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美國社會安全法

美國社會安全法

發布時間: 2022-07-24 07:24:31

㈠ 美國公民失業可以不付房租嗎

美國失業救濟,房租還是要付的。
美國失業救濟,被解僱者可領到26周救濟金,還可以享受廉租房政策。
在美國,住房的租金是很高的,在大城市尤其昂貴。住房補貼也是一種救助低收入人群、老人及殘疾人的福利方案,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提供低收入住房,由有關住宅部門監管;另一種是低收入者可以取得住房補助券來租用私房。這項救助政策也是由聯邦政府住宅和城市建設部出錢,各州及縣的住宅機構 ( Public Housing Authorities) 來具體經營。由於各地的收入水平不同,因此住房補貼的救助標准也不一樣,住房補貼一般根據救助對象的年收入和家庭規模來發放。目前全美國有350萬戶低收入家庭享受著這項補貼。

美國社會福利制度的建立,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並反復不斷地進行調整和改革。美國社會福利制度的發展,有以下兩個基本特點:

第一,在美國社會中,對社會福利的角色始終有兩種相互沖突的觀點。其中之一是殘補式( resial) 的觀點,意即社會福利是種填補空缺或急救式角色,只有當家庭與市場無法滿足個人的需求時,才由社會福利制度提供服務。這意味著,社會福利是一種「對不幸者慈善」( Charity for Unfortunates) ,服務的供給並非是天生的權利,而是一種恩賜,受惠者必須盡某些義務。另一種是制度式的觀點 ( Institutional View),依此觀點,社會福利乃是現代工業社會中一種適當的、合理性的功能,用以協助個人自我實現。美國社會福利的歷史發展過程深受這兩種思潮的左右。在社會福利發展早期,明顯地是採用殘補的方式,傾向於慈善救濟,政府盡量不介入。自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之後,兩種觀點都被運用在社會福利服務當中,政府開始介入而建立社會安全制度,有些方案本質上是殘補式的,而有些方案在設計與執行上則採用制度式的理念。

第二,美國社會福利行政體系基本上可以分為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包括郡 (縣)、市的社會福利部門。從社會福利的法律和政策的角度來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是主要的決策者。各州政府與聯邦政府在制定和執行社會福利的法律、法令和政策時並不總是一致的。

社會福利制度的建立是社會現代化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是滿足個人基本需要,增強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在美國,失業救助作為一項解決失業問題的辦法,發揮著重要的功能。美國的失業救助包含兩個主要方面,即失業保險和公共救助系統,前者專門針對失業人群,後者並不是專門為失業人士提供的,但是如果失業者符合標準的話,也可以享受,其目的都是在於維持社會成員最低的生活水準。一般說來,相當多的失業者都會使用公共救助系統。

1、美國的失業保險制度。1935年的社會安全法奠定了美國失業保險制度的基礎,1937年全國各州也陸續通過了失業救濟法。美國的失業保險實行雙層制,也就是說由州政府經營,聯邦政府補助經營費用,各州的具體措施並不是統一的。聯邦政府通過稅收杠桿來推動此項制度的實施。具體來講,僱主負擔和支付全部保險費,保險費率大約是雇員工資的 6.2%,州政府將收上來的90%劃作失業救濟金,其餘的10%上交給聯邦政府。失業保險制度的目的是為缺乏就業機會的個人與家庭提供經濟援助,為失業者提供時間找到合適的工作,同時在社會層面穩定經濟,提高勞動力的有效使用。失業保險制度的具體服務人群包括私營企業、州和地方政府機構及非營利性組織的雇員,聯邦政府的公務員則是由另外的保險制度涵蓋。目前全美國有近90%的從業人員享受失業保險制度。

在美國,要領取失業保險金,必須符合下列要求:(1)需就業超過某特定周數;(2)需准備、有意願且有能力再就業;(3)需提出給付申請並在就業輔導機構登記謀職;(4)非自願性失業;(5)失業前有工資收入;(6)需證明因缺乏個人適應的工作而失業,在失業期間,政府規定失業人士必須積極尋找工作。每周失業保險金額與失業者的工資及失業保險金的上限和下限有關。失業保險給付金額基本上是失業前工作收入的50%,平均每周保險金為200美元左右,給付前須投保大約52周。每周失業保險金的上限通常有兩種辦法決定,第一種是定死的標准,第二種是要根據就業者周工資的比例靈活調整,通常標準是就業人員周工資的50%到70%,大多數州都採用這一辦法;而下限標准,各州的情況不一。失業者經過等待期後,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時限通常每年不超過26周,麻州和華盛頓州則達到30周,在經濟低迷期間,這一時限還可以適當延長。例如,布希總統在第一個任期內曾將領取失業金的期限延長到了9個月。

美國失業保險制度的管理體系分為三個層級: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縣和市政府。聯邦政府層面設立勞工部,相關部門還包括就業與訓練局、失業保險處、財政部,它們的任務是認證和檢查各州的工作是否與聯邦政府的法令、政策相符合;提供技術性服務;提供數據;收稅並管理失業保險基金(這項工作主要由財政部來進行)。州政府設有勞工廳,具體管理失業保險,包括管理相關資料;收取失業保險稅;釐定標准;接受失業保險申請;支付失業保險金等。此外,地方各縣、市也設有就業中心和辦事處等機構。

2、公共救助系統。它大體包括臨時救助( The 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 、食品券、住房補貼、一般扶助( General Assistance) 、減免稅等福利政策。這些福利措施並不是專門為失業人群設計的,它們涵蓋的主要是美國的低收入階層或群體,這些特定群體的家庭財產與收入必須低於政府確定的標准,一般的失業人士也會被包含在內。

臨時救助政策( TANF) 的實施全部是由聯邦政府出錢,各州政府可以自行確定臨時救助的對象、救助標准及救助要求。各州的臨時救助對象是不同的,通常救助對象的個人財產低於4000美元,夫妻財產低於6000美元。救助標准也因各州情況、救助對象、家庭大小而不同,例如,1997年紐約州的三口之家月收入低於535美元,就可以享受救濟,救濟費不能超過400美元。失業者享受臨時救助的時限最多不得超過5年。

美國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不幸的是,估計如今全美國仍有3000萬人至少在一月內的某些時間因沒有錢而挨餓,其中包括數百萬的兒童[7],這實在是一個不小的諷刺。美國從1939年起就建立了食物券制度,1974年國會通過法令要求各州為低收入家庭都提供食物券。聯邦農業部出錢給各州政府發出食品券或食品卡,貧困家庭可以用這些食物券在零售店購買食品,食物券只能換取食物,不能換取金錢,其用意也是在於減輕低收入家庭的負擔。貧困的失業者及其家庭可以申請領取食物券,標準是根據這些個人及家庭的收入來規定的,一般是財產(包括銀行存款)不超過 2000美元。1998年全美國享受食物券的達到了2860萬人,平均每人每月享受的食物券金額為92美元。

一般扶助( GA) 提供的是暫時性的經濟協助,救助對象是那些不符合其他救助標準的個人與家庭。一般扶助是唯一沒有獲得聯邦政府補助的公共救助方案,它的經費是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縣、市、鎮)共同提供的,通常由地方政府負擔25%。一般來講,地方政府都盡可能地將一般扶助的受助對象轉介給聯邦政府的補助方案,以減少地方經費的支出。由於一般扶助的申請者大多是有工作能力但沒有就業的人,所以這項救助制度向來被看成是給「不值得協助的窮人」的公共救助方案,在美國的有些地方,它甚至帶有道德貶低的色彩。

此外,包括失業者在內的低收入人群還可以享受減免稅的救助措施。這項公共救助方案是由美國國稅局負責實施的,失業者享受減免稅的標准取決於個人收入及家庭中19歲以下孩子的數目。以1998年為例,個人收入低於 9770美元、家裡沒有孩子,或者低於25760美元、有一個孩子,或者低於29290美元、有一個以上的孩子的,均可以享受減免稅。失業者可以從聯邦政府得到的減免稅額為332美元(沒有孩子)、2210美元(一個孩子)或 3565美元(多子女)。

㈡ 家屬怎樣領取美國社會安全保險金

美國的養老保險分為三個部分,即聯邦退休金制度、私人年金計劃、個人退休金計劃。

(一)聯邦退休金制度

聯邦退休金制度是美國最基本的養老保險制度,始建於1935年,以當年美國國會通過的《社會保障法》為起點,以後經過不斷補充、修訂,基本條款沿用至今。美國聯邦政府的法律規定,職工退休年齡不分男、女都是65歲,同時必須納稅40個季度(具有10年繳費年限),才能享受待遇。養老保險費完全由僱主和雇員繳納,政府不予負擔。養老保險的費用,國家以徵收社會保障稅的方式籌集,由僱主和雇員按同一稅率繳納。雇員應繳納的數額,按照本人年薪的多少,採取分段辦法計算。年薪在5。5萬美元以下的部分,按照7。65納稅,其中6。2%用於養老、遺屬和傷殘保險,1。45%用於65歲以上老人的醫療保險;年薪在5。5~13萬美元的部分。投入1。45%(用於醫療保險)納稅;年薪在13萬美元以上的部分則不需要納稅。僱主按其雇員應繳納稅率納稅。所得每一美元稅金,其中73美人用於養老,19美人用於醫療,8美分用於傷殘。

聯邦退休制度通過法規規定65歲可能享受全額養老金,同時,允許提前退休,但養老金減額發給,雇員最多可以提前到62歲退休,但每提前一個月退休,養老金減發0。56%;如62歲退休只能拿到相當65歲正常退休人員退休金的80%;63歲退休能拿到86%;64歲退休只能拿到93%。年滿65歲後最多可再推遲5年退休,養老金增發0。25%。如66歲退休,可拿到相當65歲正常退休人員退休金的103%;67歲退休可享到106%……70歲退休可拿到130%,年滿70歲以後退休者,養老金不再增加。聯邦退休金制度的替代率平均約在50%左右。

(二)私人年金計劃

私人年金計劃各企業自願建立。美國政府向僱主提供稅收優惠措施以鼓勵僱主為雇員建立「私人年金計劃」。如企業從年營業額100萬美元中提取10萬美元作為雇員的「私人年金計劃」,這10萬美元可以免稅。在這種稅收優惠政策之下的「私人年金計劃」是美國聯邦退休制度的一個強有力的補充。目前全美有60%的雇員參加了私人年金計劃。

「私人年金計劃」主要有兩類:

第一類是確定待遇方式,即僱主對雇員允諾雇員退休後給予多少退休金,並根據允諾由精算家計算確定每年儲存金額。大分數企業採取這種辦法。

第二是交費方式,即先確定交費多少,退休時按照累積金額(包括本金、利息、投資利潤等)確定退休金額數,這類方式不需要向退休金擔保公司擔保。

(三)個人退休金計劃即個人儲蓄保險

個人退休金計劃,自願參加,儲金一般個人出3/4,企業出1/4;聯邦政府通過免徵所得稅予以扶持和鼓勵。在儲存時不納稅,在支取時再納稅,也是一種延期納稅辦法。此項計劃的最高存款額為每年2000美元,並且必須在每年的4月15日前存入。所存款項,連同利息在退休後即可領取,也可繼續存入銀行,但到達70歲時必須起用。對於年薪超過一定數額的,不能參加這項計劃。具體標準是:未婚者年薪超過3。5萬美元,已婚者年薪超過5萬美元。

二、美國社會保險管理體制和經費保障

美國的社會保險由聯邦政府的社會安全(保障)部署集中管理,辦法統一,機構垂直領導。全國共有社會安全(保障)工作人員65000餘名,分10個大地區設立社會安全(保障)局,下屬13000個辦公室,負責辦理社會安全(保障)業務。各縣、州(市)地方政府只負責附加保障計劃。

全國設立了40個電話咨詢中心,負責接受公民的查詢、咨詢電話。在網際網路上使用11種文字、開發10000餘頁資料供居住在國內外公民查詢。

全國每年徵收社會保障稅5684億美元,每年提取管理費用38億美元,提取比例約為7%。按全國6。5萬名工作人員計算,每人每年管理費用近6萬美元,為開展社會安全(保障)業務提供了保證。

三、美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優點

(一)社會保障機制比較完善,管理高度統一,約束力強。

美國的基本養老保障由聯邦政府集中統一管理。聯邦政府設立社會安全(保障)總署,負責全國社會養老保險有關法律的制訂和對全國政策業務的指導。全國劃分為10個大地區,分設社會安全(保障)局,並在各縣、州(市)分設辦公室,具體承辦社會養老保險事務。形成了一個社會保障網路,上下職責分明。各縣、州(市)地方政府,不承擔國家養老保險,只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訂補充養老計劃。美國所有公民都有一個相互不重復的社會保障號,對從業人員和退休者實施社會保障關系的管理。社會安全(保障)機構的日常管理費用,從社會保障稅中按比例提取,每年確保到位,保證了各項社會保險業務的開展。

(二)使用法律和經濟雙重手段調控退休年齡,力度大,效果好

美國的法律規定,凡年滿65歲退休時,才能享受100%養老金;同樣,如果年滿65歲仍不領取養老金者,每延遲領取養老金一年,增加全額養老金的5%,直至年滿70歲,開始領養老金時,每周可領取全額養老金的130%;對於有的企業為雇員在55歲62歲之間辦理提前退休的,其養老金由企業全額交付。這一政策,既引導從業者不要提前退休,又保護了希望晚退休、推遲領取養老金者的利益。這對於減輕基金支付壓力是有利的。

(三)基本養老待遇替代率控制在較低的水平,有利於多層次保障的發展

據有關資料介紹,美國的養老金替代率為:總替代率為51%,凈替代率為65%,分別低於法國(62%、77%)、德國(52%、72%)、義大利(81%、95%)、瑞典(81%、82%)、西班牙(82%、89%)等國,略高於日本(49%、59%)和英國(47%、61%)。基本養老金替代率調低,可能發揮第二支柱(企業補充保險)和第三支柱(個人養老儲蓄)的作用。美國的商業人壽保險十分活躍。企業老闆為了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留住人才,推出企業年金計劃等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使國家組織的養老保險在保證其基本生活的前提下,真正體現了由國家、僱主和個人三個層面共同承擔的完整的養老保險體系。

(四)充分利用高新技術,社會化程度高

美國的高科技發展水平是舉世公認的。將其運用在社會保障系統的運作和管理上,大大提高了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的社會化程度。凡是持有社會保障號的美國公悄行之有效美國內的哪一地區流動就業,只要按規定在當地繳納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障稅,就能自動接續社會保險關系。同樣,退休者在國內任何一地方死亡,醫院將其死亡信息輸入電腦,即可確保及時將其銷戶。

㈢ 人和銀行之間是什麼樣的法律關系

有不少學生問我,學習民法學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知識結構?這個問題,聽起來簡單,但卻並不好回答。因為它所涉及到的問題,往小的方面說,涉及到民法學在私法領域的一般法性質;而往大的方面談,則涉及到民法學在整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甚至是關繫到市民社會的孕育、成長與構成。前者涉及民法學的內部關系,後者涉及民法學的外部關系。而事實上,除此之外,它還涉及到民法思維及其研究方法問題――當然,這個問題可就更加寬泛和宏大了,這里我們先放在一邊。

先讓我們從民法學內部知識體系談起。

民法(Bürgerliches Recht,Civil Law)是調整私人之間一般社會生活的法律,是私法的一般法。"民法規定的主要內容為權利義務主體(自然人與法人)、財產關系(以所有權、契約及各種交易為中心)、身份關系(以婚姻、家庭制度為中心),以及權利義務的變動。"[1] 因此,傳統民法學的研習主要集中在民法總則、物權法、債的關系法(以合同法和侵權行為法為主)、親屬法和繼承法。過去,研習民法學專業的必修課一般要求有三門,即民法總則、物權法和債法,就是建立在這種基本看法之上的。但我認為,由於民事責任和法律關系理論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侵權行為法也應該作為一門單獨的必修課予以重視和研習。同時,隨著近年來人格權的擴張,人格權法也逐漸成為一門單獨的學科。聯繫到我們自己的實際生活,從規范內容上看,這些也的確應該成為私法領域中最重要的"普通法"。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國家教育部門最近將民法學學科名稱定名為"民商法學";法院系統也將過去所謂的"經濟審判庭"統統改為"民事審判庭",其實這是對過去盛行的"經濟法"觀念的一種"矯枉過正"。國家教育部門將民法稱為民商法,是意在強調有關商事法的內容並不當然地是"關涉經濟的",也並不當然地就是經濟法的"調整對象",而是要將商事法的內容明確地納入民法學的研究之中。[2] 自然,民法學與民商法學兩說,也並無二端。

德國法學大師拉德布魯赫(Gustav Radbruch,1878-1949年)說過,"商法是基於個人主義的私法本質,為那些精於識別自己的利益並且毫無顧忌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極端自私和聰明的人而設計的。"因此,"至少在個人主義的法律時代,商法總在不斷扮演一般私法的開拓者和急先鋒的角色。"[3] 更有甚者,自從1894年德國學者李查(Jakob Riesser,1853-1932年)撰文《德國民法草案關於商法的理念及其影響》提出"民法的商化" [4](Komuerzialiscerung des buger luheu Rechts)之後,在日本學者的倡導之下,民法與商法相互浸潤、交融,甚至在商業社會中大有"本末倒置"之虞。但潛心於具體制度的研習者們卻認為,商事法兼有公法的性質:"在商事法中,已有甚多公法的規定,例如公司法上之登記程序及各項罰則、保險法中有關保險業的罰則等,已形成商法公法化。"[5] 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其實是一致的:極大的自由導致極度的不安,要求用明確的形式抽象於實質之外,以便利於社會經濟和貿易交往;而經濟交往的便捷又對交易安全、秩序穩定和公共利益形成一定的威脅。商法就是在個人與社會兩極中發展和變化著的。實際上,在洛克、休謨等啟蒙思想家開創的自由主義或個人主義理論中,在大的社會背景下,私權從來就沒有"絕對"過,只不過在討論問題的出發點或"本位"的時候,我們將之定位為"權利",稱之為個人主義或自由主義。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可以理解拉德布魯赫的這一論斷:"商法與勞動法構成現代私法兩個對立的極點,即個人主義和社會的極點"[6] 。當然,在瑞士民法典出台以後,經過對民商合一問題的長時間、反復地討論,商法作為私法一般法的情形並未出現,而民法淪為私法的"特別法"的危險也已經基本上消除了。但這種現象卻提示了我們,即使是在研習傳統民法學的時候,對商事法學的學習和關注確實是不可缺少的。

經濟法(Recht der wirtschaft,Economic Law)概念為德國學者倡導提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隨著資本主義經濟高度集中,出現了大量的"卡特爾"(cartel)、"托拉斯"(trust)、"康采恩"(Konzern)等獨占或聯營的經濟形式,這種情況不僅損害了其他的競爭者和消費者的利益,而且對於民主與自由的經濟競爭秩序也構成了威脅。於是,各國紛紛出台對經濟實行積極干預和統制政策,從而出現了一些經濟規制方面的立法。另外也有人認為,這種規模龐大的經濟組織的日益壯大,也最終會影響到了平民政治的社會基礎。這就是提出經濟法概念的社會背景。不過,由於這種國家干預經濟的思想與資本主義自由精神是不相容的,因此雖然它在戰時經濟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經濟法的明確概念和地位一直處於某種未定狀態。拉德布魯赫教授說,"經濟法究竟是一個新的法律領域,或者不過是一種法律思想方法在各個領域的適用,尚可爭辯。"[7] 但是,在經濟轉軌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種國家規制經濟的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促使經濟法學在這些國家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值得欣慰的是,由於經濟法之"獨立性"在於"促進經濟發展中關於企業及其經濟行為的特別法"[8] ,這與民事主體制度、商法中企業組織及活動(特別是公司法)發生交叉現象,影響到商事法律體系的周延性,而且因為它在本質上不能與商事法進行區別,因而經濟法大有"回歸"民商法的趨勢。

另外,大多數學者從社會公共利益的角度確立了經濟法的核心內容――即反壟斷法與限制競爭法的法律地位。但在我看來,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雖然利用了公權力對民事主體及其市場行為進行了干預,但其價值目標依然是為了追求其他民事主體的自由而真實的意思表示,以及由此形成的有效的個人主義競爭秩序。商務部最近草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23稿)第1條說明了"反壟斷"的目的,即"為制止壟斷,維護公平競爭,保護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草擬稿第3條具體列舉的禁止壟斷情形為,"是指下列排除或者限制競爭,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權益,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一)經營者之間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調一致的行為;(二)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三)企業過度集中;(四)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力的行為。"可見,在反壟斷法(即與競爭秩序相關的經濟法)的價值追求中,同樣體現著市民法所蘊含的"私法精神"。說明這些,不是為了跟經濟法學去"搶地盤",相反,是意在說明經濟法學的研究與民法學關系緊密,甚至是密不可分,也是我們不得不研習的內容;同時,它還是我們對經濟和社會問題進行觀察和理解的新的視角。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公法與私法之間,還存在"社會法"(Sozialrecht,Social Law),例如上面提到的經濟法,以及工會法、勞動法、社會保險法和社會保障法等。這種法律觀點認為,公法關注的是國家,私法關注個人,而社會法則關注社會本身。由此產生的相關法域研究也可以稱之為"社會法學"。梅迪庫斯教授認為,私法和公法之間存在的實體性質的差異在於:在私法中,占據主導地位的通常是那些自由的、不需要說明理由的決定;而在公法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則是那些受約束的決定。並且,只有在權利被濫用的情況下,才會出現例外的規定。而換一個角度說就是,將私法中受到約束的那一部分分離出來,單獨稱之為"社會法"是沒有必要的,其後果就是,"大概就難以確定私法中是否存在一些可資明確界定的部分了。因為在私法中,也到處存在著對權利濫用行為的監督審查。"[9] 這種社會法學的提法,不同於我們經常談到的法學流派意義上的"法社會學"(法律社會學)或"社會法學"(社會法律學)(Sociological Jurisprudence)。社會法的產生是國家在社會化加劇以後推行社會政策(Social Policy)的結果。這里,以社會保險為例,來說明這種社會法產生的情況。1845年普魯士工業法設立勞工強制保險制度,是社會保險立法的開端。1883年,鐵血宰相俾斯麥(Karl Otto E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1898年)在德國推行《疾病保險法》(Krankenversicherungsgesetz),次年頒布了《勞工傷害保險法》(Unfallvericherungsgesetz)。1988年又頒布新法,對公務人員、軍人的災害加以扶助。至1889年另行頒布《殘疾老年保險法》(Invalidit?ts und Altersvessecherungsgestz),德國社會保險法的基礎奠定。在西方諸國之中,德國向來以保守、注重國家和社會利益為其傳統,因此這種社會保險政策在19世紀末就基本上確立了。相較而言,其他西方國家,大多數是在20世紀上半葉才陸續推行的。法國的社會保險,肇始於1930年舉辦的綜合性社會保險,如疾病給付、生育給付、殘廢給付、年老給付、死亡給付等,但最初並不包括失業和勞動傷害保險。不過,其後又逐漸增進,凡65歲以上退職及勞動傷害的補償,均列入社會保險之列。英國在1912年實施國民健康保險(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及失業保險(unemployment insurance),在1925年又實施國民共醵年金(contributory pensions)。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便將這些保險統合為"國民保險"(National Insurance),並於1946年8月制定《國民保險法》。美國在1935年才有《社會安全法》(Social Security Act),聯邦政府除了資助各州進行失業保險以外,同時進行全國性的老年、遺囑及殘廢保險(old-age survivors and disability insurance,ASDI)。日本1927年1月1日施行《健康保險法》;其後,船員保險(1939年)、勞動者年金保險(1942年,現改為"厚生年金"),也相繼實施。[10]

當此之時,我國正處在戰亂頻仍之際,政府無力推行這些社會福利政策。而新中國成立之後,計劃體制之下,一切仰賴單位和政府,也無需什麼社會保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目標的確立,包括社會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亟待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其實,除去行業管理以外,這些社會政策,從法律關繫上多涉及僱傭合同、保險合同和損害賠償等問題,是屬於民法學的基本內容,只不過其中有一些特殊的條款或規定而已。[11]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國家教育部門將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也明確地放在了民商法學研究之中。我記得1999年我在北京大學碩士畢業的時候,我的畢業證書上就已經很復雜地進行了這種注釋:"民商法學專業(含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研究方向)"。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在很多高校和研究機構中,是作為經濟法學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而從另外一種角度看,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事實上也不過是一種經濟政策,也應該是作為社會法的一種。當然,理順這些關系,還需要一段時間,但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即使現在仍然有些模糊、不清晰的地方,研究其中的內容卻是民法學不可忽視的部分。

環境法學和科技法學是較為獨特的兩個學科。從自然資源所有和利用、環境侵權與救濟的角度來說,作為民法學的一個分支,是完全沒有什麼問題的。為了保持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公共利益,像2003年9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12] 第3章對建設單位附加一些社會義務,也並非有礙私法本身的性質。最近,我們提出了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法》的建議,認為氣候資源也是一種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13] 但是,在這些相關規范中,不少是行政性規范。而且,有大量的訴訟(特別是集團訴訟)問題,雜揉其間。這是我們在理解環境法學的時候需要有清醒認識的。同時,國家教育部門對這個學科的正式定名為"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法"(?),其目的是出於對日益惡化的自然資源、生態系統和環境的保護政策。

在科技與法律問題的討論中,各國政府都以科研自由和促進本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宗旨。我國199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也是意在推行科技發展的促進政策。在最近參加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的法制建設研究中,我建議考慮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基本法》。不過,無論這個建議是否被採納,一種將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發展納入國家科技發展和國家安全框架的新的發展觀,將日漸滲透到我們社會生活之中,而且會見之於不久的將來。例如,我認為,即使在與國家安全相關的問題中,我們也要樹立一種大的科技安全觀和發展觀。比如對於國家信息安全問題,要像2000年《俄羅斯聯邦信息安全構想》[14] 一樣,突破了傳統消極信息安全觀的狹隘內涵,著眼於各種利益――即個人、社會、國家的利益之間的平衡,建立了積極信息安全觀和信息安全保障的理念。從宏觀上,將公民權利、信息產業、政務公開和信息系統等與信息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相關的內容整合起來,不僅符合信息社會發展的特徵,也反映一個走向權利時代的新的價值取向。這種變化體現在國家信息安全政策和法律制定的指導思想上,即由過去的"管理法"向管理、指導、服務相結合的法律保障體系轉變。其實,科技發展中也同樣存在技術犯罪,但由於其間沒有多少特殊的法律上(――多為技術方面)的問題,而國家頒行中小型企業技術促進法、國立科學研究組織法、風險投資基金法、科技創新條例等,以及網路侵權、電子合同和基因隱私等問題,實則是屬於民商事制度的延展。作為一種國家促進科技進步的社會政策,也可以納入"社會法"的譜系。但令人遺憾的是,國家教育部門將這一學科納入了行政法學的范圍,另外一些關於技術證據的問題納入了訴訟法學。這種考慮,大約也是因為早期科技法學的教學與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行政性質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但近年來的科技法學研究正在逐漸改變這種現象。

知識產權法學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門新型學科。現在,人們已經不再為知識產權是否具有"國家授予性"和行政法特徵進行爭論,基本上確立了其權利性質為私權,是一種民事權利。但是,其中所涉及到的行政審查(特別是一些實質性審查)和程序性規范,確實是令研習民法學的人感到一些不適應或難以理解的現象。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一是強調知識產權與傳統財產權的統合,試圖建立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新的財產權權利體系;一是強調知識產權法的獨特性,試圖在權利客體、內容、方法和價值取向方面尋找知識產權法的獨立品格。另外還有一個引起政府和企業高度關注的問題,就是國家或企業知識產權發展戰略。這個問題更多地涉及國家促進科技與產業發展的政策,應該是科技法學(或社會法學)研究的問題。一位政府官員的話,能夠形象地說明兩者的關系。科學技術部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兩位官員在一起聊天,科技部的仁兄說,"如果我國科技創新不夠、產業技術發展乏力、專利申請少,國務院就要打我們的板子;如果我們知識產權法制不健全、專利申請審查有問題,那麼國務院就要打你們的板子了。"這話雖然不一定十分符合法治原則,但大致意思也即如此。

盡管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推動下(特別是由於TRIPS的影響),知識產權法在財產和貿易領域的研究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但知識產權所具有的身份性質,不應該成為學者們越來越忽視的問題。而且由於知識產權在財產法和身份法兩個方面的特點,比較契合傳統民法學的分類和研究方法,知識產權法學一直是作為民商法學專業下的一個研究方向。誠然,最近知識產權法學者們(特別是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的一些學者)提出要將知識產權法學作為法學下面的一個二級學科獨立於民商法學之外(最近在上海召開的中國高校知識產權研究會還向全國發出了一個倡議和呼籲),甚至是上海市提出"知識產權興市"戰略、並試圖將知識產權作為與法學一級學科並列的一個學科,但是,這種學科本位主義和國家或地方發展戰略不會影響到民法學作為一個知識體系的內容和構成。

民事交往中的涉外關系的法律適用問題,從國際法的角度看,往往稱為"國際私法"問題。其中,其基礎性規范為沖突法規范。在時下制定中國民法典的討論中,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較多的討論。晚近國際私法的集中化的發展趨勢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保留國際私法作為民法典的一部分設專篇專章的立法形式;另一種是制定專門性的國際私法法典,即法典化。韓德培先生建議不納入民法典而單獨進行"法典化",並主持了起草了"國際私法示範法",六易其稿,凡5章166條:總則;管轄權;法律適用;司法協助;附則。[15] 國際上採取這種模式的,典型的有瑞士、羅馬尼亞、義大利、列之敦士登和突尼西亞等。但我國2002年12月提交人大審議的民法草案並沒有採納這種建議,這也是許多國家採取的一種立法模式。誠然,立法與學科研究是有區別的。這種討論,也不影響民法學必須對此予以研究。就我個人來看,"從具體內容上看,國際私法不外乎包括法律適用、管轄權和外國判決的承認與執行三大部分,這些都是民事法律適用的基本規范。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早先的國際私法方面的立法大都是散見在《民法典》或單行的民事法與商事法之中。即使是今天國際私法領域出現了集中化的發展趨勢,而其中之一的立法形式仍然是在《民法典》中設專篇專章規范,如加拿大魁北克省國民議會1991年12月18日通過的新的《民法典》第十卷、美國路易斯安那州1992年生效的《民法典》第四篇等。"[16]

大家聽了我的這些觀點以後,可能會覺得其中有一點、甚至是含有不少"學科沙文主義"的味道。其實我只是想說明,在民法學學科內部的知識體系中,需要研習的內容非常寬泛。而且,事實上我還只是從一個橫斷面說明了民法學的知識結構問題,如果我們從縱向來看,它還包括我們習慣於將它們看成是歷史學范疇的法律史問題(特別是羅馬法)。關於私法史,既是民法學知識體系的一部分,又是一種方法論的學問。就我個人的觀點,僅從橫斷面或平面的角度來看,民法學的內部知識結構至少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當然,必須特別指出的是,這種劃分,並不表明民法學內部就存在這樣一個涇渭分明的知識體系,它們之間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彼此交叉或游離於這一框架之外的現象。這種劃分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從民法學的角度出發,釐清相關學科關注的方向和視角,並為民法知識的梳理提供一個可以參照、甚至是可以進行批判的坐標。如此而已!

一、 傳統民法學

(一) 民法總論

(二) 人格權法

(三) 親屬法

(四) 繼承法

(五) 物權法

(六) 債的關系法總則

(七) 合同法

(八) 侵權行為法

(九)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

二、 商事法學

(一) 商法總論

(二) 公司法

(三) 票據法

(四) 保險法

(五) 金融法

(六) 證券法

(七) 海商法

三、 知識產權法學

(一) 知識產權法總論

(二) 專利法

(三) 著作權法

(四) 商標法

四、 經濟法學

(一) 經濟法學基礎理論

(二) 反壟斷法

(三) 反不正當競爭法

五、 社會法學

(一) 社會法學基礎理論

(二) 勞動法

(三) 社會保障法

(四) 環境法學

(五) 科技法學

(2003年11月12日初稿於武漢;同年12月28日修改、定稿於北京)

作者簡介:易繼明,男,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私法》編輯部主編。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1] 施啟揚:《民法總則》,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6月增訂10版,第1頁。

[2] 我國台灣學者對我們過去的學科劃分和研究內容,幾乎形成了一種普遍看法:"商事法系指一切有關商業事務的法律。由於商業事務涵蓋於各類型企業的經濟生活之內,故有以經濟法替代傳統上商事法的名稱者,舉凡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銀行法、證券交易法、公平交易法等,統稱為經濟法,如中國大陸是。"參見劉渝生:《商事法》,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再修訂初版,第1頁。

[3] 參見〔德〕拉德布魯赫:《法學導論》,米健、朱林譯,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72-73頁。

[4] Der. Enfluss. Haudelsrechtlicher Ideen, auf den, Entwurf, eines burger-lichen Gesetzbuchs fur das. Deutsche Reich, 1894.

[5] 劉興善:《商事法》,台北:神州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3月初版,第3-4頁。

[6] 〔德〕拉德布魯赫:《法學導論》,米健、朱林譯,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76頁。

[7] 〔德〕拉德布魯赫:《法學導論》,米健、朱林譯,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80頁。

[8] Kaskel, Gegenstand und Systematisher Anfbau des Wirtschaftser echts als Rechtsdisziplirs und Lehefach. JW. 1926. S. 11. ff, insbes S.12.

[9] 參加〔德〕迪特爾

㈣ 美國社會安全號的常識

一,什麼是美國社會安全卡(社會安全卡)?
美國社會安全卡的英文全稱就是「Social Security Card」. 社會安全卡上面的9位數字就是 「Social Security Number, 簡稱為SSN。社會安全號碼一般寫成類似818-89-9988格式。
二,社會安全號碼有什麼用途?
社會安全號碼以前的用途多用來報稅用。用自己社會安全號碼上報的稅等納稅人退休後而領取退休金用的。但是,社會安全號碼現在的功用已被大大地擴大了。它不僅用於報稅,它還是被一般人看成能否在美國工作的一種憑據,因此,被一些人稱為「工卡」(其實是錯誤的)。 現在申請駕照,要社會安全卡;到銀行開帳戶,也要社會安全卡,甚至連租公寓住,也要社會安全卡。為什麼呢?因為社安號碼早已和自己的信用(Credit)聯系在一起了。社安號碼已在事實上成為一種類似良民證號碼。因此,社會安全卡或號碼非常重要。
三,如何申請社會安全卡?

為了申請獲得社會安全號碼和社會安全卡片,你應當: 填寫一份社會安全卡申請表(Form SS-5),並且 出示能夠證明美國公民身份或者其它移民身份(包括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允許在美國工作的許可)以及年齡和身份的文件的原件或者被其簽發機關驗證的文件。 將完整的申請表格和文件帶到或者郵寄到你的當地的社會安全辦公室。
關於證明美國公民身份的文件,社會安全局只接受美國的出生證、美國護照、歸化證書或者公民證書。如果你不是美國公民,社會安全局接受以下文件來證明你的移民身份:I-551表格、I-94表格和你的沒有過期的外國護照、國土安全部簽發的工作許可(I-766表格)。國際學生還需要出示I-20等文件。
關於證明年齡的文件,一般需要出生證明。如果沒有出生證明,社會安全局接受下列文件:在你5歲前製作的顯示你出生日期的宗教文件、美國醫院的關於你的出生的記錄、護照或者美國移民文件。
關於證明身份的文件,社會安全局只接受特定的文件。這個文件必須是現在有效的、沒有過期的,顯示你的姓名、身份信息,最好有近照。社會安全局可能要求你出示美國的駕照、州簽發的非駕照身份卡片或者美國護照來證明身份。如果你不能出示上述文件,社會安全局可能要求你出示下列文件:雇員卡片、學生證、醫療保險卡片(不是指Medicare卡片)、美國軍隊身份卡片、收養證明、人身保險證明、結婚證(只在姓名改變的情況下)。
所有文件都必須或者是原件,或者是簽發機關驗證的文件。社會安全局不接受復印件或者公證的文件。社會安全局可能用一份文件來實現兩個目的,比如,可能用美國護照來既證明公民身份,也證明人身身份。又比如,可能用美國出生證明既來證明年齡,也證明公民身份。但是,你必須提供至少兩份單獨的文件。
在收到你的完整的信息並且和相關簽發機關驗證了你的文件後,社會安全局將會通過郵寄方式盡快把你的社會安全號碼和卡片寄給你。
四,申請社會安全卡需要花多少錢?
申請社會安全卡,政府不收取任何費用。沒有申請費,也沒有手續費。其他人不應該收取任何與申請社會安全卡有關的費用。如果有人試圖靠申請社會安全卡收費,要千萬小心:要麼得來的社會安全卡的途徑不合法,要麼得來的社會安全卡是假的。如有社會安全卡方面
被騙情況或發現非法情況,可打舉報電話。
五,社會安全卡有幾種類型?
社會安全卡分三種。第一種上面只有你的姓名和號碼。這種卡只發給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綠卡持有者)。持這種社會安全卡的人在美國工作不受限制;第二種卡除了印有你的姓名和號碼以外,上面還有「VALID FOR WORK ONLY WITH DHS AUTHORIZATION 」的字樣。這些字大意是「僅限國土安全部發的工作許可才可以工作」。這種卡發給有美國國土安全部工作許可在美國可以臨時短期工作的外國人。第三種卡上印有你的姓名和號碼,還有「NOT VALID FOR EMPLOYMENT」的字樣。這種卡發給在美國有合法身份但不能在美國合法工作的外國人。
一般工卡: 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所持有的。不可工作的工卡(不適用於:就業) 發給留學生,持旅行簽證入境的人。可工作於移民局指定的工作: 印有「有效期只能在新華社授權」 ,是發給在移民局批准下進入美國暫時工作的外國人。
六,社會安全卡上的姓名和真實姓名有出入怎麼辦?
社會安全卡的姓名一定要和其他法律文件的真實(官方)姓名一樣,英文拼寫要一模一樣。自己的官方姓名中間有空格,社會安全卡上的姓名就應有空格,拼寫在一起,就應拼寫在一起。名字中間沒有一小橫「一」的,社會安全卡上面就不應有一小橫。如果社安局工作人員把自己的姓名中哪怕一個字母寫錯,就應及時要求社安局更改。如果因結婚,離婚,法官裁決或其他原因正式更改姓名,應及時去社安局更改社會安全卡。申請更改時,應攜帶有關的證明姓名更改的原始文件。
七,如果社會安全卡遺失或被偷,怎麼辦?
應及時到社安局申請新社會安全卡。申領程序和前面講的申請社會安全卡的程序一樣,填寫同一份申請表。但要注意,美國社安管理局最近發布條例,規定一個人在一年內最多隻能更換三次社會安全卡,一生中只能申請更換社會安全卡10次。雖然如此規定,如果一個人經常跑去申請更換社會安全卡或經常聲稱社會安全卡丟失或被偷,還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八,如何正確使用和保護社會安全卡(社會安全號碼)?
因為這社會安全卡(社會安全號碼)非常重要,應把社會安全卡當成重要文件,放在最安全的地方保管。例如,社會安全卡的原件也可放在保險櫃里,復印件可以留在身上。最好的是用心記住自己的社安號碼。一般不要輕易告訴別人自己的[社會安全號碼,絕對不要把自己的社會安全卡借給他人使用。除僱主,政府機構和自己的律師會計師等可以要求查看社會安全卡之外,其他人要求自己提供社會安全卡時,應問清楚為什麼要看社會安全卡或社安號碼,干什麼用的,如果不提供,行不行,有沒有法律條文要求提供社會安全卡或號碼等。如此高度的警覺,可以幫助自己的社會安全卡或號碼被正確使用,有助於保護自己的信譽,身份和其他合法權益。

㈤ 美國的社會安全號碼是什麼

在美國,社會安全號碼(Social Security number,SSN)是發給公民、永久居民、臨時(工作)居民的一組九位數字型大小碼,是依據美國社會安全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205條C2中社會安全卡的記載。這組數字由聯邦政府社會安全局針對個人發行。社會安全號碼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追蹤個人的賦稅資料,但近年來已經成為實際上(De facto)的國民辨識號碼。社會安全號碼可利用SS–5申請表格獲得,是依據聯邦法令集第20章422條103項b的記載。

㈥ 美國《社會安全法案》是哪年制訂的

20世紀30年代

㈦ 羅斯福新政中社會保障措施的 看法

所謂社會保障,是指國家和社會按照法律規定對社會成員在面臨生活困難時給予物質幫助,以保障每個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維持勞動力再生產而建立的一種制度。社會保障制度被譽為「社會安全網」和「內在穩定器」,只有做好社會保障,才能緩和矛盾,穩定秩序,促進經濟的發展。根據對概念的理解,並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如國家舉辦各種公共工程,以工代賑;勞工組織有與資方談判的權利;工人可自由參加工會;規定最高工時;規定最低工資;禁用童工等方面來回答此問。復興美國工業為美國新政首要目標,但只有在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的前提下才能促進經濟恢復。《社會保障法》的通過,表明美國新政是以國家立法的形式來確保社會保障,有利於長期穩定局面的形成.

㈧ 美國如何全方位保護孩子們安全

孩子出生後,醫院接生的醫生出具出生證,美國人的出生證就等於戶口,證明你是美國出生,那你就是美國公民,無論你到美國哪個地方生活,憑借這個出生證就可以得到相關的所有證件。什麼社會安全號碼,小孩子銀行開戶,護照,以及後來的駕駛證(美國人的身份證)等等。課間休息 小孩子出生後提倡母乳喂養,但很多人為了工作,或者其它原因(比如說美國人愛旅遊),很多人還是採用配方奶喂養。美國生產配方奶的大商家最有名的就兩家,他們的服務可以說非常細致,他們的資金和人力資源也非常雄厚,對奶粉安全非常重視。而且他們也不敢出任何大錯,否則那訴訟費和高額的賠償費都會把整個公司搞垮。 美國的食物安全法律可不是吃素的喲,人們也信任這兩家大公司,放心讓孩子喝配方奶。小孩子出生後喝奶的安全是第一,法律法規上充分地保護了嬰兒的食品安全。就算是這樣,凡是配方奶公司送來的配方奶上都會註明:配方奶和母乳相似,但是母乳還是最好的喂養方式,配方奶無法達到和母乳一樣的價值。他們不會為了做生意而誤導人們。配方奶上面把喂養方式,保存方式,以及注意四項一一細致註明,保證使用上的安全。學校組織的野外活動 小孩子的玩具安全也非常重視,記得去前年因進口玩具有毒的事件,美國政府要求海關對玩具要一樣一樣地檢查,而不是抽樣檢查。玩具上的安全說明很細致,任何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會寫在上面,警告使用的時候注意安全。所有小孩子在四歲之前,坐車必須使用安全座椅。他們有專門的嬰幼兒安全座椅出售,還專門有安裝安全座椅的講座,不時還有警察義務幫助人們安裝安全座椅。不同年齡不同體重,安全座椅安裝不同,大小也不同,一般每個孩子都會更換三次或者三次以上的安全座椅。安全座椅還不得安裝在小車的前面,必須是後排椅子上。嚴格制止把小孩子抱在懷里坐車。 小孩子在十二歲之前,外加一個規定就是:孩子不知道如何應對和保護自己之前(如果孩子懂事晚的,或者有智力問題的,可能超過十二歲,如果孩子成熟早的也可能小於十二歲),不能把孩子單獨放在家中,否則一經發現,馬上把孩子帶走,同時父母要會收到法院的傳單接受法院的審判,如果嚴重的會失去孩子的監督權,但凡父母有能力供養的,照樣要付撫養費,供養責任不會因失去監督權而改變。學校組織的聚會 暴力對待孩子造成傷害的,定會受到嚴厲懲罰,失去對孩子的監督權,同樣凡是有經濟能力的,供養責任照樣進行,每個月按時給孩子生活費用,這就由法官根據個人收入經濟狀況來決定費用高低。嚴重危害孩子安全的父母可能連探視的權利都沒有,這就從法律上嚴格保護孩子的人生安全。 這並非就說父母根本不能夠懲罰孩子,或者稍微打罵一下孩子,出於嚇唬孩子的目的,溫和打一下孩子,他們還是不會管的,不過一旦孩子告你,他們絕對會管。美國人主張懲罰孩子的方式很多,不一定要依靠暴利,為此嚴厲禁止暴利對待孩子,從法律法規上來保護孩子不受暴利侵犯。就這樣仍然有孩子受到暴力對待,更何況沒有嚴厲法律約束呢?所以人性都是可變的,只有用法律法規來規范,才能讓人們中規中矩,這就是法律的巨大作用,不過如果法律成了擺設,也就免談了。 美國孩子大都和父母一起生活,在上大學之前很少離開父母。美國人為了工作遷移很頻繁,但是每次為了工作而遷移的家庭,大都是一家人全部搬家,這也是美國很多人租房子的另外一個原因。租房子任何時候搬家都方便,但是孩子多的家庭,為了孩子的生活空間更大,大都買房子,搬家的時候就把房子賣掉,在工作的新地方再買房子。如果父母暫時只有一個人搬到新地方,孩子一般跟隨母親,有的也跟隨父親,這也是短暫的罷了,不久父母總會搬在一起居住,這樣孩子總是至少和父親或者母親生活在一起,保證孩子和父母一起生活,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相當重要。 當然美國很多家庭重視孩子,每逢周末或者節日,餐館熱鬧,娛樂場更熱鬧,旅遊景點也熱鬧。自然父母也要出去玩,但更多的是為了孩子快樂。美國的很多節日,大家主要是圍繞孩子轉悠,孩子們在這些節日里都能收到禮物,因此美國不需要「兒童節」,所有的節日都是他們的,這也給孩子們提供了童年的樂趣。這里的孩子們大都會得到童年的快樂和美好的回憶。 其次美國的學校很多,每個小鎮都有自己完整的學校體系,從幼兒園到高中,都不會遠離自己的家人去上學。沒有什麼「擇校生」「議價生」「異地生」,無論他們是租房子還是買房子,都可以在居住的地方免費上學。當然也有人為了上好學區,把孩子寄放在親戚朋友家裡的,不過一旦學校知道就會把他們追回自己居住的地方去讀書。每個鎮的地域也比較小,開車十來分鍾就可以把整個鎮從東到西走遍。這么小的鎮,配置了從幼兒園到高中完整的學校,給孩子們提供了每天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機會。同時美國學校從小學到高中都沒有晚自習,這也給孩子們提供了安全。 另外每個鎮上的所有學校都有校車,校車的費用都是當地政府補助,不知道聯邦政府補助否?但是州地方政府肯定是要補助部分的。從公辦的學前班開始到高中,校車接送孩子們上學回家,這就避免了孩子們在路上逗留,或者結伙做一些大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同時回到家裡(十二歲之前),家裡都有人陪伴,也避免了孩子回家後出門去做一些壞事情。 高中學生可以自己走路回家,很多高中學生也喜歡走路,我想可能是為了結交朋友的緣故,對高中生,學校管理沒有那麼嚴格。同時學校課間時間都很短暫,大約只有四五分鍾時間。到了初中,很多學校都是不斷換教室上課,學生幾乎沒有時間相互聯系去做什麼不好的事情,還有就是很多學校盡量讓學生每年輪換,這樣也避免學生因熟悉後夥同出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校車接送上學也讓孩子們減少走路回家的路上遇到壞人的機會。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孩子們跑出父母監管視線的機會,也大大減少了孩子們受到社會上壞人的干擾或者侵犯的可能性。 美國孩子們的聚會要麼就是學校主辦,要麼就是家長主辦的多。學校主辦,自然會保證學生各方面的安全。學校組織旅遊參觀的次數很多,不會因為安全問題就把孩子們關在學校里,相反學校組織學生們出去旅遊每年都有幾次。家長主辦的聚會都要發邀請函給每個想邀請的學生,然後學生回家徵求家長的同意,家長同意後,回電話或者其它方式給舉辦聚會的家長確認。到了聚會的日子,家長把孩子送到舉辦聚會的家裡,一般家長都不讓孩子們自己走路,除非很近很近。聚會完畢後,家長就去把孩子接回家,避免了孩子們在路上遇到意外的可能。 學校放學的時候,小鎮路口都有安全維護人員指揮車輛,保證附近走路回家的孩子們過馬路安全。校車有特別的權利,校車上前端外則一般都有一個「停」車標志,停下來的時候,都要亮這個「停」車牌子,後面來的車輛以及對面來的車輛通通停下來等待校車把「停」牌收起後方能開車。如果一旦有人違背,人們定會舉報,那麼這輛車可能會被重重罰款,還要扣分,懲罰是嚴厲的,一般人們都不敢去破壞這樣的規定。 校車司機也比一般的車輛更要遵守交通規則,一旦違反交通規則,那肯定是被解僱了,美國要找一個司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對校車司機違反交通規則的處罰也是非常嚴厲的。美國的校車通通都是黃色,黃色是最醒目的顏色,這也是出於安全考慮。美國的校車都有幾個安全出口,如果遇到意外,孩子們可以很快撤離。 人們居住的小鎮,如果有從監獄里放出來的性騷擾人員,他們就會馬上通知所有有孩子的家庭,注意安全,保護好孩子們,還提供如何保護和避免意外發生的方式方法。每逢孩子們的節日,學校就會給家長孩子們提供安全保護方法,他們好像從來都不怕重復安全知識,簡直是不厭其煩地講解和叮囑的感覺。 在美國無論你到任何地方,只要和孩子安全有關的,都會有標識或者牌子給人們提供警告,告訴人們如何保護孩子們的安全。社會上也有很多孩子安全教育講座,讓人們了解怎麼保護孩子的安全。學校也對孩子們進行安全教育,增加孩子們自我安全保護常識。 凡是有孩子的家庭,他們都會給你一個食物中毒緊急事故電話號碼,那裡有專門的專家為你提供建議參考或者緊急救助。如果遇到火災,只要消防人員看到門窗上有一個標志顯示家裡有孩子的家庭,他們就會首先尋找孩子的下落。 總之,美國保護孩子的法律法規很多,安全知識也很多,社會公共設施也首先從保護安全出發來設計,尤其是游樂場所,更是如此。這就從全方位提供了一個安全環境來保護孩子們。

㈨ 羅斯福新政的四大自由翻譯

在許多歷史和政治學家看來,富蘭克林·羅斯福在二戰時首倡的「四大自由」,即言論和表達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是文明社會的基礎。

75年前的7月4日,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在一次非公開的發布會上,首次描繪出「四大自由」的雛形。次年1月6日,他在華盛頓國會大廈通過一場振聾發聵的演說,讓這一論述成為促成美國對外政策轉變的推手,也勾畫了這個國家在此後3/4個世紀中的藍圖。

談到羅斯福的歷史貢獻,許多人主張,他提出的四大自由「標志著新時代的開端」;也有不少人相信,將「四大自由」真正落到實處,始終是美國乃至整個世界面臨的挑戰。

驚天創意在密室中醞釀

1940年美國獨立日當天,羅斯福邀請幾十名記者來到他位於紐約州海德公園鎮的居所做客。當時,與會者中幾乎沒有誰能意識到這場「即興」新聞發布會的重要意義。

這是羅斯福初次就任總統後的第8個年頭,他看起來有些疲憊。帶領美國度過艱難的大蕭條時期後,這位時年58歲的民主黨人,似乎有心要離開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

自從政敵在此前兩年的中期選舉期間發難並令改革放緩,羅斯福彷彿丟掉了銳氣。「總統在國內事務中做了他能做的一切。」時任司法部長羅伯特·傑克遜在晚年回憶道。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道,私下裡,羅斯福對妻子埃莉諾承認,他覺得自己正在「慢下來」,對一些行政事務不再充滿熱情。後來擔任司法部長的總統幕僚弗朗西斯·比德爾也發現,總統「厭煩、疲憊、萎靡不振」,對再度參加大選有些興味索然。

然而,和許多觀察家一樣,比德爾受邀參會後,才發現自己的直覺失靈了。

坐在桃花心木桌子後頭,羅斯福用天馬行空般的風格暢談起來。論及令人擔憂的歐洲局勢,他告訴與會者:「首先,我要說說信息自由,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個詞比新聞自由更准確,因為信息多種多樣。簡而言之,公民有權通過各種途徑得到未經審查的信息。」隨後,他確定了另外3點公民應普遍享有的自由:宗教自由、言論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

「我有關於第五個自由的想法。」突然,《費城問詢報》駐白宮記者理查德·哈克尼斯插了一句,「可以把開放自由貿易描述為『免於匱乏的自由』嗎?」

羅斯福頜首贊同。很大程度上,「免於匱乏的自由」意味著摒棄文化和貿易壁壘。「真正的問題可以歸結為,我們是要繼續追尋這些自由,還是放棄?」他繼續自問自答。

記者們不知道,羅斯福當時已決定在當月末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尋求連任。如果他預見到的「大災難」降臨,美國應當主動扮演領導者角色。後來,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對世界的了解程度都讓他無法樂觀。

無論是否精心策劃,這場「不宜公開」的發布會上的頭腦風暴,為羅斯福在次年極具里程碑意義的國情咨文演講打下了基礎,最終催生了為全世界所熟知的「四大自由」。

用道德秩序回擊暴力征服

「作為你們的總統,我在此履行憲法賦予我的職責,將美利堅合眾國的情況通告國會。這不太令人愉快,但我有必要告知各位,國家和我們民主政治的前途與安全,已經和遠離我們國境的許多事件不可抗拒地牽連在一起了。」那場密會半年後的1941年1月6日,自覺機會成熟的羅斯福在國情咨文演講中,向美國公眾傳遞出了再明確不過的信號。

在他看來,這是「史無前例」的時刻:向來對外敵入侵「免疫」的美國,當時卻急需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嚴重的外部威脅,打起精神。

據美國「Today I Found Out」網站報道,當時,歐洲大陸在納粹鐵蹄下顫抖,與希特勒隔海對峙的英國獨力難支。可是,在頑固秉持孤立主義的美國,許多人依然認為,打仗純粹是歐洲人自家的事,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並沒有為別人火中取栗的理由。

這讓羅斯福倍感焦慮。他試圖用嚴酷的現實調動自己的國家採取更強硬的干預措施,並要求大量增加撥款,為那些對美國利益至關重要的國家充當「兵工廠」。

時值二戰最慘烈的時期,希特勒宣布在被其佔領的歐洲建立所謂「新秩序」,羅斯福則試圖用一個更大的概念來回應——道德秩序。與「獨裁者用炸彈製造的暴政」不同,道德秩序的核心便是羅斯福醞釀多時的「四項人類的基本自由」,正如他在演講中所強調的,「人們不能只依靠武器戰斗,就像不能只靠麵包生活」。

「我們所追求的世界秩序,是為了讓自由國家展開合作,共同生活在一個友好文明的社會中。」面對國會議事廳中無數道疑惑的目光,他慷慨陳詞,「我們的對外政策是基於對所有國家人權和尊嚴的尊重,而正義的道德力量必將獲得最終的勝利。」

㈩ 美國簽證申請表DS-160表格里有項 美國社會安全號怎麼寫

其中有一項內容包括:國籍和身份證號,美國社會安全號,美國納稅人身份號。 如果你是第一次申請簽證,「美國社會安全號,美國納稅人身份號」都還沒有,所以大隻需要填寫國籍和身份證號就行了,對於其他沒有的選項,只要在"Does Not Apply"前面的方框裡面打勾就可。

熱點內容
西鄉有按勞動法的廠沒 發布:2025-01-22 12:28:09 瀏覽:832
小學生簡單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22 12:16:55 瀏覽:277
企業管理法律知識培訓 發布:2025-01-22 12:11:37 瀏覽:464
法律部門規章 發布:2025-01-22 12:07:27 瀏覽:727
松原市法律咨詢 發布:2025-01-22 12:04:49 瀏覽:602
酒店大廳保安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2 11:21:37 瀏覽:936
盱眙法院庭長 發布:2025-01-22 11:06:23 瀏覽:950
吳惠芬的姐姐是法官嗎 發布:2025-01-22 10:43:29 瀏覽:728
駐馬店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2 10:24:45 瀏覽:970
法院立案管轄 發布:2025-01-22 09:57:12 瀏覽: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