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婚姻法
⑴ 知識問答題
答1:我這樣做:打電話長話短說,在外吃飯剩下的要打包,自來水用完隨手關掉。
答2:苗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眾多,分布遼闊,湘西苗族屬其中之一部。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苗族在服飾、節慶、婚嫁、喪葬、娛樂、禮節、禁忌、飲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一、服 飾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飾,男女差別很小,一律是「色彩斑瀾」;上身穿花衣,下著百褶裙,頭蓄長發,包赭色花帕,腳著船形花鞋,佩以各種銀飾。
清代雍正年間「改土歸流」,政府指令「服飾宜分男女」之後,變化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換上漢人服裝。如今天的永順、龍山等縣的苗族,其服飾與漢族已無分別。但在花垣、保靖、鳳凰、吉首、古丈、瀘溪等縣境內,苗族的服飾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飾較為簡單;頭纏布帕,身穿對襟衣,衣袖長而小,褲簡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腳。頭帕有青帕和花帕兩種,帕長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纏戴時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顏色有花格、全青、全藍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為七顆。有的青年男子,為使人欣羨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層的衣服只扣最下邊的一對紐扣,第二層衣服扣下面兩對紐扣……以此類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層的七對紐扣為止。這樣,層層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別有一種情趣。
與苗族男子的簡單衣著相反,苗族婦女的服飾十分精美復雜。
頭帕:苗族婦女的頭帕,因地而異。鳳凰縣境內的苗族婦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長三尺多,由額頭包至腦後,連耳朵都包在內面。花垣等縣境內的苗族婦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者戴白帕),折疊整齊,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齊額眉。吉首縣境內的苗族婦女頭帕較雜,與鳳凰縣相接的地區包花帕,與花垣縣相鄰的地區包黑帕。瀘溪、古丈和吉首東部地區的苗族婦女則包白色頭帕。帕上綉有四對青色花蝶,樸素美觀,獨具風韻。所謂「頭上帕子四個角,四個角上綉飛蛾」,說的就是這種白帕。
首飾:苗族婦女的首飾,造型精美,種類繁多。以製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飾、銀飾、銅飾、鋁飾、玉飾等,而以銀飾最為普遍。從佩戴的部位分:有銀帽、銀盆、鳳冠、蘇山耳環、項圈、手鐲、戒指、牙簽、扣絆等,而以手鐲和戒指必須常戴。從造型上分,僅耳環一項,就有瓜子吊耳環、石榴耳環、梅花針耳環、圈圈耳環、龍頭耳環、梅花吊瓜子耳環、耙粑耳環、龍頭瓜子吊耳環等等。
衣褲及其他:苗族婦女的衣服,過腰大而長,衣袖大而短,沒有衣領。袖口之大,約在一尺以上。胸前及袖口,習慣要滾邊、綉花或縷紗,並要加上欄桿花瓣於其問。有的還需在開岔和放擺前後兩面的邊緣刺綉挖雲鉤。衣服式樣一律是滿襟,無對襟式。製作一套苗族婦女的衣褲,縫工、綉工精緻的,需工日數十。褲子較短,褲腳較大。褲筒邊緣的滾邊、綉花或數紗與衣服相同。禮裙長而寬,下腳沿邊滿綉花紋,並滾欄桿及大小花瓣,五光十色,焯耀眩目。鞋子滿綉花,頭尖口大,後跟上耳,以便穿著。
解放後,在一些苗漢雜居地區,苗族服飾受漢族的影響較大,一些青年已改著漢裝。
二、節 慶
湘西苗族的節慶較多,活動規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趕年場。農歷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熱心的是趕年場,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約定。趕年場.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著節日盛裝,互相邀約,成群結隊去趕場。年場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異常熱鬧。人們不但可以進行物資交流,還可以參加或觀看打鞦韆、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活動,青年男女也多利用這種機會,物色情侶,談情說愛。歌郎歌娘更是大顯身手,三五結伴,說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盤根,或祝賀,或敘述傳統故事,或即興演唱新詞。唱的人愈唱興致愈高,聽的人愈聽精神愈振。即使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年場也要如期舉行。
2.三月三。這是湘西苗族的傳統歌舞節。這一天,苗族人民自動集中到約定的歌場上,參加對歌、聽歌、跳舞、觀舞,盡情歡樂。
3.趕清明。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節,又稱「清明歌會」。相傳,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嶺之中,一切日常用品都必須到比較遠的漢區趕場交換,常常受騙上當。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約以清明節這一天作為自己的場期,互相交換物資,同時會見親友。這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會」了。
清明歌會均有傳統的中心會場。吉首市東部的苗族人民趕清明,其中心會場每年都在丹青的清明場上。到時,苗族歌手以手托腮,引吭高歌,你唱我和,喜氣洋洋。有的唱到夜幕降臨仍不肯散會,一直唱到通宵達旦。
4.看龍場。每年從農歷三月穀雨那一天算起,逢辰便是看龍El,習慣稱做看頭龍後十二天又輪轉到辰日,再逢看龍之日,男女老少,均休息一天,踴躍參加。若在這天幹了農活,就屬於犯忌。因此,苗族人民對於「看龍」的事,非常重視。
5.四月八。「四月八」是鳳凰縣落潮井鄉一個小山頭的名稱。傳說古代有一個名叫「亞宜」的苗族首領,領導苗民向統治者進行斗爭。他曾組織各寨苗族頭人在現在的「喝血坳」地方喝雞血,發誓共同聯合,戰斗到底。並約定四月八日在某山頭聚眾起義。起義後,義軍連連獲勝,一直打到了四川、貴州。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亞宜不辛戰死在貴陽市的噴水池附近。苗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便於每年的四月八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追思亞宜的業績,為戰死者掃墓。清代乾嘉苗民起義後,統治者禁止湘西苗族人民舉行這一活動,致使苗族人民失去了一個 極其有意義的傳統節日。解放後經國家民委批准,將「四月八」定為苗族統一的節日。
6.六月六。這是遠古遺俗,是苗族人民紀念六個男女祖先,希望自己也能生六男六女,繁衍後代的祭祖活動。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六這一天,鳳凰縣落潮井一帶的苗族人民都要在勾良山上舉行盛大歌會。鄰近的花垣、吉首等縣和貴州的松桃、銅仁等地的苗族人民也都前來參加。到會人數常常達兩三萬人之多。
7.七月七。這是苗族的傳統鼓會,以吉首、矮寨坡、古丈穿洞一帶最為流行。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苗族人民便穿著一新,歡聚鼓場,擊節敲鼓,翩翩起舞,縱情歡樂。
8.趕秋。趕秋是湘西苗族的大型喜慶節日之一。每年的「立秋」這一天,苗族人民都要停止農活,身穿節日盛裝,邀友結伴,興高彩烈地從四面八方湧向秋場,參加或觀看各種文娛活動。傳統的秋場有吉首縣的矮寨場、花垣縣的麻栗場、鳳凰縣的勾良山、瀘溪縣的潭溪和梁家潭等地。這一天,秋場上人群摩肩擦踵,四周山坡,人影晃動,花團錦簇,歌音裊裊,笑語盈盈,十分熱鬧。
趕秋的由來,有的說是趕「立秋日」,有的說是「趕鞦韆」。相傳很久以前,苗寨有個名叫巴貴.達惹的青年,為人正直,英武善射,深受眾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獵,見一山鷹從空中掠過,便唾手拉弓,一箭射中了那隻山鷹,同時墜下了一隻花鞋。這只花鞋,綉工極為精巧,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聰明美麗的苗家姑娘之手。巴貴達惹決意要找到這只花鞋的主人,在鄉親的幫助下,他設計、製造了一種可以同時坐八個人的風車形鞦韆,取名「八人秋」。立秋這天,他邀約遠近村寨的男女前來打秋取樂。打鞦韆本是苗族姑娘最喜愛的活動,巴貴達惹想,那個做花鞋的姑娘,一定會來。果然,巴貴達惹的願望實現了。在秋場上,他找到那隻花鞋的主人——美麗的姑娘七娘。他倆通過對唱苗歌而建立感情,結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滿。從那之後,人們沿襲此例,一年一度地舉行這種活動,擇配佳偶,形成「趕秋」盛會。
9.櫻桃會。苗山多櫻桃樹,每當春季櫻桃成熟之時,苗族青年男女便相約聚會在櫻桃林中唱和山歌,進行社交活動。此種活動,苗語叫做「柳比娃」,用漢語直譯的意思是「摘櫻桃」。以花垣縣和保靖縣一些苗寨最為盛行。
10.跳香會。跳香會流行於吉首、古丈、瀘溪和沅陵一帶,舉行此會時,以跳舞為主,兼及其它游藝活動。
三、婚 姻
湘西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1949年以前,個別富戶或女方無生育能力的人戶,也有一夫多妻的情況。50年代後,男女均按新婚姻法締結婚姻。
湘西苗族的婚姻比較自由,但需舉行訂婚、過禮、結婚、回門等手續。
男家看上某家女子,准備酒肉,請媒人先到女家「討口風」。媒人到女家後,女家如果非常高興熱情,便說明女家有意,媒人便將此情形回告男家。隔幾天,媒人又前往央求,正式提及婚事。按習慣,央求次數越多越好,俗稱「親要多求為貴」。女方家若有心將女兒放口許配別人,必須經過眾族人的贊同,才算有效。吃了「放口酒」,就算正式訂婚。
訂婚後,男方家選擇吉日,向女家過禮,叫做「送親酒」。過禮前一個月,先由媒人通知女家,女家又通知家族人等,屆時前來吃酒。男方所過禮物,主要是糯米粑粑、茶葉、食鹽、米酒、豬肉、糖等。男家的親族,每家要去一人幫忙抬禮品。走到女家住的村頭時,要放鞭炮。女家聽到鞭炮聲,立即出來迎接,主客雙方,互相道賀。客人到家後,稍加休息,洗臉,主人便取甜酒陰米請客人們吃。女方家族,每戶照例到一男一女飽吃一餐。若有能歌唱的青年男女,可在早餐、晚餐時互相唱和,以為娛樂。一共要兩天三晚才散客。
過禮後,便可選擇佳期娶親。娶親隊伍走到女家門口,主人首先要關門「拒絕」客人,屋內主人和屋外客人互相比賽放鞭炮。鞭炮放完後,娶親的人用錢一包從門縫送入門內,叫做「開門禮」。關門的人接受開門禮後,才將大門打開,迎接客人入室。客人進屋,休息一會,吃過飯就發親。新娘整裝完畢,要由胞兄弟(堂兄弟)背著上轎。新娘坐轎去男家,除親屬陪同外,還有若乾女友伴嫁。特別要請兩個兒女滿堂的婦女做「引親娘」。引親娘手拿布傘,走在前面,開路驅邪。另外還要請歌師、歌手一同前往,作為娘家的代表參加賽歌。娶親人和送親人走到男家門口時,要將轎子放下,經合事用雞「斷煞」後,才能請新娘下轎。新娘進屋前,男家門口必須燒旺火一堆,用來象徵吉祥興旺。有的地方,還要在進門處放一隻篾篩,陪伴新娘的女子繞篩而過,只有新娘踏篩而入。眾多的青年女子,全都身著盛裝,哪一個是新娘,經篩子一「篩」便一清二楚。新娘踏篩進屋後,一直走到地樓火坑邊面朝內坐下。主婚人便篩兩碗酒放在桌上,斟酒一杯,肉一片,送新郎新娘共飲共吃,表示二人合好不分彼此。吃過肉酒後,又送洗臉水一盆,這種水是用草葯煮過的,用來洗臉,據說可以驅除一切惡煞凶神。洗畢,主婚人唱「合事歌」一首,祝願新郎新娘。歌詞大意是:夫妻合好,地久天長。女是太陰,男是太陽,日月同明,諸事吉祥。口合口,心合心,夫妻相合齊眉同到老,百子千孫福壽榮華……
唱完「合事歌」,婚禮完畢。當天,新娘可同女伴出外觀游,熟悉寨情,但不能走到與男家同姓人的家裡去。吃過晚飯,等到夜幕降臨後,便開場唱歌、娛樂。一般習慣由男方歌師唱起,女方歌手應和。兩方歌師所唱的歌詞,開始時互相謙讓,接著互相爭勝。唱到深夜的時候,為使眾多聽眾振奮精神,雙方歌師不唱正歌,而是互相挑逗、取樂。於是唱出的歌詞有互相嘲笑的,有猜謎語的,有講故事的,說古道今往往引得座客嘩然大笑。此時,男家主人散杷粑或煮甜酒給客人和聽眾宵夜。宵夜後,唱收場歌,大家散去休息。第二天,早餐以後,又唱客飯歌。一直要唱三天三夜,才算完畢。新郎新娘在這幾天里,只是見面而不能同宿。滿三朝後,清早起來,新娘挑水一擔倒進水缸,表示自己從此在夫家殷勤勞作,決不偷懶讓人恥笑。有的地區,男家的親族為了表示盛情,常常留客吃飯,一家一餐,苗語叫做「農列上」或「農列高」,意思是「吃排村飯」,一般說成「排家飯」。有時親族人多,請客吃飯的戶數也就多。弄得客人一天要吃七、八餐飯,常常是,這邊剛放碗下桌,那邊又喊吃飯喝酒,實在是應酬不暇。「排家飯」越多,客人停留的日子越長,娘家就越滿意。
散客後,新娘要回娘家住夜,叫做「回門」。第二天由女家派族人或同胞兄弟護送回夫家。這天晚上,才是新郎新娘洞房花燭成婚的El子。按照習慣,新娘先入新房去睡,新郎要等客人和全家睡盡之後,才人新房與新娘同宿。三個月後,男家又須舂粑粑陪伴新娘一同回娘家休息三天。回家以後,夫婦從事各項勞動,共同創家立業,白頭到老。
苗族的婚姻有幾點特殊之處:
漢姓相同而苗姓不同者可以通婚。苗族有自己的苗語姓氏,盡管漢姓相同,而在苗姓卻是不盡相同的。在湘西苗族中,漢姓相同而苗姓不同的有石姓、龍姓、張姓、吳姓等。如石姓內分「仡瓜」和「仡卡」兩宗。「仡瓜」,一般稱為大石,祀奉祖先是「椎牛」;「仡卡」,俗稱為小石,祀奉祖先是「吃豬」。故此,看似石姓與石姓通婚,實際上是「仡瓜」和「仡卡」兩姓通婚。
漢姓不同而苗姓相同的不通婚。如廖姓與石姓不能通婚,因為他們都屬於「仡瓜」一個系統。
戀愛自由。苗族青年男女戀愛,最重於情義。一般說來,男女至少要經過若干次接觸後,雙方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才肯贈物為憑,約為友好。
四、禮 儀
苗族人民雖然世世代代居住在偏僻山鄉,但思想純朴,對於禮儀十分講究。
幼輩見長輩。凡是幼輩見了長輩,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識還是初次相見,都必須說話誠懇,行為恭敬,笑臉相迎,並要用一定的尊敬詞語相稱。若是幼輩正在行走,見了老人或長輩,必須立定;若是幼輩正在坐著,長輩來了,應該立即起立讓坐。眼睛要平視,雙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識的長輩,對方年齡比自己大一二十歲的,男的稱呼為「得訥」,女的稱呼為「得目」。如年齡再大一點的,男的稱呼為「阿打」(外公)或「阿內能共」「阿內能果」(老人家),女的稱呼為「阿達」(外婆)或「阿內能共」。稱呼完畢後,幼輩才能坐下或相辭而去。
平輩見平輩。凡是平輩相見,必須點頭招呼。若是相識的,要用固定稱謂相呼;如果不相識,男的可稱之為「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稱之為「阿婭」(大姐)。
長輩見幼輩。凡是長輩見幼輩,一般都要行點頭禮。相識的按固定稱謂相呼;不相識的,如果是壯年,男的可稱呼為「得那」,女的可稱呼為「阿婭」。如果對方是幼年.無論男女,都可稱呼為「得苟」(小弟弟、小妹妹)。
雜禮。老人或長者與青年或幼輩一起走路時,青年人或幼輩必須讓老人或長輩走在前頭。老幼同桌吃飯時,上坐老人,下坐壯年,兩邊坐位一般人都可就坐。老幼同在地樓上的火坑邊入座烤火敘談時,靠近中柱的那一方,習慣讓客人、長輩或老人坐。其他方面,隨意自由。
五、喪 葬
湘西苗族一般實行土葬,只對麻瘋患者實行火葬。成年人用杉樹棺木斂屍,未成年人用木匣斂屍。壽終正寢的老人,要先用桃樹葉或水菖蒲煮水洗澡,然後穿著壽衣上柳床,再入棺。棺木放在堂屋正中央,停柩三朝後,才能上山安葬。靈柩上山,要由後輩家找一個年紀最大的人,拿著火把在前面引路。抬喪不走彎路,逢山翻山,遇水趟水。送亡者上山安葬後,凡是踩了新墳地的人,一律要返孝家。孝家門外放米飯一碗,每人都要取一粒放入口中,然後吐出,吐飯之後,才能回己屋。
對夭亡的人,不能停靈,屍體置屋外。什麼時候死,什麼時候埋,也不用棺木,僅用木板釘一個木匣裝屍。吊頸、跳水、難產而死或被刀槍殺死的人,苗族叫做「打加」(即凶死或不得好死之意),其柩不能放在屋內。並且死者家裡以至整個家族都要立即將盛有酸菜的所有壇壇罐罐拋出屋外,摔得粉碎。如果捨不得摔碎,至少要把壇內所裝的物品全部倒光,置空壇於野外,過一段時間後才能拿回。
六、禁 忌
苗族的禁忌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忌在家裡和夜裡打口哨。苗族認為打口哨可招來涼風,而各種神怪則往往是乘著涼風而行。因此,在家裡打口哨會引鬼進屋,遭到不幸。在夜裡打口哨,會引鬼纏身,降下災難。
忌踩三腳架。苗族的火坑裡放有鑄鐵三腳架一個,專用於架鍋子鼎罐煮飯、炒菜,任何人都不能用腳踩踏。傳說三腳架是三個護火的祖先變成的,踩了三腳架是對祖先不恭。
忌坐「杭果」。苗族火坑右邊(背向為北,面向為南,余類推)的中柱腳設有祖先神位,苗語稱為「杭果」。青年和婦女嚴禁坐在這一方烤火,孩童更不能在這里打打鬧鬧。
忌震龍岩。苗族堂屋中央都有一塊石板,石板下有一小坑,坑內放有清水一碗,是「龍」的棲身之處,如果震動這塊石板,據說「龍」就會受驚離去,主人就會遭災。
父母健在,晚輩不能包裹白色頭帕。
忌過小年。由立春的那一天算起,逢到子日便是小年。如正月初四日恰恰逢到子日,那麼從初三晚上半夜子時就要起忌。到時,一家大小,你看我,我看你,靜悄悄地不說一句話。這二天,全家都休息,關門閉戶不上坡,不幹農活。一直要到初四的夜晚子時,才解忌。
忌言。清早起來後,到吃早飯以前這段時間,忌說龍、蛇、虎、豹和鬼。
七、飲 食
苗族的飲食,以大米、包穀、豆類、薯類為主食,其中又以大米、包穀為主。最具有特色的是腌酸魚肉。苗族人民忠厚好客,雖然生活較為艱苦,但對客人一秉至誠。如有客人來家,不論常來或初到,一定要千方百計以酒肉相待,絕不可少。並且認為沒有魚肉列到桌上,便覺得是主人不賢惠.對客人不敬。由於苗鄉平時買肉不太方便,所以一般人家,都在事前做好准備,以免客人到後臨時張羅不周。而要保存備用魚肉,最好的方法,莫如腌壇。殺豬捉魚後,往往切成小塊,和以米粉香料,加鹽腌之,裝入壇中,密封壇口,倒覆於淺水盤內,使之不透空氣。經兩周後,魚肉米粉略變酸味,便可取出炒食,味美異常。
八、祭 祀
湘西苗族的祭祀活動很多,對通常所說的三十六神、七十二鬼都行祭禮。其中規模最大而又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要數吃豬、吃牛和接龍三種。此外,還有一種「還儺願」的祭祀活動亦在苗族中流行。20世紀50年代後,這些帶有迷信色彩和耗費財力物力過多的大規模祭祀活動已不再舉行。
答3:黎族的風俗習慣
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其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至今已有數千年。漫長的歷史發展,逐步形成了本民首長獨有的風俗習慣。
黎族的服飾有別於其他民族,黎族男子一般上身穿無領對胸無紐扣麻衣,腰間前後各掛一塊麻織長條布,頭上纏紅布或黑布,形狀有角狀和盤狀,黎族婦女一般穿對襟或偏襟,直領或圓領上衣,上衣邊沿綉花,並綴以貝殼、銅錢、穿珠等飾品,下穿桶裙,頭發紮成球形,插以骨簪或銀簪。
黎放人民居住的房屋很有特色,一般呈船底形和金字形,建房屋的材料是茅草、木料、竹子、紅白藤、山麻等。木料多用優質、堅固耐用的格木。船底形屋又有鋪地形和高架形之分,房門開在房屋的兩端。鋪地形的地板以石頭墊高,離地面1尺左右,高架形地板用木樁支撐,離地面6尺,上面住人。
黎族的歷法與漢族不一樣,有本民族的歷法,以12天為一周期每天都以一種動物命名,順序是:雞日、狗日、豬日、鼠日、牛日、蟲日、兔日、龍日、蛇日、馬日、羊日、猴日,周而復始,盛行的節日在:春節、元宵、三月三、端午節、七月十五的鬼節、中秋節、冬節(冬至日)等,其中以春節最為隆重,其次是三月三。
⑵ 貴州松桃縣太平鄉辦結婚證要些什麼證件\誰生證要些什麼證件
A、提交的證件:
1、本人常住戶口簿、居民身份證。
2、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簽字聲明。
3、當事人提交3張2寸近期半身免冠彩色合影照片。
B、結婚登記的程序
1、要求結婚登記的男女雙方持所需證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戶口的區、縣級市民政局(或鎮人民)的婚姻登記機關提出申請。
2、雙方當事人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提出申請,各填寫一份《申請結婚登記聲明書》。
3、雙方當事人必須在婚姻登記員面前親自在《申請結婚登記聲明書》中「聲明人」一欄簽名或按指印。
4、婚姻登記機關對雙方提交的證件、聲明進行審查,符合結婚登記條件的,准予登記。
C、結婚登記的時限、收費標准
1、登記時限:證件材料齊全,當場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
2、收費標准:國內結婚登記每對9元。
准生證問題:
持本人身份證、戶口簿、結婚證,到所在地村(居委會)辦理無子女證明,證明你結婚後從未生過孩子或到期已可生第二胎,該情況的證明一般是最基層的組織最了解,再到鎮(街道)計生部門辦准生證。
雙方都是農業戶口的,因農村有女孩出嫁一說,所以一般在男方辦理。
雙方都是居民戶口的,男女雙方所在地都可以辦理。
希望你們幸福!
⑶ 銅仁市松桃縣石樑鄉的人可以在銅仁市民政局辦離婚證嗎
在外面不能辦,必須回戶口所在地辦
辦理協議離婚手續應持那些證件或證明材料?
申請離婚登記當事人雙方應持:本人的戶口簿(95新戶口簿)、居民身份證(應在有效期內)、結婚證、離婚協議書(A4紙列印一式3份)、雙方各2張2 寸近期半身免冠證件照片(同一底板)、《申請離婚登記聲明書》。
協議離婚手續怎麼辦?
協議離婚必須辦理離婚登記。離婚登記是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必經程序。他是由婚姻登記機關依照行政程序辦理的,其步驟如下:
(1) 申請
當事人協議離婚時必須雙方親自到一方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不得委託他人代理。否則,婚姻登記機關不予受理。我國辦理離婚登記的機關,在城市是街道辦事處或市轄區、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在農村是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當事人申請離婚,應當持有下列證件和證明:①戶口證明;②居民身份證;③所在單位、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出具的介紹信;④離婚協議書;⑤結婚證。此外,還應當交付辦理離婚證及存檔所需的單人免冠照片(根據不同地區的要求提供),並按照婚姻登記機關的要求填寫《離婚申請書》。
(2) 審查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的工作人員在接受當事人離婚申請時,應把婚姻法及《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向當事人講清,而雙方當事人應如實回答婚姻登記管理人員的提問。工作人員應查明:①離婚申請人是否是合法夫妻;②離婚雙方申請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③離婚是否確實出於雙方自願;④對子女問題的處理是否妥當;⑤對財產問題的處理是否妥當,等等。如登記機關發現離婚的當事人有違反婚姻法的行為,應給予批評教育或不準予登記。違反刑法的,要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為防止輕率離婚和假離婚,工作人員應對感情尚未完全破裂的當事人進行思想教育和調解和好工作。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對當事人的離婚申請應當進行認真審查,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一個月內,對符合離婚條件的,應當予以登記,發給離婚證,注銷結婚證。雖然這是法律為防止登記工作久拖不決而提出的時間要求,但客觀上也給申請離婚的當事人冷靜的進行考慮,在審查期內,如果雙方當事人對重歸於好取得共識,應准許當事人撤回離婚申請。
(3) 登記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經過審查後,對符合婚姻法和《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的離婚申請,予以登記並發給《離婚證》,注銷《結婚證》。當事人從取得離婚證起,解除夫妻關系。對不符合婚姻法和《離婚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不予登記。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對當事人的離婚登記申請不予登記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說明不予登記的理由。
男女登記離婚後,一方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離婚協議及子女和財產問題的處理翻悔時,應當向原婚姻登記機關申請解決。只有在原婚姻登記機關撤銷離婚登記的情況下,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的,人民法院才能受理,在原婚姻登記機關未撤銷離婚登記的情況下,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的,人民法院不應受理,但應告知當事人向原婚姻登記機關申請撤銷離婚登記。
如果申請離婚的當事人弄虛作假,騙取離婚登記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當撤銷離婚登記,並對當事人宣布其解除婚姻關系無效,收回離婚證並對當事人處200元以下的罰款。
如何辦理離婚手續
如果擔心婚後協議履行的問題,你可以選擇通過人民法院辦理協議離婚。
在法院還是在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手續,兩者的法律效力有本質區別。通過人民法院辦理協議離婚,會把夫妻財產明確到司法文書上,稱為民事調解書,具有強制執行力。
例如,離婚文書上寫到,男方在兩年內,支付女方人民幣10萬,分兩次還清。在男方拒絕支付的情況下,女方有權拿這個文書,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法院會向男方追償應該履行的義務,不需要女方親自去追償。
婚姻登記機關的離婚協議是公民之間的民事協議。簽離婚協議書,是基於對對方非常信賴,靠對方信譽來履行的。如果男方不履行義務,女方只能向人民法院再次提起訴訟,耗時耗力。
通過人民法院協議離婚的手續非常簡便,時間不超過半天,手續費用也很少。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⑷ 少數名族中的苗族有什麼風俗
苗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眾多,分布遼闊,湘西苗族屬其中之一部。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苗族在服飾、節慶、婚嫁、喪葬、娛樂、禮節、禁忌、飲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一、服 飾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飾,男女差別很小,一律是「色彩斑瀾」;上身穿花衣,下著百褶裙,頭蓄長發,包赭色花帕,腳著船形花鞋,佩以各種銀飾。
清代雍正年間「改土歸流」,政府指令「服飾宜分男女」之後,變化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換上漢人服裝。如今天的永順、龍山等縣的苗族,其服飾與漢族已無分別。但在花垣、保靖、鳳凰、吉首、古丈、瀘溪等縣境內,苗族的服飾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飾較為簡單;頭纏布帕,身穿對襟衣,衣袖長而小,褲簡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腳。頭帕有青帕和花帕兩種,帕長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纏戴時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顏色有花格、全青、全藍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為七顆。有的青年男子,為使人欣羨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層的衣服只扣最下邊的一對紐扣,第二層衣服扣下面兩對紐扣……以此類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層的七對紐扣為止。這樣,層層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別有一種情趣。
與苗族男子的簡單衣著相反,苗族婦女的服飾十分精美復雜。
頭帕:苗族婦女的頭帕,因地而異。鳳凰縣境內的苗族婦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長三尺多,由額頭包至腦後,連耳朵都包在內面。花垣等縣境內的苗族婦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者戴白帕),折疊整齊,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齊額眉。吉首縣境內的苗族婦女頭帕較雜,與鳳凰縣相接的地區包花帕,與花垣縣相鄰的地區包黑帕。瀘溪、古丈和吉首東部地區的苗族婦女則包白色頭帕。帕上綉有四對青色花蝶,樸素美觀,獨具風韻。所謂「頭上帕子四個角,四個角上綉飛蛾」,說的就是這種白帕。
首飾:苗族婦女的首飾,造型精美,種類繁多。以製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飾、銀飾、銅飾、鋁飾、玉飾等,而以銀飾最為普遍。從佩戴的部位分:有銀帽、銀盆、鳳冠、蘇山耳環、項圈、手鐲、戒指、牙簽、扣絆等,而以手鐲和戒指必須常戴。從造型上分,僅耳環一項,就有瓜子吊耳環、石榴耳環、梅花針耳環、圈圈耳環、龍頭耳環、梅花吊瓜子耳環、耙粑耳環、龍頭瓜子吊耳環等等。
衣褲及其他:苗族婦女的衣服,過腰大而長,衣袖大而短,沒有衣領。袖口之大,約在一尺以上。胸前及袖口,習慣要滾邊、綉花或縷紗,並要加上欄桿花瓣於其問。有的還需在開岔和放擺前後兩面的邊緣刺綉挖雲鉤。衣服式樣一律是滿襟,無對襟式。製作一套苗族婦女的衣褲,縫工、綉工精緻的,需工日數十。褲子較短,褲腳較大。褲筒邊緣的滾邊、綉花或數紗與衣服相同。禮裙長而寬,下腳沿邊滿綉花紋,並滾欄桿及大小花瓣,五光十色,焯耀眩目。鞋子滿綉花,頭尖口大,後跟上耳,以便穿著。
解放後,在一些苗漢雜居地區,苗族服飾受漢族的影響較大,一些青年已改著漢裝。
二、節 慶
湘西苗族的節慶較多,活動規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趕年場。農歷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熱心的是趕年場,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約定。趕年場.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著節日盛裝,互相邀約,成群結隊去趕場。年場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異常熱鬧。人們不但可以進行物資交流,還可以參加或觀看打鞦韆、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活動,青年男女也多利用這種機會,物色情侶,談情說愛。歌郎歌娘更是大顯身手,三五結伴,說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盤根,或祝賀,或敘述傳統故事,或即興演唱新詞。唱的人愈唱興致愈高,聽的人愈聽精神愈振。即使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年場也要如期舉行。
2.三月三。這是湘西苗族的傳統歌舞節。這一天,苗族人民自動集中到約定的歌場上,參加對歌、聽歌、跳舞、觀舞,盡情歡樂。
3.趕清明。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節,又稱「清明歌會」。相傳,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嶺之中,一切日常用品都必須到比較遠的漢區趕場交換,常常受騙上當。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約以清明節這一天作為自己的場期,互相交換物資,同時會見親友。這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會」了。
清明歌會均有傳統的中心會場。吉首市東部的苗族人民趕清明,其中心會場每年都在丹青的清明場上。到時,苗族歌手以手托腮,引吭高歌,你唱我和,喜氣洋洋。有的唱到夜幕降臨仍不肯散會,一直唱到通宵達旦。
4.看龍場。每年從農歷三月穀雨那一天算起,逢辰便是看龍El,習慣稱做看頭龍後十二天又輪轉到辰日,再逢看龍之日,男女老少,均休息一天,踴躍參加。若在這天幹了農活,就屬於犯忌。因此,苗族人民對於「看龍」的事,非常重視。
5.四月八。「四月八」是鳳凰縣落潮井鄉一個小山頭的名稱。傳說古代有一個名叫「亞宜」的苗族首領,領導苗民向統治者進行斗爭。他曾組織各寨苗族頭人在現在的「喝血坳」地方喝雞血,發誓共同聯合,戰斗到底。並約定四月八日在某山頭聚眾起義。起義後,義軍連連獲勝,一直打到了四川、貴州。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亞宜不辛戰死在貴陽市的噴水池附近。苗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便於每年的四月八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追思亞宜的業績,為戰死者掃墓。清代乾嘉苗民起義後,統治者禁止湘西苗族人民舉行這一活動,致使苗族人民失去了一個 極其有意義的傳統節日。解放後經國家民委批准,將「四月八」定為苗族統一的節日。
6.六月六。這是遠古遺俗,是苗族人民紀念六個男女祖先,希望自己也能生六男六女,繁衍後代的祭祖活動。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六這一天,鳳凰縣落潮井一帶的苗族人民都要在勾良山上舉行盛大歌會。鄰近的花垣、吉首等縣和貴州的松桃、銅仁等地的苗族人民也都前來參加。到會人數常常達兩三萬人之多。
7.七月七。這是苗族的傳統鼓會,以吉首、矮寨坡、古丈穿洞一帶最為流行。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苗族人民便穿著一新,歡聚鼓場,擊節敲鼓,翩翩起舞,縱情歡樂。
8.趕秋。趕秋是湘西苗族的大型喜慶節日之一。每年的「立秋」這一天,苗族人民都要停止農活,身穿節日盛裝,邀友結伴,興高彩烈地從四面八方湧向秋場,參加或觀看各種文娛活動。傳統的秋場有吉首縣的矮寨場、花垣縣的麻栗場、鳳凰縣的勾良山、瀘溪縣的潭溪和梁家潭等地。這一天,秋場上人群摩肩擦踵,四周山坡,人影晃動,花團錦簇,歌音裊裊,笑語盈盈,十分熱鬧。
趕秋的由來,有的說是趕「立秋日」,有的說是「趕鞦韆」。相傳很久以前,苗寨有個名叫巴貴.達惹的青年,為人正直,英武善射,深受眾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獵,見一山鷹從空中掠過,便唾手拉弓,一箭射中了那隻山鷹,同時墜下了一隻花鞋。這只花鞋,綉工極為精巧,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聰明美麗的苗家姑娘之手。巴貴達惹決意要找到這只花鞋的主人,在鄉親的幫助下,他設計、製造了一種可以同時坐八個人的風車形鞦韆,取名「八人秋」。立秋這天,他邀約遠近村寨的男女前來打秋取樂。打鞦韆本是苗族姑娘最喜愛的活動,巴貴達惹想,那個做花鞋的姑娘,一定會來。果然,巴貴達惹的願望實現了。在秋場上,他找到那隻花鞋的主人——美麗的姑娘七娘。他倆通過對唱苗歌而建立感情,結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滿。從那之後,人們沿襲此例,一年一度地舉行這種活動,擇配佳偶,形成「趕秋」盛會。
9.櫻桃會。苗山多櫻桃樹,每當春季櫻桃成熟之時,苗族青年男女便相約聚會在櫻桃林中唱和山歌,進行社交活動。此種活動,苗語叫做「柳比娃」,用漢語直譯的意思是「摘櫻桃」。以花垣縣和保靖縣一些苗寨最為盛行。
10.跳香會。跳香會流行於吉首、古丈、瀘溪和沅陵一帶,舉行此會時,以跳舞為主,兼及其它游藝活動。
三、婚 姻
湘西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1949年以前,個別富戶或女方無生育能力的人戶,也有一夫多妻的情況。50年代後,男女均按新婚姻法締結婚姻。
湘西苗族的婚姻比較自由,但需舉行訂婚、過禮、結婚、回門等手續。
男家看上某家女子,准備酒肉,請媒人先到女家「討口風」。媒人到女家後,女家如果非常高興熱情,便說明女家有意,媒人便將此情形回告男家。隔幾天,媒人又前往央求,正式提及婚事。按習慣,央求次數越多越好,俗稱「親要多求為貴」。女方家若有心將女兒放口許配別人,必須經過眾族人的贊同,才算有效。吃了「放口酒」,就算正式訂婚。
訂婚後,男方家選擇吉日,向女家過禮,叫做「送親酒」。過禮前一個月,先由媒人通知女家,女家又通知家族人等,屆時前來吃酒。男方所過禮物,主要是糯米粑粑、茶葉、食鹽、米酒、豬肉、糖等。男家的親族,每家要去一人幫忙抬禮品。走到女家住的村頭時,要放鞭炮。女家聽到鞭炮聲,立即出來迎接,主客雙方,互相道賀。客人到家後,稍加休息,洗臉,主人便取甜酒陰米請客人們吃。女方家族,每戶照例到一男一女飽吃一餐。若有能歌唱的青年男女,可在早餐、晚餐時互相唱和,以為娛樂。一共要兩天三晚才散客。
過禮後,便可選擇佳期娶親。娶親隊伍走到女家門口,主人首先要關門「拒絕」客人,屋內主人和屋外客人互相比賽放鞭炮。鞭炮放完後,娶親的人用錢一包從門縫送入門內,叫做「開門禮」。關門的人接受開門禮後,才將大門打開,迎接客人入室。客人進屋,休息一會,吃過飯就發親。新娘整裝完畢,要由胞兄弟(堂兄弟)背著上轎。新娘坐轎去男家,除親屬陪同外,還有若乾女友伴嫁。特別要請兩個兒女滿堂的婦女做「引親娘」。引親娘手拿布傘,走在前面,開路驅邪。另外還要請歌師、歌手一同前往,作為娘家的代表參加賽歌。娶親人和送親人走到男家門口時,要將轎子放下,經合事用雞「斷煞」後,才能請新娘下轎。新娘進屋前,男家門口必須燒旺火一堆,用來象徵吉祥興旺。有的地方,還要在進門處放一隻篾篩,陪伴新娘的女子繞篩而過,只有新娘踏篩而入。眾多的青年女子,全都身著盛裝,哪一個是新娘,經篩子一「篩」便一清二楚。新娘踏篩進屋後,一直走到地樓火坑邊面朝內坐下。主婚人便篩兩碗酒放在桌上,斟酒一杯,肉一片,送新郎新娘共飲共吃,表示二人合好不分彼此。吃過肉酒後,又送洗臉水一盆,這種水是用草葯煮過的,用來洗臉,據說可以驅除一切惡煞凶神。洗畢,主婚人唱「合事歌」一首,祝願新郎新娘。歌詞大意是:夫妻合好,地久天長。女是太陰,男是太陽,日月同明,諸事吉祥。口合口,心合心,夫妻相合齊眉同到老,百子千孫福壽榮華……
唱完「合事歌」,婚禮完畢。當天,新娘可同女伴出外觀游,熟悉寨情,但不能走到與男家同姓人的家裡去。吃過晚飯,等到夜幕降臨後,便開場唱歌、娛樂。一般習慣由男方歌師唱起,女方歌手應和。兩方歌師所唱的歌詞,開始時互相謙讓,接著互相爭勝。唱到深夜的時候,為使眾多聽眾振奮精神,雙方歌師不唱正歌,而是互相挑逗、取樂。於是唱出的歌詞有互相嘲笑的,有猜謎語的,有講故事的,說古道今往往引得座客嘩然大笑。此時,男家主人散杷粑或煮甜酒給客人和聽眾宵夜。宵夜後,唱收場歌,大家散去休息。第二天,早餐以後,又唱客飯歌。一直要唱三天三夜,才算完畢。新郎新娘在這幾天里,只是見面而不能同宿。滿三朝後,清早起來,新娘挑水一擔倒進水缸,表示自己從此在夫家殷勤勞作,決不偷懶讓人恥笑。有的地區,男家的親族為了表示盛情,常常留客吃飯,一家一餐,苗語叫做「農列上」或「農列高」,意思是「吃排村飯」,一般說成「排家飯」。有時親族人多,請客吃飯的戶數也就多。弄得客人一天要吃七、八餐飯,常常是,這邊剛放碗下桌,那邊又喊吃飯喝酒,實在是應酬不暇。「排家飯」越多,客人停留的日子越長,娘家就越滿意。
散客後,新娘要回娘家住夜,叫做「回門」。第二天由女家派族人或同胞兄弟護送回夫家。這天晚上,才是新郎新娘洞房花燭成婚的El子。按照習慣,新娘先入新房去睡,新郎要等客人和全家睡盡之後,才人新房與新娘同宿。三個月後,男家又須舂粑粑陪伴新娘一同回娘家休息三天。回家以後,夫婦從事各項勞動,共同創家立業,白頭到老。
苗族的婚姻有幾點特殊之處:
漢姓相同而苗姓不同者可以通婚。苗族有自己的苗語姓氏,盡管漢姓相同,而在苗姓卻是不盡相同的。在湘西苗族中,漢姓相同而苗姓不同的有石姓、龍姓、張姓、吳姓等。如石姓內分「仡瓜」和「仡卡」兩宗。「仡瓜」,一般稱為大石,祀奉祖先是「椎牛」;「仡卡」,俗稱為小石,祀奉祖先是「吃豬」。故此,看似石姓與石姓通婚,實際上是「仡瓜」和「仡卡」兩姓通婚。
漢姓不同而苗姓相同的不通婚。如廖姓與石姓不能通婚,因為他們都屬於「仡瓜」一個系統。
戀愛自由。苗族青年男女戀愛,最重於情義。一般說來,男女至少要經過若干次接觸後,雙方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才肯贈物為憑,約為友好。
四、禮 儀
苗族人民雖然世世代代居住在偏僻山鄉,但思想純朴,對於禮儀十分講究。
幼輩見長輩。凡是幼輩見了長輩,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識還是初次相見,都必須說話誠懇,行為恭敬,笑臉相迎,並要用一定的尊敬詞語相稱。若是幼輩正在行走,見了老人或長輩,必須立定;若是幼輩正在坐著,長輩來了,應該立即起立讓坐。眼睛要平視,雙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識的長輩,對方年齡比自己大一二十歲的,男的稱呼為「得訥」,女的稱呼為「得目」。如年齡再大一點的,男的稱呼為「阿打」(外公)或「阿內能共」「阿內能果」(老人家),女的稱呼為「阿達」(外婆)或「阿內能共」。稱呼完畢後,幼輩才能坐下或相辭而去。
平輩見平輩。凡是平輩相見,必須點頭招呼。若是相識的,要用固定稱謂相呼;如果不相識,男的可稱之為「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稱之為「阿婭」(大姐)。
長輩見幼輩。凡是長輩見幼輩,一般都要行點頭禮。相識的按固定稱謂相呼;不相識的,如果是壯年,男的可稱呼為「得那」,女的可稱呼為「阿婭」。如果對方是幼年.無論男女,都可稱呼為「得苟」(小弟弟、小妹妹)。
雜禮。老人或長者與青年或幼輩一起走路時,青年人或幼輩必須讓老人或長輩走在前頭。老幼同桌吃飯時,上坐老人,下坐壯年,兩邊坐位一般人都可就坐。老幼同在地樓上的火坑邊入座烤火敘談時,靠近中柱的那一方,習慣讓客人、長輩或老人坐。其他方面,隨意自由。
五、喪 葬
湘西苗族一般實行土葬,只對麻瘋患者實行火葬。成年人用杉樹棺木斂屍,未成年人用木匣斂屍。壽終正寢的老人,要先用桃樹葉或水菖蒲煮水洗澡,然後穿著壽衣上柳床,再入棺。棺木放在堂屋正中央,停柩三朝後,才能上山安葬。靈柩上山,要由後輩家找一個年紀最大的人,拿著火把在前面引路。抬喪不走彎路,逢山翻山,遇水趟水。送亡者上山安葬後,凡是踩了新墳地的人,一律要返孝家。孝家門外放米飯一碗,每人都要取一粒放入口中,然後吐出,吐飯之後,才能回己屋。
對夭亡的人,不能停靈,屍體置屋外。什麼時候死,什麼時候埋,也不用棺木,僅用木板釘一個木匣裝屍。吊頸、跳水、難產而死或被刀槍殺死的人,苗族叫做「打加」(即凶死或不得好死之意),其柩不能放在屋內。並且死者家裡以至整個家族都要立即將盛有酸菜的所有壇壇罐罐拋出屋外,摔得粉碎。如果捨不得摔碎,至少要把壇內所裝的物品全部倒光,置空壇於野外,過一段時間後才能拿回。
六、禁 忌
苗族的禁忌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忌在家裡和夜裡打口哨。苗族認為打口哨可招來涼風,而各種神怪則往往是乘著涼風而行。因此,在家裡打口哨會引鬼進屋,遭到不幸。在夜裡打口哨,會引鬼纏身,降下災難。
忌踩三腳架。苗族的火坑裡放有鑄鐵三腳架一個,專用於架鍋子鼎罐煮飯、炒菜,任何人都不能用腳踩踏。傳說三腳架是三個護火的祖先變成的,踩了三腳架是對祖先不恭。
忌坐「杭果」。苗族火坑右邊(背向為北,面向為南,余類推)的中柱腳設有祖先神位,苗語稱為「杭果」。青年和婦女嚴禁坐在這一方烤火,孩童更不能在這里打打鬧鬧。
忌震龍岩。苗族堂屋中央都有一塊石板,石板下有一小坑,坑內放有清水一碗,是「龍」的棲身之處,如果震動這塊石板,據說「龍」就會受驚離去,主人就會遭災。
父母健在,晚輩不能包裹白色頭帕。
忌過小年。由立春的那一天算起,逢到子日便是小年。如正月初四日恰恰逢到子日,那麼從初三晚上半夜子時就要起忌。到時,一家大小,你看我,我看你,靜悄悄地不說一句話。這二天,全家都休息,關門閉戶不上坡,不幹農活。一直要到初四的夜晚子時,才解忌。
忌言。清早起來後,到吃早飯以前這段時間,忌說龍、蛇、虎、豹和鬼。
七、飲 食
苗族的飲食,以大米、包穀、豆類、薯類為主食,其中又以大米、包穀為主。最具有特色的是腌酸魚肉。苗族人民忠厚好客,雖然生活較為艱苦,但對客人一秉至誠。如有客人來家,不論常來或初到,一定要千方百計以酒肉相待,絕不可少。並且認為沒有魚肉列到桌上,便覺得是主人不賢惠.對客人不敬。由於苗鄉平時買肉不太方便,所以一般人家,都在事前做好准備,以免客人到後臨時張羅不周。而要保存備用魚肉,最好的方法,莫如腌壇。殺豬捉魚後,往往切成小塊,和以米粉香料,加鹽腌之,裝入壇中,密封壇口,倒覆於淺水盤內,使之不透空氣。經兩周後,魚肉米粉略變酸味,便可取出炒食,味美異常。
八、祭 祀
湘西苗族的祭祀活動很多,對通常所說的三十六神、七十二鬼都行祭禮。其中規模最大而又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要數吃豬、吃牛和接龍三種。此外,還有一種「還儺願」的祭祀活動亦在苗族中流行。20世紀50年代後,這些帶有迷信色彩和耗費財力物力過多的大規模祭祀活動已不再舉行。
⑸ 松桃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廢止《松桃苗族自治縣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變通規定》的決定
松桃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2002年6月28日)
《關於廢止<松桃苗族自治縣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變通規定>的決定》,於2002年3月8日經松桃苗族自治縣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02年5月26日經貴州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批准,現予公告,《松桃苗族自治縣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變通規定》自2002年8月1日起停止執行。
松桃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廢止《松桃苗族自治縣
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變通規定》的決定
(2002年3月8日松桃苗族自治縣第十二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松桃苗族自治縣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了縣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提請的《關於清理松桃苗族自治縣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意見的議案》。會議認為,《松桃苗族自治縣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變通規定》自1985年公布施行以來,隨著形勢的發展,時代的變化,本自治縣公民婚育觀念也隨之改變,男女青年自覺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法定婚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的社會風尚逐步形成,該《變通規定》已無繼續施行的必要,會議決定予以廢止。並報請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批。
⑹ 什麼叫3D包號、組選三、六
假如第一位選2,第二位選7,第三位包號就是,270,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
第一位選3,第二位包號3,4,5.第三位包號7,8,9.就是337,338,339,347,348,349,357,358,359,
反正就是第一位乘以第二位再乘以第三位等以注數再乘以2等以錢
組六你買369,不管出369,393,639,693,936,963都中
組三是有一對號 你買336,不管初363,633,363都中
組六包號1234就是出123,124,134,213,234,243......只要是著四個數都可以.
不明白可以去彩票點問啊.
⑺ 關於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問題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法制工作委員會關
於對1978年底以前頒布的法律進行清理情況和意見報告的決
定》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決定:
批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於對1978年底以前
頒布的法律進行清理的情況和意見的報告》以及附件一《197
8年底以前頒布的已經失效的法律目錄》、附件二《1978年
底以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已經不再適用的民族
自治地方的組織條例目錄》。
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於對1978年底以
前頒布的法律進行清理的情況和意見的報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根據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清理
建國以來頒布的法律的要求,法制工作委員會對1978年底以
前頒布的法律(包括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進行了清理。現將清
理的情況和處理意見報告如下:
據統計,從1949年9月至1978年底,由中國人民政
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
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或者批準的法律共有134件,我們會同
有關部門對這些法律逐件進行了研究,並徵求一些法律專家的意
見。在清理的134件法律中,已經失效的有111件(見附件
一),繼續有效或者繼續有效正在研究修改的有23件。已經失
效的111件法律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一)已由新法規定廢止的11件。
(二)已有新法代替的41件。
(三)由於調整對象變化或者情況變化而不再適用或者已經
停止施行的29件。
(四)對某一特定問題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決定、條例,
已經過時的30件。
對現已失去法律效力的111件法律,除已由新法規定廢止
的11件以外,對其餘的100件,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明確這
些法律已經不再適用,但是過去根據這些法律對有關問題做出的
處理仍然是有效的。
此外,在1978年底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民族自治
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48件(見附件二)
,因新憲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和民族區域自治法已經制定,各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都已
成立常務委員會,各自治地方都已經或正在另行制定自治條例,
上述組織條例已因情況變化而不再適用。
以上報告和附件一、附件二,請審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
1987年11月11日
附件一:1978年底以前頒布的已經失效的法律目錄(1
11件)
一、已由新法規定廢止的11件
1.新解放區農業稅暫行條例(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
府委員會通過)
2.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
委員會通過)
3.中華人民共和國逮捕拘留條例(1954年12月全國
人大常委會通過)
4.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1957年10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5.消防監督條例(1957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
批准)
6.國務院關於工人、職員回家探親的假期和工資待遇的暫
行規定(1957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條例(1957年12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8.國務院關於調整獲利較大的經濟作物的農業稅附加比例
的規定(1957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9.國家建設徵用土地辦法(1958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
會原則批准)
10.商標管理條例(1963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
11.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定(1978年3月通過)
二、已有新法代替的41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1951年2月中央
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暫行組織條例(1951年9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3.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暫行組織條例(1951
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4.各級地方人民檢察署組織通則(1951年9月中央人
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5.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1952年4月中央人
民政府委員會批准)
6.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與外國訂立條約、協定、議定
書、合同等的統一辦法之決定(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
員會批准)
7.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1952年8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
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兵組織暫行條例(1952年11月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批准)
9.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
大會選舉法(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54
年9月全國人大通過)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1954年9月全國
人大通過)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
民委員會組織法(1954年9月全國人大通過)
13.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1954年9月全
國人大通過)
14.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1954年9月
全國人大通過)
15.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法津、法令繼續有效的決議(1954
年9月通過)
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同外國締結條約的
批准手續的決定(1954年10月通過)
17.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1955年2月全國
人大常委會通過)
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解釋法律問題的決
議(1955年6月通過)
19.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關於授權常務委員會制定單行法規的決議(1955年7月通過
)
20.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關於撤銷熱河省西康省並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
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一項規定
的決議(1955年7月通過)
21.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關於撤銷燃料工業部設立煤炭工業部電力工業部石油工業部農產
品采購部並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第二條第一款條文
的決議(1955年7月通過)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1955年7月全國人大通
過)
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在地方各級人民代
表大會閉會期間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鄉長鎮長和地
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缺額補充問題的決定(1955年11月通
過)
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自治州人民代表大
會和人民委員會每屆任期問題的決定(1956年5月通過)
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縣市市轄區鄉民族
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等問題的決定(1956年5月通過
)
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不公開進行審理的
案件的決定(1956年5月通過)
27.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
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的決議(19
56年6月通過)
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對反革命分子的管
制一律由人民法院判決的決定(1956年11月通過)
29.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
關於死刑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準的決議(1957年
7月通過)
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死刑案件由最高人
民法院判決或者核準的決議如何執行問題給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復
(1957年9月批復)
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省、直轄市人民代
表大會會議可以每年舉行一次的決定(1957年11月通過)
32.國務院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195
7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33.國務院關於工人職員退職處理的暫行規定(1958
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3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地方各級人民代表
大會代表名額問題的決定(1958年3月通過)
3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可以領導縣自
治縣的決定(1959年9月通過)
3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最高人民法院和地
方各級人民法院助理審判員任免問題的決定(1960年1月通
過)
37.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1963年9月全國
人大常委會修正通過)
38.外國人入境出境過境居留旅行管理條例(1964年
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3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軍士和兵的現役期
限的決定(1965年1月通過)
40.關於兵役制問題的決定(1978年3月全國人大常
委會批准)
4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省人民代表大會閉
會期間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產生程序的決定(1978年5月通
過)
三、由於調整對象變化或者情況變化而不再適用或者已經停
止施行的29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1949年9月中國人
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
3.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1949年12月中央
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4.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1949年12月中央
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5.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1949年12月中央
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6.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及所屬各機關組織通則(1949
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中央人民
政府委員會通過)
8.人民法庭組織通則(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批准)
9.中央人民政府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暫行條例(195
1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
10.各級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試行組織通則(195
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批准)
1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地方各級人民委員
會的組成人員是否限於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問題的決定(19
55年11月通過)
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地方各級人民法院
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可否兼任各級人民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問題
的決定(1955年11月通過)
13.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1956年3月全國人大
常委會通過)
14.文化娛樂稅條例(1956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
過)
15.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1956年6月全國
人大通過)
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增加農業生產合作
社社員自留地的決定(1957年6月通過)
17.華僑投資於國營華僑投資公司的優待辦法(1957
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8.縣級以上人民委員會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條例(1
957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19.國務院關於改進工業管理體制的規定(1957年1
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20.國務院關於改進商業管理體制的規定(1957年1
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21.國務院關於改進財政管理體制的規定(1957年1
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22.國務院關於國營、公私合營、合作經營、個體經營的
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學徒的學習期限和生活補貼的暫行規定(19
57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23.國務院關於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中普通工和勤
雜工的工資待遇的暫行規定(1957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
原則批准)
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適當提高高級農業
生產合作社公積金比例的決定(1958年1月通過)
25.國務院關於農業生產合作社股份基金的補充規定(1
958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26.國務院關於改進稅收管理體制的規定(1958年6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設立最高人民
法院西藏分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西藏分院的決議(1958年6
月通過)
28.全國農業發展綱要(1960年4月全國人民代表大
會通過)
29.民族自治地方財政管理暫行辦法(1958年6月全
國人大常委會原則批准)
四、對特定問題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決定、條例,已經過時
的30件
(一)關於某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任期、召開時間、代表名額
、選舉時間的決定9件
1.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關於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決議(1953年1月通過)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省縣鄉改變建制後本
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問題的決定(1955年3月通過)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第一屆地方各級人民
代表大會任期問題的決定(1955年3月通過)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1956年直轄市和
縣以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1956年5月
通過)
5.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
於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問題的決議(1957年7
月通過)
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1958年直轄市和
縣以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1957年11
月通過)
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
大會代表選舉時間和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時
間的決定(1958年6月通過)
8.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
於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議(196
3年12月通過)
9.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64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二)關於公債條例7件
1.關於發行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的決定(1949年12月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2.1954年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條例(1953年12月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
3.1955年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條例(1954年12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4.1956年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條例(1955年11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5.1957年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條例(1956年12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6.1958年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條例(1957年11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經濟建設公債條例(1958年6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
(三)關於寬大處理戰爭罪犯、殘余反革命分子和特赦戰犯
的決定9件
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處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國戰爭中戰爭
犯罪分子的決定(1956年4月通過)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寬大處理和安置城市
殘余反革命分子的決定(1956年11月通過)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特赦確實改惡從善的
罪犯的決定(1959年9月通過)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特赦確實改惡從善的
蔣介石集團和偽滿洲國的戰爭罪犯的決定(1960年11月通
過)
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特赦確實改惡從善的
蔣介石集團和偽滿洲國的戰爭罪犯的決定(1961年12月通
過)
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特赦確實改惡從善的
蔣介石集團、偽滿洲國和偽蒙疆自治政府的戰爭罪犯的決定(1
963年3月通過)
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特赦確實改惡從善的
蔣介石集團、偽滿洲國和偽蒙疆自治政府的戰爭罪犯的決定(1
964年12月通過)
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特赦確實改惡從善的
蔣介石集團、偽滿洲國和偽蒙疆自治政府的戰爭罪犯的決定(1
966年3月通過)
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特赦釋放全部在押戰
爭罪犯的決定(1975年3月通過)
(四)關於授予勛章獎章和軍銜的決定、條例5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
爭時期有功人員的勛章獎章條例(1955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
會通過)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規定勛章獎章授予中
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有功人員的決議(195
5年2月通過)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規定勛章獎章授予中
國人民解放軍在保衛祖國和進行國防現代化建設中有功人員的決
議(1955年2月通過)
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有功人員勛章獎章的決議(1955年2月通
過)
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
軍銜制度的決定(1965年5月通過)
附件二:
1978年底以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已經
不再適用的民族自治地方的組織條例目錄(48件)
一、自治區的組織條例6件
1.內蒙古自治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5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
組織條例(1956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3.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組織簡則(1956年9月全國
人大常委會批准)
4.西藏自治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條例(1963年3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5.廣西僮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
1958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6.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
195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二、自治州的組織條例22件
1.湘西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條例(1956年5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2.湘西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56年5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4.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條例(195
7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5.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57
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6.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條例(195
7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7.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57
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8.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7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9.雲南省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
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5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0.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
員會組織條例(195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1.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
織條例(195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2.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
組織條例(195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3.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
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57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4.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
委員會組織條例(1958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5.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
織條例(1958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
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58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
批准)
17.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各級人民
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66年3月全國人大
常委會批准)
1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
和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66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9.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
委員會組織條例(1964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20.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
委員會組織條例(1966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21.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
委員會組織條例(1965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22.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
委員會組織條例(1965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三、自治縣的組織條例20件
1.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6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2.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6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3.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6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4.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9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5.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9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6.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9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7.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
員會組織條例(1957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8.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
員會組織條例(1957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9.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織
條例(1958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0.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條例(19
58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1.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5
8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2.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
員會組織條例(1964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3.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
委員會組織條例(195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4.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
組織條例(195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5.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
組織條例(1962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6.雲南省屏邊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
織條例(1964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7.雲南省河口瑤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組
織條例(1964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8.廣東省連山僮族瑤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
會組織條例(1964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19.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族自治旗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
員會組織條例(1964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20.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人民代表大會
和人民委員會組織條例(1964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