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什麼是社會保障法

什麼是社會保障法

發布時間: 2022-07-09 21:26:25

⑴ 《社會保障法》包含哪些內容

《社會保障法》包括養老金制度、失業保障制度和對盲童、孤兒和其他殘廢兒童的資助。社會保障法尚不是推行於全國的法律,除養老金外,社會保障均由各州管理,而大多數州只為社會福利提供少量的資金。

⑵ 社保法指的是什麼

法律分析:社保法是保障我國人民權益的保險法,社保就是社會保險,主要由參保的人出資,社會出一部分資金填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社會保險關系,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第三條 社會保險制度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⑶ 社會保障定義

指社會保險或保障機制,幫助公民面對某些社會風險如:失業、疾病、事故、衰老、死亡等,或是保障基本的生存資源如教育、醫療等。

社會保障一般包括社會保險、社會互助、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內容。[1]現代社會保險由奧托·馮·俾斯麥於19世紀在德國創立。

一般來說,社會保障由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組成。

(3)什麼是社會保障法擴展閱讀

社會保障的組成

社會保障作為一種國民收入再分配形式是通過一定的制度實現的。我們將由法律規定的、按照某種確定規則經常實施的社會保障政策和措施體系稱之為社會保障制度。

由於各國的國情和歷史條件不同,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歷史時期,社會保障制度的具體內容不盡一致。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為滿足社會成員的多層次需要,相應安排多層次的保障項目。

目前我國在建的社會保障制度,屬於社會共濟模式,即由國家、單位(企業)、個人三方共同為社會保障計劃融資,而且這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改革趨勢。個人責任的強化已經成為全球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共識。

社會保障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是經濟發展的「推進器」,是維護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機制」,是維護社會安全的「穩定器」。社會保障是現代國家一項基本的社會經濟制度,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⑷ 社會保障法的特徵是什麼

廣泛的社會性
社會保障法是典型的社會法,因而社會性是社會保障法最主要的特徵。其社會性表現在:第一,目的的社會性。社會保障之設立即為社會利益,保障社會全體成員的生活安全,所以社會保障法的目標即在於通過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要來達到社會穩定。第二,享受權利主體的普遍性。社會保障的權利由全體社會成員享有,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可以享受保障的成員數目以及可以離開受的社會保障項目會截止來越多。第三,社會保障責任和義務的社會化。社會保障要獲得長久的生命力,需要整個社會的參與,社會保障通過立法,採取國家、用人單位和社會成員共同負擔的原則,將責任和義務分散到整個社會,以資金來源的多渠道來保證社會保障的正常運轉。
嚴格的法定性
社會保障法是社會法,有其自身的特點,它不同於私法的意思自治,也不同於公法的國家行使行政權利。它帶有明顯的國家干預法的特徵,是國家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強行規定的一系列准則,從社會保障項目的確立、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和繳納到社會保障的享受人群范圍,以及社會保障金的發放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任意更改。
實體法與程序法的統一性
實體法和程序法是對法律功能的劃分。規定社會關系參加者實體權利和義務的法是實體法;為保障實體法的實現,規定實體法的運用和實現手續的法是程序法。一般而言,實體法和程序法是一種互為依存的關系,有一定的實體法,就有與之對應的程序法,例如民法與民事訴訟法刑法與刑事訴訟法。
但社會保障法則不然,其既有實體性法律規范,也有程序性法律規范,並非具單一特性的實體法或程序法。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社會保障法所在地調整關系的復雜性。社會保障法調整的是一個在社會保障領域中由各種社會關系、各個運行環節組成的系統,因而社會保障法就必須不僅有具體的權利義務的規定,還要有維持程序正常運轉的程序性規定。例如社會救助性,既有救助對象所享受的權利義務的實體規定,又有救助對象資格認定以及發放手續的程序性規定。
特定的立法技術性
社會保障的運營須以數理計算為基礎,這使得社會保障法在立法上有較高的技術性。「大數法則」和「平均數法則」在社會保障立法中會經常用到。另外,還有一些保障項目在費率、范圍等的確定上會常用到統計技術。以養老保險為例,我國養老保險立法中的關鍵技術,涉及到退休後平均存活年數的確定、養老保險基金的社會統籌范圍的確定、養老保險費率的確定等種種問題,都需要運用數理技術來確定。

⑸ 社會保障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社會保障的具體內容
(一)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勞動者因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而減少或喪失勞動收入時,能從社會獲得經濟補償和物質幫助,保障基本生活。從社會保險的項目內容看,它是以經濟保障為前提的。一切國家的社會保險制度,不論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強制性、社會性和福利性這三個特點。按照我國勞動法的規定,社會保險項目分為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社會保險的保障對象是全體勞動者,資金主要來源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個人的繳費,政府給予資助。依法享受社會保險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二)社會救濟
社會救濟,是指國家和社會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災害的生活困難者提供無償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從歷史發展看,社會救濟先於社會保險。早在1536年,法國就通過立法要求在教區進行貧民登記,以維持貧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601年,英國制定了濟貧法,規定對貧民進行救濟。中國古代的「義倉」也是一種救濟制度。這些都是初級形式的社會救濟制度。維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會救濟制度的基本特徵。社會救濟經費的主要來源是政府財政支出和社會捐贈。
(三)社會福利
廣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為改善和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貼、福利設施和社會服務的總稱。狹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向老人、兒童、殘疾人等社會中需要給予特殊關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四)優撫安置
優撫安置,是指國家對從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屬,如軍人及其親屬予以優待、撫恤、安置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在我國,優撫安置的對象主要是烈軍屬、復員退伍軍人、殘疾軍人及其家屬;優撫安置的內容主要包括提供撫恤金、優待金、補助金,舉辦軍人療養院、光榮院,安置復員退伍軍人等。

⑹ 社會保障法律體系是怎樣的

社會保障法律的任務是保證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得以實現。一般版地說,法律是對業已權存在的社會關系的反映與確認,脫離社會現實的法律,不論它形式上多麼完美無缺,內容多麼豐富多采,都只能是一紙空文。據此,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應該是並且只能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法律表現形式。

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層次分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等。

社會保障法律的特點是:以勞動法為基礎,國家進行干預與保護,義務在先權利在後,權利不可繼承。

社會保障是對旨在保護公民免除因年老、疾病、傷殘、死亡或失業、災害……而遭受損失的各種措施的總稱。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的社會保障即社會保險;廣義上的社會保障,包括社會救濟、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個人儲蓄積累保障。

⑺ 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內容

社會保障的功能。人類發展到今天,社會保障與人們的關系幾乎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隨著歷史的延續及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社會保障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

首先,社會保障具有多種經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保護和配置勞動力功能。社會成員正常健康的生活是一個社會進步的基礎。沒此則民不聊生,是社會產生不安定的隱患;沒此則不能調動起勞動者生產的積極性。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優勝劣汰的競爭又是不可避免的,這就必然會導致部分勞動者可能要退出勞動力市場,使其及家屬失去收入而面臨生存危機。此時,社會保障就可以通過各種幫助,使這部分社會成員得以擺脫生存危機的困擾,維持最起碼的基本生活需要,這樣才能保護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全社會的統一的社會保障網路及健全的社會保險制度,解除社會成員因變換工作或家庭遷徒而帶來的後顧之憂,從而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實現勞動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調節投融資功能。社會保障資金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如把經過幾十年積累的社會保障基金合理地利用起來,其作用將不可忽視。目前,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基金的運用都是在保證投資安全的情況下,投向可獲較高利潤的項目上以使其增值,但客觀上也確實成為國家調節投資的一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國家建設。如1988年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保險基金投資收入已佔到社會保障總收入的54.9%和35.4%,可見它在財政投融資上發揮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被挪用的情況較嚴重,出現短缺的現象,因此這種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國民所得再分配功能。首先,市場機制在運行中雖保證了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但也形成了負面影響,出現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如分配的差異、收入的懸殊等,這勢必會導致部分社會成員收入下降,生活出現困難。這時,社會保障就可以對低收入階層給予生活所必需的給付,或者在老齡、失業、傷病、殘廢等情況發生之時實施必要的所得給付,就會對經濟活動所造成的所得分配不均進行再分配,實現對國民收入的再調節,盡量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

⑻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講的是什麼

勞動法是調整有關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緊密聯系的其他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社會保障法是調整有關社會保障和福利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和運用范圍①勞動法的調整對象。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包括特定的勞動關系及與特定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

.特定的勞動關系,是指勞動關系的特定部分。這種特定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限於雇員與僱主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關系;二是這種勞動只限於基於勞動合同義務所為的職業性的有償勞動。

.與特定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

勞動行政管理關系。如國家有關機關與雇員和僱主之間因安置就業、組織培訓、招收、調配等問題而發生的關系。

執行勞動保險方面的關系。國家勞動保障管理機構與雇員和僱主之間由於執行勞動保險法規而發生的關系。

處理勞動爭議方面的關系。有關的國家機關和機構與雇員和僱主之間由於調解、仲裁和審理勞動爭議而發生的關系。

監督勞動法律執行方面的關系。國家有關機關與雇員和僱主之間由於監督、檢查勞動法律的貫徹執行而發生的關系。

工會組織、工會會員與國家機關或與僱主之間由於開展工會活動以及代表會員為維護會員利益開展斗爭而發生的關系。

綜上所述,勞動法是調整特定勞動關系以及與特定勞動關系密切相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②勞動法的運用范圍。

勞動法運用范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本法執行。

社會保障法的調整對象和主要內容

社會保障法是調整社會保障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社會保障法的調整對象為:以國家保險為主體的公共保險領域中的社會關系,即公共保險領域的社會關系,僱主補充保險領域的社會關系和個人儲蓄保險領域的社會關系。

社會保障法包括社會保險法、社會救助法和社會福利法三部分。社會救助法是調整社會救助關系的法律規范。社會救助關系是在國家、社會團體和受益人之間,因社會救助費用、義務和服務項目的實施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社會福利法是調整社會福利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社會福利關系是在國家、社會團體和受益人之間,因社會福利費用的提供和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的建立及管理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社會保險法是調整以國家公共保險為主體的多支柱保障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法律關系主體涉及不同類型的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受益人。

熱點內容
最高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23 03:30:20 瀏覽:940
司法中打架 發布:2025-01-23 03:18:00 瀏覽:895
鐵路法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03:03:11 瀏覽:403
農業發展公司管理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1-23 02:40:29 瀏覽:507
新婚姻法夫妻共同財產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23 02:26:07 瀏覽:293
初中籃球競賽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3 02:12:16 瀏覽:258
南通十大律師 發布:2025-01-23 01:41:49 瀏覽:609
法官宋魚水的故事 發布:2025-01-23 01:41:39 瀏覽:424
法院員額人大 發布:2025-01-23 01:17:52 瀏覽:600
法院怎樣找到被執行人 發布:2025-01-23 00:40:09 瀏覽: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