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73條司法解釋

合同法73條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7-19 10:39:24

Ⅰ 根據《合同法》第七十三條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 人民法院請求

根據《合同法》第七十三條: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1條規定: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

2、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

3、債務人的債權已到期。

4、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

(1)合同法73條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我國《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第140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為此債權人要充分重視到這一點,否則時效一過,債權就失去了法律的保護。

申請執行的期限:根據生效的法律文書,享有權利的債權人,在債務人拒絕履行義務時,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但申請執行的權利必須兩年內行使。無正當理由超過申請執行期限的,人民法院不再執行。

Ⅱ 民法中的代位求償權是如何規定的

《合同法》第73條規定:「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合同法司法解釋一》第十一條 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
(二)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
(三)債務人的債權已到期;
(四)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
第十二條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是指基於扶養關系、撫養關系、贍養關系、繼承關系產生的給付請求權和勞動報酬、退休金、養老金、撫恤金、安置費、人壽保險、人身傷害賠償請求權等權利。
第十三條合同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的"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是指債務人不履行其對債權人的到期債務,又不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致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未能實現。 次債務人(即債務人的債務人)不認為債務人有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情況的,應當承擔舉證責任。
第十四條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五條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債務人以後,又向同一人民法院對次債務人提起代位權訴訟,符合本解釋第十四條的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受理;不符合本解釋第十四條規定的,告知債權人向次債務人住所地人民法院另行起訴。 受理代位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在債權人起訴債務人的訴訟裁決發生法律效力以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五)項的規定中止代位權訴訟。
第十六條債權人以次債務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代位權訴訟,未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債務人為第三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債權人以同一次債務人為被告提起代位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合並審理。
第十七條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請求人民法院對次債務人的財產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財產擔保。
第十八條在代位權訴訟中,次債務人對債務人的抗辯,可以向債權人主張。 債務人在代位權訴訟中對債權人的債權提出異議,經審查異議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債權人的起訴。
第十九條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勝訴的,訴訟費由次債務人負擔,從實現的債權中優先支付。
第二十條債權人向次債務人提起的代位權訴訟經人民法院審理後認定代位權成立的,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相應的債權債務關系即予消滅。
第二十一條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請求數額超過債務人所負債務額或者超過次債務人對債務人所負債務額的,對超出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二條債務人在代位權訴訟中,對超過債權人代位請求數額的債權部分起訴次債務人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另行起訴。債務人的起訴符合法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債務人起訴的人民法院在代位權訴訟裁決發生法律效力以前,應當依法中止。
以上就是我們律師365關於如何理解債權人的代位求償權的法律解答。從上文內容可知,我國法律對債權人行使代為求償權作了明文細致規定,只有當債務人怠於履行屆期債務並無力清償時,債權人才可以通過訴訟途徑向次債務人行使代為求償權。如果你對此還有其他疑問,建議你盡早咨詢律師,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Ⅲ 債的保全的債權人代位權

根據合同法第73條第1款的規定,債權人代位權是指當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對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債權而對債權人的債權造成損害的,債權人為保全自己的債權,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的權利。
債權人代位權具有以下特徵:(1)債權人代位權是債權人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債務人的權利,此點不同於代理權。(2)債權人代位權的行使,針對的是債務人怠於行使到期債權的消極行為,此點與債權人撤銷權不同;(3)債權人代位權的目的是保全債權,因此在履行期到來之前,債權人為了保持債務人的財產也可以行使代位權,此點不同於債權人對債務人或第三人的請求權。 1.債務人對次債務人(即債務人的債務人)享有到期債權。首先,債權人代位權的行使,以債務人對次債務人享有到期債權為前提,如債務人對次債務人的債權根本不存在,或雖已存在但並未到期,債權人均不可主張代位權。而債務人對次債務人的到期債權發生於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之前或者之後,對債權人代位權的成立和行使沒有影響。其次,從該到期債權的內容來看,依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必須是以金錢給付為內容的債權,對於以非金錢給付為內容的債權,如不作為債權或者以勞務為標的的債權,債權人不得行使代位權。再次,債權人代位行使的權利,必須是債務人的現有權利,對於非現實的權利,如將來債權,債權人不得請求代位行使。
2.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是指債務人應行使且能行使卻不行使其到期債權。應行使是指如果不及時行使,則該權利將有消滅的可能,如請求權將因時效完成而消滅,受償權將因不申報破產債權而喪失。能行使是指債務人客觀上有能力行使權利並得以行使權利,而不存在無法行使其權利的情形,如債務人客觀上不能行使權利,債權人則不得代位行使。
3.債務人已陷人履行遲延。附停止條件的債權,在條件成就之前,沒有代位權成立的可能,已發生的債權,在債務人遲延履行之前,債權人的債權能否得到滿足尚不確定,代位權的行使也無現實可能,只有在債務人已陷入履行遲延但仍怠於行使其對次債務人的到期債權,自身又無力清償債務,債權人的債權存在現實的無法實現的危險時,債權人的代位權才有行使的必要。債務定有履行期的,債務人屆期不履行即構成遲延;債務未定履行期的,經債權人催告後,債務人仍不履行的,才構成遲延。然而債權人專為保存債務人權利的行為,如中斷時效、申請登記、申報破產債權等,可以不必等債務人履行遲延時即可行使。
4.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的行為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即有保全債權的必要。只有在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的行為給債權人造成損害,即如果債權人不行使代位權,債權人享有的債權確有無法獲得滿足的危險時,債權人才有行使代位權以保全自己債權實現的必要。如債務人的財產足以清償其債務,債權人的債權不存在無法實現的危險,債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只需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即可使其債權得以實現或滿足,當然也就沒有行使代位權的必要了。該必要不以債務人無資力為要件,對不特定債權及金錢債權,應以債務人陷入無資力為必要,而對特定債權及其他與債務人資力無關的債權,則不以債務人陷於無資力為必要。
依據《合同法解釋(一)》第11條的規定,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1)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2)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即債務人不履行其對債權人的到期債務,又不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致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未能實現。(3)債務人的債權已到期。(4)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所謂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是指基於扶養關系、撫養關系、贍養關系、繼承關系產生的給付請求權和勞動報酬、退休金、養老金、撫恤金、安置費、人壽保險、人身傷害賠償請求權等權利。 依據我國合同法第73條和《合同法解釋(一)》的相關規定,債權人代位權的行使必須符合以下幾點:
1.債權人代位權行使的主體是債權人,債權人以自己的名義行使代位權。多數人享有債權的,各債權人可獨立行使代位權,也可共同行使代位權,如果其中一個債權人已就某項債權行使代位權而獲得滿足,則其他債權人不得再就該項債權行使代位權,然而這並不妨礙其就其他債權行使代位權或向債務人請求履行。債權人行使代位權,必須履行善良管理人的義務,否則因違反該項義務而給債務人造成損害的,由債權人予以賠償。
2.債權人代位權必須通過訴訟程序行使。在我國,債權人代位權的行使,必須藉助國家司法機關的公力救濟手段,禁止債權人的私力救濟。這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第一,只有通過裁判方式才能保證某個債權人行使代位權所獲得的利益能夠在各個債權人之間合理分配;第二,只有通過裁判方式才能有效地防止債權人濫用代位權,如防止隨意處分債務人的權利或將債務人的權利用以沖抵自己的債權,同時也能夠有效地防止債權人與其他未行使代位權的債權人、債務人以及次債務人之間因代位權的行使而發生的糾紛。
依《合同法解釋(一)》第14條規定,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73條的規定提出代位權訴訟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第15條規定,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債務人以後,又向同一人民法院對次債務人提起代位權訴訟,符合本解釋第13條的規定和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受理;不符合本解釋第13條規定的,告知債權人向次債務人住所地人民法院另行起訴。受理代位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在債權人起訴債務人的訴訟裁決發生法律效力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後,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在清償范圍內歸於消滅。
3、債權人代位權行使的范圍,以保全債權的必要范圍為限。
4、對債權人代位權的行使也不是毫無限制的。
對於債務人的效力:
(1)債權人向次債務人提起的代位訴訟經人民法院審理後認定代位權成立的,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相應的債權債務關系即予消滅。
(2)債務人對其債權的處分權因代位權的行使而受到限制。
對次債務人的效力:
(1)次債務人在代位權訴訟中處於被告的訴訟地位,可以向債權人主張自己對債務人的一切抗辯。
(2)經人民法院審理後認定代位權成立的,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
(3)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勝訴的,訴訟費用由次債務人負擔,從實現的債權中優先支付。
對債權人的效力:
(1)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73條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的,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債務人以後,又向同一人民法院對次債務人提起訴訟,符合管轄和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受理;不符合管轄規定的,告知債權人向次債務人住所地人民法院另行起訴。在債權人起訴債務人的訴訟裁決發生法律效力以前,應當中止代位權訴訟。債權人以次債務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未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債務人為第三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債權人以同一次債務人為被告提起代位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合並審理。
(2)債權人只能在本人債權額內提起代位權訴訟,也不得超出債務人權利的范圍。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請求數額超過債務人所負債務額或者超過次債務人對債務人所負的債務額的,對超出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債務人在代位權訴訟中對債權人的債權提出異議,經審查異議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債權人的起訴。
(3)經法院審理確認代位權成立並經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後,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歸於消滅。

Ⅳ 法律中,。代位權是什麼含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會聽到「三角債」這個詞。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三角債」越來越成為商業人士們的夢魘。難道,這個麻煩的「三角債」問題就沒有什麼辦法解決嗎?今天,我就來談一下解決這個問題的法律途徑之一——代位權。

要談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代位權。
所謂代位權,是指債權人為保全其債權,而於債務人怠於行使自己的權利而害及債權人債權實現時,得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屬於債務人權利的權利。
也許由開篇引的「三角債」問題大家會很自然地把代位權歸於債權的范圍內。但事實上,關於代位權的范圍和定性學界是存在廣泛爭論的。
第一就是代位權是僅限制在債權的范圍內,還是也包括物權及物上請求權這個問題。應該說,代位權是應當限制在債權的范圍內的。它是債的保全的一種制度。我國《合同法》對代位權的范圍做了明確的限定。任何法律的規定,都是要追求一種公平的社會效應。《合同法》當然也不例外。我們在這里設想一下,假如《合同法》規定的代位權包括了物權和物上請求權,那麼,一切屬於次債務人的財產都可以成為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客體,這對次債務人來說是極其不公平的。民法上講的權利是物權優於債權。如果將物權和物上請求權包括在代位權的范圍內,無疑是擴大了債權人的權利。這樣以來,不利於債的關系的穩定和實現。
第二,代位權本質上來說,是管理權還是形成權?
之所以說代位權是管理權,是因為債權人是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債務人的權利,是以行使他人的權利為內容的。但從代位權行使的效果來說,是使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所以,又有很多人將其歸為形成權的范疇。一般認為,代位權具有管理權和形成權的雙重性質。但我覺得,從本質上來說,其形成權的特徵更明顯一些。之所以會有代位權一說,主要就是要對三方的債務關系做一個改變,這是最根本的目的,而債權人在著當中的做法只是手段,是為了目的服務的。所以,代位權的本質還是形成權。
還有一點,代位權是債權人以自己的名義對次債務人行使的權利。這與以債務人的名義行使權利的代理權是不同的。

清楚了代位權的內涵和外延,下面我們來談代位權的行使。
首先,代位權由誰來行使?一般認為,代位權應當由債權人來行使。但是,債權人行使代位權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第一,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存在著合法的債務關系,這是代位權成立的前提和基礎。第二,債務人享有一定的債權,但他怠於行使其權利,使債權人的債權有不能實現的危險。第三,債務人的債務人在債務到期以後,沒有履行債務。債權人要行使代位權,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但是,關於這三個條件的認定還有一些問題。
一個是第一個條件中強調的「合法」。是不是只有合法的債權債務關系才可以產生代位權?還是代位權與生俱來地存在於債的關系中,只是不合法的債務法律不予保護,即當事人不能通過訴訟的方式行使自己的權利?很多人把「合法」作為了代位權存在的條件,但我認為,「合法」在這里只是作為限制條件而不是決定條件。代位權並不因為不合法而泯滅,只是不能體現在法律當中罷了。雖然法律沒有明確地規定,但我認為,代位權是附隨在債的關系中的,而不是人為強加給這種關系的。今天我們是把代位權上升到一個理論的高度來研究,而在實際生活中,行使代位權的事件屢見不鮮。尤其是在法律意識相對落後的農村,互相之間的熟識關系使人們的心理上對代位權有一種當然的認同。因為,錢本來就是我的,你借了我的錢,又把這些錢借給別人,那我理所當然有權利去要回我的錢。因為「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當然,我們不能以民眾心理上的認同感來判斷一種理論的正確與否。但是,我們知道,民法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即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也就是說,債的設立,並不是或者說不主要是基於法律的規定而是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要求作為一種保全債的手段和方式的代位權一定要限制在「合法」的范圍內呢!無疑,這樣的結論是沒有道理的。人言:「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們尚且不苛責作為「皮」的債,又何必苛責作為「毛」的代位權呢?作為一項民事上的權利,如果當事人能就權利的行使達成協議,並獲得權利補償,國家不應該干涉。如果當事人不能達成協議,債務人不能自覺履行義務,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得以解決,而只有這個時候,債權債務關系的合法性問題才能被提出,最後也應當是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就此做出判斷。
然後是對「怠於行使其權利」的判斷。「怠於行使其權利」是指債務人能夠而且應當行使其權利,但它不主張或遲延行使其權利,即不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次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怠於行使其權利必須使債權人的債權有不能實現的危險。否則,債權人則不能以此為由行使代位權。但是,如何才叫做存在這樣的危險呢?這必須要經過一個主觀的判斷,這個判斷到底應當由誰來做呢?是只要債權人覺得存在這樣的危險就可以,還是必須要由法官來裁決?一般認為,這個判斷根據債權人的意志作出就可以。一些學者認為,關於「怠於行使其權利」的規定排除了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就債務的履行而採取的非訴訟安排,限制過嚴。如果允許債務人以私力救濟的方式或其它非訴訟的方式(如向次債務人發出催告通知,向有關行政機關請求處理等)向次債務人主張權利而不被認為是怠於行使債權,則可能防止代位權的濫用。我們認為,如果法律作出這樣的規定,則債務人與次債務人為逃避債務很可能會不停地達成協議,從而使債權人無法提起代位權訴訟。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就會受到損害。代位權制度本身也將毫無意義。當然,在行使代位權的程序上,我們可以作出特殊的規定,例如參照民事訴訟法上的「督促程序」,減少當事人的訟累,節約交易成本。
還有一個問題是債務一定要到了履行期。如果履行期尚未到來,代位權是不能被行使的,否則將認為是干涉次債務人的自由,次債務人有正當理由予以拒絕。
其次,債權人行使了債務人對次債務人的權利,那債務人在這個訴訟關系中應當占什麼樣的地位?換一個角度來說,也就是債權人應當以次債務人為被告還是以債務人和次債務人為共同被告,或者是以次債務人為被告,債務人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我認為,在訴訟中,採取第三種方式最為合適。我們知道,如果債權人沒有提起代位權訴訟,債務人對次債務人是擁有獨立請求權的,但由於債權人提起了代位權訴訟,已經代替債務人行使了請求權,債務人在代位權訴訟中就喪失了獨立請求權。因為在理論上,對次債務人的訴訟實施權只有一個,債權人(代位權人)一旦行使了對次債務人的訴訟實施權,債務人就不再具有對次債務人提起同一訴訟請求的實施權。故債務人在代位權訴訟中不能做原告或被告或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只能做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那麼代位權訴訟中債務人作為第三人與一般民事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否完全等同呢?應當說,兩者還是有區別的。一般民事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不是爭議法律關系的當事人,也不是自己的權利或義務直接被他人侵害或爭議,而是他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或權利義務爭議的結果可能對自己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而申請加入或由法院追加進入訴訟的。代位權訴訟中的債務人則不同,債務人與作為被告的次債務人之間有直接的債權債務關系,法律判決的對象也是他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只是由於自己的請求權被債權人代位行使,而使自己變為債權人與次債務人之間代位權訴訟的第三人。

無論是債權人請求人民法院的裁斷還是直接想當事人提出,代位權的行使總會產生一定的後果。下面我們就來談代位權的效力問題。
當然,債權人代位權行使的效果是直接歸屬於債務人的。因為畢竟債權人行使的是債務人的權利,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代位權行使所得利益,是屬於債務人的財產。
那麼,如果債權人因代位權的行使對次債務人提起訴訟而受判決時,債務人沒有參加或未被告之訴訟,該判決的效力是否還及於債務人呢?我認為,其效力還是應當及於債務人的。這從根本上,還是原因和手段的關系的問題。債務人是實實在在處在這樣的關系中的。債權人行使的是他的權利,代位權訴訟改變的是他和次債務人的關系。無論是否參加了訴訟,債務人的利益都是要受到影響的。而訴訟只不過是手段而已。所以,否認法院判決的效力及於債務人是不科學的。
我國《合同法》第73條就代位權制度作出了規定,並且在後來的《合同法司法解釋》中還規定了債權人可以向次債務人直接受償。任合一項權利,不受約束就會造成損害。合同法這一規定本意是為更大限度保護債權人的權益,但代位權制度如此設計是否能真正實現立法初衷,切實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值得商榷。我認為,債權人行使代位權後取得的財產應堅持「入庫規則」而不能直接受償,即應當先歸入債務人的責任財產,而後依照一定的清償規則向債權人清償債務。《合同法司法解釋》所做的規定是不恰當的。
歸根到底,代位權是債的保全制度的一種。從物權優於債權的角度來說,債的保全應當不優先於債的擔保制度。當一項財產上既存在保全,又存在擔保的時候 ,擔保應當比保全優先。這樣才符合民法的理論。可是,依照我國《合同法司法解釋》來看,債權人可以向次債務人直接受償,也就是泯滅了擔保的優先地位。這其實不符合法制公平的原則。因為往往一個債務人,會有多個債權人。如果一個債權人行使了代位權而優先受償,那勢必會損害其他債權人的利益。由於獲得信息機會的不平等性,往往導致了一些債權人不知道有次債務人的存在或其它相關情況,從而使他們失去了同其他債務人一起行使代位權的機會。難道就因為獲得信息機會的不平等這一客觀事實的存在,就必須使部分債權人的利益受損嗎?這顯然是不公平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債權人無條件地、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行使代位權卻要和其他債權人分享行使代位權獲得的結果,這似乎也不公平,將會大大削弱了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衡量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認為還是依靠入庫規則來解決問題才更加公平一點。但是,我們可以在具體的解決方法上通過法律做出規定,例如,規定其他債權人從獲償的財產提取一定比例給付於代位權人,以鼓勵其對代位權的積極行使。這樣才能解決立法規定和實際應用的矛盾的問題。

從代位權的內涵到其行使以及行使的效力,代位權的確是解決「三角債」問題的一種好辦法。但這項制度也不是完美的。要想使代位權制度發揮更大的作用,還需要立法機關對此作出進一步的規定。我們期待一項更合理的司法解釋的出台。

Ⅳ 代位權的司法解釋

1999年月1日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於代位行使的前提條件、范圍及代位權訴訟等一系列問題作了進一步的規定。
具體條例
(一)債權人代位權的概念和職能債權人代位權,是指債務人怠於行使對第三人的到期債權,並危及債權人債權的實現,債權人為保全其債權,以自己的名義代替債務人向第三人行使權利的權利。債權人代位權的職能主要是保全債權,彌補強制執行法的不足。
(二)債權人代位權的成立要件第一,須債務人享有對第三人的到期權利。如果債務人對他人沒有權利存在或者曾經存在的權利已行使完畢,債權人則失去代位行使的權利,就無法行使代位權。債權人可代位行使的債務人的權利是受法律限制的,《合同法》第73條第1款明確將債權人代位權的標的限定於債權,且須為到期債權。學者認為《合同法》的這一規定不符合債權人代位權制度的立法目的,代位權行使。
(三)債權人的代位權債權人代位權制度是由法國《民法典》在立法中最先確立的。我國《合同法》第73條規定:「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他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1999年12月1日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代位行使的前提條件、范圍及代位權訴訟等一系列問題作了進一步的規定。

Ⅵ 合同法受益保73條險金不用於抵債

絕對不可能用於償還債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法》第四條第五款規定:保險賠款收益免納個人所得稅。
●《保險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保險人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也不得限制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
●《公司法》規定,人壽保單不納入破產債權。
●《合同法》第73條規定,受益保險金不用於抵債,免交稅務。
●《保險法》第24條規定,保單是不被查封罰沒的財產。
●《保險法》第61條規定,不存在爭議的財產分配。
●《稅法》第4條,不需要納稅且不能隨意質押。
●《保險法》第89條規定,人壽保險公司不得破產解散。
●根據《保險法》第四十條至第四十二條相關規定:被保險人死亡後,沒有明確指定受益人的,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按照《繼承法》分配,並可規避遺產稅。

想了解更多的保險知識,可以進入 >> 「多保魚講保險」進行免費咨詢!

Ⅶ 代位權和撤銷權如何行使,產生的費用如何承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法釋〔一九九九〕十九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一日第十九條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勝訴的,訴訟費由次債務人負擔,從實現的債權中優先支付。
代位權屬於一種債權保全方式,是指如果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權利已負遲延責任又怠於行使其對第三債務人的權利時,債權人為保全其債權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債務人權利的權利。我國1999年3月1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73條首次在立法上正式確立了債權人代位權。之後,最高人民法院又對代位權訴訟的具體運作作出了司法解釋。
我國代位權制度設立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解決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三角債」問題,但能否真正提高司法效率,切實保障債權人的合法利益,筆者表示懷疑。首先,可能損害債權人的合法債權。我國現行代位權行使的後果是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消滅,而在債權人與次債務人之間重新建立債權債務關系,這就有可能真正有履行能力的債務人逃脫干係,從而導致債權人利益面臨更大的風險。其次,違背債的保全制度的基本價值。代位權的立法目的在於強化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現行代位權制度在注重效率的同時,忽略了代位權制度的根本價值所在。故而筆者認為,我國代位權制度的構造仍應遵循傳統的代位權理論。

[關鍵詞] 代位權 制度規定 缺點

一、代位權制度沿革及特點
依據債的一般理論,債是一種發生於特定當事人之間的對人權、相對權,債權人只能向債務人請求履行,債務人也僅對債權人負有義務。債的效力原則上不能追及其他任何第三人的。但當債務人與第三人的行為危及到債權人的利益時,法律就允許債權人對債務人與第三人的行為行使一定的權利,以排除對其債權的危害。這一制度就稱為債的保全或債權的保全。學術上也稱其為債的對外效力。代位權就屬於一種債權保全方式。
所謂代位權,指的是如果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權利已負遲延責任又怠於行使其對第三債務人的權利時,債權人為保全其債權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債務人權利的權利。債權人以訴訟方式行使代位權即產生代位權訴訟①。早在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中就確立了債權人代位權及代位訴權,並對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日本民法典、義大利民法典都對代位權作出了規定。
代位權訴訟是直接訴訟的對稱(債務人對第三人提起的訴訟即為直接訴訟)。依據傳統理論,債權人代位訴訟在訴訟法律關系、訴訟結果的歸屬及訴訟標的等方面均有不同於直接訴訟之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原告是依法取得代位權的債權人,即代位權人。代位權人是以自己的名義起訴,代債務人(即被代位人)行使權利。其二,以第三人為被告。代位權的實質是債權人代替債務人向第三人主張權利。因此,債權人代位訴訟的被告是被代位人的債務人,即第三人。其三,原告請求法院加以確認和保護的是被代位人的權益。盡管原告啟動代位訴訟的最終目的是排除權利實現的障礙,確保自己的債權利益得以實現,但在訴訟請求中並不包括任何代位人自已實體利益。其四,訴訟產生的實體法效果直接歸屬於被代位人,即被告應向被代位人為給付,而不能直接向代位人(即原告)為給付。具體而言,代位權行使的效力包括三個方面:
(一)對債權人的效力。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目的,在於保全債務人所有債權人的債權,債權人在代位接受債權後,其接受的財產利益不得僅用於清償自己的債權,也不得自行抵銷其與債務人的債務,應與債務人的其他債權人一樣平等受償。
(二)對債務人的效力。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效果直接歸屬於債務人,如債務人仍怠於受領,債權人可以代位受領。雖然債務人有權要求債權人交付其受領 的財產,但債務人不得就該部分財產進行償還債務之外的處分。
(三)對第三人的效力。代位權實現後,第三人對債務人的債務即因代位權的實現而消滅,債權人未行使代位權部分的債權仍歸債務人。
債權人的代位權有如下特點:
第一,代位權是債權人代替債務人的債務人主張權利。由此可見,代位權體現了合同對外效力。即債權人債權的效力不僅及於債務人,而且及於與債務人發生合同關系的第三人。盡管代位權和撤銷權同樣是針對合同關系以外的第三人,但代位權和撤銷權又是有區別的。撤銷權針對的是債務人不當處分財產的積極行為,行使撤銷權旨在恢復債務人的責任財產。代位權針對的則是債務人不行使債權的消極行為,行使代位權,旨在保持債務人的責任財產。當然,這兩種方式都是合同保全形式,其目的都是為保全債權、保障債權的實現。
第二,代位權是一種法定債權的權能,無論當事人是否約定,債權人都享有此種權能。換而言之,債權一旦產生就當然包含代位權,它隨著債權的轉移和消滅而發生轉移和消滅。在這一點上,代位權與債務人之間的追償權是不同的。所謂追償權,通常是在連帶之債中某個連帶債務人代其他債務人還了全部債務,有權要求其他負有連帶義務的債務人償付其應當承擔的份額。追償權並不是債權的固有權能,也不是隨債權產生而產生的權利,只是因為代其他債務人履行義務而產生的權利,所以它和代位權在性質上是不同的。
第三,代位權是債權人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債務人的權利。可見債權人並不是債務人的代理人,代位權也不同於代理權。債權人代債務人行使權利,雖可以增加債務人的財產,但其行使權利,旨在保護自己的債權,而不是單純為了債務人的利益行使此種權利。
第四,代位權在內容上並不是對於債務人和第三人的請求權。它是在債權中包含的、除請求權以外的權能。此種權能稱為保全權能。它不同於請求權的原因在於,在內容上它是為了保全債權,而且在履行期到來之前,債權人為了保持債務人的財產也可以行使代位權。可見,代位權並不是請求權。由於代位權是為了保全債權而代替債務人行使權利,而不是扣押債務人的財產或就收取的債務人的財產並優先受償。因此,它也不是訴訟上的權利,而是一種實體權利。對此種權利,學者一般認為,屬於債權所固有的一種特別權利。
綜上所述,依傳統的代位權人代位理論,代位權訴訟的一個根本特徵在於,行使代位權取得的財產應先加入債務人的責任財產,然後再依債的清償的規則清償債權人債權。這一規則我們可以稱之為「入庫規則」。因為債權人行使的是代位權,雖然是以自己的名義,但代位權本身與代位權的客體畢竟不是一回事。代位權的客體是歸屬於債權人的。卻並非是自己債權的直接滿足,而是一種對全體債權人的共同擔保的制度,是保全債務人責任財產的制度(即共同擔保的保全),債權人代位權是要通過這種「共同擔保的保全」來實現債權人「自己債權的保全」②。由於債權人代位權行使的權利歸屬於債務人,其結果自然直接歸於債務人,成為對全體債權人的共同擔保,代位債權人並不因代位而取得優行受償權,只不過是與其他的債權人平等受償。這就是債權人代位權制度本來的宗旨,有的學者進而將此概括為債權人的強制執行准備功能。
二、我國代位權制度的基本規定
1999年3月1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73條規定:「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已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這表明代位權制度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終於得到了確立,使代位權制度從以往學者的理論中走進了社會生活。
過去,我國民法未就債權人代位權加以規定,代位權訴訟在立法和司法實踐中亦未被認可。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三百條規定:「被執行人不能清償債務,但對第三人享有到期債權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請執行人的申請,通知第三人向申請執行人履行債務。該第三人對債務沒有異議但又在通知指定的期限內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執行。」這種關於「代位執行制度」的規定可以說是使債權人代位權在強制執行實踐中率先得以運用。此後,隨著理論界對代位權研究的逐步深入與成熟,以及現實生活中為債權人提供更加周密而細致的保護的迫切需要,1999年3月1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首次在立法上正式確立了債權人代位權。該法第73條明確規定:「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已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為了將這一原則性規定進一步細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第十一條至二十二條又對代位權訴訟的具體運作作出了具體規定。其第二十條明確規定,「債權人向次債務人提起的代位權訴訟經人民法院審理後認定代位權成立的,由次債務人③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相應的債權債務關系即予消滅。」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債權人的代位權,是指當債務人不積極行使自己的權利而危及債權人債權的實現時,債權人以自己的名義代替債務人直接向債務人的債務人(第三人)行使權利的權利④。
代位權通常應符合以下條件,始能成立:
(1)債務人須享有對於第三人的權利
債務人享有對於第三人的權利是代位權成立的基礎條件,如果債務人不享有對於第三人的權利,也就沒有什麼權利可供債權人代位行使,也就談不上代位權。應當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債務人對第三人的權利都能成為代位權行使的對象,通常能為債權人代位行使的債務人的權利是非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財產權利。根據《合同法》第73條的規定,這種財產權利僅限於到期限債權,特權及未到期債權都不能包括在內。
(2)須債務人怠於行使其權利。所謂怠於行使,是指應當而且能夠行使權利卻不行使。所謂應當行使,是指若不及時行使權利,權利就有可能消滅或減少其財產價值。例如債權因長期不行使將可能因時效屆滿而消滅。所謂能夠行使,是指債務人不存在任何行使的障礙,他完全有能力由自己或通過代理人去行使權利。怠於行使權利的表現主要是根本不主張權利或遲延行使權利。如果債務人已經向其債務人提出了請求,或者已經向法院提起訴訟,則不能認為其怠於行使權利。如果其向法院起訴主張權利而被判決敗訴,在此情況下,債務人對第三人的權利已不存在,因而債權人不得行使代位權。
(3)須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利的行為有害於債權人的債權。代位權主要是在債務人怠於行使已到期限的債權,債權人為保全債權而行使的權利。因此怠於行使權利必須影響到債務人的責任履行、有害於債權人的債權,否則債權人不能行使代位權。應當指出,在債務人與其債務人之間的關系中,如果債務尚未到履行期,則不發生債權人的代位權。在這一點上,代位權不同於撤銷權。撤銷權可以在履行期到來之前由債權人行使,因為在履行期到來之前債務人實施不當處分財產行為,減少了債務人的債務財產,已經表明債務人在履行期到來後不能清償債務。因此,應允許債權人在履行期到來之前行使撤銷權。否則,債權根本得不到保障。但是,對於代位權的行使來說,在債務人與其債務人的關系中,債權人能否行使代位權,要考慮債務人與其債務人的關系中債務是否到期的問題。如果履行期尚未到來,債務人不能向他人主張權利,債權人也不能代債務人行使權利。如果允許債權人行使代位權,將會干涉債務人的自由,而且也會遭到債務人的債務人的拒絕。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第13條的規定,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是指債務人不履行其對債權人的到期債務,又不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致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未能實現。次債務人(即債務人的債務人)不認為債務人有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情況的,應當承擔舉證責任。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還規定了代位權行使的另一個條件,即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債權人有權直接受領通過代位權訴訟取得的財產。這是我國現行代位權制度與傳 統代位權理論的顯著區別。
對於這一超越傳統理論與立法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合同法解釋起草小組的學者們提出了以下理論支持:
其一,盡管債權人與次債務人之間不存在直接的權利義務關系,但法律賦予債權人直接追索次債務人的權利,應當認為不僅具有程序意義,而且具有實體意義,即在債權人與次債務人之間創設了新的有直接後果的權利義務關系,一旦提起代位權訴訟,則可越過債務人而將次債務人視為債權人的債務人。
其二,傳統代位權理論中「入庫規則」最大的弊端在於,對於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激勵不足。詳而言之,債權人辛辛苦苦行使代位權取得的成果,卻由其他的債權人「搭便車」平等受償,因而該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動機就會打上某種程度的折扣。如果規定債權不能直接受領通過代位權訴訟取得的財產,代位權訴訟取得的財產只能由債務人受領,會使得債權人喪失提起代位權訴訟的積極性,債務人坐享其成,進而使代位權制度的設立失去意義。如果《合同法》的規定不能夠激勵債權人積極行使權利,那麼債權人更多的則會轉向最高人民法院《意見》300條,《合同法》關於代位權的規定便只能停留在紙面上,成為立法者追求法律體系完美的道具。
其三,如果規定債權人不能直接受領代位權訴訟的財產,代位權訴訟取得的財產只能先歸債務人,再由債權人向債務人提起訴訟,則徒增訴累,浪費訴訟資源,不符合訴訟經濟原則,甚至還可能產生人民法院對本訴和代位權訴訟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的情形。
其四,不告不理是民事訴訟法的原則,既然作為原告的債權人已主張權利,債務人的其他債權人未主張權利,則保護已提起訴訟的債權人的利益並無不當,其他債權人不僅事前有權主張,事後仍可向其主張權利。況且債務人並未破產,代位權訴訟屬於個案的普通訴訟,有別於破產程序,故並不存在對其他債權人不公平之虞。債務人的其他債權人未主張權利,人民法院就難以對其保護。在權利的保護上,應該受到保護的向來是積極行使權利的人,而不是懶惰者。代位債權人最先「火中取栗」,縱沒有與他人分享,亦不悖於公道。
三、我國代位權制度的缺點
從上述觀點可以看出,我國設立代位權制度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解決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三角債」問題,我國代位權制度對於傳統理論的突破也確實給人們一種提高效率的表象,對於立法者力圖提高司法效率、保障債權人直接受償的良苦用心我們深表理解,但代位權制度如此設計能否真正實現其立法初衷,切實保障債權人的合法利益,本文對此表示懷疑。

Ⅷ 合同法73條 保單

大膽買保險吧,因為法律會保護你:
《保險法》第34條規定,保單是不被查封,罰沒的財產!
《稅法》第4條,保險不需納稅且不能隨意抵押!
《公司法》89條,人壽保險公司不能破產及解散
婚姻法》18條,購買人壽保險屬於個人財產!
《保險法》61條,保單是不存在爭議的財產分配!
《合同法》73條,保險收益保險金不用於抵債!保護你!

想了解更多的保險知識,可以進入 >> 「多保魚講保險」進行免費咨詢!

Ⅸ 請具體解釋<<合同法>>第73條的相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一)第11條規定:"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提起代位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二)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三)債務人的債權已經到期;(四)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可見,代位權的行使應符合如下要件:
第一,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必須合法、確定,且必須已屆清償期。所謂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是指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必須有合法的債權債務的存在,如果債權人對債務人不享有合法的債權,當然代位權不存在合法的基礎。所謂債權必須確定,是指債務人對於債權的存在以及內容並沒有異議,或者該債權是經過了法院和仲裁機構裁判後所確定的債權。債權人對債務人享有債權必須到期,債權人才能主張代位權。這一點是代位權與撤銷權在構成要件上的區別所在。在代位權行使的情況下,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務必須到期,然而在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情況下,我認為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務不必要到期。其原因在於,代位權針對的是債務人消極損害債權的行為,除保存行為外,債權人應在履行期屆滿前方可行使代位權,而撤銷權針對的是債務人積極損害債權的行為,若不及時行使撤銷權,等債權期限屆滿時,將無法補救。
第二,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的債權,意味著債務人不僅應當對次債務人享有債權,而且此種權利必須到期。因為沒有到期,則談不上怠於行使的問題。 對於"怠於行使",在學理上則有不同的理解,一種觀點認為,怠於行使是指應當行使而且能夠行使權利卻不能行使。怠於行使權利的表現主要是根本不主張權利或遲延行使權利。另一種觀點認為,怠於行使是指債務人能夠通過訴訟或仲裁的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權利,但一直未向其主張權利。根據解釋(一)第13條,"合同法第73條規定的'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是指債務人不履行其對債權人的到期債務,又不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致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未能實現。"顯然,採取的前一種觀點。
第三,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利的行為已經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如何理解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學術界存在不同不同觀點。根據解釋(一)第13條,"合同法第73條規定的'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是指債務人不履行其對債權人的到期債務,又不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致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未能實現。"
第四,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根據本條規定,債權人可以代位行使的權利必須是非專屬於債務人的權利。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解釋一》第12條的規定,"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是"基於扶養關系、撫養關系、贍養關系、繼承關系產生的給付請求權和勞動報酬、退休金、養老金、撫恤費、安置費、人壽保險、人身傷害賠償請求權等權利。"
值得探討的是,代位權的客體,即代位權行使的對象是什麼。在日本法中,代位權的客體包括的范圍比較廣泛,除專屬於債務人本身的權利以外,都可以由債權人代位行使。例如,因欺詐脅迫原因產生的撤銷權,無權代理的追認權、撤銷權,在為第三者訂立契約中接受利益的意思表示,以及選擇權、買回權、解除權、抵銷權、減價請求權、共有物分割請求權等的形成權、債權代位請求權、債權撤銷權也都能成為代位的客體。甚至登記請求權等也可以代位請求。我認為,從比較法的角度來看,可代位行使的權利應當概括為"屬於債務人的權利"。
至於代位權的行使方式,根據我國合同法第73條的規定,"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可見,代位權的行使必須通過訴訟的方式進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解釋一》第16條的規定:"債權人以次債務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代位權訴訟,未將債務人列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債務人為第三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債權人以同一次債務人為被告提起代位權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合並審理。"
另外,根據本條規定,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解釋一》第19條,"在代位權訴訟中,債權人勝訴的,訴訟費由次債務人承擔,從實現的債權中優先支付。"
另外,本條規定,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這就是說,債權人在行使代位權時,其代位行使的債權數額應與其債權數額大致相等。當然,要求債權的數額絕對一致也是非常困難的。
在債權人行使代位權之後,因行使代位權取得的財產應當如何分配,在理論上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主要有如下幾種觀點:第一,遵循"入庫原則"說。此種觀點認為代位權行使的效果應歸於債務人,行使代位權取得的財產應先加入債務人的責任財產,然後再依債的清償規則清償債權人的債權。這一規則被稱為"入庫原則"。第二,債權人平均分配說。此種觀點認為,代位權屬於債權的范疇,因代位權的行使所獲得的財產應當在債務人的債權人之間平均分配,這樣在次債務人清償債務以後該財產應當由法院進行保管。法院應當通知債務人的債權人申報債權,在確定所有的債權人以後,才能按債權的比例進行分配。第三,代位權人優先受償說。此種規定認為,如果在代位權人行使代位權後所取得的財產完全在債務人的全體債權人之間平均分配,對代位權人是不公平的。因為,由全體債權人"免費搭車",共享代位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的成果,不僅有欠公允,還將使代位權制度對債權人的激勵因素喪失殆盡,無法體現其區別於破產還債制度和參與分配製度的特殊功能。
我們認為,既然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就應當採用代位權人優先受償說。

熱點內容
國有企業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7:29:17 瀏覽:398
2017勞動法補貼 發布:2025-01-22 17:23:24 瀏覽:63
小學生道德發展 發布:2025-01-22 16:47:07 瀏覽:412
新婚姻法女方多少歲 發布:2025-01-22 16:47:07 瀏覽:909
刑法66條 發布:2025-01-22 16:20:00 瀏覽:677
共青團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5:53:24 瀏覽:418
九江法院位置 發布:2025-01-22 15:45:06 瀏覽:734
聯考法律碩士國家線 發布:2025-01-22 15:38:07 瀏覽:508
公司法電影 發布:2025-01-22 15:10:56 瀏覽:871
審理法官是什麼 發布:2025-01-22 15:05:27 瀏覽: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