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嫉妒成傷
❶ 你聽過哪些校園霸凌事件
校園霸凌事件遍布大小年級,並非鮮見,並且形式多樣,我了解到的校園霸凌事件主要有三起:
1.南通崇州區教室體罰多名學生。2017年6月,南通市崇川區一家幼兒園有家長報料稱,自家孩子班上一名女教師體罰多個孩子,除了掌摑背部、尺子抽打手心等方式外,還包括讓孩子頭頂板凳、扒掉孩子褲子等具有侮辱性質的行為。事發後,網上有傳言稱這名女教師已被園方開除。現代快報記者當地教育部門核實此事時,並沒有得到關於這一點的回應,教育部門表示目前正在調查中,具體詳情未作過多透露。
校園就是一個小社會,要想杜絕校園霸凌事件,任重道遠,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❷ 嫉妒之研究 下層社會需要嫉妒之心
論 嫉 妒
培根
在人類的各種情慾中,有兩種最為惑人心智,這就是愛情與嫉妒。這兩種感情都能激發出強烈的慾望,創造出虛幻的意象,並且足以蠱惑〔蠱(gǔ)惑〕使人心神迷惑。人的心靈——如果真有巫蠱這種事的話。
所以,我們知道在《聖經》中把「嫉妒」叫做一種「凶眼」,而占星術士則把它稱做一顆「災星」。這就是說,嫉妒能把凶險和災難投射到它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不僅如此,還有人認為,嫉妒之毒眼傷人最狠之時,正是那被嫉妒之人最為春風得意之時。這一方面是由於這種情況促使嫉妒之心更加銳利;另一方面是由於在這種情況下,被嫉妒者最容易受到打擊。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哪些人容易嫉妒,哪些人容易招來嫉妒,以及哪種嫉妒屬於公妒,公妒與私妒有何不同。
無德者必會嫉妒有道德的人。因為人的心靈如若不能從自身的優點中取得養料,就必定要找別人的缺點來作為養料,而嫉妒者往往是自己既沒有優點,又看不到別人的優點的,因此他只能用敗壞別人幸福的辦法來安慰自己。當一個人自身缺乏某種美德的時候,他就一定要貶低別人的這種美德,以求實現兩者的平衡。
嫉妒者必定是好打聽閑話的。他們之所以特別關心別人,並非因為事情與他們的切身利害有關,而是為了通過發現別人的不愉快,來使自己得到一種賞心悅目的愉快。
其實每一個埋頭沉入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工夫去嫉妒別人的。因為嫉妒是一種四處游盪的情慾,能享有他的只能是閑人。所以古話說:「多管閑事必定沒安好心。」
一個後起之秀是招人嫉妒的,尤其要受那些貴族元老的嫉妒,因為他們之間的距離改變了。別人的上升足以造成一種錯覺,使人覺得自己彷彿被降低了。
有某種難以克服的缺陷的人——如殘疾人、宦官、老年人或私生子,是容易嫉妒別人的。由於自己的缺陷無法補償,因此需要損傷別人來求得補償。只有當這種缺陷是落在一個具有偉大品格的人身上時才不會如此。那種品格能夠讓一種缺陷轉化為光榮。負著殘疾的恥辱,去完成一件大事業,使人們更加為之驚嘆。像歷史上的納西斯、阿蓋西勞斯和鐵木爾就曾如此。
經歷過巨大的災禍和磨難的人,也容易產生嫉妒;因為這種人樂於把別人的失敗,看作對自己過去所歷痛苦的抵償。
虛榮心甚強的人,假如他看到別人在一件事業中總是強過於他,他也會為此產生嫉妒的。所以自己很喜愛藝術的阿提安皇帝,就非常嫉妒詩人、畫家和藝術家,因為他們居然在這些方面超過了他。
最後,在同事之間當有人被提升的時候,也容易引起嫉妒;因為如果別人由於某種優越表現而得到提升,就等於映襯出了其他人在這些方面的無能,從而刺傷了他們。同時,彼此越了解,這種嫉妒心將越強。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原諒一個身邊人的上升。所以該隱只是由於嫉妒就殺死了他的親兄弟亞伯。
我們再來討論一下哪些人能夠避免嫉妒。
我們已懂得,嫉妒總是來自以自我與別人的比較,如果沒有比較就沒有嫉妒。所以皇帝通常是不被人嫉妒的,除非對方也是皇帝。一個有崇高美德的人,他的美德愈多,別人對他的嫉妒將愈少;因為他們的幸福來自他們的苦功。它是應得的。
所以出身於微賤的人一旦升騰必會受人嫉妒。直到人們習慣了他的這種新地位為止。而富家的公子也將招人嫉妒;因為他並沒有付出血汗,卻能坐享其成。
反之,世襲貴胄的稱號卻不容易被嫉妒;因為他們優越的譜系已被世人所承認。同樣,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做是自然的。
那種在飽經艱難之後才獲得的幸福是不太招人嫉妒的;因為人們看到這種幸福是如此地來之不易,以至甚至產生了同情——而同情心總是醫治嫉妒的一味良葯。所以老謀深算的政治家,當他們處於高高在上的地位時,總是在向人訴苦,吟唱著一首「正在活受罪」的詠嘆調。其實他們未必真的如此受苦,這只是鈍化別人嫉妒鋒芒的一種策略。
但是,只有當這種人的負擔不是自己招攬上身時,這種訴苦才會真被人同情。否則,沒有比一個出於往上爬的野心而四處招攬事做的人更招人嫉恨的了。
此外,對於一個大人物來說,如果他能利用自己的優越地位,來保護他的下屬們的利益,那麼這也等於是築起了一座防止嫉妒的有效堤防。
應當注意的是,那種驕傲自大的人物是最易招來嫉妒的。這種人總想在一切方面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或者大肆鋪張地炫耀,或者力圖壓倒一切競爭者。其實真正的聰明人倒寧可給人類的嫉妒心留下點餘地,有意讓別人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占自己的上風。
然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對於享有某種優越地位的人來說,與其狡詐地掩飾,莫如坦率誠懇地放開(只是千萬不要表現出驕矜與浮誇),這樣招來的嫉妒會小一些;因為對於前一種人,似乎更顯示出他是沒有價值因而不配享受那種幸福的,他們的作假簡直就是在教唆別人來嫉妒自己了。
讓我們歸納一下已經說過的吧。我們在開始時說過,嫉妒有點接近於巫術,是蠱惑人心的。那麼要防止嫉妒,也就不妨採用點巫術,就是把那容易招來嫉妒的妖氣轉嫁到別人身上。正是由於懂得這一點,所以有許多明智的大人物,凡有拋頭露面出風頭的事情,都推出別人作為替身去登台表演,而自己則寧願躲在幕後。這樣一來,群眾的嫉妒就落在別人身上了。事實上,願意扮演這種替人出風頭角色的傻瓜天生是不會少的。
我們再來談談什麼是公妒。
公眾的嫉妒比個人的嫉妒多少有點價值。公妒對於大人物,正如古典希臘時代的流放懲罰一樣,是強迫他們收斂與節制的一種辦法。
所謂「公妒」,其實也是一種公憤。對於一個國家是具有嚴重危險性的一種疾病。人民一旦對他們的執政者產生了這種公憤,那麼就連最好的政策也將被視為惡臭,受到唾棄。所以喪失了民心的統治者即使在辦好事,也不會得到群眾的擁護。因為人民將把這更看作一種怯懦,一種對公憤的畏懼——其結果是,你越怕它,它就越要找上門來。
這種公妒或公憤,有時只是針對某位執政者個人,而不是針對一種政治體制的。但是請記住這樣一條定律:如果這種民眾的公憤已擴展到幾乎所有的大臣身上,那麼這個國家體制就必定將面臨傾覆了。
最後再做一點總結吧。在人類的一切情慾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頑強,最持久的了。所以古人曾說過:「嫉妒是不懂休息的。」同時還有人觀察過,與其他感情相比,只有愛情與嫉妒是最能令人消瘦的。這是因為沒有什麼能比愛與妒更具有持久的消耗力。但嫉妒畢竟是一種卑劣下賤的情慾,因此它乃是一種屬於惡魔的素質。《聖經》曾告訴我們,魔鬼所以要趁著黑夜到麥地里去種上稗子,就是因為他嫉妒別人的豐收啊!的確,猶如毀掉麥子一樣,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地裡,悄悄地去毀掉人間的好東西的!
❸ 嫉妒有什麼危害
嫉妒危害極大,一般都是損人不利己
在生理上,長時間的嫉妒能造成人體內分泌紊
亂、消化腺活動下降、腸胃功能平衡、夜間失
眠、血壓升高、脾氣暴躁古怪、性格多疑、情緒
低沉等。
久而久之,簡單引起高血壓、冠心病、神經衰
弱、抑鬱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身心徐病。
在心理上,嫉妒妒忌,
會把自己引向消極的方面,
會讓自己的心理扭曲,心理變態,由忌變恨,
進而採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甚至是卑劣的做法去
損害別人,這樣做的結果是既害人又害己的。
當然,於常人而言,嫉妒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情緒
正確對待就行,可以參照以下觀點:
1、正確認識自我要准確認識自己的長處,不
要妄自菲薄。
2、 學會接受他人,理解他人,要善於發現他人
的優點,並向他人學習,這需要有客觀、公正的
眼光以及與人為善的准則。
3、 善於從生活中尋找快樂。
4、通過合理方式如慢跑等宣洩排解不良情緒
❹ 嫉妒型的兇殺犯罪,你怎樣看待
——因為孔丘就是一個嫉妒殺人的千古典範,而中國人卻永遠「尊孔」 黎 鳴
凡是認真閱讀過中國歷史,並更親自在中國生活的人們,全都會明顯地感到,這是一個最縱容嫉妒殺人的國家,因此,中國,絕對是一個扼殺天才的國家,更是一個根本就不可能產生任何真正天才的國家。因為還未等天才們長成,他(她)們就已經被中國人自己早早地扼殺在萌芽之中了。關於這個問題,我在我的《中國人為什麼這么愚蠢》一書之中已經深談過。今天我還必須專門來談一談這個問題,以便把造成這種悲慘情景的根源再一次告訴我所有的同胞,我的親們。
為什麼中國是一個最縱容嫉妒殺人的國家,為什麼中國是一個扼殺天才的國家,為什麼中國人的最擅長嫉妒的惡劣品質會永遠都得不到整治?我認為我的回答將是最全面的。為什麼?因為我關心這個問題已經具有至少三十年以上的歷史了,我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既是最長久的,也是最全面系統的。作為哲學學者,我具有專門的著作討論中國人的「人性」—《問人性》,它的濃縮,就是著名的《中國人為什麼這么愚蠢》,這兩部書都已經再版,網上書店可以買到。我有專門的著作討論中國人的「信仰」—《問天命》,我也有專門的著作討論中國人的全面的歷史—《問歷史》,我可以非常全面地回答關於中國人的人性、人格、人品之所以會如此卑鄙、卑劣、卑賤的最深刻的歷史的、心理的、現實的根源的問題。
今天就只談中國人「嫉妒殺人」的歷史為什麼會如此長盛不衰的原因以及其根源。
在《問人性》一書中,我曾指出,人皆有嫉妒,它屬於所有人都一定會具有的三大原惡之一,另外兩大原惡是任性和懶惰。任何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之中,但凡他人勝過自己,多半都會引起羨慕,並油然產生嫉妒之情。這其實是很普遍的情形。問題在於,如果它只是心靈之中的一閃念,而並不引起傷害他人的行為,那麼它就僅僅屬於人們內在心靈之中的「原惡」,而不必形成現實行為的罪惡。然而在現實生活之中,作為「原惡」的心理活動,往往會引起真實作惡害人的行為,甚至還有可能造成殺人的犯罪,這就非常嚴重了。
造成嫉妒害人,甚至殺人犯罪的惡果的事件經常發生的社會或國家,其根源在於家庭、社會,乃至國家不良的教育狀態,以及不良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環境。按照我的理論,能夠有效地抑制嫉妒原惡變成實際的惡行為,從而害人,甚至殺人的罪惡事件發生的最重要的有內在和外在兩方面的必要條件。內在的必要條件是指信仰精神、求知精神和愛的精神,外在的必要條件是指社會必備政治的公正、經濟的公平和文化的公開。就個人來說,更重要的還是個人必備的信仰精神、求知精神和愛人的精神。如果嚴重地缺乏這三種精神,抑制嫉妒害人、乃至殺人的內在能力就將會非常薄弱,那麼害人乃至殺人的情形就將會很容易發生。
我們現在再來討論中國的具體情形。從上面所述的無論內在和外在的總共六種必要的條件來看,中國人的情形都顯得非常糟糕,甚至基本上都不具備。外在的必要條件不具備,中國歷史上的政治是「禁言」的政治,明顯不公正;中國的經濟是「騙人」的經濟,明顯不公平;中國的文化是「說謊」的文化,明顯不公開。更重要並且也更糟糕的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在的必要條件:信仰精神、求知精神和愛人的精神,更加不具備。關於這一點,我在我的著作之中已經明顯地指出,中國人因為長期以來「尊孔讀經學儒」、「獨尊儒術」的結果,事實上普遍地匱乏信仰精神,匱乏求知精神,匱乏追求自由的愛人的精神。
更具體地講,中國人普遍獨尊的孔丘本身就是一個嫉妒殺人的古代典範,他的殺害少正卯的原因,即在孔丘對於少正卯的嚴重的嫉妒。傳說中的「三盈三虛」的故事,即是孔丘的弟子們曾經三次,實際上是多次地被少正卯的講課完全吸引過去,弄得孔丘非常嫉恨。終於孔丘當上大官之後,上任不到七日,即立即把少正卯抓去殺了。這是什麼?這是典型的嫉妒殺人啦!在中國,嫉妒殺人,更多的是表現為權力殺人。有權力的即公然運用權力殺人;沒有權力的,就靠巴結權力,然後打小報告、告密、說謊、造謠、誣陷,藉助權力殺人。再不然,就索性訴諸暴力殺人,或用金錢買通殺手殺人。
再說,孔丘也是一個非常壞的教師,他甚至嫉妒學生。他所最重視的兩個學生,顏淵和子路,認真地講完全都是被孔丘害死的。顏淵完全變成了孔丘的跟屁蟲,從來不會違逆孔丘的意志,非常乖巧,實際上是完全地喪失了自我,弄得連養活自己的最起碼的本領都喪失了,最後只能死於貧病交加。子路原本是一個很有個性和激情的學生,結果被孔丘整治得連最起碼的判斷善惡的能力都喪失了,最後死於衛國父子爭權內斗的非常尷尬的境地。一個教師如果不能培養出比自己優秀的學生,其責任不在學生,而在教師是一個嫉妒害人的壞教師。孔丘教了那麼多學生,事實上就是沒有一個在名望上超過他。問題在哪裡?在孔丘。教育的歷史本身就應該是一個一代勝過一代的歷史,如果不是,問題不在學生,而在教師根本就不是一個稱職的教師,而且更可能是一個嫉妒害人,乃至殺人的教師。事實正如此,孔丘正是以嫉妒殺人而著稱的古代典範。一個嫉妒殺人的教師怎麼可能會是一個稱職的教師呢?
兩千多年來的中國歷史,全都是孔儒意識形態的歷史,也是孔儒教育的歷史,事實上就是一個不斷發生嚴重的嫉妒害人、嫉妒殺人的罪惡事件的壞歷史。在這樣的中國,怎麼可能會有天才產生呢?天才剛露頭,就已經被害了,甚至更被殺了。
不要說太遠,就拿近現代在中國發生的不斷的政治運動來說,每一次運動,都是一次中國人自相殘殺的運動,自相殘殺的心理,百分之九十九是來自嫉妒殺人。所以每一次運動的結果,被殺的人們幾乎全都是比較優秀的人們。從上個世紀1957年的反右,一直到1966 年開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國人內心的嫉妒殺人的情感真是獲得了從來沒有過的巨大的縱容。我為中國人之中死去的天才哭泣,為在每一次運動之中無故被害、被殺的人們哭泣。我與很多的人們不同的地方就在,我不恨活著的中國人,因為他們全都太可憐了,無論害人的、被害的,最終害人的也變成了被害的,中國人事實上始終都生活在一個永遠長盛不衰的嫉妒殺人的歷史傳統之中,這樣的中國人的生活真是太悲慘了。這個傳統是什麼傳統?是孔丘及其儒家的早就該死的永遠嫉妒殺人的傳統啊。嫉妒殺人就是從孔丘的典範開始的,也是被他的極其惡劣的「天命論、血統論、宗法論、人治論、極權論、專制論」的儒家「政治」傳統,以及他的更加惡劣的「一天(永遠不可知的「天命」)、二隱(「子為父隱,臣為君隱」)、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四非(「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五常(「天地君親師」五大神聖的權威)、六無(「無道、無德、無知、無能、無用、無恥」)」的儒家「文化」傳統所始終極力縱容的。
說到底,孔丘及其儒家的文化傳統,本來就是一個始終都在極力縱容嫉妒害人和殺人的傳統。這個傳統已經在中國實行兩千多年了。中國人之中的天才早就已經被殺得精精光光了。極其可悲的是,今天的中國人還在拚命地要求繼續堅持孔丘及其儒家的傳統,他們還嫌中國的天才們被消滅得不夠多。我真是恨啦!我恨誰?我恨孔丘,但也不能不恨那些還要把孔丘的嫉妒殺人的傳統永遠堅持下去的「尊孔」的人們。這真是一群當代的「阿Q」啊!
為什麼孔丘是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嫉妒殺人傳統的最終的「禍根」?因為孔丘的儒家徹底地消滅了中國人的信仰精神、求知精神和追求自由的愛人的精神,更給中國人的政治帶來了永遠「禁言」的嚴重的不公正,給中國人的經濟帶來了永遠「騙人」的嚴重的不公平,給中國人的文化帶來了永遠「說謊」的嚴重的不公開。而這所有的一切,全都是在極力地鼓勵和縱容嫉妒殺人啦!
我請大家仔細地去翻開中國的《歷史》,睜開你們的眼睛認真地看一看吧,其中的哪一章,哪一節,不都是在記錄著嫉妒害人和嫉妒殺人?始終「尊孔」的中國人實際上就是一個永遠都在嫉妒殺人的民族。其中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永遠「尊孔」,永遠「信儒」。尊誰,就像誰。這是一個表述了重要歷史規律的命題。尊孔的中國人,實際上就是一個個活著的孔丘。孔丘是嫉妒殺人犯,所以,所有尊孔的中國人也全都是潛在和實在的嫉妒殺人犯。如此始終嫉妒殺人的民族,他們能夠成為世界上真正「文明」的民族嗎?(2014,4,16.)
❺ 在佛教中,如何覆滅自己的嫉妒心感覺自己嫉妒心好強呀!!
不管哪部佛經,都是教人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的。
如何克服嗔恨心
修學佛法,勇猛精進,一心向道,倘若遇到不如意、逆境時,當下嗔恨心不起,脾氣不爆發,又能轉境,心地如如不動,此人已證無生法忍,是多生累劫修證而延續而來,加上今世殷勤多聞參悟,步步正覺,分秒涅槃,是故有此庄嚴妙果誕生。
不如意之境難忍難修難行證,因此內心便生起嗔恨心,發大脾氣,令你形象破壞,損你德行,自傷心地,污穢佛性,又與人結惡緣,人人見之而避開,由此可見動怒嗔恨,有損己德,亦傷對方,來世感召阿修羅果報。在道理上,佛弟子應如是正見深入體悟;在行證上,應切實奉行忍辱行,雖然忍辱行是非常難行的,但也由不得你不如是精進安住,何以故?因為修行者要證菩提,得法身,登涅槃,如果沒有付出相當的代價,怎能得到清凈庄嚴的菩提果呢?十方三是一切諸佛三大阿僧祇劫的勤修梵行,庄嚴福慧,也是要付出難以形容的代價所換得,甚至犧牲生命,奉獻身心給予一切眾生的需求,一一心甘情願,其忍辱負重的心情擔當眾生的罪業,其苦、痛、哀、傷、忍、悲、憤,乃至度生慈悲喜舍的內心深處,也唯有諸佛自己冷暖自知,這都是要付出相當的代價與奉獻犧牲的精神,方得究竟涅槃。正所謂:沒有天生的釋迦,自然的彌陀是也!
的確嗔恨心實在是不易忍受的,脾氣不發也難,所以佛陀在經典上常提到【修忍辱行,是一切法門中最難成就的課程】,現今引經敘述如下:
佛遺教經雲:「若縱恚心,則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當知嗔心,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白衣受欲,非行道人,無法自製,嗔猶可恕;出家行道,無欲之人,而懷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雲中,霹靂起火,非所應也。」
若欲降伏嗔恨心與脾氣法門有無量,今舉十則與諸君共勉:一、把對方視同一尊未來佛來看待。二、此人乃無始劫來,曾經做過我父母兄弟姊妹眷屬。三、嗔恨與脾氣百害無一利,先傷及自己的心靈,污染自己的自性,而後才傷害對方。四、只有廣結惡緣,因果必然循環,終究自作自受。五、十方諸佛皆頓斷嗔恨而成佛,我輩亦當如是。六、凈化嗔恨是菩提,任性縱容嗔恨與脾氣,是墮落沉淪之因,果報在三途。七、成就佛道,沒有天生勢迦,自然彌陀,我人慾成就佛道,亦當付出相當的代價,畢竟天下間沒有不勞而獲之美夢。八、嗔恨心是六道中之產物,佛道中無比污穢不凈之嗔恨心,沒有理由存放在修行人的八識田中。九、嗔恨心凈化頓斷,是成就四聖的根本。十、佛佛道同,法法平等,法無有比,絕待故,當下嗔恨之性即是菩提性,性本無二,只是迷悟有別故,若悟中道不二門,漸修漸行漸成佛道。
1.如果嗔心是凡夫的天性,則沒有什麼好嗔的,因為他的性格就是這樣子,所以一個人對你嗔心的話,你為什麼也生嗔?沒有必要,因為他的性格就是這樣。
2.平常這個人本質是善良的,遇緣對你嗔心,也不用對他嗔,他平常是善良的,只是因為遇緣讓他心情想不開,情緒不穩定等等因素,讓他生氣了,你不必為他的生氣而生氣,因為他的本質是善良的。
3.棍子打我,直接讓我痛苦的是棍子,應該嗔棍子;可是棍子是由人拿的,應該嗔人;可是人是因煩惱所使的,所以應該怪煩惱不應該怪人。從受苦的因,一層一層推出煩惱。一個人罵你的時候,你不要嗔音聲,因為你聽那聲音不舒服,所以你討厭那音聲,往前推是人罵的,人是煩惱令他罵的;話說回來,是煩惱的問題。
4.別人嗔心損害我,是我以前已經造的業報,比如西藏的現狀,是往昔這批人對另一批人造業,接著遇到當下的一些因緣,感得今天西藏這種果報。從大處整個國際社會,小處到個人的業報,根源主要是往昔業因所致,所以別人罵你的時候,你要有業報觀、消業想。
5.別人用刀子跟棍子傷害你的時候,你會痛苦,然而這痛苦只是刀子與棍子帶給你的嗎?因為你的身體很容易落入痛苦的苦性中,你的身體本身就是苦性,如果你今天身體是鐵的話,棍子打了怎麼會痛呢?不會痛你就不會嗔心。事實上,會痛不是棍子與刀子的問題,而是因為身體是苦性的,所以你才會這么痛苦,苦因其中一分是你的身體,不只是外在因緣而已,因此不應該嗔因緣。
6.嗔心時似乎有一個嗔心的對象如箭靶一樣,當我們生氣時,好像對象很真實。他罵我、我罵他,彼此互罵,好像很真實,事實上自他都緣起,你要嗔那一個?是嗔自己或是嗔別人呢?想回來都是緣起,這道理你要多想,否則境界來時你一定想不到。
7.別人的心思模式不調伏才會心生痛苦,如果你觀念正確,痛苦不會來的,是由錯誤的煩惱觀念產生的。因此你自願取受煩惱是錯誤,要嗔,嗔煩惱,不要嗔怨敵,因為這是源於你錯誤的心思模式與觀念。
8.對方由於我過去曾造過業,對方才嗔心我;如果對方嗔心我,將來還是有業報的,所以事實上是我害他,不是對方害我,讓他未來感得更多痛苦的因緣是我提供的。應想當對方嗔心我的時候,是我害他,不是他害我。
9.緣敵人可以修悲心與忍辱,所以敵人是我造善的因緣,我卻變成敵人造惡業的因緣,因此我是他生嗔心的境,讓他痛苦,恩澤很小,為什麼要嗔他?敵對我恩重,我對敵恩小,是我傷害他的,那怎麼可以再對敵人嗔心?
10.對方對我嗔心,我不能忍受,那麼我對他們嗔心,他們怎麼可以忍受,這是同理心,所以為什麼要嗔?
11.為親友努力是今生利益而已,為親友被傷害而嗔心的話,下世墮三惡道,所以沒有意義,誰都不會懷念的,業是各報各的,要付出,但不要愚痴付出。飯沒有讓我們會飽的意思,但吃飯會飽;意思是怨敵沒有讓你修忍辱的意思,但是你緣敵人還是可以修忍辱的,這功過要想一想。
12.對方是愚痴所自在,因嗔心而作嗔行,若我還嗔這個人的話,我即是愚痴。你罵對方,而他生氣是愚痴,你自己也生氣,那不是你也更愚痴嗎?你讓別人生氣已經對不起了,你對別人的生氣又生氣就更對不起了,不管對方是不是無厘頭生氣,如果觀眾生過失的話,佛陀也不會成佛的。不管對方怎麼樣,我都要修我自己,佛陀是大悲不舍才管我們,否則如我們這種模樣,佛陀早就跑了,因為眾生不聽話。我們有時很狡猾,看對方的時候,認為對方作的不可以,如果自己碰到同樣的事情時,很會原諒自己。所以對方因愚痴所自在,我們又嗔別人不是也愚痴嗎?
13.我們被別人罵,是重罪輕受,舍百得千--我現在是人道,被對方罵還有佛法可以轉念,將往昔感得地獄、畜生道的惡道果報提前在人道受報;如果我是一隻狗的話,都沒有一點佛法的想法時,我被嗔心時,我會很痛苦。不要講畜生道,有些老人家一生風光,到臨終的時候,病苦折磨又很貪著又沒有佛法,他有多痛苦你知道嗎?很清楚的看到,有佛法的人比較可以面對逆境,沒有佛法的人就不是這樣一回事了,各位要趕快准備,不然到時候就不是這樣了。
14.你被對方嗔心是因為你有貪心,貪是底子,嗔是表面,貪是根本因,嗔是直接因。對方會嗔心你,因為它有貪著;他不得所貪,所以才嗔心的,每個人亦復如是。
15.心不快樂才會嗔心,心量太小太狹隘才會嗔心,所以是你的過失,不是別人的過失。一個人容易嗔心,表示心量很小,被別人嗔心的時候就生氣,不是心量很小嗎?說多有修行,沒有人會相信的。
16.嗔心的過患就是讓以前的善行減小,後來投生三惡道,所以要想一想。多修忍辱,否則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劃不來的。
17.當敵人受到別人贊嘆時,不必要嫉妒與心不快樂;或許敵人被贊嘆的時候,你還要加入贊嘆敵人的行列,這樣就容易修四攝善法,易成度他的方便,問題是我們有這樣的心量嗎?當下你講得出來嗎?而且各造各的業,你無心而說贊嘆語,有無心的果報,對方因你的贊嘆而心放下,是對方造放下的果報,不問效果如何,自己有沒有修是重點。不要從暫時的利害關系看問題,要從根本看問題--他是眾生也想離苦得樂,也需別人的贊嘆與鼓勵,只要是眾生,他作對了,我們就要贊嘆與鼓勵。如果從利害關系看問題的話,會沒完沒了的,贊嘆其實並不會那麼困難。對敵人不能生起贊嘆是因為你心不平衡,還有嫉妒、我愛執等煩惱心,這就是你講不出口的原因,應慢慢從意樂作起,後才行之於身口。有時對同性者,還可以給他拍拍肩贊嘆他。
18.即使三寶被毀謗,你也不要嗔心,別人沒有能力毀謗三寶的,三寶不會被毀謗的,所以破壞佛教的人,都不必對他嗔心,你又何必嗔心,因為只有可悲眾生,沒有可惡眾生。所以對方不對,是可以不用認同,但是生嗔心只是自己損害,對他人也沒有什麼傷害的,三寶也不會因為別人的毀害,而沒有三寶,何必嗔心。
19.天天一大早就修四無量心,修慈悲喜舍--願眾生一切罪苦都成熟於我身等等,敵人也在眾生裡面,如果嗔他、不喜歡他,你不是欺騙嗎?這是很羞愧的事,要懺悔。
20.讓眾生得樂而求成佛,他已經得樂,你為什麼又不歡喜而嗔心呢?以敵人而言,你不是發願度他想成佛嗎?敵人自己很努力的得到快樂,你為什麼不快樂?
21.信誓旦旦要成辦利他,他自己成辦利他應該隨喜,為什麼還要嗔心?
22.如果敵人得到不好,你歡喜;得到好,你不歡喜,其實你有損害到敵人嗎?是自己愚痴,他不好你歡喜,他好你不歡喜,那都是在滿足你的煩惱而已,因為只有煩惱會滿意,這樣才可以繼續輪回。
23.受別人贊嘆是貪著美名,有時別人贊嘆你,還自以為了不起,生起我慢而輕視別人,別人比你好你嫉妒,比你不好你我慢。所以被別人贊嘆要小心,不要以為自己很行;話說回來,你與菩薩比較,你又如何?差遠了!你還有誇贊自己的心嗎?如果你想,對方贊嘆我的時候,想對方很會修行,懂得功德見功德,不見過失,能見別人的功德為功德,隨喜他的贊嘆,這樣就沒有過失,如果覺得了不起就成為過失了。或者分享觀,願我被贊嘆的快樂分享給有情,也可以願對方與我有一樣的功德,這是一念之間。
24.如果有人毀謗我,可以讓我不生我慢,離開怖畏,生起出離心,可以讓我產生去除自己煩惱的因緣,遮止我入三惡道的門,為什麼不感恩呢?假如有逆緣,這部份要從新定位,學佛就是要用法轉念及轉心,這價值與上師的價值一樣;他會幫助我遮止煩惱與惡行,為什麼不接受呢?平常不串習不習慣,對不合理就受不了,這樣的話,佛法去那裡了,這是要有方法的。
25.我是只為了解脫成佛,我不需要別人贊嘆我的名聲;一旦有人毀謗我,更珍貴他。
26.有人說:我被別人毀謗是讓別人損害我的福報,假如別人毀謗你,以為你的名聲會比較不好,名聲不好供養就比較少,福報就不能得到,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固然別人毀謗你會讓你名聲不好,智者也不會因為你被別人毀謗就認定你怎樣的,這是愚痴者的謠言,謠言者止於智者。福報會不會減少,是靠自己去累積的,不是因為別人的關系,別人的毀謗是增加你的福報,不是減少你的福報,理由是:敵人是讓你修忍辱的最好機會,忍辱的修行是最好的積福。所以敵人是讓你積福的,不是損福的。
27.任何事物都可以生果或有利益性的,因為因是生果的條件;因如果是生果的主因的話,表示因有其利益性,如乞丐是讓你生布施的順緣。一樣的道理,敵人是幫助你生忍辱的順緣,不是損害你的,是幫助你的;可是怎麼在對敵人時,我們很痛苦、悶燒鍋,怎麼回事呢?沒修。
28.一般而言,布施比較容易,因為乞丐比較多,忍辱不好修,因為本身不好做,要合理還要不嗔。嗔心的對象是要認識者及有利害關系的,所以對象少才珍貴,這么稀少的嗔心對象,好不容易出現一位,你還跟他嗔心回去,都沒有一點珍貴想。碰到吵架的因緣,好好想一想,因為難值難遇,所以我要藉著因緣好好修行,一碰到吵架就吵回去,那就太不懂得把握機會了。忍住不嗔必有道理,否則你如何忍住不嗔?所以要想道理。
29.有需要別人對我們嗔,因為需要忍辱;意即,我們非常需要嗔心的人出現,理由是我們非常需要忍辱。
30.修忍辱功德或福報,也要迴向給敵人,因為敵人不惜因果來罵你,讓你有修忍辱的機會,所以你要迴向給他,沒有一位對象讓我們修布施或修忍辱的話,我們修什麼呢?因為有一位讓我們布施的人,所以我們把布施的功德迴向給我們布施的人。一樣的道理,忍辱也是如此,眾緣和合的善行,迴向給眾緣才對,因為並非一個人的力量所產生的。願此你修忍辱的功德完全迴向對方不要嗔心了,希望對方心能調伏,感恩對方不惜墮三惡道的果報,讓我成就忍辱功德,這恩澤很大,我要感恩他,希望他也與我一樣這樣修。要這樣迴向。
當一個人心柔軟到不能柔軟、清凈到不能清凈的時候,對方會不好意思罵你。具善巧的言說、柔軟的心腸,一切都會改變的。修行不是寄望別人才要修,因為不可能。不是別人合理我才要修行,而是別人不合理我才要修行,歡迎不合理的境界光臨,要接受不合理的境界,才是主要的所緣境。佛法告訴你順逆境都可以掌握你的心,佛教的生起功德之因是在任何境界裡面--自凈其意。當一個人心很平靜才能有勇氣,一個有道理的人才可以面對一個沒有道理的人。息滅紛亂而委屈自己去懺悔的人,是智者。以利他心而言,這是護念他意。眾生對我們而言,都是境,我們要以緣為師,對境練心。
31.並不是我太厲害而修忍辱,是因為敵人才讓我修忍辱的,所以不是我很會修行。
32.如果只想:敵人對我只有傷害行,則你要想道諦是親證空性的心,道諦也沒有想要利益菩薩的意樂,滅諦是法寶(無為法,沒有心),它也沒想讓人利益的動機;滅道二諦是法寶,有法寶的人即可得救。也就是,雖然滅道二諦並沒有想讓具有滅道二諦的人得功德的動機,可是這兩個法寶可以讓有情離開輪回苦。又如手錶沒有想幫助你的心,可是它幫助你看時間;一樣的道理,敵人是沒有利益我的心,可是緣著敵人可以得到忍辱的福報,所以應該恭敬。
33.有人說:法寶沒有利益我的心,可是它也沒有損害我的心,敵人卻有損害我的心。這說法也不不對。要想如果敵人是以利益心而傷害我的話,就不叫敵人了;所謂敵人是以損害心與行為傷害我才稱為敵人。醫生治病的時候,他也是給你割手割腳的,你不會說他是敵人吧,理由是醫生是利益心而作的。所以可緣著敵人而刻意修習忍辱,因此,敵人沒有利益我的心,反而只有傷害我的心,雖是不同於法寶,但還是應該修忍,會漸得利益的。
34.對自己起惡心、傷害的人是損害、生氣的對象,這並沒有錯,可是如果緣著對方可以修忍辱的話,因為很難修,可以把敵人安立為正法想,正法很難修的。同理,敵人也是正法。
35.功德成就靠佛的資糧田與眾生的資糧田,緣著佛的資糧田起信心,緣著眾生的資糧田起慈悲心,緣著敵人可修忍辱,所以要好好珍惜,如《入行論》說:成佛一半靠佛,一半靠眾生。眾生有兩個靠山--佛與獄卒(執行惡報的閻羅王),所以要確立眾生很珍貴的想法。
36.遇到因緣損害我的時候,生起忍辱的話,短暫可以得到相好庄嚴,忍辱心強的人,外相比較庄嚴,究竟可以成就佛的色身。譬如阿底峽尊者說:我生生世世得遇善知識的攝受,是因為我修忍辱的關系,相好庄嚴故。聖者沒有惡分別心、差別對待,可是教化的時候,比較庄嚴看得順眼,比較容易被度化,因為眾生會生歡喜心,這是天性。
37.成就斷一切過失、圓滿一切功德的佛果,一半靠眾生一半靠佛,只有對佛恭敬信心,對眾生惡劣對待,是不對的,卑鄙的。對師長三寶很恭敬,對蓮友很不好,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38.大悲心是不可思議的功德,有苦也安樂,緣著乏樂具苦的眾生,才可以拔苦予樂。所以你碰到嗔心的眾生,為什麼不修啊!這樣子的反予加害是沒有道理的。
39.對生嗔心眾生生起忍辱,是對佛陀最歡喜的供養。諸佛菩薩最初發菩提心,中間積福慧二資糧,唯一的目的是為利益無邊眾生,成就佛果。所以已成佛、將成佛、正成佛的世尊,唯一為的都是眾生的利益,唯一的利益處的有情極為珍貴,你傷害眾生的時候,又皈依三寶,佛不會歡喜,佛會覺得你很可悲。一方面供養佛做百千萬的功德,一方面對佛珍愛的眾生傷害,這怎麼可能相應呢?這違背供養處的意思。所以任你利益多少眾生,佛歡喜;任你損害多少眾生,實際上是與佛不相應的。應從意樂上不傷害到加行上執行,由護念三寶觀而護念眾生。
40.要了解敵人是修忍辱的所依事,因此要有損害的有情,進而卑下居,想我好差,應視眾生極為珍貴。
41.可悲、可憐眾生,是圓滿功德唯一來源。
42.特別對敵人修慈愛心、忍辱,是最好正行的供養,也就是功德供養。
43.你緣著敵人修忍辱,不嗔心的話,能得自利,可以遮止將來生起的損害;換句話說,現前是忍辱,未來不會再受害。因此,是為了現前與將來不受損害故,所以必修忍辱。
44.世界是相互依存觀待的,是地球村,眾生同體,互相幫忙,地球上沒有必要有敵人,一切都是同體支分,這是以宏觀而看待。
❻ 普法欄目劇《暗妒成傷》中誰可憐嗎
那個受虐待的小女孩最可憐,
她可能會一輩子有心理障礙
那個阿姨也可憐,但是她不能把自己的傷痛轉嫁他人,傷害無辜
❼ 嫉妒心真的會 害死人 嗎
會的。嫉妒心不僅僅會害自己,而且還會害別人。嫉妒,就是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心裏面受不了,要想方法破壞。關於嫉妒心的危害有多大呢?看一看高僧大德凈空法師對這個問題的開示:
「嫉妒,妒忌他人之盛事」,盛事是好事,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心裏面受不了,要想方法破壞。 「又害賢曰嫉」,好人做的好事,他偏偏要障礙,讓他這個好事做不成功。這樁事古今中外常常看到,這是煩惱當中造作罪業極重的一項,它擺在第一。
因為嫉妒去障礙別人,要看這個障礙的影響有多大,范圍多大,影響時間多久。如果這個事情是好事,是他個人的利益,與別人不相干,你障礙他,你破壞他,那個結罪很小。為什麼?對一個人,冤家對頭只有一個,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也就這么一回事情。如果他這個事情對社會對眾生有大好處、有大利益,你把它破壞了,這個事可麻煩了,結罪不是跟他結罪了,是跟所有得利益的人結罪,這個范圍就太大了。如果影響深遠,不但現在人這個好處得不到了,他這個好處會延到將來,能延到將來的時候,連將來的人也得不到好處,這個罪可重了,這個罪就變成無間地獄的罪了。世法裡面一個好的政策,像國家的好的政策,利益眾生的大事業,你把它障礙了,這個結罪可不得了。
如果想做好事抵消那個罪也不行,要知道,因果這樁事情善惡沒有抵消的,沒有說我做了很多壞事,我多做一點好事可以彌補,可以把那個惡給抵消了,沒有,因果里頭沒有抵消的,善就有善報,惡就有惡報,種瓜就得瓜,種豆就得豆。不能說我種的這個瓜,我不想瓜了,希望這個瓜能長出豆來,這不可能的事情。因果確實就是如此,你一個惡念一個惡行就有惡報,一個善念善行它就有善報,不能說用善來抵惡,不可能的,這是一定要知道的。
你真明白之後,你就曉得人不能有惡念,不能有惡言,不能有惡行,肯定有惡報,善做得再多,那是善報,各有各的報。什麼時候先報,什麼時候後報,那是緣不一樣。所以佛法講緣生,它不講因,緣決定你果報的先後,因是決定你有果報,你有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決定有,什麼時候報,什麼在先,什麼在後,緣,緣非常重要,要明白這個道理。佛家講緣生,講得很深。
這個是有意無意造作的罪業很重,別人有好事,一般人看到都生嫉妒心,而不知道這種嫉妒的念頭、嫉妒的行為,對別人傷害並不大,別人受害頂多三分,自己受害是七分,把自己的善心破壞,沒有了。自己的功德破壞了,將來果報在哪裡?果報在地獄,想到地獄苦,這個事情怎麼能做。他為什麼這么做法?這真正叫愚痴,沒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明白人絕不幹這個事情,沒有智慧、愚痴迷惑才幹這個事情。這樁事情,佛在大小乘經典裡面說得太多,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里特別建立一願叫隨喜功德,對治嫉妒的。別人做好事,我們能夠隨喜,把他的好事功德變成我的好事功德,這何樂而不為之,為什麼要嫉妒去破壞?破壞的罪業多大?他這樁好事,利益眾生、利益社會層面愈大,你的果報就愈嚴重;如果他利益的時間愈長,你在地獄里受苦的時間也愈長,完全成正比例。
這樁好事,如果是能夠利益天下國家後世,你要是嫉妒障礙破壞它,墮在地獄,那可能是永遠不能翻身,這是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清楚的,所以佛對於這樁事情是常常說。如果你明白了,人家做這個好事,我們有能力出錢出力去幫助他,隨喜功德,他的功德多大,我們得到的福報跟他一樣大。如果我沒有能力隨喜,沒有能力也沒有財富,幫不上忙,我生歡喜心,我贊嘆,那一分隨喜的功德也不可思議。 《楞嚴經》上講的,功德還是圓滿的,為什麼?你的心圓滿,大乘法論心不論事。有的時候發心,他沒有力量,他發的心真圓滿,比那個隨喜功德出錢出力的,他的果報還超勝。這什麼道理?譬如這是一個富翁,他有一百億的財富,他只拿個幾萬塊錢來隨喜,太少了;你一分錢沒有的,你那個隨喜的心超過他,所以福報,這個人超過那些富翁,我們今天講這些財主,超過他很多,這才能講得?通,才能講得圓滿。所以隨喜功德不可思議,盡心盡力,不要去留。
1 佛常常給我們說,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破壞別人是傷害自己——折自己的福,折自己的壽,你說冤枉不冤枉?這個道理很深,一定要透徹地理解,決定不幹這個傻事情。
2 佛教給我們隨喜功德,別人修多大的功德,只要我們隨喜,我們隨喜的功德跟他一樣大。
3 他為社會、為國家、為眾生做好事,我們沒有嫉妒,決定沒有障礙,我們還能夠隨喜,隨喜是盡心盡力地去幫助他、促成他,這個功德跟他的功德一樣大。
4 那他的功德是不是被我們佔了一分?不是的。他好比一支點燃的蠟燭,我們也是一支蠟燭,藉他的光把我的蠟燭也點燃,這叫隨喜。他的光明一分一毫沒有減少,我的光明跟他一般大——隨喜功德,不可思議!
5 世間善惡事情太多太多了,佛為什麼特別提出「隨喜功德」,實在講,這一條的意義很深。
6 佛知道一切眾生的煩惱、習氣是無量劫累積的,每個眾生都有。什麼習氣?貪嗔痴慢。傲慢、嫉妒,這是與生帶來的習氣,不要人教的。
7 你仔細去觀察嬰兒,兩個差不多大的嬰兒放在一起,一個嬰兒有糖吃,一個沒有糖吃,沒糖吃的那一個,嫉妒心就起來了,誰教他,沒人教他!
8 隨喜功德就是對治傲慢、嫉妒的,特別是對治「嫉妒」。嫉妒、傲慢是造罪業,極重的罪業,一念之間轉過來,就變成無量的功德。一念之間,轉過來就是功德,佛跟凡夫差別就在此地!
9 眾生就轉不過來,隨著煩惱流轉生死六道;諸佛菩薩一念之間轉過來了,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我們要學著會轉,要轉得快!
10 轉過來之後,人家修積多大的功德,你隨喜的功德跟他一般大,決定沒有差別!絕對不是說,這個人修積功德,他的功德大,我隨喜的功德小,沒這回事情,決定是一樣大。人家修積真是很辛苦,你一隨喜,功德跟他一樣大,你看你的便宜佔了多少!
以上摘自網路。供參考。
❽ 為什麼嫉妒會是一種破壞因素
浮躁的人羨慕別人有錢,羨慕別人有權,羨慕別人的成功,還常常嫉妒別人,這樣往往會失去自己。其實,別人永遠是別人,你永遠是你,與其羨慕和嫉妒別人,不如活出真正的自己來。
我要像李嘉誠那樣有錢該多好啊!我的身材要是像莫文蔚那樣該有多好啊!
你羨慕過別人嗎?你想過要當別人嗎?別人的生活方式、別人的與眾不同的服飾,你偷窺著、比較著,怎麼人家真的比自己過得好?當你發現你曾經羨慕的人,其實也有著和你一樣的麻煩和苦惱時,你是不是又要偷著樂一會兒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有想做別人的想法。畢竟,我們不是完人,不是神仙,在生活中都會有種種的不完美,這樣就會促使我們對自認為那些生活得美好的人產生羨慕的情緒,並生成渴望作為他人的夢想。
想做別人時,理想的目標都是些美好的人物,這證明自己是嚮往美好的。想做別人時,內心裡多的是適度羨慕,少的是妒忌,這證明自己的心裡沒有陰影,心態是健康的。
適度地羨慕是可以理解的,但過度地羨慕往往就會變成了嫉妒,這就需要格外注意了。
有一個人,非常嫉妒他的鄰居,他的鄰居越是高興,他越是不高興;他鄰居的生活過得越好,他越是不痛快;每天都盼望他的鄰居倒霉,或盼望鄰居家著火,或盼望鄰居得什麼不治之症,或盼望下雨天雷能竄進鄰居家,劈死一兩個人,或盼望鄰居的兒子夭折……然而每當他看到鄰居時,鄰居總是活得好好的,並且微笑著和他打招呼,這時他的心裡就更加不痛快,恨不得給鄰居的院里扔包炸葯,把鄰居炸死,但又怕償還人命。就這樣,他每天折磨自己,身體日漸消瘦,胸中就像堵了一塊石頭,吃不下也睡不著。
終於有一天他決定給他的鄰居製造點晦氣,這天晚上他在花圈店裡買了一個花圈,偷偷地給鄰居家送去。當他走到鄰居家門口時,聽到裡面有人在哭,此時鄰居正好從屋裡走出來。看到他送來一個花圈,忙說:「這么快就過來了,謝謝!謝謝!」原來鄰居的父親剛剛去世。這人頓覺無趣,「嗯」了兩聲,便走了出來。
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就是出於嫉妒,把自己置於一種心靈的地獄之中,折磨自己。但折磨來折磨去,卻一無所得。
嫉妒心理的產生是差別和比較的產物,屬於一種內心情緒體驗。差別和比較的結果是:從差別和比較中形成心理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心理往往是消極的。嫉妒心理總是與不滿、怨恨、煩惱、恐懼等消極情緒聯系在一起,構成嫉妒心理的獨特情緒。不同的嫉妒心理有不同的嫉妒內容,但主要是在四個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這就是名譽、地位、錢財、愛情。有的還表現為一種綜合性的籠統內容,即只要是別人所有的,都在其嫉妒之內。
嫉妒的人總是拿別人的優點來折磨自己。別人年輕他嫉妒,別人長相好他嫉妒,別人身材高他嫉妒,別人風度瀟灑他嫉妒,別人有才學他嫉妒,別人富有他嫉妒,別人的妻子漂亮他嫉妒,別人學歷高他嫉妒……德國有一句諺語:「好嫉妒的人會因為鄰居的身體發福而越發憔悴。」所以,好嫉妒的人總是40歲的臉上就寫滿50歲的滄桑。
心理學家的觀察研究證明,嫉妒心強烈的人易患心臟病,而且死亡率也高;而嫉妒心較少的人,心臟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低於其他人,只有前者的1/3~1/2。此外,如頭痛、胃痛、高血壓等,易發生於嫉妒心強的人,並且葯物的治療效果也較差。
嫉妒心理是一種破壞性因素,對生活、人生、工作、事業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正如培根所說: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毀掉人間的好東西」。
1.直接影響人的情緒和積極奮進精神。
2.容易使人產生偏見。嫉妒,在某種程度上說是與偏見相伴而生、相伴而長的。嫉妒程度有多大,偏見也就有多大。偏見不僅僅出自於一種無知,還出自於某種程度的人格缺陷。
3.壓制和摧殘人才。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在對人才的評價和使用的過程中,時常受到嫉妒心理的干擾,使得有些人才得不到及時地、合理地使用。
4.影響人際關系。荀況曾經說:「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人不至」。嫉妒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它會限制人的交往范圍,壓抑人的交往熱情,甚至能化友為敵。
5.影響身心健康。妒火中燒而得不到適宜的發泄時,內分泌系統會功能失調,導致心血管或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而影響身心健康。
下列6種方法能幫您克服嫉妒心理:
1.正確認識法。嫉妒心的產生往往是由於誤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誤以為是對自己的否定。其實,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別人的幫助,榮譽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們給予他贊美、榮譽,並沒有損害你。
2.攻擊嫉妒法。嫉妒心一有苗頭,就要立即把它打消掉,以免其作祟。這種方法,需要靠積極進取,使生活充實起來,以期取得成功。
3.「想開些」消除法。人生總有不如意之事,所謂「人人都有本難念的經」即是此理。如果正處在憤怒、興奮或消極的狀態下,能較平靜、客觀地面對現實,是能克服嫉妒的。
4.驅除虛榮法。虛榮心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實的榮譽,而虛榮心追求的是虛假的榮譽。有嫉妒心理的人很要面子,不願意別人超過自己,常常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這正是一種虛榮,一種空虛心理的需要。單純的虛榮心與嫉妒心理相比,還是比較好克服的。而二者又緊密相連,相依為命。所以克服一分虛榮心就少一分嫉妒。
5.正確比較法。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較多地產生於周圍熟悉的年齡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要採取樂觀的比較方法:將己之長比人之短,而不是以人之長比己之短。
6.自我驅除法。嫉妒是一種突出自我的表現。無論什麼事,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後果。若出現嫉妒苗頭時,即行自我約束,擺正自身位置,努力驅除嫉妒心態,可能就會變得「心底無私天地寬」了。
此外,工作及社交中嫉妒心理往往發生在雙方及多方,因此注意自己的性格修養,尊重與樂於幫助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對手。這樣不但可以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而且可使自己免受或少受嫉妒的傷害。同時還可以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又能感受到生活的愉悅。
❾ 什麼是嫉妒
推薦網路詞條,供你參考: 嫉妒 網路名片 嫉妒是指人們為競爭一定的權益,對相應的幸運者或潛在的幸運者懷有的一種冷漠、貶低、排斥、甚至是敵視的心理狀態。 嫉妒的心理學概念 嫉妒是指人們為競爭一定的權益,對相應的幸運者或潛在的幸運者懷有的一種冷漠、貶低、排斥、甚至是敵視的心理狀態。嫉妒俗稱為「紅眼病、吃醋、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等等。嫉妒就內心感受來講前期依次表現為由攀比到失望的壓力感;中期則表現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後期則表現由不服不滿到怨恨憎恨的發泄行為。 《心理學大辭典》中說:「嫉妒是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復雜的情緒狀態。」但這個概念中存在兩點錯誤:一是認為嫉妒來源於發現自己不如別人;二是將嫉妒定義為一種情緒。首先,我們可發現很多嫉妒並不是來源於發現自己不如別人,比如我們日常所見的很多所謂上級對下級的打壓、還有歷史上如「戴維以會長身份阻止法拉第加入英國皇家學會」的故事等等都顯然是嫉妒心理引起的,但又絕不僅僅是嫉妒者發現自己某方面都不如對方引起的。其次,「羞愧、憤怒、怨恨」等情緒只能是嫉妒的表現,此定義則將嫉妒引致的嫉妒者對被嫉妒人的偏見認知、嫉妒者爭強好勝的慾望等心理現象都排斥在外,若僅以此類情緒概括嫉妒現象則就難以表現其心理實質,而以既具有暫時性、又具有穩定性,且包含由嫉妒導致的各種認識認知、情緒情感、意識願望等在內相應的「心理狀態」來定義概括將更為准確。 嫉妒的原因——猴王心理 一個人會對處於與自己同一競爭領域的另一個表現的比自己強比自己優越的人產生強烈怨恨和深深的恐懼,甚至他會做出傷害對方人身或破壞對方財物等的行為,這就是人的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由人的猴王心理與報復心理結合而導致的: 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下來,就都先天具有一種強烈的自我為尊的意識,即自己是'猴王',是最重要的,是最強的,是不容置疑的第一號人物,這就是人人都有的猴王心理. 而且,當有人把自己當成是最重要的人或自己認可自己是最強者時,人會表現出很喜悅,很安慰,很高興的情緒.而相反,當有人不把自己當成是最重要的人,自己也承認自己確實不如人時,人也都會表現出自卑、傷心、不安、焦慮、煩躁以及恐懼等情緒,伴隨而來的往往是痛苦.這就是說,猴王心理是與人的焦慮反應緊密聯系,是能夠讓人有痛感,有負面情緒的. 當與自己處於同一領域的競爭者在自己面前表現的十分卓越,並且自己也在自己心底認可承認該人確實很卓越,比自己強,比自己更能夠贏得更多人的擁護和喜愛時,那麼,從這位確實很卓越的競爭者及其擁護者傳送過來的信息,以及自己心底反饋過來的信息會告訴他自己:那位確實很卓越的競爭者才是真正的'猴王',而自己則不是.從自己心底反饋過來的自己確實不是'猴王'的信息,就會馬上挫傷自己的強烈的「惟我獨尊」的猴王心理.發現自己不如別人,發現自己不是最強的人,而是最弱的,最可憐的人,這一信息會嚴重挫傷每個人的猴王心理.而根據猴王心理的特點[1]我們能夠知道,被挫傷的猴王心理往往會伴隨著自卑、傷心、不安、焦慮、煩躁、恐懼等負面情緒,而這些情緒又會讓他很痛苦.一個人的卓越給自己帶來的是無盡的痛苦,人的報復心理機制決定了人一定會採取措施給該人以報復.對卓越者進行人身傷害,財物破壞,以及言辭傷害是事情發展到這一地步的很正常的現象,除非一個人克制住了自己. 嫉妒心理是人的一種很普遍的心理.人都有猴王心理和報復心理,所以人都可能會產生嫉妒心理.而猴王心理和報復心理都特別強烈的人,則是嫉妒心理最容易爆發的人.嫉妒心理是危險的,其後果往往也是嚴重的,當然,它的出現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過教育的引導,我們是可以把嫉妒心理所帶來的危險系數降低到最低的,這是可以實現的. 嫉妒的特點——只發生於同一競爭領域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嫉妒心理是具有等級性的.只有處於同一競爭領域的兩個競爭者才會有嫉妒心理和嫉妒行為。一個男子的多個配偶之間,一個女子的多個追求者之間,一個職位的兩個競爭者之間,為了爭取考試排名第一的同班同學之間,同事之間,同一競爭領域的且經常接觸的兩個人之間往往爆發激烈的嫉妒心理。人只會嫉妒與自己處於同一競爭領域的表現比自己強的人,而不會嫉妒處於與自己不在一個領域的人,也不會嫉妒同一競爭領域里表現比自己弱的人.周瑜嫉妒諸葛亮是因為諸葛亮和他同處一個領域並且能力比他強;周瑜不嫉妒劉備、曹操、孫權,是因為他們不在同一競爭領域。白雪公主被後母皇後嫉妒,是因為在競爭誰的容貌更美這一領域里白雪公主比後母皇後更漂亮。 嫉妒對自己的壞處,和羨慕有什麼不同 羨慕,那是對幸福概念的一種認知,對他人幸福的一種祝福。這也就是羨慕與嫉妒的區別所在。 嫉妒,內潛著對他人幸福的破壞傾向,並對自己所謂的不幸深感無奈的一種心態。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心態,社會的腳步才可以展開。 莎士比亞說:"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 嫉妒的人是可恨的,他們不能容忍別人的快樂與優秀,會用各種手段去破壞別人的幸福,有的挖空心思採用流言蜚語進行中傷,有的行取卑劣手段;.嫉妒的人又是可憐的,他們自卑、陰暗,他們享受不到陽光的美好,體會不了人生的樂趣,生活在他們的黑暗世界裡;嫉妒的人是那麼的可悲,"心靈的疾病"會擴散到身體各處,引起軀體上的不良反應,七病八疾不請自到,它是摧毀人性和健康的毒葯。 嫉妒是人性的弱點之一,嫉妒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心理它包括焦慮、恐懼、悲哀、猜疑、羞恥、自咎、消沉、憎惡、敵意、怨恨、報復等不愉快的情緒。別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和逐日顯出來的聰明才智,可以成為嫉妒的對象;其他如榮譽、地位、成就、財產、威望等有關社會評價的各種因素,也都容易成為他們嫉妒的對象。 【嫉妒的本質與廣義定義】 同處一個系統中的A與B兩個的物體本來能量場大致相等,方向相同,但當A的能量場突然大於B的能量場時,如果B的質量大於A的質量時,B的能量場將會限制或試圖限制A的能量場的增大,B的這種限制或試圖限制A的能量場增加的慾望就叫做嫉妒。反之,如果B的質量小於A的質量時,B的能量場將無能力限制A的能量場的增加,反面將會被A的能量場帶動增大,B的這種試圖被A的能量場帶動增大的慾望叫做羨慕。 嫉妒的益處(嫉妒中的爭競) 嫉妒還有益處嗎?是的。這是因為嫉妒是人們天生的本能,所以人們沒必要將嫉妒當做洪水猛獸來看,而嫉妒中的益處正在於嫉妒中的「爭競」。嫉妒中的爭競僅指那些懷疑幸運者所得幸運的公正性,並意圖通過正當公平的競爭來爭奪權益的心理狀態。從進化心理學角度來講,嫉妒是一種本能,這種本能可能產生於兩點:一是個體為維護擴充自己勢力范圍和繁殖繁衍的需要,就如獅子王對自己領地的保護和對母獅子交配特權的維護;二是平等分配生產生活物資的需要,古代生產力落後必須集體合作才能得到僅夠大家使用的生產生活資料,只有平等分配才能維護集體與社會的存在,所以有可能不平等的現象往往不被人們的本能所接受。 一個人嫉妒在那裡,也就意味著他的自卑感在那裡,也就意味著他的自尊心在那裡,進而也就意味著他所可能追求的目標在那裡。所以,很多的「嫉妒」只要能將其正確得引導入敵對的目標與方向,或者因「嫉妒」而採取提升自己表現自己的措施,對整體長遠的行動目標來說卻會是有益的。同時嫉妒對團體健康發展的好處也有兩點:一是促使個體從本能上保護自己應有的權益,如《紅樓夢》中林黛玉嫉妒薛寶釵的故事等等;二是嫉妒通過民主的形式可以使位高權重者行為受到監督,從而遏止他們的越權行為,如美國的「水門事件」、 「柯林頓丑聞」,乃至「台灣陳水扁貪腐」事件的揭發也正證明了嫉妒中的猜忌爭競心理對社會所具有的正面影響。 被他人嫉妒怎麼辦 (1) 反躬自問:對於別人的嫉妒,一方面是客觀對待,不庸人自擾;另一方面是善意對待,從冷嘲熱諷中發現和汲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此時不妨冷靜思考一下,這些風言風語是怎麼引起的?說得對不對?有些逆耳的挖苦,也可能會說到自己的短處,有時比和顏悅色的批評更一針見血,擊中要害;即使是完全沒有根據的風言風語,也不必生氣,不妨引以為戒,作為自勉和鞭策。 (2) 確立自信:俗語說:「身正不怕影子斜,腳正不怕鞋子歪」。要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正大光明的,就不會被別人的嫉妒所嚇住。否則,自信不足,心存疑慮,庸人自擾,勢必憂心忡忡,似乎外界的風言風語都該承受。 (3)豁達大度:要想解脫被人嫉妒的苦惱,最根本的是:自己的胸襟要寬,氣量要大,不去斤斤計較別人的一言一語,仍舊保持坦誠的態度與人相處,即使是嫉妒自己的人,也不必疏遠,也許別人對你的嫉妒也就隨之瓦解;閑言碎語也不再有市場,因為人都了解你是什麼人,不實事求是的言論自然站不住腳。你應該懂得自己所取得的成績與別人的幫助是分不開的。在取得成功和榮譽時,不要冷落了大家,更不要居功自傲,因這的確容易招來他人的嫉妒。相反,真誠地感激大家,讓大夥一同分享榮譽,虛懷若谷,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支持,不至招來嫉妒了。 本人zero派5建議:治標①主動溝通,贏得理解,即我不容易;②適時鼓勵,不吝相助,即你也可以,我會幫你的;③以情感人,以愛化妒;④適度示弱,以讓息爭;⑤內強素質,以才德服人。 解決自己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由於別人勝過自己而引起抵觸的消極的情緒體驗。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強時,心裡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於是就產生一種包含著憎惡與羨慕、憤怒與怨恨、猜嫌與失望、屈辱與虛榮以及傷心與悲痛的復雜情感,這種情感就是嫉妒。嫉妒者不能容忍別人超過自己,害怕別人得到自己無法得到的名譽、地位等,在他看來,自己辦不到的事別人也不要辦成,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別人也不要得到。 嫉妒程度有淺有深,程度較淺的嫉妒,往往深藏於人的潛意識中,不易覺察。如自己與某同學是好朋友,他的學習成績、能力等都較強,對自己的好朋友並不想加以攻擊,但在內心總有一點酸楚。而程度較深的嫉妒,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來,如對能力超過自己的同學進行挑剔、造謠、誣陷等。 嫉妒心理不但影響身心健康,還影響學習工作。嫉妒心強,直接影響人的情緒,而不良的情緒會大大降低學習或工作的效率。另外,嫉妒心強可能使我們結交不到知心朋友。嫉妒心強的人往往事事好勝,常想方設法阻止別人的發展,總想壓倒別人。這可能使同學、朋友想躲開你,不願與你交往。從而給自己造成一個不良的人際關系氛圍,你會感到孤獨、寂寞。 如何克服? 1.培養豁達的人生態度,心胸開闊,要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強中自有強中手」,這是客觀規律。 2.轉移注意力,給自己一個不嫉妒的理由。 當我們有很多事情要做時,我們就無暇去嫉妒別人。因此,積極參與各種有益的活動,努力學習,勤奮工作,使自己真正充實起來,那麼,嫉妒的毒素就不會孳生、蔓延。為了緩解自己的失敗帶來的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可以找一些理由,使自己不再嫉妒別人。 3.看到自己的長處,化嫉妒為動力。 一個人在嫉妒別人時,總是注意到別人的優點,卻不能注意自己比別人強的地方。其實任何人都有不如別人的地方,當別人在某些方面超過我們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想一想自己比對方強的地方,這樣就會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復到平衡的狀態。 總之,對別人產生了嫉妒並不可怕,關鍵要看你能不能正視嫉妒。你不妨借嫉妒心理的強烈超意識去奮發努力,升華這種嫉妒之情,把嫉妒轉化為成功的動力,化消極為積極,超過別人! 嫉妒心理 是你需要的東西,別人已經擁有,你看到了,產生的感覺.很簡單,他有,你就直接去學習他和他成為朋友,悄悄的努力的將你需要的東西搞到手,(記得先把你的嫉妒心理藏好了,別讓他看到了,呵呵.)不過你先要確定那是你的追求嗎?符合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嗎?你真的需要他,你真的准備去追求他嗎?你估計下要花多久的時候才能得到,你無事可干嗎?你還沒有人生追求嗎? 克服嫉妒心理注意八項 1.提高道德修養。封閉、狹隘意識使人鼠目寸光,因此,應該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不斷地開闊自己的視野,與人為善。 2.正確認識嫉妒。認為嫉妒是對自己的否定,對自己是威脅,損害自己的利益和「面子」,這只是一種主觀臆想。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要靠自身的努力,更要靠大家的幫助,嫉妒只會損人損己。 3.客觀評價自己。當嫉妒心理萌發時,能夠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從而控制自己的動機。這就需要客觀、冷靜地分析自己,找差距和問題。 4.見強思齊。一個人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比別人強,人有所長也有所短。人固然應該喜歡自己、接受自己,但還要客觀看待別人的長處,這樣才能化嫉妒為競爭,才能提高自己。 5.看到自己長處。聰明人會揚長避短,尋找和開拓有利於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新領域,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補償先前沒能滿足的慾望,縮小與嫉妒對象的差距,從而達到減弱乃至消除嫉妒心理的目的。 6.經常將心比心。嫉妒,往往給被嫉妒者帶來許多麻煩和苦惱,換位思考就會收斂自己的嫉妒言行。 7.轉移注意力。積極參與各種有益的活動,嫉妒的毒素就不會孳生、蔓延。 8.學會自我宣洩。最好能找知心朋友、親人痛痛快快地說個夠,他們能幫助你阻止嫉妒朝著更深的程度發展。另外,可藉助各種業余愛好來宣洩和疏導,如唱歌、跳舞、練書法、下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