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保障法的體系

社會保障法的體系

發布時間: 2022-07-19 05:13:20

A. 社會保障法律體系是怎樣的

社會保障法律的任務是保證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得以實現。一般版地說,法律是對業已權存在的社會關系的反映與確認,脫離社會現實的法律,不論它形式上多麼完美無缺,內容多麼豐富多采,都只能是一紙空文。據此,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應該是並且只能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法律表現形式。

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層次分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等。

社會保障法律的特點是:以勞動法為基礎,國家進行干預與保護,義務在先權利在後,權利不可繼承。

社會保障是對旨在保護公民免除因年老、疾病、傷殘、死亡或失業、災害……而遭受損失的各種措施的總稱。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的社會保障即社會保險;廣義上的社會保障,包括社會救濟、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個人儲蓄積累保障。

B. 論述社會保障法的構成要素

法律分析:第一類是由國家制定的關於社會保障制度的綜合性的基本法,主要規定社會保障的基本原則,內容項目,國家、企業、個人在社會保障活動中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等。

第二類是根據社會保障的不同方面和項目,制定的單行法規,是規定社會保障各具體部分,即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 優撫安置等的性質、任務、項目及實施方式的專項法律。

第三類是有關行政部門和地方政府,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的具體實施細則及補充規定等。

我國目前所設置的社會保障項目及其所構成的各類保障子系統主要有:

1.由社會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失業、遺屬保險等項目構成的社會保險制度。這是國家為保障勞動者在喪失勞動能力或勞動機會時的基本生活。根據勞動者及法定對象履行的相應義務依法為勞動者及其供養的家屬提供物質幫助的社會保障制度。

2.由自然災害救濟、城市貧困戶救濟、農村五保戶救濟等項目構成的社會救濟制度。這是國家和社會在社會成員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水平或陷入生存危機時向其提供滿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質援助的社會保障制度。

3.由社會民政福利、職工福利、社區服務等構成的社會福利制度。這是我國為滿足各類社會弱勢群體的基本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或為提高本單位職工、社區居民等的生活質量,由國家、企事業單位、社區組織等提供或組織實施的帶有福利性的收入保障和服務保障制度。我國的社會福利制度不同於某些工業化國家廣義的普遍性的社會福利,它是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

4.由復員退伍軍人安置、軍人及軍烈屬優待撫恤等項目構成的優撫安置制度。這是國家和社會對優撫對象(包括現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復員退伍軍人、革命烈士家屬、因公犧牲軍人家屬、病故軍人家屬、現役軍人家屬)實行優待、撫恤、安置以及其他物質照顧和精神鼓勵的特殊社會保障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 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社會保險關系,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C. 簡述社會保障立法原則

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原則
1.人權保障原則。人權保障是社會保障法的立法之本。當今世界各國的憲法普遍確認了公民的生存權,規定了國家保障公民生存權的義務,因而保障基本的人權就成為社會保障法的立法依據。我國於2004年修正憲法時,首次將「國家尊重和保證人權」寫入了憲法,表明中國政府對社會公民所固有的權利——人權的重視。生存權與發展權是最基本的人權,生存權是維護人的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權利,包括生命權、健康權、物質享受權等內容。作為一名社會人,生存權是其生存的基本條件,國家應通過相關社會保障立法解決公民的溫飽問題和物質需求,一方面保證公民個體能夠正常的參與社會生活,另一方面,維護社會安全與穩定。發展權是指個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能力獲得的權利,包括學習權、就業權、社會交往權等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的價值的提升,社會保障法也越來越關注人的發展權問題,表現為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就業服務計劃、公共文化事業的投入等方面。人權保障原則是社會保障法的最基本原則。
2.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原則。任何法律都應是一種普遍的規范,社會保障立法應考慮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與需求,即普遍性原則。普遍性指全體社會成員平等的享有社會保障權,而不問其性別、種族、年齡、職業地位和信仰等。我國憲法第45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在保證所有公民平等享有社會保障權利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社會成員之間的階層差別與個體差異,從而需要差別對待,即針對不同類型的社會成員制定內容有別的社會保障法律,即特殊性原則。比如,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現有構架是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和優撫安置四大組成部分,我國社會保障在不同領域,將會針對不同的社會對象、層次和結構,制定出相應的應對策略。比如,大體上,在社會救助層面,主要對象為貧困者;在社會保險層面,主要對象為工資勞動者;在社會福利層面,主要面對全體公民;在社會優撫層面,主要面對的是軍人和軍烈屬。另外,由於地區發展水平的不平衡,社會保障也不可能實行「一刀切」。所以,應在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框架下,因地制宜,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
3.權利與義務相對等原則。權利與義務是法律關系的一個重要構成要素,沒有法律權利和義務,也就不存在法律關系。權利與義務相對等是指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只要履行了義務就應當享受相應的權利。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任何公民在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因此,社會保障立法也必須遵循這種基本原則。社會保障是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與實現的。因此,每個勞動者都應該在履行規定義務的前提下,去享受社會保障待遇的權利。比如勞動者必須履行勞動的義務,並按社會保險法規定的標准繳納保險費用,才能在退休時享受領取養老保險金的權利。
社會保障法中的權利與義務的對等關系是針對社會保障制度整體而言的,並不能理解為每個社會成員所享受的權利與承擔的義務在數額上嚴格相一致。這也是社會保障制度的互濟性質所決定的。另外,對於一些不具備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維護他們的基本生存權利是國家的責任,並不需要他們履行特別的義務。
4.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原則。法律制度作為一種上層建築,必須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社會保障制度其實是政府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協調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實現社會保障的二次分配,解決特定社會問題和實施相關社會政策,進而達到穩定社會秩序目標的宏觀調控措施。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或者說經濟發展水平是社會保障的物質基礎,所以,在社會保障的立法實踐上,應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在制定社會保障法律法規時,必須充分考慮當時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既要考慮保障國民的生活,又要顧及增強國民投身工作、參與經濟發展的積極性,結合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
5.集中立法原則。在社會保障出現的初期,社會保障的立法是零散的,但是這樣的分散立法不利於社會保障的正常運行,社會保障立法應遵循集中立法的原則。綜觀當代世界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立法體系,有兩種典型立法模式:一是「美國式」,即制定一部綜合性《社會保障法》,作為調整社會保障關系的基本法;二是「德國式」即制定多部平行的社會保障法律共同構成社會保障法系統,如「社會保險法」、「社會福利法」等。
6.國際協調發展原則。社會保障立法在與本國本地區經濟社會水平相適應的同時,也要考慮與國際接軌,遵循國際協調發展的原則。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會保障立法應考慮在不同的國家之間建立協調機制,創造處理繳費和支付待遇的國際平台,為全球勞動力流動創造條件。

D. 社會保障法的種類

法律分析:社會保障法是調整社會保障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社會保障法主要包括社會保險法、社會救助法、社會福利法和社會優撫法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社會保險關系,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E. 社會保障法包括的內容

社會保險法的基本內容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

F. 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包括

社會保障體系是指國家通過立法而制定的社會保險、救助、補貼等一系列制度的總稱。現代國家最重要的社會經濟制度之一。作用在於保障全社會成員基本生存與生活需要,特別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傷殘、失業、生育、死亡、遭遇災害、面臨生活困難時的特殊需要。由國家通過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實現。由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優撫和安置等各項不同性質、作用和形式的社會保障制度構成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現代國家必須制定社會保障法律規范,保證社會保障制度真正得到貫徹實施。

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轉型後,正式初步建立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制度。

社會保障體系的起源
社會保障制度體系起源於19世紀末的歐洲工業社會,1601年英國女王頒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濟貧法》,這是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萌芽。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是為勞動者提供社會保險,第一個建立社會保險制度的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德國。193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綜合性的《社會保障法》,「社會保障」一詞由此產生,它標志著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形成。

社會保障體系內容
社會保障體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保險制度。指由國家依法建立的,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傷殘、生育和失業時,能夠從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制度。

(2)社會福利制度。廣義上與社會保障同義,狹義上指由國家或社會在法律和政策范圍內向全體公民普遍地提供資金幫助和優化服務的社會性制度。

(3)社會救濟制度。指國家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對因自然災害或其他經濟、社會原因而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會成員給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4)社會優撫制度。指國家依法定的形式和政府行為,對有特殊貢獻的軍人及其眷屬實行的具有褒揚和有待賑恤性質的社會保障制度。

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
中國根據發達國家及國際勞工組織關於社會保障體系框架的設計,結合我國實施社會保障的實踐,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但尚存在覆蓋面小、實施范圍窄、統籌層次低的問題。《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之一。

黨的十七大報告也進一步提出「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並且第一次在黨的重要文獻中提出了三個基礎、三個重點和二個補充的發展新思路,即「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的「安全網」,它對社會穩定、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

社會保障體系的作用
維護穩定
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減少社會動盪的「穩定器」。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是降低城鄉居民生存風險、促進社會穩定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國城鄉居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生存風險,如失業的風險、疾病的風險、養老保障的風險等,而這種風險在農村表現得尤為突出。

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中,大量農業土地轉化為城市用地和建設用地,隨之而來的是出現了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農民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其收入得不到保障,加之農村醫療條件本來就差,農民缺醫少葯、看不起病的問題在相當多的地方還非常突出,低收入人口僅能勉強解決溫飽問題。這些人抵禦上述風險的能力十分脆弱,時刻游離於絕對貧困人口的邊緣。這些問題若不能及時得到妥善解決,必然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農民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維護社會穩定的迫切需要。

促進公平
《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非常行之有效的一部「調節器」。從社會保障制度本身的性質來說,它應該是覆蓋城鄉居民的普惠性的一種社會制度,即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都應該是保障對象。

因此,覆蓋城鄉的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一方面可以保障每個社會成員都享有平等的國民待遇,都能夠獲得最基本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另一方面,社會保障通過籌集資金,對於城鄉居民中低收入基於生活所必需的幫助,在他們年老、疾病、失業等情況發生時提供保障,對經濟活動所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均進行了再分配,縮小了貧富差距,促進了社會公平,具有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可以充分發揮其實現社會公平的「調節器」功能。

滿足需求
保障城鄉居民的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需求,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和前提,也是社會保障的核心功能。社會保障通常被稱為社會的安全網或社會減震器,國家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是保障城鄉居民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的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需求,使無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種意外災害的城鄉居民有生活來源,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需要,進而實現整個社會的穩定。

推動發展
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推進器」。通過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尤其是通過逐步提高社會保障待遇和低收入人員的收入水平,可以改善人們的消費預期和消費結構,刺激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我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的國家,農村集中了我國最大的消費群體,但多年來,我國農村消費品零售額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趨勢。

此外,農民長期收入低下且增長緩慢,如果農民缺乏社會保障,必然影響其對未來的預期和消費信心。因此,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將有利於直接增加困難居民收入,解決城鄉居民的後顧之憂,增強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和消費信心,擴大消費需求,刺激經濟增長。另外,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促進勞動力在全社會范圍內自由流動,使人力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同時,社會保障基金的長期積累和投資運營,可以壯大資本市場,從而促進經濟發展。

保證生產
通過對城鄉居民的收入保障和醫療服務保障,為勞動力的再生產提供了物質基礎,從而使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得以恢復和再生產。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僅承擔著救貧、防貧,保障社會成員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的責任,同時還為城鄉居民提供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保障項目和公共服務,從而使人們能夠分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不斷提高物質和文化生活質量,保證勞動力的再生產。

由此可見,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非常必要,而且其社會經濟條件也已具備,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和任務,還需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使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完備;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更好地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並逐步縮小相關群體之間的保障水平差距;多層次的體系比較健全,資金基礎更加雄厚,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管理服務更加高效便捷,為全

G. 社會保障法的介紹

社會保障法是指調整關於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安全生產法、消防法等。也是保障社會成員基本生活需要和經濟發展享受權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社會保障法是調整以國家和社會為主體,為了保證有困難的勞動者和其他社會成員,以及特殊社會群體成員的基本生活,並逐步提高其生活質量而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H. 我國社會保障法律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勞動法、、工傷法、社保法、醫保法、收養法等。以上只是簡單的「法」的概念,具體的各個法律的完整名稱請自行確認!

I. 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內容

社會保障的功能。人類發展到今天,社會保障與人們的關系幾乎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隨著歷史的延續及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社會保障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

首先,社會保障具有多種經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保護和配置勞動力功能。社會成員正常健康的生活是一個社會進步的基礎。沒此則民不聊生,是社會產生不安定的隱患;沒此則不能調動起勞動者生產的積極性。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優勝劣汰的競爭又是不可避免的,這就必然會導致部分勞動者可能要退出勞動力市場,使其及家屬失去收入而面臨生存危機。此時,社會保障就可以通過各種幫助,使這部分社會成員得以擺脫生存危機的困擾,維持最起碼的基本生活需要,這樣才能保護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全社會的統一的社會保障網路及健全的社會保險制度,解除社會成員因變換工作或家庭遷徒而帶來的後顧之憂,從而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實現勞動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調節投融資功能。社會保障資金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如把經過幾十年積累的社會保障基金合理地利用起來,其作用將不可忽視。目前,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基金的運用都是在保證投資安全的情況下,投向可獲較高利潤的項目上以使其增值,但客觀上也確實成為國家調節投資的一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國家建設。如1988年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保險基金投資收入已佔到社會保障總收入的54.9%和35.4%,可見它在財政投融資上發揮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被挪用的情況較嚴重,出現短缺的現象,因此這種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國民所得再分配功能。首先,市場機制在運行中雖保證了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但也形成了負面影響,出現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如分配的差異、收入的懸殊等,這勢必會導致部分社會成員收入下降,生活出現困難。這時,社會保障就可以對低收入階層給予生活所必需的給付,或者在老齡、失業、傷病、殘廢等情況發生之時實施必要的所得給付,就會對經濟活動所造成的所得分配不均進行再分配,實現對國民收入的再調節,盡量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

J. 社會保障法律體系

就是啊,哈哈。。把你的問題提出來啊

熱點內容
國有企業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7:29:17 瀏覽:398
2017勞動法補貼 發布:2025-01-22 17:23:24 瀏覽:63
小學生道德發展 發布:2025-01-22 16:47:07 瀏覽:412
新婚姻法女方多少歲 發布:2025-01-22 16:47:07 瀏覽:909
刑法66條 發布:2025-01-22 16:20:00 瀏覽:677
共青團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5:53:24 瀏覽:418
九江法院位置 發布:2025-01-22 15:45:06 瀏覽:734
聯考法律碩士國家線 發布:2025-01-22 15:38:07 瀏覽:508
公司法電影 發布:2025-01-22 15:10:56 瀏覽:871
審理法官是什麼 發布:2025-01-22 15:05:27 瀏覽: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