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讓與合同法

讓與合同法

發布時間: 2022-08-09 16:43:20

❶ 求:合同權利轉讓的條件與效力

(一)合同權利轉讓的條件
1.須有有效存在的債權,且債權的讓與不改變其內容。債權的有效存在,是債權讓與的基本前提。以不存在或已消滅的合同債權讓與他人的,為讓與合同的自始履行不能,受讓人因此受到的損害,應由讓與人承擔賠償責任。有效存在的合同債權,是指該債權真實存在且未消滅,但這並不要求它一定能得到實現。因此,讓與人僅對讓與的債權負有保證其確實存在的義務,而並無義務保證其債務人現實清償債務。

2.須讓與人和受讓人就債權的讓與達成合意,並且該合意應符合合同生效的要件。債權讓與既為合同行為,自應適用民法關於法律行為的規定以及合同法關於合同成立和生效的規定。應特別注意的是,債權讓與為權利的處分行為,所以要求讓與人對該債權具有處分許可權和處分能力。無處分權人讓與他人債權的,除非經真實債權人的追認,否則其行為無效。並且,除無記名債權外,債權的讓與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即從無處分權人處受讓債權的,不因善意取得該債權。

3.須被讓與的合同債權應具有可讓與性。債權作為一種資本化的財產權,其流通性日益為交易社會所重視。由此決定,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合同債權是應該可以轉讓的。但一方面,合同債權畢竟是特定人之間自由創設的權利,它有時建立在當事人相互信賴或特定利益的基礎之上,其可轉讓性往往受到此種債權之性質的限制;另一方面,法律基於社會政策和保護社會公共秩序的考慮,又不得不禁止一些債權的可轉讓性。所以,並非一切合同債權均可作為讓與的標的,而以不得讓與的債權訂立債權讓與合同的,一般構成讓與人的履行不能,應依相應的規定處理。

2.合同權利轉讓的法律效果
(1)一般法律效果
在我國合同法出台之前,《民法通則》第91條規定: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義務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並不得牟利。該規定一方面通過「不得牟利」這一限制性條件,否認了債權的財產權性質;另一方面又以債務人的同意作為合同權利義務轉讓的實質性條件,限制了債權讓與的流通性,顯然帶有計劃經濟的痕跡。而按照新合同法的規定,債權人轉讓其債權雖然不必徵得債務人的同意,但必須在將轉讓的事實通知債務人後,才對債務人生效。此即所謂的通知生效主義。由此可見,在我國,通知是債權讓與對債務人生效的要件,但不是對讓與雙方當事人生效的條件。

(2)合同權利轉讓通知的外觀效果和表見讓與
讓與人已將債權讓與通知債務人時,即使沒有實際讓與或讓與無效,債權人仍應對債務人承受通知的效力。此即所謂的表見讓與。債權雖實際未被讓與,或者因債權不可讓與、無債權讓與的真正合意或其他原因導致讓與無效或被撤銷,但讓與人如已將讓與通知於債務人時,就足以使債務人信賴讓與已經發生。因此,根據民法中保護第三人信賴利益和交易安全的理念,應保護債務人基於讓與通知之虛象而產生的信賴利益。我國合同法在其專家起草的建議稿第81條中,曾有關於表見讓與的規定。該規定最終雖被刪除,但在理論研究和司法實踐中應予承認。

❷ 合同法中讓與人與轉讓人的區別

債權人通過轉讓合同將其債權轉移於第三人享有,其中的債權人叫做讓與人,讓回與僅限於合同權利的讓與。
答債權人或者債務人通過轉讓額合同轉讓合同權利或者轉讓債務承擔的義務都屬於轉讓,此時的債權人或者債務人統稱為轉讓人。轉讓可以使轉讓合同權利也可以是轉讓合同義務。

❸ 合同法中什麼是讓與人

一般就是合同的乙方,如買賣合同中的買方,贈與合同中的受贈方

❹ 我國合同法對債權讓與是採取什麼生效主義

債權轉讓:指不改變合同的內容,債權人通過與第三人訂立合同的方式將債權移轉於第三人。
讓與人:債權人;
受讓人:第三人。
債權轉讓的原因
1、依法律規定而轉讓
2、依法律行為而轉讓
債權轉讓的限制
①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如撫養費等;
②雙方當時約定權利不能轉讓;
③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
債權轉讓的效力
轉讓方式:自由轉讓、同意轉讓、通知轉讓等方式,合同採用通知轉讓;
效力:《合同法》第八十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只要對債務人履行了通知義務即可(通知的義務履行的方式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不必要徵得債務人的同意。債務人的同意並不是這種轉讓行為發生法律效力的前提。
債權轉讓的類型
根據轉讓理由的不同,可以將債權轉讓劃分為以下類型:
1.支付轉讓型。企業在采購時,用持有的第三方的債權作為貨款支付給銷貨方,銷貨方銷售貨物收到的是應收賬款,但是對方債務人不是購貨方,而是第三方即原來與購貨方有債權債務關系的一方。
2.債務重組轉讓。持有債權債務的各方通過協議或者其他途徑協商債權轉讓的行為。與上一種類型不同的是,發生債權債務的交易活動在重組前已經完成,或者債權轉讓時並不同時發生交易行為,進一步說,重組後發生的交易僅僅是執行重組的結果,比如以非貨幣性資產償還債務等。這樣轉讓的會計處理,可以比照《債務重組准則》進行處理。
3.伴隨非貨幣性交易的轉讓。企業進行以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非貨幣性資產的交易中,含有部分應收款項,此時,應當計算應收賬款占非貨幣性資產的比例,以便確認是非貨幣性交易還是貨幣性交易。
4.形成或有負債的轉讓。轉讓應收賬款時,轉讓方對未來應收賬款的實現與否負有連帶責任的轉讓行為。比如,用應收賬款作抵押而進行的融資,表面上應收賬款轉讓給了貸款方,但是,應收款項到期是否能夠收回,在融資時是不確定的,所以,對於轉讓方而言,是一項或有負債。
這些類型中,第一種類型在會計實務中由於對業務的不同理解和會計處理原則的選用不同,容易產生很多的誤解,下面就具體分析這一類型的會計處理。

❺ 論述題 如何理解債權讓與的條件

話說這個論述題可能我們這次期末也會考,我給你寫的是標准答案。

債權讓與,是指不改變債的關系的內容,債權人將其債權移轉於第三人享有的法律事實。其中的債權人稱為轉讓人,第三人稱作受讓人。

債權讓與一般應具備以下條件:
(1)須存在有效的債權。以不存在或者無效的債權讓與他人,或者以已經消滅的債權讓與他人,都將因標的不存在或者標的履行不能而導致債權讓與合同無效,讓與人對受讓人因此而產生的損失,應負賠償責任。
(2)被讓與的債權須具有可讓與性。以下三類債權不得轉讓:第一,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的合同債權。主要包括:基於個人信任關系而發生的債權;專為特定債權人利益而存在的債權;不作為債權;屬於從權利的債權。第二,按照當事人的約定不得轉讓的債權。第三,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的債權。
(3)讓與人與受讓人須就債權的轉讓達成協議,並且不得違背法律的有關規定。當事人就債權轉讓的意思表示,應在自主自願的基礎上達成一致。因一方當事人欺詐、脅迫等行為致使對方當事人陷於意思表示不自由而為債權讓與或受讓行為時,債權讓與合同的效力將會受到影響。債權讓與合同為可撤銷的合同的,撤銷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轉讓合同被撤銷後,受讓人已經受領的利益,應該向讓與人返還。轉讓合同如果存在《合同法》規定的合同無效的原因時,該轉讓合同當然不發生法律效力。

熱點內容
法是社會現象 發布:2025-01-21 06:05:45 瀏覽:875
反家庭暴力法法律知識有獎問答題及答案 發布:2025-01-21 06:05:45 瀏覽:805
勞動法基本原則論述題 發布:2025-01-21 05:37:36 瀏覽:599
四川內江司法局 發布:2025-01-21 05:18:32 瀏覽:854
湖北省十堰市法官 發布:2025-01-21 05:18:29 瀏覽:3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排名 發布:2025-01-21 04:33:05 瀏覽:894
敖漢旗法院院長 發布:2025-01-21 03:57:20 瀏覽:622
法院執行經驗 發布:2025-01-21 03:51:29 瀏覽:809
石家莊律師查詢 發布:2025-01-21 03:32:42 瀏覽:108
具有法律效力的購房合同模板 發布:2025-01-21 03:23:46 瀏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