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張楠
Ⅰ 在北京打遺產官司找遺產官司律師,哪個律師厲害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安全,本文當事人均使用化名。
本文系北京最好的遺產律師靳雙權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案件介紹:
李鵬深和張楠在1978年2月4日登記結婚,雙方均系再婚,婚後沒有生育子女,李鵬深在婚前有兩名子女李函和李星,張楠有三名子女張毅、張龜和張武。李鵬深和張楠再婚時張毅年齡為16歲,還在上中學。李鵬深1984年的履歷顯示其配偶為張楠,子女為李函和李星。張毅1984年履歷載明其父為李鵬深。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訴爭房屋系李鵬深和張楠在婚後購買,產權登記在李鵬深名下,由李鵬深和張楠共同居住。2006年12月28日李鵬深去世,2010年12月21日張楠去世。張楠去世之前曾在2007年12月14日留下了一份公證遺囑,其內容為:我丈夫李鵬深名下的訴爭房屋是我們的夫妻共同財產,李鵬深在2006年12月28日去世,上述房產沒有析產,在我去世之後,我自願將上述房產中屬於我的全部份額留給我女兒張毅繼承,並指定為她的個人財產。
上述當事人因遺產繼承問題沒有協商一致,發生糾紛。
2013年8月張毅將李函、李星和張龜、張武起訴至法院,以李鵬深和張楠均立遺囑將訴爭房屋留給其為由請求法院判令訴爭房屋由張毅繼承。後張毅在2014年12月5日申請撤回起訴。
2015年3月8日,李函將李星、張毅、張龜、張武和張四起訴至法院,訴求法院判令李函繼承訴爭房屋一半的份額。
庭審過程:
在本案庭審過程中,張毅、李函、張四分別提交了李鵬深的代書遺囑一份,張毅所提交遺囑的內容為:我去世之後我決定將我房屋財產留給我女兒張毅所有。此份遺囑有李鵬深簽字,由何一深代書並有劉某的簽字,落款系2003年6月27日。
李函提交的遺囑內容是:我年事已高,我想把我名下的房屋屬於我的部分由我的兒子李函繼承,並指定為他的個人財產。此遺囑有李鵬深簽字,並由裴代書,見證人余文東簽字,落款時間系2003年12月16日。
張四提交的遺囑內容為:我時日不多,我決定將我名下房屋屬於我的部分由我的孫子張四繼承,並指定為他的個人財產。遺囑落款的地方有李鵬深簽字,由張某代筆,另外有見證人康某的簽字,落款時間系2005年1月29日。
各當事人均對上述三份遺囑真實性提出異議,但都沒有提出對三份遺囑的真實性進行鑒定。
法院另查明,張毅在2013年8月將李函等人起訴至法院時曾提交了落款時間為2003年12月16日的李鵬深的代書遺囑,李函等人在該案件庭審中要求對遺囑進行鑒定,經法定程序確定鑒定機構,鑒定中心對上述遺囑進行鑒定,後該鑒定中心向法院出具了終止鑒定函,該函中鑒定中心表示關於上述遺囑李鵬深簽名真實性問題,因樣本材料和檢才間隔時間較長,且僅有兩份,樣本數量和質量不滿足鑒定條件,書寫形成時間鑒定本中心不受理。後該案件庭審中對代書人和見證人進行質詢,後張毅撤回了起訴。
在本案審理中,其他當事人表示對張四提交的代書遺囑的存在不清楚,真實性不予認可。張四表示直到2013年張毅起訴李函等人要求繼承訴爭房屋一事,在知道案件審理中張毅和李函都提交了李鵬深的代書遺囑和遺囑內容,並且知道了鑒定中心出具的鑒定結論。同時張四表示自己之前沒有把遺囑拿出來過,也沒有告訴過其他人遺囑的存在,李鵬深去世後沒有明確表示接受遺贈,亦未主張對訴爭房屋享有權利,連母親張毅都不知道這份遺囑的內容。
庭審中,各當事人均認可李鵬深和張楠的父母均先於兩人去世,訴爭房屋在李鵬深去世之前由張楠居住,張楠去世之後由張毅佔有使用。
張毅和張四表示張毅在一年前將訴爭房屋交給張四居住。
審判結果: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後判決:
登記在李鵬深的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訴爭房屋歸李函、李星和張毅所有,李函佔有1/8份額,李星佔1/8份額,張毅佔有3/4的份額。
一審判決之後,李函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二審法院,二審法院經審理後判決: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北京最好的遺產律師靳雙權案件點評:
北京最好的遺產律師靳雙權認為,本案中,李鵬深名下的訴爭房屋系李鵬深和張楠婚姻存續期間購買,屬於雙方的夫妻共同財產,根據《繼承法》26條之規定,夫妻在婚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意外,如分割遺產,應當現將共同財產的一半分為配偶所有,其餘部分為被繼承人的遺產。依照上述法律規定,李鵬深去世之後,訴爭房屋一半的份額為李鵬深的遺產。
在本案中,李鵬深留有數份遺囑,依照哪一份遺囑繼承是處理李鵬深遺產的重點。庭審中張毅、李函和張四都向法院提交了遺囑,雖然上述遺囑的真實性均有當事人提出異議,但由於參與本案訴訟的當事人均不申請鑒定,因此結合現有證據無法推翻遺囑的真實性,因此法院對遺囑真實性予以採信。
根據《繼承法》20條規定,遺囑人可以撤銷、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張四所提交的遺囑雖然是李鵬深最後所立的一份遺囑,但由於張四並非李鵬深的法定繼承人,因此李鵬深將遺產留給張四集成的行為系遺贈。根據《繼承法》25條第2款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做出接受或者放棄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本案中張四在庭審之前沒有出示過該遺囑,也沒有告訴其他當事人遺囑的存在,李鵬深去世之後他也沒有做出接受遺贈的表示,也沒有想起他當事人主張對訴爭房屋享有權利,並且在明知張毅將李函等人起訴至法院的情況下也沒有做出接受遺贈的表示,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沒有做出接受遺贈的表示,因此應當視作他放棄接受遺贈。因為張四放棄受遺贈,所以遺贈的遺產應當依照法定繼承辦理。
依照繼承法關於法定繼承規定,應當由李鵬深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繼承,其中子女包括了婚生子女、分婚生子女、養子女及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李鵬深在和張楠結婚的時候,張毅還在上中學,年僅16周歲,沒有獨立生活,並且他的履歷載明他的父親為李鵬深,因此可以確定張毅和李鵬深之間形成了撫養關系,因此李鵬深去世之後訴爭房屋中屬於李鵬深的份額應當由其配偶張楠、子女李函、李星和張毅繼承,並平均分配。
因張楠生前曾留下一份公證遺囑,將訴爭房屋中其享有的份額留給張毅繼承,該公證遺囑合法有效,應當依照遺囑辦理。因此訴爭房屋中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所得1/2的份額及繼承李鵬深遺產所佔的1/8份額均由張毅按遺囑繼承。
綜上所述,北京最好的遺產律師靳雙權認為法院的判決是正確的。
律師提示:
安居房地產律師網首席律師靳雙權提示各位當事人,當下社會的信用成本低廉,違約成本低,不遵守誠實守信原則的人佔大多數,很多時候因對方的違約行為遭受損失,同時由於對相關法律的不了解,導致自己沒有辦法維護合法權益。安居房地產律師網首席律師靳雙權作為一名從業十餘年的專業房地產律師提示各位當事人,如果碰到房產繼承、房產買賣時發生糾紛,一定要第一時間保留相應證據並尋求資深的房地產律師幫助,以期最大程度的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Ⅱ 政法往事怎麼樣
穿過你的往事我的政法 陳夏紅 在法律人研究領域,我以前寫過一本《百年中國法律人剪影》(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編過一本《法意闌珊處:20世紀中國法律人自述》(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這本《政法往事》可以說是前述兩書的續篇。稍有不同的是,《百年中國法律人剪影》中,更多是圍繞個人的長篇大論;而《政法往事》,則更多是根據這幾年搜集的一些邊角史料寫成的「千字文」,關注的角度更多是「事」而非「人」。 你為什麼要研究這些法律人?老有朋友這么問我。這個問題我一直在考慮,但一直沒有答案。用一句老套的說法,就像你問爬山者為什麼要爬一座又一座山,他會玄妙而富有哲理地告訴你:因為山在那邊。我的答案與此類似,僅僅因為那些法律人在往事中,因為政法在往事中。 這么說可能有點玄乎。事實上,我開始寫這類文字,早期只是朦朧地覺得法史應該不是大學課堂里那個樣子,應該不僅僅是制度在流變,更不僅僅是思想在傳承。義大利史學家克羅齊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那麼我也可以化用,一切歷史都是人的歷史。漫漫歷史長河中,倘若要離開法律人的行跡,而去談論法史,那無異於趕走所有的演員而在戲台上演「空城計」。而且,由於歷史的塵封以及人為的遮蔽,使得我們對歷史的看法,多少總有些「似花非花」、「看霧非霧」之感。我覺得我在早期所致力做的一項樸素的工作,就是在法律人的歷史領域,盡可能利用各種史料提供的蛛絲馬跡,而去復原歷史的原貌。 另一方面,除了在法律史的世界中構建以人為主的「人本法史」之外,另一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將法史的文章寫得有趣。王小波在《紅拂夜奔》序言里說,「對於一些書來說,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對於另一些書來說,有趣是它應達到的標准。」我喜歡一切有趣的文字,老的如林語堂、錢鍾書、唐德剛,中間的如王小波,小的如韓寒、李承鵬、楚望台等等。記得有個朋友,曾將MSN簽名改成「你的書值得砍樹嗎?」我想這個問題,可能對每個寫書的人都適用,而書的有趣與否,本來就該是是否值得砍樹的一個標准。對我而言,盡可能讓每篇文章都有趣,是我孜孜以求的一個目標,盡管在事實上,我們的法史沉重得讓有趣的事情也變成悲劇。 當然,從更宏觀角度來說,我關注的基本問題是在歷史舞台上,法律人有何作為?法律人究竟應該如何作為?如果未能如願以償的話,那麼又是什麼原因讓法律人未能作為?……這些問題並不是貫穿在每一篇文字中,但這的確是我寫這些文字最原始的出發點。或者說,之前我對這些問題,並沒有一個清晰而明確的判斷,更多時候是一種基於個人思考習慣的直覺。直到2010年上半年,作為中歐法學院2009級博士研究生,我聆聽了方流芳教授給研究生開的「思想政治課」——法律職業倫理,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才豁然開朗,頗有醍醐灌頂之感。我的筆端所要傾訴的,無他,職業倫理而已。由此,我要向方流芳教授致以誠摯的謝意。 這些文字大都是供《法制早報》、《法制日報·周末版》、《法制日報·法學院專刊》、《律政方圓》、《中國政法大學校報》等報刊上「政法往事」專欄的。需要申述的是,這些文章的寫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些專欄也基本上都是自生自滅而生生不息。此外,還有部分文字在《同舟共進》雜志、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網路版以及《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由此,我得特別感謝如下編輯:《法制日報·周末版》副總編馬霄雷、《法制日報·周末版》文化版前主編趙國君、《法制日報·周末版》前實習生王兆國、《法制日報·法學院專刊》主編蔣安傑、《法制日報·法學院專刊》實習生劉顯剛、儀浩、《律政方圓》雜志前編輯王立傑、曾供職於《法制早報》的申興旺編輯、《同舟共進》編輯郭芙秀和《中國社會科學報》編輯郭爍、《中國政法大學校報》編輯張培堅。說實在的,這些文章要不是他們催促,可能永遠也寫不出來。 另,本書還收錄了部分與「政法往事」有關的幾篇書評。這些書評大都發表在《新京報·書評周刊》、《南方都市報·閱讀周刊》和深圳《晶報》書評版。在一段時間內,我比較勤於寫書評,原因無他,只是他們的稿費尚可,還不至於讓人生出「賣字又賣身」之痛感,也多少讓混跡於識字人中的我有點尊嚴,足以支撐我每月買書的支出。由此,特別向最早跟我約書評的現任《中國周刊》編輯的陳遠以及《新京報·書評周刊》編輯張曉波、方緒曉、《南方都市報·閱讀周刊》編輯雷劍嶠、戴新偉、深圳《晶報》書評編輯張楠等致謝。 在書前嵌入李曙光教授和謝泳教授的大序,實在是一件美不勝收的事情。當年追隨李曙光教授,投身於「曙光名門」,主要也是看中李曙光教授從法史學到破產法的精彩轉型,甚至將此轉型作為我的一個目標。只是入門之後,我的興趣始終還沒有走出法史,連經濟法專業的碩士論文,寫的都是《破產在近代中國的制度變遷》。在大學期間,謝泳的《逝去的年代》、《大學舊蹤》等作品,已成為我關注法律人並進行研究性寫作的圭臬。在這里,謹向李曙光教授、謝泳教授致以誠摯的謝意。 此外,我還得特別感謝中歐法學院中方聯席院長方流芳教授和歐方聯席院長高美蓮(Ninon Colneric)教授。作為中歐法學院第一批博士研究生之一,我在學業初期,並未將全部精力放在所謂的專業上,他們給了我足夠的寬容與理解。能夠在中歐法學院學習是我的幸運,我亦永遠以中歐法學院為榮。 但無論如何,這些文章最終能夠以書的形式出版,我不能不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蔣浩先生和北大出版社第五圖書事業部主任曾健。曾健以他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使得這些並不美麗的文字,能夠以書的方式美麗地面世。謹致以十二萬分的謝意。 本書的「美麗」,還得歸因於如下親友的勞動:李海艷同學不僅陪伴著我的寫作,幫我完成了這本書的校對工作,亦為搜集圖片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賀維彤、徐小平等師友,亦為本書圖片的收集,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孫笑俠教授、我原來在中國政法大學校園文化建設辦公室的同事孫黎萌等,慨允本書使用他(她)們收藏的部分圖片,謹致以謝忱。 2010年7月18日(農歷六月初七)是先父逝世三周年忌日。三年前的7月20日,先父一病沉痾,駕鶴西歸。在三周年忌日來臨之際,我由於身體小恙,稿債纏身,最終未能回鄉祭奠,只能在軍都山下遙祭再三。這真是一件遺憾而沒有辦法的事情。在此,我願將此書獻給先父。 謹以此後記致親愛的讀者。我誠摯地期待著您的批評與指正。 2010年12月14日於昌平軍都山下
Ⅲ 張楠多高,
張楠身高:148cm。
張楠,女,1986年4月30日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省泰興市,中國前體操運動員、中國女子體操隊前隊長。曾獲得世錦賽女子團體冠軍、亞運會平衡木冠軍等多枚金牌。
2003年世錦賽上,17歲的張楠獲得女子個人全能的銅牌,這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塊體操女子個人全能的獎牌,創造了歷史。
生涯數據
2000年法國馬賽體操邀請賽平衡木亞軍。
2001年中澳俄三國對抗賽全能、平衡木冠軍,自由體操季軍。
2001年全國錦標賽平衡木冠軍。
2001年九運會團體季軍。
Ⅳ 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的研究中心
簡介:致力於建立常規史學學科以外,結合地域特性、史料優勢,借鑒、關注前沿熱點問題、理論方法,致力於打造富有重慶特色的史學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重慶城市史、抗戰與重慶、美國史、公共史學、中國古代思想文化
中心主持:王希(教授)、張瑾(教授)
其他成員:敖依昌、錢鋒、李娜、李放春、陳曄、郭畑、張華、董濤、慕容浩、於留振 簡介:致力於中西古典哲學之重新解釋、政治哲學問題研究以及中西思想道路的當代對話,同時跟蹤關注當代中西方各主要思潮的前沿領域。
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政治哲學、西方古典政治哲學、當代西方主要思潮、中西方哲學比較研究
中心主持:甘陽(教授)、劉小楓(教授)
其他成員:張文濤:、李為學、唐傑、何祥迪、田探 簡介:旨在為重慶大學人文社科學科建設和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發展增添一個平台,研究探索全球化時代中國文化現象和經驗,以國際化的視野推進中國人類學的發展。
主要研究方向:人類學理論與方法、人類學與全球化、中國西南人類學
中心主持:周永明(教授)、彭文斌(教授)
其他成員:張楠、代啟福、梁文靜、孫旭 簡介:致力於推行大文學理念,不僅要求在比較視野下打破文學研究的民族國家界限,推動文學的區域研究與全球視野的互動,擴展傳統的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分類,同時也要求拓寬傳統文學研究的邊界,將文學視作眾多文化現象之一,使之與文化研究相結合。由此,不僅傳統的純文學理論將轉變為關於藝術與文化的哲學性與理論性思考,傳統的民族國家文學之間的比較研究也將讓位於全球性的和跨區域視野下的文學與文化研究。
在大文學理念下,本中心強調文學與文化研究的跨學科性與批判性,通過將文學、文化、美學、語言學的基礎性研究與歷史學、政治經濟學、文化社會學、人類學、視覺文化、電影研究等的結合,對「文學」和「文化」問題進行哲學性的和理論性的反思,從而探討那些使得文學與文化關系始終處於歷史變動過程中的復雜因素。只有通過歷史考察、文本分析和理論批判等多個層面的工作實現與社會科學的聯合,文學才能真正成為人文視野中的全球性研究,也才能真正被視作對理解社會構成的界定及其歷史變動不可或缺的機制。
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與文化、文藝理論與方法、批判理論、當代中國城鄉文化
中心主持:張旭東(教授)、羅崗(教授)、王曉明(教授)、蔡翔(教授)
其他成員:賈雯鶴、龔澤軍、劉揚、劉海軍、劉瓊、劉書剛、彭磊、金浪、彭文良、袁敏、潘家恩、李廣益、萬曼璐、鄭聖勛、張峰、張 偉 簡介:立足於中國古典文明的現代處境,研究、疏解、詮釋中西古典文明傳世經典,以促進對中西方文明的深度認識。
主要研究方向:古典政治哲學、中國歷代經典的現代解釋、西方歷代經典的翻譯和解釋
中心主持:劉小楓(教授)
其他成員:黃瑞成、羅曉穎、陳緒波 簡介:致力於從國家基本制度創新、政府與社會互動的高度,多學科交叉研究中國和世界的法律與經濟問題。
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與比較政治學、批判法學與法經濟學、憲法理論與國家基本制度研究、國際關系理論與新興國家研究
中心主持:王紹光(教授)、崔之元(教授)、強世功(教授)、姚洋(教授)
其他成員:田雷、陳頎、孫力舟、潘妮妮、李振
Ⅳ 江蘇破獲10年最大海洋偷捕案是怎麼回事
根據報道,6月2日晚在江蘇省漁政監督總隊直屬支隊執法人員正在連夜清點被查扣的外省籍漁船非法捕撈漁獲物,經核查總數6800箱、14萬公斤的鯷魚和方氏雲䲁、皮條魚(又稱海泥鰍)等非法捕撈漁獲物在碼頭上堆積如山,現場觸目驚心。
按照違規漁船扣港處理和嚴重違規案件「兩法銜接」的標准,在禁漁期、禁捕區非法捕撈水產品超過1萬公斤,或經濟價值超過10萬元以上,符合行刑銜接標准(違法行為同時觸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規定)。這4條偷捕漁船的捕撈量均已達到1萬公斤,達到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准,也就是說,四艘漁船偷捕案均達到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准。
Ⅵ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齊曄教授厲害嗎
不歧視,主要看考試成績說話,還要看面試成績;當然,如果兩者差不多的情況,可能名校的會占點優勢。
下面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師資情況,及其研究領域,特供你參考:
姓名 職稱 畢業學校及學位 研究領域
=============================================================================
程文浩 教授 美國耶魯大學博士 公共治理,公共管理,創新
楚樹龍 教授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博士 國際戰略問題,美國政治與外交,中國外交及安全戰略研究
崔之元 教授 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 國有改革與民營化,宏觀經濟政策,體制改革
鄧國勝 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 公共組織問責,績效與能力建設,非營利組織管理
韓廷春 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 經濟增長,金融發展與金融生態,計量經濟學
胡鞍鋼 教授 中國科學院博士 國情研究與公共政策
劉慶龍 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公共關系,電子政務,社區管理
孟慶國 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管理與創新,電子政務,能力與績效管理
彭宗超 教授 北京大學博士 公共政策,運作,危機管理,比較政治
齊 曄 教授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博士 資源環境,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戰略與政策
施祖麟 教授 清華大學碩士 區域與城市發展,能源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蘇 竣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學博士 公共科技政策、公共政策與管理
王豐 教授 密西根大學博士 人口與經濟、社會保障、社會不平等
王 名 教授 日本名古屋大學博士 NGO,公民社會與治理,CDM與環境治理
王慶新 教授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博士 東亞國際關系與政治,儒家政治思想
王有強 教授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美國俄亥俄大學博士 公共經濟學、治理、領導力
巫永平 教授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 與市場,產業政策,地方與經濟發展
薛 瀾 教授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 公共政策與管理,科技與創新政策,危機管理
楊燕綏 教授 比利時根特大學博士 組織與治理,社會保障,薪酬理論
殷存毅 教授 南開大學博士 兩岸經濟關系,區域發展與政策
於 安 教授 北京大學博士 行政法(社會行政法,行政應急法)
於永達 教授 吉林大學碩士 國際經濟理論與公共事務,集聚優勢,領導學
俞 樵 教授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 金融體制 ,公共金融,社會發展
陳玲 副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科技與創新政策;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政策制定過程研究
過勇 副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廉政建設、公共治理、行政體制改革
賈西津 副教授 北京大學博士 公民社會與治理,戰略管理
李保明 副教授 山東大學博士 兩岸經濟關系,產業鏈與區域發展,博弈論
李應博 副教授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 產業政策,區域發展與兩岸經濟關系
梁 正 副教授 南開大學博士 科技政策,國家創新系統,研發全球化
劉求實 副教授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博士 非組織管理,事業單位改革
劉志林 副教授 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 城市規劃與管理,住房政策,區域經濟發展
孟延春 副教授 北京大學博士 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城市治理
沈群紅 副教授 南京大學博士 人力資源,知識管理,組織變革與領導力
王亞華 副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制度分析與公共政策,水政策與管理,中國國情研究
熊義志 副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公共領導力,國情研究,知識經濟與公共政策
楊永恆 副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博士 績效管理,公共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殷成志 副教授 "北京大學博士,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博士" 城市與區域規劃、城市管理
戴亦欣 講師 美國錫拉丘斯大學博士 科技政策,新能源政策,研究方法
曹峰 講師 美國錫拉丘斯大學博士 公共治理與組織、財政與發展政策
梅賜琪 講師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 比較政治學和中國政治,職能轉換、幹部管理體制以及中央與地方關系
汝鵬 講師 清華大學博士 科技與創新政策,科技管理,公共政策過程,新能源政策
魏星 講師 清華大學博士 公共財政、區域經濟
張楠 講師 清華大學博士 電子政務與管理創新
張嚴冰 講師 英國設菲爾德大學博士 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國際政治經濟學
鄭振清 講師 北京大學博士 比較政治與政治社會學、台灣政治發展、兩岸政治經濟關系
周紹傑 講師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 勞動經濟學,公共財政,區域經濟
周源 講師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 科技政策、技術創新與管理
Ⅶ 電視劇《在希望的田野上》上線,這部劇是講述什麼故事的
《在希望的田野上》講述了即將研究生畢業的青年黨員張楠與女友卞筱悅一同下鄉扶貧、振興鄉村教育的故事。
《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現了真實的鄉村發展狀況,寫透鄉村振興中的問題和解決方法,該劇的亮點是不再用單一經濟扶貧視角寫鄉村,這部劇緊跟國家教育發展大計,展現經濟扶貧之時,又著力寫透「精神扶貧」「文化扶貧」「教育扶貧」,展現美麗鄉村風貌的來之不易。
劇集評價
《在希望的田野上》以溫情勵志作為故事底色,創新性地從青年黨員視角出發,通過刻畫以張楠為首的駐村幹部群像,搭配沉浸式農村生活體驗,奏響了當代鄉村振興的青春之歌——劇中,走出大山的大學生張楠走回去建設家鄉的人生選擇,彰顯了都市青年的社會擔當;駐村小組從教育著手進行鄉村「精神文化振興」的舉措更是緊扣教育改革的時代命題,使得該劇獨具前瞻性。
Ⅷ 本企業收員工張楠罰款200元,收到現金並交給出納入賬怎麼記賬
其實從立法法和行政處罰法來看,企業沒有權利設定罰款,這是非法行為
硬作就是貸營業外收入,借現金,
但是企業可以依據勞動合同法對職工考核,減少薪金支出,
Ⅸ 《危情實錄》中的張楠是哪個扮演的哦
《危情實錄》中的張楠是鄭曉榮扮演。
《危情實錄》是曹東執導、陳育新編劇的電視劇,由張雪飛、張潔等主演。該劇共21集,於2003年上映。《危情實錄》以女性犯罪實例為主線,用紀實的手法真實再現因未能妥善處理好情感問題而導致劇烈沖突的真實案例,再現了公安機關曲折的偵破過程和罪犯扭曲兇殘的犯罪心理。
劇情簡介、
該劇用紀實的手法,真實再現因未能妥善處理好情感問題,而導致劇烈沖突的女性犯罪的真實案例,也再現了公安機關曲折的偵破過程和罪犯扭曲兇殘的犯罪心理,具有很強的警世作用。
該劇通過典型個案的細致剖析,用批判和勸喻的態度演繹了一些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因情而生的犯罪事件。這些事件並沒有轟動一時,絕大部分發生在普通百姓的平常生活之中。
該劇探究了這些主人公的人性深層狀態,揭示了引發矛盾劇烈沖突的心理成因,表達了對社會生活、對人生意義的一種深入認識。這就使得《危情實錄》一劇區別於一般影視作品通常著重描寫事件沖突過程及細節的模式,在主題和角度上有所超越。
為了在思想深度和內容的豐富性上有所加強,《危情實錄》深入監獄采訪了當事人,細致剖析其所經歷的事件的矛盾發展及心理變化過程。通過對生活原型人物的訪談,更真實地反映了她們冷靜之後的反省,突出了該劇的警世意義和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