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失業法
1. 社會保險法第51條關於停發失業金的是指什麼
您提出的《關於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失業保險是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的重要制度安排,可避免勞動者因失業暫時中斷生活來源導致本人及其家庭陷入貧困。近年來,我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職責職能,及時足額為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等待遇,為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一、關於「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領金條件
社會保險法和《失業保險條例》規定,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需同時滿足參保繳費滿1年、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和辦理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的領金條件。《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13號)對「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情況進行了細化,其中規定由用人單位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或者被用人單位辭退、除名、開除的屬於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情形之一。
「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領金條件是在20年前就業不充分、國有企業就業為主、職工變更單位不經常、基金結余不多的情況下制定的條件。將失業原因與領金條件掛鉤,在當時有其現實意義,對失業保險制度的起步和平穩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國企職工集中下崗分流階段的結束,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勞動用工主體逐漸多元,勞動關系趨於復雜多樣,職工權利意識越來越強。新形勢下,在執行該領金條件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一些問題。我們通過到多地走訪、組織座談、發放問卷等方式開展了一系列調研,實際操作中,確實會出現如您所提問題,即一方面,有些離職人員為了能享受失業保險金,採取曠工、打架等故意違反公司制度的方式逼迫用人單位辭退,一定程度上加大企業的管理難度,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另一方面,也會出現一些用人單位為逃避參保和支付經濟補償金等責任,規避規模性裁員規定的制約,常以減薪、調崗等方式逼迫職工主動辭職等現象。這些行為不僅破壞勞動關系的和諧,也損害法律法規的權威。
對該項領金條件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和各方提出的意見,我們進行了深入研究。您提出的「主動離職且在限定期限內沒有再就業的可享受失業保險金」、「惡性違紀視情考慮享受失業保險金」等細化申領失業保險金條件、完善相關法律規定的建議,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我們總體認為可擇機對該項條件作出適當調整,擴大受益范圍。主要理由:
一是落實十九大提出的「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和完善失業保險制度的要求,保障更多失業人員能夠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在理論上,體現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維護參保職工履行了繳費義務後應當享受的相應權益。
三是在制度功能上,適當擴大受益范圍,保證失業保險制度保生活基本功能的發揮。
四是在執行效果上,解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為規避該項規定而採取種種非常手段的問題,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目前國際上也在對該項領金條件進行反思和調整,如法國失業保險制度改革規定,雇員每五年可以有一次「主動辭職同時獲得失業保險」的權利;德國規定,如果職工主動離職,在面臨最長達3個月的「封鎖期」後可以繼續申領失業保險金;我國台灣地區規定,主動辭職滿一個月後仍未就業的失業人員,可以享受失業保險金。但考慮到對於主動辭職能否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學界、社會、各部門尚未完全形成共識,法律法規又明確規定需滿足「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領金條件,因此,還需我們繼續研究探索,積累更多經驗,尋求合適時機,充分研究論證後加以推進。
為應對突發疫情影響,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更好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的決策部署,確保失業人員待遇應發盡發、應保盡保,5月份,我部會同財政部下發《關於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的通知》(人社部發〔2020〕40號),明確規定階段性實施失業補助金政策,即2020年3月至12月,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的失業人員、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參保失業人員,可以申領6個月的失業補助金,標准不超過當地失業保險金的80%。將保障范圍擴展至所有參保失業人員,拓展了現行法律法規的受益范圍。實際操作中,各地普遍把參保繳費不滿1年、參保繳費滿1年但主動離職等情形納入失業補助金政策適用范圍,大大提高了政策受益面,在關鍵時期兜牢兜實民生底線。可以說,失業補助金政策的出台階段性解決了主動離職無法申領失業保險金的問題,能有效避免勞動者或用人單位雙方惡意規避法律法規情形,為我們今後適當放寬「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領金條件、更好發揮失業保險制度功能提供了政策樣本。
二、關於停發失業保險金
您提出的「一邊領失業保險金一邊做臨時工」的問題和「找到工作後即不再享受失業保險金」的建議,本質上指的是停發失業保險金的條件。社會保險法和《失業保險條例》規定,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出現重新就業、應征服兵役、移居境外、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等情形之一的,停發失業保險金。
需要說明的是,在當前失業保險制度框架內,「重新就業」指的是用人單位招用並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主要原因是社會保險法和《失業保險條例》本身調整的是單位就業的權利義務,不調整自雇就業。社會保險法規定,職工應當參加失業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失業保險費。《失業保險條例》規定,城鎮企事業單位、城鎮企事業單位職工依法繳納失業保險費,按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上述規定說明,失業保險制度框架建立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形成正規勞動關系的基礎之上。鑒於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推進失業保險金「暢通領、安全辦」的通知》(人社廳發〔2020〕24號,以下簡稱暢通領文件)明確規定,經辦機構以失業人員重新就業為由停發失業保險金時,可以用人單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為標准確定是否重新就業。
由於臨時工並無法律界定,實踐中界定臨時工是否重新就業,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若臨時工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為規范用工關系,應認定雙方建立勞動關系,必須依法參加失業保險,視為「重新就業」並停發失業保險金。若臨時工因工時短、流動性大、工作不穩定,與用工單位之間不是規范的勞動關系,無法實現單位為其參保繳費,此種情形不屬於失業保險認定范疇內的「重新就業」,不構成法定停止領金情形,不影響其領取失業保險金等待遇。此外,為防止勞動者因被動離職記錄影響再就業,暢通領文件規定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經辦機構不得要求失業人員轉移檔案,不得將領金情況計入檔案,是否停發失業保險金也就不能以檔案為依據。
三、下一步工作考慮
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是失業保險的最基礎功能。下一步,我部將充分發揮失業保險功能作用,切實維護參保對象合法權益。一是抓好現有政策落實,指導各地深入落實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政策,提高經辦服務水平,讓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都能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制度保障。二是加強頂層設計,積極向全國人大等立法部門反映,建議盡快修訂《社會保險法》,進一步調整完善失業保險金申領條件,充分發揮失業保險兜牢民生底線的作用。
2. 失業金領取條件及標准
條件:
1、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的;
2、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
3、已經進行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的。
標准:
1、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按規定累計繳費時間滿1年不足5年的,累計繳費時間每滿1年的,可領取3個月失業金2、滿5年不足10年的,從第5年開始,累計繳費時間每增加1年增加1個月的失業金,最長為18個月10年及以上的,為24個月。失業保險金發放標准以當地最低工資標准一定比例確定。
3、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累計繳費滿1年不足10年的,按最低工資標準的70%發放,滿10年及其以上的,按最低工作標準的80%發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五條失業人員符合下列條件的,從失業保險基金中領取失業保險金:
(一)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
(三)已經進行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的。
3. 失業保險法是什麼
國家沒有單獨的失業保險法,只有《失業保險條例》,但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五章里,對失業保險進行了具體的規定。
4. 失業保險有哪些法律法規
您好,1986年國務院發布了《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這一規定標志著我國失業保險制度正式建立。但該規定僅限於國營企業,其適用范圍主要包括宣告破產企業的職工、瀕臨破產企業法定整頓期間被精簡的職工、企業終止解除勞動合同的工人和企業辭退的職工等四類人員。1993年國務院發布了《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其適用范圍從原來的四類人員擴大到七類九種人員,即:撤消和解散企業的職工,停產整頓企業被精簡的職工,企業辭退、除名或開除的職工,宣告破產企業的職工,瀕臨破產企業法定整頓期間被精簡的職工,依照法律、法規規定或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享受失業保險的其他職工。
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職工也納入失業保險范圍。1999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了《關於事業單位參加失業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事業單位在單位所在地進行社會保險登記,按時申報並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1999年國務院頒布了《失業保險條例》,該條例的實施標志著失業保險制度已形成了完整的體系,按照條例規定,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以及其他城鎮企業和各類事業單位(如學校、醫院、科研院所等)都在參加失業保險的范圍之內,對保障失業者的基本生活和抵禦失業風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上述立法之外,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還先後頒布了《關於事業單位參加失業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關於調整失業保險基金支出項目有關問題的通知》等部門規章。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制定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方面也取得了明顯進展。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失業保險法律體系。但由於我國失業保險的適用范圍窄,基金承受能力弱,統籌程度不高等弊端,不能完全適應建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都迫切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失業保險體系。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5. 《社會保險法》對「失業保險」有哪些規定
A 本題考查的考點是失業保險待遇的期限限制。失業保險待遇不能永遠享有,只能在法定期限內享受、超過法定期限,失業者即使沒有實現就業,也不能再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在我國,依照《社會保險法》和《失業保險條例》的規定,勞動者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最長期限為24個月。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
6. 失業保險金相關條例
法律分析:失業保險金根據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的累計繳費年限領取,領取期限最長為二十四個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四十六條 失業人員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累計繳費滿一年不足五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十二個月;累計繳費滿五年不足十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十八個月;累計繳費十年以上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二十四個月。重新就業後,再次失業的,繳費時間重新計算,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與前次失業應當領取而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合並計算,最長不超過二十四個月。
7. 失業保險新規定
法律分析: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按規定累計繳費時間滿1年不足5年的,累計繳費時間每滿1年的,可領取3個月失業金;滿5年不足10年的,從第5年開始,累計繳費時間每增加1年增加1個月的失業金,最長為18個月;滿10年及以上的,為24個月。失業保險金發放標准以當地最低工資標准一定比例確定。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累計繳費滿1年不足10年的,按最低工資標準的70%發放,滿10年及其以上的,按最低工作標準的80%發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四十五條 失業人員符合下列條件的,從失業保險基金中領取失業保險金:
(一)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
(三)已經進行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的。
8. 失業保險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失業人員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促進其再就業,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城鎮企業事業單位、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繳納失業保險費。
城鎮企業事業單位失業人員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本條所稱城鎮企業,是指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以及其他城鎮企業。第三條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管全國的失業保險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失業保險工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的經辦失業保險業務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具體承辦失業保險工作。第四條失業保險費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征繳。第二章失業保險基金第五條失業保險基金由下列各項構成:
(一)城鎮企業事業單位、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繳納的失業保險費;
(二)失業保險基金的利息;
(三)財政補貼;
(四)依法納入失業保障基金的其他資金。第六條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按照本單位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繳納失業保險費。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按照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一繳納失業保險費。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招用的農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繳納失業保險費。第七條失業保險基金在直轄市和設區的市實行全市統籌;其他地區的統籌層次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規定。第八條省、自治區可以建立失業保險調劑金。
失業保險調劑金以統籌地區依法應當徵收的失業保險費為基數,按照省、自治區人民政府規定的比例籌集。
統籌地區的失業保險基金不敷使用時,由失業保險調劑金調劑、地方財政補貼。
失業保險調劑金的籌集、調劑使用以及地方財政補貼的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規定。第九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失業人員數量和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報經國務院批准,可以適當調整本行政區域失業保險費的費率。第十條失業保險基金用於下列支出:
(一)失業保險金;
(二)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的醫療補助金;
(三)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失業人員的喪葬補助金和其供養的配偶、直系親屬的撫恤金;
(四)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接受職業培訓、職業介紹的補貼,補貼的辦法和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五)國務院規定或者批準的與失業保險有關的其他費用。第十一條失業保險基金必須存入財政部門在國有商業銀行開設的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由財政部門依法進行監督。
存入銀行和按照國家規定購買國債的失業保險基金,分別按照城鄉居民同期存款利率和國債利息計息。失業保險基金的利息並入失業保險基金。
失業保險基金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於平衡財政收支。第十二條失業保險基金收支的預算、決算,由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編制,經同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復核、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第十三條失業保險基金的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三章失業保險待遇第十四條具備下列條件的失業人員,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
(一)按照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所在單位和本人已按照規定履行繳費義務滿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
(三)已辦理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的。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按照規定同時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第十五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並同時停止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一)重新就業的;
(二)應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五)被判刑收監執行或者被勞動教養的;
(六)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當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或者機構介紹的工作的;
(七)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的。第十六條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及時為失業人員出具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告知其按照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權利,並將失業人員的名單自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7日內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備案。
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失業後,應當持本單位為其出具的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及時到指定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失業登記。失業保險金自辦理失業登記之日起計算。
失業保險金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月發放。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失業人員開具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單證,失業人員憑單證到指定銀行領取失業保險金。
9. 有關失業保險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我國關於五險一金主要有《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等。
《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定》要求,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30日內為其職工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並申報繳納社會保險費。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規定中所稱社會保險費,是指由用人單位及其職工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並繳納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
規定提出,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將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明細情況告知職工本人,每年向本單位職工代表大會通報或者在本單位住所的顯著位置公布本單位全年社會保險費繳納情況,接受職工監督。用人單位代職工申報的繳費明細以及變動情況應當經職工本人簽字認可,由用人單位留存備查。
針對一些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規定明確,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0.5‰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二章第六條規定「單位和在職職工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繳存住房公積金。
10. 我國哪本法律規定了失業的定義
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在法律上稱之為失業。
法條鏈接:《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五條
失業人員符合下列條件的,從失業保險基金中領取失業保險金:
(一)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
(三)已經進行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