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122條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7-122條)具體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7-122條具體內容是屬於違約責任,具體內容列舉如下:
第107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108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109條: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
第110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第111條: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第112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113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第114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第115條: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第116條: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
第117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118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第119條:當事人一方違約後,對方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當事人因防止損失擴大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違約方承擔。
第120條: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121條: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第122條: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1)合同法122條擴展閱讀:
一、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共計第二十三章四百二十八條。在我國,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的法律,它主要規定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及合同的履行、變更、解除、保全、違約責任等問題。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全部內容包括:一般規定、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變更和轉讓、權利義務終止、違約責任、其他規定、買賣合同、供用電合同、贈與合同以及附則。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訂立原則:
1.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2.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3.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
5.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循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干擾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❷ 民法典合同編把原合同法第122條刪掉了嗎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為: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回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答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此條規定放在了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八章 民事責任 第一百八十六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文字表述有細微的差別。
❸ 合同法122條在實務中存在哪些解釋適用難題
您好,本條規定了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回約行為,答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是民法界議論的熱點課題,如何解決責任競合,多數意見是允許受害人單一選擇請求權的主張,認為受害人要麼請求侵害人承擔違約的民事責任,要麼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二者只能擇一,不得行使兩個請求權。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是說債務人的違法行為,既符合違約要件,又符合侵權要件,導致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一並產生,又違約責任引發債權人索賠的請求權,侵權責任也引發債權人索賠的請求權,兩個請求權有重迭之處,形成請求權的競合。如果允許債權人不受限制地行使兩個請求權,就會導致債務人因請求權的重疊而承擔雙重民事責任,造成不公。
按照本條的規定,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受損害人可以選擇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請求對方承擔。
❹ 合同法第122條的規定
由守約方自主選擇。你選擇違約責任案由就是合同糾紛,選擇侵權責任案由就是侵權糾紛
❺ 怎樣理解「合同法」第122條
請求權基礎不同
違約賠償請求權的基礎是合同義務,
其構成要件是
合同義務
違約行為
因果關系
損害後果
侵權的基礎是民事權利,違反的是法定義務,要件是
主觀過錯
侵權行為
因果關系
損害後果
當然侵權要件在不同法律體系還有細微差別。
❻ 合同法122條里責任竟合是什麼意思
即可以追究合同違約責任,也可以追究對方民事侵權責任,但你可以自己選擇一個主張權利。
❼ 合同法 第122條 就加害給付允許債權人自由選擇損害賠償請求權基礎。這里的請求權基礎怎麼理解啊
您好!本條是《合同法》第122條的內容,具體規定為「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回害對方人身、財產答權益的,受損害的一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這里的請求權基礎就是要求他人為或者不為某種行為的權利。例子比如,假如甲跟乙簽訂委託合同,約定乙在規定時間幫甲買某種葯,(只是假設而已)在履行合同期間,由於乙不履行、遲延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合同約定義務,由此造成了甲由於沒有及時得到葯使得病情加重,此時,乙的行為就是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那麼甲就可以基於這個原因,請求乙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❽ 怎樣判定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
概念
違約責任是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的簡稱,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即一方承擔違約責任,需雙方有合同存在為前提條件。
侵權行為責任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害他人合法的民事權益,依法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
構成要件
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是:1、有違約行為;
2、無免責事由。
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是:1、行為的違法性;
2、損害事實的存在。
3、因果關系;
4、行為人主觀有過錯。
二者比較
(1)歸責原則的區別。根據我國侵權法理論實踐,對侵權責任採取了過錯責任、嚴格責任和公平責任原則,即採取了多種歸責原則,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歸責原則。而在違約責任的認定,根據我國現行《合同法》的有關規定,通說是認為採用嚴格責任,即只要行為人有違約行為,且沒有法定或約定的抗辯事由,就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2)舉證責任不同。依一般舉證法則,侵權行為的被害人應證明行為人的過失,即侵權責任一般由被害人承擔舉證責任。這一舉證責任關系甚為重大。被害人往往因不能舉證而無法獲得賠償。但在違約行為中,債權人無須證明債務人之故意過失,而只須證明債權的存在及損害便足夠。債權人證明此兩點請求賠償時,債務人除根本否認未履行而證明其已履行外,應證明不可歸責於自己之事由,方得免責。
(3)責任構成要件不同。在侵權責任中,損害事實是侵權賠償責任成立的前提條件,無損害事實便無侵權責任。在違約責任中,行為人只要實施了違約行為且不具有有效的抗辯事由,就應承擔違約責任。
(4)免責條件不同。在違約責任中,法定的免責條件僅限於不可抗力,但當事人可事先預定免責條款和不可抗力的具體范圍。在侵權責任中,當事人雖然難以事先約定免責條款和不可抗力的具體范圍,但法定的免責條件不限於不可抗力,還包括意外事件、第三人的行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
(5)責任形式不同。違約責任包括了賠償、違約金、定金、實際履行等責任形式,損害賠償也可以由當事人事先約定。而侵權責任的主要形式是損害賠償,此種賠償不得由當事人事先約定。
(6)損害賠償的范圍不同。違約責任的損害賠償主要是財產損失的賠償,不包括對精神傷害的賠償,賠償原則為:①完全賠償原則;②合理預見原則;③減輕損失原則。而對於侵權責任來說,損害賠償不僅包括財產損失的賠償,而且包括精神損害的賠償,所以其賠償范圍更廣。
(7)對第三人的責任不同。在違約責任中如果因第三人的過錯導致合同債務不能履行,債務人首先應對債權人負責,然後再向第三人追償,即承擔債的相對責任。而在侵權責任中,貫徹了自己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原則,行為人僅對因自己的過錯致他人損害的後果負責,即承擔債的絕對責任。
(8)管轄法院的不同。在違約責任的糾紛中,一般由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而在侵權責任的糾紛中,一般由被告所在地或侵權行為地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權結果發生地。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發生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首先責任人和權利人之間存在合同關系,是在合同履行中,因一方當事人的違約行為侵害了對方人身權或財產權。如果當事人之間不存在合同關系,則發生侵權責任而不發生違約責任,不存在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其次,在存有合同關系情況下,當事人一方違約、侵害了對方人身權益或財產權益,被侵害的權益須有其他法律法規予以調整和規范,若無其他法律法規予以調整和規范,則僅發生違約責任而不發生侵權責任,不存在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引起人身權利或財產權利受到侵害的違約行為,若同時也符合侵權行為特徵,權利人既可依據合同及《合同法》追究對方當事人的違約責任,也可以依據合同和其他法律法規而直接追究對方當事人的侵權責任。這種存在權利人有兩種可供選擇的情況,在學理上稱為權利的競合。在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的情況下或者說在權利出現競合的情況下,法律規定一般只允許權利人選擇一種請求權來實施權利救濟。而且這一選擇權僅屬權利人所有,被告或人民法院均無選擇權。
相關法條:第一百二十二條【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本條規定既是在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出現競合的情況下,權利人實施權利救濟時行使請求權選擇的法律依據。
法條解釋: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是民法界議論的熱點課題,如何解決責任競合,多數意見是允許受害人單一選擇請求權的主張,認為受害人要麼請求侵害人承擔違約的民事責任,要麼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二者只能擇一,不得行使兩個請求權。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是說債務人的違法行為,既符合違約要件,又符合侵權要件,導致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一並產生,又違約責任引發債權人索賠的請求權,侵權責任也引發債權人索賠的請求權,兩個請求權有重迭之處,形成請求權的竟合。如果允許債權人不受限制地行使兩個請求權,就會導致債務人因請求權的重迭而承擔雙重民事責任,造成不公。
按照本條的規定,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受損害人可以選擇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請求對方承擔。
我國法律對責任競合的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22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這一規定,從立法上明示了我國承認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並賦予當事人選擇訴訟的權利。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是民法通則規定的兩種責任形式,它們的競合體現著當事人對競合的責任要作出選擇。然而,因這兩種責任在構成要件、舉證責任、賠償范圍、訴訟時效、責任形式以及對第三人的責任、訴訟管轄等諸方面均不相同,因此責任的選擇異常重要。責任的選擇不同導致不同的法律後果,嚴重影響對受害人利益的保護和對不法行為人的制裁,關繫到設置責任競合制度目的能否實現的大問題。受害方當事人究竟怎樣正確選擇呢?筆者認為,在責任選擇上,應堅持三個原則:
一,充分尊重受害人自由選擇的原則。我國合同法沒有明文限制當事人的選擇權,說明法律允許受害人能針對個案的具體情況自由選擇對其更有利而對加害人不利的方式提起訴訟和請求。當然,允許受害人選擇請求權,並非法律完全放任當事人任意選擇,對於法律規范或合法的約定業已明確限定成立責任競合的違約行為,則限制當事人選擇。如因不法行為造成受害人人身傷亡和精神損失,當事人雖有合同關系,仍應按侵權責任而不能選擇按合同責任處理。
二、選擇權的相對性原則。當事人選擇有利於己的方式提起訴訟,並不是指受害人對於一種違約行為,在責任競合時,一律只能選擇一種請求權作為訴由而提起訴訟。誠然各國法律均排斥了「請求權競合說」關於受害人可以實現二次請求權的主張,認為受害人只能實現一項請求權,加害人不能負雙重民事責任。但筆者看來,這種觀點是僅限某一違約行為致某一個權利損害的情形,是相對於某一個權利損害而言,而非指違約行為造成多個權利損害情況下,當事人也只能選擇一個請求而提起訴訟。例如某一違約行為導致另一方當事人物質損害和精神損害,其中對於物質損害,當事人適用違約責任更有利的,而當事人只能選擇一項請求權提起訴訟的話,那麼當事人一旦選擇違約責任,其精神損害就得不到賠償,這就達不到保護受害人、制裁違法的目的,顯然違背了允許責任競合和選擇請求權制度設立的宗旨。
三、選擇權司法確認一次的原則。受害人基於雙重違法行為而產生的兩個請求權,在其中任何一個請求權未能實現時(其原因可能是已過訴訟時效或敗訴等),多數人認為當事人仍可基於另一請求權提起訴訟。筆者對此不敢苟同。這種觀點有諸多不妥:1、造成同一案件重復審理,人為地擴大了訴訟成本,損害了訴訟當事人合法權益;2、法院就查清的事實先後作出不同的評斷,不僅失去了法律嚴肅性,損害了法院的聲譽,也易產生案件重復處理不合法之嫌,並易使對方當事人產生司法不公的心理;3、不利於增強起訴方的訴訟責任心,因該種觀點實質上給了當事人兩次訴請機會,使當事人產生訴訟成敗無所謂思想,極易助長當事人訴訟責任心不強而胡亂選擇,這無益於當事人恰當地認真選擇請求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並從某種意義上,還說明該種觀點極易使法律規定責任競合制度實際上落空。基於此,筆者建議,從法律上肯定當事人選擇權確認一次制度,不管當事人對某一被侵害的權利所實施的任何一種請求權滿意與否,另一個請求權歸於消滅。
❾ 受害人是否有權選擇適用法律和請求權
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只能選擇一個請求這是法律規定。
合同法第122條:「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這一規定,從立法上明示了我國承認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並賦予當事人選擇起訴訟由的權利。
所謂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同時又符合侵權要件,導致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一並產生,違約的責任的請求權與侵權責任的索賠請求權發生重疊,形成請求權的競合。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請求權選擇所要考慮的方面:
請求權的選擇對當事人尤其是受害人的利益有重大影響。當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時,經當事人自己比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請求權行使,訴請法院予以保護。
(一)看訴訟管轄。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因合同產生的糾紛提起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而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5]
(二)看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發生之前雙方當事人之間有無特別權利義務關系。
合同義務的內容往往是根據合同當事人的意志和利益關系確定的。在侵權行為中,不存在法定的義務內容由當事人的利益關系決定的問題。所以,某些形式上的雙重違法行為,依據侵權法已經構成違法,但依據合同法卻可能尚未達到違法的程度,如果當事人提起合同之訴,將不能依法受償。
(三)看賠償范圍。
合同的損害賠償責任主要是財產損失的賠償,不包括對人身傷害的賠償和精神損害的賠償責任,且法律常常採取「可預見性」標准來限定賠償的范圍。對於侵權責任來說,損害賠償不僅包括人身傷害和精神損害的賠償,其賠償范圍不僅應包括直接損失,還應包括間接損失。
(四)看舉證責任。
在合同之訴中,受害人不負舉證責任,而違約方必須證明其沒有過錯,否則,將推定他有過錯。在侵權之訴中,侵權行為人通常不負舉證責任受害人必須就其主張舉證。在某些侵權行為中也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只是特殊現象。在這一點上,受害人選擇違約責任較為有利。
(五)看訴訟時效。
根據我國的民法通則規定來看,因侵權行為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一般適用2年時效的規定,但因身體受到傷害而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其訴訟期間為1年,《產品質量法》規定的訴訟時效為2年,《環境保護法》規定的訴訟時效為3年,《國家賠償法》規定的訴訟時效為2年;因違約行為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訴訟時效一般為2年,但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延付或者拒付租金以及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情況下,則適用1年的時效的規定。《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的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仲裁的期限為4年。因此,受害人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訴訟時效。
(六)看責任構成。
在違約責任中,行為人只要實施了違約行為,且不具有有效的抗辯事由,就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但是在侵權責任中,損害事實和損害後果是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成立的前提,無侵權事實和損害後果便無侵權責任的產生。
(七)看免責條件。
在違約責任中,除了法定的免責條件(不可抗力等)以外,合同當事人還可以事先約定不承擔責任的情況,但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責任除外,也可以對不可抗力的范圍事先約定。在侵權責任中,免責條件或原因只能是法定的,當事人不能事先約定免責條件,也不能對不可抗力的范圍事先約定。
在責任競合的情況下需注意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各自的成立要件以及發生競合的各種情形,根據當事人的選擇,依據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處理。選擇追究加害人的何種責任,對於受害人來說意義重大,因為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構成、責任形式、責任范圍、訴訟時效、訴訟管轄、舉證責任均有差異,受害人選擇不同的責任形式會產生不同的法律後果。還要注意的是,當事人不能同時以兩個訴訟理由起訴,即當事人不能取得雙倍賠償。如果要求加害人進行雙重賠償,明顯有失公平,加重了其不應有的負擔。當事人的任何一個請求權滿足後,另一個請求權因此而消滅,但當事人的任何一個請求權未能實現的,當事人仍可基於另一請求權提出訴訟。
❿ 原合同法122條變更為民法典多少條了
原合同法122條變更為民法典186條。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條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