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163
『壹』 某村民甲與乙簽訂了一買賣合同。合同約定,甲賣給乙4頭牛,款項為8000元。先支付3000元定金,其餘
(1)假如在牛款付清之前牛1被水淹死,損失由誰負責?為什麼?
《合同法》第133條: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根據《合同法》第142條:標的物損毀、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2)假如在牛款付清之前,牛2生下一頭下牛,該小牛的所有權歸誰?為什麼?
《合同法》第163條:標的物在交付前產生的孳息,歸出賣人所有;標的物交付後產生的孳息,由買受人承受。
(3)假如在牛款付清之前,牛3踢傷一人,該損害賠償責任由誰承擔?為什麼?
交付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後,由買受人承擔。(風險轉移原則)
(4)假如在牛款付清之前,村民乙將牛4賣給了丙,該合同是否有效?為什麼?
未交付時,乙沒有付清餘款,為無處分權人。
根據《物權法》第106條: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已經交付的,乙視為有處分權人,合同有效。
(5)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合同成立後,牛款在未付清之前,牛的所有權並不轉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為什麼?
合同法》第133條: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所以,當事人可以約定上述情形,該約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合同更注重當事人約定。
(6)假如丁並不知情,給付2000元後將牛4買走,問能否取得該牛 所有權?
已經取得所有權。
根據《物權法》第106條: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丁符合上述所有情形,所以可以說取得該牛所有權,原所有權人不得追回,除非丁同意。
(7)假如在牛款付清之前,村民乙將4頭牛出租給了戊,租金歸誰?
《合同法》第163條:標的物在交付前產生的孳息,歸出賣人所有;標的物交付後產生的孳息,由買受人承受。
該牛已經交付給乙的,租金由乙承受。
(8)合同中的定金條款有效否?為什麼?
有效。
《合同法》第115條:當事人可以依據《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
綜上,所有權轉移是看是否交付,重要的並不是款項是否付清;合同更注重當事人約定,只要約定不違反公德與法律,都是有效的。
『貳』 來解答 合同法 的問題
1.該損失由乙承擔。《合同法》第142條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甲、乙雙方當事人並沒有特別約定風險問題,法律對此也無另外的規定,因此,乙將牛牽走,該風險已經轉移給了乙,所以,牛1被水淹死,損失由乙承擔。
2.小牛的所有權歸乙。《合同法》第163條規定,標的物在交付之前產生的孳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之後產生的孳息,歸買受人所有。牛2已經交付,其所生產的小牛歸乙所有。
3.由乙承擔。《民法通則》第127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牛3 已經歸乙管理,因此,乙應當負責。
4.合同無效。牛的所有權沒有轉移,乙對沒有所有權的標的物無權進行處分。《合同法》第51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乙一方面沒有取得處分權,另一方面也沒有得到甲的追認,因此,該轉讓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
5.具有法律效力。《合同法》第134條規定,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者其他義務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屬於出賣人。
6、有所有權屬於善意取得,但甲可向乙追償。
7、歸甲所有
8、有效!依據合同法
『叄』 某村民甲與乙簽訂了一買賣合同。合同約定,甲賣給乙4頭牛,款項為8000元。先支付3000元定金,其餘款%2
你的問題問得不對。
所有權的轉移應該是以牛的交付為標準的,與是否付清款項無關。所以版前4個問題,都分權為兩種情況:如果牛已經交付給乙,則損失及小牛,還有牛踢人的責任都歸乙,乙也有權轉賣;反之,如果沒有交付,則這些責任全部歸甲。
(5)該約定是有效的,這屬於附條件的約定。合同法中只要雙方當事人自願平等公平交易,並且沒有違法法律法規,一切約定都是有效的。
問題6中,丁不知情,花2000元從乙手中買走牛4,意思是牛已經交付給乙了,他是善意有償取得該牛的。因為一般人看來,牛在誰手中就認為牛是誰所有的,他沒有過錯,所以他可以取得牛4的所有權。甲的損失由乙賠償
問題7中,租金如果是在牛款付清之前給付的話,則歸甲所有。因為孳息歸原物所有人所有。但是乙可以獲得一定的管理費用。
問題8中,定金條款部分有效。合同中的定金不能超過總價款的20%。因此,只有1600元的定金是有效的。
『肆』 甲與乙訂立了一份賣牛合同,合同約定甲向乙交付5頭牛,分別為牛1、牛2
1.本問涉及買賣合同中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承擔問題。依我國《合同法》第142條的規定,除非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本題中,乙雖然未取得牛1的所有權,但牛1已交付乙佔有,故應由乙承擔牛1死亡的風險。
2.本問涉及買賣合同中標的物所產生天然孳息的歸屬問題。依《合同法》第163條的規定,標的物在交付之前產生的孳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之後產生的孳息,歸買受人所有。本題中,牛2已經交付買受人乙佔有,故所生天然孳息小牛自應歸其所有。
3.本問涉及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承擔問題。依《民法通則》第127條的規定,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由動物的飼養人或管理人承擔責任。本題中,踢傷丙的牛3已轉由乙佔有和管理,乙應負牛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
4.本問涉及因無權處分而訂立的合同的效力問題。在牛款付清之前,牛4的所有權屬於出賣人甲,因此,買受人乙對牛4並無處分權。其與丁訂立的轉讓牛4的合同為無權處分而訂立的合同。依《合同法》第51條的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因此,在乙向丁交付牛4之前,其所訂立的合同為效力未定的合同。
5.本問涉及動產的善意取得制度問題。若乙已經將牛4交付給丁,而丁對甲保留牛的所有權並不知情,並已經支付了牛的對價,則丁可依善意取得制度而取得牛4的所有權。
6.本問涉及出租他人之物所訂立合同的效力及法定孳息的歸屬問題。在牛款付清之前,牛5的所有權歸出賣人所有,但買受人乙依買賣合同佔有牛,依法享有對牛的使用收益的權利,故其與戊訂立的租賃合同合法有效。因租賃合同所取得的租金為牛5的法定孳息,依《合同法》第163條的規定,應歸買受人乙所有。
7.本問涉及定金問題。依我國《擔保法》第91條的規定,定金的數額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20%。本題中,主合同標的額為1萬元,而約定的定金為3000元,超過了20%的限制,故超過部分不具有定金的效力,超過部分可視為預付款。
『伍』 關於合同法163條和物權法116條
這個問題貌似有爭論,法律沒有明確解答。
這是一個法院出的相關討論: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2/03/id/475744.shtml
我個人意版見和他不同,權很簡單物權法優先合同法適用。所以未約定情況下,歸屬出賣人。
『陸』 簽訂買賣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買賣合同是一方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於另一方,另一方支付價款的合同。轉移所有權的一方為出賣人或賣方,支付價款而取得所有權的一方為買受人或者買方。
簽訂買賣合同時應注意的問題
合同的形式,又稱合同的方式,是當事人合意的表現形式。
從種類上分,可以將買賣合同分為口頭形式、書面形式。
口頭形式是指當事人用語言為意思表示訂立合同,而不是用文字表達協議內容的合同形式。
書面形式是當事人以書面文字表達協議內容的方式,它的表現可以是合同書以及任何記載當事人要約、承諾和權利、義務內容的文件。
書面形式是當事人最為普遍採用的一種合同約定形式。合同採取書面形式,雖然比較復雜,但優點在於權利、義務記載清楚,便於履行,發生糾紛時也容易舉證和分清責任,有據可查。因此對於關系復雜的買賣合同,最好採取書面形式。
買賣合同的成立與生效問題
合同的成立指合同當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協議。合同的生效指已經成立的合同在當事人之間產生一定的法律約束力。
合同成立的要件有如下:
1.訂約主體存在雙方或多方當事人。訂約主體是實際訂立合同的人,他們既可以是未來的合同當事人,也可是合同當事人的代理人;
2.對合同的標的數量等內容協商一致;
3.須具備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
合同生效的要件有如下: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4)合同必須具備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問題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故又稱要約引誘。
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區分要約和要約邀請:
依法律規定作出區分。這就是說,法律如果明確規定了某種行為為要約或要約邀請,即應按照法律的規定。例如,根據《合同法》條文規定,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根據當事人的意願來作出區分。此處所說的當事人的意願,是指根據當事人已經表達出來的意思確定當事人對其實施的行為主觀上認為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
根據訂約提議的內容是否包含了合同的主要條款來確定該提議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要約的內容中應當包含合同的主要條款,這樣才能因受要約人的承諾而成立合同。而要約邀請只是希望對方當事人提出要約,因此,它不必要包含合同的主要條款。
根據交易的習慣即當事人歷來交易做法來區分。例如詢問商品的價格等,根據交易習慣,一般認為是要約邀請,而不是要約。
買賣合同中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問題
標的物所有權轉移的時間
《合同法》第133條對買賣合同標的物轉移時間作了如下規定:「標的物的所有權目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具有知識產權內容標的物的所有權的轉移
《合同法》第137條規定:「出賣具有知識產權的計算機軟體等標的物的,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該標的物的知識產權不屬於買受人。」
關於標的物孳息的歸屬問題
《合同法》第163條對此明確規定:「標的物在交付之前產生的孳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之後產生的孳息,歸買受人所有。」
買賣合同中標的物的風險問題
在標的物風險轉移問題上,主要應注意下列事項:
根據《合同法》第147條規定,「出賣人按照約定未交付有關標的物的單證和資料的,不影響標的物毀損。滅失風險的轉移」。
根據《合同法》第149條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的,不影響因出賣人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買受人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權利」。
注意標的物風險轉移時間與標的物所有權轉移時間的區別。標的物的風險轉移時間與該物所有權轉移時間在多數情況下是一致的(因為一般情況下都是白交付之時轉移),但並不是任何時候都一致。一般情況下,標的物的風險應自出賣人將該物的實際交付給買受人時起轉移,而不管當事人對該物所有權轉移是如何約定的,也不管法律對所有權轉移是如何規定的。
注意標的物風險轉移與佔有標的物的區別。當事人是否交付標的物與當事人是否佔有標的物在一般情況下是一致的,交付標的物之時也是轉移標的物佔有權之時。但在有的情況下,交付標的物並不意味著買受人佔有標的物,因此,實際佔有標的物的一方當事人並不承擔風險責任。
作為合同一方當事人,在訂立買賣合同時,應對上述問題應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在訂立合同時盡最大可能做出對自己有利的約定,而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避免在合同履行中因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而吃啞巴虧。
『柒』 合同法第163條和物權法第116條的沖突以及如何適用
這個兩個條款毫無疑問具有沖突的,物權法116條顯然是對合同法163條的補充,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回基本法理原則,應答當以物權法的規定為准。
合同法163條對孳息做了相對硬性的規定,即孳息僅歸於所有權人;物權法116條是對孳息作出了寬松詳細的規定,但充分考慮、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僅有當事人沒有約定的情況下,才區分所有人權人和用益權人的歸屬問題。
因此,應當首先適用新法,即物權法116條。
『捌』 合同法163 與 物權法116如何選擇適用
」即第163條中的交付實際指的是所有權轉移。因為當時還沒有物權法,所以在所有專權轉移問題上,第163條表屬述的不是很准確。 即使不按上面的理解,依據新法優於舊法,也應當適用《物權法》,新勞動合同法全文。因為《物權法》是後制定的,詐騙罪的構成要件。他們都是全國人大制定。 對於你的案例,當然小豬是歸黃某所有。從物權角度講,適用《物權法》第116條;從合同角度講,當初約定的知識買賣母豬,而在合同完全履行之前又出現了小豬,屬於約定之外之物,當然不能按合同約定轉移。 法律學習不能僅盯單個法條,要注意「系統解釋」,系統解釋在法律解釋中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如果只看單個法條,那麼人人都是律師,法學也沒存在必要了。 順便小小宣傳一下,歡迎去鴻鵠商城()選購飛淘和麥丁
『玖』 合同法 案例分析
甲方因不可抗力請求延遲履行,並及時通知乙方,符合免責法律規定,因此不構成違約。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一百一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乙方因甲方延遲交貨供不上市場需求,及時通知甲方宣告解除合同合法,不構成違約。
根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第九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 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本案中甲方雖因不可抗力造成遲延履行,但乙方合同的目的因此無法實現,並且該買賣合同的解除無須辦理批准、登記手續,所以符合解除合同法律規定。
因此,雙方指責對方違約均不成立。甲方要求乙方支付違約金及賠償損失、乙方要求甲方支付違約金的請求都是錯誤的。
2、本案不應通過訴訟解決。因為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發生爭議通過仲裁解決。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11條第2項:「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糾紛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而且涉外貨物買賣合同的訴訟時效和仲裁期限為四年,此時已超過。
3、本合同爭議的處理辦法即不履行該合同。
是我把時效這一點遺漏了,補充提問說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