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維埃婚姻法
⑴ 我想知道婚姻法
婚姻法
目錄·婚姻法的概念
·婚姻法在不同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外國婚姻法的歷史與概況
·中國婚姻法的歷史與發展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結 婚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四章 離 婚
·第五章 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1. law of marriage
指「婚姻之法」/「婚姻法律」/調整婚姻關系的法律規范
〖參見 婚姻家庭法、民法典、民法〗
2. marriage law
特指單行的「婚姻法」
〖參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婚姻法的概念
婚姻法是調整一定社會的婚姻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一定社會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現。其內容主要包括關於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別是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等。從調整對象的性質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關系,又包括由此而產生的夫妻財產關系。
婚姻法的內容多數為強行性規范,概念上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除婚姻外,還包括家庭關系,其名稱是在擴大意義上使用的,如1950年和198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既有結婚、夫妻關系和離婚的規定,又有關於父母子女和其他家族成員間權利義務的規定。其內容較親屬法窄,但較狹義的婚姻法寬,實際上是婚姻家庭法。狹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僅限於婚姻關系,其名稱是在嚴格意義上使用的,如《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婚姻和婚姻中的法律關系由本法規定」,不涉及其他事項。
婚姻法在不同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婚姻法在各個時代、各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中處於不同的地位,其編制方法也不盡相同。古代法律多採取諸法合體的形式,不論中國、外國,都沒有獨立的婚姻法。有關婚姻家庭的規定,一般都包括在內容龐雜的統一法典內。長時期中,婚姻立法不夠完備,因此,倫理規范和宗教教義在調整婚姻關系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在資本主義各國法律體系中,婚姻法也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而是作為親屬法的組成部分,附屬於民法的。在立法形式上,大陸法系各國一般都把親屬法編入民法典。英美法系各國的親屬法,一般是由多數的單行法規構成的,如婚姻法、家庭法、已婚婦女財產法、離婚法等,名稱不一,但它們都是各該國家民法的組成部分。因為,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上,婚姻家庭關系實際上是從屬於財產關系的。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婚姻家庭關系擺脫了私有財產的支配,它主要是一種存在於特定成員間的人身關系,其中的財產關系只不過是上述人身關系引起的法律後果。因而婚姻法不再附屬於民法,而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部門。1950年和198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雖然條文不多,內容也較簡要,但都是全面規定婚姻家庭制度的獨立法律。
外國婚姻法的歷史與概況
【古巴比倫和古羅馬的婚姻法】
早期奴隸制國家的婚姻立法,可以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漢穆拉比法典》中的有關制度為代表。這個法典公開肯定買賣婚姻,在夫妻關系中,丈夫享有種種特權,甚至得將其妻交與債權人充當債奴;在親子關系中,家長的權力極大,有權決定子女的婚事,甚至有權將子女出賣為奴;在婚姻終止的問題上,男女雙方也很不平等,自由民可以遺棄未生子之妻,只須付與女方相當於聘金的費用並返還其嫁妝。
古羅馬是高度發達的奴隸制國家,其婚姻立法遠較同時代的許多國家完備。早在《十二銅表法》(見羅馬法)中,就有關於家長權等規定。從共和國時期(公元前6世紀末~前1世紀後半期)到帝國時期(公元前30~公元476),民眾大會通過的法律,元老院的決議,皇帝的敕令等,是婚姻家庭法的重要淵源。羅馬法規定實行婚約制度。結婚問題在市民法和萬民法中有不同的規定。市民法上的婚姻方式盛行於羅馬前期(公元前30~公元284),後期(284~476)逐漸為萬民法的合意婚所取代。在家庭關系方面,家父權和夫權在羅馬法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婚姻終止的原因有三:配偶死亡、自由或市民身份的喪失和離婚。羅馬自《十二銅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1000餘年中,婚姻立法的變化很大。前期的法律十分嚴峻,夫妻、父母子女、家長和家屬間的人身依附關系十分突出。後期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人身依附關系有所削弱,法律也比同時代的其他國家進步。其中很多規定對後世影響很大,不少內容為資本主義國家的親屬法所繼承。
【歐洲中世紀的婚姻法】
在整個中世紀,歐洲各國婚姻立法的發展比較緩慢,其淵源主要來自習慣法、寺院法(見教會法)和羅馬法三個方面。早期封建制國家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法典,如法蘭克的《薩利克法典》和《里普利安法典》中有關婚姻家庭的規定,主要是習慣法的匯集。它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紀元後的數百年內,基督教在歐洲許多地區廣泛傳播。隨著教權的伸張和教令的統一,寺院法從11、12世紀進入全盛時期。在有關婚姻、家庭、監護、繼承、收養等問題上,寺院法的權威凌駕於世俗立法之上。1234年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命佩尼亞福特的雷蒙德編撰的教令匯編第4編即為婚姻法。到宗教改革以後,婚姻家庭問題上的立法權才逐漸由教會轉入國家手中,這一過程被稱為「婚姻還俗運動」。
歐洲中世紀(公元12~15世紀)末期還發生了羅馬法復興運動(見注釋法學派),使羅馬親屬法的原理和規則對各國婚姻家庭立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宗教改革(16世紀)和羅馬法的復興,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從封建婚姻家庭制度到資本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轉變。
【資本主義國家的婚姻立法】
① 近代法國、德國民法典中的親屬法
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親屬立法發生了很大變化。「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在形式上已被奉為神聖的法律原則。而實質上,資產階級婚姻家庭在更大的程度上受著商品貨幣關系的支配。《共產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繫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單純的金錢關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54頁)。
1804年《法國民法典》中有關親屬制度的規定,在早期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中是很有代表性的。這些規定包括結婚、離婚、父母子女、收養與非正式監護、親權、未成年、監護及親權解除、夫妻財產契約及夫妻間相互權利以及繼承等內容,全面表達了資本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要求,在歐洲親屬立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在貫徹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民主」等原則時,它在親屬法方面的規定遠不如財產法方面的規定,還有不少封建的人身依附關系的痕跡。
1896年的《德國民法典》是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的產物。它在親屬部分中吸取了1804年《法國民法典》的成果,同時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點。在內容上比《法國民法典》中的規定更加完善,形式和立法技巧也更加周密、成熟,至今仍為聯邦德國所沿用。民主德國則於1965年12月20日頒布了新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親屬法典》。
② 英美法中的親屬法
和以法、德為代表的大陸法系中的親屬法一樣,都是資本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法律形式。兩者在原則上和具體規定上有許多共同之處。但是,英國法受羅馬法的影響較少。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方面,普通法和衡平法起著很大的作用,在從封建婚姻家庭制度向資本主義婚姻家庭制度轉變的過程中,英國親屬法的改革是以保守著稱的。
美國各州的婚姻立法主要以英國法為其淵源。由於兩國的條件不同,英國法中某些明顯的封建殘余,沒有為美國法所承襲。在美國,依各州制定法而成立的法律婚和依普通法而成立的習慣婚同時並存。關於結婚的條件、離婚的理由等問題,各州法律的規定不盡相同。1970年美國的州法律全國統一委員會通過的《統一結婚離婚法》只有極少數州採用。
③ 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婚姻立法的趨勢
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都不斷修改婚姻立法,使之更加符合社會現實和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如親屬制度中的封建殘余進一步被破除;男女兩性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在形式上趨於平等;在婚姻解除問題上也有從限制離婚主義向自由離婚主義發展的趨勢。對於資本主義國家在婚姻立法方面所作的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改革,只有聯系各國的實際狀況才能作出恰當的評價。因為這些國家還存在許多給婚姻家庭關系帶來重大消極影響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僅憑婚姻立法上的措施是無法解決的。
〖蘇聯的婚姻法〗 帝俄時代的親屬法具有濃厚的封建性和宗教傳統。1917年十月革命以後,蘇聯對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採取了許多重大的立法措施。1917年12月18日,革命政權頒發了《關於民事婚姻、子女及實施戶籍登記簿的法令》;不久又頒發了《關於離婚的法令》。這些法令對廢除反動法律,排除宗教勢力對婚姻家庭的干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1918年9月16日,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俄羅斯聯邦戶籍登記、婚姻、家庭和監護法典》,於同年10月22日起施行。1926年11月19日又通過了《俄羅斯聯邦婚姻、家庭和監護法典》,1927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婚姻家庭立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法典。1968年6月27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頒布了《蘇聯和各加盟共和國婚姻和家庭立法綱要》,並在決議中要求各加盟共和國的立法必須符合該綱要的精神。此後,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相繼頒布了婚姻家庭法典。
中國婚姻法的歷史與發展現狀
【中國奴隸制、封建制時代的婚姻法】
在中國整個奴隸制時代,婚姻家庭關系主要是由維護宗法家族制度的禮和統治階級認可的習慣來調整。在冠、昏、喪、祭、鄉、相見的六禮中,婚(昏)為其一。嫁娶中又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的「六禮」,婚姻離異方面有「七出」、「三不去」的規定,以及男女、夫婦關系中的「三從四德」等,都發端於奴隸制時代(見封建婚姻制度)。
封建社會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禮、法並用。
戰國時《法經》,以姦淫入於雜律。秦簡已有「家罪」之名。
漢《九章律》(見漢代法規)以戶律規定婚姻、戶籍、賦稅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上承漢制而有所增減,魏律(見三國法規)、晉律(見晉代法規)中均有戶律。北齊律以婚事附於戶,改稱婚戶律、北周律則分列婚姻、戶禁兩篇(見北朝法規)。南朝諸國基本上沿用晉律。
隋(《開皇律》)將婚戶合而為一。《大業律》再次分為戶律和婚律(見隋代法規)。
到了唐代,中國封建社會的婚姻立法臻於完備。現存的《永徽律》(見唐代法規)以《戶婚》為第四篇,計46條,不僅是以後各代婚姻立法的藍本,而且遠播域外,對周圍一些國家也有相當的影響。
宋代以戶婚律載於《宋刑統》,並在戶令中重申良賤不婚等規定。
遼、金、元的法律均有關於戶婚的內容。
明律(見明代法規)在戶律中有婚姻等門,清律一仍其舊。明代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方面,已有與律並行的例。在清代法律體系中,例的地位更加重要,除律文後附有例外,刑部例中也有婚姻一目。
古代婚姻制度詳見於禮而略於律,法律對婚姻關系的調整並不是全面的,除了與刑相關的問題外,其他均由禮來調整,這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婚姻立法的一個重要特點。
【中華民國時期的民法親屬編】
國民黨政府於1930年12月26日公布,1931年5月5日施行的民法親屬編,內容上與北洋政府制訂的民律第二次草案一脈相承,並且大量地搬用了德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親屬法的有關條文,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婚姻家庭制度在法律上的表現。
【革命根據地的婚姻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革命根據地的人民政權就開始了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制建設。1931年11月26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有關婚姻條例的決議,同年12月1日,頒行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後又加以修改,於1934年4月8日頒行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其主要內容是:確定婚姻自由,廢除包辦強迫和買賣的婚姻制度;實行一夫一妻制,禁止一夫多妻;實行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的合法權益;保護紅軍戰士的婚姻。其後,許多革命根據地都制定了地區性的法律,有1939年4月的《陝甘寧邊區婚姻條例》、1942年12月的《陝甘寧邊區抗屬離婚處理辦法》、1942年1月的《晉冀魯豫邊區婚姻暫行條例》,1943年的《晉察冀邊區婚姻條例》等。這些法令的基本精神都是廢除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新民主主義的婚姻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婚姻立法】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全文分為8章,包括原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後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後的財產和生活及附則,共27條。內容以調整婚姻關系為主,同時涉及家庭關系方面的各種重要問題。「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就是該法在原則問題上所作的重要規定。為了肅清封建婚姻制度的殘余,該法還明確規定禁止重婚、納妾、收童養媳、干涉寡婦婚姻自由、借婚姻關系索取財物等。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新的《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修正)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結 婚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四章 離 婚
第五章 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法是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准則。
第二條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
實行計劃生育。
第三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第四條 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第二章 結 婚
第五條 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條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第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
(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第八條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第九條 登記結婚後,根據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第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三)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
(四)未到法定婚齡的。
第十一條 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第十二條 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十三條 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十四條 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
第十五條 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第十六條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十九條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第二十條 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
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第二十一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第二十二條 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
第二十三條 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第二十四條 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第二十五條 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第二十六條 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養子女和生父母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二十七條 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
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八條 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第二十九條 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第三十條 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
第四章 離 婚
第三十一條 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
第三十二條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第三十三條 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 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第三十五條 離婚後,男女雙方自願恢復夫妻關系的,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復婚登記。
第三十六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第三十七條 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八條 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第三十九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第四十條 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第四十一條 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四十二條 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五章 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 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
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
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第四十四條 對遺棄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
對遺棄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支付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的判決。
第四十五條 對重婚的,對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第四十七條 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人民法院對前款規定的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制裁。
第四十八條 對拒不執行有關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遺產繼承、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有關個人和單位應負協助執行的責任。
第四十九條 其他法律對有關婚姻家庭的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變通規定。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變通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區制定的變通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第五十一條 本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⑵ 在中國30年代的時候娶兩個老婆合法嗎
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挺復雜
你所說的30年代是指上世紀吧
按照習慣法,當時娶倆個老婆當然是合法的
中華民國的婚姻法雖然也承認一夫一妻制,但同時肯定了妾的地位和權利,娶倆個老婆很顯然也是合法的
1931年11月26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有關婚姻條例的決議,同年12月1日,頒行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後又加以修改,於1934年4月8日頒行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明確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禁止一夫多妻。所以,在蘇區,娶倆個老婆是違法的。
⑶ 事實婚姻的法規完善
我國對待事實婚姻的態度
針對我國事實婚姻的狀況,一律承認事實婚姻法律效力會使男女兩性的結合脫離了國家的指導和監督,助長了包辦買賣婚姻、早婚、童婚及重婚的發生,影響了優生優育,降低了人口素質;影響了法律對婦女、兒童權益的有效保護,使我國《婚姻法》有關結婚登記制度的規定變成了一紙空文,會影響國家的法治進程。不承認其效力不但使事實婚姻的當事人及其子女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而且還會不可避免地帶來家庭關系的不穩定,既不符合我國傳統習慣,也不符合法律的本意。但面對大量未經登記而公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男女,如何認定其法律地位,要不要給予保護,在多大的范圍內予以保護,我國司法實踐根據社會的發展對事實婚姻的法律效力大致經歷了從持肯定態度到否定態度,從承認到不承認,從注重婚姻的實質到注重婚姻的形式這樣一個發展過程。
承認事實婚時期
(1984年8月30日以前)
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各革命根據地在實行婚姻登記制度的同時也承認事實婚姻法律效力。如:1934年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在規定結婚須到區蘇維埃進行登記,同時又規定:「凡男女實行同居者,不論登記與否,均以結婚論。」 1940年的《晉察冀邊區婚姻條例》解釋中指出:「只要事實上夫妻關系存在,並不因其未履行規定手續而無效。」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在《有關婚姻問題的解答》中指出:1953年3月貫徹婚姻法運動以前的事實婚姻,僅欠缺結婚登記手續的,仍承認其夫妻關系的效力。1979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見》中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事實婚姻案件時,要堅持結婚必須進行登記的規定,不登記是不合法的,要進行批評教育。處理具體案件要根據黨的政策和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解決。雙方或一方不滿婚姻法結婚年齡的婚姻糾紛,如未生育子女的,在做好工作的基礎上應解除其非法的婚姻關系;對雙方已滿婚姻法結婚年齡的事實婚姻糾紛,應按一般的婚姻案件處理。據此來看,在該時期對只缺欠結婚形式要件的事實婚姻是一律承認其效力的,實行與法律婚姻同等對待,對不符合法定婚齡則限制承認其效力。在西藏自治區甚至允許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還不禁止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之間結婚。
限制承認時期
(1984年8月30日至1994年2月1日)
1980年《婚姻法》施行後,最高院於1984年8月30日《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指出事實婚姻是違法的,應對當事人給予批評教育,並對事實婚姻的認定標准作了限制性的解釋。要求起訴時雙方必須達到法定結婚年齡和符合結婚的其他條件,而將那些雖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但起訴時雙方或一方不符合結婚的法定條件的,排除在事實婚姻關系以外,作為非法同居關系處理,至此我國司法機關開始限制性的承認事實婚姻關系。
1989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在一定時期內,有條件的承認事實婚姻關系,是符合實際的。」其規定有:
(1)從產生事實婚姻的時間上進行限制。根據該《意見》第1條、第2條規定,在1986年3月15日以前如果事實婚姻雙方在起訴時均符合結婚的法定條件,則認定為事實婚姻關系;在1986年3月15日以後事實婚姻雙方如同居時均符合法定條件,也可認定為事實婚姻關系;否則都認為是非法同居。
(2)該《意見》第4條規定,離婚後的雙方未履行復婚手續又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認定為非法同居。結束了以前將事實上復婚認定為事實婚姻關系的歷史,進一步縮小了事實婚姻關系的范圍。
(3)規定承認事實婚姻關系的最後期限於1994年2月1日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條例施行之起不再承認事實婚姻關系。
⑷ 簡述我國婚姻法規定男女 結婚應符合哪些條件和程序
請您參考【結婚登記相關事項】:
一、 結婚登記條件
1、男女雙方必須自願結婚(自主把握)。
2、結婚年齡:男年滿22周歲.女年滿20周歲。
3、雙方均無配偶(未婚、離婚、喪偶)。
4、雙方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自主提示)。
二、結婚登記提交的證件
1、本人常住戶口簿、居民身份證(一代二代均可)。
2、本人無配偶。
3、當事人提交3張2寸近期半身免冠彩色合影照片(可當場拍照)。
三、結婚登記的程序
1、要求結婚登記的男女雙方持所需證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戶口的區、縣級市民政局(或鎮人民政府)的婚姻登記機關提出申請。
2、雙方當事人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提出申請,各填寫一份《申請結婚登記聲明書》。
3、雙方當事人必須在婚姻登記員面前親自在《申請結婚登記聲明書》中「聲明人」一欄簽名或按指印。
4、婚姻登記機關對雙方提交的證件、聲明進行審查,符合結婚登記條件的,准予登記。
四、結婚登記的時限、收費標准
1、登記時限:證件材料齊全,當場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
2、收費標准:國內結婚登記每對9元加及其他相關費用。
⑸ 《紅星照耀中國》中西北人民為何高度認同蘇維埃政府
不論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在南方的情況如何,就我在西北所看到的而論,如果稱之為農村平均主義,較之馬克思作為自己的模範產兒而認為合適的任何名稱,也許更加確切一些。這在經濟上尤其顯著。在有組織的蘇區的社會、政治、文化生活中,雖然有一種馬克思主義的簡單指導,但是物質條件的局限性到處是顯而易見的。
前已強調指出西北沒有任何有重要意義的機器工業,這個地區比中國東部一些地區受到的工業化影響要少得多,它主要是農業和畜牧區,好幾個世紀以來,文化趨於停滯狀態,雖然現在存在的許多經濟上的弊端無疑地是半工業化城市中經濟情況變化的反映。但是紅軍本身就是「工業化」對中國的影響的顯著產物,它對這里化石般的文化所帶來的思想震盪確確實實是革命性質的。
但是,客觀條件不允許共產黨有可能組織大大超過社會主義經濟初生時期的政治體制,對此他們自然只能從未來角度來加以考慮,以期有朝一日他們有可能在大城市中取得政權,那時他們可以把外國租界中的工業基地接過手來,從而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奠定基礎。在此以前,他們在農村地區的活動主要集中在解決農民的當前問題--土地和租稅。這聽起來可能有點象俄國以前的民粹派反動綱領,但是,其根本不同之處在於這個事實:中國共產黨人從來只把分配土地看成是建設群眾基礎的一個階段,使他們能夠發展革命斗爭,以奪取政權和最後實現徹底的社會主義改革的一種策略。屆時集體化就勢所難免。
中華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一九三一年就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基本法律》①中詳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綱領」——提到「最高綱領」的話清楚地表明,中國共產黨人的最終目的是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建設一個真正的完全的社會主義國家。但是,在此以前,必須記住,紅區的社會、政治、經濟組織一直不過是一種非常臨時性的過渡。甚至在江西,也完全是如此。由於蘇區從一開始起就得為生存而戰,他們的主要任務一直是建設一個軍事政治根據地,以便在更廣泛、更深刻地規模上擴大革命,而不是「在中國試行共產主義」,而有不少人卻以為這就是共產黨在他們小小的被封鎖的地區中在嘗試的事情。
共產黨在西北所以受到群眾擁護,其當前的基礎顯然不是「各盡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點象孫逸仙博士的主張:「耕者有其田」。共產黨可以自居有功的一些經濟改革措施中,對農民最有重要意義的顯然有這四項: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貸,取消苛捐雜稅,消滅特權階級。
從理論上來說,蘇維埃固然是一種「工農」政府,但在實際執行中,全部選民中不論從成分上來說,還是從職業上來說,農民占壓倒多數,因此政權得與此適應。為了要制約農民的勢力,抵消這種勢力,把農村從口劃分這幾個階層:大地主、中小地主、富農、中農、貧農、佃農、雇農、手工業者、流氓無產階級和自由職業者,即專業工作者,包括教員、醫生、技術人員、「農村知識分子」。這種劃分不僅是經濟上的劃分,也是政治上的劃分,在蘇區選舉中,佃農、雇農、手工業者等比其他階層的代表是名額比例大得多,其目的顯然是要造成「農村無產階級」的某種民主專政。但是,很難看到這些類別之中有什麼重要的根本階級區別在起作用,因為他們都是直接依附於農業經濟的。
在這些限度內,凡是政權穩定的地方,蘇維埃似乎工作得很順利。代議制政府結構是從最小的單位村蘇維埃開始建立的,上面是鄉蘇維埃、縣蘇維埃、省蘇維埃,最後是中央蘇維埃。每村各選代表若幹人參加上級蘇維埃,依此類推,一直到蘇維埃代表大會的代表。凡年滿十六歲的,普遍有選舉權,但選舉權不是平等的,理由已如上述。
每一鄉蘇維埃下設各種委員會。權力最大的委員會是革命委員會,那往往是紅軍佔領一個鄉以後經過一陣緊張的宣傳運動再舉行群眾大會選出來的。它有決定選舉或改選權,同共產黨合作緊密。鄉蘇維埃下面設教育、合作社、軍訓、政訓、土地、衛生、游擊隊訓練、革命防禦、擴大紅軍、農業互助、紅軍耕田等等委員會,由鄉蘇維埃指派。蘇維埃的每一分支機構中都有這種委員會,一直到負責統一各項政策和作出全國性決策的中央政府。
組織工作並不是到政府機構為止。共產黨在工農、城鄉中有大量的黨員。此外,還有共青團,團之下又有兩個組織,把大部分青年都組織起來。這兩個組織是少年先鋒隊和兒童團。共產黨把婦女們也組織到共青團、抗日協會、幼兒院、紡紗班、耕種隊中去。成年的農民組織在貧民會、抗日協會中。甚至哥老會這個古老的秘密會社,也讓它參加到蘇維埃生活中來,從事公開合法的活動。農衛隊和游擊隊也屬於組織嚴密的農村政治社會結構的一部分。
這些組織和它們各個委員會的工作都是由中央蘇維埃政府、共產黨、紅軍來領導的。我們在這里不需要引用詳盡的統計數字或令人厭煩的圖表來說明這些機構的組織聯系,但是總的可能說它們都是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都是在一個共產黨員的直接領導下,盡管每個組織似乎是由農民自己用民主方式作出決定、吸收成員、進行工作的。蘇維埃組織的目的顯然是使得每一個男女老幼都是某個組織的成員,有一定的工作分派他去完成。
蘇維埃這種緊張頻繁的活動具有典型性的一個例子,是他們為了要增加產量、利用大片荒地而採取的方法。我弄到土地委員會發給各個分支機構,指導他們組織農民從事耕種和在這方面進行宣傳的許多命令,范圍之廣和內容之實際,使人相當驚訝。例如,我在土地委員會一個辦事處看到的一項命令,對於春耕工作發出了具體的批示,土地委員會要求工作人員「進行廣泛的宣傳,爭取農民自願參加,不要有任何強迫命令」。對於如何在耕種季節完成四項主要的要求,提出了具體的意見。這四項要求根據去年冬天蘇維埃的決定是:更加充分地利用荒地和擴大紅軍耕地;增加作物產量;擴大作物品種,特別重視新品種的瓜菜;擴大棉花種植面積。
這項命令①為了擴大勞動力,特別是爭取婦女直接參加農業生產(尤其是那些由於參加紅軍而男性人口減少的地方)所提出的方法中,下面這個絕妙的指示說明紅軍利用現有材料極有效果:
要動員婦女、兒童、老人參加春播春耕,各人按其能力在勞動生產過程中擔任主要的或輔助的工作。倒如,應動員大腳婦女和年青婦女組織生產訓練隊,從事從清地到農業生產主要任務等工作。小腳婦女、兒童、老人應動員起來幫助除草、積肥等其他輔助勞動。
但是農民的反應怎樣?中國農民一般不願受組織、紀律的約束,不願從事超過自己家庭范圍以外的任何社會活動。共產黨聽到這話就大笑。他們說,中國農民如果是為自己工作而不是為民團--地主和稅吏,他們沒有不喜歡組織或社會活動的。我不得不承認,我所接觸到的農民,大多數似乎是擁護蘇維埃和紅軍的,他們有許多人意見批評一大堆,但是問到他們是否願意過現在的生活而不願過以前的生活,答復幾乎總是有力地肯定的。我也注意到他們大多數人談到蘇維埃時用的是「我們的政府」,這使我覺得,在中國農村,這是一種新現象。
有一件事可以說明共產黨在人民群眾中有基礎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蘇區里,警衛工作幾乎全部由農民自己組織起來擔任的。蘇區很少有紅軍的駐防部隊,因為所有戰鬥力量都在前線。地方的保衛工作是由村革命保衛隊、農衛隊、游擊隊分擔的。這個事實可以說明,紅軍在農民中間得到擁護的一部分原因,因為紅軍很少象其他軍隊那樣是強加在他們身上的壓迫和剝削工具,而一般是在前線,在那裡為自己的口糧作戰,應付敵人進攻。另一方面,把農民嚴密地組織起來,紅軍便有了後衛和基地,可以放手進行極其機動的作戰,而這正是它的特點。
但是要真正了解農民對共產主義運動的擁護,必須記住它的經濟基礎。我已經談到過西北農民在舊政權下所承受的沉重負擔。現在,紅軍不論到哪裡,他們都毫無疑問地根本改變了佃農、貧農、中農以及所有「貧苦」成分的處境。在新區在第一年就取消了一切租稅,使農民有透口氣的機會,在老區里,只保留一種單一的累進土地稅和一種單一的小額營業稅(百分之五到十)。其次,他們把土地分給缺地的農民,大片大片地開「荒」--多數是在外或在逃地主的土地。第三,他們沒收有錢階級的土地和牲口,分配給窮人。
重新分配土地是共產黨政策中的一個根本要素。這是怎樣進行的?後來,為了全國性的政治策略上的考慮,蘇維埃土地政策作了大跳步的後退,但是我在西北訪問期間所實行的土地法(由西北蘇維埃政府在一九三五年十二月頒布)規定要沒收所有地主的土地,沒收富農不是由自己耕種的所有土地。不過不論地主或富農都有一份自己有能力耕種的土地。在不缺地的鄉里--那樣的鄉在西北有不少--在鄉地主和富農的土地實際上一點也沒有沒收,分配的只是荒地和在外地主的土地,有時還把最好的土地重新分配,好地給貧農,同樣數量的劣地給地主。
什麼人算地主?根據共產黨的(大大簡化了的)定義,凡是大部分收入來自出租給別人種的土地而自己不勞動的人都是地主。根據這個定義,高利貸者和土豪③與地主屬於同類,因此受到同樣對待。據斯坦普爾博士說,高利貸的利率在西北原來高達百分之六十,在困難時期還要高得多。雖然在甘肅、陝西、寧夏的許多地方,土地很便宜,一個僱工或者佃戶,如果沒有資金,幾乎不可能積錢為自己家庭買夠足夠的田的。我在紅區遇到過許多農民,他們以前是從來不可能擁有土地的,雖然有些地方地價低到只有二、三元銀洋一英畝。
除了上述以外的階級都不受沒收的影響,因此土地重新分配使得很大比例的農民得到眼前利益。貧農、佃農、雇農都得到了足以維持生計的土地。看來並沒有想起把土地所有權「平均化」。據王觀瀾(二十九歲的俄國留學生,西北三省的土地人民委員)向我解釋,蘇維埃土地法的主要目的是為每個人提供足夠的土地,保證他和他的一家人能夠過足夠溫飽的生活,他們認為這是農民的最「迫切要求」。
土地問題——沒收和分配土地問題——在西北由於大地產多數是屬於官僚、稅吏、在外地主而簡單化了。在沒收以後,多數情況是貧農的當前要求得到了滿足,不受在鄉小地主或富農的什麼干擾。因此紅軍不僅由於給貧農和無地農民土地而得到他們擁護的經濟基礎,而且在有些情況下也由於取消捐稅剝削而贏得了中農的感激,在少數情況下由於同樣的原因或者通過抗日運動的愛國宣傳而爭取到了小地主的支持。陝西好幾個著名的共產黨員出身於地主家庭。
對於貧農還採用低利或無利放款形式給予額外的幫助。高利貸完全取締,但私人借款年息最高不超過百分之十仍屬許可。政府放款年息一般為百分之五。紅軍兵工廠里製造的好幾千簡易農具和成千上萬磅種籽供應無地農民開荒。還開辦了一所簡單的農業學校,據說還要開辦一所畜牧學校,只等這方面一個專家從上海來到。
合作化運動在大力推廣,其活動已超過生產和分配合作社,而擴大到象集體使用牲口和農具——特別是耕種公共土地和紅軍土地——這樣新奇(對中國來說)形式方面的合作,和組織勞動互助組方面的合作。用後一種方法,大片土地可以很快地集體耕種、集體收獲,個別農民一時農閑現象就不再出現。共產黨做到每個人都不是白白得到土地的!在農忙季節里,採用了「星期六突擊隊」的辦法,不僅所有的兒童組織,而且所有的蘇維埃幹部、游擊隊員、赤衛隊員、婦女組織的會員、駐在附近的紅軍部隊都動員起來,每個星期至少要有一天到田裡勞動。甚至毛澤東也參加了這種勞動。
這里,共產黨在播下集體勞動這一根本革命化的思想的種子——為將來實現集體化做初步的教育工作。同時,一種比較廣闊的社會生活觀念開始慢慢地滲入到農民意識的深處去。因為在農民中間建立起來的各種組織,是共產黨稱為經濟、政治、文化三結合的東西。
共產黨在這些人們中間所取得的文化上的成就,按西方先進標准來衡量,的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陝西北部的二十幾個蘇維埃化已久的縣里,中國大部分地方常見的某些明顯的弊端,肯定是被消滅了。而且在新區的居民中間也在進行大力的宣傳,要在那裡進行同樣的基本改革。陝北已經徹底消滅了鴉片,這是個傑出的成就。事實上,我一進蘇區以後就沒有看到過什麼罌粟的影子。貪官污吏幾乎是從來沒有聽到過。乞丐和失業的確象共產黨所說的那樣被「消滅」了。我在紅區旅行期間沒有看到過一個乞丐。纏足和溺嬰是犯法的,奴婢和賣淫已經絕跡,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都遭到禁止。
關於「共妻」和「婦女國有化」的謠言,一望而知是荒謬可笑的,不屑一駁。但在結婚、離婚、遺產等方面的改革,按照中國其他地方的半封建法律和習慣來看,本身就是很激進徹底的。婚姻法①里有這樣的有趣規定:禁止婆婆虐待媳婦、買賣妻妾以及「包辦婚姻」的習慣。婚姻必須取得雙方同意,婚齡提高到男子二十歲,女子十八歲,禁止彩禮,到縣、市、村蘇維埃登記結婚的,發給一份結婚證書,不取任何費用。男女同居的,不論是否登過記,都算是合法結過婚,——這似乎排除了亂交——而且他們的子女都是合法的。不承認有私生子。
如果夫妻雙方有任何一方「堅決要求」就可以到蘇維埃登記處離婚,不需任何費用,但紅軍的妻子須得到男方同意才可離婚。離婚雙方財產均分,雙方都有法律義務撫養子女,但債務卻由男方單獨負擔(!),他並有義務提供子女三分之二的生活費。
從理論上說,教育「免費普及」,但父母有義務借給子女吃穿。實際上,還沒有做到「免費普及」,雖然教育人民委員徐特立向我吹噓,如果他們在西北能有幾年和平,他們在教育方面的成將會使全國震驚。我以後再來更加詳細地談談共產黨人在這一地區消滅文盲所取得的成就和希望做到什麼程度,但是首先使人感興趣的還是弄清楚政府用什麼經費來不僅維持這樣的教育計劃,而且維持我稱之為蘇維埃社會的這個表面看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卻極其復雜的機體。
⑹ 婚姻法在離婚問題上對婦女權益的保護的必要性
因為在性別認知上,婦女屬於弱勢群體,所以,有必要受到更多的保護。
一、我國《婚姻法》中對離婚婦女權益保護的相關規定 (一)婦女財產權的保護我國《婚姻法》規定婚前財產個人所有制。女性在結婚之前所擁有的財產不因結婚而發生所有權的轉移,離婚後該財產仍屬於自己所有。對於離婚及離婚後分割財產的規定,體現了照顧婦女、弱者和無過錯方、受害方的傾向。《婚姻法》第39條規定: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二)婦女人身權的保護由於婦女在身體上處於弱勢,往往是家庭 、虐待的受害者,因此《婚姻法》在保護婦女人身權方面主要是對婦女生命健康權的保護。針對家庭 或虐待,《婚姻法》規定在調解無效的情況下,應准予解除婚姻關系,以使受害婦女盡快脫離施暴者的控制,而且在離婚時受害人還可以就其所受傷害請求賠償。另外,《婚姻法》第34條還對懷孕婦女人身權保護做出相應的規定。
(三)婦女婚姻自主權的保護《婚姻法》採用撤銷受脅迫婚姻的方法保護婦女的結婚自主權。對於離婚自主權的保護,規定了雙方自願離婚,對單方離婚請求先行調解,在調解無效後准予離婚,《婚姻法》第32條規定了六種准予離婚的情形。總之,《婚姻法》在財產、人身及婚姻自主等方面對離婚婦女的權益進行了較多的保護。
我國《婚姻法》對離婚婦女權益保護存在的不足
(一)軍婚規定不合理《婚姻法》第33條規定:「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現役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該條是在非現役軍人一方將現役軍人告上法庭要求與其離婚的情況下適用,如果夫妻雙方均為現役軍人或現役軍人提出離婚,則不適用33條的規定。最高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一)》(以下簡稱《司法解釋》)規定:軍人一方的重大過錯是實施家庭 、虐待、遺棄家庭成員;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等情形, 即在現役軍人有上述重大過錯之外的其他情況下, 現役軍人配偶要想離婚必須得到軍人一方的同意。這種規定顯然違背了離婚自由的原則,限制了現役軍人配偶的離婚自由權。誠然第33條的規定是為了保護軍婚,早在1934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中就有保護軍婚的規定,當時規定保護軍婚是由於全國戰爭不斷,大批青壯年應征入伍,為了穩定軍心,確保戰爭的勝利而制定的。而我國現行的《婚姻法》是在和平年代制定的,在和平的大背景下,保護軍婚的規定喪失了它存在的土壤。而且在《婚姻法》這個私法領域中,公民的權利完全平等, 任何人都不能享有特權,顯然限制非軍人配偶離婚自由權的規定有失公平。而且我國現役軍人絕大多數為男性,法律的規定侵害的是廣大女性的離婚自由權,如果雙方婚姻關系已經破裂,僅僅根據軍人一方不同意而維持這個名存實亡的婚姻,是對配偶一 87第21卷第12期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12月方(大多數為女性)合法權利的損害,切斷了廣大女性追求幸福的道路。
(二)家庭 規制方面存在的不足首先,《司法解釋》中對家庭 的界定不全面。根據《司法解釋》,家庭 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的行為。從這個概念可以看出,《司法解釋》對家庭 的定義主要側重於身體上的 。而《婚姻法》第43條的規定也體現出法律對家庭 的界定只限於身體 。1995年,北京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通過的《行動綱領》認為,對婦女的 行為是指公共生活或私人生活中發生的基於性別原因的任何 行為。這種 行為造成或可能造成婦女受到身心或性方面的傷害或痛苦,也包括威脅採取這種行為,脅迫或任意剝奪自由,對婦女的 行為包括家庭 。從《行動綱領》中可以看出,家庭 包括身體 、精神 和性 。與此相比,我國法律對家庭 的界定范圍比較窄,只指身體 。在現實中,家庭 除了身體上的毆打、折磨外,還出現了精神上的 行為,而精神上的 行為則逐漸呈上升的趨勢,由於家庭 中妻子是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把家庭 僅限於身體 的規定顯然不利於對婦女的保護,有可能使遭受精神 和性 摧殘的婦女,在離婚時得不到離婚損害賠償, 而且精神上的損害要比 上的傷痛大得多,影響更久遠。其次,我國對家庭 受害者的救助措施不完善。我國《婚姻法》第43、45條規定了三種救助措施:一是受害人向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請求勸阻和調解,或由公安機關予以行政處罰。二是對於正在實施的家庭 ,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機關請求制止。三是構成犯罪的,受害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訴,或由檢察院提起公訴。我國的救助措施都屬於事後救濟,不能在 未發生時將受害者與加害人隔離,而且家庭 具有私密性,使得許多受害婦女們在著手離婚期間甚至離婚後仍受到 侵害,時刻處於家庭 的危險之中。 (三)離婚婦女財產權保護范圍小首先,缺少嫁妝的相關規定。嫁妝是由娘家為出嫁的女兒准備的一定數量的財物。隨著經濟生活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嫁妝的種類豐富多彩,嫁妝的價值也逐漸增大。而我國《婚姻法》沒有規定嫁妝的歸屬。筆者認為,嫁妝屬於妻子的婚前財產。因為,嫁妝是女方父母為自己的女兒准備的,它只是在結婚之後才隨女方進入男方家,由夫妻雙方共同佔有使用,該財產是父母對自己女兒的婚前贈與。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屬於該方的個人財產,那麼嫁妝就應屬於妻子的個人財產。在男女雙方結婚之後,嫁妝(個人財產)被用於夫妻雙方共同生活中,由雙方共同佔有、使用,個人財產承擔了本應當由共同財產承擔的義務。在夫妻雙方離婚時,我國《婚姻法》對於是否應當由共同財產來補償嫁妝(個人財產)的損失沒有明確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十六條規定:「婚前個人財產在婚後共同生活中自然損耗、消耗、滅失, 離婚時一方要求以共同財產抵償的不予支持。」這明顯損害了離婚時婦女的財產權。目前,我國結婚時多由男方來提供住房,房屋會隨著時間而逐漸增值,離婚時仍屬於男方;但嫁妝卻隨著時間逐漸折價、滅失,離婚時女方得到的是日益貶值的物品。同屬婚前個人財產用於夫妻雙方共同生活,離婚時境遇卻完全相反,嚴重侵害了離異女性的財產權。其次,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小。我國《婚姻法》對結婚後財產歸屬規定了兩種財產制,即夫妻共同財產制和約定分別財產制。據統計,我國絕大多數家庭實行共同財產制,但所規定的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
⑺ 我國《婚姻法》的歷史和現況
中國奴隸制、封建制時代的婚姻法
在中國整個奴隸制時代,婚姻家庭關系主要是由維護宗法家族制度的禮和統治階級認可的習慣來調整。在冠、昏、喪、祭、鄉、相見的六禮中,婚(昏)為其一。嫁娶中又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的「六禮」,婚姻離異方面有「七出」、「三不去」的規定,以及男女、夫婦關系中的「三從四德」等,都發端於奴隸制時代(見封建婚姻制度)。
封建社會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禮、法並用。
戰國時《法經》,以姦淫入於雜律。秦簡已有「家罪」之名。
漢《九章律》(見漢代法規)以戶律規定婚姻、戶籍、賦稅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上承漢制而有所增減,魏律(見三國法規)、晉律(見晉代法規)中均有戶律。北齊律以婚事附於戶,改稱婚戶律、北周律則分列婚姻、戶禁兩篇(見北朝法規)。南朝諸國基本上沿用晉律。
隋(《開皇律》)將婚戶合而為一。《大業律》再次分為戶律和婚律(見隋代法規)。
到了唐代,中國封建社會的婚姻立法臻於完備。現存的《永徽律》(見唐代法規)以《戶婚》為第四篇,計46條,不僅是以後各代婚姻立法的藍本,而且遠播域外,對周圍一些國家也有相當的影響。
宋代以戶婚律載於《宋刑統》,並在戶令中重申良賤不婚等規定。
遼、金、元的法律均有關於戶婚的內容。
明律(見明代法規)在戶律中有婚姻等門,清律一仍其舊。明代在調整婚姻家庭關系方面,已有與律並行的例。在清代法律體系中,例的地位更加重要,除律文後附有例外,刑部例中也有婚姻一目。
古代婚姻制度詳見於禮而略於律,法律對婚姻關系的調整並不是全面的,除了與刑相關的問題外,其他均由禮來調整,這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婚姻立法的一個重要特點。
中華民國時期的民法親屬編
國民黨政府於1930年12月26日公布,1931年5月5日施行的民法親屬編,內容上與北洋政府制訂的民律第二次草案一脈相承,並且大量地搬用了德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親屬法的有關條文,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婚姻家庭制度在法律上的表現。
革命根據地的婚姻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革命根據地的人民政權就開始了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制建設。1931年11月26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有關婚姻條例的決議,同年12月1日,頒行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後又加以修改,於1934年4月8日頒行了《中國維埃共和國婚姻法》。其主要內容是:確定婚姻自由,廢除包辦強迫和買賣的婚姻制度;實行一夫一妻制,禁止一夫多妻;實行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的合法權益;保護紅軍戰士的婚姻。其後,許多革命根據地都制定了地區性的法律,有1939年4月的《陝甘寧邊區婚姻條例》、1942年12月的《陝甘寧邊區抗屬離婚處理辦法》、1942年1月的《晉冀魯豫邊區婚姻暫行條例》,1943年的《晉察冀邊區婚姻條例》等。這些法令的基本精神都是廢除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新民主主義的婚姻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婚姻立法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全文分為8章,包括原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後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後的財產和生活及附則,共27條。內容以調整婚姻關系為主,同時涉及家庭關系方面的各種重要問題。「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就是該法在原則問題上所作的重要規定。為了肅清封建婚姻制度的殘余,該法還明確規定禁止重婚、納妾、收童養媳、干涉寡婦婚姻自由、借婚姻關系索取財物等。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新的《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⑻ 為什麼八一年才有婚姻法
並不是1981年才有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1950年頒布的。
實際上對婚姻立法追逆到革命根據地的婚姻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革命根據地的人民政權就開始了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制建設。1931年11月26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有關婚姻條例的決議,同年12月1日,頒行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後又加以修改,於1934年4月8日頒行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其主要內容是:確定婚姻自由,廢除包辦強迫和買賣的婚姻制度;實行一夫一妻制,禁止一夫多妻;實行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的合法權益;保護紅軍戰士的婚姻。其後,許多革命根據地都制定了地區性的法律,有1939年4月的《陝甘寧邊區婚姻條例》、1942年12月的《陝甘寧邊區抗屬離婚處理辦法》、1942年1月的《晉冀魯豫邊區婚姻暫行條例》,1943年的《晉察冀邊區婚姻條例》等。這些法令的基本精神都是廢除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新民主主義的婚姻制度。
建國後即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婚姻法。全文分為8章,包括原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後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後的財產和生活及附則,共27條。內容以調整婚姻關系為主,同時涉及家庭關系方面的各種重要問題。「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權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就是該法在原則問題上所作的重要規定。為了肅清封建婚姻制度的殘余,該法還明確規定:「禁止重婚、納妾。禁止童養媳。禁止干涉寡婦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關系問題索取財物。」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新的《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現行《婚姻法》根據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修正。
中國婚姻法基本法理與原則:
婚姻法的基本原則即是婚姻家庭法的立法指導思想,又是婚姻家庭法規的基本精神,也是婚姻家庭法操作適用的基本准則,貫穿與婚姻家庭法的始終,集中體現了以婚姻家庭法為主體內容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質和特定。我國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共有五項: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為保障這些基本原則及《婚姻法》的貫徹實施,《婚姻法》又做了六項禁止性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婚姻法》還從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的一致性、法律的宣言性與導向性作用出發,明確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這不僅僅是婚姻家庭關系的主體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而且是個人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的共同責任,具有豐富的法律內涵和道德底蘊。
⑼ 婚姻法第三十二條
《婚姻法》 第三十二條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意思是法院調解夫妻矛盾是必經程序,調解不成,判離。
下面是調解無效離婚的情形: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這個好理解,就是有倆老婆或倆老公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家庭暴力,或者是不管家裡人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這也好理解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前提是感情不合,然後分居。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其他包括很多因素,反正這些因素導致感情破裂,注意是破裂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宣告失蹤是法院進行的,宣告失蹤的條件有:
一有下落不明的事實。如發生洪水、地震、戰爭等情況。如果知道某人在某地,即使很久沒有回來,也不能認為失蹤。二下落不明必須滿兩年。其中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從戰爭結束之日起算。 三必須由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利害關系人包括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以及與被宣告人失蹤的人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公民和法人。 四必須經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失蹤,任何單位與個人沒有這個權利。
還有宣告死亡的話,婚姻自動解除,這個宣告死亡是三十二條里沒有的,我多補充一句,好理解。宣告死亡的條件:下落不明4年後,意外事故兩年後,還有個戰爭的,這個在和平年代不發生,就不多說了。
手打,請採納
⑽ 結婚應具備什麼法定條件
結婚的必備條件有:
(1)男女雙方完全自願。
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2)達到法定婚齡。
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3)符合一夫一妻制原則。
申請結婚的雙方當事人需無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