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15條
㈠ 合同法解釋二15條的內容,舉例說明
【勞動法司法解釋】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十五條解釋:【多重買賣合同的買受人(不能取得標的物所有權的)違約責任請求權】
第十五條出賣人就同一標的物訂立多重買賣合同,合同均不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無效情形,買受人因不能按照合同約定取得標的物所有權,請求追究出賣人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於多重買賣合同的買受人(不能取得標的物所有權的)違約責任請求權的解釋。
【條文理解】
多重買賣合同,又稱一物數賣合同,或者一物多賣合同,即出賣人就同一標的物訂立數個買賣合同,分別出售給數個買受人。在出賣人一物多賣時,不能取得標的物所有權的買受人能否要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這涉及一物多賣時多個買賣合同的效力和買受人的債法救濟等問題,這些問題又和物權變動模式的立法規定直接相關。掌握本條規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一、多重買賣合同的效力問題
在一物多賣時,只能有一個合同的當事人取得合同標的物的所有權。在此情形下,其他沒有達到物權變動效果的買賣合同的效力如何?這涉及物權變動模式的立法規定問題。大陸法系國家,比較有代表性的物權變動模式有三種:以《法國民法典》為代表的債權意思主義的物權變動模式;以《德國民法典》為代表的物權形式主義的物權變動模式;以《奧地利民法典》代表的債權形式主義的物權變動模式。通說認為,根據《民法通則》第72條、《合同法》第133條、《物權法》第9條和第23條的規定,我國現行法律關於物權變動模式採取的是債權形式主義的物權變動模式。即物權發生變動時,除了當事人之間簽訂債權合同之外,還需要履行登記或者交付的法定方式。該模式的特點為:第一,基於法律行為轉移物權,事先需要有當事人之間的合意,合意是依法律行為變動物權的基礎。但此種合意不是所謂的物權合同,而是債權合意,即當事人是否設定物權以及物權內容等方面達成的協議。第二,在合意基礎上,還需要履行一定的公示方法(登記或者交付)才能達到物權變動的效果。第三,該模式區分債權變動與物權變動的法律事實基礎,認為當事人之間生效的債權合同僅能引起債權變動的法律效果。生效的債權合同結合交付或者登記手續的辦理,方能發生物權變動的法律效果。因此,債權合同的效力是獨立的,是否登記或者交付,影響到物權變動的效果,但對債權合同的效力不產生影響,對債權合同效力的判斷法律依據是《合同法》第52條等相關規定。對此,《物權法》第15條規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該原則統稱為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結果的區分原則。
在債權形式主義物權變動模式之下,當出賣人與第一買受人訂立買賣合同後,如標的物未交付(動產)或未辦理過戶登記手續(不動產),標的物的所有權就不發生轉移。在此情形下,出賣人再與後續買受人訂立買賣合同,由於出賣人此時出賣的仍為其享有所有權的標的物,只要不具有《合同法》第52條規定的無效情形,出賣人此後所訂立的數個買賣合同應為有效的買賣合同。
假若出賣人與第一買受人訂立買賣合同後,即將標的物交付(動產)或為其辦理過戶登記手續,出賣人事後再與後續買受人訂立買賣合同,在此情形下,由於出賣人已非該標的物的所有權人,後續的買賣合同實為出賣他人之物的買賣合同。對於出賣他人之物的買賣合同的效力,素有爭議:一為無效說。該說認為《合同法》第132條第1款「出賣的標的物,應當屬於出賣人所有或者出賣人有權處分」的規定屬強制性規定,依據《合同法》第52條第(5)項的規定,違反強制性規范的合同為無效合同。二為效力待定說。該說認為出賣他人之物的買賣合同即屬於《合同法》第51條所規定的無權處分合同,依據該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財產權利的,該合同有效。」三為有效說。該說認為在債權形式主義物權變動模式之下,債權合同的效力是獨立存在的,物權沒有發生變動,並不影響債權合同的效力,只要不具有《合同法》第52條規定的無效情形,後續買賣合同應為有效。該說為通說。
㈡ 《合同法》第14、15條是
第十四條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回 符合下列規定: (一)答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十五條 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 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商 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㈢ 急求《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15條的理解。謝謝啊。
1、合同工資不準確。因為有些事計件工資。
2、不低於本單位同崗位最低檔的80% ,也就是所如果這個崗位的最低工資是1000塊錢,那麼至少給你800才合法。
3、用人單位所在地最低工資。加入當地指定的最低工資標准1000塊錢,正常出勤滿勤的情況下給你800塊錢就不合法!
4、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最低工資」標准。
5、當員工想進行索賠的時候,如果月平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那麼索賠應該以當地最低標准為准。(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按照我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㈣ 《合同法》中的要約與要約邀請,不太理解,誰幫我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一下
要約:是向他人發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只要對方承諾,合同就成立了。
邀約邀請:是邀請別人向他發邀約,比如:一般的商業廣告。
㈤ 什麼是要約合同
合同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一)內容具體明確;(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要約的生效條件有以下幾條:1、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圖。所謂訂立合同的意圖,是要求在要約中包含希望並已經決定和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2、要約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結合同的受要約人發出。一般認為,要約應當向特定人發出,這個特定人就是要約人希望和他訂立合同的人。而特定不限於一個,也可以是幾個,但必須都是確定的。如一個水泥廠有2000噸水泥可以銷售,分別向4個建築公司發數量各為500噸的要約。3、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確定。所謂具體確定,是指要約中應包含有合同的主要條款,讓受要約人看了之後可以決定是否同意訂約並作出承諾。4、要約必須送達受要約人。要約只有到達受要約人,受要約人才有可能了解要約的內容,並決定是否承諾。5.要約應以明示方式發出。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四條?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一) 內容具體確定;?(二) 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㈥ 合同法的第15條的內容是什麼
http://www.gdgs.gov.cn/cyfg/HTf.htm 合同法全部
㈦ 合同法解釋一第十五條的疑問
你好,你可能對復這兩個解釋沒看明白制
十五條有兩個部分:
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債務人以後,又向同一人民法院對次債務人提起代位權訴訟,符合本解釋第十三條的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受理
也就是說債務人不履行其對債權人的到期債務,又不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致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未能實現。這時可以由債權人把債務人和次債務人同時告上法庭。
第二部分:說不符合本解釋第十三條規定的,告知債權人向次債務人住所地人民法院另行起訴。
也就是說(次債務人)不履行其對(債務人)的到期債務,但是(債務人)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次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了。告知另行起訴。
我理解的立法目的:不能讓案件重復管轄了,因為(債務人)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次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說明其他法院已經審過,或者在審理,或者審過了,債權人起訴的法院如果再受理判決,那麼之前那個法院的文書到底有沒有效力呢?所以不能合並審理!
㈧ 什麼是《合同法》中的「要約邀請」
您好!要約邀請又稱為」要約引誘「,它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回意思表示。要約邀請是當事答人訂立合同的預備行為,只是引誘他人發出要約,不能因相對人的承諾而成立合同。
根據《合同法》第15條的規定,在發出要約邀請以後,要約邀請人撤回其邀請,只要沒給善意相對人造成信賴利益的損失,要約邀請人一般不承擔責任。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㈨ 新勞動合同法 第十五條如何解讀
1、首先沒有這條規定。怎麼我手中的合同法和你的合同法不同?!應該你那內是草案的規定吧。呵容呵。
2、專項培訓在勞動合同法第22條中體現,並沒有對培訓時間有什麼法定要求。當然,如果你的第15條是你目前和單位新簽署的勞動合同,我個人認為,這種單位願意擴大其義務的做法並不會受到什麼法律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