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教程
⑴ 法律英語初學者該看什麼書呀
學習法律你英語有專門的《法律英語》書籍。
法律英語(Legal English),在英語國家中被稱為Legal Language或Language of the Law,即法律語言,在英語中指表述法律科學概念以及訴訟或非訴訟法律事務時所用的語種或某一語種的部分用語。從此概念可以看出,法律英語所使用的語言不僅是英語本身,還包括其它語種,如法語、拉丁文等。
《法律英語》(修訂版)編寫遵循語言學習規律和法律英語的特點,力求使之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針對性。在選票上,以介紹世界主要法律制度和部門法為主,每一個單元盡可能體現某一個部門法主要內容,並覆蓋相關法律術語。在練習編排上,以培養學生運用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為基點,以法律知識為內容,全面提高學生及其他法律英語學習者的法律英語水平。練習版塊包括:閱讀理解、術語練習、完型填空、短文翻譯、聽寫、補充閱讀、詞義辨析和討論。
《法律英語》(修訂版)供法律專業研究生一年級學生及水平相當的學習者使用。《法律英語(修訂版)》共20個單元。
⑵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51條與物權法第106條之間的適用關系
閣下所提的問題說得細致了,完全可以做一篇很有水平的論文。
合同法第51條和物權法第106條在法律適用層面的關系,二者的關聯在於無權處分,合同法第51條規定的是無權處分場合合同效力問題,而物權法第106條規定的是無權處分場合物權變動的問題。盡管如此,二者也不是沒有關聯,其間的關聯發生在善意取得場合是否要求合同有效。對此學學者之間存在較大爭議。
王利明教授為代表的學者堅持認為善意取得場合應當具備合同有效這一要件,當時物權法草案(三審稿)第111條也曾經規定要求轉讓合同有效這一要件。
比如,物權法(草案)三審稿
第一百一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但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即時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在受讓時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
(二)以合理的價格有償轉讓;
(三)轉讓的財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四)轉讓合同有效。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後來將這一要件刪去了,其中的一個理由即是,這一規定和合同法第51條相矛盾,將會製造碰撞式法律漏洞。
所以從維護合同法第51條的出發點來看,刪去這一要件是正確的。但是從法律優劣、比較法視野來看,這一立法並非無可挑剔。而問題的根源均源自合同法第51條。
韓世遠教授、王軼為代表的學者即倡導,可以採取物權法第15條的做法,區分合同效力和物權變動,合同效力本身不受無權處分的影響,除非存在法定無效、可撤銷的情形。但是這樣的做法勢必造成合同法第51條成為具文。
綜上所述,在不修改合同法第51條的背景下並且不修改對合同法第51條的解釋(合同效力待定而非物權合同效力待定)的情況下,將轉讓合同有效剔除出第106條是符合法學方法論的。也就是說不要求轉讓合同有效,物權法第106條的善意是指「對出讓人沒有處分權不知情」,對於是否需要區分不動產和動產採納不同的善意標准(吸收德國法的做法,對動產還需附加無重大過失的主觀要件),學者之間存在爭議,從物權法第106條文義來看,確實很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所以崔建遠教授認為,對於動產、不動產適用統一的善意標準是指「不知情且無重大過失」。但是程嘯、朱廣新等認為應當區分動產不動產分別採取善意取得和公信力制度。
代表性著述可參考崔建遠著:物權法(第二版);王利明、尹飛、程嘯著:中國物權法教程;王洪亮:登記公信力的相對化(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程嘯:動產善意取得和不動產公信力制度。
⑶ 張琪的學術成果
《國債監督方面的法律問題與對策》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中心《財政與稅務》2001年第9期全文轉載。
《論市場經濟下的企業商標管理》,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新興市場國家對資本流動的監管》,經濟研究參考2002年第5期(合著)
《關於我國格式條款合同若干問題探討》,國有資產管理2003年第6期
《捐贈糾紛的法律思考》,中財學報2003年第8期
《試論盈利預測信息披露的管制》,政法論壇2003年第9期
《納稅人權利保障制度的完善》,稅務研究2003年第11期
《試論優先權的性質》,司法研究2003年第9期
《也論納稅人的權利保障》,財經法律評論2005卷
《納稅人權利保障問題的法律探討》,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中心《財政與稅務》2005年第9期全文轉載. 參編:《中國經濟法學》,本科教材,中國社科出版社1996年版。
參編:《現代企業制度經濟法律釋義全書》中國統計出版社1996年版。
副主編:《知識產權法教程》,財經法學教材,中國財經出版社1998年版。
主編:《法律基礎輔導》,警官出版社,1998年版。
主編:《經濟法律教程》,成人高等教材,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版。
參編:《法學概論》中財重點教材,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參編:《合同法教程》,中國財經出版社1999年版。
副主編:《知識產權法學》,中國財經出版社2002年版。
參編:《法律基礎》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參編:《民商法》,中國財經出版社2003年版。
副主編:《實用經濟法》中財重點教材,2004年版。 參編:《金融法律知識手冊》,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⑷ 因為經常簽一些材料合同,很想多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請問應該多看哪些方面的書
合同法、民法通則、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民法合同法教程等。
⑸ 如何做一份精確的合同
合同對於初學者來講,非常繁瑣和復雜,難免有點心驚肉跳的感覺:什麼購銷合同、貿易合同、轉讓協議、贈與合同、合資合同、合作合同、聯營協議、物權合同、債權合同,要式合同、不要式合同,主合同、從合同,有償合同、無償合同,無效合同、可撤銷合同、效力待定合同……,還有什麼電子合同、數據電文、意向書、承諾書、聲明書、誠意書、保證書等等,鋪天蓋地而來。但是別擔心,魯迅先生有句話說的好:「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對合同完全可以套用這句話來形容,「世上本沒有合同,寫的人多了,也便有了合同」。一、好合同的標准要寫好合同,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好合同?評價一份合同的好壞有多個標准,例如目的正當,內容、形式和程序有效,各方權利與義務關系均衡,具有可操作性,結構合理並且體例適用等等。概括而言,衡量一份合同的質量好壞有如下三方面的標准:—---合法性合同的合法性質量和價值的前提條件,具體內容包括:合同各方締約目的在合同各個條款當中有相應的條款恰當地反映;合同主體合法,適格,沒有混淆;交易標的合法、清晰和明確,有客觀可以計量和評價的標准或方法;雙方的權利義務內容表達真實和完整;合同履行正常和異常兩種途徑的責任分攤方式和處理程序規定明確等;—---商業性合同的價值還體現在合同內容是否能夠實現合同目的,即確保各方能夠獲得令其滿意的經濟利益,包括了雙方利益是否達至平衡、合同內容是否可以得到切實執行以及合同雙方容易控制合同風險等具體內容;—---專業性為確保合同的商業性,合同應該體現出體例嚴謹、內容齊全、用詞精確、表述有序等專業性特點。(一)合法性合同必須合法合規,這是評價一份合同好壞的前提條件和最根本要求。很多合同表面寫的很漂亮,結構嚴謹、內容齊備、用詞准確,但恰恰忘記了最根本的問題——合法性,正如建築在沙灘上的大廈,基礎一旦崩潰,苦心建立的合同體系就轟然倒下。例如:原本應該是新舊股東之間簽訂的公司股權轉讓合同,因為認識錯誤,結果變成了自己賣自己,簽訂主體變成了目標公司與新股東兩方,這樣的合同因主體錯誤而無效;企業之間的聯營,聯營合同其他條款都沒有問題,就是一方要求另一方包干利潤,這種做法違反了我國法律關於聯營方式不能只收取固定利潤不承擔風險的強制性規定等,因此整份聯營合同因違法而無效。合同的合規性很重要。商業交易不等同於訴訟,一些規章和政府部門文件在訴訟時並不會被法院必然適用,但在非訴訟案件例如企業並購、國有產權交易等過程當中卻往往成為政府部門的行為准則,如果不遵守這些規章或部門文件,將很可能導致交易成本劇增、交易批准時間延遲甚至不能完成。例如涉及國有資產的產權交易,根據國務院和各級國資委的規定,必須「進場交易」,即進入國有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交易,這是產權買賣合同有效與否的「紅線」,不能逾越。如何確保合同內容合法和合規?具體一點來講,就是合同內容——包括主體、交易標的和權利義務等不能違反我國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當中的強制性和禁止性規定,具體而言可以分為三方面的問題:1、合同目的在目前眾多的法律寫作教程當中,如何寫作合同目的並無詳細指引。在實踐當中,大多數的合同目的往往寫的很簡短,不起眼,在合同開篇之處即首部或鑒於條款部分通常可以找到一、二句話,但更多的是轉化或隱含到合同具體條款當中了。合同目的到底有什麼用呢?我國《合同法》講求研究合同目的,合同目的違法則合同無效,這個規定見於我國《合同法》第52條第3項規定:「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無效。所以,合同目的對於保證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履行非常重要,但合同各方對合同的條款理解有爭議、履行方式有爭議、交付標的物不符合要求、出現一方違約或不可抗力等情形的時候,合同一方可以依據合同目的行事,為自己爭取更充分的權益。例如在某份《采購零部件合同》當中,如果采購方在合同目的部分明確規定,采購零件的目的是為了生產貨物出口給第三人,一旦供應方違約導致甲方無法如期完工,則采購方可以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13條的規定,「當事人一方因其違約行為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數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向供應方請求預期利潤的損失,反之則只能索賠很小的數額。2、適格主體何謂適格主體?就是指合同主體必須是對合同標的物擁有所有權或處分權的主體,就一般合同而言,如果有明確的物權證明例如房地產權證,就很容易確定合同主體是否適格。但是,由於法律權利的多樣化,例如圍繞一套房產,基於房屋所有權可以被劃分為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種權能,因而可能同時存在所有權人、承租人、抵押人、抵押權人、承包人、管理人等多種法律主體,多個主體對四種權能,很多時候會產生互相交叉和重疊的情況。此外,即使是不同的主體和不同的權能,也可能因為主體混同例如參股、合並或收購以及對外投資活動,導致權能和法律主體的交叉和重疊。實踐當中,審查合同主體一般要注意如下要點:(略)3、內容和形式實踐當中,審查合同內容和形式要注意審查是否存在如下三方面問題。假如存在的,則合同無效:—---行為無效則合同無效我國《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下列民事行為無效:(一)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二)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三)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四)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五) 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六) 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七)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存在特定問題的合同無效我國《合同法》第52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存在特定內容的合同條款無效 我國《合同法》第53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我國《合同法》第40規定:「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二)商業性合同是商業交易的書面載體,因此律師在審查合同的時候,不僅僅考慮到合法性,還必須考慮到商業性,主要考慮如下三點:1、平衡利益公平原則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也是當事人能達成交易的基本條件,所以商業交易往往講求「雙贏」,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有另外一個道理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就是商業交易只有相對平衡的利益,沒有絕對公平的條款。這是為什麼?因為商業交易的本質就是商人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可能是資金實力、壟斷地位或者信息不對稱等,使自己的利益相對最大化,所以在具體的合同條款上,肯定會有相對不公平之處,一方是否接受這些條款重點不在於考慮法律上的是否公平,而在於商業上是否達到利益平衡。但是,我們有些律師不明白這一點,為了「體現專業存在」,過分追求雙方權利義務的平等,而給商業交易設置了不必要的障礙。合同雙方地位有別,自然產生優勢方和劣勢方,這兩方如何取得利益平衡的具體技巧請參見本書上冊的「合同審查和修改技巧篇」當中的「優劣方策略」和「平衡利益」部分的相關介紹。2、易於執行合同條款應當能夠在實踐當中易於履行,這是判斷合同商業性的基本要求。在實踐當中,大量的合同缺乏可操作性,具體問題包括有:—---合同主體混亂導致了合同基礎錯誤;—---合同標的規定不明確、不具體,以致發生爭議;—---對合同各方權利規定過於抽象,造成理解上的混亂;—---對合同各方履行權利或義務的程序和規定不夠明確和具體,導致合同執行效果大打折扣;—---對一方故意或過失違約所造成問題如何處理沒有明確;或者雖然規定損失賠償原則但沒有計算標准或依據等等,致使違約責任條款形同虛設。針對上述問題,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認真製作合同的每一條款,請參閱本書上冊的「合同正文寫作技巧篇」(一)和(二)的相關介紹。3、控制風險無論是優勢或劣勢一方,都有兩個願望,一是達成交易,二是控制風險。風險來源的判斷和控制方法一是將對方違約時所承受的後果盡量放大,所以優勢方必然要求在合同當中加入對方違約時將面臨巨額索賠等內容;二是將己方違約時所承受的後果盡量縮小,所以優勢方必然在合同當中加入嚴格認定違約的條件、縮小違約責任范圍和賠償范圍等,具體內容可參見本書上冊的「合同審查和修改技巧篇」的相關介紹。(三)專業性1、體例嚴謹合同體例既要視委託人要求和委託人情況而定,又要與合同所涉事項、金額、履行方式、有效期、操作難易程度等因素相一致,即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千篇一律,不要盲從於法律文書寫作指南之類的書籍所謂的體例規范或模板。在律師實踐當中,合同體例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有的合同採取先有「章」,後有「條」,「條」下面是「款」,「款」下面是「項」;有的合同考慮到內容較為簡單,就直接採取「條」、「款」、「項」的設計;有的合同乾脆就按「一、二、三┅┅ 1、2、3、……」的順序排列,清晰明了,直奔主題。合同視乎商業交易涉及復雜程度和法律關系的不同,形式、篇幅和表述重點也有很大區別。2、內容齊備為了表述的方便,本書將合同分為簡單和復雜兩類分別進行分析研究。簡單合同可以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2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和解決爭議的方法。對於復雜合同,本書根據各類合同條款在合同當中的性質和作用不同,將其歸類到以下七個功能模塊當中:—---定義模塊—---主義務模塊—---擔保義務模塊—---附隨義務模塊—---責任分配和處理模塊—---爭議解決模塊—---合同效力和附則模塊一份復雜的合同應當同時具備有上述七個功能模塊才能稱之為好合同,關於是七大模塊的具體內容請參見本書上冊的「合同正文寫作技巧篇」(一)和(二)的相關介紹。3、表述有序一份好合同,應當注意句子要素的位置,主、謂、賓語位置的對稱以及句式表述方式的一致,例如:在法律文書當中對於某一法律文件有多種表述:表述一:甲方與乙方簽訂××廣場商鋪的《商鋪租賃協議》。表述二:2005年×月×日的《商鋪租賃協議》。表述三:2005年×月×日甲乙雙方簽訂的《商鋪租賃協議》。這些表述方式單獨看都沒有問題,但同時出現在一份法律文書當中就有問題了,因為句子要素位置和句式表達方式不一樣,容易引起混淆。比較簡單的解決方法是首先下一定義,然後在下文統一使用定義。4、用詞精確實踐當中,在寫作合同過程中的用詞方面,常見的錯誤包括:—---稱呼前後不一 各個主體的前後稱呼不一致,「甲方」、「出售方」、「所有權人」、「合同一方」其實都指同一主體;—---主體關系混淆多個主體同時存在時,各個主體的簡稱如何區分,每個主體之間是「或」還是「和」的關系,尤其容易發生混淆。用詞忌諱使用形容詞如「重要的」、「極大的」等模稜兩可的詞語;—---標准界定模糊例如:金額和履行時間忌諱使用「大約」、「相當」的泛稱。但需要提醒的是,有時候用詞模糊是故意為之而非錯誤。例如優勢一方為了確保己方利益,會使用一些更模糊和彈性的詞語以便自己掌握更大的主動權,例如:對於乙方履行義務的評價標準是定為:「以購買方滿意的方式進行」。作為劣勢一方,當然應當力爭刪除這些以單方標准為評判標準的不公平條款,如果不能刪除,則通過對其加註釋,縮小其外延和內涵的方式進行。5、確保交易安全 訂立書面合同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保證交易實施的安全。對於保障交易順利實現的條款內容,如當事人選擇的付款期限和付款方式條款、合同履行的擔保條款等應當重點審查,尤其是在大宗貨物買賣、不動產買賣和國際貿易類的合同中,這些條款內容尤為重要。另外,有關合同的簽訂地、履行地、標的物所在地及合同糾紛的管轄地、解決方式等條款內容如何約定也直接關繫到交易能否順利實現。我們在起草合同的過程中,應當時刻注意當中可能存在負面的因素或合同如何善後等問題,這就是本書上冊的「法律文書寫作基礎篇」當中分析專業思維的具體表現。《合同與法律咨詢文書製作技能》一書的作者呂立山律師曾經有過類似的體驗,他談到,「作者在若干年前代理一家著名跨國公司和一家大型中國公司在上海就設立合營企業進行談判。當談到合同終止後的善後機制時,中方的一位高級經理向作者發問道,『為什麼要對這些善後機制摳得這樣細?難道你對我們這個合營企業沒有足夠的信心?你為什麼總把注意力集中在負面因素上?』作者的回答是:『因為我是一名律師。』我們必須承認,在合營企業的運營過程中,一旦出現導致一方或雙方有權終止合營合同的情形,雙方通常會產生較大的矛盾,屆時將很難通過協商就合同終止後的善後事宜達成一致。如果現在不將有關事項在合同中規定,則當事人在合同終止後甚至無法向法院或仲裁庭主張權利。那時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比當事人雙方在合同談判階段協商起草合同終止後權利義務條款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要多得多。
⑹ 想學習一些關於法律的知識,目前想先了解一些關於合同法方面的!拜求介紹一些關於合同法的一些書籍!
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抄合同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注釋本》都可以!合同法很多貼近於生活,學起來不是太難,只是一些法律專用語可能看不懂,如:效力待定、表見代理、合同保全等!!只要你肯學,沒有學不會的,建議先看一下理論,再看法條,並結合案例一起學習!!加油,祝你成功!!
⑺ 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的龍翼飛 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理事會理事長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理事會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中國法學會航空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法學會民商法研究會會長、北京市法學會房地產法分會副會長、中國土地法學會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常務理事。另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司法部和中國法學會組織的「四·五普法」、「五·五普法」中高級幹部學法講師團專家;擔任國家民政部、國土資源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專家顧問;擔任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顧問等。
研究領域:民法、商法、物權法、債與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社會保障法。
1982年7月,吉林大學法學院畢業; 1985年6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1985年9月至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助教、講師、教授; 1991年6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由於具有較高學術造詣,在高等職業教育工作中貢獻突出,2007年8月22日,龍翼飛榮獲國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龍翼飛,1959年10月出生於遼寧省,祖籍湖南。少年時代隨父母工作調動先後在北京、湖北、遼寧生活和學習。1976年高中畢業,到農村插隊務農勞動。1978年到1982年,就讀於吉林大學法律系本科,獲法學學士學位。1982年至1985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攻讀民法專業碩士學位,獲法學碩士學位。1988年至1991年,在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攻讀民法專業碩士學位,獲法學碩士學位。1988年至1991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攻讀民商法專業博士學位,獲法學博士學位。1985年至今,先後為本科生,知識產權第二學士學位生,碩士研究生,講授《中國民法》、《物權法》、《繼承法》等課程。1987年取得律師資格。1995年在香港城市大學作訪問學者,1997年赴台灣參加法學學術交流活動。1998年赴日本參加法學學術交流活動並講學。2000年4月至5月赴法國馬賽大學講學,曾參加多項國家立法活動。先後為中央領導人和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領導幹部講授《社會保障與法制建設》,為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講授《中國民法專題》。
龍翼飛 法學專著
物權法原理與案例教程(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龍翼飛主編,2008-10-1版
·合同法教程(21世紀法學通用教材)/龍翼飛,2008-7-1版
·民法學(第2版)(21世紀遠程教育精品教材.法學系列)/龍翼飛主編,2007-8-1版
·和諧社會中的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重構-紀念《婚姻法》修訂五周年/龍翼飛等主編,2007-5-1版
·辨法析理 勝敗皆服-主審法官宋魚水司法判例點評/龍翼飛等主編,2005-5-1版
·婚姻家庭法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楊大文龍翼飛,2006-6-1版
·民法學(現代遠程教育系列教材)/龍翼飛,2003-4-1版
·民法案例分析(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龍翼飛,2000-5-1版
·新編合同法/龍翼飛,1999-5-1版
⑻ 復旦大學使用的國際私法教材
大一上:法理學(復旦大學出版社張光傑)+憲法(人大出版社第三版)大一下:民法I(法律出版社梁慧星)+行政法(北大出版社羅豪才)+刑法I(應用刑法學總論陳浩然)大二上:民法II(人大出版社王利明第四版)+行政訴訟法(法律出版社姜明安)+刑法II(應用刑法學分論陳浩然)+中國法制史(復旦大學出版社葉孝信)+國際法(法律出版社王鐵崖+國際公法導讀本人大出版社tim HILLER) 民法II還有兩本,債法總論高等教育出版社楊立新(基本上沒人看,很爛)+合同法教程人大出版社蘇號明(輔助型的)大二下的必修課有經濟法(沒有指定教材)+國際私法(復旦大學出版社杜濤陳力)+刑事訴訟法(復旦大學出版社謝佑平)+民事訴訟法(高等教育出版社江偉)+一些選修課
⑼ 有什麼關於合同法的書推薦
我國的:王利明老師:合同法研究一二卷,合同法新問題研究。他的著作對於普及法律版知識和打基礎的話權很是不錯的江平老師:合同法精解韓世遠老師:合同法總論,違約責任研究還有陳小君老師,李永軍老師的也不錯國外民法比較全面,可以看一下歐洲合同法,我國法學專家的觀點好多都是借鑒外國的
⑽ 什麼是合同關系得同一性
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效力同一性的立論依據《合同法》頒布後,合同法理論上一直堅持將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區分為兩種不同的制度。筆者提出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效力同一性理論,勢必面臨著對一些觀念的挑戰。(一)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的構成要件基本相同現有通說理論認為,合同生效的條件與合同成立的條件是不同的,具備了成立要件,合同將宣告成立,但已經成立的合同必須符合一定的生效要件,才能產生法律拘束力。合同生效要件是判斷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標准,具體包括有: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合同具備法律所要求的形式。(註:王利明、 崔建遠:《合同法新論總則》,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181~196頁。)筆者不完全同意上述觀點,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條件雖有不同,但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現就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構成要件分述如下。1.合同成立的構成要件,我國合同法並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外國合同法有規定合同成立構成要件的情形,比如《法國民法典》第1108條規定:「契約有效成立應具備四項根本條件:負擔債務的當事人的同意;其訂立契約的能力;構成權利義務客體的確定標的;債的合法原因。」從我國《合同法》第8條關於「依法成立的合同, 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定來看,這里的「依法」是對「成立」的限定詞,表明合同成立應當有其法定的構成要件。從《合同法》的篇章結構上來看,合同成立是該法第2章「合同的訂立」中所規定的內容。 合同訂立的結果便是合同成立,即合同的訂立是達成協議的過程,反映的是「線」;合同成立是達成協議的結果,反映的是「點」。(註:孔祥俊:《合同法教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83頁。)因而,該章關於合同訂立的規定,包括合同主體的資格、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內容、合同的訂立過程等內容,也應當適用於合同成立。概括地說,合同成立的要件一般包括:(1)合同的主體須有雙方或多方當事人;(2)合同的內容須具備合同的必要條款;(3)合同的訂立程序須經過要約、 承諾兩個階段。2.合同生效的構成要件,我國合同法也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從邏輯關繫上來看,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只有合同成立以後,才能進一步談合同生效的問題。因而,合同成立的構成要件,當然也應當是合同生效的構成要件。除此之外,從《合同法》第44條至第46條規定的內容來看,合同生效的要件還應當包括是否履行批准、登記等手續,以及約定的生效條件是否成就、期限是否界至。由此可見,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條件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這還涉及到對下面兩個問題的新認識。(二)合同生效和合同有效存在著區別現有通說理論並沒有注意合同生效與有效的區別,並常將二者混同使用,甚至還有觀點認為《合同法》第44條規定的「生效」不如稱為「有效」更為確切。(註:孔祥俊:《合同法教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57頁。)筆者認為, 合同「生效」是指合同產生法律約束力,側重於合同效力的時間方面的問題;而合同「有效」則是指具有法律效力,側重於合同效力的定性方面的問題,二者存在著本質的區別。(三)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都是一種客觀存在《合同法》第44條至第46條規定的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區別,根據是否依當事人的意志決定,可以分為兩類情形:一類是合同依法成立時即生效,以及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約定附生效條件、附生效期限,在條件成就、期限屆至時合同生效。在這類情形下,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都主要是涉及合同當事人的意志。另一類是合同成立後,還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才生效。在這類情形下,合同的成立體現了當事人的意志,合同生效還體現了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有關國家管理機關的意志。但不能因體現國家管理機關的意志,就認為是一種法律上的評價。不管是當事人進行要約、承諾行為,還是國家管理機關進行批准、登記行為,它們都必須依法進行,也都無權對合同是否依法成立和生效進行法律上的評判,而只有人民法院和仲裁機構才有權確認合同的效力,對合同是否依法成立和生效進行確認。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合同成立和生效都是一種客觀存在;合同是否依法成立和生效,才是審判機關和仲裁機關對合同的法律評判。《合同法》第44條既然用了「生效」而沒有用「有效」這個概念,正是因為批准、登記機關確實無權就合同是否有效進行確認。三、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效力同一性的表現合同的效力,又稱合同的法律效力,它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乃至第三人產生的法律後果,或者說是法律拘束力。(註:陳曉君:《合同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66頁。)依法成立和生效的合同,其效力同一性表現在多方面,以下主要談兩點。(一)依法成立和生效的合同,對當事人都具有法律約束力1.關於合同成立的效力。《合同法》第8 條明確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根據該條的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其法律約束力表現在:一是「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二是「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合同法》關於合同成立效力的規定與我國其他有關立法和國外有關合同的立法是一致的。2.關於合同生效的效力。既然合同成立的效力表現為「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而合同生效是針對已經成立的合同而言的,故其效力就更是如此。這是不言而喻的。由此看來,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效力,都表現為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二者的效力在實質上應當是一致的。有觀點在解釋《合同法》第8條關於依法成立的合同的效力時, 就認為「合同依法成立生效以後,對當事人就具有了法律約束力。」(註:胡康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0頁)很顯然,這種表述就沒有嚴格區分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效力。現有通說理論認為,合同成立不一定產生法律約束力,合同生效才使當事人之間成立的合同具有了法律約束力。 (註:龍翼飛:《新編合同法》,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頁)筆者對此觀點持否定態度,因為這和《合同法》第8條關於「依法成立的合同, 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定是格格不入的。(二)當事人違反依法成立和生效的合同,都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合同法》第107 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該條對違約責任的規定,沒有明確指出是針對依法成立或者是生效的合同。對於違反依法生效的合同,當事人當然應當承擔違約責任,這是勿庸置疑的;對於違反依法成立而未生效的合同,當事人是否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理論上認識是不統一的。如上所述,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而不管該合同是否生效。但這種法律約束力體現在法律責任形式上,是締約過失責任還是違約責任,理論上是有不同認識的。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一種責任。按照前述關於合同依法成立後未生效前當事人有權不履行合同義務的觀點,以此進行推論,因當事人有權不履行合同,故而就不存在違約責任。那麼,此時當事人的責任就應當是一種締約過失責任了。另有觀點認為,「合同的成立是區分合同責任與締約過失責任的根本標志。合同的成立意味著合同關系的存在。在合同成立以前,因合同關系不存在,則一方的過失而造成另一方信賴利益的損失屬於締約過失責任而不屬於合同責任范圍,只有在合同成立以後,一方違反合同義務才構成對合同義務的違反並應負合同上的責任。」(註:王利明、崔建遠:《合同法新論總則》,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134~135頁。)筆者同意後一種觀點,這也是基於依法成立而未生效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觀點而得出的結論。比如,在不動產所有人一物多買的情形下,多個買主中誰辦理了轉讓登記,誰就取得了所有權,但出賣人要對其他買主承擔違約責任,而不是締約過失責任。(註:孫禮海:《合同法實用釋解》,工商出版社1999年版,第73頁。)四、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效力同一性與司法立法改革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審判機關對合同糾紛案件的審理,常遵循一套較為固定的模式。首先是要確認合同的效力,即當事人之間所簽訂的合同是有效還是無效;然後才是對糾紛進行處理,如果是有效合同,就讓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如果是無效合同,則讓當事人承擔無效合同的責任。由此看來,對合同效力的確認,是審判機關處理任何一個合同糾紛案件的必經程序。但這種固有的審判模式,會禁錮審判人員的思路,使其為一些案件的處理所困擾。研究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效力同一性,改革現有的合同糾紛審判模式,可以為走出困境找到出路。因為「依法成立的合同」,也同樣「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受法律保護」,而不一定要具備生效要件。因此,審判人員不一定都要從合同生效制度來考慮而確認合同是否有效,也可以從合同成立制度來考慮而確認合同是否依法成立,採用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對於依法成立而僅僅是缺乏登記等生效要件的合同,審判機關可以認定該合同依法成立,同時判令當事人履行登記即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等義務。這樣,既促進了商品交易,體現了合同自由原則,又符合合同法關於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相關規定。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效力同一性對合同糾紛審判的影響, 早在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印發的《關於審理房地產管理法施行前房地產開發經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中就有所體現。關於合同生效的效力同一性在立法改革上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有觀點認為應將「依法成立的合同」理解為:「既具備成立要件也具備生效要件的合同,而不應狹義理解為當事人所成立的合同。」(註:馬俊駒、余延滿:《民法原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569頁。)這實際上體現了將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制度同一化的觀念。這里所謂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制度的同一化,就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即生效,在立法上不再區分合同成立與生效,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制度同歸為一。《合同法》將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予以區別規定,雖然解決了過去存在的一些問題,但同時又產生了新的問題。合同法既然規定了依法成立的合同就具有法律約束力,那麼再規定合同成立後條件成就、期限界至時生效,以及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就似乎顯得多此一舉,導致立法上的重復與浪費,甚至前後矛盾。首先,對於附生效條件、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而言,合同依法成立後就具有了法律約束力,也就應當產生法律效力。至於條件是否成就、期限是否屆至,這是有關合同的履行問題,而不是合同的效力問題,都不影響合同對當事人的法律約束力。其次,對於須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合同而言,合同依法成立後就具有了法律約束力,也就應當產生法律效力。至於是否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這是有關行政法、物權法等法律部門的調整范圍,而並非合同法的調整范圍。因為合同在本質上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法》第2條),這也體現了當事人的合同自由原則; 而《合同法》關於「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規定,卻體現了國家對合同關系的干預。這樣,在同一部法律中既有調整平等主體之間法律關系的規定,又有調整不平等主體之間法律關系的規定,不同性質的法律關系混雜在一起,導致法律部門分工的混亂。另外,對於依法成立而未生效的合同而言,適用《合同法》第8條的規定,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而適用第44條的規定,則未產生法律效力,這從邏輯上講是不嚴密的,甚至可以說是前後矛盾的。現行合同法關於合同生效制度的規定,完全可以由其他法律部門來予以調整和解決。《合同法》第123條的規定, 為從立法上進行改革留有了一定的空間,即「其他法律對合同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比如,我國物權法出台後,不動產買賣合同的登記將作為物權變更生效的條件,而不應再作為合同生效的條件。隨著我國法律體系的不斷健全和完善,不同法律部門之間的分工更加具體和科學,今後區分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將不再具有任何意義,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制度也將逐步趨向同一。五、結語現行合同法將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分別規定在該法第2 章「合同的訂立」和第3章「合同的效力」之中, 寓意著合同成立屬於合同的訂立範疇,解決的是合同是否存在的問題;合同生效屬於合同的效力范疇,解決的是已經存在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問題。但如前文所述,合同成立固然是一種事實判斷,解決的是合同是否存在的問題;而合同生效與合同成立相比,其構成條件並無實質性差別,只是是否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以及約定的生效條件、期限是否成就、界至,這些條件也是一種事實上的判斷而並非法律上的判斷,只不過此種事實判斷與彼種事實判斷相比,其事實內容不同罷了。與合同成立、生效不同的是合同的有效,它才是對合同效力的一種法律上的判斷。合同成立不僅僅只是解決合同是否存在的問題,因其具有法定的構成要件,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受法律保護,審判機關審理已成立而未生效的合同糾紛,仍可確認合同是否有效成立。合同生效也沒有解決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問題,審判機關審理已成立且生效的合同糾紛,仍需確認合同是否有效。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效力具有同一性,合同成立制度已經能夠涵蓋合同生效制度的內容。在許多英美學者的著述中,合同成立指合同的「有效成立」,因而把影響合同效力的各種因素也包括在合同成立的范圍內。(註:王軍:《美國合同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38頁。)《法國民法典》第1108條規定的也是合同「有效成立」的條件。我國合同法也有必要將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制度同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