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保障法基本原則

社會保障法基本原則

發布時間: 2020-12-17 11:12:10

『壹』 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則

社會保障制度建設關乎基本民生改善和社會公平正義,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體現,社會關注度高,利益訴求多樣。特別是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的新形勢下,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任務更加艱巨和緊迫。為確保改革穩步推進、取得實效,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基本原則。
堅持從基本國情出發,以實現社會保障全覆蓋、保基本為優先目標。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總體上還比較低,城鄉和地區之間發展差距比較大,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經濟基礎仍然比較薄弱,統籌兼顧的難度依然很大。在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進程中,要善於把我國基本國情與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律結合起來,鞏固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模式,堅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恰當把握改革的進度和力度;從我國人口結構、城鄉二元結構正在發生顯著變化的實際出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給社會保障制度帶來的嚴峻挑戰,努力推進城鄉社會保障統籌發展;以全覆蓋、保基本為優先目標,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障待遇標准,既要讓城鄉居民更多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又要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形成對社會保障的合理預期。
加強頂層設計,增強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增強改革的整體性和協調性。社會保障是由多項具體制度構成的制度體系,各項制度既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既關乎當前又涉及長遠。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必須充分考慮這些基本特點。要在堅持公平與效率、權利與義務、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同時,更加註重增強制度的公平性和激勵約束功能,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在著力解決現實突出問題的同時,更加註重增強制度的可持續性,實現社會保障制度長期穩定運行;在堅持不懈地推進單項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的同時,更加註重從整體上進行制度的頂層設計,實現各項制度的有效整合和成熟定型;在合理確定和發揮各項制度的基本功能作用的同時,更加註重各項制度之間的相互協調,實現不同制度之間的順利轉換銜接。
堅持試點先行,及時總結推廣改革創新經驗。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必須積極穩妥地推進。30多年來的實踐表明,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必須堅持試點先行,通過試點掌握規律、積累經驗、探索途徑,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開。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合理把握改革的節奏和力度,避免因局部利益調整帶來社會不穩定;積極鼓勵基層大膽創新,並及時把成功的經驗做法上升為普遍性政策和法規制度,使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在創新實踐中不斷完善。
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加強對改革方案的研究論證和改革實施的社會監督。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是一項涉及多領域、多學科的系統工程,復雜性、敏感性都很強,必須按照科學嚴謹、公開透明的程序進行決策。在設計制訂改革方案前,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反復進行理論研究,使方案更加符合客觀實際、更好遵循客觀規律;在研究形成改革方案時,要充分聽取專家意見、廣泛徵求公眾意見,使方案更加具有可行性、更好體現社會意願;在發布實施改革方案後,要深入細致地進行宣傳解讀、及時跟蹤督導改革進程,實事求是地向社會通報改革成效和存在的矛盾,注重健全社會監督機制、暢通社會監督渠道,使廣大人民群眾對改革擁有更加充分的知情權,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到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進程中來。

『貳』 簡述社會保障的一般原則

社會保障的原則
(一) 公平原則(公平特徵&福利性特徵)
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創造並維護社會公平,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出發點,也是社會保障政策實踐的歸宿。
公平原則的最充分體現是建立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讓全體國民普遍享受社會保障。
(二) 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原則(剛性發展的特徵)
社會保障是國家用經濟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進而達到特定政治目標的制度安排。因此,社會保障的發展必須堅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原則。
 一方面,社會發展變化決定著社會保障制度的結構變化
 另一方面:社會保障制度的確立無一例外地需要相應的財力支撐。
(三) 責任分擔原則(社會化特徵)
社會保障制度亦日益呈現出政府主導和社會分責的發展趨勢:
 一方面:在正式制度安排中,政府雖然承擔著主導責任但已經不再是全部責任,企業與個人均參與其中。
 另一方面:正式制度安排與非正式制度安排的結合正日益構成現階段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新特色,而非正式制度型社會保障措施通常都是企業、社會乃至個人承擔著更多責任,政府只起支持和鼓勵的作用。
正式制度安排與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有機結合,將放大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的效能。
(四) 普遍性與選擇性相結合原則(多樣性特徵)
 普遍性原則:<提出>是1942年貝弗里奇起草的《社會保險及相關服務》政策研究報告中提出的一項基本原則。
<優勢>普遍性原則符合社保制度對社公平&公正的追求,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終極目標)
 選擇性原則:<提出>是一些強調效率優先的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社會保障制度安排中遵循的一項原則。其含義在於根據國家財政的承受能力和受保障者的經濟收入狀況及對社會保障的需求程度,有區別地安排社會保障的項目、對象范圍、籌資方式和待遇水平等。
<優勢>遵循選擇性原則既能滿足社會成員不同的社會保障需求,亦不會超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而構成沉重包袱。
(五) 其他原則(法制規范性特徵)
還需要遵循互濟性原則、法制性原則等。

『叄』 社會保障中社會保障法的原則有

社會保障法律關系的特徵
社會保障法律關系具有廣泛性、強制性和復雜性的特徵。
廣泛性是指社會保障法律關系涉及面極其廣泛,它涉及社會的各個層面與角落,城鎮、農村、企業、機關、團體、個體勞動者,工、農、兵、商、學、城鄉一般居民,老、弱、病、殘、傷、死、生、失業、天災,等等,幾乎無所不包。這一點,除憲法、民法等少數法律以外大部分法律都難以與社會保障法相比。
強制性是社會保障法律關系最主要的特點之一,無論是社會保險制度,還是社會救濟制度、社會福利制度、社會優撫制度,凡屬覆蓋范圍之內的,所有單位和公民、職工個人均須五條件參加,不具有參加與否的任意選擇權。
雖然在社會保險法律關系中,簽署保險合同可以有選擇的自由,但是合同自由原則在社會保障法律關系中的適用必須要受到限制,這主要是為保證受保障對象的權利不受侵害。因此在訂立社會保險投保和經辦委託等有關合同時,應該貫徹法律規定的內容,只能有條件地適用合同自由原則。
復雜性是指社會保障法律關系既包括行政性法律關系,又包括平等性法律關系,另外還包括涉及社會保障爭議處理時的仲裁、訴訟法律關系。
它們相互獨立,有時卻又糾纏在一起,社會保障基金來源不一,籌集方式多樣,各項待遇享受的條件和標准各有不同,其中內容紛繁復雜,跟一般法律相比,復雜性更為突出。

『肆』 社會保障制度必須堅持哪些原則

一、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堅持的原則
(1)保障人權,滿足社會成員基本生活需求原則。人的需求分為生活的需要,享受的需要,發展的需要和表現的需要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生活的需要即生存權,是人權保障的基礎,這是人人都應享受的最基本的權利,社會保障必須滿足人們基本的生活需要,這是社會保障法應規定的最基本的內容。《世界人權宣言》、《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等人權公約和國際勞工組織的宣言、公約、建議書中,均規定要求各成員國保證公民享受社會保障的權利。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必須考慮滿足社會成員基本生活需要的原則。
(2)普遍性原則。所謂普遍性,是指社會保障的對象應包括全體社會成員,凡是國家的公民都應平等地享有社會保障的權利。這一原則不僅要在社會保障項目中的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法律、法規中體現,也要在社會保障的其他項目中,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保障項目中體現。當前要加快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和立法進程,落實立法規劃,擴大實施范圍,力求使每個保障項目覆蓋到所有符合條件的公民。而且只有體現了普遍性原則,才能依照「大數法則」籌集和積累雄厚的社會保障基金,更好地發揮出社會保障互助互濟的功能和特點。
(3)社會保障的范圍和標准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原則。我國目前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到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基本國情,對社會保障項目設置不能過多,范圍不能過寬,標准不能過高,保障水平必須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並且隨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4)公平與效率結合原則。社會保障的不同項目體現公平與效率的程度不同。社會救助,優撫安置和部分社會福利事業支出主要由國家財政負擔,凡符合條件者可以無償享受,體現公平原則。社會保險中的主要項目,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實現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由用人單位與職工共同負擔,保險對象享受的保障水平既要能保障其基本生活、基本醫療需求、體現社會公平,又要與個人繳費多少掛鉤,以激勵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和提高效率。
(5)城鄉有別原則。又稱「區別性」原則,所謂區別性,是指針對不同類型的社會成員制定不同的法規和社會保障標准。現階段我國城鄉之間在生產力水平、就業結構,收入水平和消費方式等方面差別很大,決定了我國社會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仍然是二元體制。因而,在保障形式、項目標准以及適用的法律、法規方面要有所區別。當然,我們強調的有所區別並非歧視,與普遍性原則並不矛盾,普遍性原則指的是質上的普遍性,即全體公民都有享受社會保障的權利,而城鄉有別原則則強調的是從我國現階段國情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採取不同的對策與措施。

『伍』 社會保障法規的基本原則

1.保障基本需要
2. 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相適應
3.公平與效率兼顧
4.權力與義務相統一

『陸』 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權利保障原則

2、普通性原則

3、平等性原則

4、基本生活保障與提高生活質量相結合的原則
參考資料沃保網。

『柒』 社會保險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保險法》的基本原則是進行保險活動,解釋和執行《保險法》的基本依據,主要版有:
①遵守法權律與行政法規的原則
保險活動屬於民事活動,因此保險當事人必須遵守法律與行政法規。因為只有守法,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違法就就受到制裁。保險活動的當事人,不但要遵守《保險法》及有關的行政法規,而且要遵守國家所有的法律與行政法規。
②自願原則
③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的含義是,為了保持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民事主體在保險活動中,要維持雙方的利益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平衡的立法意志,即立法者要實現以上三方利益平衡的要求。
④境內投保的原則

公平競爭的原則
⑥專業經營的原則

『捌』 簡述我國社會保障法基本原則有哪些

您好:
1、權利保障原則
2、普通性原則
3、平等性原則
4、基本生活保障與提高生活質量相結合的原則

『玖』 簡述社會保險法的基本原則

1、強制性原則
社會保險的強制性原則是社會保險基金三方負擔籌集的原則的保證。一方面,受到利益的驅使,很難保證僱主自願為其雇員加入社會保險並承擔相應的保險費用;另一方面,盡管參加社會保險的直接受益者是廣大勞動者,但勞動者的個體差異很大,其具體情況紛繁復雜,使其自願地加入社會保險體系並按期如實地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在實踐推廣中也是非常困難的。在社會保險的參預與費用的繳納等方面必須實行強制性原則,這樣才可以有力地保證社會保險的推廣和運作。
2、保險基金徵用法定原則
保險基金徵用法定原則可以說是強制性的派生原則。它包含著兩層基本含義:一是保險基金的徵收法定;二是保險基金的用途法定。保費徵收法定原則的基本內容是,社會保險費用徵收的種類和費率的確定都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任何社會保險機構和其他機構不得未經法律授權而擅自改變。如果對保費徵收的許可權不加以嚴格限制,就可能出現保險費率和種類變動失控,加重投保人負擔,促成社會不安因素。另一方面,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機構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用途對基金進行妥善的管理和運用。通過對保險基金徵用進行嚴格的法律限制,可以更好地防止相關機構對權力的濫用,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保險制度的正常運作。只有保證社會保險基金按照法定用途使用,社會保險才能正常運行。
3、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在社會保險基金的給付和具體糾紛的處理上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公平原則要求社會保險體系中每一個成員承受的負擔與其自身的經濟狀況保持一致;而相同社會經濟區域條件下的投保人所獲得的基本保障也應當是相同的,不論其最初繳納的保險費用的多少。在出現社會保險糾紛時,應以此項公平原則作為處理事務的指導精神。社會保險實際上是一種收入的再分配,使收入在不同年齡、健康狀況、時期以及就業機會的人們之間發生轉移,雖然它在縮小貧富差距上的作用不盡人意,但卻可以改善整個社會的福利狀況,符合實質公平的要求。

熱點內容
法院判決離婚的標准 發布:2024-12-22 20:50:42 瀏覽:546
由法院 發布:2024-12-22 19:37:59 瀏覽:940
中央十二社會與法重播時間 發布:2024-12-22 19:33:12 瀏覽:333
法碩轉考法學 發布:2024-12-22 18:17:45 瀏覽:407
山東法官員額最新消息 發布:2024-12-22 18:15:48 瀏覽:758
執行分公司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2-22 17:58:30 瀏覽:201
法律法規宣傳材料 發布:2024-12-22 17:30:52 瀏覽:941
國家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4-12-22 17:09:23 瀏覽:340
平陰趙律師 發布:2024-12-22 16:44:40 瀏覽:703
視為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2 16:37:57 瀏覽: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