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大戰經濟法
商法調整對象:在商事主體設立,變更,終止過程中發生的經濟管理關系和市場交易關系;在商事主體內部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經濟法調整對象:在市場交易和市場監管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經濟法與商法的關系是存有爭議的。但在大陸法國家和普通法國家,在有商法典的國家和無商法典的國家,在國外和我國爭論的焦點是不同的。從總的趨勢來說,在國外,經濟法和其他法的關系主要是同商法的關系。在我國經濟法與商法的矛盾不是很突出。因為,在西方國家中都有較完備的商事法律制度,社會是典型的商業社會,一切都早已商事化。就是有民法典的國家,也由於民法商法化,從而使民商矛盾弱化。而經濟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法律制度,要突破舊有法律部門的劃分疆界,從古典商法規范中引申出來的原理重新組合為一個新的整體。這樣,在西方社會經濟法與商法的矛盾就顯得比較突出。 1.從不同經濟法概念所引起的爭論 在西方國家中,如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他們往往把經濟法概念分為較窄或較寬的兩類。但不論較窄或較寬都與商法有關。 就較窄的經濟法概念而言,認為經濟法是國家對經濟施加直接干預的全部法律規則,即政府對商品和服務的生產、銷售和商品化進程中進行管理和干預的法律。這種法屬於公法或經濟公法。而商法是調整私人經濟關系的法律,屬於私法。在經濟法中,不包括商法。即使存在商法自製體系的國家,經濟法也可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體系。這種觀點在法國、德國都占壓倒優勢。但是這種狹義概念在事實上要想劃清哪些是政府幹預經濟的規則,哪些是調整私人經濟關系的規則,實際上是很困難的,尤其是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國家把法律劃分為自由經濟的私法和國家調控經濟的公法是自相矛盾的。即使國家為了對經濟施加影響而制定經濟法時採取嚴格的態度,也不免在有些方面涉及到私人利益。這樣,國家對經濟施加干預時,又不得不介入私法領域。這正如法國C.讓泰所說:「在經濟法中,『法』不是法律規則的首要淵源和基礎,那是從屬的方法,是實現經濟目的的手段。它只是使法律有了特定的環境。它的特點是多變性和懲戒性。」1這種多變性往往導致政府「自由決定權受到頌揚」,市場主體「個人合法權益的正常保證越來越少」。所謂懲戒性,主要是通過國家對經濟施加影響,確保對重要經濟部門的控制。在管理方法上,除直接積極的「強制性許可」外,更加越來越多的採用間接手段。此外,經濟法的學問和藝術,應更多地研究協同合作的作用,把有利害關系的參與者組織起來,形成協調的規模經濟成就。狹義概念雖然認為經濟法是個獨立的部門,但認為經濟法是統治經濟的專制措施和法律框架,而且認為經濟法只涉及宏觀經濟關系,不包括私人經濟的微觀經濟關系。這樣經濟法只能是經濟公法。 廣義經濟法概念認為,經濟法的使命在於管理經濟生活,尤其是管理生產和財產的流通2,並認為經濟法的使命是規定全面的經濟生活。這一概念的主要精神是把經濟作為擴大商法的使用范圍和更新傳統商法的一條新途徑。經濟法只是把刑法、民法及社會法中與經濟活動有關的精神融合到古典的商法中去,是對傳統商法的發展,從而形成一系列不同規則的獨特的法律精神。按照這樣的觀點,不僅使經濟法和商法及有關商事企業法得以區分,而且使商法由於未注入全新的理論而使它的傳統體系和形象顯得蒼白無力。實際上就是把經濟法包含在商法之中,建立大商法體系,從而取消經濟法的獨立地位。這種理論和觀點在比利時最為突出。在比利時,經濟法的概念首先是用來指「商業和工業的自由以及願望自主,以實施國家經濟政策的全部規則」3。重商主義認為經濟法是商法的延伸,並認為,在商事活動規則日益增多的情況下,商法有被使用范圍更廣的法律——即被經濟法吞並的先兆。因此應更新拯救商法,建立起以商法為中心的經濟法律秩序。另外,有人認為經濟法的內容是適用於企業的全部規則(不論是公法規則,還是私法規則),不過這種企業規則主要是指用商業方法經營的企業,因此,商法與經濟法相結合,但以商法為主。這種方法對商法的更新未賦予全新的理論,而是對經濟法採取合並的辦法,這是不可取的。另外,還有人認為「經濟法其基礎就是傳統的商法。但加進了現代經濟引出的許多規則」4。這樣又把經濟法分為「一般的」經濟法和「特別的」經濟法。同時它觀察經濟活動的方法不是按照某一法律規則的觀點,而是按照從事某種特定的經濟活動,適用一定的經濟形勢和需要所引出的一系列不同淵源規則的所有人的觀點。根據這些范圍較寬的概念,經濟法既屬公法,又屬私法。既涉及宏觀經濟關系,又涉及微觀經濟關系。現在范圍較寬的概念在多數國家占上風。甚至長期堅持較窄概念的德國也有一種擴大調整范圍的強勁趨勢。不過這種廣義的概念,也招來一些批評,如批評比利時的廣義概念是一種雞尾酒調劑方法的概念,未能指出它的實質性缺陷。
『貳』 經濟法產生的背景
經濟法產生的基礎條件和原因
經濟法產生的基礎條件是:(1)市場經濟發展到社會化大生產階段,國家被動地或者自:覺地承擔起對經濟加以組織協調的職能。(2)社會經濟及國家對經濟的調整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上,並形成了相應的經濟法學說。這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當這些基礎和條件尚未出現時,經濟法是不可能產生。
經濟法產生的原因是:
(一) 社會發展方面的原因是,資本主義社會由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國家需要運用完備的經濟法律手段來干預經濟的運行。
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雖然國家也對經濟進行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的管理和干預,但這一時期,資本主義國家主要實行的是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所提出的自由放任主義的經濟政策。資本主義啟蒙思想家所奠定的經典理念是,強調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井水不犯河水」,國家如果侵犯市民社會之私事的話,人民就有權起來造它的反。在這種情形下,亞當。斯密所提出的「干預越少的政府是越好的政府」這一信條被奉為經濟生活的圭臬。反映到法律上,就是在民法上實行「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私法自治」、「契約自由」等宗旨和原則。國家調節之手因此遭到否定而萎縮不全,因而不存在經濟法形成的社會經濟條件。由於私有制和自由主義的經濟引起了社會矛盾激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於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初期,走向了壟斷和社會化階段。生產手段和經濟實力的過分集中產生了壟斷財團,這些壟斷財團大量吞並、擠垮中小企業,獨占或者操縱市場,嚴重惡化了競爭環境並導致消費者利益受損,自由市場的競爭和民主,以及民法所奉行的上述原則,都被破壞殆盡,資本主義經濟由競爭機制所產生的活力和生機受到壓抑和摧殘。而且,財團實力的膨脹,也使得它日益向政治領域滲透,國家政權於是直接或間接地為財團所控制,成為服務於財團利益的機器或工具。在這種情況之下,一些資本主義國家於是制定有關反壟斷的法律來取締壟斷組織,限制壟斷的發展。最早的反壟斷法由此得以產生,如1889年的加拿大《預防和禁止貿易合並法》,1892年美國制定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等。
(二)經濟管理理念方面的原因是,面對頻頻發生的經濟危機,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逐步放棄自由放任主義原則,而改為奉行國家對經濟的適度干預原則,由此導致了一系列旨在干預經濟的法律法規的產生。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經濟的過度發展,導致了社會矛盾的激化和日益嚴重的經濟危機的頻頻發生,單靠市場的力量,顯然無法擺脫這種日益深重的困境。於是,資本主義國家不得不改變被動的不幹預政策,逐步改而採用「國家干預」、「宏觀調控」、「混合經濟」、「組織經濟」、「管理貿易」等新的做法和理念,開始奉行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國家適度干預主義」,加強組織管理經濟的職能。他們以「有形之手」,直接、具體地干預和參與經濟生活,以國家的經濟集中限制私人壟斷財團,以社會總代表的身份協調各方利益關系,調控經濟進程。諸如通過限制或禁止托拉斯、卡特爾等,防止市場競爭秩序及其活力受到破壞:通過國有化和政府投資建設,控制那些有關國計民生和為整個社會服務而不宜被私人壟斷的重要產業部門;制訂國家計劃和產業政策,力圖誘導和制約私人的經濟決策;運用金融、稅收手段和其他經濟手段,調控經濟運行:規范格式合同,興其利避其害,防止契約自由原則和經濟實力被濫用;強制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實行「福利社會」:通過諸如「巴黎統籌委員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等政府間政治組織或經濟組織,在國際上實行聯合干預;在國際貿易和交往中,以國家的名義和形式開展經濟協作和競爭,等等。上述種種國家對經濟生活和經濟進程的干預和參與,都是通過法律的手段來實施的,於是就出現了與民商法和其他傳統法律特性差異較大的經濟性法律、法規,於是有的法學家將它命名為「經濟法」。
(三)導致經濟法產生的誘因和歷史契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肇事國和參戰國德國為了戰爭的需要制定經濟性的法律法規來推行戰時經濟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嚴厲管制。眾所周知,德國挑起和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時大力推行經濟管制的戰時經濟政策,將國家資本主義發展到極端的地步。當時德國建立了戰時工業委員會和戰時原料管理處。戰時工業委員會負責分配政府訂貨和管理軍需生產:戰時原料管理處後來升格為原料管理局,由它監督原料分配並支持重要原料的生產,統管的原料最多達到約三百種。德國在戰時還控制居民生活,設立了帝國糧食局和帝國服裝局,帝國內政部還下設了帝國采購公司等特殊企業,負責對糧食、服裝、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和分配。與此同時,德國於1915年發布的《關於限制契約最高價格的公告》,1916年發布的《確保國民糧食戰時措施令》,1918年發布的《戰時經濟復興令》,1919年制定了以「經濟法」命名的對煤炭和碳酸鉀製造工業實行國家管制的《煤炭經濟法》和《碳酸鉀經濟法》等。這一立法動向迅速引起德國法學界的注意並掀起了研討經濟法學的熱潮。這樣,作為一個獨立法律部門的現代意義上的經濟法就伴著經濟法學一起產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邦德國的經濟法又得到長足的發展,以致達到了相當發達和完備的程度。
『叄』 三個經濟法問題,不會做求大家幫下3Q
A
B
對的。
不對。懸賞廣告是單發法律行為。發出即生效。
『肆』 經濟法的基本概念
經濟法最早產生於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學家關於經濟法的概念,主要見於德國,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的學術文獻中。英美法系國家盡管存在我們看來屬於經濟法的法律規范,但它們不注重法律部門的區分,沒有民法的概念,更沒有經濟法這一概念。因此,要說明大陸法系國家,尤其是德日學界對經濟法的解說。
a.認為經濟法就是和經濟有關的法律的總稱。比如德國的艾斯特豪思認為經濟法就是有關經濟的法。德國的努斯鮑姆認為經濟法是以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為目的的法律規范的綜合。日本學者美濃部達吉也持此說。這一學說是經濟法產生初期學者對經濟法概念的嘗試性定義,現已經沒人認同了。
b.認為經濟法是對市場進行規制的法,以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為中心內容。日本的丹宗昭信認為:「現代經濟法的核心是壟斷禁止法」,「是國家規制市場支配的法」;日本學者正田彬也認為:經濟法是規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固有的以壟斷為中心的經濟從屬關系法。經濟法的認為在於糾正這種壟斷主體與非壟斷主體之間顯著的不平等關系。
c.認為經濟法是經濟公法,有學者認為這是德國經濟法學界的主流學說。這一觀點認為應該堅守羅馬法關於公法和私法的劃分,規定國家公務的法律為公法;規定個人利益的法律為私法。經濟法是國家對經濟施加直接影響的法律,是官方組織和管理經濟的措施。有一種比較狹隘的觀點把經濟法等同於經濟刑法,理由在於經濟法的規定大多包括了刑事責任的內容。這一觀點已經隨著經濟法的發展而被摒棄。
d.認為經濟法是社會法。與『經濟公法論』不同的是,此學說雖然也以公私法的劃分為認識論基礎,但認為在公法和私法之外存在一個獨立的第三領域,即社會法。我國很多學者同意這一學說。
e.認為經濟法是企業法。德國的卡斯凱爾和庫拉烏捷,日本的西原寬一等,主張以企業為中心來把握經濟法的定義,認為經濟法是關於企業的法,企業的概念構成了經濟立法的出發點。法國有學者認為,經濟法是對傳統商法的擴展,人們更多的用經濟法概念來代替傳統的商法。這也可以歸於「企業法說」的范圍。 1921年,蘇聯由於糧食匱乏引出新經濟政策。蘇聯的經濟法受到德國經濟法思想的很大影響,但是更重要的是與蘇聯的意識形態和經濟體制相聯系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法和蘇聯一樣,擺脫不了實質上實行的集中的體制的束縛。
a.兩分法。蘇聯法學家斯圖契卡認為,20世紀20年代蘇聯存在兩種經濟成分和經濟關系,私有者之間的財產關系由民法調整,社會主義成分的各種經濟關系由經濟法調整,民法最終將滅亡,被經濟法取代。30年代中後期,兩成分法被認為將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對立起來而遭到全盤否定,當時的法學權威雅辛斯基斥之為「法律機會主義」的理論。在隨後的大清洗中,斯圖契卡被處決,兩成分法也淡出了蘇聯主流經濟法思想。
b.大經濟法說。20世紀30年代,金茨布爾格和帕舒卡尼斯對兩成分法進行了批判,認為經濟法不僅調整了社會主義組織之間的關系,也應當調整公民之間的關系。其實質內容就是以經濟法囊括民法。這一學說盡管同樣受到了雅辛斯基批判,卻受到了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法學和民法學研究的重視。
c.縱橫統一經濟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形成的縱橫統一經濟法,是社會主義經濟法學流派中影響最為深遠的一種經濟法理論,其影響不僅遍及戰後的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也涉及今天的中國經濟法思想。這種學說認為,經濟法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部門,具有特定的法律調整對象和特定的法律調整方式。其代表性人物拉普捷夫認為,經濟法是調整社會主義經濟中形成的社會關系的獨立部門法。倡導制定統一的經濟法典來規范國民經濟中的縱向,橫向經濟關系以及縱橫交錯的經濟關系。由於體制上的弊病,蘇聯的縱橫統一經濟法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所謂的「縱橫統一」實際上演變成了「縱統一橫」,過於強調經濟上的集中。蘇聯解體後,拉普捷夫對於轉型期的縱橫統一經濟法做出了新的詮釋,提出了一個與時俱進的經濟法概念。
d.經濟法商法化理論。南斯拉夫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不同,它實行了「社會自治計劃」,實質上是完全的市場經濟。在這種否定蘇聯模式計劃經濟體制的前提下,南斯拉夫的經濟法概念也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迥然不同,更加接近現代經濟法的本來意義。《南斯拉夫法律網路辭典》認為,「經濟法這一概念相當於西方國家的『商業法』或者『商法』一詞,商法是調整企業的地位和商業事物法規的總稱」。 經濟法概念在我國出現得較晚。1979年6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五屆二次會議的官方文件提出:「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們需要制定各種經濟法」。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經濟法確立為我國法律體系中七大法律部門之一,與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商法、行政法、社會法、刑法和訴訟與非訴訟法(程序法)並列。 我國經濟法概念受大陸法系國家德國,日本以及蘇聯的影響,一直以來也沒有統一定論。我國經濟法概念的核心之爭,在於經濟法是否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一些有代表性的觀點如下:
A.否定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法律部門的經濟法概念.
a.綜合經濟法說,也稱為貨綜合法律部門說。這一學說由王家福教授和王保樹教授於20世界80年代提出,認為經濟法調整的並非單一的經濟關系,它是以經濟民法的方法、經濟行政方法、經濟勞動方法調整平等的、行政管理性的、勞動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多種基本法律部門的經濟法律規范之「集合」或「總和」。由此構成「綜合的法律部門」。
b.學科經濟法說。認為在法的體系下並不存在「經濟法」部門,所謂經濟法無非是運用民法、行政法、刑法、訴訟法等基本部門法的手段來調整經濟關系的經濟法規,或者說,經濟法是對各種經濟法律的概括。但是,經濟法作為一門學科是必要的,因此傳統的法學在經濟的法律調整方面缺乏綜合研究,建立以經濟法規為研究對象的經濟法學科,可以彌補傳統法學學科的不足。
c.經濟行政法說。認為經濟法是行政法中調整經濟行政管理關系的一部分法律規范,是行政法的一個分支,不應該獨立成整體為法的部門。王利民、梁慧星教授認為,經濟法就是經濟行政法。
B.肯定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法律部門的經濟法概念。
a.需要國家干預論。代表性人物李昌麒認為,經濟法是國家為了克服市場失靈而制定的調整需要由國家干預的具有全局性和社會公共性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簡言之,經濟法調整需要由國家干預的經濟關系。此學說不斷發展和完善,歷經了「國家干預-適度干預-謹慎干預」的理論進程,對我國經濟法的概念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b.國家協調說。代表性人物是楊紫煊,認為經濟法是調整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的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但是應當注意到,現代國家介入經濟生活的方式不僅僅表現為一種協調,有時可能是強制性的。
c.縱橫統一說。這一學說源自蘇聯法學家拉普捷夫的經濟法思想,代表人物是劉文華、史際春,認為我國經濟法是調整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內部及其相互之間,以及他們與公民之間,在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d.密切聯系說,也稱作管理-寫作說。這是由縱橫統一說發展而來並為《民法通則》頒布後法學統編教材採納的一種經濟法學說。其認為「經濟法是調整經濟管理關系以及與經濟管理關系密切聯系的經濟協作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張經濟法只調整上述橫向經濟關系的以部門,即與經濟管理關系有密切聯系的那部分經濟協作關系。
e.宏觀調控說。該說認為,我國經濟法是國家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間接調控的部門法,市場主體之間的平等性經濟關系主要由民法調整,國家行政主體與市場主體之間的社會公務性直接管理經濟關系由行政法調整。
綜合眾家所長,目前我國經濟法權威採用的概念是: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調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含義:經濟法屬於法的范疇,屬於國內法的體系,但他不同於國內法體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門。
上述所謂的權威概念也並非是真正的權威,隨著我國經濟與經濟體制的進一步發展與改革,經濟法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必然在不斷地變化與調整,而無論是管理也好、協調、干預也罷,都不過是國家調控經濟的手段的一種描述,以之作為經濟法的概念提出,總是略顯單薄。關於此一點在我的論文中曾多有提及,請參看鏈接部分。而從經濟法的本質看,經濟法的概念應當歸結為如下表述:經濟法就是以社會為本位,通過國家、社會團體和市場將有限經濟利益和稀缺經濟資源合理地分配,以營造一個平衡和諧的社會經濟環境,最終實現社會整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獨立部門法律體系。經濟法是「社會本位法」、「利益和資源分配法」和「經濟發展法」。而這三個本質屬性從三個方面一起共同構建出了經濟法的本質。這里還需要強調的是不可以機械地把三個本質屬性割裂開來看待,甚至認為它們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或者主觀地認為某一方面的屬性可以高於或者主導另兩方面,甚至代替另兩方面。比如以經濟法是經濟發展法來否定經濟法的社會本位,以經濟法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來質疑其利益分配功能的正常實現,等等。
經濟法中的和解,債務人和債權人會議就企業延遲清償債務的期限,企業進行整頓的方案,內容計劃等問題達成的和解協議。
『伍』 從經濟法的發展歷史看經濟法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中西方經濟法產生發展歷史軌跡和差異
一、西方經濟法產生發展的歷史軌跡
(一)西方經濟法產生發展的歷史背景
「經濟法」一詞最早見於法國空想主義者摩萊里的著作《自然法典》中,現代意義上的經濟法出現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盛行重商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主張政府對本國經濟給予扶助,甚至不惜通過戰爭以打擊?排擠外國的同業競爭者?這一時期,經濟法缺乏產生的現實基礎?自18世紀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處於自由市場階段,多數資本主義國家崇尚亞當·斯密古典市場經濟理論和理性主義國家職能說?資本主義國家在社會經濟領域國家充當「守夜人」的角色,政治統治成為國家的中心職能?國家雖然也要對一些社會經濟進行管理,但從屬於國家的政治統治[1]?這一時期,西方國家的行政法尤其是民商法得以高度發展,行政法和民商法的發展沒有為國家干預意義上的經濟法留下多少餘地?自19世紀末到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各種矛盾日益激化,經濟危機連續發生?特別是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使不少國家遭到重創?各國政府為了解決危機帶來的問題,紛紛打破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絕對界限而全面介入經濟生活?這時期主流經濟學是國家干預主義說,代表人物為凱恩斯?他在1936年發表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系統提出了國家干預經濟的一系列觀點和政策主張?可見,從自由競爭發展到壟斷階段以後,「看不見的手」已不能完全適應市場需要,要解決市場中存在的問題,只能運用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由於政府介入經濟生活,打破了傳統的市民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劃分界限,在經濟生活中出現了單純的公法和私法手段都不能解決的經濟關系?這種經濟關系需要一個新的法律部門來調整,這就是經濟法?20世紀70年代後,國家干預主義遭到質疑,以供給學派為代表的經濟自由主義卷土重來時期,凱恩斯主義的統治地位被新經濟自由主義所取代?供給學派不反對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必要的干預,但堅決反對國家過多和全面的干預?認為經濟生活應以市場直接的自我調節為主,國家間接的宏觀調節為輔?
(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法產生發展概況
西方資本主義經濟法產生之前,調整經濟關系的主要是民商法?最初,資本主義國家十分重視市場秩序規制立法,20世紀中期以來,西方國家都強調對經濟實行宏觀管理與監督,著手制訂各種不同的計劃,試圖在「無形之手」和「國家之手」之間找到一個最佳點[2]?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市場競爭自由與政府調控權威相得益彰?德國經濟法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世紀末至一戰前),這時期的主要立法是1894年德國頒布了反不正當競爭的第一部法律——《保護商標法》,1896年出台了《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斗爭法》?第二階段(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頒布的經濟法有《一般授權法》?《關於限制契約的最高價格的通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當時的魏瑪共和國為了恢復被戰爭破壞的經濟,一方面廢除了戰時經濟統製法,另一方面又沿襲戰時經濟法的立法原則,先後頒布了《卡特爾規章法》?《煤炭經濟法》?《鉀鹽經濟法》?《防止濫用經濟權法令》等一系列經濟法,從而開創了把經濟法這個概念明確用於立法本身的先例[3]?第三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二戰後德國分裂為東德和西德?西德在美國自由民主思想的影響下,走上了「第三條道路」,實行社會市場體制?戰後初期,根據佔領軍的指令,實行《反卡特爾法》?1966—1967年德國發生了經濟危機,為了保障經濟持續增長,頒布了《促進經濟穩定和增長法》,該法是實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法律?日本政府藉助經濟法通過兩種方式介入市場,亦即經濟法通過兩種方法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其一,維持競爭秩序,發揮市場機能;其二,國家對整個國民經濟及市場運行予以規制,發揮政府調控作用[4]?日本經濟法產生發展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兩次世界大戰期間),20世紀初期,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壟斷資本主義逐漸形成和壯大?日本的卡特爾在明治中期已產生,最初,日本對卡特爾採取保護與扶植的政策?日本政府先後頒布《出口組合法》和《重要出口商品生產組織法》,它們屬於規制未加入卡特爾的組織使之從屬於卡特爾的強制卡特爾法,1931年《重要產業統製法》和1932年《工業組合法》也是促進卡特卡的法律[5]?第二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二戰後,日本統治者在恢復和發展經濟的過程中,非常重視運用經濟手段調整和管理經濟,制定了大量的經濟法?為了防止已被解散的財閥復活壟斷資本,日本政府於1947年頒布了《關於禁止私人壟斷和確保公正交易的法律》,還頒布了《排除經濟力量過度集中法》?1952年始,日本進入20年高速發展期,這時期的重要立法有《企業合理化促進法》?《中小企業基本法》?《農業基本法》?《消費者保護基本法》等?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圍繞擺脫危機?振興經濟?通過立法活動不斷完善原有的各種經濟法,這一時期主要的立法有《投機防止法》?《穩定國民生活緊急措施法》?《石油供應適度化法》?《關於能源使用合理化的法律》?《中小企業破產互助法》?美國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世紀末至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前),產業革命完成後,美國出現了對自由競爭產生極大妨礙的壟斷,引起了人們普遍憂慮和不滿?美國政府審時度勢,主動出面干預,頒布了一系列反壟斷和反限制競爭的法律?主要經濟立法有:1890年國會通過了《保護貿易和商業免受非法限制與壟斷之害法》,後又通過了《克萊頓法》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法》?第二階段(自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29年世界性經濟危機使美國經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羅斯福上任後,通過頒布經濟立法全面干預經濟生活?這期間,美國頒布了70多部經濟法令,如《緊急銀行條例》?《金融改革法案》?《產業復興法案》?《土壤保護法》?《新農業法》?《國家勞動關系法》?《恢復和救濟法》等[6]?第三階段%26lt;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26gt;,二戰後,美國運用凱恩斯主義理論,自覺用經濟立法作為國家干預經濟的法律手段則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和發展的一種經常性和必然性手段?這時期的主要經濟立法有1981年《經濟復興稅法》?《經濟復興法》和1986年《稅法》等?
二、中國經濟法產生發展的歷史軌跡
(一)中國經濟法產生發展的歷史背景
中國在改革開放前實行的是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在當時,計劃是國家用來配置資源的唯一方式?事實證明,在建國初期我國選擇計劃作為資源配置的方式符合當時社會要求,它有利於集中有限的資源去辦急需的事業,使我國迅速從經濟廢墟里恢復過來?但在計劃經濟完成它的歷史使命後,我國沒有把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人類20世紀的經濟實踐和理論研究顯示了計劃經濟的失敗源於它的兩大內在的弊端:一是信息機制障礙,二是激勵機制障礙?經驗表明,計劃經濟體制也許具有學習別人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能力,但自身卻不具有創造新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能力?計劃體制除其內在的缺陷外,其不足之處還在於它的實施有賴於計劃的主體——政府官員的高效性和無私性?由於政府內各行為主體按照自己的利益來行動,具體負責的公務員又缺乏競爭意識和對成本的關心,政府的活動無法如人民所期望的那樣做到有效率,政府官員的「經濟人」本性,使政府幹預的結果往往背離其初衷,從而導致「政府失靈」?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和缺乏民主的政治體制相結合,誘發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國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中國自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就是黨和政府面對「合法性危機」而重建嚴重受損的合法性基礎的過程,它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下,由計劃作為唯一的資源配置手段必然會使我國經濟體制失去效率和發展動力,引發社會危機?國家干預的失敗必然要求在計劃體制中引入市場力量,在「國家之手」和「市場之手」的結合過程中,中國的經濟法也就產生了?隨著人們對計劃和市場兩種調節手段認識的不斷深化,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改革初開始認識到單一的計劃經濟的不足,從而實行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模式;第二階段:從十二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四大,實行共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第三階段:黨的十四大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提供製度保障的經濟法也相應地經歷了由產生初期的不成熟到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
(二)中國經濟法的產生發展概況
中國經濟法的產生與發展歷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79年至1992年),這是中國經濟法的產生和初步發展時期;第二階段(1992年以來),這是中國經濟法勃興和走向成熟時期?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的轉換,經濟法在中國誕生了?1979年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首部經濟法?這期間的經濟法還有《統計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此外還有大量由國務院制定的經濟行政法規?隨著經濟法的興起,民商法也產生和發展起來,《經濟合同法》?《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民事法律相繼通過?黨的十四大在對國內外形勢作了正確分析後,做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制的
中西方經濟法產生發展歷史軌跡和差異
歷史性選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抓住法制建設的契機,重視經濟立法,從而使我國經濟法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初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經濟法體系?這一階段,市場規製法異軍突起,和先前發展起來的宏觀調控法組成了我國經濟法的主體部分?這時期的經濟法主要有《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廣告法》?《招標投標法》?《稅收徵收管理法》?《預演算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審計法》?《價格法》?《勞動法》等?
三、中西方經濟法產生發展的差異性及啟示
中西方經濟法的基本特徵是相同的,都是國家為克服市場調節的盲目性和局限性,矯正市場機制的不足,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進行干預?協調?平衡和調節,實現社會公平和效率的兼顧,實現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7]?中西方經濟法賴以生成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差異,從而決定了中西經濟法生成差異,通過對中西方經濟法產生發展歷史軌跡的分析,筆者認為中西方經濟法的差異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從經濟法的生成背景及啟動因素而言,我國經濟法並非脫胎於自由競爭的經濟環境,並非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水到渠成的產物,而是政府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作為法制工程的一部分,同時亦是國家作為主體在應對外部挑戰與時代要求時的一種積極回應[8]?所以,中國經濟法並非社會內部自發產生,其產生實際上是政府自覺地從無微不至的管理到不斷放權的過程,屬於政府推進型?而西方經濟法則是在自由市場經濟向壟斷市場經濟轉變的背景下產生的,其具體途徑為市場失靈——民商法無以彌補——為限制自由主義國家進行干預——經濟法產生,其為市場經濟內部不斷完善的產物,屬於自然演進型?
其次,經濟法生成的法制環境也有很大的區別?我國由於漫長的封建專制統治及相應的自給自足封閉的經濟形式,以及新中國成立初期對市場經濟的扼殺存在觀念的影響,導致我國市場經濟基礎薄弱,橫向經濟關系萎縮,反映在法律和受蘇聯否認私法上,即為民商法缺位?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軌,微觀經濟日漸放開,政府職能也不斷轉變,民商法?經濟法等幾乎同時上馬?西方的市場經濟是不斷發展逐漸自然成熟的,故與此相對應,各種調控經濟行為的法律制度也經歷了從孕育?分離,到獨立?成熟的不斷發展的過程?在刑法?民商法及行政法充分發展之後,經濟法也自然分娩了?西方經濟法是在民商法發達的基礎上形成的,其產生是為了彌補民商法行政法調節經濟關系的不足,走的是一條「反民法」?「異民法」的道路?而中國經濟法是民商法缺位下發展起來,其產生並非為彌補民商法不足,而是與民商法同生同榮?共同發展?
最後,經濟法生成的路徑存在很大差異?在西方經濟法體系形成過程中,市場規製法先於宏觀調控法產生?市場規製法產生於私人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宏觀調控法產生於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而在中國經濟法體系中,最先產生的是宏觀調控法,市場規製法是在經濟法得到初步發展後才產生的[9]?兩者社會本位形成路徑也完全不同?西方經濟法的社會本位是在個體本位上發展起來,是對個體本位的揚棄,中國經濟法的社會本位是由國家本位發展而來,是對國家本位的修正?中國經濟法產生於計劃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發展起點在於規范政府幹預經濟行為;西方經濟法產生於自由市場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換過程中,發展起點在於規范市場競爭行為?
從上述分析可以得知,中西方經濟法存在很多的差異,有著不同的產生發展歷史軌跡和規律,所要面對的問題和肩負的任務是不同的?中國經濟法矗立的現實基礎是還不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既要克服市場失靈也要培育和發展市場,同時,由於我國市場經濟屬於政府推進型的,加之我國經濟法發源於計劃經濟體制,為了發揮市場經濟基礎作用和警惕干預的濫用,我國經濟法還肩負規范和約束政府的經濟行為的重任?歷史表明,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其現在可能的選擇[10]?我們不能忽視中西方經濟法的差異的客觀存在?目前,我國經濟法學界大多從中西方經濟法一致的假設出發,僅以西方經濟法為參照系來論證經濟法的一般規律?如果不結合中國國情,則完全有可能導致以西方經濟法的個性來代替中國經濟法的個性,進而以西方經濟法的個性代替整個經濟法的共性[11],因而分析中國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特殊性應成為研究中國經濟法理論的起點,只有把握了中國經濟法成長的獨立性才能獲得對中國經濟法的正確認識,也只有從這里入手才能真正建立起中國的經濟法理論體系?對於中國經濟法的發展路徑來說,正確的選擇應該是拋開西方經濟法學說對我們的束縛,從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實基礎出發,建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法?
參考文獻:
[1] 漆多俊.論市場經濟發展三階段及其法律保護體系[J].法律科學,1999,(2):56.
[2] 肖光輝.20世紀世界經濟法理論的幾個問題[A].何勤華.20世紀外國經濟法的前沿[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66.
[3] 李昌麒.經濟法——國家干預經濟的基本法律形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42.
[4] 程信和,劉國政.比較法在日本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及對中國的啟示[J].法學評論,1999,(2):65-66.
[6] 漆多俊.經濟法基礎理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282,47.
[7] 譚喜祥,唐孝東.中西經濟法差異比較與我國經濟立法的思考[J].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2):65.
[8] 劉超,張昊.經濟法體系建設應充分關注國際性資源和本土資源[J].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2,(2):13.
[9] 王繼軍,李建人.經濟法是市場規製法和宏觀調控法的有機結合[J].法律科學,1999,(1):88.
[10] [美]道格拉斯·C.諾思.經濟史中的結構變遷[M].陳郁,等,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
[11] 劉文華.1998年經濟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法學家,1999,(2):89
參考資料:http://www.law-jlu.com.cn/benke/jjf20051216-1.ppt#305,41,第三節 稅收法律制度
『陸』 經濟法出現在什麼時期
據我國學者考證,"經濟法"一詞最早是由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在其所著的《自然法典》一書中提出。現代意義上的經濟法概念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
『柒』 QQ與360之間恩怨應如何解讀。(從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經濟法角度解說)
《中國法院網》:QQ與360紛爭引發的法律思考
沒有完善的反壟斷法,互聯網永無寧日
——
誰都知道「任何一個商人,都不會拿他的客戶利益去開玩笑,更不會為了所謂的競爭去犧牲公眾的利益,因為他們都懂一個理,客戶是他生存和發展的衣食父母!」因為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和誠信道德經濟,三位一體,不可或缺,尤其是騰訊這樣的大企業,是承擔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的。相信馬化騰懂這個道理,相信他的商業頭腦和智商應該不低,騰訊不會是為了自取滅亡而去綁架億萬網民,他也同樣不會拿騰訊和自己的利益開玩笑,他這樣做一定有自己的理由,這個是他的一個在現有法律背景下的一個商業決策。當然這個決策是不是正確,需要市場來檢驗和裁判,商業重大決策不好,是有風險的,所以這么做之前一定要進行好商業風險和訴訟風險評估,一旦失策可能會給企業利益帶來損害,甚至滅頂之災導致破產,這個是常理。當然,如果騰訊一定要自取滅亡玩自殺,那也是他的權利,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法律規定都不能禁止自殺,只禁止他殺,自殺是人的自由。所以筆者只從法律的層面上對這場紛爭做法理性分析:
首先,騰訊如果跟億萬網民有為網民提供無條件免費QQ服務的契約,就不能阻止QQ用戶使用「扣扣保鏢」。如果有,騰訊就不能未經網民同意單方面為此設置條件,否則就是違約,也就是說,騰訊強迫網民在使用QQ和360「扣扣保鏢」之間做出排他性選擇,是違約的,是綁架強迫網民的行為;如果沒有,騰訊設置網民卸載「扣扣保鏢」才能使用QQ的強制條件為法律所不禁止(除非我國反壟斷法上有禁止性規定,據筆者孤陋寡聞,是沒有的),那麼法不禁止的商業行為是可以為的,也就是說合法的。進一步說明:假設有一天市場發生重大變化和情勢變更,騰訊公司經營QQ工具不能贏利了,虧損了,騰訊告知網民,要取消騰訊QQ即時通訊業務,那也是騰訊的商業自由,我不幹了總行吧?我們總不能要求騰訊虧本經營,直到他資不抵債了也不能申請破產死亡,馬化騰舉債也要持續不間斷地永久性給億萬網民提供免費QQ服務。據說QQ是抄襲模仿的國外即時通訊軟體ICQ,當時ICQ也是有很多用戶的。現在ICQ退出了,死了,他的用戶自然不能再使用ICQ了,ICQ網民總不能說你不能死,你死了給我的聊天造成了不方便,是侵害了我的用戶權益。現在QQ沒有死,只是因為商戰,給網民設置了一個條件,不使用「扣扣保鏢」,因為騰訊也有自己的防盜號木馬、清理不需要冗長垃圾文件、防止QQ設置被惡意修改等的軟體「QQ醫生」和「QQ管家」。
其次,「扣扣保鏢」和「QQ管家」都要掃描用戶硬碟和隱私。 「扣扣保鏢」要做到「QQ醫生」或者「QQ管家」的上述功能,也同樣必須掃描用戶硬碟,那麼誰來保證「扣扣保鏢」和360殺毒不掃描QQ用戶硬碟和隱私呢?為了殺毒、防毒、殺木馬、防木馬,掃描網民硬碟是無可避免的,現在木馬、病毒這么多,幾乎無孔不入,我們要使用網路和QQ,都必須接受這個「被掃描」的現實,否則我們的系統隨時面臨被病毒侵襲導致系統崩潰而無法上網的風險,我們的QQ賬號和照片、日記、好友、其他賬號、手機號碼等等個人其他信息等也隨時可能被黑客或別人盜走和竊取。要是我們害怕掃描,那就只好不上網了。
再次,掃描用戶硬碟和隱私,與披露、出賣用戶隱私是不同的概念。如果騰訊掃描到了QQ用戶隱私披露出來,或者用來賣錢,如果有證據,那就是侵犯他人隱私權,受到侵害的網民可以對騰訊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停止侵害,賠償因侵害網民隱私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我們的手機號碼中國移動和聯通公司都知道,我們總不能說他們不該知道吧?但是如果移動和聯通或者他們的工作人員,把我們的手機號碼和通訊記錄披露出去,拿去盈利賣錢,那才是構成對我們的侵權,我們可以起訴他們。
第四,「扣扣保鏢」提供給QQ用戶攔截、過濾QQ軟體廣告、去除QQ插件的「自主選擇」功能嚴重侵害了騰訊公司的經營權益和商業利益。騰訊和360都是商人,是做生意的公司,騰訊以免費為主為網民用戶提供QQ即時通訊服務為主的一系列服務,那不是做社會公益事業,那是要有利可圖的。如何圖利,就是廣告收入,包括彈窗廣告在內的各種形式的廣告鏈接,藉此向做廣告的商人收取廣告費,這個跟電視台插播廣告是一個道理。如果電視觀眾不想看廣告,就只能去收看無廣告的收費電視或者買影碟看,是要自己花錢的。所以騰訊也有收費服務,你不想看到騰訊QQ的廣告,那就花錢向他購買各種花樣繁多的「赤橙黃綠青藍紫」鑽。360今年推出免費殺毒,擊退了各路收費殺毒軟體,360這么做不是在學雷鋒,「全心全意為網民服務」,他佔領個人用戶殺毒軟體市場後,是要靠做廣告賺錢的,換了賺錢的方式而已。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360同樣也不是在做社會公益事業,否則360公司那一大家子吃啥呢?360提供過濾QQ廣告的軟體給QQ用戶「選擇使用」,實際上是逼騰訊退出即時聊天市場,這個跟360逼其他收費殺毒軟體退出個人殺毒軟體市場是一個道理。我作為QQ用戶,能有過濾QQ廣告的軟體,我當然會使用,因為這樣方便啊,而且等於是免費享受了以前的「赤橙黃綠青藍紫」鑽待遇,多好呢!——人都是趨利的,如果有免費的午餐,誰不願意吃呢?但這樣一來,我們就被360利誘而不自覺的「被合謀」阻止QQ發布廣告賺錢了,360成功地利用我們斷了騰訊的財路:只准向網民提供服務,不許他打廣告賺錢!騰訊公司的商業利益就將因此被剝奪喪失殆盡,360對其構成嚴重侵權,騰訊公司只能被迫奮起反擊,沒有退路。
第五,免費QQ用戶過濾QQ廣告同樣構成對騰訊的侵權。市場上真正免費的服務是沒有的 ,除非是做慈善事業,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或者政府的社會保障服務(那也是納稅人納稅交換來的)。商人和商業公司做慈善那也只是一種回饋社會,返還利潤的方式。前提是他要有利潤和多餘的財產,我還沒有看到有商人和公司做慈善做到自己破產,把自己的老本和家底全部都捐贈出去的,因為這個是違背人性的。比爾蓋茨捐了幾百億,但是他並不是什麼都捐了,他還是能保證自己既有的生活質量不下降。這個世界上也沒有真正的絕對的「裸捐」——捐到自己連衣服都沒穿的,老婆孩子和企業雇員飯都沒吃的,工資都沒有。為什麼捐,這個是與社會、企業文化、法律制度設計和個人的道德價值取向有關:我只需要花這么多錢,相對於我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而言,我願意捐出去,換取精神上的收益和平衡啊,即便是雷鋒做好事,那他也是感到精神非常歡愉的,沒有人逼他這么干。前些年,歐盟起訴微軟壟斷,要求分拆微軟,比爾蓋茨也沒有說,那分拆就分拆吧,反正我錢多了花不完——市場不是這樣的邏輯,比爾蓋茨要對自己的名譽、地位和員工的利益負責,所以他花錢請律師應訴,最後贏了——否則他現在有這么多錢捐嗎?捐是一種大公司大企業大老闆主動承擔的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不是法律責任,不捐也是可以的,「強捐」和「被捐」不是捐,否則就不是意思自治、契約自由的自由的社會。而且捐的前提是有賺,沒有賺,哪來捐呢?——除非是馬上死去捐獻自己的器官!所以,我們免費使用QQ的同時不阻止QQ的廣告彈出來也是我們對騰訊公司的義務和責任,否則我們就出錢購買收費的「赤橙黃綠青藍紫」鑽QQ,因為我們不能剝奪騰訊公司獲取廣告收入這個合法商業利益的機會;我們也不能說使用QQ的億萬網民的利益是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我們就能代表國家代表人民剝奪騰訊公司的法人利益和馬化騰的個人利益;保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大眾利益也要保護騰訊公司和馬化騰的個人利益;如果騰訊公司法人利益和馬化騰的個人利益可以被360「代表」億萬網民所「代表」掉和剝奪,那麼我們每個網民的個人利益也同樣可以以國家和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的名義加以剝奪和代表,這個是唇亡齒寒的邏輯。
第六,網民已經被360綁架兩次了。第一次是被360綁架使用360的免費殺毒軟體,這次綁架是很隱性的,沒有引起這么大的風波,因為那些被卸載的收費軟體商沒有騰訊這么強大,是互聯網的相對弱者,發不出多大聲音,也沒有「反綁架」的能力。於是我們順利卸載了瑞星、金山等收費殺毒軟體,安裝使用起360的免費殺毒軟體,固然一開始感覺很不錯,有苦大仇深後「翻身得解放」的感覺。但等到收費殺毒軟體被擊退了,現在我們就必須看360的越來越多的廣告了;如果360現在如果不打廣告,又免費給我們殺毒,他也會破產的。現在360舉一反三,綁架我們使用「扣扣保鏢」,不讓我們能看到QQ廣告,我們同樣感覺很好,再次感到「翻身得更大的解放」了,於是我們覺得360是億萬網民的大救星,但是騰訊足夠強大,有能力「反綁架」,於是我們很多人站到了360一邊為360吶喊助威,再次被「願意」,而且是「狠願意」。我們怎麼如此不理性呢?等到QQ被擊退了,360就會推出(據傳現在已經推出)IM即時聊天軟體。如果推出來,自然一開始在沒有擊退QQ之前會沒有彈窗廣告,360會讓我們過上幾天沒有廣告彈窗的清靜幸福日子,因為360有殺毒軟體的廣告收入源源不斷提供支持與騰訊競爭打消耗戰,而騰訊QQ卻只有QQ廣告作為自己的主要收入來源,現在被掐斷了,沒有了糧草,騰訊又不太可能開發免費殺毒軟體去搶佔360的市場和廣告收入資源,三軍未動,糧草已斷,必敗無疑——這個就是360的如意算盤和要獨霸互聯網天下的「雄才大略」:騰訊盡管現在強大,但是360有統一互聯網天下的可能。等到QQ被擊退了,360一統互聯網個人殺毒和IM及時聊天市場,360的IM一定也會做廣告的,甚至更多......到那時,我們只能聽任360擺布,還不知道360會對億萬網民做出些什麼來,也許組織召開個「聽證會」,然後對我們開始即時聊天收費也不是沒可能!因為360壟斷市場後總是要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這個是壟斷資本的本性和危害,與個人品德無關!於是我們只有逆來順受,忍氣吞聲了,於是億萬網民又只能盼望出現「361」來拯救我們了——億萬網民永遠處於被拯救的弱勢當中無法真正站立起來——這個就是互聯網社會的「周期律」。廣大網民被360綁架後還集體無意識地跟著360起鬨搞互聯網群眾運動,最終的結果是:億萬網民總是過不上幾天好日子,受害的永遠都是億萬廣大網民,在互聯網上網民永遠都成不了上帝,永遠都沒有真正的發言權,始終逃脫不了互聯網大鱷和寡頭控制和擺布的命運。
第七,沒有完善反壟斷法,互聯網就沒有公平和寧日。誠然我們現在是在受騰訊這個處於IM即時通訊市場絕對壟斷地位的企業壓迫著,很多的軟體公司被騰訊利用自己在IM即時通訊市場的壟斷和支配地位被騰訊山寨後死去,如很多的游戲軟體,聯眾等等,他們的利益就這麽樣被騰訊這個壟斷「山寨」大鱷吃掉了,黯然退出了自己開創的市場,對自己的利益拱手相讓,這個大家都知道的。而現在我國的反壟斷法只有一些原則性規定,在現有法律條件下,很難說馬化騰的騰訊公司的行為是違法的。馬化騰確實也是不道德的,但是在一個嚴重缺乏法制制約的互聯網市場,競爭又這么你死我活的激烈,我們很難去非難馬化騰一個人,因為大家都是在互聯網這個無法無天的虛擬天地里肆意妄為,不擇手段,只有強者為王,敗者為寇,沒有公平和正義可言,我們冷靜想一下,那些被360和騰訊擊退出市場的瑞星、金山、可牛、聯眾等公司以及他們的員工,他們才是互聯網真正的弱勢群體,他們因為互聯網的壟斷而讓出了自己的所有利益和市場,他們的利益有誰為他們吶喊呼籲維護過?如果我們因為這場紛爭只要騰訊和馬化騰對億萬網民承擔道義責任,私下認為也是不公平的。騰訊固然是壟斷地位,但是現實社會和網路社會的壟斷的還少嗎?我們至今不都還在「享受」著移動通訊的雙向收費和石油公司的高油價嗎?我們為什麼要為了騰訊那點彈窗廣告給我們帶來的那點不便而被360綁架利用去為難騰訊和馬化騰,充當360的炮灰和推手呢?這對我們連蠅頭小利都算不上,QQ我們不是可以照樣使用嗎?我們為什麼這么樣不近人情?我們又為什麼不去奮起非難我國的網速只有國外的幾十分之一,那給我們上網造成了多大的不便?!難道因為騰訊是我國數百壟斷特大企業中的「弱者」,我們就去「撿軟柿子捏」嗎?我們億萬網民的道德和公平意識又在哪裡呢?所以,我國的反壟斷法律還不完善是導致這場紛爭的原因和關鍵所在,在完善前,騰訊只要不違法,馬化騰再不道德,那也是他的權利,他不要面子不愛惜自己的名聲和榮譽,那是他的自由,不道德是人的自由,只有違法犯罪才應該受法律制裁!反壟斷是國家責任和義務,應該由國家有關部門或者行業部門依據反壟斷法啟動對騰訊和360的反壟斷調查和訴訟。讓我們回歸理性,呼籲保障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廣大消費者和億萬網民合法權益的反壟斷法盡快完善起來吧!
『捌』 經濟法是啥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玖』 求360與騰訊之爭的論文摘要。題目是經濟法視野下"3Q大戰"的探究。
你不會是張琳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