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結社

經濟法結社

發布時間: 2022-08-07 00:03:34

㈠ 求經濟法大神幫忙回答幾個問題 1、對於經濟法的公法性與私法性之解讀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壟

盧以品老師不會讓你掛的,放心吧。

㈡ 經濟法重點 劉大洪主編

重點概念: 重點概念: 1、經濟管理主體: (P101)主要是指依據憲法和行政法設立的國家機關,也包括根據經濟 法成立或經濟法授權承擔一定管理職能的特殊企業或公司等組織, 如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 總公司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等。 2、經濟活動主體: (P101)主要指依民法、經濟法、行政法設立,直接從事生產、流通、 服務和經濟協作等活動的組織和個人。經濟活動主體主要為各類企業、個體經營者、承包或 租賃企業的個人等。 3、合作社(P118) :合作社的經營部以營利為首要宗旨,它是以成員的互助合作為要旨,決 議事項時貫徹「一人一票」的平等和民主原則,限制資金分紅,實行按勞動或按貢獻分配的 集體所有制性質的組織。 4、國有企業(P118) :是指企業的資本全部或部分屬於國家所有,並為國家直接或間接地控 制的企業。企業國有,一方面說明它與國家之間存在著資本聯系;另一方面也表明企業要受 國家的控制和監督。 5、特殊企業(P143) :是相對於普通企業形態或形式而言的,是指依據特別法、專門法規 或行政命令設立和運作的企業。 他們依法從事政策性經驗或承擔著一定的管理職能, 或者從 事軍工、航天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活動。 6、限購排擠行為(P211) :是指公用企業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佔地位的經營者,為了排擠其 他經營者兒限定他們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的行為。 7、商業賄賂行為(P211) :是指經營者採用財力物力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 商品的行為。 (非明折明扣) 8、虛假廣告行為(P211) :是指經營者利用廣告或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 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為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行為。 9、商業秘密(P211) :是指不為公眾所悉知的,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 經權利人採取保護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10、產品(P257)《產品質量法》中的產品,是指商品經濟社會中用作商品交換關系客體 : 的,並且由有關國家法律予以明確界定的產品,實即商品。 我國《產品質量法》所確定的產品是指經過加工、製作,用於銷售的動產,不包括不動產。 11、產品質量(P257) :是指產品符合人們需要的內在素質與外觀形態的各種特性的綜合狀 態。 「產品質量法」中的「產品質量」 ,指由國家的法律、法規、質量標准等所確定的或由當 事人的合同所約定的有關產品使用、安全、外觀等諸種特性的綜合。 12、缺陷(P266) :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 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 13、市場調節價(P275) :是指由經營者自主制定,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的價格。 14、政府指導價(P275) :是指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定價許可權和范 圍規定其准價及其浮動幅度,指導經營者制定的價格。 15、政府定價(P275) :是指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定價許可權和范圍制 定的價格。 16、金融(P428) :金融作為貨幣資金的融通,是指以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中心的各種形式信 用活動以及在信用基礎上組織起來的貨幣流通。 17、人們幣發行(P432) :是指中國人民銀行向流通領域投入人民幣現金的行為。 18、商業銀行(P433) :是指依照《商業銀行法》和《中國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設立的吸收 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的企業法人。 重要問題: 重要問題: 1、 經濟法的特徵 1 (1)經濟性或專業性 經濟法的對象發生在直接物質再生產領域,並且具有經濟目的性。經 濟性的重要表現是經濟法往往把經濟制度、 經濟活動的內容和要求直接規定為法律, 直接賦 予經濟規則的法律效力。也意味著經濟法具有專業性 (2) 政策性 經濟法根源於國家對經濟的自覺調控和參與, 它的重要意義在於及時應對萬變 之經濟生活, 以求興利避害。 促使經濟盡速、 平穩發展, 並提高國家及其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它的任務是實現一定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的要求,首先,經濟的法律調整往往以政策先行, 並賦予政策以法律的效力;再次,政策因經濟形勢,需要而經常發生變化,經濟法也受其影 響;最後,經濟法的執法或司法力度受經濟政策的影響很大 (3)政府主導性 經濟法是國家干預、從事經濟活動、參與經濟關系的產物,調整的是直接 體現國家意志或公共、集體利益的經濟關系,從而與政府的管理和參與有著密切關系 (4)綜合性 經濟法是基於公私法兼顧融合在許多方面的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首先,綜合 性是指公法因素和私法因素的綜合, 其次, 綜合性又指經濟法調整是將各種法律調整手段有 機結合的綜合調整。最後,經濟法是在其調整中處處體現著統分結合,指導和規制相結合的 現代市場經濟的精神。 2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的種類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大致分為經濟管理主體和經濟活動主體 經濟管理主體, 主要是依據憲法和行政法設立的國家機關, 包括根據經濟法成立的或經依法 授權的承擔的一定的管理職能的特殊企業或者公司等組織, 如中國常見三峽工程開發公司中 華全國供銷合作店等 經濟活動的主體主要是指依據民法, 經濟法, 行政法設立的直接從事生產流通服務和經濟協 作等活動的組織和個人。經濟活動的主體主要是各類企業,個體經營者,承包或租賃的個人 等 國家機關和國家作為整體在一定的條件下也是經濟活動的主體。 特殊企業的存在領域大體可概括為以下 5 個方面。 法定或由政府授權的一定的政策性職能或 管理職能則是各個領域特殊企業的一種共性。 1、 政策性經營或在經營領域里承擔一定的政府或公共管理職能的領域, 如我國的三大政策 性銀行,各級政府設立的國有投資公司或控股公司。 2、 非競爭性的合法壟斷領域。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是有開采和管線運輸,鐵路等;非自然 壟斷的法定壟斷領域,如航天、軍工、郵政、造幣、黃金和煙草等的經營。 3、 競爭領域和公共事業的特許經營。 為了公共利益而實行的控制競爭, 政府對經營企業的 經營方式或經營價格等直接規制,如中國郵政,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各城市地鐵。 4、 國有農場、林場、建設兵團等具有社區性、地域性、政權組織性的某些經營領域。 5、 為完成特殊任務而設立的特殊企業或法人,如中國長江三峽工程總公司。 四、不正當競爭的概念及其構成要件 依照我國《不正當競爭法》 中的定義, 不正當競爭是指競爭者違反《不正當競爭法》 的規定, 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 其構成要件: 1、 實施不正當競爭的主體是經營者,即《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所指的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盈 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2、 不正當競爭行為所就、 侵害的客體是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 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 所損害和擾亂的市場競爭秩序和社會關系 3、 不正當競爭者在客觀上,必須有實施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客觀事 實。 4、 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人主觀上有不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不遵守公 2 認的商業道德的過錯。 5.經營者的價格權利<P275> 政策性: (1) 自主定價權。 自主制度市場調節價格; 在政府指導價格規定的幅度內制定價格, 制定屬於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產品范圍內的新產品的誠銷價格,特定產品除外。 (2)建議權;主要是對政府指導價和政府定價的建議權。 (3)檢舉控告權:檢舉控告侵犯其依法自主定價權利的行為。 6 經營者的價格義務:<P275> (1)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執行依法制定的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和法定的價格干預措施、 緊急措施。 (2)應當按照政府指導價主管部門明碼標價的要求,注冊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 計價單位,價格或服務的項目,收費標准等有關情況。 (3)經營者不的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不得收取未予標明的費用。 7.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范圍<439> 在我國境內設立的商業銀行, 城市信用合作社, 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眾的存款的金融 機構和政策性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經國 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設立的其他金融機構。 8.稅收的概念和含義 稅收是以實現國家職能為目的, 基於政治權力和法律規定, 由政府專門機構向居民和非居民 就其財產和特定行為所實施的強制, 非罰與不直接償還的國家徵收行為, 是國家財政收入的 主要形式。 含義:(1)稅收的目的:實現國家的各項職能 (2)稅收的政治前提和法律依據:國家徵收憑借的是政治權力和憲法,法律,行 政法規。 (3)稅收主體:稅收主體包括征稅主體和納稅主體。實施征稅的主體是國家機關,一般為 國家稅收機關,財政機關和海關。納稅主體可以分為居民和非居民。非居民作為有限納稅義 務人,反對其來源於該國所得征稅; (4)稅收的形式特徵:具有強制,無償和固定「三屬性」 。 (5)稅收不具有懲罰性。 第一、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章經濟法的概念、本質和基本原則 一、經濟法產生的一般基礎和條件 1.市場經濟發展到社會化大生產階段,國家被動或自覺地承擔起對經濟的組織協調職能 2..社會經濟及國家對經濟的調整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上,並形成了相應的經濟法學說 二、經濟法形成的一般原因與規律 1、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關系的矛盾 2.、社會化導致現代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廣泛而深入的介入 3、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協同並用 4、經濟集中與經濟民主的對立統一 5、法和法學自身發展的邏輯 6、一定的經濟法學說之形成 三、經濟法的調整范圍 1、經濟管理關系。是指公共經濟管理關系,主要表現為以國家為管理主體的經濟管理關系 2、維護公平競爭關系 3、組織管理性的流轉與協作關系。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國家通過政府機構或設立企業, 委託代理人直接參與經濟活動或經濟關系; 平等的國家機關或財政主體之間的經濟協作關系 3 四、經濟法的本質屬性 1. 經濟法是平衡協調法 2. 經濟法是社會本位法 3. 經濟法是系統、綜合調整法 4. 經濟法是經濟集中與經濟民主對立統一的法 5. 經濟法是「以公為主、公私兼顧」的法 五、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1. 平衡協調原則 2. 維護公平競爭原則,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進行控制、避免過度競爭 3. 責權利效相統一原則,這是作為經濟法靈魂的根本性原則 第三章 經濟法的地位和體系 一、經濟法的地位---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一個「獨立」的部門 二、經濟法與相關法律的聯系與區別(p77~80) 1.經濟法與民商法的聯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民商法的根本作用是保證各合法主體能按 照自己真實、 自主的意願參與經濟關系及與從事其他活動, 保證其合法意願能夠正常地實現, 經濟法的根本作用,是為了保證社會有一個正常、自主的競爭環境。民商法和經濟法在經濟 關系中試相輔相成的。詳見(P79 第二段) 2.經濟法與行政法之間的關系:行政法不關注行政行為之具體社會經濟內容,經濟法部門 的形式與行政法之間並無內在邏輯關系。經濟法的內容和范圍不限於經濟行政。 三、經濟發的體系 主要是一體兩翼。一體——經濟法主體;兩翼——宏觀調控法和市場規製法。 按照經濟關系及經濟法調整的內在邏輯,可分為: 1 經濟組織法。主要是指企業法 2 經濟管理法。綜合職能管理制度:計劃和產業政策、財稅和預算內投資、會計等。 行業管理制度:工業、農業、商業、運輸業等特定產業管理制度。 3 經濟活動法。經濟合同法和競爭法、消費者保護法等。 第五章 經濟法主體的一般原理 第六章 經濟管理主體 一、經濟法主體的兩個基本含義(P100) 一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即有經濟法部門所規定和保障的權利義務關系的參與者。 二是指根據經濟法的主體制度成立的主體。 二、經濟管理主體的類別和地位(P108) 1 政府及其管理部門。國務院及中央政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2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的國家權力機關。 3 特殊企業。包括政策性經營的企業和專事國有資產投資後控股管理的企業。 前者承擔執行國家政策及相關的管理職能,如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 銀行及中國進出口銀行)和政府銀行。後者不經營具體業務(如投資公司、國家開發投資銀 行) 。 4 經授權的其他組織。如證監會等監管機構。 第七章 企業概述 一:企業的概念和分類(p114—p119) 企業是經營行的從事生產、流通或服務的某種市場,同時也可以作為交易的客體。 分類:1)傳統的典型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和公司企業。 2)傳統的非典型企業:合作社和國有企業。 3)我國的企業類型: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和私營企業。 4 二:企業法的體系和立法模式(p120—p122) 1) 特殊企業法, 「一法一企」 2) 普通企業法,各類企業的核心法規和相關及配套法規的模式。 三:現代企業制度的含義構成要件(p123~p124) 現代企業制度: 「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 要件:1)所有者支配,2)企業及資本經營的市場化、契約化 對私有制及其主導的企業來說, 滿足以上兩個要素即可, 而對於國有企業或由共有主體主導 的企業來說,還需要第三個要素——國家需要一套高效廉潔的文官制度 第十一章 市場競爭法 一:市場競爭法的含義及特點(p207) 市場競爭一般指商品生產經營者在市場經營活動中, 為了取得有利的產銷條件而進行的相互 爭勝活動 特點:1)競爭是獨立的商品生產經營者之間的個體競爭;2)競爭是由雙方經濟力量的相互 抗衡而引起的 3)處於劣勢地位的競爭者總是企圖擺脫自己的不利地位。4)是通過競爭者 個體的排他性的生產經營活動實現的 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表現類型(p210~p212) 1:假冒行為:1)假冒他人注冊商標;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 者使用與知名品牌相近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知名品牌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 該知名商品;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起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 4)在商品 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 表示。 2、限購排擠行為 3、商業賄賂行為 4、虛假廣告行為 5、侵犯商業秘密行為:①、以盜竊、 利誘脅迫或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②、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手 段獲取的商業秘密;③、違反約定或權利人保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掌 握的商業秘密;④、明知違法,而獲取、使用、披露商業秘密。6、降價排擠行為。 為排擠競爭對手而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除外:①、銷售鮮活商品②、處理有效期限 將至的商品或者其他積壓商品③、季節性降價④、因清償債務、轉產、歇業降價銷售商品。 7、搭售行為 8、不正當獎售行為(欺詐式的獎售、不當推銷的獎售和高額抽獎式的獎售)9、 詆毀傷愈行為 10、通謀投標行為 11、行政壟斷行為和地方封鎖行為 三、對不正當經偵行為的監督檢查機關及其職權。 機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P213)職權:詢問權、查詢復制權、檢查權、 處罰權 四:不正當經偵行為引起的法律責任(P213) 民事責任: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若被侵害的經營者損失難以計算,則侵權人應支付的賠償額 應等於其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此外,還應承擔調查的合理費用。 其他法律責任:責令停止、沒收違法所得、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五、壟斷是指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通過合謀性協議安排或協同行動,或者通過盜用經 濟優勢地位, 排斥或控制其他正當的經濟活動, 在一定的生產領域或流通領域內實質上限制 競爭的行為。 六、我國《反壟斷法》禁止的四種壟斷行為(P216) 1、經營者的壟斷協議 2、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3、經營者集中 4、濫用行政權力排除、 限制競爭 七、壟斷協議——也就是指卡特爾,指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同行為。 壟斷協議分為兩類:橫向限制競爭行為和縱向限制競爭行為。 5 壟斷協議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經營者之間存在相互約束的共同行為或協調行動不允許擅自行動 2、經營者之間存在共謀 3、經營者的行為又須在客觀上限制或妨礙競爭的效果 市場支配地位的決定標准 1、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 1/2, 2、兩個經營者合作市場份額達到 2/3 3、三個經營者的合作份額達到 3/4 其中 2 3 項的份額不足 1/10 不具備支配地位 經營者集中是指經營者合並, 經營者通過取得其他經營者的股份, 資產及通過合同等方式取 得對其他經營者控制權或者能夠對其他經營者施加決定性的影響的情況。 經營者集中的法律控制 1、經營者集中的申報,在集中之前,由於經營者此昂相關機構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資料, 2、經營者集中的審查 a 初步審查——30 日內 收到文件 B 進一步審查——90 日 使用除外製度——又稱例外製度 豁免制度 是指國家為了保護整個國家國民經濟的健康發 展, 在反壟斷法等相關法規中規定的對某些行業或者企業壟斷行為不適用壟斷禁止的政策的 法律制度。 我國《發壟斷法》規定的適用除外范圍: A 對某些特定行業的國有經濟的保護 B 對一些壟斷協議的適用除外 C 對合理使用知識產權行為的保護 D 經營者集中的控制的豁免原則 第十二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制度 消費者的概念:消費者是為了滿足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商品性服務的, 由國家的專門法律確認其主體地位和保護其消費權益的個體社會成員。 消法的調整范圍: 1、主體、消費者,包括個人和購買生活消費品滿足本單位個人成員消費需要的組織 2、客體 生活消費資料 包括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 3、關系 消費這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商品性服務的過程中所發生的關系。 三,消費者的權利《p243-p245》 1 保障安全權(人身和財產安全) 2 知悉真情權 3 自在選擇權 4 公平交易權 5 獲得賠 償權 6 依法結社權 7 知識獲取權 8 維護尊嚴權 9 監督批評權 四,經營者的義務 1, 以法定或以約定履行義務 2 聽取意見和接受監督的義務 3 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的義務 4,不做虛假宣傳的義務 5 標明經營者真實名稱和標記的義務 6,出具憑據和單據的義務 7 提供符合要求的商品和服務的義務 8 承擔「三包」和其它責任的義務 9,不得從事不 公平不合理交易的義務 10,不得侵犯消費者人身權的義務 五,爭議的解決途徑 1 與經營者和解 2 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3 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述 4 仲裁 5 向人名法院 提起訴訟 六,賠償責任主體和責任歸屬 1,消費者可以向任何一方提出賠償請求的 ① 因商品缺陷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生產者的其中一方要求賠償 6 ② 使用他人營業執照的違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可以向經 營者或營業執照持有人要求賠償 2,消費者必須先向特定一方提出賠償請求的 ① 因為商品本身質量/數量問題,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只能向銷售者要求賠償 ② 原企業分立、合並的,可以向變更後承擔其權利義務的企業要求賠償 ③ 消費者在展銷會,租賃櫃台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可以向銷售者或服務者要求賠償, 展銷會結束後或櫃台租賃期到期之後,可以向展銷會的舉辦者,櫃台出租者要求賠償 ④ 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提供商品或服務,其合法權益受損害的,可向經營者要求 賠償。A:因虛假廣告受到損害的消費者,可以要求經營者賠償,同時,也可以請求行 政主管部門懲處經營者;B:廣告經營者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的,應承擔 賠償責任。 七、民事責任(可以提出什麼樣的賠償請求?P252-P253) 1、經營者違反法律、法規。主要以修理、重作、更換和賠償等方式承擔責任。 2、致人傷害。對於一般傷害,經營者應承擔支付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 的收入等費用。致殘的,除上述費用外,還應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 償金以及由其撫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 3、致人死亡。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撫養人所必需的生活費。 4、侵犯其他人身權。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5、造成財產損壞。應當按消費者的要求,予以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 退換貨款和服務費用、賠償損失等。 6、違反「三包」約定。三包期內,如兩次維修後不能滿足要求,消費者有權要求換貨。 7、欺詐行為。經營者的商品/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 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接受服務的費用的 1 倍。 第十三章 產品質量法律制度 一、產品質量法的適用范圍。 (P259) 客體:即前述產品范圍,即經過加工、製作,用於銷售的產品。除外情況有: ① 建設工程 ② 軍工產品 ③ 初級產品 二、因產品瑕疵而發生的合同責任。 (P264) 銷售者銷售的產品,質量不符合法律要求和自己的承諾時而應對購買者承擔的民事責 任。 責任形式:修理、更換、退貨,若有損害,賠償損失 三、產品質量民事責任(P266-P267) 1、生產者的產品責任。 條件:① 產品有缺陷 ② 造成了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損 害 ③ 因果關系 免責情況: 未將產品投入流通領域的;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的損害尚不存在的;將產品投入流 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品尚不能發現缺陷存在的。 2.、銷售者的產品責任 條件:⑴、產品有缺陷⑵、造成了人身缺陷產品外的傷害⑶因果關系⑷銷售者有過錯 3.、責任形式 ⑴、人身傷害。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傷害的,侵害人應當賠償醫療費,醫療期間 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主費、生活補助 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撫養人所需的生活費及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支付喪葬費、死亡 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撫養的人所必須的生活費及費用。 ⑵、財產損失。恢復原狀或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受到其他重大損失的,應賠償損失 7 4、產品責任時效 ⑴、訴訟時效。產品責任訴訟時效為 2 年,自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計算 產品質量不合格的訴訟時效為 1 年。 ⑵、請求權時限。要求賠償的請求許可權為 10 年。但未超過表明安全期的除外 四、產品質量行政責任 1、產品質量行政責任(行政違法行為)P268 ⑴、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 ⑵、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亂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⑶、生產銷售國家明令淘汰並停止銷售的產品 ⑷.銷售失效、變質的產品 ⑸、偽造產地,偽造、冒用他人廠名、廠址,冒用認證標志及質量標志 ⑹、產品標志、有包裝的產品標志不符合有關規定 2、行政責任形式(P269) 責令停止生產;停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或銷售的產品;沒收違法所得;罰款;責令公平更 正;吊銷營業執照等。 第十四章 價格法律制度 一、 價格法的調整對象(P273) 1、 價格的制定關系 2、價格的運行關系 3、國家調控價格總的水平關系 4、各級價格主管部門及廣大消費者對價格的監督、檢查關系 二、我國的價格形式(P275) 1、市場調節價 2.、政府指導價 3.、政府定價 三、政府定價的范圍(P276) 1、與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關系重大的極少數商品的價格 2.、資源稀缺的少數商品的價格 3.、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的價格 4、重要的公用事業的價格 5.、重要的公益性服務的價格 四、政府的定價目標(P276) 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的定價許可權和其具體適用范圍,以中央和地方定價目錄為依據。中央 定價目錄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制定,修訂,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 五、政府定價的依據(P277) 1、有關商品或服務的社會平均成本 2、市場供求狀況 3、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要求 4.、社會承受能力 六、國家調控價格總水平的政策和措施(P278) 1、建立重要商品儲備制度 2.、設立價格調節基金 3、建立價格檢測制度 當重要商品和服務的價格顯著上漲或可能顯著上漲時, 可以採取限制差價率或利潤率, 規定 價格, 實行提價申報制度和調價備案制度等干預措施。 如果出現市場價格總水平劇烈波動時, 國務院可採取臨時集中定價許可權,部分或全面凍結價格的緊急措施。但情況消除之後,應當 及時解除 第二十章 稅法 一、稅法構成要素(P381) 主要包括稅收主體,征稅對象,稅率,納稅環節,納稅期限,納稅地點,稅收優惠和法律責 任共 8 項 1, 稅收主體:征稅主體:代表國家行駛稅收管理權的各級征稅機關(各級稅務機關,銀行行政業務管理規定(P435-437) 1、存款業務 2、貸款業務。擔保貸款為主;信用貸款為例外原則 3.、中間業務。辦理國內結算、代理發行、代理總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代理外匯,提供 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險箱服務。 10

㈢ 在經濟法中,消費者的權益有哪些

大概可以分為九點,第一點是批評監督權,第二點是人格尊嚴及民族風俗習慣受尊重權,第三點是知識獲取權,第四點是依法結社權,第五點是依法獲得賠償權,第六點是公平交易權,第七點是自主交易權,第八點是知情權,第九點是保障人生財產安全權。

㈣ 論跨國公司在國際經濟法中的主體地位

真厲害,國際經濟法的問題都回答的是公司法內容。
我是沒論文了,但是我建議你參看武大韓老師的《國際經濟法》或者鄧瑞平的《國際經濟法》,後一本很厚也很貴--70!!

㈤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為什麼是經濟法而不是民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而制定的,不是為了民商經濟的。

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維權的有力武器,《保護法》的頒布實施,催生和強化了消費者的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標志著我國以消費者為主體的市場經濟向法制化、民主化邁出了一大步。

2、《保護法》規定了消費者享有安全權、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獲賠權、結社權、獲知權、尊重權、監督權等,9項權利。我國公民作為消費者應該擁有的權利,第一次在國家法律中做了系統規定。

3、隨著《保護法》的貫徹實施,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知曉並注重維護自己應有的合法權益,《保護法》也因此成為知名度最高的法律之一。

4、《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貫穿了該法的內容及整個調整過程的總的指導思想或總的指導方針,是國家處理有關消費者問題,對相關社會關系進行法律調整的基本准則。

5、是貫穿於消費者權益保護立法、司法以及消費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反映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根本宗旨。


(5)經濟法結社擴展閱讀:


維護秩序: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通過規范經營者應對維護消費者權益承擔何種義務,特別是要規范經營者與消費者的交易行為,即必須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對社會經濟秩序產生重要的維護作用。

經濟發展:

1、保護消費者權益不是消費者個人之事,當代社會的生產和消費的關系密不可分,結構合理、健康發展的消費無疑會促進生產的均衡發展。沒有消費,也就沒有市場。保護消費者權益成為貫徹消費政策的重要內容。因此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2、消費者在各項交易中力量本已極為弱小又歷來缺乏組織,不能通過團體的力量來與經營者組織體相抗衡,以致成為經濟上的從屬者,容易受到經營者的侵害。

3、由於這些原因,在現代經濟條件下,消費者在強大的經營資本面前,呈現出顯著無力的狀態,少數生產經營者為了追求利潤而不擇手段,使消費者置身於喪失財產乃至生命的危險之中。因此,要對處於弱勢的消費者進行保護。

㈥ 經濟法求解 三、簡述題 (每題10分 共30分) 1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權利 2、合同的生效要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權利:一、參加股東會並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權權;二、了解公司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三、選舉為執行董事、監事;四、依照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五、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轉讓自己的出資;六、優先購買其他股東轉讓的出資和公司新增加的注冊資本;七、依法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八、公司終止後,依法分得公司的剩餘資產;九、法律、法規及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權利。
合同的生效要求及主要的效力形式:
一、合同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具有相應的締約;二、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三、合同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四、合同的內容必須確定或可能。
合同的效力形式大致分為四類:即有效合同,無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代位權,是指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對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為保全其債權,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
其行使的條件:1、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確定,且必須已屆清償期。
2、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
3、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利的行為已經對債權人造成損害。
4、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
不能獲得保護的發明創造包括:

(一)科學發現;
(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
(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四)動物和植物品種;
(五)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
(六)對平面印刷品的圖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結合作出的主要起標識作用的設計。
對前款第(四)項所列產品的生產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規定授予專利權。
消費者的權利:1、人身、財產安全權;2、知悉真情權;3、自主選擇權;4、公平交易權;5、依法求償權;6、結社權;7、受教育權;8、受尊重權;9、監督權。
根據合同法規定,對於旅客無票乘運,應當補交票款,承運人可以按照規定加收票款。旅客不交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

根據合同法規定,售票員對於旅客攜帶的違禁品,可以將違禁物品卸下、銷毀或者送交有關部門。旅客堅持攜帶或者夾帶違禁物品的,承運人應當拒絕運輸。
售票員把丙某趕下車合法,根據合同法規定,旅客不交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
丁某不承擔賠償責任,根據合同法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售票員不承擔賠償責任,運輸公司應對趙某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
王某不應承擔賠償責任,應由運輸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運輸公司應對丙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其中包括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

㈦ 經濟法中消費者的權利(要背誦口訣)

經濟法中,消費者享有的權利有以下9項:

1.獲得知識權:消費者享內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容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2.受尊重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3.監督權: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4.安全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5.知情權:消費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實情況的權利。

6.選擇權:消費者享有自由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7.公平交易權: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8.求償權: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時,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9.結社權: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背誦口訣:獲受監安知,選公求結。

㈧ 經濟法資料

經濟法形成的一般原因和規律
社會化生產與生產關系的矛盾
「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協同並用
經濟集中與經濟民主的對立統一
法和法學自身發展的邏輯;一定的經濟法學說的形成
經濟法的涵義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在管理和協調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P7)
(1)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
(2)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
(3)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二、經濟法的調整對象(范圍)
1、企業組織管理關系:
企業設立、變更、終止
企業內部組織機構設置及其職權
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財務管理、人事管理等
2、市場運作管理關系
活躍的市場、統一開放的市場
3、宏觀經濟調控關系
4、社會保障關系
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及事務管理
1、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的資格限制
應當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自然人。
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從事營利性活動的人,不得作為投資人申請設立個人獨資企業。主要包括國家機關公務員、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等。
2、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的權利與責任
(1)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對本企業的財產依法享有所有權,其有關權利可以依法進行轉讓或繼承。企業財產即包括投資人對企業的投入,也包括企業經營所得。
(2) 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在申請企業設立登記時明確以其家庭共有財產作為個人出資的,應當依法以家庭共有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
3、個人獨資企業的事務管理
(1)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可以自行管理企業事務,也可以委託或者聘用其他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負責企業的事務管理。
(2)投資人委託或者聘用他人管理個人獨資企業事務
應當與受託人或者被聘用的人簽訂書面合同,明確委託的具體內容和授予的權利范圍。
受託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員應當履行誠信、勤勉義務,按照與投資人簽訂的合同負責個人獨資企業的事務管理。
投資人對受託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員職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委託代理)
企業事務管理的責任:
個人獨資企業應當依法設置會計帳簿,進行會計核算。
個人獨資企業招用職工的,應當依法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保障職工的勞動安全,按時、足額發放職工工資。
個人獨資企業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參加社會保險,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
4、個人獨資企業的經營權利及其保護
個人企業並非民法主體,因此其若干權利需要由企業法授予並加以保護。
個人獨資企業可以依法申請貸款、取得土地使用權,並享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以任何方式強制個人獨資企業提供財力、物力、人力;對於違法強制提供財力、物力、人力的行為,個人獨資企業有權拒絕。
、合夥企業的設立程序
(1)申請設立登記。
設立合夥企業,應當由全體合夥人制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託的代理人向企業登記機關申請設立。
全體合夥人為申請人。
應提交的文件
(1)全體合夥人簽署的合夥申請書;
(2)全體合夥人的身份證明;
(3)全體合夥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託的代理人的委託書;
(4)合夥協議;
(5)出資權屬證明;
(6)經營場所證明;
(7)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規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合夥企業的設立登記
(2)合夥企業設立登記
企業登記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登記文件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是否登記的決定。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予以登記,發給營業執照;對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不予登記,並應當給予書面答復,說明理由。
合夥企業的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合夥企業成立日期。合夥企業領取營業執照前,合夥人不得以合夥企業名義從事經營活動。
(3)分支機構設立登記
合夥企業設立分支機構,應當向分支機構所在地的企業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

分支機構經核准登記後,應將登記情況報該分支機構隸屬的合夥企業的登記機關備案。
分支機構的民事責任由設立該分支機構的個人獨資企業承擔。
合夥人的對外代表權:
每個合夥人都有對外代表企業的權利。
(1)合夥企業事務由全體合夥人共同執行時,每個合夥人均可以對外代表企業;
(2)由合夥協議約定或者全體合夥人決定,委託一名或者數名合夥人執行合夥企業事務時,被委託的合夥人對外代表企業。
(3)合夥企業對合夥人執行合夥企業事務以及對外代表合夥企業權利所作的限制,不得對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
2、合夥企業債務清償
(1) 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合夥企業對其債務,應先以其全部財產進行清償。合夥企業財產不足清償到期債務的,各合夥人應當承擔無限連帶清償責任。
(2)合夥人之間的企業債務分擔與追償:
以合夥企業財產清償合夥企業債務時,其不足的部分,由各合夥人按照本法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的比例,用其在合夥企業出資以外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
債權人有權要求合夥人中一人或者多人清償全部債務。合夥人由於承擔連帶責任,所清償數額超過其應當承擔的數額時,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3、合夥人債務的清償與合夥企業的關系
(1)合夥企業中某一合夥人的債權人,不得以該債權抵銷其對合夥企業的債務。
(2)合夥人個人負有債務,其債權人不得代位行使該合夥人在合夥企業中的權利。
(3)合夥人個人財產不足清償其個人所負債務的,該合夥人只能以其從合夥企業中分取的收益用於清償;債權人也可以依法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該合夥人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用於清償。
債務清算
(1)確定清算人:
合夥企業解散,清算人由全體合夥人擔任;未能由全體合夥人擔任清算人的,經全體合夥人過半數同意,可以自合夥企業解散後十五日內指定一名或者數名合夥人,或者委託第三人,擔任清算人。十五日內未確定清算人的,合夥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
清算人在清算期間執行下列事務:
清理合夥企業財產,分別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
處理與清算有關的合夥企業未了結的事務;
清繳所欠稅款;
清理債權、債務;
處理合夥企業清償債務後的剩餘財產;
代表合夥企業參與民事訴訟活動。
(2)合夥企業解散後應當進行清算,並通知和公告債權人。清算人自被確定之日起十日內將合夥企業解散事項通知債權人,並於六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應當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向清算人申報債權
(3)按法定順序清償:
合夥企業財產在支付清算費用後,按下列順序清償:
合夥企業所欠招用的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
合夥企業所欠稅款;
合夥企業的債務;
返還合夥人的出資。
合夥企業財產按上述順序清償後仍有剩餘的,按合夥協議約定的比例進行分配,沒有約定則平均分配。
合夥企業解散後,原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存續期間的債務仍應承擔連帶責任,但債權人在五年內未向債務人提出償債請求的,該責任消滅。
(5)清算結束:
清算結束,應當編制清算報告,經全體合夥人簽名、蓋章後,在十五日內向企業登記機關報送清算報告,辦理合夥企業注銷登記。
公司設立的一般程序:
(1)確定股東或發起人;
(2)訂立公司章程;
(3)申請設立審批;
(4)股東或發起人認繳和履行出資;
(5)建立公司機關(機構);
(6)辦理設立登記。
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
有限責任公司的組織機構
(一)股東會:
1、股東會的法律地位: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由全體股東組成。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依照《公司法》行使職權。
2、股東會的職權:
股東會行使下列職權:
(1)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
(2)選舉和更換非由職工代表擔任的董事、監事,決定有關董事、監事的報酬事項;
(3)審議批准董事會的報告;
(4)審議批准監事會或者監事的報告;
(5)審議批准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
(6)審議批准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二)董事會
1、董事會的法律地位:
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會,是指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規定設立的,由董事組成的公司經營決策和業務執行機構。
2、董事會的職權
董事會對股東會負責,行使下列職權:
(1)召集股東會會議,並向股東會報告工作;
(2)執行股東會的決議;
(3)決定公司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
(4)制訂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
(5)制訂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6)制訂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以及發行公司債券的方案;
(7)制訂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方案;
(8)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
(9)決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經理及其報酬事項,並根據經理的提名決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經理、財務負責人及其報酬事項
(10)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11)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三)經理
1、經理的法律地位:
經理是負責公司日常經營管理事務的高級管理人員。由董事會決定聘任或者解聘。經理對董事會負責。
2、經理的職權
①主持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組織實施董事會決議;
②組織實施公司年度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
③擬訂公司內部管理機構設置方案;
④擬訂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⑤制定公司的具體規章
⑥提請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經理、財務負責人;
⑦決定聘任或者解聘除應由董事會決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負責管理人員;
⑧董事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公司章程對經理職權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新增)
經理列席董事會會議。
四)監事會、監事
1、監事會的法律地位:
監事會或者監事是有限責任公司的監督機構。
2、監事會的職權
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行使下列職權:
(1)檢查公司財務;
(2)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的行為進行監督,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決議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出罷免的建議;(新增)
(3)當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要求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予以糾正;
(4)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會議,在董事會不履行本法規定的召集和主持股東會會議職責時召集和主持股東會會議;(新增)
(5)向股東會會議提出提案;(新增)
(6)依照《公司法》有關的規定,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起訴訟;(新增)
(7)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監事可以列席董事會會議
監事可以列席董事會會議,並對董事會決議事項提出質詢或者建議。
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發現公司經營情況異常,可以進行調查;必要時,可以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等協助其工作,費用由公司承擔。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組織機構
(一)股東大會
1、股東大會的法律地位與職權:
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大會由全體股東組成。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依照《公司法》行使職權。《公司法》關於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職權的規定,適用於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大會。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比原來的公司法刪除了「(十)對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作出決議;」而這一條正是以前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會比股份公司股東大會多的一條許可權。刪除以後,新公司規定「股東大會的職權與股東會相同。」
(二)董事會、經理
1、董事會的組成:
股份有限公司設董事會,其成員為5人~19人。董事會成員中可以有公司職工代表。
董事會設董事長1人,可以設副董事長。董事長和副董事長由董事會以全體董事的過半數選舉產生。董事長召集和主持董事會會議,檢查董事會決議的實施情況。
2、董事會任期與職權
《公司法》關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任期和職權的規定,適用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5、經理
股份有限公司設經理,由董事會決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法》關於有限責任公司經理職權的規定,適用於股份有限公司經理。
公司董事會可以決定由董事會成員兼任經理。
(三)監事會
監事會每6個月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新增)監事可以提議召開臨時監事會會議。
有限責任公司關於監事會地位、組成、職權、任期、表決方式等的規定適用於股份有限公司。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特別規定
第五十八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和組織機構,適用本節規定;本節沒有規定的,適用本章第一節、第二節的規定。
1、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含義:
本法所稱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是指只有一個自然人股東或者一個法人股東的有限責任公司。
2、一人公司逃避責任的風險的防範
(1)嚴格的資本充足原則: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10萬元。股東應當一次足額繳納公司章程規定的出資額。
(2)一個自然人只能投資設立1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該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不能投資設立新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3)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在公司登記中註明自然人獨資或者法人獨資,並在公司營業執照中載明。
(4)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並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5)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3、其他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章程由股東制定。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不設股東會。股東作出本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所列決定(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時,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並由股東簽名後置備於公司。

㈨ 急!清末變法與中國近代經濟法的發展

字數6000.
賞30分.??

㈩ 北京自考經濟法概論(法律類)名詞解釋

1) 經濟法:是調整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一個獨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門。
2) 經濟法律關系:是指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根據經濟法的規范發生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3) 經濟法主體: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參加者或當事人,是依法享有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當事人。

4) 經濟權利:是指經濟法主體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依法具有的自己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和要求他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資格。

5) 經濟義務:是指經濟法主體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依法必須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責任。

6) 經濟職權:是指國家機關行使經濟管理職能時依法享有的權利。

7) 公司法:是調整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關於公司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公司法既是組織法,也是行為法,但主要是組織法。

8) 有限責任公司:又稱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設立的,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法人。

9) 國有獨資公司:是指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或者國家授權投資的部門單獨投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

10) 公司債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發行的、約定在一定期限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可分為記名債券和無記名債券。

11)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設立的,其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所持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法人。

12) 發起設立:是股份有限公司設立的方式之一,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的全部股份而設立公司。

13) 募集設立:是股份有限公司設立的方式之一,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股份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向社會公開募集而設立公司。

14)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簽發的證明股東所持股份的憑證。

15) 外國公司:是指依照外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登記成立的公司。外國公司依照我國法律規定可以在中國境內設立分支機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16) 母公司(子公司):根據公司在控制與被控制關系中所處地位的不同,可以劃分為母公司和子公司。實際控制其他公司的公司是母公司。受其他公司實際控制的公司是子公司。它們都具有法人資格。

17) 總公司(分公司):根據公司在管轄與被管轄關系中所處地位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總公司和分公司。管轄全部公司組織的總機構是總公司。受總公司管轄的分支機構是分公司。前者具有法人資格,後者不具有法人資格。

18) 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是指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實繳的出資額。

19)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是以股票為表現形式的、體現股東權利和義務的,公司資本的組成部分。

20) 上市公司: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21) 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即國有工業企業,是指以生產資料的全民所有制為基礎的、從事工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獨立的商品經濟組織。

22) 廠長負責制:是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由廠長統一領導和全面負責的一種企業內部領導制度。它是一種首長負責制。

23) 職工代表大會:是企業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

24) 集體所有制企業:是指以生產資料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為基礎的、獨立的商品經濟組織。集體所有制企業包括城鎮和鄉村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企業。

25) 私營企業:是指企業資產屬於私人所有、僱工八人以上的營利性的經濟組織。我國私營企業分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三種。

26) 獨資企業:是指依照《獨資企業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

27) 合夥企業:是指依照《合夥企業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各合夥人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

28) 外商投資企業:是指依照我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僅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根據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中國投資者包括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外國投資者包括外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

29) 外商投資企業法:是調整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關於外商投資企業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0)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是指中國合營者與外國合營者依照中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共同投資、共同經營,並按投資比例分享利潤、分擔風險及虧損的企業。

31) 合營企業的注冊資本:是指為設立合營企業在登記管理機構登記的資本總額,應為合營各方認繳的出資額之和。

32) 合營企業的投資總額:是指按照合營企業合同、章程規定的生產規模需要投入的基本建設資金和生產流動資金的總和。投資總額包括注冊資本和企業借款。

33)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是指中國合作者和外國合作者依照中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共同舉辦的,按合作企業合同的約定分配收益或者產品、分擔風險和虧損的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屬於契約式的合營企業。
34) 外資企業:即外商來我國舉辦的獨資企業。它是指依照中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全部資本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不包括外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在中國境內的分支機構。

35) 破產:是指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依法將其全部財產抵償所欠的各種債務,並依法免除其無法償還的債務。

36) 破產財產:是指在破產宣告後,可以依法對債權人的債權進行清償的破產企業的財產。

37) 破產債權:是指在破產宣告前成立的,可以通過破產程序從破產財產中獲得清償的債權。

38) 反不正當競爭法:是調整在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9) 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

40) 商業賄賂:是指經營者在市場交易活動中,為爭取交易機會,特別是為爭得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市場優勢,通過秘密給付財物或者其他報償等不正當手段收買客戶的負責人、雇員、合夥人、代理人或政府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等能夠影響市場交易的有關人員的行為。

41) 商業秘密: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42) 折扣:亦稱讓利。是指在商品購銷活動中經營者在所成交的價款上給對方以一定比例的減讓而返還給對方的一種交易上的優惠。

43) 產品質量法:是調整在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因產品質量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一般包括關於產品質量責任、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產品質量損害賠償及處理質量爭議等方面的法律規定。

44) 企業質量體系認證制度:是指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或者由它授權的部門認可的認證機構,依據國際通用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標准,對企業的質量體系和質量保證能力進行審核合格,頒發企業質量體系認證證書,以茲證明的制度。

45) 產品質量認證制度:是指依據具有國際水平的產品標准和技術要求,經過認證機構確認並通過頒發認證證書和產品質量認證標志的形式,證明產品符合相應標准和技術要求的活動。分為安全認證和合格認證。

46) 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是指國家指定的產品質量專門機構,根據正式產品標準的規定,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對企業產品質量所進行的監督性檢驗。

47) 國家監督:指國家對產品質量以抽查為主要方式的監督檢查制度,重點檢查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工業產品以及用戶、消費者、有關組織反映有嚴重質量問題的產品。

48) 產品質量責任:是指生產者和銷售者因其生產或銷售的產品有缺陷,造成買主、用戶、消費者或其他人人身和財產的損害而應承擔的賠償義務。

49) 產品質量義務:是指產品質量法律關系的主體,必須為一定質量行為或者不為一定質量行為,以滿足對方利益需要的責任。

50) 產品質量糾紛:是指因產品質量而引起的有關當事人之間的爭執。包括合同中的質量糾紛,因產品質量而發生的侵權糾紛,因行政機關的處理產品質量問題而引起的爭議等。

51)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調整在保護消費者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經濟法的重要部門法。

52) 消費者:就是為了滿足個人生活消費的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居民。

53) 消費者權益:是指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權利及該權利受到保護時而給消費者帶來的應得的利益。

54) 保障安全權:是消費者最基本的權利,它是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55) 公平交易權:是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所享有的獲得質量保障和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的權利。

56) 依法結社權:是指消費者享有的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57) 維護尊嚴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所享有的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58) 證券:是各類財產所有權或債權憑證的通稱,是用來證明證券持有者有權按其所載取得相應的權益的憑證。股票、公司債券、公債券、票據、提單、本票、匯票、支票、保險單等都是證券。

59) 內幕交易:是指內幕人員以及其他通過非法途徑獲取證券內幕信息的人,利用該信息進行證券交易而試圖獲利的行為。內幕交易破壞了市場的公平原則,侵犯了投資者的利益。

60) 票據:是出票人依法簽發的,約定由自己或指定他人,在一定時間、一定地點,按票面所載文義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的有價證券。

61) 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託付款人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62) 本票:是出票人簽發的,承諾自己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63) 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託其辦理支票存款業務的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64) 票據行為:是以發生票據上的權利義務為目的所實施的要式法律行為。包括出票、背書、承兌、保證等。

65) 出票:是指出票人簽發票據並將其交付給收款人的票據行為。出票本身包含兩個行為:一是作成票據並在票據上簽章;二是將票據交付給收款人。

66) 背書:是指在票據背面或者粘單上記載有關事項並簽章的票據行為。背書包括兩個內容:一是作成背書,二是交付他人。

67) 承兌:是指匯票付款人承諾在匯票到期日支付匯票金額的票據行為。

68) 保證:是票據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擔保票據債務履行的票據行為。被保證的匯票,保證人應當與被保證人對持票人承擔連帶責任。

69) 票據權利:是指持票人為取得票據金額,依據票據法所賦予的可對票據債務人行使的權利。它包括付款請求權和追索權。

70) 票據抗辯:是指票據債務人基於一定的事實和理由對於票據債權人的請求,可以提出抗辯,拒絕履行票據債務。

71) 房地產法:是調整房地產開發、經營和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關於房屋建設、買賣、租賃、修繕及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等方面的法律規定。

72) 土地所有權: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對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73) 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

74) 工業產權:是人們依照法律對應用於商品生產和流通中的創造發明和顯著標記等智力成果,在一定期限和地區內享有專有權。在我國,主要是指專利權、商標權。

75) 工業產權法:是調整因確認、保護和使用工業產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熱點內容
律師營業執照 發布:2025-01-21 09:12:45 瀏覽:619
婚姻法一妻二夫 發布:2025-01-21 08:23:50 瀏覽:25
技術秘密許可使用合同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1 07:56:14 瀏覽:388
婚姻法離婚債權 發布:2025-01-21 07:45:43 瀏覽:618
轉包後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07:05:28 瀏覽:901
開展法律法規政策宣傳培訓包括哪些 發布:2025-01-21 06:39:48 瀏覽:434
工地處罰條例 發布:2025-01-21 06:39:44 瀏覽:93
安徽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16 發布:2025-01-21 06:30:36 瀏覽:326
有關法治的歌 發布:2025-01-21 06:30:36 瀏覽:346
法治網是法治日報 發布:2025-01-21 06:29:18 瀏覽: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