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5253
⑴ 合同法的52.53條內容是什麼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版立合同,損害國家利權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⑵ 合同法關於合同到期後的規定
法律分析:合同過期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應該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續簽勞動合同,符合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應當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如果用人單位提出不續簽的,應該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勞動者不續簽的話一般情況下沒有補償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⑶ 合同法52.53條內容
第五十二條 合同無效的法定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 合同免責條款的無效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⑷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52條第5項的規定的內容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不是指雙方同時故意簽定此地合同。
1、合同無效,並非整個合同全部無效,僅是合同中涉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內容部分無效」。
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四條的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
⑸ 合同法第52條的規定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5)合同法5253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第四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第四十六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第四十七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八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九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第五十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第五十一條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第五十六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五十七條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五十九條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⑹ 合同法第55條怎樣理解
合同法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法條文義解釋
合同撤銷權由因意思表示不真實而遭受損失或者受到損害的一方當事人享有,享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稱為撤銷權人。
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是撤銷權的行使期間。可撤銷的合同往往只涉及當事人一方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問題,如果當事人自願接受此種合同的後果,則法律就會讓此種合同有效。然而,如果撤銷權人長期不行使其權利,不主張撤銷合同,就會讓合同長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這即不利於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也不利於加快交易的發展;同時還可能使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在判斷是否准予撤銷時,由於時間太長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正是基於此種考慮,各國的立法往往都明確規定撤銷權必須在規定的期限內行使,如果超過了此期限還不行使,撤銷權人就會失去撤銷合同的權利,該合同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七十三條對此作了定,可變更或者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自行為成立時起超過一年當人才請求變更或者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本條規定了撤銷權的行使期限是1年。如果撤銷權人在此期間內沒有行使撤銷權,則導致其撤銷權消滅。該合同當事人應當接受合同的對其的效力,承擔合同義務。「撤銷事由」是指本法第54條規定的幾種情形。「知道」是指撤銷權人確已知曉撤銷事由。「應當知道」,是指法律上推斷其在通常的情況下應當知道。「行使撤銷權」是指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或者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撤銷合同或者部分撤銷合同。另外,這里的「1年」是除斥期間,不能中止、中斷或者延長。
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是撤銷權的拋棄。撤銷權的拋棄是當事人以明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的行為。可撤銷的合同,一般存在著一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情況,而當這一方當事人知道了撤銷事由以後,法律應當允許當事人自己選擇合同的效力,既可以撤銷合同,也可以對可撤銷的合同的效力予以承認。撤銷權的放棄即是這種方式。承認以後的可撤銷合同就體現了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了。因此,合同撤銷權消滅後,當事人不得在以存在撤銷的事由為理由,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裁決撤銷合同。
「明確表示」是指撤銷權人向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回合同不予以變更或者不予以撤銷。這種表示,可以使書面的形式,也可以是口頭的形式。
「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是指當事人在知道撤銷事由以後,明知合同可以撤銷,但是沒有行使撤銷權,而以自己的作為或者不作為表明放棄了撤銷權的。
⑺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哪些情形下合同無效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版脅迫的手段訂立權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我國於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在我國,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的法律,它主要規定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及合同的履行、變更、解除、保全、違約責任等問題。
(7)合同法5253擴展閱讀
合同法訂立原則
1、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2、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3、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
5、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循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干擾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⑻ 合同權利義務對等原則的法條依據
法律分析: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已經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關於對於合同權利義務對等仍有明確規定,即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⑼ 合同相對性原則的對應法條
法律分析:
合同的相對性原則法條:根據我國現行《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條的規定,只有合同當事人一方能夠向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基於合同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只有合同當事人才能享有合同規定的權利並承擔該合同規定的義務;違約責任只能在特定的合同關系當事人之間發生。
合同的相對性原則是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通用的一條基本原則,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1、主體的相對性,即指合同關系只能發生在特定的主體之間,只有合同當事人一方能夠向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基於合同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
2、內容的相對性,即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規定以外,只有合同當事人才能享有合同規定的權利,並承擔該合同規定的義務,當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張合同上的權利,更不負擔合同中規定的義務。
3、責任的相對性,即指違約責任只能在特定的合同關系當事人之間發生,合同關系以外的人不負違約責任,合同當事人也不對其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
《涉外經濟合同法》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將合同權利和義務的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者的,應當取得另一方的同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九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衍生問題:
什麼是合同關系
合同是發生在當事人之間的一種法律關系。合同關系和一般民事法律關系一樣,也是由主體、內容、客體三個要素組成。
合同關系的主體又稱為合同的當事人,包括債權人和債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