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的調整對象
A. 婚姻法的調整對象是什麼
法律分析:婚姻法調整的對象內容包含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既調整婚姻關系,又調整家庭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條 本編調整因婚姻家庭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一千零四十三條 第一款 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
第一千零四十三條 第二款 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B. 從調整對象上看,婚姻法有何特點
婚姻法既調整婚姻關系,也調整家庭關系。
根據婚姻法的調整對象,婚姻法具有以下特點:
⑴ 婚姻法是適用范圍極廣的法律。婚姻家庭是普遍存在的社會關系,所有社會成員都是現實和未來的婚姻家庭主體;
⑵ 婚姻法在內容上具有鮮明的倫理性。我國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的一致性在婚姻法中表現得特別明顯;
⑶ 婚姻法中規定的大部分是強行性規范。當一定的法律事實出現時,便引起了相應的法律後果。婚姻法上的身份行為不同於一般的民事法律行為,是不能附加任何條件和期限的。
北京家理律師事務所專注於婚姻家事領域案件,歡迎進行免費咨詢。
C. 婚姻法屬於民法嗎
法律分析:婚姻法的調整對象僅限於婚姻關系,主要包括關於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別是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等。婚姻法屬於調整民事法律關系的范疇,總歸於民法。2021年《民法典》生效之後,婚姻家庭編被納入《民法典》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條 本編調整因婚姻家庭產生的民事關系。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條 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D. 婚姻法及其調整對象有哪些
婚姻家庭法簡單說是指調整有關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具體講婚姻家庭法是指規定婚姻家庭關系的發生和終止,以及由此產生的一定范圍親屬間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婚姻法的概念是對婚姻法內容的高度概括,概念和內容是—致的。一般來說,一個法的名稱和它的調整對象也應該是一致的。按婚姻法名稱表面理解,好像只是調整婚姻義系的法。其實,從婚姻法規定的內容看,可將婚姻法分為狹義的婚姻法和廣義的婚姻法。
狹義的婚姻法以婚姻關系作為調整對象,其內容包括婚姻成立的條件和程序,婚姻解除的原則和法律後果,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如《美國統一結婚離婚法》。廣義的婚姻法除了狹義婚姻法所規定的內容外,還包括家庭關系的內容。如規定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祖父母與孫子女、外祖父母與外孫子女、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從編制方法上看,可將婚姻法分為形式意義上的婚姻法和實質意義上的婚姻法。形式意義上的婚姻法僅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以及民法典中有關婚姻的部分;實質意義上的婚姻法,不僅包括形式意義上的婚姻法,而且還包括法律、法規以及司法解釋中有關婚姻家庭的規定。
婚姻法是規定婚姻和家庭關系中權利和義務的法,這是各種類型的婚姻法的共性;但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婚姻法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的內容和性質是不同的,這是由婚姻法的階級本質決定的。
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經濟利益,利用國家機器將社會秩序穩定在一定的范圍內,其中包括婚姻和家庭關系的秩序。如果男女之間的結合形式可能帶來婚姻秩序的紊亂,就會被列在取締之列。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秩序的需要,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就把有利於統治階級需要的婚姻家庭秩序化為法定的權利和義務。
我國婚姻法是我國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在婚姻家庭方面意志和要求的集中表現,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它充分顯示出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優越性。
婚姻法具有我國法的一般特徵,如都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都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意志的反映,都具合法的強制性等等。但由於婚姻家庭關系的特殊性,使它具有不同於其他法律的以下特點。
首先,婚姻法的適用范圍具有廣泛性。婚姻法是適用於一切公民的普遍法,而不是只適用於部分公民的特別法,幾乎人人都要結婚,每一個公民都生活在家庭之中,因此而形成的婚姻和家庭關系都要適用婚姻法。因此說婚姻法是有關一切男女老幼的切身利益、適用范圍極為廣泛的法律。
其次,婚姻法具有強烈的倫理性。婚姻家庭是一個重要的倫理實體。與財產法不同,屬於身份法范疇的婚姻法具有強烈的倫理性。反映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意志的法律,都是和社會主義道德相一致的,而這一點在婚姻家庭問題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婚姻法中所規定的各種權利利義務,都是社會主義道德所要求的。如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義務,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濫用權利和不履行義務,既是違背社會主義道德,也是婚姻法所禁止的。
再次,婚姻法的大部分規范是強制性規范。強制性是—切法律部門的共同特點,在婚姻家庭法上表現尤為明顯。為了保護公民在婚姻家庭方面的合法權益和維護社會利益,婚姻家庭法中的規定大多是強制性規定,如關於結婚、離婚內容的規定。當然,婚姻家庭法中也有一部分任意性規定,如關於夫妻財產問題的約定。
婚姻家庭法雖屬於民法范疇,但與其他民法規范比較又具有相對獨立的性質,其獨立性特點主要是出它的特定調整對象決定的,對此應從兩個方面加以理解。
從調整對象的范圍來看,婚姻家庭法既調整婚姻關系,又調整家庭關系。婚姻關系是指夫妻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家庭關系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即父母子女關系、兄弟姐妹關系和祖孫關系。
從調整對象的性質來看,既有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關系,又有因人身關系,而引起的財產關系。
婚姻法調整的對象主要是人身關系,同時也調整財產關系,但這種財產關系是依附於人身關系而存在的。人身關系是指存在於具有特定身份的主體之間,其本身不直接體現經濟內容的關系。婚姻關系只能存在於具有合法的夫妻身份的男女雙方之間。家庭關系只能存在於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這些關系並不是為了經濟上的目的而存在的。
婚姻家庭法中的財產關系是以人身關系為前提,隨人身關系的產生而產生,隨人身關系的消滅而消滅,如親屬間的扶養、繼承義系等,因此它是一種附屬於人身關系的財產關系。婚姻家庭法中的財產關系具有如下特點:
1.婚姻家庭法中的財產關系不具有等價、有償的性質。
2.婚姻家庭法中的財產關系的主體都是具有特定身份的親屬。
3.婚姻家庭法中的財產關系基於結婚、收養等特定法律事實而發生。
E. 《婚姻法》的調整對象是有哪些
顧名思義,我國婚姻法的調整對象可概括為婚姻家庭關系,這個可從兩個方面來具體把握:
1.從調整對象的范圍來看,婚姻法既調整婚姻關系,又調整家庭關系;既包括婚姻家庭關系發生、變更和終止的動態運行的全過程,又包括由該動態運行所形成的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婚姻關系因結婚而成立,又因一方死亡或離婚而終止。所以,關於結婚的條件和程序、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關於離婚的處理原則、程序、條件以及離婚後有關子女撫養、財產分割和生活困難幫助問題等,都屬於婚姻關系范圍。所謂「家庭關系」是以父母子女關系為核心的血親關系及姻親關系的總和。血親關系,包括自然血親關系和擬制血親關系,即親生父母子女關系和養父母子女關系。家庭關系是基於結婚、出生、法律擬制等原因而發生,又因離婚、家庭成員死亡、擬制血親關系解除等原因而消滅。因此,關於確認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屬身份,規定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及其產生、變更和終止等方面的事項,均屬於家庭關系的范圍,由婚姻家庭法調整。
2.從婚姻家庭法調整對象的性質來看,既有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關系,又有婚姻家庭方面的財產關系。其中人身關系占居主導地位,財產關系以人身關系為先決條件,居於從屬依附地位。所以婚姻家庭法在性質上應認定為身份法而非財產法;它所調整的對象是基於婚姻家庭而產生的人身關系以及與此相聯系的財產關系。婚姻家庭中的人身關系,是存在於具有特定的親屬身份的主體之間,本身並無直接財產內容的一種社會關系。婚姻家庭中的財產關系,是以人身關系為前提,直接體現一定經濟內容或者以一定的財產為媒介所形成的社會關系,在法律意義上即為財產性質的權利義務關系。這種財產關系是人身關系所引起的法律後果,隨人身關系的產生而產生,亦隨人身關系的變更、消滅而變更、消滅。
F. 婚姻法32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二條【離婚訴訟】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專由有關部門進行屬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G. 我國婚姻法的調整對象是
顧名思義,我國婚姻法的調整對象可概括為婚姻家庭關系,這個可從兩個方面來具體把握:
1.從調整對象的范圍來看,婚姻法既調整婚姻關系,又調整家庭關系;既包括婚姻家庭關系發生、變更和終止的動態運行的全過程,又包括由該動態運行所形成的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婚姻關系因結婚而成立,又因一方死亡或離婚而終止。所以,關於結婚的條件和程序、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關於離婚的處理原則、程序、條件以及離婚後有關子女撫養、財產分割和生活困難幫助問題等,都屬於婚姻關系范圍。所謂「家庭關系」是以父母子女關系為核心的血親關系及姻親關系的總和。血親關系,包括自然血親關系和擬制血親關系,即親生父母子女關系和養父母子女關系。家庭關系是基於結婚、出生、法律擬制等原因而發生,又因離婚、家庭成員死亡、擬制血親關系解除等原因而消滅。因此,關於確認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屬身份,規定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及其產生、變更和終止等方面的事項,均屬於家庭關系的范圍,由婚姻家庭法調整。
2.從婚姻家庭法調整對象的性質來看,既有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關系,又有婚姻家庭方面的財產關系。其中人身關系占居主導地位,財產關系以人身關系為先決條件,居於從屬依附地位。所以婚姻家庭法在性質上應認定為身份法而非財產法;它所調整的對象是基於婚姻家庭而產生的人身關系以及與此相聯系的財產關系。婚姻家庭中的人身關系,是存在於具有特定的親屬身份的主體之間,本身並無直接財產內容的一種社會關系。婚姻家庭中的財產關系,是以人身關系為前提,直接體現一定經濟內容或者以一定的財產為媒介所形成的社會關系,在法律意義上即為財產性質的權利義務關系。這種財產關系是人身關系所引起的法律後果,隨人身關系的產生而產生,亦隨人身關系的變更、消滅而變更、消滅。
H. 婚姻法意義什麼
婚姻法是調整一定社會的婚姻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一定社會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現。其內容主要包括關於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別是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等。從調整對象的性質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關系,又包括由此而產生的夫妻財產關系。
婚姻法的內容多數為強制性規范,概念上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除婚姻外,還包括家庭關系,其名稱是在擴大意義上使用的,如1950年和198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既有結婚、夫妻關系和離婚的規定,又有關於父母子女和其他家族成員間權利義務的規定。其內容較親屬法窄,但較狹義的婚姻法寬,實際上是婚姻家庭法。狹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僅限於婚姻關系,其名稱是在嚴格意義上使用的,如《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婚姻和婚姻中的法律關系由本法規定」,不涉及其他事項。
[編輯本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簡史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全文分為8章,包括原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後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後的財產和生活及附則,共27條。內容以調整婚姻關系為主,同時涉及家庭關系方面的各種重要問題。「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就是該法在原則問題上所作的重要規定。為了肅清封建婚姻制度的殘余,該法還明確規定禁止重婚、納妾、收童養媳、干涉寡婦婚姻自由、借婚姻關系索取財物等。
I. 我國婚姻法從調整對象上看有何特點
從《婚姻法》調整對象上看,婚姻法有如下特點:
一、 婚姻法是適用范圍極廣的法律。婚姻家庭是普遍存在的社會關系,所有社會成員都是現實和未來的婚姻家庭主體;
二、婚姻法在內容上具有鮮明的倫理性。我國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的一致性在婚姻法中表現得特別明顯;
三、婚姻法中規定的大部分是強行性規范。當一定的法律事實出現時,便引起了相應的法律後果。婚姻法上的身份行為不同於一般的民事法律行為,是不能附加任何條件和期限的。
《婚姻法》的調整對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1條進行了規定:「本法是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准則。」本條是關於婚姻法調整對象的立法限定。
《婚姻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婚姻法,是調整夫妻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廣義的《婚姻法》,除調整夫妻之間的人身、財產關系以外,還規范因婚姻產生的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等家庭關系。我國現行的《婚姻法》,是廣義的《婚姻法》。由此可知,婚姻法的調整對主要有:
一、婚姻法既調整婚姻關系,又調整家庭關系
婚姻男女雙方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以夫妻間的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結合,是人類兩性結合的社會形式,其基本內涵包括:
(1)婚姻是男女兩性的結合。這是婚姻的自然屬性上的含義即結婚的雙方須為異性,同性的結合不成其為婚姻。男女兩性的差異及人所固有的性的本能和需要是構成婚姻的自然因素,是婚姻的原始動力和自然條件。這種自然屬性是婚姻家庭關系區別於其他社會關系的重要特徵。
(2)婚姻是男女雙方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以夫妻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結合。這是婚姻關系的內部特徵。通姦、姘居關系的男女,發生兩性關系的目的並不在於永久共同生活。
(3)婚姻是男女雙方結合的社會形式。這是婚姻的社會屬性上的含義,即兩性的結合,要成其為婚姻關系,必須採取為當時的社會制度認可的形式,才稱其為婚姻。
(4)婚姻必須是男女兩性的合法結合。婚姻具有鮮明的法律屬性。
家庭,是指因婚姻、血緣和法律擬制所產生的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一定范圍的親屬所組成的共同體。家庭關系則是由法律所規定的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在此意義上,家庭包含四個特徵:
(1)家庭由一定范圍的親屬所組成,正常的、嚴格意義上的家庭至少有二個人。在常態下,家庭成員同時亦是親屬關系,但親屬不等於家庭成員。
(2)組建家庭的親屬一般有三個來源,即婚姻、血緣和法律擬制。婚姻是家庭的基礎和前提條件之一,家庭是婚姻締結的必然結果。
(3)被法律確認和保護的家庭,以權利義務為實體內容,即作為家庭成員的親屬之間在法律上存在明確的權利義務關系。
(4)家庭作為社會關系的特定形式,既是由人所組成的社會共同體,又是以一定的財產為基礎的財產集合體。
婚姻關系和家庭關系是兩種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社會關系。婚姻是家庭的前提,家庭是婚姻成立的結果,也是婚姻的結構截體;婚姻當事人雙方組成了最初的家庭,然後才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家庭關系。一般來說,家庭關系包括婚姻關系在內,家庭成員的權利義務則包括夫妻權利義務。
二、婚姻法既調整家庭方面的人身關系,又調整婚姻家庭方面的財產關系
本法的調整對象的內容,包含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其中人身關系是起決定作用的主要方面;財產關系則處於從屬地位,不能脫離人身關系而獨立存在。
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關系,是存在於具有特定的親屬身份主體之間,本身並無經濟內容的一種社會關系,如夫妻、父母子女、祖孫、兄弟姐妹之間的人格權、人身自由權、姓名權等等。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關系具有以下特點:
(1)婚姻家庭主體之間個有特定的親屬身份。按照法律的規定,這種人身關系只能因出現一定的法律事實而發生,如結婚、出生、收養等;因出現一定的法律事實而終止,如死亡、離婚、收養的解除等。夫妻人身關系只能存在於具有配偶身份的男女之間,其他家庭成員的人身關系只能存在於具有父母子女、祖孫、兄弟姐妹等身份的一定范圍的親屬之間。享有和承擔婚姻法上的權利、義務,都是以特定的親屬身份為依據的。其他法律所調整的人身關系則不然。
(2)婚姻家庭主體間的人身關系並不直接體現經濟內容。因出生這一事件而形成的人身關系自不必說;因結婚、收養等行為而形成的人身關系,就其本質而言也不是基於經濟上目的而創設的。
婚姻家庭方面的財產關系,是以人身關系為前提,而且是人身關系的產生、變更和終止所引起的相應的法律後果。婚姻家庭方面的財產關系具有以下特點:
(一)婚姻家庭方面的財產關系反映親屬共同生活的要求,是實現家庭經濟職能的要求;具有強烈的道德倫理屬性,目的在於維護家庭的穩定和和睦。
(二)婚姻家庭方面的財產關系局限於相互之間具有特定身份的親屬,即作為婚姻家庭主體的自然人。
J. 我想問婚姻法。
婚姻法的內容多數為強行性規范,概念上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除婚姻外,還包括家庭關系,其名稱是在擴大意義上使用的,如1950年和198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既有結婚、夫妻關系和離婚的規定,又有關於父母子女和其他家族成員間權利義務的規定。其內容較親屬法窄,但較狹義的婚姻法寬,實際上是婚姻家庭法。狹義的婚姻法的調整對象僅限於婚姻關系,其名稱也是在嚴格意義上使用的,如《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婚姻和婚姻中的法律關系由本法規定」,不涉及其他事項。
調整對象
婚姻法的調整對象是婚姻家庭關系。
婚姻法的基本原則即是婚姻家庭法的立法指導思想,又是婚姻家庭法規的基本精神,也是婚姻家庭法操作適用的基本准則,貫穿與婚姻家庭法的始終,集中體現了以婚姻家庭法為主體內容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質和特定。
我國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共有五項: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為保障這些基本原則及《婚姻法》的貫徹實施,《婚姻法》又做了六項禁止性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婚姻法》還從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的一致性、法律的宣言性與導向性作用出發,明確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這不僅僅是婚姻家庭關系的主體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而且是個人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的共同責任,具有豐富的法律內涵和道德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