進步及其它自然科學發展潛移默化地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⑷ 順查法與逆查法
順查法是從原始憑證到賬簿到報表到納稅情況的審查。系統、全面、運用簡單,避免遺漏。逆查法是從會計報表到有疑問地方審查賬簿、憑證。重點突出,迅速突破問題。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第三十九條 審計人員通過審查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查閱與審計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檢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等方式進行審計,並取得證明材料。 審計人員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時,應當出示審計人員的工作證件和審計通知書副本。
⑸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紋飾的特點
1.獸面紋古稱饕餮紋,(饕餮為傳說中貪食猛獸之名),古人認為此獸有首無身極為恐怖,實際上這類紋飾是各種各樣動物或幻想中神獸的頭部正視圖案。後另名為獸面紋,比之饕餮紋更確切、明了。 獸面紋主要的裝飾對象是鼎,青銅鼎除了作為實用器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用途,就是作禮器使用。獸面紋大都以誇張的獸面、簡潔的線條來修飾器物,相信這同當時人們的宗教信仰和社會宗法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也是研究古中國的社會、經濟與宗教的主要依據。 獸面紋的特點是以鼻樑為中線,突出正面造型,兩側作對稱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較具體的獸面紋在目上還有眉,目側有有耳,多數有爪,兩側有左右展開的體軀或獸尾,少數簡略形式的則沒有獸體和尾部。可以說所有的獸面紋基本上是按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現方法和技巧上,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同。 亦稱「獸面紋」。青銅器上常見的裝飾紋樣之一。紋樣象徵古代傳說中一種貪食的凶獸饕餮的面形,圖案多有變化。 饕餮一詞見於《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商代至西周時常作為器物上的主題紋飾,多襯以雲雷紋。西周後期以後逐漸推動主題紋飾的突出地位,常用仿器耳或器足上的裝飾。 自宋代宣和時的《博古圖錄》稱此類紋飾為饕餮紋後,歷代沿用這一名稱。 2.3.龍紋包括夔紋和夔龍紋。這里的"夔"古稱是一角一足的動物,實際上則是雙足動物的側面像。龍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是多種多樣的,因此紋飾也各有不同,按圖案結構分,有爬行龍紋、卷體龍紋、交體龍紋、雙體龍紋、兩頭龍紋等。 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龍是古代神州傳說中的動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圖象,都是以鼻為中線,兩旁置目,體軀向兩側延伸。若以其側面作圖象,則成一長體軀與一爪。 龍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為青銅器紋飾,最早見於商代二里岡期,以後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戰國,都有不同形式的龍紋出現。 商代多表現為屈曲的形態;西周多表現為幾條龍相互盤繞,或頭在中間,分出兩尾。 傳說龍的出現與水有關,《考工記·畫繢之事》謂:「水以龍,火以圜。」是用龍的形象來象徵水神,因此在青銅水器中,龍的圖卷或立體形象有更多出現。 根據龍紋的結體大致可分為爬行龍紋、卷龍紋、交龍紋、兩頭龍紋和雙體龍紋幾種。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表現為一爪的這樣紋飾,又稱為「夔紋」或「夔龍紋」。 夔紋 圖案表現傳說中的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夔,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一足的類似爬蟲的物像,都稱之為夔或夔龍,這與古籍「夔一足」的記載有關。《說文·攵部》:「夔,神也,如龍一足。」有的夔紋已發展為幾何圖形化的裝飾,變化很大。常見的有身作兩岐,或身作對角線,兩端各有一夔首。盛行於商和西周前期。 4.鳳鳥紋 鳳凰始見於《詩經》,原為「鳳皇」,漢代毛亨解釋為「雄為鳳,雌為皇」。鳳和龍同為古代的祥瑞動物。「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說明玄鳥就是商的圖騰,在古代,鳳鳥就是鳥圖騰的代表。 鳳鳥紋按照構圖形象分為長喙鳥紋,體軀是鳥,頭部有一較長的喙;鴟梟紋,正面,大圓眼,毛角大翅,盛行於商代中晚期;雁紋,是鳥紋中寫實的形象,屬春秋晚期北方的風格。鳳鳥紋多飾於鼎、簋、尊、卣、爵、觶、觥、彝、壺等器物的頸、口、腹、足等部位。 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鳥長翎垂尾或長尾上卷,作前視或回首狀。在青銅器上大多作對稱排列。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確的鳥紋。青銅器上最早出現的是二里岡期的變形鳥紋。殷墟時期已有鳥紋作為主要紋飾。西周早期起鳥紋大量出現,一直到春秋時期。 商代鳥紋多短尾,西周鳥紋多長尾高冠。鳥紋包括鳳紋、鴟梟紋、鸞紋及成群排列的雁紋等。 5. 蟠螭紋 民間有龍生九子,蛟和螭都是龍子的說法,而蟠則指「盤曲而伏」。古代表銅器上的蟠螭紋,其身體和腿似龍,而面部似獸。此紋於商、明、周,是春秋戰國和漢代玉器上的主要紋飾。戰國的蟠螭紋,圓眼大鼻,雙線細眉,貓耳,頸粗大且彎曲,腿部的線條變彎曲,腳爪常上翹。身上多為陰線勾勒,尾部呈膠絲狀陰刻線。漢代,眉上豎且內色,眼眶略有下墜,鼻樑出現了細線劃紋,身體與戰國時沒有差別,只是尾部出現由兩個卷紋只有三條腿。南北朝時期,眼睛稍長且有彎度,嘴邊兩腮多有凹槽,頭上有的長角,有的無角,腿短,一般前腿只有一個,所以也是三條腿,有時,前腿伸出一點作為第四條腿,尾部的卷雲紋較以前寬了一些。宋代,最大的特徵是在鼻子下有一條很寬的陰線,極富立體感。元代,頭額寬而高,其眉、眼、鼻、口都集中在整個面部的下方,僅占面部的三分之一,頸項低下,許多地方已被發毛掩住、上升、伏地、盤旋等形象,其氣勢磅礴,形態美觀。直至清代,則出現了以前各個時代均未有的獨特紋飾。 6.蟠虺紋 蛇紋 青銅器上的一種紋飾。有三角形或圓三角形的頭部,一對突出的大圓眼,體有鱗節,呈捲曲長條形,蛇的特徵很明顯,往往作為附飾縮得很小,有人認為是蠶紋。個別有作為主紋的,見於商代青銅器上。 商末周初的蛇紋,大多是單個排列;春秋戰國時代的蛇紋大多很細小,作蟠旋交連狀,舊稱「蟠虺紋」。 蟠虺紋 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以蟠屈的小蛇的形象,構成幾何圖形。盛行於春秋戰國。 7.雲雷紋是變形線條紋的一種,大都用作地紋,起陪襯主紋的作用。用柔和迴旋線條組成的是雲紋,有方折角的迴旋線條是雷紋,盛行於商中晚期。 8.渦紋 又稱火紋。顧名思義,近似水渦,故為渦紋。其特徵是圓形,內圈沿邊飾有旋轉狀弧線,中間為一小圓圈,似代表水隆起狀,圓形旁邊有五條半圓形的曲線,似水渦激起狀。有人認為,渦紋的形狀似太陽之像,是天火,又故稱火紋,商代早期的渦紋是單個連續排列的,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戰國時期,一般與龍紋、目紋、鳥紋、虎紋、蟬紋等相間排列。渦紋多用於罍、鼎、斝、瓿的肩、腹部,它盛行於商周時代。 9.重環紋 由略呈橢圓的環組成紋帶,環有一重、二重、三重,環的一側形成兩直角或銳角。有時也與其他紋飾相配出現。盛行於西周中、後期。 10.竊曲紋 是由兩端回鉤的或「S」形的線條構成扁長圖案,中間常填目紋,盛行於春秋戰國。 夔紋:表現傳說中的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圖案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有的夔紋已成為幾何圖形化的裝飾。多作為器物上的主紋。 龍紋:圖案取傳說中龍的形象。基本上有三種形式:屈曲形態,幾條龍相互盤繞,頭在中間分出雙身。 蟠螭紋:形狀象夔,張口,卷尾,圖案以蟠屈的小蛇(虯)構成圖形。 鳥紋:圖案有的長翎垂尾,有的長尾上卷,頭前視或作回首狀。也有的鳥頭上作仰起或下垂的高冠,這種形狀的鳥紋,也通稱為鳳鳥紋。鳥紋多作為器物上的主題紋飾。 蟬紋:圖案大多數在三角形中作蟬體,無前後足,四周填以雲雷紋。也有作長形,並有前後足的,中間再填以雲雷紋。 蠶紋:頭圓,兩眼突出,體屈曲狀。多飾於器物的口部或足部。 象紋:圖案表現象的形態,有長鼻構成明顯的特徵,也有單以象頭、象鼻為圖案的。 魚紋:圖案表現為魚的形態,有的魚形象較為呆板,有的形象生動。脊鰭與腹鰭各一個或兩個。魚紋常飾於盤內,反映器物裝飾和器物的造型是密切結合的。魚紋也常施於銅洗和銅鏡上。 龜紋:其狀一般是刻畫出龜的全形,在銅器中見到的不多,多施於盤內。 貝紋:形狀作貝殼狀,將單獨的貝殼連接起來組成圖案。 雲雷紋:青銅器上的一種典型紋飾圖案。它的基本特徵是以連續的迴旋形線條構成的幾何圖形。有的圖案作圓形的連續構圖,稱為雲紋;有的圖案作方形的連續構圖,稱為雷紋。雲雷紋常作青銅器的地紋,用以烘托主題紋飾。也有單獨出現在器物頸部或足部的。 勾連雷紋:由近似T形互相勾連的線條組成。 乳釘紋:青銅器上最簡單的紋飾之一。紋形為凸起的乳突排成單行或方陣。另有一種圖案,乳釘各置於斜方格中,稱為斜方格乳釘紋
⑹ 憲法和法律一樣嗎
憲法和法律是母與子的關系。嚴格意義上來說,法律包括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比普通法律的效力更高。普通法律要以憲法為原則。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⑺ 比較巴洛克藝術和洛可可藝術的異同,並分析說明出現這兩種不同藝術特點的社會原因
巴洛克 (Baroque) 原是很大而形狀不勻稱的蚌珠,今天「巴洛克」單純指十七世紀的藝術及其獨特的風格。
巴洛克在義大利文的意思是「變形的珍珠」(奇怪的意思),其主要特色有
1. 動感、不規則。
2. 不重實用性。
3. 富宗教與貴族之威嚴。
4. 色彩鮮艷。
5. 放棄古典形式。
6. 空間深度大。
巴洛克風格盛行於17世紀到18世紀初,為歐洲各國教會或宮廷中的貴族式藝術造形。巴洛克(Baroque)這個名字,可能是來自葡萄牙文的 barroco,原先的意思是指形狀不規則的珍珠;也有一種說法是來自畫家F.Barocci或Baroccio之名。巴洛克原先意指「怪異的」,「格調變壞了的」,「加了太多的渦形裝飾的」等等。在美術上,藝術家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以及誇張的裝飾來強化他們的作品,布克哈爾德(Jacob Burckhardt)認為十七世紀的建築與繪畫表現的是降格的文藝復興風格。然而,這種看法在西元1900年左右被佛爾富林(Heinrich Wolfflin)修改,他是第一個指出巴羅克藝術的積極貢獻與偉大藝術本質的人,他洗刷了「巴洛克」一詞中的低劣涵義。
巴洛克時期大致由西元1600年開始,而隨著1750年巴哈的去世而結束,進入了古典時期,也有人把巴洛克時期歸為古典時期的開始。巴洛克時 期也稱為「數字低音時期」,「數字低音」是一種指示低音符號的和聲方法,用數字指示主要的音程與和弦,這種速記法在巴洛克時期被普遍的使用著,也是巴洛克音樂的主要特點。簡單的解釋,可以先想像一下時下年輕人唱歌時用吉他伴奏的情形。或許有人曾注意到,在他們唱歌的歌本上,除了旋律的簡譜外,還有一些供吉 他彈奏的和弦記號,這些記號的運用和巴洛克時期的「數字低音」在概念上是一樣的。由數字低音導致曲子的結構上兩個主要的輪廓,即旋律與低音,並留下一些間隙的空位,可以插入即興的和聲。但是在德國,不但維持著與這種結構相對照的另一個結構「復音音樂」而且在巴哈的音樂中還達到了完美的頂峰。
巴洛克時性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調性系統的產生。數字低音的應用在音樂上引起了新和聲的觀念,這個新的和聲概念取代了以往復音音樂以對位法為基礎 的聲部結合效果,這也就是說以和聲理論為基礎的大、小調音階系統,在巴洛克時期逐漸成了音樂創作的主流。另外,器樂曲的主要發展也是從十七世紀開始,原因之一是和巴洛克時期歌劇和神劇等戲劇音樂的發達有關。因為歌劇和神劇的演出都必須運用到大鍵琴、風琴或管弦樂器,作曲家在創作歌劇與神劇時,無形中提升了 對各種樂器音色以及演奏技巧的掌握,而這個難得的經驗,使他們在寫作器樂曲時更加得手;原因之二則是巴洛克時期義大劉北部克列莫納這個地方,出現了諸如阿瑪娣、瓜奈里及史特拉第瓦里等等的制琴家族,他們製造了大批優秀的各式提琴,大大地提升了弦樂器的表現力。好的樂器加上當時一些優秀的演奏人才,自然也使 得作曲家樂於去譜寫器樂曲。巴洛克風格另一個原則是「對比效果」(contrasting effects),這個原則表現在早期的歌曲中的突然變化,在「大協奏曲」中「獨奏-齊奏」的交替,以及聲樂與風琴音樂的回聲效果。早期巴洛克音樂,在其 歌曲與觸技曲,特別顯露著驚人的任性、豐盈與不規則特徵,而較後期的作曲家,如卡利西密(Carissimi)與柯賴里(Corelli),則代表了一種傾向,趨向比較自製與規則的風格。
洛可可是十八世紀初形成的,指路易十五時代的庄飾藝術,特色是採用許多優美的小弧形。法國洛可可藝術在十八世紀初期形成。主要是指路易十五時代的 室內裝飾藝術。特色為採用許多優美的小弧形。存在的時間不長,很快被新古典主義取代。繒畫作風輕快華麗 ;雕刻多為室內裝飾用的小雕像,與巴洛克的顯著差別是小巧、精緻、甜美而優雅。巴洛克是奉獻紿王權的 ;洛可可是致力於各人快樂的尋求,更加徹底現實化的。畫家擅長描寫輕浮而逸樂的貴族生活。主要畫家有華陀、布雪 、弗雷哥納爾
十八世紀的英國繒畫
英國的繒畫,到十八世紀開始顯出自己的風格,主要是肖像畫家,受到文藝復興威尼斯派的影響較大。主要畫家有霍加斯 、雷諾茲、更茲包羅
洛可可藝術的特質
①曲線趣味,常用C形、S形、漩渦形等曲線為造形的裝飾效果。
②構圖非對稱法則,而是帶有輕快、優雅的運動感。
③色澤柔和、艷麗。
④崇尚自然。
⑤人物意匠上的諧謔性、飄逸性,表現各種不同的愛,如浪漫的愛、性愛、母愛等。
巴洛克與洛可可是17—18世紀流行於歐洲的兩種藝術風格,二者都屬於貴族藝術。
⑻ 戰國時期的青銅器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戰國時期是史學家對春秋之後、秦滅六國之前的歷史時期的稱謂,是我國繼東周列國以來的又一個諸侯割據的時代。據統計,從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255年中,有大小戰爭230次。戰爭打起來,雙方動輒出動幾萬至幾十萬人。西漢末年的劉向,將有關這段歷史的各種資料編成一本書,取名《戰國策》,從此,這一歷史階段稱為戰國時期。在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在軍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斗爭十分激烈。其中,諸多中小諸侯國家已被吞並,最後剩下的秦、楚、燕、韓、趙、魏、齊七個諸侯強國,就是通常所講的「戰國七雄」。由於秦國的商鞅變法發揮了富國強兵的重要作用,秦國終於後來居上,逐一滅掉了其他六國,完成了「秦王掃六合」的統一大業,從而結束了這一戰爭頻繁的時代。
在戰國時期,我國的工業、農業、商業、交通等並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各諸侯國之間互相促進,相互發展,如都江堰、鄭國渠、鴻溝等著名的水利工程不僅促進了當時農業的發展,而且造福後世,此外在文化和思想學術方面,百家爭鳴,創造了輝煌的先秦文化,對後世有極大的影響。
戰國時,手工業得到大力發展,冶鐵、青銅器鑄造、漆器、絲織業的生產水平都有了顯著的提高。青銅器的製作普遍使用熔鑄、焊接、失蠟法和金銀嵌錯工藝,產生了在銅器表面塗金、鎏金和刻紋工藝,器型輕薄靈巧,花紋細致繁復,具有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水平。雖然由於鐵器的推廣使用,銅制工具越來越少,但是仍有許多精美的青銅器物產生。
第一節戰國時期青銅器概述
戰國時期是中國社會處於劇烈變革的時代,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文化藝術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此時,商周以來的青銅禮器逐漸衰落,日常生活用器卻得到了普遍發展,如銅鏡。銅鏡在戰國時期,至少在統治階級中已經普遍使用。古文獻中有許多關於戰國人使用銅鏡的記載,如《戰國策•齊策》中「朝服、衣冠窺鏡」,《楚辭•九辯》中的「今修飾而窺鏡兮」等。戰國銅鏡能夠取得大的發展,主要原因是:第一,鐵工具在銅器製造業的使用,為作坊內部更細密的分工、創造新技術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第二,經過商周以來的發展,至戰國時期,銅鏡的合金比例已趨於科學和穩定,大大提高了實用效果。戰國銅鏡以它規范化的形制、精美的裝飾紋飾,標志著中國古代銅鏡已經從早期的稚朴走向了成熟。
此外,戰國時期有青銅樂器,無論數量上、製造工藝及木架的裝飾方面,都達到了一個高峰,其代表就是湖北隨州出土的曾侯乙編鍾。其用料是銅、錫、鋁合金,全套編鍾上裝飾有人、獸、龍等花紋,鑄制精美,花紋細致清晰,並刻有錯金銘文,除了樂鍾裝飾精美外,它的青銅裝飾附件也是十分華美的,如鍾架橫梁兩端的浮雕、透雕的龍、鳥和花瓣的青銅套,支撐棟梁用的六個佩劍的武士等等。這樣精美的青銅樂器及其附屬物,表明了當時青銅鑄造工藝的精湛,同時在音樂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這個時期各類青銅器的造型各具特點,在裝飾藝術及工藝方面涉及很多門類,就其大類來說,包括圖案、書法、繪畫、雕塑等,也可以說其工藝集各類藝術之大成。如青銅器上圖案的運用,在長期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些帶有規律性的裝飾手法,如充分利用對比度、呼應、虛實、疏密有節奏的變化,曲線和弧線的反復運用以及突出方向感和運動感等。書法應用主要體現在青銅器的銘文上。這個時期的青銅器多出自於各諸侯國,因此字體多變,字形有肥有瘦,有些字是承襲商周時期的字體,還有錯金字、鳥蟲書等,通過這些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我們可以對當時書法窺見一斑。戰國時期的繪畫作品我們所能見的就是區區幾件,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青銅器上的圖案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當時繪畫成就,這是戰國青銅器的一個重要特點。這個時期一些青銅器上的圖案可以作為繪畫來欣賞,如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戰斗、狩獵、宴飲、車馬、建築等圖案,構圖簡單,線條質朴,刻畫嫻熟,有的達到了形神兼備的程度。此外,還出現了用銅澆鑄的動物塑像、人俑,這與現在的雕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第二節戰國時期青銅器分期
一、早期(公元前476年—前4世紀上半葉)
這時的青銅器,無論是器形還是紋飾,戰國早期和春秋晚期的共同點很多,但是戰國早期的器物有一些自然演變的特點及時代特徵。
1造型特徵
鼎類的形制與春秋晚期的同類鼎相類似。但是洛陽中州路西工段第2717號墓出土的五具列鼎中,有三具體呈扁圓,斂口,有蓋,附耳,短蹄足形,這種形體的鼎在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很少發現。山彪鎮1號墓列鼎五具,器體呈扁圓的形狀且上下勻稱,三足極短,腹底離地不遠;同墓出土的貝紋鼎,形制也與此相同。這類扁圓形短足鼎,在戰國早期的三晉戰國•二人獵豬扣飾地區首先流行使用。另一種所謂聯襠鼎或短鬲足鼎,實際上是採取軟接觸的做法將過短的足與器腹相連接,是新設計的造型,大約是把短足鬲的形體移植而來。
在這一時期大多為分體式,原平峙峪出土的與風翔高王寺戰國窖藏所出土的形式類同,鬲口處有一圈上斜的圓盤,用來盛放甑內蒸汽冷凝後的水,使之迴流於鬲中,而不會溢出。此戰國早期中的新式樣。
戰國早期大墓中的酒器,往往有些特殊的造型,如曾侯乙墓的一對大尊缶、聯襟大壺帶有華麗套口和蓋,可懸置在冰鑒內的大口方形尊缶等,這些都是絕無僅有的器物。相比之下,山彪鎮1號墓所出土的青銅酒器的形制,更有代表性。其中的蓮瓣蓋壺,形體類似趙孟介壺而稍低。同類的器形也見於洛陽中州路2717號墓,蓋上有的立有展翅的鳳鳥。此類壺為戰國早期的典型式樣。較大的墓中也出土蓮壺,洛陽中州路2717號墓出土的一件蓮壺,形體近似蓮瓣壺,腹稍大而深,頸蓋上有小環鈕,兩肩放置一活動的鏈式提梁。莒南大店1號墓出土的蓮壺,腹部更有一可系繩的鼻,曾侯乙墓則出土有長頸鼓腹的蓮壺。傳世的蓮壺大多為洛陽中州路2717號墓所出壺的樣式。此外,在北方地區,還有瓢形壺,有鋬可執,鋬或有鏈與壺蓋相連。春秋晚期流行的一般壺的式樣,這一時期內仍然可以經常見到。
水器中以盤匜最為常見,另外中小型有圈足的鑒也有發現。
2花紋與裝飾
就題材而言,戰國早期的紋飾仍然是交龍、卷龍或蟠龍等龍的世界。山彪鎮1號墓的龍鈕鍾,隨州擂鼓墩曾侯墓編鍾上都是新穎而復雜的交龍圖案。擂鼓墩2號墓編鍾上神人騎龍的紋樣,是另外一種構圖。另一變化是圖像的變形有所增加。山彪鎮1號墓的豆,主紋是圈點和小翅形的集合體,是交龍紋的省略和變形;同墓出土提梁壺和鑒的腹上密集的圈紋則是舊日的蟠龍紋、獸目紋的蛻變。曾侯乙墓中的具有六棱形甬的編鍾上,交龍紋已經變為棘刺叢生型的紋飾。此類變形紋飾很可能在春秋晚期就已經出現,到戰國早期更為發展。還有一個變化就是純粹幾何紋飾母題的出現,戰國時期•銅鎏金青銅豆諸如曾侯乙墓青銅器上鑲嵌的幾何雲紋圖像,琉璃閣1號墓所出土的鑒的下腹復雜的三角雲紋及涪陵小田溪編鍾的錯金雲紋等。純粹的幾何紋在春秋晚期非常少見,而且也非常簡單。戰國早期描繪水陸攻戰、燕樂、採桑等活動的畫像很多,山彪鎮1號墓的水陸攻戰紋鑒、狩獵紋鈁,成都百花潭的鑲嵌燕樂紋壺,及陝西鳳翔高王寺戰國銅器窖藏鑲嵌射燕壺等,都是這一時期施用這類紋飾的典型代表。
3銘文特徵
戰國早期青銅器銘文與春秋晚期的青銅器銘文沒有特別突出的區別,這時一般作器紀事型的銘文減少了許多。鍾上作器紀功的銘文與曾侯乙墓編鍾記載樂律數千字的銘文都是獨特的現象,不帶有普遍性。
二、中晚期(約公元前4世紀中葉—前221年)
封建社會初期的青銅器由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發展到極為鼎盛的階段,到戰國中期以後逐漸衰退,但是就整體來說,並不排除少數精美的器群。即使是諸侯墓出土的大器,其鑄造工藝與藝術的裝飾,也差於春秋早期和戰國初期的盛期。青銅器在戰國中、晚兩期時的發展區別並不是很明顯,因此兩期合一來敘述。
1造型特徵
山西長治分水嶺12號、25號墓、輝縣趙固第1號墓、河北平山中山王墓。20世紀20年代發掘的安徽壽縣朱家集楚王陵所出銅器群,20世紀20年代發掘的洛陽金村古墓中的戰國中晚期青銅器等都是這一時期考古發掘出的重要墓葬。
能代表戰國中期器群的,當首推中山王墓所出土的器。安徽壽縣李三孤堆被盜掘的楚王楚杵墓內出土器物的形制和紋飾風格比較一致,屬於楚國末期的標准器。
鼎類青銅器南北風格迥異。中山王墓的九鼎都是附耳低短的蓋鼎,這種鼎本是三晉時流行使用的一種傳統式樣,但是九鼎中的平底細孔流鼎就是很少見的了。河南信陽長台關1號墓出土有附耳扁圓體平底的高足鼎,同樣的型式也見於江陵藤店1號墓,這完全不同於三晉時期的型式。晚期的鼎都是有蓋或沒有蓋的高足鼎,而且高足的造型越來越多樣和雄壯,形制也較大。
此時期的已經不是很流行了,鬲也並不多見,敦仍然是圓形的和扁圓形的上下對稱的兩種。方座簋只在壽縣楚王陵出土器群中見到過,是戰國•五連盞燈器座較低體形收縮的蛻化式樣。豆類器為長柄的,燕晉都有。壽縣楚王陵所出土的長柄豆,柄有節,蓋有三鈕,可以倒置。方豆仍然有所發現,如江陵藤店1號墓就出土了有長柄的方豆。
酒器類中變化較為明顯的是壺,有方壺、扁壺、環耳圓壺等等。中山王墓出土的還有鑲嵌的方壺,工藝非常精湛。方壺或鈁這一類器是這一時期內具有時代特徵的器物。壺的新型式樣還有許多種,如細長頸多鈕壺、小口短頸大圓腹壺、蛋形壺等。
罍器有做成方形的,可稱為方罍。三門峽上村嶺5號墓出土的有鑲嵌方罍,形體較低且肩寬,附耳可挹酒。同類器中,還有小型的傳世。
水器的基本器型仍然是盤、匜、鑒。巨型的鑒在本時期內減少很多。三門峽上村嶺5號墓出土的四龍耳鑲嵌方鑒,是新的式樣。楚地新出土的斜唇或平唇的中腰收縮平底雙耳盤,耳有環,器壁很薄,有的還有刻花髹漆。
2花紋與裝飾
戰國中晚期的紋飾變化十分顯著,除了戰國早期的某些紋飾仍然流行使用外,出現了許多嵌金、銀、銅、綠松石,以及其他物質的幾何變形圖案,有雲紋、菱紋、勾連紋、三角紋等。這種變形的幾何紋編排規律,又富於變幻的絢麗效果,令人目炫。最典型的戰國中期的幾何變形紋飾有中山王墓的虎噬鹿器座、龍鳳方案座、嵌金銀翼龍、嵌金銀綠松石鈁,還有記伐燕之功的陳璋壺等。楚墓中許多環耳壺也大多施加幾何紋飾,有的是以變形幾何紋、狩獵紋及神話題材畫像相間的裝飾,如琉璃閣56號墓的21號、22號鈁上的圖像就是如此。此時還出現了刻紋畫像。這種紋飾是用極銳利的尖刃刻鑿而成的,而不是范鑄後鑲嵌的,如琉璃閣1號墓的刻紋「奩」、輝縣趙固的刻紋「樓室燕樂」盤、長治分水嶺12號墓的刻紋戰國•鳥紋三足鼎人物車馬建築殘匜、長島戰國墓刻紋人物車馬建築殘匜等。這種紋飾只能在煉優質銅取得成功之後才有可能出現。此外,素麵青銅器大量出現。大梁司寇鼎、梁十九年鼎、平安君鼎、楚王後六室鼎、集脰太子鼎等等,都是不施紋飾的素麵器,至於中山王鼎、方壺則利用器物的素麵鑿刻大量銘文。對以大量紋飾為特色的中國青銅器來說,素麵器的流行被視為紋飾衰退的表現,也是一種時代的印跡。
3銘文特徵
在銘文的內容上,春秋時期銘文上的頌揚先祖、祝願家族團結、昌盛之類的套語仍然存在,但已經少得多了。此類銘文僅在田齊銅器中延續了較長一段時間,其他列國的器物上發現得不多,一般銅器上的銘文只是較為簡單地記明鑄器的事由與器主。戰國中期以後,隨著集權政治的進一步發展,政府對與兵器、度量衡、錯金銀流鼎有關聯的手工業加強了控制,使得銘文的載體大為擴展。同時在銘文中出現「物勒工名」的內容,記載負責監制青銅器的官職名號、工長名與直接鑄作器物的工匠名,還有的酒器、食器則記置用地點與掌管者官職,量器記容量、重量及使用地點。[
http://www.ke.com/wiki/%E6%88%98%E5%9B%BD%E6%97%B6%E6%9C%9F%E9%9D%92%E9%93%9C%E5%99%A8
⑼ 法院,檢察院由什麼產生
我國人民檢察院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並且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根據憲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規定,縣級以上的地方都要設立相應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法院的院長和檢察院的檢察長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第九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對本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實施監督。
第十五條 專門人民檢察院的設置、組織、職權和檢察官任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
第十六條 省級人民檢察院和設區的市級人民檢察院根據檢察工作需要,經最高人民檢察院和省級有關部門同意,並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可以在轄區內特定區域設立人民檢察院,作為派出機構。
第三十五條 人民檢察院的檢察人員由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和檢察員等人員組成。
⑽ 詩歌是什麼
北宋詩人林逋的七律《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
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須檀板共金尊。
蘇軾的《阮郎歸 初夏》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塵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EqNO31Gre2NEcDf9mmS-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