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挖井
① 一個人挖井,挖了好幾個井,眼看就要成功了,但每次都半途而廢的故事800字
看圖寫文《挖井人》實例
那年,15歲的陳娟因不愛念書下學,在家無所事事。家人出於關心,找關系,把她送到家鄉縣城一家有名的彩妝店,學彩妝。那裡的老闆娘是一位美得像仙女一樣的女性。很少有女性40歲皮膚保養得像嬰兒的皮膚一樣,眉清目秀。最值得贊美的是她化妝技術非一般可比,可以說是能無限發揮,新樣絕妙。她可是中國有名的化妝師毛戈平的徒弟,也許娟應該自豪,家人給娟找了一位這樣有實力的師父。媽媽陪著娟一起走進那家彩妝店,簡單的言語託付與介紹後,仙女師父用樂意教學的語氣對陳娟說:「好好學,相信有一天娟一定會拿起畫筆,畫出屬於你的那份成功」。沒有主見的娟,聽到師父的激勵,心裡一股士氣升起。帶著她的新鮮感,第二天就去報到。娟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學出來以後會怎麼樣。盡管家人已經對她說過學彩妝的目的,娟不所知的當作好玩一樣。沒有上進心,沒有目標,像完成別人的作業一樣草草的在畫紙上畫著那柳葉眉,那妖嬈眼,那櫻桃唇。一混就是一年的時間,除了會打點粉底,化幾個簡單的彩妝,編幾款發型以外,打雜倒還不錯。彩妝的門檻都沒踏進。沒有成就感,新鮮感也過了,娟開始討厭早早的去報到,晚晚的回家。她放棄了這份可以讓她拿起畫筆,畫出成功的機會。
在家呆了一段日子,與幾個下學的同學天天泡在一起玩。認識一個男孩子。開始早戀。男友去了市裡工作。貪玩的她想與男友在一起。娟找到親戚把她帶到市裡去。親戚出於好心,給娟找關系,進了一家正在擴大的美容院。這家的美容院老闆娘,是一位大方溫柔的女性。見娟略顯聰明伶利。很順利就同意收留了娟。而且還給她安排了一個老練的高級美容師。這位美容師的預約客戶很多。跟著她也學到很多東西。娟學東西很快,做事認真,二個星期就學會所有的手法。2個月的工作實踐得到大部分客戶的好評。娟本性是個活潑的女孩,對她好的人。她都會用翻倍的好回報別人。所以與同事之間的關系也處理得很好。更加得到老闆娘的歡心。輕松開心的過了4個月,(原本是一份很好的工作,娟很滿意很喜歡的工作。)突然有一天男友對她:「我回家了,你也跟我一起回去吧」。娟無所謂的放棄這份喜歡的工作。娟沒有不舍,老闆娘卻不舍。辛苦培養起來的人,剛剛能上手,卻要走了。她也故不了那麼多,為了與男友在一起,甚至對家人隱瞞著她工作的事,與談戀愛的事。不理解家人會擔心。後來,事情揭穿,可憐的媽媽到處找娟,在路上暈倒。只能怪娟的無知。如果娟堅持做下去。以娟的聰明。引用媽媽的話:「學出來就是鐵飯碗,以後一個月輕輕鬆鬆拿幾千,那是小意思。好的話,自己可以開店當老闆」。可惜,美容的光輝道路也丟棄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媽媽擔心女兒未來會一事無成。又給她出主意:「舅媽的同學,在縣里開了一家美容院,還很有規模。要不你去那上班」?心高氣傲的娟心想:前些日子跟舅媽吵過架,打死也不去。沒得商量。
娟依然混著日子,談著一場自以為是的戀愛。不知不覺2年的時間又混過去。男友的生意倒閉,回到家裡做了啃老族。19歲的娟仍不放棄自己的無知。提起模糊的膽子,離開男友,離開家。與同學一起去了一個離家上千公里的城市。
娟沒有錢,好心的同學幫助娟買了一切生活所需。不幸的同學卻得到娟的不識社會現實的回報。娟常常想買這個。想買那個。同學說:「有沒有錢」?娟心裡怪同學,常常提錢又小氣又俗氣。與同學一起在一家酒店裡工作。娟不習慣酒店裡的工作生活。充滿厭惡感的工作了3個月,又離開了同學。拿著杯水車薪,拖著行李,上了車。一個人坐在車上。開始有點思緒地反問自己:路在哪裡?我要走到哪去?我要去哪裡?
故事就寫到這啦,這是我自己的真實故事,現在想起來,真覺得自己好笨,好傻。
站在一個外人的角度來看,一個沒有責任心,一個沒有上進心,一個看不懂社會,一個沒有生活計劃,一個沒有生活方向及生活目標的人,能有多大的成就?她去到哪裡結果都一樣,都是一無所獲。
至今,我已經二十二歲了。後來的3年工作常常這里跳那裡,再不行再換。到現在都不知道自己精通什麼,好像是什麼都不會。今年終於想通。從明年開始,認准一個行業,我就會奉獻我的一生,不管什麼原因我都不會放棄。用了8年的時間才悟透「人情冷暖,事業有成」是怎麼一回事。8年的時間才明白,「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知的人」。是不是太晚?現在才懂得:工作,要有責任心,要堅持不懈,要勤勞鑽研等等。人情,要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朋友親戚之間要常走動,多聯系。800年不來栽一定人緣不好,別說8百年,現在是半年不來栽,人情就淡成陌生人了。
樓主的問題,你的這篇看圖寫文我小學也考過,那時我知道它所指的道理。卻不知道要怎樣從生活中實踐。「不要總想著多找幾個地方試試,可能會挖出水。而是找准一個地方堅持挖下去,挖到底才會出水」。不過有的人還真是很倒霉,堅持到死都沒挖出水,那也別怪誰,思想樂觀點就好。至少你挖井的經驗不會比別人差。在此也勸各位童鞋能以我的故事為典型的例子,切勿模仿,不要做個沒有主見沒有思想的人。如果你決定要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勤奮不偷懶,拒絕外圍阻力,堅持努力做下去,否則像我一樣。註定一事無成。
② 紅色資本家、經營之神是誰
阿曼德·哈默這位美國實業界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人稱為「經營之神」、「幸運之神」。1898年5月21日生於美國,在上大學時,即開始經營父親留給他的葯廠,獲得很大成功,成為當時美國惟一的大學生百萬富翁。1921年赴蘇聯,成為貿易代理人,獲得巨額財富。1956年58歲的哈默收購瀕臨倒閉的西方石油公司,逐步使其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1974年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高達60億美元。哈默一生與東西方政界領導人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在全世界享有盛譽。從他經營的各種行業來看,可謂無往不勝。無論是與蘇聯人做糧食、鉛筆、毛皮生意,幫赫斯特賣珍玩,還是經營威士忌酒、石油,都一一獲得大利;從他的對手的角度來看,也不得不驚呼「哈默是無敵的」。
然而,「無敵的」哈默,「經營之神」哈默,卻栽過一個不大不小的跟頭:對方出了遠不是他能接受的價,他堅決不要,可幾次較量後,他不得不接受對方的條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吃到一塊好牛排委實不易。受此啟發,哈默踏人養牛業這一行。牛要賣得出好價錢,很大程度上系於種牛的血緣、質量。
正好,其時有一頭名叫「埃里克王子」的得獎種牛,在密蘇里州拍賣,這頭種牛被養殖專家譽為本世紀最佳種牛。開始時,哈默想出個「大價」,用1.5萬元買下。但一個叫奧布萊恩的企業家比他更出得起價,以3.51萬元將它買下了。退而求其次,他以2.75萬元,買了前一年國際種牛賽冠軍——「野蠻王子」來繁殖牛群,到後來一年收入上百萬元。這使他更加感到「埃里克王子」的可貴。
正在這時,一位獸醫告訴他一個好消息:「埃里克王子」患了陽萎病,而且據他的分析:它的病僅是心理上的,而非生理上的。還可利用其精液進行人工授精。
聽到這個消息,哈默心花怒放,當即打了個電話給奧布萊恩:「萊斯,老朋友,把您的『王子』賣給我,怎麼樣?」
「我很樂意這樣做。」奧布萊恩的答復竟是出奇的爽快。
「好,你打算出什麼價?」
「10萬元。」
這一棒把哈默簡直打昏了。他不由吼罵起來:「您瘋了吧?我剛聽說您這頭牛不能再交配了,而且一年多沒有交配過了。」
「那您為什麼要買呢?」對方竟反擊說,「我知道您想干什麼。大學里已經派人來講過,『埃里克王子』還可以作人工授精的種牛呢?」
原來對方已洞察了自己的心理!哈默有些氣餒了。他當即以很委婉的語調向對方討價還價:「我也僅僅是碰碰運氣而已。誰也沒真正證明它還能生育。這樣吧,『埃里克王子』已給您服務這么久了,我一分錢不少,照原價給您,怎麼樣?」
「10萬元。」對方寸步不讓。
咬咬牙,哈默立即將價拉了1倍多:「我們折衷一下,7.5萬元,不過您得讓我做次試驗。好不好?」
奧布萊恩稍微沉吟了一會,接著說:「好吧,你來吧!」
哈默帶著獸醫去了,試驗結果十分滿意。於是他掏出7.5萬元的支票交給奧布萊恩。
奧布萊思接過支票看了看,又把它還給哈默:「錢不夠。」
「怎麼?不是講好7.5萬元的嗎?」
「不,我沒有講同意7.5萬元成交,我只是同意你到這里來做試驗。」
這簡直是十足的無賴!哈默氣昏了,轉身就走。奧布萊恩在背後微笑著目送他。
次年12月,最負盛名的芝加哥國際牲畜展覽會開幕了,哈默帶著一頭年輕母牛參展。此時的哈默盡管在養牛界已很名氣,但可惜的是,他的牛卻從未得過芝加哥展覽會的世界冠軍。這一次卻大不相同,這頭母牛也是「埃里克王子」的後裔,作為牛犢時,哈默就出了5000元的高價將它買下,同時他又請了一些最有名望的專家來飼養。他志在必得,養牛界的許多同行也認為冠軍非它莫屬。
可沒料到,這頭母牛僅得一個亞軍。冠軍還是被「埃里克王子」的另一「女兒」搶走了!奧布萊思的電話:「萊斯,我願意出你要的10萬元……」
終於,這筆生意,還是以比奧布萊恩當初買人價高6.49萬元的價成交了。
1921年的蘇聯,經歷了內戰與災荒,急需救援物資,特別是糧食。哈默本來可以拿著聽診器,坐在清潔的醫院里,不愁吃穿地安穩度過一生。但他厭惡這種生活。在他眼裡,似乎那些未被人們認識的地方,正是值得自己去冒險,去大幹一番事業的戰場。他做出一般人認為是發了瘋的抉擇,踏上了被西方描繪成地獄似的可怕的蘇聯。當時,蘇聯被內戰、外國軍事干涉和封鎖弄得經濟崩潰,人民生活十分困難;霍亂、斑疹傷寒等傳染病和飢荒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權採取了重大的決策——新經濟政策,鼓勵吸引外資,重建蘇聯經濟。但很多西方人士對蘇聯充滿偏見和仇視,把蘇維埃政權看作是可怕的怪物。到蘇聯經商、投資辦企業,被稱作是「到月球去探險」。
哈默心裡當然也知道這一點,但風險大,利潤必然也大,值得去冒險。於是哈默在飽嘗大西洋中航行暈船之苦和英國秘密警察糾纏的煩惱之後,終於乘火車進入蘇聯。沿途景象慘不忍睹:霍亂、傷寒等傳染病流行,城市和鄉村到處有無人收殮的屍體,專吃腐屍爛肉的飛禽,在人的頭頂上盤旋。哈默痛苦地閉上眼睛,但商人精明的頭腦告訴他:被災荒困擾著的蘇聯目前最急需的是糧食。他又想到這時美國糧食大豐收,價格早已慘跌到每蒲式耳一美元。農民寧肯把糧食燒掉,也不願以這樣的低價送到市場出售。而蘇聯這里有的是美國需要的、可以交換糧食的毛皮、白金、綠寶石。如果讓雙方能夠交換,豈不兩全其美?從一次蘇維埃緊急會議上哈默獲悉蘇聯需要大約100萬蒲式耳的小麥才能使烏拉爾山區的飢民度過災荒。機不可失,哈默立刻向蘇聯官員建議,從美國運來糧食換取蘇聯的貨物。雙方很快達成協議。初戰告捷。沒隔多久,哈默成了第一個在蘇聯經營租讓企業的美國人。此後,列寧給了他更大的特權,讓他負責蘇聯對美貿易的代理商,哈默成為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美國橡膠公司、艾利斯一查爾斯機械設備公司等30多家公司在蘇聯的總代表。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益也越來越多。他存在莫斯科銀行里的盧布數額驚人。
朋友告訴他:20世紀20年代初期創立的西方石油公司,正處在風雨飄搖的困境之中。這家公司請求哈默給予幫助。對石油行業還是外行的哈默,同意借給5萬美元作為嘗試,讓該公司鑽兩口油井,將來得到的利潤各佔一半。哈默的打算是:如果這兩口井是枯井,這筆錢可以根據當時的規定,作為虧損從應繳納的稅款當中扣除。
出乎哈默意料之外的是:兩口井都出了油。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上漲了。初次嘗試的成功,引起哈默在石油行業進行冒險的極大興趣。1957年,他乾脆把借給該公司的貸款轉化為股票,成為西方石油公司最大的股東,當上該公司的總經理。
石油鑽探事業畢竟是一項冒險性很大的行業。1961年,西方石油公司幾乎用完了1000萬美元勘探基金,但仍無所建樹。哈默計劃集中餘力,攻克難點。這計劃吸引了一個名叫鮑勃的青年地質學家。他向哈默建議:舊金山以東有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棄了的地區,這地區可能有天然氣田,西方石油公司應該把它租下來。
哈默接受了意見,匯集了一大筆錢,投入這一冒險活動。這個地質學家挖井定位為離開那幾口廢井大約600英尺的一塊空地上。當鑽到8600英尺的深度時,終於鑽出了加利福尼亞的第二大天然氣田,價值2億元。幾個月以後,又在附近鑽出了一個蘊藏量豐富的天然氣田。
1966年,西方石油公司來到盛產石油的利比亞。正值利比亞政府准備進行第二輪出讓租借地的談判。來自9個國家的40多家公司參加了這次投標。哈默要同這些實力雄厚的大公司爭奪,似乎有點不自量力,這些石油巨頭一舉手就可以把他打倒。但哈默依然乘坐一架由轟炸機改造的飛機趕來了。他採取了獨特的投標方式。他獨出心裁,用紅、黃、綠三色綵綢做成投標書,正好和當時利比亞的國旗顏色一樣。並且,他還在投標書中特別注出:如果西方石油公司中標,公司將為國王先祖所在地的綠洲造一個漂亮的大花園。這樣,哈默成功地創造了開發利比亞石油的機會。他一舉得到了兩塊租借地,使那些頗有名望的競爭對手大吃一驚。
但是,這兩塊地很快成了哈默煩惱的源泉,鑽出的頭三口井都是滴油不見的乾井。每打一口井就要花費300萬美元,另外還得花費200萬美元用於地震探測和向利比亞政府的官員交納不可告人的賄賂金。董事會里有些人開始把這項計劃叫做「哈默的蠢事」,連公司里的第二大股東里德,也主張應該撤退。哈默是九頭牛也拉不回的脾氣,他大力支持公司的地質家採用電子計算機探測新技術,終於打出。了9口油井,其中一口井年產7.3萬桶,是利比亞最大的一口井。
利潤開始像石油一樣源源不斷地流進西方石油公司的賬戶,冒險又一次取得成功。
西方石油公司海外石油事業的另一個具有冒險性而獲得成功的投資,是對英國北海油田的開發。1972年,該公司在北海連鑽三口都是枯井,每口井的代價為2.50萬美元。幸而最終得到上帝垂青,鑽出了石油,獲得了成功。
目前,公司已與英國的格蒂石油國際有限公司,聯合化學有限公司和報界大亨湯普森的蘇格蘭石油有限公司等組成北海開發石油的財團,西方石油公司佔有36.5%的股份。
猶太人在中國
早在唐代就有猶太人從陸路經古絲綢之路來到了中國。但較多的猶太人是在北宋時期以後從印度轉道進入中國的。
當時,這些猶太入主要的活動是經營商業,尤其是出售布匹。開封當時是北宋的都城,有近百萬人口,經濟非常繁榮,這樣就為這些善於經商的猶太人提供了發揮的廣闊天地。
名揚開封府的石璞就是這些猶太人當中的一個。在清朝康熙年間,石璞來到河南省開封北土街創辦「石子玉汴綢庄」。是一間自產自銷的絲綢手工工場和零整批銷店。石璞是位機敏而勤勞的猶太後代,他通過對市場的考察,發覺絲綢行業有發展前途,從而決心在這方面開創自己的事業。善於心計和有遠謀的他,在開創絲綢事業中不急於求成,而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待逐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打下基礎後,才直接介入。
當他真正獨立經營之時,做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炮打響,使自己的經營一往無前,擊敗各方面的競爭者。石璞的絲綢業務經營是從當絲織廠學徒開始的,當他立志創辦「石子玉汴綢庄」之後,他不嫌棄當學徒的收入微薄,也不畏懼學徒工作的艱辛,到一間絲織廠去當學徒。在那裡,他埋頭工作,不怕苦和累,樣樣工作都爭著去干,由於細心觀察和注意學習,他每項工作都很快上手,幹得出色。廠里有些人笑他是小黃牛,不明白他這么賣力當學徒所求的是什麼。石璞如此賣力工作,為的是熟悉織造絲綢的各種技術,掌握有關訣竅。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絲綢技藝迅速提高,老闆很賞識他,很快把他當做技工使用。經過幾年的學徒生活和幾年技工生涯,石璞成為一位絲織行業的能工巧匠了。此時,時機已成熟,他找了個適當的理由,以自己前段積攢的一點積蓄和學習到的本領,創辦「石子玉汴綢庄」。開始之時,他的綢庄是間狹窄的小工廠,三十幾平方米的房子,後大半截是工廠,其內是機房、剪裁、紡織、綉花、平熨等加工場地:前小半截則是零售、批發展賣店。就是這么一個前店後廠的小綢庄,石璞自任老闆,又是技師,並且是推銷員。
由於石璞織造絲綢的技藝超群。做出的產品倍受顧客歡迎。他織造的各色綾、綢、紗很快馳名各地,遠銷全國及海外。傳說石璞曾經因此受到康熙皇帝的嘉獎。隨著生意的興旺,石璞的加工廠和綢庄逐步擴大,成為開封乃至中國數一數二的大綢庄。他們生產的黃綾色光絢麗,質地細密,輕柔飄灑,成為馳名中外的名產。當時河南地方乃至全國的大吏和富豪常用這種黃綾上貢皇室,號稱「貢綾」。石璞開創的汴綢庄由於經營得法,在他自己及其後裔的努力下,蓬勃發展,經歷了九代清朝皇帝,直至民國年間,前後達200多年。留下了許多關於石璞和「石子玉汴綢庄」的傳說故事,如《十二個金牛犢兒的故事》、《康熙私訪汴綢庄》和《石子玉汴綢庄的好絲綢》等。
近代又有一些猶太人社團在中國興起,它們主要集中在哈爾濱、天津和上海等幾個大中型城市。
在19世紀中葉,精明的猶太商人他們特有的商業眼光,瞄準了黃浦江畔的這塊風水寶地,紛紛前來「淘金」。近代來到上海的猶太人以英籍居多,大都來自英屬印度、埃及和伊拉克等地。從鴉片、茶葉、絲綢貿易開始,後發展到工業、金融、房地產等方面,逐漸成為上海乃至遠東最富有的一個猶太商人集團。
第一個來上海謀發展的猶太人是大衛·沙遜。沙遜家族不僅最早來到上海,而且經過100年的經營發展,成為上海外商中的首富。大衛·沙遜出生在伊拉克的巴格達,大約在19世紀初遷到英屬印度的孟買並加入了英國籍。
上海成為通商口岸不久,精明過人的大衛就來到了上海,於1845年建立了沙遜洋行。這個洋行靠從事非法的鴉片貿易起家,沒有多久就牟取了巨額的暴利。沙遜洋行先後在倫敦、香港、上海、橫濱、長崎等地開設了分行,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國際商業帝國。後來大衛又轉向金融業,他與其他幾家洋行於1864年共同創辦了著名的匯豐銀行,在上海和香港兩地同時經營。到大衛·沙遜1864年底病死時,這個家族的財產已多達400萬英鎊。沙遜家族從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在上海經營了整整100年,經歷了四代人,到該家族的第四代繼承人維克多·沙遜時,沙遜集團達到了鼎盛時期,成為上海首富。沙遜集團有上海地產有限公司、漢彌爾登信託有限公司、中國國際投資信託公司等多個公司。舊上海共有10層以上的大樓28座,沙遜集團擁有其中的6座。到中國抗日戰爭爆發時,沙遜集團在上海的投資涉及紡織、食品、建築、交通、金融等13個行業的24家企業,總資產達50億中國法幣。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之前,沙遜集團開始將其財產從上海向國外轉移。
到上海解放前夕,新沙遜洋行將其總部從上海遷往巴哈馬群島的拿騷,結束了沙遜家族在中國100年的歷史。
另一個傳奇人物就是本書中我們已經多次提到過的阿隆·哈同。他的發家經歷和經營技巧,我們在前面已分別做了詳細介紹,這里就不再贅述了。他去世時,他的遺產中僅不動產部分就有土地近500畝,各種建築1300餘所,遍布上海的繁華地段。哈同的傳奇不僅由於他經營的能力,而且還由於他與中國社會的密切關系。大部分來上海的外國冒險家多數都不打算在這里定居,他們的目的只是在這里發財享樂。即使沙遜家族這樣以上海為基地的大財團也在世界其他許多地方建立了分支機構,一旦中國情況有變,馬上就把其財產轉移到國外,一走了之。而哈同則不同,他不但在中國發了財,而且還深深地進入了中國社會,在上海安居樂業。人們對哈同熱心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社會各界建立廣泛的關系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認為他已在思想上完全接受了中國文化,也有人認為這只是他的一種謀略。但不管怎麼說,這些活動說明他已深深地融入了中國社會,而且他的這些活動在客觀上對近代上海的文化事業、市政及經濟建設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上海的猶太富豪中。除了沙遜家族和哈同外還有很多的猶太商人。他們的財富雖然沒有沙遜、哈同那樣巨大,但也是些有名的百萬富翁,在近代的上海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比較著名的有嘉道理家族、埃茲拉家族以及安諾德家族等。
日本侵華戰爭爆發以後,上海猶太商人的活動也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並從此走向衰落。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沙遜集團等一些猶太企業就開始將其資產從上海轉移到其他的國家。日本侵略軍佔領上海租界後,對各國外商的財產進行了掠奪性的接管,這些猶太商人也未能倖免。之後,中國又開始了內戰,時局非常混亂和動盪。上海的猶太商人意識到在中國內地發展的機會很小了。紛紛開始撤出資產,沙遜集團將其總部遷到了巴哈馬群島,嘉道理家族將其經營中心搬到了香港,還有一些遷到了美洲、歐洲、澳洲。
在近現代,中國的哈爾濱曾是猶太人在東亞地區的最大聚居中心和精神中心。猶太人在哈爾濱進行政治、經濟、文化活動,對哈爾濱的經濟繁榮、城市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猶太人在哈爾濱居住的幾十年裡,經濟活動十分活躍,創辦了眾多的工貿商服企業,為哈爾濱近代工業經濟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這些工業包括采礦、冶金、金融、流通、賓館、林業、麵粉、制油、釀酒、製糖、煙草、建築、印刷、出版、倉儲、運輸、畜牧等行業領域。猶太人還通過他們的貿易才華,開創了中國大豆輸出歐洲的歷史先河。
猶太人最初是隨著中東鐵路的開工而移居哈爾濱的。這條鐵路的修建對猶太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商業契機。哈爾濱猶太人藉助與中東鐵路公司內上層猶太人的關系,承包了中東鐵路工程、林場、煤礦,開辦航運公司,並為從事中東鐵路建設的俄國工人和中國工人提供生活服務,不少人因此而大發其財。
著名的斯季德爾斯基家族就是這樣發跡的。1903年,他獲得了韋沙河等五片森林的採伐權。1909年開始經營扎責諾爾煤礦,1924年又獲得穆棱煤礦的經營權,成為中東鐵路燃料的主要供應商。
另一個重要的猶太家族索斯金家族則開辦了航運公司。
自中東鐵路修建後,哈爾濱猶太人先後在麵粉、制油、釀酒、製糖、煙草、畜牧、建築、印刷、出版、倉儲等行業中創辦了眾多企業。為哈爾濱近代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例如。1908年創建的、由猶太人卡甘經營的阿什河糖廠,是中國第一家甜菜製糖廠,在中國工業製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創辦於1914年的華英油坊,設備先進,使哈爾濱的食油業最終進入了歐美市場。
有趣的是。猶太人還於1906年和1907年先後開辦了哈爾濱最早的燙發店和西服制衣廠,培養了一批中國技師。
除了創辦企業,精明的哈爾濱猶太人當然不會放棄自己最擅長的商業活動。
他們在皮毛鑒定方面具有卓越的見識,哈爾濱及東北的95%的毛皮商都是猶太人,在這一領域,他們具有絕對的壟斷優勢。
哈爾濱是中國最早引進西葯的城市之一,猶太人對此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時在哈爾濱及中國東北從事西葯貿易的幾乎全是猶太人。
在出口方面,1907年,哈爾濱猶太人比特克諾夫斯基首次將中國產大豆銷往歐洲,開創了中國大豆出口歐洲的歷史先河。
1922年,伊·索斯金等猶太商人創辦了哈爾濱遠東商業銀行;1923年,哈爾濱猶太人集資創辦了一家民營銀行——哈爾濱猶太國民銀行;1926年,哈爾濱猶太人又創辦了哈爾濱協和銀行。此外,帶有國際猶太資本的銀行還有華俄道勝銀行、匯豐銀行、花旗銀行等。
特別是1898年設立的華俄道勝銀行哈爾濱分行,是哈爾濱及東北地區最早出現的一家外國銀行,也是哈爾濱近代金融業的開端。
據1926年的統計資料,哈爾濱的猶太工商企業達489家,工業部門種類達28類,商業25種;在東北三省的外國人總資本中,猶太人商業佔31.6%,工業佔46.5%。
在「哈爾濱交易所委員會」第一屆理事會中,總共13名委員及候補委員,猶太人佔了8席,而且交易所議長之職始終由猶太人擔任。
1927年,猶太人在哈爾濱的勢力出現衰退趨勢,俄亞銀行的破產使許多猶太商社蒙受巨大打擊。1932年,日本佔領哈爾濱,猶太人受到排擠迫害,許多猶太商店倒閉,一些猶太人被迫離開哈爾濱,前往上海或美國等地。
此後猶太人又相繼建立了一批小學、中學以及各類專門學校,如商業會計學校、鋼琴聲樂學校、音樂藝術學校、小提琴學校等,為猶太社區和哈爾濱市培養了一批商業、音樂人才。
1912年,猶太人在哈爾濱建立了一座民族圖書館,藏書15000卷,上至拉比文學、猶太聖詩,下到當代高雅文學、兒童讀物,能滿足各層次讀者的文化需要,是當時東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猶太圖書館。該圖書館還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音樂會、詩歌朗誦會等,是哈爾濱猶太人的重要的文化活動中心之一。
猶太人還熱衷於創辦報刊,傳播各種信息。其先後創辦了《猶太言論》、《遠東報》、《猶太生活》等十多種報刊。這些報刊宣傳介紹了哈爾濱猶太人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使在哈爾濱的猶太人同外部世界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值得一提的是,1929年2月9日,英吉利一亞細亞電報通訊社創立,它是共產國際在哈爾濱設立的秘密新聞機構之一,社長是英國猶太人哈同·弗利特。
哈爾濱猶太人還創辦音樂學校、劇團、樂器商店,舉辦音樂會,為西洋音樂在哈爾濱的傳播、生根做出了傑出貢獻。1910—1922年,哈爾濱猶太人曾創辦「意馬爾達格」希伯來音樂、文學和戲劇協會,聚集了眾多猶太音樂人,對哈爾濱音樂產生了巨大影響。20年代,有許多猶太音樂名人在哈爾濱各音樂學校任教,其中有赫赫有名的彼得堡音樂學院金質獎獲得者B.N.特拉赫騰伯格和為躲避德國納粹迫害來哈爾濱避難的柏林交響樂團副首席赫爾穆特·斯特恩。這一時期,哈爾濱還擁有了自己的交響樂團,由於有特拉赫騰伯格等一批猶太音樂大師的加盟,該樂團可與上海工部局的交響樂團媲美,成為中國最著名的兩大交響樂團之一。那個時候,經常有世界級的猶太音樂家到哈爾濱演出,其中包括被譽為「神弓」的小提琴演奏家海菲茨和有「埃爾曼音」之雅號的埃爾曼。
在演出和教學的同時,哈爾濱的猶太人還開辦了「康季蓮娜」樂器店,經營各種管弦樂器、樂譜、唱片等,是當時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樂器商店之一。
二戰結束後,在哈爾濱定居的猶太人陸續離開中國,移居歐美各國。如今,在以色列、澳大利亞、美國及英、俄等歐洲各國,都能找到哈爾濱猶太人及其後裔的身影。
③ 為何挖井的古人們,會先在井裡放烏龜而不是放魚
我們都知道,水是人們不能缺少的必需品,人可以幾天不吃飯,但不能幾天不喝水。我們的身體需要大量的水分來維持的,然而在古代,古人沒有自來水,他們的飲水並不如我們這般方便。最開始的時候,原始部落都是依河而建,後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依水而居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就發掘了一個新的技能,那就是挖井。
④ 有人說:「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話過時了,你怎麼認為
「吃水不忘挖井人」 這是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幹革命的時候,發現當地有個叫沙洲壩的村子,村民吃水不僅跑得遠,而且挑回來的水很混濁,就和當時成立的臨時中央政府|的領導人,與當地的老白姓花了十幾天,挖了一口井,老百姓們不僅不用跑幾里去挑水,而且還能吃到清澈井水,人們為了感謝毛主席,在井旁立了一塊大石頭,寫上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主席」的題詞。
這就是現實,「錢」是好東西,離了錢就不能生活,可是,錢再好,它觸犯了道德底線,就變得沒有了價值。每一個人不管年輕時風光與否,都會經歷從年輕到年老,都有一段需要人照顧的日子。人活一世,不敢說我這一輩子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希望每一個嫌棄自己家的老人拖累自己的時候,能想到那個此刻被你嫌棄的人,曾經也幫助過你。
⑤ 古人挖井時,也會有很多的講究,在井底放2隻烏龜有什麼深意
中國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歲月中,出現了很多的習俗和禁忌。而這些習俗和禁忌很多都是基於迷信的角度產生的。不過,這也是不是絕對的,在很多習俗中,其實也有一些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打井的時候人們總喜歡在井底放兩只龜。
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倘若一個人三天不喝水,甚至都活不下去。而在中國古代沒有自來水的年代,家家戶戶都是靠著井生活的。可以說,井是一家人的命脈。但是井是露天的,並且沒有防範措施,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倘若你得罪了別人,他們在水中下毒,那麼你一家子都會出事。這樣的結果,誰也負擔不起。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人們便會在井中放兩只烏龜。
倘若烏龜能夠在水中活得很好,那就說明水是干凈的,可以飲用。倘若烏龜沉入水底,再也沒有上來,那就說明這個水是有問題的,應該好好檢查一下再飲用。由此不難看出,在這件事情上,其實古人還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並不僅僅是為了取一個好的寓意,而這也是他們智慧的體現。當然,如今的社會已經不需要這么做了。
⑥ 古代挖井難,挖好之後為何還要放烏龜進去
說是水的重要性,想必不需要多加闡述,作為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人體中一多半都是由水構成的,現代人為了尋求健康的水,想盡了辦法,開發出了種類繁多的凈水機等用來保障飲用水的健康。但是回到古代,缺少現代人高科技的支持,古代人喝水遠遠沒有這么方便,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古代部落會安置在河流等水資源附近,並且在漫長的發展中,學會了自己開井取水,但是在挖井之後,古代人都有著一個奇怪的習俗,在正式使用井水之前,要往井中投放兩只小烏龜,這是有什麼特殊的講究嘛?
讀到這里,相比大家也明白了為什麼要放烏龜進井了,古代人雖然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但是他們利用他們自己的智慧想出許許多多的方法來彌補科技的不發達,雖然可能有一些迷信的成分在裡面,但也能夠顯示出古代人的智慧。
⑦ 誰有歷年中考語文作文題目謝謝大家
1951:一年來我在課外努力地工作
1952:記一件新人新事
1953:寫一個你所熟悉的革命幹部
1954:我的報考志願是怎樣決定的
1955:我准備怎樣做一個高等學校的學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裡
1957:我的母親
1958:大躍進中激動人心的一幕
1959:記一段有意義的生活
1960:我在勞動中受到了鍛煉
1961:一位革命先輩的事跡鼓舞著我
1962:說不怕鬼;雨後(兩選一)
1963:「五一」勞動節日記
1964:讀報有感――關於乾菜的故事
1965:給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976:高考中斷了11年)
1977:「我在這戰斗的一年裡」
1978:縮寫:「速度問題是一個重要問題」
1979:改寫:「陳依玲的故事」
1980:讀後感:《畫蛋》(達芬奇的故事)
1981:讀後感:《毀樹容易種樹難》
1982:命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983:看圖作文:①說明一篇;②議論一篇(漫畫《挖井》)
1984:一段報道,關於怎樣寫作文
1985:「致光明日報編輯部的信」(關於環境污染問題)
1986:「樹木?森林?氣候」(一段報道,副標題自擬)
1987:自擬題(關於育民小學游泳訓練班的簡訊)
1988:習慣
1989:「致青年同學的一封信」(關於報考志願的困惑和苦惱)
1990:①動作表情;②肖像描寫;③議論500字(素材為:玫瑰園里的花與刺)
1991:①以圓形物體為本,寫一段想像②命題――選擇(「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辯論或議論)
1992:①記敘;②議論(關於社會公德問題,街頭雨中一景)
1993:廣播稿:關於補課報酬問題
1994:嘗試
1995:①一段對話;②一篇評論(素材為詩歌《鳥的對話》)
1996:①說明一篇;②議論一篇(關於給六指做整形手術的兩幅漫畫比較,議論題為「我更喜歡」)
1997:自擬題(社會調查分析,素材兩份,主線為「助人為樂」)
1998:堅韌;我追求的品格戰勝脆弱(二選一)小作文:補寫《媽媽只洗了一隻鞋》
1999: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2000:通過對四個圖形符號的不同認識,談你在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問題的答案?
2001:誠信
2002:心靈的選擇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GEik0TwuFCe0l6TN59OiBw
⑧ 有人私自佔用國家土地,還在上面挖井應該找哪個舉報
非法佔用國家土地挖井屬於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可以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反映。
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
土地管理監督檢查人員應當熟悉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忠於職守、秉公執法。
第六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有權採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檢查的單位或者個人提供有關土地權利的文件和資料,進行查閱或者予以復制
(二)要求被檢查的單位或者個人就有關土地權利的問題作出說明
(三)進入被檢查單位或者個人非法佔用的土地現場進行勘測。
(四)責令非法佔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停止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
⑨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課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1)人要知恩圖報吧.,要懂得飲水思源。
(2)需要知道,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是社會分工後的產物.我們能吃到蔬菜瓜果、米飯包子都是因為農民伯伯的努力耕種。就像我們喝從水井裡打上來的水,我們或許付出了把水提上來的力氣,但我們能有現成的井水喝,是因為前人已經找到了水源並挖好了水井。
(3)《吃水不忘挖井人 》是一篇記敘文,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小學語文教材。作品講述了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沙洲壩時帶領人們深挖水井的故事,表達對先人的感謝與敬佩。
(9)社會與法挖井擴展閱讀:
紅井
1933年4月,毛澤東和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從葉坪來到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壩後,他看到村子裡的人總是挑著渾濁的水往家裡去,就問:「老表,這水挑來作什麼用?」老表回答說:「吃呀!」毛澤東又問:「水這么臟,能吃嗎?」老表苦笑著說:「沒法子,再臟的水也得吃呀。」毛澤東又問:「是從哪裡挑的?」老表回答:「塘里挑來的。」毛澤東要老表帶他去看看。走了一陣,只見一口不大的池塘,雜草叢生,水混濁得怕人。一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這里。毛澤東皺了皺眉,關切地問:「能不能到別處去挑水吃?」老表搖搖頭,說:「我們沙洲壩就是缺水呀!河又遠,挑擔水要走好幾里路。」毛澤東又問:「不能在村子附近打口井嗎?」老表苦笑著搖了搖頭。毛澤東若有所思地走了。
第二天,毛澤東找來村子裡的人一起商量挖井,勘察水源,選擇井位。當井位確定後,毛澤東捲起衣袖、褲腿,帶頭挖了起來。於是,大夥挖的挖,鏟的鏟,幹得熱火朝天。
在挖井的日子裡,毛澤東和臨時中央政府的其他領導人,一有空就到工地參加勞動。經過十幾天的奮戰,水井挖成了,沙洲壩的人民終於喝上了清甜的井水。群眾激動地說:「我們從來沒有喝過這么甜的水,毛主席真是什麼事情都為我們想到了!」
紅軍長征轉移後,國民黨反動派卷土重來,他們要把這口井填掉。沙洲壩人民聽了怒火滿腔,決心拚死保住水井。敵人白天來填,群眾就晚上挖開;敵人填了五次,群眾也挖了五次。敵人無可奈何,只得罷手。沙洲壩人民終於把毛主席親手挖的水井保住了。
建國後,沙洲壩人民把這口井稱作「紅井」,並在井旁立了一塊木牌。後來又把木牌改為石碑,碑上刻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