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發帖
1. 我在中環地產上班二十天沒簽訂合同沒拿到工資,然後就去網上發帖子,要負法律責任嗎
不負法律責任,而且當事人可以反映到就業局解決,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申請雙倍工資賠償。
2. 勞動法第四十七條的內容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3. 勝最終解釋權辦法
戰勝最終解釋權必殺技術!:因為我國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最終解釋權」,正像你所說的,是格式條款中的霸王條款。利用的是我提出一個格式條款,你買了我的商品或服務就要接受我的格式條款,但「某某享有最終解釋權」這個格式條款根本無效。以下是我的一點拙見:
合同的解釋是合同法中一個極為重要而又相當復雜的問 題。合同的解釋是指根據有關的事實,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方 法,對合同的內容所作的說明。它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 的合同解釋,是指所有的合同關系人基於不同的目的對合同 所作的解釋,也就是筆者所界定的「對合同的理解」。較狹義 的合同解釋,是指按照通常的理解對合同條款所作的解釋, 也就是我國合同法第41 條所規定的「解釋」的含義。當採用 此種含義時,對於同一項合同條款可能有兩個以上解釋,因 為對同一合同條款可能存在兩種以上的通常理解。最狹義的 合同解釋,是指在解決合同爭議過程中,仲裁機構和法院對 合同所作的解釋,也就是司法機關行使對合同的解釋權的結 果。當採用此種含義時,對同一項合同條款的解釋只能是唯 一的。把合同解釋限於最狹義范圍,是各國合同解釋立法的 通例,也是學術理論界的傾向性主張
從我國合同法規定上看,商場的「最終解釋權」 條款違反了法律強制性規定,屬於無效條款
我國合同法第39 條規定,「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 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根 據合同法理論,包含有格式條款的合同被稱為格式合同。[1] 格式合同又稱為標准合同、定式合同,法國法稱其為附和合 同。由於現代經濟生活對於交易效率的要求日漸提高,締約、 履約行為大量發生且不斷重復,企業壟斷地位導致締約行為 出現強制傾向,使得格式條款、格式合同的運用日漸普遍。典 型的格式合同存在於郵電、鐵路、銀行、航空、城市用電、城 市用水、醫院等壟斷性行業。在不存在壟斷性的行業,如商 業零售業,為了簡化交易,節約時間,某些情況下也會使用 格式條款,附加於議定合同之中,使得議定合同也具有了格 式合同的性質。
我國合同法第41條明確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 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 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 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如果承認 商場單方提供的規定由商場享有合同的最終解釋權的格式條 款有效,則意味著一旦雙方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應 以商場單方的解釋為准。這明顯違反了合同法第41條的強制 性規定,因此應認定該格式條款無效。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格式條款憑借其自身的特點與價值在各個行業得到廣泛應用,促進社會經濟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其中,不平等格式條款的泛濫已經影響到社會大多數人的利益,而我國的立法、司法、行政及社會機制對其都沒有起到有效的規製作用。本文首先對「最終解釋權」條款這一廣泛存在於商品促銷廣告中的不平等格式條款的特點和本質等進行了全面分析,進而對其規制現狀和存在的缺陷進行了系統描述,並在此基礎上對其規制制度的健全和規制體系的完善提出了建議。
一、問題的提出
(一)商家附加「最終解釋權」條款的用意
目前,消費領域中存在著大量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不平等的格式條款,一些商家頻繁利用這類格式條款,逃避法定義務、減免法律責任,引起消費者的強烈不滿。其中越來越引人關注的,當屬「最終解釋權」條款,即商品促銷廣告中最流行的用語??「本店(商場)對促銷活動內容擁有最終解釋權」。[1]
在商品促銷廣告中用格式條款的形式聲明最後的解釋權歸其所有,這一作法不僅為許多商家所樂於採用,而且使「最終解釋權」發展成為了許多行業業內約定俗成的一個用語。商家們認為,舉辦促銷活動,如果不聲明保留「最終解釋權」,遭遇糾紛時,就會陷入無法擺脫的被動境地。甚至還有人稱,「最終解釋權」條款是專門為對付那些投機取巧、專鑽空子的消費者而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 [2]
乍聽這一說法,會覺得頗有幾分道理,但事實並不是那麼簡單。為突出促銷目的,商家往往把「打折」、「優惠」、「贈送」等內容在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上大肆宣傳,為達到從視覺、聽覺上刺激消費者感官的效果,其宣傳內容總能理解成多種意思。而消費者往往是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後,才知道自己對廣告的理解不能和商家對廣告的解釋達成一致。這時,商家用最小字體,寫在商品促銷廣告最不起眼的地方的「最終解釋權」條款將被推到前台,熟練地套用一句:「既然在合同中已明確約定了活動『最終解釋權』的歸屬,就應按照約定內容執行。」以排除消費者的理解,堅持符合自己利益的解釋,從而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商家這種做法, 等於從一開始就和消費者簽訂了一個不平等的合同, 將自己置於一個強勢地位,一切自己說了算,鑽法律空子的同時也愚弄了消費者。
可見,大多數商家在商品促銷合同中用格式條款形式保留「最終解釋權」,意圖在於使「最終解釋權」被賦予某種事先約定的契約效力,從而在與消費者發生合同爭議時,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二) 「最終解釋權」的界定
從文學角度看,「最終解釋權」一詞的字面意思很簡單:「最終」是指最後、末了,再沒有迴旋餘地。「解釋」是指說明含義、原因、理由等。「最終解釋權」就是,最後的說明含義、原因、理由的權力。但從法律角度來講,「『最終解釋權』是一個涵蓋多領域的比較復雜的概念,包括司法最終解釋權、學術最終解釋權、行政最終解釋權以及民間最終解釋權等。」 [3]目前,我國有關法律並沒有對本文所提到的對商品促銷廣告中的「最終解釋權」這一概念作出明確解釋,而我國學術界對它也沒有比較明確界定。筆者對這一概念的理解是:商品促銷廣告中的「最終解釋權」,是指在商品促銷廣告的內容存在漏洞或者當事人對商品促銷廣告內容的理解產生分歧的場合,對漏洞或爭議內容作出最後決斷性說明的權力。
(三)商家「最終解釋權」條款的性質
「所謂格式條款,是指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訂,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又稱標准合同、標注條款、格式合同等。」 [4]典型的格式條款主要存在於郵電、鐵路等壟斷性行業,在不存在壟斷性的行業,如商品零售業,為了簡化交易,節約時間,某些情況下也會使用格式條款。
商品促銷廣告的內容是商家預先擬定、由其單方提供、未經與消費者協商、不允許消費者予以修改或補充並且將反復適用於不特定公眾的,具有格式條款的一些主要特點,一般被認定為格式條款。因此,商家在其商品促銷廣告中聲明保留「最終解釋權」的條款就屬於格式條款。
(四)「最終解釋權」條款侵犯了消費者的哪些合法權益
「最終解釋權」條款給了商家一個無限大推卸責任的空間,深入究之,商家這一行為著實侵害了消費者的諸多合法權益。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7條到第15條,規定了消費者的九項權利,概括起來包括:人體健康和人身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權利;公平交易的權利;獲得補償、賠償的權利;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接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知識的權利;人格尊嚴、民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正是基於這些權利,在法律的保護下,消費者有權作出一定的行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為以實現其權利。
商家在商品促銷廣告中提出種種誘人的、似是而非的優惠條件,待沖著優惠條件去購物的消費者跌入消費陷阱後,仗著隱匿其中的「最終解釋權」條款免除其法律責任的行徑,無疑侵犯了消費者知悉真情的權利、公平交易的權利、獲得賠償的權利和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監督的權利。
二、「最終解釋權」條款的性質以及「最終解釋權」的歸屬
(一)「最終解釋權」條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商家以格式條款形式設立「最終解釋權」是否合法、有效,這涉及到《合同法》的相關內容。
格式條款在訂立的時候如果未與對方進行必要的協商,從而使制定者為了自身的利益,在制定條款時盡量使自己的權利較多、責任更少,很容易造成對相對方利益的侵害。為了防止格式條款的濫用及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不平等,《合同法》對格式條款的使用進行了法律限制。
1、規定了格式條款的使用義務
按照《合同法》第39條的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這一規定要求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遵循公平原則,對使用格式條款的當事人應當盡到合理的提請注意和說明義務。
公平原則是合同當事人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所謂公平原則,是指在合同的訂立和履行過程中,要以公平觀念來調整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公平觀念表現為「於利益不自取過多而與人過少,於損害亦不自取過少而與人太多」 [5],是指以利益是否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來確定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追求公正與合理的目標。在合同法中,公平原則要求當事人之間公正合理地確立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從而排斥制定格式合同一方憑借其優勢對另一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侵害,而要求格式條款提供方對其相對人盡到合理的提請注意和說明義務就是遵循公平原則的表現。
說明義務很容易理解,那怎樣才算盡到了提請注意義務?首先,格式條款本身所使用的語言必須清楚、明白。其次,應當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注意,例如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提醒。再次,提請注意必須達到相當程度,即足以使相對人注意到有免除或減輕商家責任的條款存在。最後,提請注意義務的履行必須是在合同訂立完成之前,因為只有在合同訂立之前提示,消費者才能夠對是否訂立合同作出真實的意思表示。
商品促銷廣告多言語含糊,商家事先於廣告隱蔽位置聲明自己享有「最終解釋權」,欲在消費者消費之後做出「最終解釋」的行為,明顯沒有盡到提請注意的義務,違背了公平原則,違反了合同法第39條的規定。
2、規定了格式條款的無效情形。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40、52、53條的規定,具有下列情形的格式條款無效:(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6)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免責條款;(7)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8)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
商家的「最終解釋權」條款屬於其中「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情形,嚴重違反了公平原則,《合同法》第40條對其加以明確規定並確認其無效。
3、規定了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時的解釋原則。
《合同法》第41條,在兼顧雙方利益的基礎上規定了對爭議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相對於「通常理解」,是格式條款的特殊解釋原則,又稱為「疑義利益解釋規則」或「不利解釋規則」。此種解釋規則源於羅馬法 「有疑義應為表意者不利益」的解釋原則,其後為各國法學界所接受,並為英美法和大陸法所採用。[6]
根據以上規定,遇到格式條款爭議時,應先按照《合同法》第125條規定的合同解釋原則[7]進行通常理解,如果仍有兩種以上解釋,就應當採用特殊解釋原則進行解釋。其理由非常簡單,格式條款是提供方單方面制定,發生分歧或者表意不清時,如果又採用有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當事人的解釋,對於提供方在簽訂合同時就設下的合同陷阱則無法避免。因此解釋含義不清的條款應首先考慮保護附合方當事人的利益。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關於格式條款特殊解釋規則的規定屬於強制性規定[8],不允許當事人以約定排除其適用,只要格式條款按照通常理解有兩種以上解釋的,無需任何前提條件,就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合同一方的解釋。而如果承認商家對其單方提供的合同條款享有有效「最終解釋權」,則意味著一旦當事人雙方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應以商家單方的解釋為准,明顯違反這一強制性規定。
綜上所述,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商家在商品促銷廣告中所附的「最終解釋權」條款,顯然違背了公平原則,違反了合同法的強制性規定,是為無效條款。因此,商家的「最終解釋權」條款沒有法律依據,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並不能免除其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二)「最終解釋權」的歸屬
1、「解釋」的必要性及其權利歸屬
商品促銷廣告作為商家推銷自己商品的重要手段,在市場交易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內容必須真實、健康,措辭也應注意嚴謹、准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條和第24條的規定,對於商品促銷廣告中牽涉消費者利益的宣傳條文,消費者享有知情權,商家有義務將其具體內容講述清楚,盡量不讓消費者產生誤解。但是,一方面,我國語言文字本身存在著復雜性、多義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對同一詞語、同一句話往往可以作多種解釋;另一方面,現時商家舉辦的商品促銷活動,涉及的商品品種多、操作流程細,媒體廣告在有限的字數內不可能一一說明,要求商品促銷廣告的宣傳內容在表述上只能有一種清楚明白、不會產生歧義的理解過於苛刻,從而使對其內容進行解釋不可避免。
那麼誰對商品促銷廣告內容擁有「解釋權」呢?
普通合同的訂立需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格式合同的訂立也是一樣。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接受要約的相對人一旦進行承諾,合同便成立。根據《合同法》第15條第2款的有關規定:「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商品促銷廣告的內容確定,其邀請對象無需與其提供者進一步協商就可以直接交易的,應認定為要約。消費者應此要約到商家消費即作出承諾,使買賣合同成立,商品促銷廣告內容即對雙方都發生效力。依照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此時當事人雙方因合同內容產生爭議的,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共同擁有解釋權,即商品買賣合同成立後,發現商品促銷廣告內容有漏洞或者有歧義,商家和消費者作為合同當事人都享有解釋的權利。商家作為促銷活動規則的制定者,商品促銷廣告的提供者,行使「解釋權」不但是一種權利更是一項義務。
2、「最終解釋權」的所屬
由於「最終解釋」的根本目的在於,使商品促銷廣告中不明確、不具體、存在漏洞或歧義的內容歸於明確、具體、完善和清晰,使當事人間的糾紛得以合理解決。實踐中,商家與消費者協商解決爭議時,行使「解釋權」所做的解釋,實質上只是當事人對合同單方面的理解,對相對方均不具有約束力,根本無法實現「最終解釋」 的目的,並不具有法律效力或者說並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因此,商家與消費者的解釋都不是「最終解釋」。
根據《合同法》第128條的規定,合同爭議的解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的方式。如果當事人無法和解,糾紛不能平息,就只有通過在工商部門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或者以仲裁、訴訟的方式來最終解決。因此真正能夠達到「最終解釋」目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決斷性解釋,只能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仲裁機關和人民法院的解釋。因商品促銷廣告有歧義發生糾紛時,應當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仲裁機關或審判機關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就爭議條款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最終解釋以解決糾紛。
可見,商品促銷廣告的「最終解釋權」應當歸屬於消費糾紛的解決機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仲裁機關或審判機關。
三、對「最終解釋權」條款的規制
近年來,商家在商品促銷廣告中附「最終解釋權」條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已經引起了立法、司法、行政部門的廣泛關注,甚至是社會各界的普遍的敵視。
「最終解釋權」條款屬於格式條款,要對商家使用這一條款的行為進行規制就必須進一步對格式條款進行相應規制。依照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4條的規定,消費者與商家發生格式條款爭議時,可通過下列途徑解決:與經營者協商解決;請求消費者協會協商解決;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此,我們可以綜合採用立法規制、司法規制、行政規制、社會規制和自我維權的手段來健全我國格式條款的規制機制,建立完善的規制體系,從而遏制商家利用「最終解釋權」條款所進行的侵權行為。以下筆者將從這幾個方面,有重點地進行論述。
(一)立法規制
所謂立法規制,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將某些格式條款,如「最終解釋權」條款,作為不平等格式條款明確寫進法律,當合同中出現此類條款時,宣告無效。
立法規制中,以實體法規制格式條款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行政規制和司法規制的基礎。國內外格式條款立法體例,不外乎兩種形式:「其一是規制格式條款的有關規定散見於各單行法中,並由一部位階較高的法律如民法予以統攝。其二是在有位階較高的法律對格式條款作出抽象規定之外,又制定出對格式條款予以專門規范的法規。」 [9]我國應兼采這兩種立法體例,一是在民事基本法中制定有關格式條款的一般性、原則性規定;二是在基本法之外製定格式條款單行法,對格式條款作出詳細、具體的規定。
就目前而言,我國規制格式條款的主要法律依據是《合同法》的第39條到41條以及散見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險法》、《海商法》中的一些條款。同時,在上海、甘肅等地已相繼出台《上海市合同格式條款監督條例》、《甘肅省合同格式條款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
可以說,目前我國法律對於格式條款的規定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從立法形式上來看,我國法律對格式條款的規定散見於多項法律之中,過於簡單化和概括化,沒有共通性的指導原則,很難形成一個有效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法制體系,一旦發生法律糾紛,很難做到有法可依。從立法內容來看,法律對格式條款的有關規定內容簡單抽象、可操作性不強,不利於運用法律的杠桿來規制格式條款,維護公平正義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例如,存在對格式條款的訂立程序未予規范;對提供格式條款方不履行法定義務或者當格式條款無效時的處理未予規定;對不平等格式條款的具體情形未涉及等情況。[10]正是由於存在上述不足,目前我國法律對格式條款的規范已不能適應日益紛雜的社會經濟活動,也難以在行政、司法活動中體現公平與正義的法律價值。
針對目前我國的立法現狀,建議對《合同法》中關於格式合同規制的條文作出司法解釋,其中應當包括對不平等格式條款如何確定,免除或限制責任條款的認定以及合理提請注意的方式等問題的解釋。並在條件成熟時進行專門立法,通過專門的法律對格式條款進行全盤規制並為行政規制及司法規制奠定基礎。該專門法律需以加大對處於弱勢的一方當事人的保護力度,維護合同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對等作為立法宗旨。該專門法律應對格式條款及不平等格式條款的定義、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和方法、格式條款行政審查和司法審查的內容和程序、不平等格式條款的認定和處理等方面作出詳細、具體的規定。這一做法不但是近年來多數國家的通行作法,同時也為實踐證明是較為完備的作法,已成為當前各國共同的趨勢。
根據本文對「最終解釋權」條款的分析,建議在格式條款單行法中將其明確規定為不平等格式條款不具備法律效力,並由其提供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一做法,一方面能讓商家從法律上直接認識到「最終解釋權」條款的制定將最終被否定,從而減少這類條款的使用;另一方面能使消費者更清楚的了解「最終解釋權」條款是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也能預知自己進行訴訟的結果,從而提高消費者尋求司法救濟的積極性。
(二)社會規制
所謂社會規制,是指由行業協會或消費者協會等社會團體與相關企業協商確定格式條款的使用、受理投訴、調解糾紛,向有關機關提出管理乃至取締特定格式條款合理化建議,對特定格式條款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等。
1、行業協會規制
由各行業協會對格式條款進行審查和監督的做法在英美法系國家比較盛行,並且達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於我國市場經濟的現實發展程度相對較低,各行業對誠信這一市場活動最高道德准則的理解和執行還很不到位,致使我國建立的一些行業協會尚不健全,不可能超然於本行業的經濟利益而為消費者主持公道。因此,用此種方法規制格式條款在我國目前尚有困難。具體來講,主要存在這樣一些顧慮:「第一,行業協會是否有能力承擔對格式條款的審查和監督責任頗成問題;第二,行業協會是否能站在消費者立場與企業對立存在疑問;第三,行業協會是否會為了企業利益使利用格式條款避法的行為更加惡化。」[11]
我國各行業對誠信原則的理解和執行不到位,主要表現在制定格式條款的單方意志性較強。這一點從商家堅持於商品促銷廣告中使用「最終解釋權」條款就可以看出。而要改變這一局面,首先要使商家認識到:通過「最終解釋權」條款,確實有可能獲得短期利益,在與消費者的關系中暫時處於強勢地位,但付出的是信譽的流失,從長遠來看其實並不合算。更進一步,要使商家意識到:保護消費者權益,實際上也是保護商家的合法權益;誠信才是根本的經營之道。相信在誠信基礎上,建立起健全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超然於本行業經濟利益之上、能夠主持公道的行業協會,對格式條款的規制必將起到重要作用。
2、消費者協會規制
消費者協會是一個代表消費者群體利益的中介組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給它的定位是: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該法第32條賦予消費者協會「受理消費者的投訴」等七大職能,卻沒有對其職能的履行方式作出規定。這使得消費者協會一直處於沒有行政職權,也沒有訴訟主體資格的尷尬境地,在為消費者維權過程中,常常有心無力。
消費者協會在面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時,既不能採取行政措施,也不能直接狀告商家,而只能採取調查、調解、為消費者提供法律援助、對侵權行為進行曝光等方式協助解決,而這些方式都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弱點。以調解和「曝光」為例:由於商家的優勢地位,及消費者往往耗不起調解的麻煩,往往只能接受商家並不合理的解決條件;各地方消協並非都具備足夠的法律素質與專業技術知識,其不正當的「曝光」行為,可能引發侵犯商家權利糾紛,而一旦消協因此而承擔了敗訴責任,將產生巨大的不利的社會效果。
除了以上消費者協會本身的問題,我國對格式條款的規制還存在以下現狀:首先,當前許多不平等格式條款涉及的消費者眾多,對於單個消費者來說受損利益微小,許多消費者不願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訴訟。其次,許多格式條款的不公平性不明顯,普通消費者經常自身合法權益受損而不自知,更談不上有針對性地提起訴訟。再次,相對處於劣勢的消費者在證據採集與運用上明顯不能與勢力強大的商家對抗。[12]
因此,為在我國充分發揮消費者協會規制格式條款的作用,建議對嚴重侵害消費者利益的格式條款,消費者協會有權要求格式條款提供方予以糾正,可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提出申請,建議變更該條款或認定該條款無效。同時,建議賦予消費者協會以訴權,對相關企業或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處理結果不服的,有權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判決宣告某個行業、企業所使用的某個格式條款無效。
相信,專為維護消費者權益而設的較普通消費者掌握了更多法律和其他專業知識的消費者協會,進行了這樣的改革將更有利於格式條款的規制,更能夠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國合同法第四十一條明確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如果承認商場單方提供的規定由商場享有合同的最終解釋權的格式條款有效,則意味著一旦雙方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應以商場單方的解釋為准。這明顯違反了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的強制性規定,因此應認定該格式條款無效。
所以對於合同的條款,只有司法部門依法享有解釋的權利,其解釋具有法律效力,而當事人只能對合同作出自己的單方理解,其「解釋」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因此,從法律意義上而言,商場不享有對其促銷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所以,某個大網站是違法運作!必須收集相關證據,訴諸法律,但是,證據往往被商家銷毀!!無可奈何花落去,吸取教訓,永遠不去參加這類活動為上!!!!!!!!!
4. 第一簽裝修合同當時沒讓我看,是一份兩式的,回家看了有些條約不滿意
你可以和對方去協商要求重新簽訂的啊。並且雙方簽訂合同是需要子啊雙方自願的情況下正常簽訂的,就是合法的。
對方沒有給你看,有點屬於欺詐行為啊。
推薦你在網路尋問律師。可以去網路中的 法律咨詢貼吧 去發帖詢問
5. 已離職員工無權安排工作怎麼發通知
已經離職的員工無權安排工作,那麼就直接告訴他就可以了用,這樣員工有一個心理的准備,畢竟已經離職了,不安排工作就不安排工作。
6. 外服公司到底是什麼樣的公司
上海對外服務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外服,還有中智
四達,北京外企服務有限公司,這一類公司本來的成立是因為外企不能保管檔案,不能交四金。早期外企只有代表處不能招人,就委託外服公司代辦員工人事關系,保證勞動者利益,
但是隨著外企越來越多取得公司注冊具備了和勞動者獨立簽訂勞動合同的條件。但是很多外服公司已經演變轉型改制為商業化公司,為了追求盈利,他們和外企變成了客戶關系,為員工辦理人事事項賺取勞務費。並且最近今年,上海外服等公司利用新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文字細節的曲解錯誤套用。和外企合夥把大量本該和外企直接簽頂勞動合同的員工欺騙誘使並利用合夥騙取員工先辭職再去外企上班,然後再去外服簽合同的把戲,害的很多勞動者不明真相,被迫和上海外服簽訂了勞動合同。同時後補派遣去外企工作
他們這樣做的好處是,外服和外企簽訂的勞務合同是任何理由可以退回員工,類似說法也體現在勞動合同里,當然表明什麼依法等規定。但是實際實施的時候,基本外企想退就退!外服無條件接受,因為套用勞合法派遣內容無工作時間最低工
資的規定,該規定本意是保護臨時工農民工等低收
入弱勢群體。拿在這里進行所謂的保護高收入高級人才屬於荒唐!
更有甚者!隨意解除的條款勞動者往往不服,會有爭議!外服和外企合謀使用了最狠毒的一招。胡亂編造員工違反公司規章制度嚴重違紀!通常是雞蛋里挑骨頭或者是橫加誣陷的理由借口!外服通常會照單簽收退回,並且在合同中隱藏好了一條,勞動者在用人單位違紀被退回即解除勞動合同!!如此一來,外服騙來的員工隨意的打發走了!!這就是「被外服」,也就是說整個過程中,勞動者被動的成為外服的員工,又被動的被解除。所有勞動法規定的權益被侵犯。而且工
會在這里起的作用幾乎為0,除非你強烈的要求界入,他們也會搪塞推脫,成了龍子的耳朵走走形式。有很多懷孕臨產的孕婦,哺乳期母親,因公因私患病的員工,和個別被外企侵權的員工,和外企的中方或外方領導關
系緊張的員工,都被莫須有的違紀罪
名給與解除合同拿不到或者拿不足應有的補償。很多人上網發
帖抗
議,都被外服公司通過網
絡公
關或者直接和有廣
告關系的搜
索網
站進行和
諧刪
帖或者隱藏或者置換對
外服有利的帖
子靠前,不利的帖子沉入海底,這些記得利益的奸
商和中間
商團伙
抱團地溝里
作惡!
7. 自駕游免責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無論是法律本身的規定還是司法實踐,這種免責協議都是難以免責的。朋友間的自助旅遊,組織者對參加者負有一定安全保障義務,如果隊員出險,領隊要擔法律責任。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陌生人拼游一旦引發民事糾紛,個案的各種細節的確認以及隨之而來的索賠,都沒有那麼簡單。由於自助游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定義,適用的法律有《合同法》、《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
幾乎所有自助游的組織者都會在發帖時附上一個免責聲明,表明跟帖者是自願參與,責任自負,以此來免除「後顧之憂」,這就是「驢友」們常說的「生死狀」。由於組織者提供的大多是無償服務,所以參與者也不會過多計較,對這樣的條款一般都會欣然接受。而實際上,這樣的條款並不能真的一「帖」就完全免責。在自發召集的AA制出遊方式中,由於組織形式決定了成員對組織者不具有接受服務和依附關系,事前的免責條款具有一定的警示效力。但成員之間約定實施的是一項危險活動,彼此間設定了互助的義務,當活動過程中成員間違背互助義務的宗旨時,免責條款就不管用了。而且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涉及人身傷害的免責條款不受法律保護。由此可見,即使簽訂了「生死狀」,組織者也要履行自己的風險提示義務,在危難時,全體「驢友」間也要履行力所能及的相互救助義務。否則,一旦出現意外,就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8. 曠工一天扣三天工資怎麼舉報
你可以到當地的人社局勞動監察大隊舉報,但如果企業裡面有規章制度曠工一天扣三天工資是合理的,你舉報是無意義的。
9. 招租房子怎麼發帖
1、若是當地城管允許張貼廣告,可以在公告宣傳欄張貼出租廣告。在寫出租房屋信息時,要把房屋室內的具體布局、配套設施、周邊環境、室內面積、裝修情況等寫清楚,還有重要的是寫清地址和聯系方式。
2、可以發到微信朋友圈。
3、到當地的中介登記准備出租房屋的信息。
4、到當地的媒體,如報紙、廣播電台、電視台等發出要出租房屋的信息。
5、將出租信息在中介網站上發布。
(9)合同法發帖擴展閱讀:
房屋出租的注意事項
1、如果要出租自己的房子的話,那麼先要把自己的房子裡面的電器設備進行一個統計,最好做出一個列表,這樣租房子的人可以一一核對,保證自己出租房子的時候電器的完整性和價值。我們出租房子以前,要把家裡面的水暖管道全部的檢查一遍,保證使用的安全和管道的通暢,同時租房子的人,要和你一起再次進行檢查,然後雙方要一起簽字確認。
2、在出租房子之前全部繳納完畢,這樣可以避免出現一些糾紛,而且大家要和租房子的人核對清楚,並且雙方要簽字進行確認才可以。大家出租自己的房子的時候,盡量把自己的手續全部帶起,同時要放租房子的人也把身份證戴上,這樣雙方在寫合同的時候比較方便,另外合同文本網路上面很多,大家下載一份列印即可。
3、盡量不需要和中介打交道,因為中介的費用比價高,這筆錢還不如我們自己麻煩一點,自己准備一些資料就可以了,這點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出租房子的方法很多,如果我們自己出租的話,那麼可以在一些大型的網站登上自己的信息,也可以在自己的小區張貼一些小廣告,這樣實際的效果很不錯,大家可以試試。
4、要把自己和租房子的人雙方都留一下一個彼此的身份證復印件,同時要留下電話,這樣是為了有意外情況發生的時候可以彼此聯繫到人。最後說一下自己的房子,自己要珍惜,因此在訂立合同的時候,最好把房子的一些保護措施寫進去,這樣才可以保護房子,也是保護自己的利益,大家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