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法的主體

社會法的主體

發布時間: 2022-08-03 22:03:33

A. 何為社會政治法權主體主要有幾類急用

社會政治法權來主體是指法源律認可和保護的,可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執行、評估,但不擁有合法的權力去作出具有強制力的政策決定的社會行為主體。主要指見諸於公眾的利益集團、參政黨以及作為個體的公民。社會非法權主體是指那些其宗旨並不在於參與制定政策,但卻擁有能力在需要時能直接地和強有力地影響公共政策的社會行為主體,主要有不見諸於公眾的利益集團、新聞媒體等。

B. 民法社會法的區別

民法包含社會法,社會法是民法的一個分類。社會法是與民生有關的法律部門,是國家保障公民的社會權利的法律制度,屬於國家積極干預,保護弱勢群體。比如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金融法、計劃和產業政策法、國有企業法,等。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處理民與民之間的關系。這個問題真專業,我很出汗1、調整對象不同經濟法調整對象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社會公共性經濟關系,不調整人身關系。民商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2、主體及主體之間關系不同經濟法的主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的內部組織及有關人員、農戶、個體工商戶和公民。民商法主體是自然人和法人及其他組織。民商法的主體是平等的,沒有管理關系;經濟法的主體地位卻不要求平等。3、調整方式不同民法是私法,以自由平等為核心,其調整方式相應地採取意思自治原則,即由當事人自己意志設定其權利和義務,國家並不予以過多干涉。商法的主體是商事慣例,但在現代社會中,為保護交易安全,其中也滲入了一些公法性因素。國家的強制性規定也在逐漸增加。經濟法是公私兼顧的法,既強調市場之手,也強調國家之手。因而,其調整方式既有意志自治的因素,也有強制性因素。
4、內容不同經濟法主要設計國民經濟運行中關於公平競爭、防止壟斷、市場規劃、秩序維護、社會平衡、宏觀調控、可持續發展等的規定,法律表現為: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價格法、產業法、預演算法、財稅法、金融法、證券法、社會保障法。民商法的內容主要是關於民商事主體、行為、權利、義務、責任等的規定,法律表現為:民法通則、物權法、債權法、人身權法、親屬法、公司法合同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5、價值取向不同經濟法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著重於社會整體利益為導向,協調個體利益的矛盾與沖突,實現利益均衡,促進社會共同加之目標的實現。民商法以個人權利為本位,以保護個人利益為導向,著重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個人利益最大化。
6、本質功能不同保護利益的不同,必然導致法律本質功能的差異。民法維護商品交換,而商品交換要求平等和自由,要求交換者以自己意志設定權利和義務。因此,民法的本質是市民社會的法,是私法,是「天生的平等派」,也是權利法。它站在當事人平等這一平面上對商品關系加以保護,其功能主要是維護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商法的本質功能基本與此相同。

C. 簡述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組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幹,以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國社會制度、國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及國家機關的組織與活動的原則等方面,是公民權利是根本保障;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憲法是其他一般法律的立法基礎,任何法律、法規不得與憲法相抵觸;為保證憲法的尊嚴和相對穩定性,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代表:《立法法》、《選舉法》、《國旗法》、《反分裂國家法》等。

(3)社會法的主體擴展閱讀:

中國現行憲法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它是經過全民討論,於1982年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先後通過了4個憲法修正案,對憲法的部分內容作了修改。

中國憲法確立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D. 服務主體是什麼意思

社會法中的服務主體,由社會法所規定的,以實現社會弱者的生存及其福利的增進為目的而依法成立的,具有一定服務職能的機構、單位和其他組織。從較發達國家的狀況來看,主要是一些社會團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介組織)。

在中國,現階段主要有以下三類:

1、勞動就業服務機構,負責管理失業人員、指導勞動就業和組織社會勞動力等;

2、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負責對勞動者進行技能資格考核和技師、高級技師任職資格考評等;

3、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社會保險基金的籌集、管理、支付和職工社會保險檔案的記載、管理工作等。



勞動服務主體

我國勞動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使國家機關不再直接管理企業勞動力。國家機關將其直接管理的重點移向勞動關系的兩端,以勞動關系建立前和終止後產生的社會關系為主要范圍,即以社會勞動力為直接管理對象。

隨著社會勞動力的管理任務逐步加重,勞動行政機關授權勞動就業服務機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社會保險管理機構等等從事一部分社會勞動力的管理服務任務。這是勞動法律關系保護社會化的顯著特點。

對於這部分從事社會勞動力的管理服務的機構,在我國勞動管理中,往往被稱為中介機構以強調其所具有的服務職能。我認為對於這部分具有管理職責的機構,不能混同於普通的中介服務。

這類機構所產生的一些管理行為,應當通過一定的程序,轉由行政主體承擔法律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切實保證行政相對人,尤其是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勞動行政管理系統要保障受益主體一種非常具體的物質利益,涉及的工作極其龐雜,這就存在著集權與分權的問題。各國的實踐證明,勞動行政部門的職能和權力過分集中,會給它帶來不能勝任的負擔,必須實行分權管理。

在國外,甚至有人把分權化程度當作衡量勞動行政系統管理工作效率的一個重要標准。

西方發達國家,在分權化的過程中,還出現了一種勞動行政管理的准國家機構,即半自主公共團體或法定委員會。國家將一部分勞動行政職能轉交給這種「准國家機構」。「准國家機構」的形式非常簡單。它們常由多數是非政府的一個委員會指導。

委員一般由勞動部長任命,委員會如果由屬於僱主組織或工人組織組成的,則由這些組織自己提出候選人名單選任。這些機構的基金往往是政府撥給的,有時也會向僱主或工人徵收(如某些社會保險基金)。

我國的形式則有自己的特點,國家授權一些勞動服務機構從事社會勞動力的服務性或事務性的管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勞動服務主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社會法中的服務主體

E. 社會保障的法律關系和主體是什麼

社會保障法律關系是指在社會保障活動中,社會保障法調整人們行為而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社會保障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參加社會保障法律關系、享受社會保障權利和承擔社會保障義務的當事人。由於社會保障法律關系具有廣泛性和復雜性,其主體種類也十分多,概括地講,社會保障主體包括國家、用人單位、受託單位和公民。其中國家以社會保障管理機構為代表參加社會保障法律關系,履行國家保障全體公民基本生活的義務;用人單位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包括各種類型的企事業法人,以及合夥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特殊自然人主體,國家通過立法強制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障法律關系;受託單位也是很廣泛的概念,只要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委託,其接受委託,便參與了社會保障法律關系,如醫療服務機構、公共福利設施單位、各種社會福利院、參與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和運作的金融機構、審計機構等;社會保障是公民的一種權利,但是,從形式上說,社會保障是國家強制施行的,不管個人願意不願意,只要在法定范圍內,都必須參加社會保障法律關系。
在各種具體的社會保障法律關系中,其主體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公民。
按照我國憲法的規定,每個公民都有享受社會保障的權利,都是社會保障法律關系的主體。這一點體現了我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普遍性原則,同時也符合國際人權公約的基本要求。具體類型包括:城鎮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勞動者和個體勞動者,他們是按照強制性規定必須參加社會保險的主體;而廣大農村人口是農村養老保險、合作醫療保險的參加者;殘疾人、農村五保戶、城鄉特困戶等特殊群體公民以及復員軍人、退伍軍人和軍屬、烈屬等,是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的覆蓋對象。
②行政機關。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主管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的民政部,以及這兩個部門下屬的各級政府中相應的行政機關,是社會保障法律關系主要的兩類行政主體;其他的行政機關,則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統一領導下,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參與社會保障法律執行的監督和管理。
③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
它們都應該參與社會保險,成為社會保障法律關系的主體。在這里,國家機關並非以國家行政權力機關的身份,而是與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等所有單位一樣,以平等的身份,參加到社會保障法律關系之中,成為主體的一員。
④社會保障事業經辦機構、慈善機構、社區服務機構、各級工會組織、社會保險基金保管機構等等,都是社會保障法律關系的重要主體。
其中,社會保障經辦機構一般隸屬勞動行政部門,但根據政事分離的原則,應脫離勞動行政部門的直接行政領導,成為獨立的事業單位。此外,各地還設立了由政府勞動、財政、計劃、審計、人民銀行、工會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委員會,對基金的管理進行監督。
⑤社會保障爭議的仲裁機構和人民法院
目前,我國城鎮企業里發生的社會保險爭議同其他勞動爭議一樣,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負責仲裁,不服仲裁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和人民法院同爭議雙方當事人一樣,都是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

F. 公法,社會法與私法的含義

去網上搜下啊

公法是配置和調整公權力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公法以研究公權力、公權力配置、公法關系和公法責任為主要內容。公法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公法是指調配公權力內部或公權力之間的關系的法律規范。廣義的公法是指調配公權力之間,以及調節公權力與私權利之間關系的法律規范。如果從各部門的調整來看,公法就是典型 的公法和非典型的公法或非典型私法中的公法部分。

首先,公法是配置、調整公權力的法。公權力是公法的著眼點。凡是現實意義上的公 權力,就需要現實意義的公法來調配。

其次,公法的范圍包括調配公權力之間的關系的公法和調配公權力與私權利關系的公法。公法可以延伸到對私權利的干涉層面,而非僅僅國家權力層面。公權力的邊界是個人可能發生沖突的領域。當然,這是從嚴格意義上說的,因為,任何權力都屬於人民,人民有權(權利和權力)通過一定的程序和途徑形成共同的一致的意志,這一意志物化為各種國家機關(權力機關、執行機關、司法機關、武裝機關等),這時就形成了公權力與私權利的並存的現象,兩者都可以通過法定的程序影響對方。或者說,沒有不受公權力管轄的私權利,也沒有不受私權利影響的公權力。兩者影響的最終原因或動因應是人民利益和幸福的需要。

再次,公法是法律規范的總和。這些規范在調整的具體客體、對象、方法等方面不盡相同,也屬於不同的法律部門,甚至及其分散。

第四,公主體、公利益、公權力、公權利等一切公的范疇都應由公權力來調整,自然要公法來調整。可以籠統地說,大家(公域)的事由公法管;個人(私域)的事由私法來管。

第五,公法的調整范圍是動態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社會越發展其社會化程度就越高,公權力也就越發展。但是,這與對人們私權利的保護不矛盾。另一方面,在公權力擴張的同時,私權利也在擴張,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私權利的擴張,公權力也就沒有了土壤。封建社會的公權力與私權利亦是如此。

第六,公法不是一個單一的部門法,研究公法的目的又在於規范公權力,因此界定公法時應以公范疇為線索和參照,而在公范疇中以公權力最為核心,因此,公法學應從公權力開始。

第七,公法是法,其規范是法律規范,有完整的邏輯結構。因此公法有法律後果,主要表現為制裁,也有補償。公法主要有四部分組成:(一)公權力。公權力的起源、形成、和公權力的分類(國家權力和社會公權力。)等(二)公權力的配置。國家權力的分工及相互關系、橫向配置、縱向配置、國家權力與社會公權力的配置、公權力與私權利的配置與關系。(三)公法關系。是指公權力在調整社會關系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四)公法責任。是指危害公權力的正當行使,違反公法應受處罰的行為。

公法與私法的劃分是動態的、歷史的,是經濟、政治等諸因素作用的結果。現在社會公權力有擴張的趨勢,國家越來越需要向社會授權,這就出現了所謂的「社會法。」它們實質上屬於公法范疇,應劃到公法的范圍內

私法,相對於公法,一般而言指的是規范私權關系的法律。

公、私法之區分

目前區分公、私法並未有一個統一的標准理論。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利益說。根據調整的利益關系的性質,是公共利益還是私人利益。
二、主體說。根據法律關系主體的不同。 但比較多數人採的是所謂的「新主體說」, 這一個說法的區分標準是: 如果一個法律關系中,出現的法律主體其中一方是以公權力姿態出現的國家主體, 那麼適用在這個法律關系中的法律,就是公法; 反之,如果雙方沒有出現這樣的主體, 就是私法.
舉例來說:台北市政府向池上便當訂購飯盒, 這里台北市政府出現的姿態,和公權力無關.
必須注意的是,新主體說是用來區分「法律」本身的定性, 而「法律關系」是公法關系或者私法關系, 則是另一件事情.
三、性質說(隸屬說)。調整的是縱向隸屬關系還是橫向平等關系。這在很長時間內佔主體地位。
四、理念說。根據法的理念。調整分配正義的是公法,交易正義的是私法。
五、決策說。公法是受到約束的決策的法,私法是自由決策的法。

G. 社會主義法律制定的主體是什麼

憲法。

社會主義法治通常指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或者指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社會主義法治是在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廢除舊的法制體系的基礎上建立的。代表了社會主義國家全體人民的最大利益和意志。

它包括立法、執法、守法三個方面,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其基本原則主要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律由國家統一制定和實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

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框架下,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嚴格依法行使國家權力、進行國家管理的原則。包括立法、執法與守法三個方面。

所謂「有法必依」是普遍守法的原則,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可靠基礎。普遍守法就是指一切國家機關、公職人員、社會團體及全體公民都必須守法。

H. 社會法屬於民法嗎

法律分析:首先社會法不是一個法律部門,與經濟法和民法不能相提並論,社會法是一個法理概念。因為法律發展到今天,一些法律當中兼備法定強制(公法)和自由約定(私法)的色彩,學界把這類法律統稱為社會法。社會法是中國近年來在完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大潮中應運而生的新興法律門類和法律學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熱點內容
食品檢驗的法規 發布:2025-01-21 11:49:43 瀏覽:643
民法總則考試答案 發布:2025-01-21 11:37:25 瀏覽:609
刑法教學法規 發布:2025-01-21 11:26:37 瀏覽:155
經濟法出現於什麼時期 發布:2025-01-21 11:25:40 瀏覽:724
辭職報告與勞動法之間的關系 發布:2025-01-21 11:17:32 瀏覽:779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補貼標准 發布:2025-01-21 11:13:03 瀏覽:802
泗洪縣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21 10:03:11 瀏覽:920
涉外經濟合同法等其他合同法 發布:2025-01-21 10:01:42 瀏覽:621
80歲以上老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21 10:01:41 瀏覽:827
行政法控權理論 發布:2025-01-21 10:01:33 瀏覽: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