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二條
『壹』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的具體解釋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六條內容如下:
第九十六條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
【解釋】本條是關於事業單位聘用制的工作人員的規定。
一、我國事業單位用人制度的基本情況
事業單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組織。所謂事業單位,是指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國家通過編制管理實現對事業單位人員的配置和調控。按照國家財政撥款的多少,可以將事業單位分為三種: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我國事業單位數量眾多,類型不一,隊伍龐大。截至2006年底,全國事業單位總計126萬個,涉及教育、衛生、農業、文化、科研等多個領域,職工人數近3035萬,其中正式職工2923萬(包括原固定職工和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合同制職工)。職工人數中教育業佔51. 3%,衛生業佔14.3%,農業佔9.5%,文化業佔5.1%,科研佔2.4%。長期以來,我國的事業單位實行的是一套不同於企業,近似於國家機關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在企業推行勞動合同制度,對國家機關公務員的管理通過立法加以規范,事業單位的人事制度仍在原來制度的基礎上運行,改革進展緩慢。為了轉換事業單位用人機制,就要加快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2002年7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事部《關於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意見》的通知,要求事業單位除按照國家公務員制度進行人事管理的以及轉制為企業的以外,都要逐步試行人員聘用制度。到2006年底,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合同的人員1700多萬,約占總人數的51%。
國家對事業單位實行編制管理,按照編制核算撥款的數額。目前事業單位編制都是多年前核定的,編制基數多年不變,不能滿足事業單位不斷發展的需要。在編制滿額的情況下,各事業單位只好大量擴充編外人員和其他人員,這樣造成事業單位人員結構復雜,人事管理分割。事業單位人員結構,歸納起來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編制內聘用人員,包括簽訂聘用合同的編制內聘用人員和無須簽訂聘用合同的編制內聘用人員;第二類是編制外人員,包括檔案內部管理的編外人員和檔案外部管理的編外人員,編外人員一般實行企業化管理,與事業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第三類是勞務派遣人員,是通過勞務派遣形式招用的。
二、事業單位人員如何適用本法
事業單位人員是否應當納入本法進行調整,是立法中爭論比較大的一個問題。反對的意見提出,聘用合同與勞動合同有本質的區別,不應當納入勞動合同法調整。從目前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發展趨勢看,履行公共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要變成行政機關,從事經營的事業單位要回歸企業,從事公共服務的如教育、衛生、文化、科研等事業單位,還要保留公共服務的職能,按照事業單位進行管理。事業單位有編制、有財政撥款,內部管理機制與企業也不一樣,事業單位聘用合同在合同期限、試用期、加班費、工資、福利、保險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都與企業不同,它與國家機關比較近似。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制,只是要比公務員要有一點靈活性,但不是完全推向市場。聘用制合同與勞動合同的性質不一樣,調整的手段也不一樣。如果將事業單位也納入勞動合同法管理,將比較難以處理好本法與事業單位改革和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之間的銜接,並可能產生其他新的社會問題和矛盾,會引起事業單位管理的混亂,出現不安定因素。處理事業單位的問題,應當循序漸進,把管理體制理順後,再對事業單位人事制度進行立法。這樣比較妥當。贊成將聘用合同納入本法調整的意見認為,長期以來,我國人事制度是由政策和行政文件相結合建立起來的,調整人事關系幾乎沒有一個完整的法律規范性文件。1994年勞動法頒布時,企業的勞動關系由勞動法調整,對事業單位職工是參照公務員管理體制進行管理。公務員法出台後,公務員法將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排除在適用范圍之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能參照公務員法,如果也不適用勞動合同法,那麼,對事業單位人員的權利保護缺乏法律依據。聘用合同與勞動合同雖然有不同的地方,但本質上並無區別,不應存在兩種合同制度,不應當兩個部門管就變成兩個性質的合同,將聘用合同納入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解決事業單位人員實體權利保護無法可依的局面,有利於事業單位勞動關系的法制化和規范化,有利於保護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合法權利,有利於促進我國事業單位的改革。
考慮到目前事業單位正處於改革過程中,用人制度的情況比較復雜,事業單位的聘用合同具體特殊性和復雜性,將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制工作人員納入本法調整需要慎重。同時,考慮到事業單位中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如不納入本法調整,將缺乏實體法依據,其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因此,本法第二條關於勞動合同法的調整范圍維持了勞動法第二條第二款的表述,另外在本條中規定:「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對事業單位聘用制工作人員的勞動合同如何適用本法做出特別規定。這樣規定,既解決了本法與現行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銜接,解決了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無法可依的局面,也為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留下空間。
『貳』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二項規定是什麼有什麼補償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內)在試用期間被證明容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本條是關於用人單位即時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
即時解除又可稱為過錯性解除,即在勞動者有過錯情形時,用人單位有權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對過錯性解除的程序無嚴格的限制,且用人單位無須支付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但在解除的條件上有限制的規定,一般適用於試用期內,因勞動者不符合錄用條件或者勞動或有嚴重違反規章制度、違法的情形。
『叄』 關於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和勞動合同法第九條和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
回答如下:
一、如果你要辭職,須提前三十日書面遞交辭職報告回,不需要用人單答位同意,這樣就可以解除合同。
二、如果用人單位在你工作時就扣押你的證件或者收取保證金,其行為是違法的,你可以向勞動部門投訴,要求對用人單位進行處罰,並追回扣押你的物品。
三、勞動方面的事,歸勞動局管,只能進行投訴,要求仲裁或者調解,這不歸公安機關管,你報案公安機關也不能受理。
四、辭職報告必須提前三十日書面遞交。
五、索要回執或者錄音,這樣防止用人單位不承認。
六、違約金的約定是違法的,既然違法,也就無效,你不用承擔違約金。
『肆』 勞動合同法二十九條
第二十九條 勞動合同的履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
『伍』 派遣公司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二條和《勞動派遣暫行規定》第二十條,可是勞動行政主管
主要是抄對違法行為嚴重的襲,有較大影響的等等之類,一般都不會採取。法院不會受理,你被無故工,主要看勞動派遣單位怎麼處理你,如果因此而把你解除,那你可以去申請勞動仲裁,要求違法解除而支付賠償金,這是你的權利。如果勞務派遣公司沒有將你解除,將你派遣至其他廠,那麼你只能服務,因為你的勞動關系沒有解除,且這期間的工作年限會連續繼續,將來再解除時,仍然可以追訴這一段的工作年限。
申張正義團隊為你解答
『陸』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第三段對協解補償金如何計算
第九十七條 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訂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繼續履行;本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連續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次數,自本法施行後續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時開始計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勞動關系,尚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解釋】本條是關於勞動合同法施行的過渡性條款的規定。
本條規定了勞動合同法施行的過渡安排。從理論上說,就是回答勞動合同法的溯及力的問題。所謂法律的溯及力,就是一部新的法律施行後,對它生效前發生的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不具有溯及力。按照法律的溯及力理論,法律一般不具有溯及力。如果法律需要有溯及力,就應當在法律中明確。本條規定就是回答勞動合同法哪些規定有溯及力,哪些規定沒有溯及力。
從1994年勞動法通過,我國現行的勞動合同制度正式確立到現在已有十多年,目前企業已普遍實行了勞動合同制度。勞動合同法對現行的勞動合同制度進一步加以完善。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後,現行的勞動合同怎麼辦,這是勞動合同法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本條的規定就是要解決勞動合同法生效以後,現行的勞動合同該怎麼辦、相關的制度如何銜接等問題。本條的規定有以下四層含義:
一、本法施行後,正在履行的勞動合同怎麼辦
勞動合同法將於2008年1月1日施行。按照法律一般不溯及既往的理論,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訂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應當有效,應當繼續履行。這樣,不至於形成新法施行,勞動者都需要跟用人單位重新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避免勞動關系發生大的波動。
二、本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連續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次數如何計算
本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本法施行後,就要回答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從哪一次計算。根據本條的規定,本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連續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次數,自本法施行後續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時開始計算,即勞動合同法生效前訂立、勞動合同法生效後仍在履行的勞動合同,不計算在連續訂立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次數內。如一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訂立了一個兩年期限的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生效時剛履行完一年,還有一年的合同期限。如果這個合同期限到期,該勞動者還與用人單位訂立一個固定限期的勞動合同,這個正在履行的勞動合同,不計算在連續訂立的勞動合同次數內,也就是說連續訂立是從新訂立的勞動合同開始計算。
三、本法施行前的事實勞動關系如何處理
目前勞動合同制度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用人單位不願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發生勞動爭議,處理起來沒有合同依據,不利於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針對這個問題,本法做了相應的規定。如本法第十條第二款規定:「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對超過一個月還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但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對於本法施行前已存在的事實勞動關系,根據本條的規定,尚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否則,也應當承擔本法第八十二條的法律後果。
四、經濟補償的年限如何計算
經濟補償是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後,用人單位對在本單位工作的勞動者給予的貨幣補償。它既是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在本單位辛勤工作的回報,也是對勞動者重新找工作期間的一種生活補助。勞動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據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根據這一規定,1994年勞動部制定了《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具體規定了給予經濟補償的情形和標准。本法根據實踐的情況,結合勞動法制定的《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規定,在第四十六條規定了應當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七種情形,在第四十七條規定了經濟補償的具體標准。與現行的做法相比,本法擴大了給予經濟補償的范圍,即除了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要給予經濟補償外,對勞動合同終止,也要給予經濟補償。也就是說勞動合同期限屆滿,勞動合同自然終止,用人單位也要支付經濟補償。雖然這種做法是為了解決勞動合同短期化的舉措,但客觀上增加了用人單位用工的成本。對這部分成本,原來用人單位用工時並沒有考慮。如果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如果從本法實施前開始計算,顯然不合理。因此,本條規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同時,考慮到勞動部制定了《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對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做了具體規定,目前企業也是按照這個規定來做的。另外,1986年國務院發布的《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規定勞動合同期滿,用人單位也要支付經濟補償,雖然這個暫行規定執行到2001年6月被廢止,但勞動合同期滿支付經濟補償也要執行到2001年6月。而且1993年國務院頒布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招用農民合同制工人的規定》也規定勞動合同期滿,也要給農民合同制工人經濟補償。目前這個規定還有效。本法需要與現實的做法相銜接,因此本條規定,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柒』 勞動合同法第92條第2款規是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二條勞務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由勞動回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答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解讀】本條是關於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
一、行政責任:1、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勞務派遣單位也有一部分是由勞動行政部門審批,一部分是由人事部門審批,因此對勞務派遣單位的監管,應由其審批部門勞動行政部門或者人事部門進行。2、主管部門處以罰款,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二、民事責任:「給被派遣勞動者權益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是對被派遣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民事責任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勞動派遣單位的違法行為造成被派遣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應承擔賠償責任的主體包括勞務派遣單位,還包括用工單位。
『捌』 勞動合同法第92條中,
勞動合同法中關於勞務派遣合同規定,那麼勞動者是通過勞務派遣專公司進入用工屬單位,這個用工單位是專業術語,一般到法律層面上解釋,但網上流行口語化,不一定準確描述勞務派遣公司和用工單位之間的關系。
《勞動合同法》
第九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