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特例
A. 交易特例使用規則
法律分析:交易特例不記入工資總額,可以獲得用來減低薪金總額。 轉會一般是在同一時間完成的,這種轉會被稱作「瞬時」轉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B. 無權處分合同到底是效力待定還是完全有效
合同法第51條和第三條的規定並不矛盾,無權處分所形成的合同屬於效力待定合同,是否有效要取決於是否有追認或者是否在事後取得了處分權。
而第三條的規定指的是「僅僅」以締約時沒有處分權而提出合同無效的法院不予支持,關鍵點是「締約時」這個時間點,若對方在締約後取得了法律規定的「」追認或處分權那麼合同是有效的。
1、合同效力待定,是指合同成立以後,因存在不足以認定合同無效的瑕疵,致使合同不能產生法律效力,在一段合理的時間內合同效力暫不確定,由有追認權的當事人進行補正或有撤銷權的當事人進行撤銷,再視具體情況確定合同是否有效。處於此階段中的合同,為效力待定的合同。
2、合同效力待定,意味著合同效力既不是有效,也不是無效,而是處於不確定狀態。設立這一不確定狀態,目的是使當事人有機會補正能夠補正的瑕疵,使原本不能生效的合同盡快生效,以實踐合同法盡量成就交易、鼓勵交易的基本原則。
當然,從加速社會財富流轉、促使不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盡快確定和穩定的原則出發,合同效力待定的時間不可能很長,效力待定也不可能是合同效力的最後狀態。
3、無權處分效力待定的兩個特例:
(1)無權處分人訂立的買賣合同有效。
(2)無權處分人擅自出租他人之物的合同有效(房屋的非法轉租效力待定)。
(2)合同法特例擴展閱讀
合同特點:
1、行為人實施了法律上的處分行為。
2、行為人沒有法律上的處分權而處分了他人財產。
3、因行為人處分財產的行為而使行為人與相對人訂立了合同。
4、行為人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處分行為。
無權處分合同是指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並與相對人訂立轉讓財產的合同。它與無因管理、無權代理、善意取得等行為有區別。
無權處分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經權利人追認或無處分權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現行合同法對無權處分合同的規定不盡完善,如沒有規定權利人追認的方式、期限、溯及力等等,亟待予以修改或做出司法解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無權處分合同
C. 交易特例是什麼
NBA交易有個原則,交易中一個隊涉及交易球員的薪水總和不能高於另一方的125%+10W美元,否則交易不能達成,我們可以簡單理解成兩個隊工資要一樣!但有特殊情況,那就是交易特例。
以今年的火箭隊為例,火箭將5年3400萬美元的阿里扎交易出去,換來了年薪僅135萬美元的康特尼·李,同時獲得了630萬美元的交易特例。
這個630萬是怎麼算的呢,請看下面分析:
阿里紮下賽季的工資為632萬美元,而康特尼·李下賽季的工資只有135萬美元。兩個人的工資差額為632-135=497萬美元,而根據最上面提到的原則,這個497萬美元以後可為火箭換得工資為497*125%+10=631.25萬的球員。(前提是只用交易特例,不增加其他籌碼,增加其他籌碼可換得更大牌球星)
交易特例簡單理解就是A隊球員工資1000W,B隊400W,兩個隊要交易成功,A隊就需要從B隊再獲得一個600W工資的球員,但B隊一時沒有,怎麼辦?很容易,A隊就獲得一個600W的交易特例,有權利在不管工資帽的情況下,用這個特例交易獲得一個600W工資球員,這就是火箭這次獲得交易特例的確切價值!
下面內容轉自網路,請參考
1.什麼是交易特例?它是怎麼產生的?
轉會一般是在同一時間完成的,這種轉會被稱作「瞬時」轉會。但是,球隊實際上有整整一年的時間來完成交易,這種情況又被稱作「非瞬時」轉會。在對於轉會其中一方來說,如果送出多名球員,則該交易必須是瞬時轉會,非瞬時轉會中只能送出一名球員。舉個例子,一支球隊先用一個年薪200萬的球員交換一名年薪100萬的球員,之後一年內他們又用一個選秀權(轉會計算價值為零)交換一名年薪110萬的球員,以此完成整個轉會。總的說來,他們轉入210萬年薪,轉出200萬,完全符合聯盟規定,只不過他們沒有一下子做完交易,甚至是和兩支不同的球隊發生了交易。在這個例子中,當球隊用200萬年薪球員換100萬年薪球員後,他們相當於得到了一筆價值100萬的「信用點」,之後他們使用這筆「信用點」換來了那個110萬年薪的球員,而不需要送出其他球員,這個「信用點」就被稱作交易特例。
2.交易特例有哪些限制?
首先,球隊不能使用這個特例來簽自由球員,只能用來交換其他球隊手中現有的合同;第二,交易球員特例不可以同「115%加10萬美元」的普通球員特例混合使用。舉個例子,一個年薪200萬的球員可以直接通過普通球員特例換來一個年薪240萬的球員,但球隊不可以用100萬的交易特例和年薪200萬的球員來交換一個年薪340萬的球員。
3.交易特例如何計算與使用?
球隊可以先使用交易特例中的一部分,以後再用剩下的。舉個例子,一個球隊用年薪400萬球員換來一名年薪200萬的球員,他們得到的交易球員特例是400萬-200萬=200萬。(加上普通球員特例中額外的10萬,總額為210萬)。如果他們再用一個選秀權交換一名100萬的球員,之後還剩下110萬的交易特例可用,有效期直到原先得到特例的那次轉會一年之後。
4.怎樣「偷取」交易特例?
因為交易特例不會納進球隊薪金總額,所以是一件平衡薪金空間的「武器」,大家都希望獲得,而有時候球隊可以把一筆多人轉會拆作多筆單人轉會,從中賺取交易球員特例。2004年夏天休斯敦和奧蘭多的一筆轉會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休斯敦送走弗朗西斯,莫布里和卡托,換來麥迪,霍華德,盧和蓋尼斯。如果這時一筆單獨的轉會,則誰也沒法拿到交易球員特例,因為兩隊都送出了超過一名球員。但休斯敦是這樣操作的:第一筆轉會用卡托和莫布里換來麥迪和蓋尼斯,第二筆用去年格倫-萊斯轉會中得到的交易特例交換來霍華德和盧,最後一筆用弗朗西斯換來了另一個交易球員特例,而奧蘭多則沒有得到交易球員特例。
D. 合同到期前要提前通知嗎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之日起7日內為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的有效證明。勞動者可以憑有效證明材料,直接辦理失業登記手續。你就可以領取失業保障金。
如果你的勞動合同中約定勞動合同到期公司不續簽應當提前30天通知,那麼公司不提前通知是違約了,應按照約定支付你違約金(代通金),一般是一個月工資。如果勞動合同中沒有約定,那公司可以不提前通知,因為法律並沒有規定勞動合同到期前雙方必須提前通知。
特例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二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E. 合同的「免責條款無效情況」有無特例
「由於個人身體原因造成的人身死亡情況或傷害,航空公司不負責任」-這項條款有效。因為不論是根據我國民航法還是國際航空運輸的華沙公約或蒙特利爾公約,完全由於旅客自身原因導致的旅客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航空公司是不負責賠償的,但是舉證責任在航空公司。
F. 什麼是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你好!
一般情況下,勞動合同都規定合同期限。在一定條件下,勞動者可以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從《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來看,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情況下,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1)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10年的;(2)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0年的;(3)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勞動合同法》第39條和第40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同時,還有一個特例是: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1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對這個問題還有疑問可追問)
G. 應當招標而未招標,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如何認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的規定,認定無效:
(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築施工企業資質或者超越資質等級的;
(二)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的;
(三)建設工程必須進行招標而未招標或者中標無效的。
H. 如何理解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三條關於懸賞廣告的規定
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三條解釋:【懸賞廣告】
第三條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完成特定行為的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懸賞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的除外。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於懸賞廣告的解釋。
【條文理解】
懸賞廣告,是指以廣告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之人給予報酬。大陸法系國家民法對懸賞廣告多有規定,如《德國民法典》第657條、《日本民法典》第529條、《義大利民法典》1989條、《瑞士債法典》第8條,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164條也有規定。我國《合同法》對懸賞廣告未作規定。但在實踐中,懸賞廣告糾紛經常發生,人民法院每年受理的懸賞廣告糾紛較多,且有不斷上升趨勢。懸賞廣告適用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在傳統的有報酬性的遺失物尋找等通常的民事行為之外,懸賞廣告還出現了證據懸賞、行政懸賞、刑事懸賞、執行懸賞等。另外,懸賞廣告因其於一定范圍內公開發布,且完成行為人為不特定的一人或者多人,與一般合同行為僅限於當事人雙方相比,具有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往往更受新聞媒體和社會大眾的關注。我國法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已經審理過一定數量的懸賞廣告案件,雖然近來多承認懸賞廣告的效力,但由於缺乏法律依據,法官及社會各界對懸賞廣告的認識差異較大,案件的處理結果極不相同,社會的反映也眾說紛紜,已經影響到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和社會對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態度。因此,本解釋就懸賞廣告作了一般規定,以明確懸賞廣告的法律地位。
一、懸賞廣告的概念與類型
懸賞廣告是大陸法國家和地區民法普遍承認的一種民事行為,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相應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大致而言,懸賞廣告就是以公開的廣告的方式,對於實施某一行為的特別是對於引起某一結果而懸賞的人,有義務向實施了該行為的人支付報酬。懸賞廣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懸賞人做出懸賞廣告;二是相對人完成懸賞廣告確定的特定行為;三是完成特定行為人請求支付懸賞廣告聲明的報酬。因此,懸賞廣『告不是一個單獨的行為,而是一個動態的行為鏈結,由三個相互遞進的行為構成。懸賞人作出懸賞廣告是一種允諾,它是懸賞廣告產生的前提,是一種靜態的存在,可以稱之為存在型懸賞廣告;相對人完成懸賞廣告確定的行為,使懸賞人的允諾條件在事實_[已經實現,此時懸賞廣告由於相對人的參與正趨於有效,此時可稱為生效型懸賞廣告;相對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則懸賞廣告的整個過程已經結束,此時的懸賞廣告可以稱為實效型懸賞廣告。
從國內實踐來看,懸賞廣告種類很多,除了通常的遺失物懸賞廣告以外,還出現了較多的特殊領域的懸賞廣告,如公安機關為偵破案件尋求線索的刑事懸賞,人民法院為強制執行而對被執行人或者被執行人財產的懸賞,還有案件的當事人進行的證據懸賞,以及報刊雜志的創意大賽等懸賞,企業的商標創意懸賞等等。盡管懸賞廣告的形式多樣,適用范圍越來越廣,但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一是對人性懸賞廣告,二是對世性懸賞廣告。
對人性懸賞廣告是指懸賞人對某個特定主體所作出的懸賞廣告,盡管該特定主體在懸賞廣告時並不為懸賞人所知悉,但懸賞廣告相對人卻是確定的。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遺失物懸賞廣告,再如,犯罪線索的懸賞廣告也屬於此類。其典型特徵是:懸賞廣告的相對方是特定的,並且相對方負有完成該行為的法定義務。如《民法通則》第79條第2款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物權法》第109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可見遺失物的拾得人是確定的並且依法負有返還遺失物的義務,但其依法仍然享有獲得相應報酬的權利。如《物權法》第112條規定:「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拾得人侵佔遺失物的,無權請求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費用,也無權請求按照承諾履行義務。」再如,犯罪案件的證人就是知悉犯罪情況的特定人,且依法負有提供線索和作證的義務。對人性懸賞廣告對於當事人相對明確,且較為簡單,在處理時一般不會過於復雜。
對世性懸賞廣告是指懸賞人對不特定人作出的懸賞廣告。有獎徵文、創意大賽等就是典型的對世性懸賞廣告。其典型特徵是:懸賞廣告的相對人是不特定的,且相對方也無法定或約定義務去完成該行為。如現在各大網站流行的原創作品大賽,網站作出大賽廣告,約定獲獎作品給予獎勵或者提供出版機會,參加作品大賽的人是不特定的,誰願意參加都可以,而最終能夠獲獎的作品也是不確定的。參加不參加作品大賽純屬個人意願和愛好,參賽人無法定參賽的義務。此類懸賞廣告由於相對人不特定且往往是數量眾多,因此其最終能否符合懸賞廣告約定的給付報酬的條件,需要經特別的程序才能確定,而不僅僅依靠相對人行為完成而確定,形成的糾紛案件較復雜。如前幾年某著名網站舉辦的一次創意大賽,最終結果是特等獎和一等獎多數空缺,結果引發了參賽者對評獎規則的爭議,並形成了訴訟案件。
二、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
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是事關懸賞廣告案件認定和處理的根本性問題,也是目前爭議最大的問題。目前,學理上對懸賞廣告的性質主要有「單獨行為說」和「契約說」兩種觀點。「契約說」又稱之為要約說,這種觀點認為,懸賞廣告人對於特定人或不特定人作出的懸賞意思表示是一個要約,相對人完成懸賞廣告指定行為是一個承諾,行為完成時,則契約成立。相對人在契約成立時,即有報酬之請求權。「契約說」是懸賞廣告最為傳統的觀點。依此觀點,懸賞廣告應適用民法關於法律行為和契約的一般規定,懸賞廣告也要求訂立契約雙方當事人之間必須有合意,即成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一致。所以,法官在處理懸賞廣告案件時,就必須按照合同法的原則來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對「契約論」提出挑戰的主要有兩點:一是不知道有懸賞廣告的人完成了懸賞廣告確定的行為的,有沒有按照懸賞廣告取得報酬的權利?二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完成懸賞廣告確定的行為的,是否享有懸賞廣告確定的報酬請求權?按照通常的契約理論,顯然不能認定於此上述兩種情形時,合同已經成立,並產生合同法上的債權和債務。因為按照合同成立的原則,雙方當事人的要約和承諾之間應當具有合致,而相對人完成行為是根本不知存在要約,則其完成行為不能認定為承諾。同樣,合同成立的前提是合同主體必須適格,即具備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訂立合同。
「單獨行為說」認為,懸賞廣告是因廣告人一方的意思表示而負擔債務,在相對方面則無須承諾,僅以一定行為之完成為停止條件。換言之,懸賞廣告人為意思表示並非要求相對方之承諾,其效力之發生僅以一定行為之完成。懸賞廣告的單獨行為說,可以很好地解決契約說面臨的兩大挑戰:不知懸賞廣告存在的人完成了懸賞廣告確定的行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完成懸賞廣告行為的,均可以享有報酬請求權。單獨行為說認為,懸賞廣告自作出時即產生法律約束力,其後完成懸賞廣告確定的行為,只是作為取得報酬的一個條件,而不是一種承諾。所以,完成行為人主觀認識和行為能力則不在報酬支付的考慮因素之內。同樣,單獨行為說也存在自身的問題,其不能說明懸賞廣告的撤回、撤銷以及因撤銷所生之損害賠償問題。按單獨行為說,懸賞廣告一經發布就使懸賞人受到其在懸賞廣告中所作出的意思表示的拘束,不能任意撤銷。但各國和地區多規定了懸賞廣告的撤回或者撤銷制度。如《德國民法典》第658條規定懸賞廣告可以有條件的撤回;《義大利民法典》第1990條第1款規定:「在前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之前,基於正當原因,允諾得被撤回。」《瑞士債法典》第8條第2款規定:「懸賞者在行為完成之前撤回懸賞的,除其能夠證明他人根本不能完成該行為的外,應當賠償他人善意地為完成懸賞廣告產生的費用。但賠償金額不應當超過報酬的數額。」我國台灣地區「民法」修正後的第165條也規定:懸賞廣告得於行為完成前撤回之,「預定報酬之廣告,如於行為完成撤回時,除廣告人證明行為人不能完成其行為外,對於行為人因該廣告善意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之責。但以不超過預定報酬額為限」。《日本民法典》第530條第(1)項規定:「廣告人於完成其指定行為者期間,可以用與前廣告同樣的方法,撤銷其廣告。」此處懸賞廣告的撤回,在合同法上與要約之撤回實有相似之處。
但究竟是採用契約說還是單獨行為說,實屬理論上之爭議,而觀各國和地區懸賞廣告之制度設計,處理結果大致相同。「契約說」通過對無行為能力人和不知道懸賞廣告存在之人完成懸賞行為之報酬請求權作特別規定後,仍然得到充分之支持,此與采單獨行為說無異。同樣,採用「單獨行為說」的,也對懸賞廣告之撤回或者撤銷制度予以規定,肯定懸賞廣告人之懸賞自由。正如王澤鑒先生所指出的,「懸賞廣告法律性質的爭論,嚴格言之,是一個法律學方法論上的問題」。「對具體問題之解決,並不因為採用何說而異,僅是說明方法不同而已」「在法學方法論上,應采實質標准。」近年,我國台灣地區「民法」修正案對懸賞廣告規定進行了修改,其意在正式採用「契約說」,以免理論爭論影響法律適用。台灣學界對該次修正有很大爭論,王澤鑒先生對此有不同見解。蘇永欽先生的認識可能更有意思,他認為,「由於懸賞廣告可以用契約方式作成,也可以採用單獨行為方式創設行為人(廣告人)一方的給付報酬義務,兩者皆不違反私法自治的基本原則,則立法者究應以何者為『典型』,決定的關鍵就在該社會中懸賞廣告的實務以何者為多,一般人以何種態度看待此類廣告。」所以,台灣地區「民法」關於懸賞廣告修正案「不論以契約還是單獨行為作為懸賞廣告的主要類型都不要緊,本次修改的貢獻,不在『正確』選擇了契約作為主要類型,而在把主次類型分得比較清楚。」
本司法解釋將懸賞廣告規定其中,在懸賞廣告的性質上當然可以解釋為採用了「契約說」。由於此處只是對懸賞廣告作了原則性規定,以期使懸賞廣告能夠取得普遍效力的法律依據,但規定過於簡單,法官處理各類懸賞廣告案件時必須充分進行解釋,准確把握懸賞廣告制度全部內涵和體系結構,以避免簡單采契約說而忽視特別情形的規制。
三、懸賞廣告的構成及效力
懸賞廣告之成立,按「契約說」,即須有要約和承諾,成立懸賞廣告合同。懸賞廣告是不要式合同、不要物合同、有償合同和雙務合同。具體而言:
1.懸賞廣告之要約
懸賞廣告的要約,就是懸賞人以公開聲明的方式對完成特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的意思表示。
(1)懸賞人。從懸賞廣告實踐來看,懸賞人的范圍很廣,懸賞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組織,並無特別限制。法人中既有民事主體的公司、企業,也有事業法人,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機關法人也成為懸賞廣告的主體。近年廣泛引發社會關注的懸賞廣告案件,多數與國家機關行使職權有關,如犯罪線索懸賞、執行懸賞、交通違法懸賞等等,都曾引發社會熱議。懸賞人必須是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發布懸賞廣告的,可以按照《合同法》和《民法通則》有關合同效力的規定處理。
對於懸賞人在發布懸賞廣告後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的,該懸賞廣告所產生的報酬支付債務如何來承擔,通說認為應當按照繼承法之規定處理,由繼承人承受其權利義務;如果屬於法人的,則應納人法人清算程序處理,仍由該公司享有權利,並以其財產承擔債務。
(2)以公開方式發布懸賞廣告。懸賞應當以公開形式予以聲明,即以「廣告形式」作出懸賞的意思表示。以「廣告形式」其意在要求懸賞應當以針對不特定人而聲明,而不僅限於廣告法規定的廣告方式。既可以在報刊上登載,也可以在廣播電視上播放;既可以在公開場合進行張貼,也可以當街喊叫;既可以是文字方式,也可以是語言方式。不特定人,以屬於多數為已足,一定范圍之人,亦無不可。
(3)須有一定行為的完成。完成一定行為是懸賞廣告要約的實體內容之一,它是懸賞人和相對人之間權利義務產生的基礎。一定行為,既可以是積極的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既可以是對懸賞人有利益的行為,也可以是對懸賞人不利益的行為,既可以涉及公利的行為,也可以涉及私利的行為,既可以是只有特定人能夠完成的行為,也可以是多數人都能完成的行為。完成一定行為,懸賞廣告中應當有一定期限的限制,行為之完成應當在期限內,超出期限的,不能產生懸賞廣告中完成一定行為的效果。
該行為應以合法行為為限,凡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侵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行為,均不能成為懸賞廣告之「行為」。即使完成了該行為,也不能產生懸賞廣告之效力。所以,本條解釋規定「但懸賞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的除外」,意即懸賞廣告如果存在法律規定無效情形的,不能產生懸賞廣告的效力,應按照無效合同處理。
對於在懸賞聲明之前已經完成一定「行為」的,是否可以按照懸賞廣告而取得報酬請求權,應當細究懸賞之本意,即看懸賞人意在促使完成一定行為還是重點在於一定行為,如果屬於前者,在懸賞前已經完成的行為不符合懸賞要求,如果屬於後者,在懸賞前已經完成的行為符合懸賞的要求。比如,刑事犯罪的親屬為及早破案而發布對提供破案線索的人給予報酬,在發布懸賞廣告之前有人已經向公安機關提供了破案的線索,而正由於該線索,使公安機關順利破案,懸賞人其意在能有線索幫助破案,而不在於是否在懸賞後提供破案線索,因此應當認定提供線索的行為符合懸賞廣告要求。
2.懸賞廣告的承諾
懸賞廣告的承諾與一般合同的承諾不同。一般的承諾是一種意思表示,並須向要約人作出,以承諾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懸賞廣告的承諾,是以完成一定行為為意思表示的方式,完成一定行為時承諾生效。此即懸賞人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完成特定行為的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支持」之本意。當然通常情況下,懸賞廣告的承諾應當以行為人知道有懸賞廣告存在為前提,即完成行為以對懸賞廣告要約之承諾為目的。但這只是通常情況,對於特殊的兩種情況,應當特別對待:一是對不知道有懸賞廣告的人完成一定行為的,不能以行為人行為時不知懸賞廣告存在為由使其不享有報酬請求權。對此有兩種解釋:擴大承諾范圍,懸賞廣告的承諾以完成行為即為成立,不以知道懸賞廣告為必要;將不知懸賞廣告存在之情形設為特例,准用懸賞廣告承諾的法律效果,即享有報酬請求權。兩種解釋方法其結果相同,均無不可。對此各國法律均設特別規定。二是無行為能力人完成一定行為的,是否享有報酬請求權。懸賞廣告是契約行為,承諾人應當是適格的合同主體,以有行為能力為必要。因此,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完成一定行為的,原則上不能當然作為承諾,在處理上,可以根據《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關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合同的有關規則,由法定代理人追認而確定其生效,當然也可以享有報酬請求權。盡管如此,可能使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理論上權利保護不足,但實踐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完成懸賞廣告行為的情形很少見,加之法定代理人追認制度,似可解決好這一問題。
3.懸賞廣告的效力
懸賞廣告成立後的法律效果有兩方面:一是行為人的報酬請求權,二是行為結果的歸屬。
(1)報酬請求權。報酬請求權是懸賞廣告最主要的法律效果。懸賞廣告中一般都會明確約定支付一定的報酬,這是完成行為人享有報酬請求權的基礎。一般情況下,懸賞廣告會對支付報酬的數額有明確約定,如「如有提供破案重要線索者,支付酬金五十萬元」,或者「評為一等獎之作品,獲得獎金一萬元」,「請拾到者歸還,失主願以五千元重謝」等。懸賞廣告有明確約定的,支付報酬時則以約定為准。也有一些懸賞廣告對支付報酬的數額沒有具體約定,只是說「請予歸還遺失物,失主願重金酬謝」。重金酬謝,只是說明要給予酬謝,但酬謝的數額並不明確。加之我國《物權法》關於遺失物歸還的報酬也沒有明確規定,具體標准還需要法官自由裁量。但一般應當符合:下不低於完成行為人為此付出的費用等成本,上不高於懸賞廣告人因此而獲得的最高利益。如歸還遺失物的,不能低於拾得人的保管費用、返還費用,不宜高於遺失物本身的價值。總之,應以生活之常識、常理,按照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報酬的數額。
(2)完成懸賞廣告行為所產生的成果的歸屬。一般的完成懸賞廣告行為都會產生成果,有的成果不能獨立存在,如提供線索破案,結果是破案,但不能作為獨立價值而確定其歸屬;有的成果則可能成為法律上承認的獨立價值的財產,如文稿、商標、專利等等。那麼這些完成行為的人取得報酬請求權後,這些完成行為之成果該如何確定其歸屬Z參考各國立法例,原則上這些成果的歸屬應按照懸賞廣告的約定處理。懸賞廣告沒有約定的,原則上歸行為人所有。
四、懸賞廣告的適用范圍
懸賞廣告在兩種情況下效力受到限制:一是對於懸賞廣告確定的行為完成負有特定合同義務的人;二是對於完成懸賞廣告確定的行為負有法定義務的人。
(一)對於懸賞廣告約定的行為負有特定的合同義務
根據懸賞廣告人與相對人的合同約定,該合同相對人對完成懸賞廣告中的行為負有合同義務的,則該相對人完成懸賞廣告的行為,同時也是其履行與懸賞廣告人合同義務的行為,這就產生同一行為滿足兩個法律關系的情形。此種情形,應當採用特別約定優先的原則,該合同相對人只能按照其與懸賞廣告人之間單獨的合同約定承擔相應的權利義務,而不適用懸賞廣告取得報酬請求權。比如,游泳場館按照其與顧客簽訂的合同,負有在顧客游泳過程中出現緊急情況的救助義務,不能因為其進行的救助行為與懸賞廣告約定的行為一致,而要求取得報酬。
(二)行為人負有完成該行為的法定義務
行為人負有完成該行為的法定義務的,行為人完成懸賞廣告的行為,不能依據懸賞廣告取得報酬請求權。行為人負有完成懸賞廣告行為的法定義務的情形相對較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國家公職人員依據法律規定,履行其職務的行為,即使與懸賞廣告所指定的行為一致,也不能依據懸賞廣告取得報酬請求權。因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承擔著履行好職責的法定義務,即使沒有懸賞廣告也應當完成其職責。如果允許懸賞廣告適用於國家機關人員履行公職的行為,其結果會導致公權力行使如同交易,不利於維護公權機關的形象,同樣,如果允許適用懸賞廣告,也與公權力之性質相違背。公安機關就負有犯罪偵查和維護治安的職責,破案是其法定義務,不得推辭。如《人民警察法》第19條規定:「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期間,遇有其職責范圍內的緊急情況,應當履行職責。」第21條規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處於其他危難情形,應當立即救助。」諸如制止犯罪、追捕逃犯、捉拿盜賊、尋找價值重大的遺失物、解救人質等都屬於其職責范圍內的緊急情況,警察完成以上工作即使是在非公職期間,仍然屬於其法定職責,仍然不能按照懸賞廣告請求支付報酬。國家質檢部門就應當對產品質量問題進行檢查監督,海事救撈局對遇險漁民的救助也是法定職責等等。當然一般情況下,國家公職人員在執行公務之外,按照懸賞廣告要求完成一般的民事行為的,與其他民事主體一樣,也有權享有民事權利,在完成懸賞廣告的指定行為後可享有報酬請求權。
2.依據法律規定負有完成某行為的義務的人,完成該行為時也不能取得報酬請求權。如犯罪受害人對提供破案線索的懸賞廣告,如果犯罪人提供了犯罪線索的,不能按照懸賞廣告取得報酬請求權。再比如,竊賊偷了人家的東西,失主尋物懸賞廣告,竊賊歸還該物的,也不能按照懸賞廣告取得報酬請求權。還有因其在先行為而產生了完成某一行為的義務的,即使完成了該行為,也不能按照懸賞廣告請求支付報酬,如帶未成年人去游泳,未成年人出現溺水,該人就負有救助的義務,不能因為其救助行為而向未成年人的家屬要求支付懸賞廣告約定的報酬。
懸賞廣告適用的上述例外情形,為一般通例。現實中也經常見到如犯罪受害人家屬獎賞破案的警察的情況,獎賞負有法定或者合同義務的人的情形。此種獎賞原則上屬於道德層面,由當事人自願履行。如果人民法院受理此類案件,除非當事人在懸賞廣告中明確確定不適用上述例外,一般不宜支持支付報酬的請求。
五、懸賞廣告的幾個特殊問題
(一)數人完成懸賞廣告行為的報酬請求權問題
實踐中數人完成懸賞廣告行為的,如何確定報酬請求權問題,是實務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一般可分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1.數人先後分別完成該行為的,除非懸賞廣告中有特別約定,一般應由先完成該行為的人取得報酬請求權,後完成行為人不能取得報酬請求權。
2.數人共同完成該行為或者同時分別完成該行為的,由該數個行為人共同取得報酬請求權,每人有權獲得報酬的相等部分。
(二)懸賞廣告的撤回問題
允許懸賞人於一定條件下撤回懸賞廣告,是各國和地區通行的做法。如《德國民法典》第658條規定:「到行為實施時為止,懸賞廣告可以被撤回。只有在撤回被以與懸賞廣告相同的主要公告,或者以特別的通知進行撤回時,撤回才有效力。」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165條第1項規定:「預定報酬之廣告,如於行為完成前撤回時,除廣告人證明行為不能完成其行為外,對於行為人因該廣告善意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之責。但以不超過預定報酬額為限。」
懸賞廣告的撤回,在時間上各國和地區規定並不一致。德國以行為實施前為必要,而瑞士、我國台灣地區則以行為完成前為必要。按契約說,承諾成立前,要約可以撤回,我國《合同法》對此有規定。所以,懸賞廣告原則上應以行為完成前為時間上的限制。如果行為已經完成,則懸賞廣告已經完成生效,即不能再撤回要約,只能是撤銷懸賞廣告,其後果也是合同違反而非違反要約。
懸賞廣告撤回,在形式上應當以不低於懸賞廣告方式。撤回懸賞廣告應當採用與懸賞廣告相同或者優於懸賞廣告方式的形式,才能產生撤回的效力。如果不能符合此項要件,則懸賞廣告的撤回不產生法律效力,懸賞廣告仍然有效。但對於明知已經撤回的行為人,該撤回有效。
懸賞廣告撤回,在法律效果上,按照撤回的情況而有不同。如果是在行為實施前撤回的,由於行為並未發生,懸賞廣告失效後,不會產生其他法律後果。如果撤回於行為完成前進行,懸賞廣告失效後,依懸賞廣告實施一定行為的人,因懸賞廣告被撤回而遭受的損失,可以請求懸賞廣告人給予賠償,賠償額以懸賞廣告約定的報酬額為限。如果懸賞廣告人能夠證明,該行為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則不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