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婚姻法
Ⅰ 急急急 瑞士法典心得體會
瑞士法典 (the Swiss Civil Code, 德文Schweizerisches Zivilgesetzbuch) 1907年12月10日經瑞士聯邦會議通過,於1912年1月1日正式生效。該法典繼承了法國法典和德國法典的優秀之處,但並不局限於此,創造了具有瑞士特色的立法體例和法律制度。首次提出了一般人格權概念,開民商合一立法模式之先河,並為後世各國法典所效仿,是世界民法立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中世紀初期,瑞士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1648年瑞士取得獨立,建立了一個由22個州組成的聯邦國家。當時的聯邦沒有統一的法律,只有各州的法律。而各州法律的淵源互不相同,僅就民法而言,有的是以《法國法典》為範式,有的則是以《奧地利法典》為藍本。19世紀初期出於政治上的基本理想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瑞士各州相繼發起了統一私法(Die Vereinheitlichung des Privatrechts)的運動。但限於憲法的規定,這種要求在當時是無法實現的。直到1874年聯邦議會修改了憲法,賦予聯邦制定各州共同適用的法律的權利後,瑞士聯邦才分別於1874年制定了《婚姻法》,1881年制定了《(自然人)行為能力法》,1881年制定了《瑞士債務法典》。1884年經聯邦委員會提議,法學家聯合會要求對各州的私法作一個比較和總結,在此基礎上來起草瑞士法典。這一重要的歷史任務交給了著名的民法學教授歐根·胡貝爾(Eugen Huber)。胡貝爾教授完成任務的結果是四卷本的《瑞士私法的體系和歷史》(System und Geschichte des Schweizerichen Privatrechtes)。其中1—3卷分別於1886年、1888年和1889年出版,比較綜述了各州私法。第四卷《瑞士私法的歷史》則於1893年出版。鑒於胡貝爾教授在此方面的卓越貢獻,1892年瑞士聯邦司法和警察部(Justiz- und Polizeidepartment)委託胡貝爾教授起草一部法典。胡貝爾教授針對當時需要統一的問題開始起草法典,並於1894、1895、1899年相繼完成了婚姻、繼承和不動產擔保三編。經討論補充和法學家聯合會的討論,再經小委員會的討論,產生了聯邦司法和警察部部草案。它包括人和家庭法(1986)、物權法(1899)和繼承法(1900)。全文於1900年11月15日公布,被稱之為「聯邦司法和警察部部草案」(Vorentwurf des Eidgenoessischen Justiz-und Polizeidepartmentes),又稱「部草案」(Departmentalentwurf)或瑞士法典一草。胡貝爾教授為草案作了立法基本思想及草案目的的說明,稱為《解釋》,於1901年到1902年間出版。在整部法典的起草過程中,胡貝爾教授始終是該法典的精神領袖,後世稱其瑞士法典之父。草案交由聯邦委員會任命的專家委員會深入討論。該委員會由來自各方面的31名專家組成,史稱「大專家委員會」。該委員會分別在盧塞恩、紐倫堡、蘇黎世和日內瓦聚會,編輯委員會的討論結果交給聯邦委員會。聯邦委員會將討論結果加上小委員會提加的導論一章(Einleitungstitel),提交聯邦國民與聯邦議會聯席會議。這就產生了1904年5月28日公布的聯邦委員會草案(Entwurf des Bundesrates),又稱瑞士法典二草。該草案經過認真的討論,於1907年12月10日經聯邦議會全體一致通過,並於1912年1月1日開始生效。瑞士法典通過之後,立刻得到其「追隨者」的效仿。1926年土耳其對瑞士法典只略作修改就加以接受;而瑞士法典的《物權法》與《人和監護法》則分別於1922年和1926年被列支敦士敦所接受。我國民國時期起草法典采民商合一模式,也是受到瑞士法典的影響的結果。
瑞士法典由導言即總則和五編構成,前四編 共計977條。總則部分規定了該法典適用的一般原則,是貫穿整個法典的基本原則。第一編,人法。包括公民和法人兩章,主要規定公民和法人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公民的身份登記以及法人的成立要件和法人的種類;第二編,親屬法。分別規定了婚姻、家庭和監護等問題;第三編,繼承法。主要規定了法定繼承、遺囑繼承和遺產的處理等問題,吸收了各國法典中的特留份制度,並限制了遺囑繼承;第四編,物權法。包括所有權、限制物權、佔有以及不動產登記三部分,分別對動產、不動產以及相鄰關系、共有關系進行了規定。物權法佔整個瑞士法典近三分之一,突出體現了大陸法系國家對物權法規定的嚴密性;第五編為原債務法典,該編由於歷史的原因單獨編號,另行刊載。除前四編的規定外,還有不列入序列的《終編:適用規定和施行規定》,共計61條。
瑞士法典具有以下特點:1)瑞士法典具有民主、通俗的特點。首先,瑞士法典雖由法學家起草,但是為大眾而起草的。瑞士法典使用的是日常語言,採用的文句結構是日常文句的表達結構,與德國法典形成鮮明的對照。因此,不經特別訓練,人人可以閱讀,可以理解。其次,瑞士法典迴避了抽象概念、迴避了條文之間的相互援引。即使使用了抽象概念,也不組成體系,差不多是直接適用的規范。再次,和其他國家的法典相比,其最引注目的地方是條文短小而簡潔。瑞士法典前四編全文共977條,而德國法典相應的部分是1533條。瑞士法典條文之簡潔,可以說創下了記錄。一般條文很少包括三款以上的,每款一般由一句話組成,每句話一般也不長。2)瑞士法典的法典序號不統一。瑞士法典的第1編至第2編為統一序號,而第5編則單獨排列。3)瑞士法典兼采德國和法國法典之所長,又有自己的創新。瑞士法典在內容和編纂風格上,受德國法典的影響較大。瑞士法典以專章規定了法人制度,實行土地登記制度,運用善良風俗和誠實信用等抽象彈性條款較多,使法典具有較大的靈活。這些都帶有明顯的德國法典的痕跡。但瑞士法典在更高程度上運用一般條款,在立法史上首次將誠實信用原則上升為整個民法的基本原則,其人法獨立成編,這些也顯然是對德國法典的超越。瑞士法典與法國法典相似,沒有總則的規定,這對德國的總則模式是一個很大的沖擊。瑞士法典還具有了法國法典的實用精神,文字通俗,規定具體。4)瑞士法典賦予了法官以造法的權力。這體現其舉世著名的第一條第2款和第3款的規定,即「如本法沒有可以適用的規定,法官應依據習慣法裁判,無習慣法時,應依據其作為立法者所提出的規則裁判;在前款之情形,法官應遵循公認的學理和慣例。」這一規定賦予了法官在沒有法律和習慣可供適用的情況下,可以依據學理和慣例創制審判規則的先例,這在限製法官權力於法典之中的大陸法系國家中可謂是前無古人的創舉;5)瑞士法典開民商合一立法模式之先河。瑞士法典制定之初曾有民商分立與民商合一兩種主張,最後考慮到其法律傳統和早已通過的瑞士債務法典已經涵蓋了商法的內容,將其歸為法典的第5編,遂成民商合一之勢,並對後世各國民商立法產生重大的影響,成為各國民商立法的範式、模本。
Ⅱ 婚姻法第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條原條文:
第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三)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
(四)未到法定婚齡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釋義:
本條是關於無效婚姻的規定,是這次婚姻法修改增加的規定。
無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成立的法定條件而不發生法律效力的男女兩性的結合。
一、為什麼要確立無效婚姻制度婚姻法規定,結婚應當符合一定的條件,如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不得結婚等。
但現實生活中,由於當事人弄虛作假、欺騙婚姻登記機關或者婚姻登記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等原因,使某些不符合結婚條件的男女當事人也經婚姻登記機關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成為夫妻。對這些不符合婚姻法規定的婚姻,是否承認其具有法律上的婚姻效力,對弄虛作假登記結婚,或者婚姻登記機關的登記員違法登記的,是否予以處罰,在1980年婚姻法中沒有具體規定。1999年,國務院頒布了《婚姻登記管理條例》,該條例規定:申請結婚登記的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不予登記:(1)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的;(2)非自願的;(3)已有配偶的;(4)屬於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的;(5)患有法律規定禁止結婚或者暫緩結婚的疾病的。申請婚姻登記的當事人弄虛作假、騙取婚姻登記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當撤銷婚姻登記,對結婚、復婚的當事人宣布其婚姻關系無效並收回結婚證,並對當事人處以200元以下的罰款。單位或者組織為申請婚姻登記的當事人出具虛假證件和虛假證明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當予以沒收,並建議該單位或者組織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行政處分。辦理結婚登記的工作人員,違反婚姻法及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對不符合結婚條件的予以登記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對婚姻登記管理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或者撤銷其婚姻登記管理員的資格;並對仍不符合婚姻登記條件的當事人撤銷婚姻登記,收回婚姻登記證書。這些規定,雖然只是簡單地規定了對無效婚姻的處理意見,但對防止和制止違法婚姻,還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這些不是法律規定,有的時候對無效婚姻的處理還是缺乏法律依據,因此,從完備我國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特別是完備我國無效婚姻制度的角度出發,在此次婚姻法修改中應當對無效婚姻作出明確的規定。
二、無效婚姻的情形本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1)重婚的;(2)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3)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4)未到法定婚齡的。
1.重婚。
婚姻法規定,我國實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因此,一夫一妻是我國婚姻家庭的基本制度。一夫一妻制是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婚姻制度。也就是說,一個男人只能娶一個妻子,一個婦女只能嫁一個丈夫。一個人不能同時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締結婚姻。換句話說,任何人都只能有一個配偶,不能同時有兩個或更多的配偶。一夫一妻制是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原則,是在婚姻關繫上實現男女平等的必要條件,也是男女真心相愛、建立美滿婚姻的要求。實行一夫一妻制就必須反對重婚。
所謂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又與他人登記結婚的違法行為,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他人登記結婚的違法行為。但現實中,一些人鑽法律空子,婚外與他人共同同居生活,不辦理結婚登記,而是以夫妻的名義共同生活。對此,199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對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施行後發生的以夫妻名義非法同居的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處罰的批復是:「有配偶的人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仍應按重婚罪定罪處罰。」按照刑法及司法解釋的規定,構成重婚的法律要件是:當事人需履行婚姻登記手續;或者當事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依據上述,重婚有兩種情況,一是有配偶者而重婚,指已經結婚的人,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又與他人登記結婚,或者又與他人以夫妻的名義共同生活。二是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指沒有配偶的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仍然與之登記結婚,或者仍然與之以夫妻的名義共同生活。重婚是被法律嚴格禁止的違法行為。婚姻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禁止重婚。對於重婚的,不僅要確認重婚者的第二個「婚姻」無效,解除其重婚關系,還應當依法追究重婚者的刑事責任,對此,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由於重婚違反了我國一夫一妻的婚姻家庭制度,嚴重違背了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影響家庭穩定和社會安定,沖擊計劃生育政策,導致腐敗,敗壞黨風,因此婚姻法明確規定重婚(即指重婚者的第二個婚姻)是無效婚姻。國外許多國家的法律對重婚都是明令禁止的,並規定其為無效婚姻,如瑞士規定,結婚時配偶一方已經有婚姻關系的婚姻無效。俄羅斯規定,雙方中有一方已與他人登記結婚的婚姻無效。菲律賓規定,重婚或多配偶的婚姻無效。我國台灣地區規定,違反有配偶者不得重婚或者一人不得同時與二人以上結婚規定的婚姻,為無效婚姻。
2.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禁止近親結婚,是人類長期生活經驗的結晶,是人類婚姻的總結。男女近親結婚,很容易把雙方精神上和肉體上的弱點和缺點集中起來,遺傳給下一代,有損於下一代的健康,不僅不利於下一代在社會中生活,也給國家、民族的興旺和社會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後果。因此,禁止近親結婚是古今中外法律的通例。例如,我國《唐律疏議·戶婚》中規定:「諸同姓為婚者,各徒二年,緦麻以上以奸論。」明律規定:「凡同姓為婚者,各杖六十,離異。」大清律例也對近親結婚規定了罰則。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第五條規定:「禁止男女五代以內親族血統的結婚。」《晉冀魯豫邊區婚姻暫行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直系血親,直系姻親及八親等以內之旁系血親不得結婚。」1950年婚姻法規定,為直系血親,或為同胞的兄弟姐妹和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者,禁止結婚;其他五代內的旁系血親間禁止結婚的問題,從習慣。外國的法律也同樣禁止近親結婚。如俄羅斯聯邦婚姻家庭法典規定,雙方是直系親屬,或者是同胞兄弟姐妹,或者是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或者雙方是收養人或被收養人,不準結婚。日本民法典親屬編規定,直系血親或者三親等的旁系血親之間不得結婚。
近親結婚對社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此次修正的婚姻法將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婚姻規定為無效婚姻。國外也有將近親屬間的婚姻視為無效婚姻的規定,如瑞士、義大利、俄羅斯、菲律賓等國家就根據本國的情況,規定婚姻當事人是法律禁止結婚的直系、旁系血親、姻親或者有收養關系的婚姻為無效婚姻。瑞士規定,配偶雙方是被禁止結婚的血親或者姻親的婚姻無效。我國台灣地區規定,違反直系血親、直系姻親或者旁系血親、旁系姻親之輩分不相同或者旁系血親之輩分相同,而在八親等以內者不得結婚規定的婚姻,為無效婚姻。本條中規定的「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是指有婚姻法第七條第一項規定的禁止結婚的情形,即結婚的男女雙方是直系血親或者是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3.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男女結婚組成家庭後,不僅開始了兩個人的共同生活,夫妻互相依存、互相幫助、互相扶養,而且還承擔著養育子女的義務。為了配偶及子女的身體健康,禁止患有嚴重疾病的男女雙方結婚,其目的是防止當事人所患的疾病傳染給對方特別是傳染或遺傳給下一代,保護下一代的健康,以利於家庭的和睦、幸福。如果結婚的男女雙方在結婚時患有法律禁止結婚的疾病,那麼,該婚姻則可以確認為無效婚姻。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婚姻當事人必須是婚前患有婚姻法第七條第二項規定的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那麼,哪些是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姻法第七條第二項未作明確的規定,主要考慮的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醫學上認為不宜結婚的疾病會隨之治癒,同時還會發現新的不宜結婚的疾病,因此,婚姻法不宜明確具體的規定哪種疾病是醫學上認為不宜結婚的疾病。實際生活中,哪些是醫學上認為不宜結婚的疾病,可由行政法規或有關部門具體規定。根據母嬰保健法的規定,目前,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可以理解為以下疾病:嚴重遺傳性疾病、指定傳染病、有關精神病。母嬰保健法第九條規定,經婚前醫學檢查,對患指定傳染病在傳染期內或者有關精神病在發病期內的,醫師應當提出醫學意見;准備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暫緩結婚。經婚前醫學檢查,對診斷患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嚴重遺傳性疾病的,醫師應當向男女雙方說明情況,提出醫學意見;經男女雙方同意,採取長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結扎手術後不生育的,可以結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禁止結婚的除外。指定傳染病,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艾滋病、淋病、梅毒以及醫學上認為影響結婚和生育的其他傳染病。嚴重遺傳性疾病,是指由於遺傳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者部分喪失自主生活能力,後代再現風險高,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遺傳性疾病。有關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第二,導致婚姻無效的當事人所患的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應當是當事人結婚前患有的,而不是結婚後患上的。因為婚姻法第七條明確規定,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是禁止結婚的,也就是說是根本不能結婚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有的要求結婚的男女當事人弄虛作假,欺騙了婚姻登記機關,辦理了結婚登記。再有,目前國家要求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婚前健康檢查制度。由於婚前健康檢查沒有普遍開展,因此,有的患有禁止結婚疾病的當事人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因此,婚姻法規定,當事人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婚姻為無效婚姻。如果婚姻當事人是在婚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或者在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在有關部門要確定其婚姻關系無效時,當事人的疾病已經治癒的,則不能確定其婚姻為無效婚姻。簡而言之,對當事人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婚姻,應當在當事人疾病治癒前確認其婚姻無效。
4.未到法定婚齡的。
婚姻法第五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男二十二周歲,女二十周歲,是男女可以結婚的法定年齡。法定結婚年齡是指法律規定的男女雙方可以結婚的最低年齡,也就是說,男女雙方不到這個年齡就不能結婚,只有達到或高於這個年齡才能結婚。對男女最低的結婚年齡予以規定,是古今中外法律的通例,其主要是由於婚姻關系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所決定的。根據人類生長的規律,男女只有達到一定的年齡,其身體、生理和心理才發育成熟,如果過早的結婚,開始過性生活,會對男女雙方當事人的身體和心理帶來不利的後果。如果過早的結婚,當事人還不完全具備判斷和處理事務的能力,很難承擔婚後對家庭、子女和社會應盡的責任。因此,婚姻法確定的男二十二周歲、女二十周歲的法定結婚年齡,既考慮了男女青年的身心發育,又考慮到國家控制人口的政策,城鄉群眾的接受程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
男女當事人結婚,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違反了婚姻法關於法定結婚年齡的規定,因此,新修正的婚姻法將其規定為無效婚姻。國外也有這樣的規定,如義大利、俄羅斯。俄羅斯規定,結婚的男女雙方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的,應認定婚姻無效。義大利規定,違反未成年不得結婚規定而締結的婚姻無效。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關部門在確認某一個婚姻是否有效時,只能對男女當事人在有關部門確認其婚姻是否有效時仍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婚姻,確認為無效婚姻。如果男女雙方在結婚時的實際年齡低於法定結婚年齡一、二歲,等一、二年後,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申請確認婚姻無效,或有關部門要確認其婚姻無效時,男女雙方當事人已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不能確認其婚姻為無效婚姻。簡而言之,對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的婚姻,應當在男女當事人未到法定結婚年齡屆至前提出或確認其婚姻無效。
新修正的婚姻法規定了上述四種無效婚姻。在此之前有關部門制定的行政法規如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及司法解釋等規范性文件規定的無效婚姻的情形,如果與本條的規定不一致,應當根據本條的規定作出相應修改。
Ⅲ 各國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歲
中國篇
中國封建時代有早婚的習俗,唐朝男15、女13聽婚嫁;宋明清時期男16、女14可以嫁娶。
1949年以前,很多地方12歲都可以結婚。1949年以前結婚的婦女,初育年齡19-21歲最多。
195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的法定婚齡為男20歲,女18歲。
198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少數民族地區不一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補充規定》規定:少數民族公民的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0周歲,女不得早於18周歲;禁止未達結婚年齡的男女預先訂婚。《內蒙古自治區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補充規定》規定: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的蒙古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0周歲,女不得早於18周歲。西藏屬於民族自治地方,根據《婚姻法》第五十條的規定,西藏自治區人大可以結合當地民族婚姻家體能夠的具體情況,指定變通規定,所以西藏地區的法定婚齡可以比國家的低2年。
中國香港法定結婚年齡為16歲。
中國澳門的結婚法定年齡是16歲,但是澳門居民年滿16歲以上但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須經父母雙方或監護人的同意,又或經法院的許可方可結婚。
中國台灣《民法典》規定:「男未滿18歲,女未滿16歲者,不得結婚。」
世界篇
美國:各州不一。部分州規定,如雙方未滿成年人年齡,須經父母同意方可結婚;有的州規定男子不滿18歲、女子不滿16歲者,即使父母同意也不能結婚;有些州規定為男21歲,女18歲;愛達荷、密西西比、新澤西和華盛頓等州則允許年滿14歲的男孩、年滿12歲的女孩結婚。
加拿大:安大略省婚姻法規定,凡年滿21歲的加拿大公民,只要攜帶兩種有照片的身份證明原件,就可到安省政府相關機構領取結婚證;不滿21歲者,則在攜帶的兩種身份證明上必須有出生證明,因為不滿16歲不準結婚,滿16歲的如要結婚,需經父母同意。
俄羅斯:在2002年以前,法定結婚年齡為16歲。2002年,俄國議會下院杜馬通過了一項法案,准許將合法結婚年齡從16歲降低到14歲。
澳大利亞:1961年《結婚法》規定的男女法定婚齡分別為18周歲和16周歲。但是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男子以及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女子,經父母同意,由父母向法院申請,經申請被許可後,可以結婚。女孩如果已經未婚先孕,法院出於避免出現非婚生子女的考慮,往往會對結婚申請給予許可。1991年《反性別歧視法》修正案把男女法定結婚年齡統一為18周歲,經父母同意和法院許可才能結婚的年齡也相應的修改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不分男女)。不過,有資料顯示:澳大利亞法定結婚年齡為男21歲,女16歲。
韓國法定結婚年齡:男18歲、女16歲以上。未滿20歲者,要申請結婚時必須有父母的同意。女子在婚姻6個月內不能申請再婚,但有醫生的妊娠診斷證明可作例外處理。
印度法定結婚年齡是男孩為21歲,女孩18歲。
丹麥、波蘭法定結婚年齡為男21歲,女18歲。
瑞士、挪威、越南法定結婚年齡為男20歲,女18歲。
德國、義大利、蒙古、秘魯、英國、新加坡法定結婚年齡男女均為18歲。
羅馬尼亞、巴基斯坦法定結婚年齡為男18歲,女16歲。
菲律賓法定結婚年齡為男16歲,女14歲。
伊朗法定結婚年齡為9歲。
荷蘭法定結婚年齡為12歲;一說男18歲、女16歲。
法國、比利時法定結婚年齡為男18歲,女15歲。
日本法定結婚年齡為男18歲、女16歲。
巴西法定結婚年齡男女均為16歲。
泰國的法定男女結婚年齡為17歲。
墨西哥、葡萄牙法定男女結婚年齡為男16歲,女14歲。
阿根廷、西班牙、希臘法定男女結婚年齡為男14歲、女12歲
Ⅳ 新婚姻法結婚年齡是多少歲
法律分析:法定結婚年齡(簡稱:婚齡)是指法律所確認的准予結婚的最低年齡。只有達到一定年齡的當事人才能從心理和身體上達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才能夠承擔婚姻的後果。的確定,一方面要考慮自然因素,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因素,因此,各國關於法定婚齡的規定有所不同:丹麥、波蘭、美國一些州規定為男二十一歲,女十八歲;瑞士、越南規定為男二十歲、女十八歲;德國、新加坡、日本規定男女均為十八歲;俄羅斯規定為十八歲;羅馬尼亞、巴基斯坦規定為男十八歲,女十六歲;菲律賓規定為男十六歲,女十四歲。中國封建時代有早婚的習俗,唐朝男十五、女十三歲婚嫁;宋明清時期男十六、女十四可以嫁娶;中國台灣「民法典」規定:「男未滿十八歲,女未滿十六歲者,不得結婚。一方面考慮適當提高法定婚齡有利於廣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學習,以及計劃生育工作;同時也注意到法定婚齡過高,不符合自然規律的要求,也脫離群眾、脫離農村實際。中國大陸法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中國港台法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18歲,女不得早於16歲。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七條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第一千零五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
(三)未到法定婚齡。
Ⅳ 2021年婚姻法結婚年齡是多少歲
不同國家婚姻法中所表明的結婚年齡也是有所不同的,像是伊朗只有九歲,大部分國家都是在十六歲到十八歲之間,但是中國2021年法定結婚年齡是男性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領結婚證,而女性不得早於二十周歲結婚。
一、中國的法定結婚年齡
婚姻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要求,只有當婚姻達到一定年齡時,才能具備適宜的生理和心理條件,履行夫妻義務,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因此,雖然我國法律賦予了每個公民結婚的權利,但並不是所有公民都能成為婚姻法律關系的主體,只有達到法律規定的結婚年齡的人才能享有結婚的權利。中國的法定結婚年齡男性不早於22歲,女性不早於20歲。
二、法定結婚年齡的確定
確定法定結婚年齡,一方面要考慮自然因素,即人的身體發育和智力成熟,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因素,即政治、經濟和人口發展。因此,不同國家的法定結婚年齡不同:在丹麥,波蘭和美國,男性結婚年齡為21歲,女性為18歲。在瑞士和越南,男性20歲,女性18歲。德國,俄羅斯和新加坡規定男女都是18歲;日本,羅馬尼亞和巴基斯坦規定男性18歲,女性16歲。在菲律賓,男性16歲,女性14歲。在封建時代,中國有早婚的習俗。
其實我本人覺得中國所制定的結婚年齡真的很好,因為年紀太小連自己都照顧不好,談什麼去維護家庭並且還要養育孩子呢?而且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在二十五六歲的時候還是在父母身邊的寶寶,根本不具備養家的能力,而且二十歲以上結婚也是對女性的保護,過早的結婚生育對女性的危害非常的大。
Ⅵ 《婚姻法》第十七條、十八條的原文內容
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內金;
(二)生產、經營的容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不需要解釋的很清楚啊!
Ⅶ 哪些國家通過了同性婚姻法
丹麥,1989年6月7日,通過法律承認同性注冊成為伴侶,也是歐洲第一個承認同性伴侶的國家;
荷蘭,1998年1月1日,《家庭伴侶法》正式生效(同性亦可);
德國,2000年11月10日,德國聯邦議會通過了「同性婚姻法」,2001年8月1日開始生效;
法國,2000年1月同性伴侶可登記結婚,享有繼承權,社會保險以及福利;
比利時,2003年1月30日實行;
西班牙,2005年6月30日,西班牙總統發表演講,2005年7月3日同性婚姻合法化;
挪威,2008年6月11日通過了同性婚姻法,於2009年1月1日生效;
瑞典,2009年5月1日正式承認同性結婚並實行;
葡萄牙,2010年1月8日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
冰島,2010年6月12日,冰島議會全票通過允許同性婚姻存在的法案 ,並於6月27日正式生效。 68歲的冰島女總理西於爾扎多蒂和她的女友56歲的萊奧斯多提爾,在當天同性婚姻法生效後,成為冰島首對結婚伴侶;
盧森堡,2015年1月1日同性婚姻法生效;
英國,2014年3月29日同性婚姻法生效;
斯洛維尼亞,2015年3月,國會通過了同性婚姻法;
愛爾蘭,2015年5月22日,全民公決讓同性婚姻合法化;
芬蘭,2017年3月1日同性婚姻合法化,屆時同性伴侶在北歐所有國家都可以合法結婚了;
奧地利,2017年12月5日,根據憲法法院的裁決,從2019年1月起,奧地利境內同性戀人可以正式登記結婚
馬爾他,2017年7月12日,馬爾他共和國的國會投票,幾乎一致地同意了同性婚姻法案(66票贊成、1票反對),同時同性配偶可領養孩子;
2、美洲
加拿大,2005年7月20日,國會通過了法案,允許同性戀結婚;
阿根廷,2010年7月15日,參議院通過法案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化,此前阿根廷由於保守派和天主教會團體強烈反對同性戀婚姻, 阿根廷曾爆發了6萬人的大遊行,呼籲將同性戀婚姻合法化;
美國,2015年6月26日,最高法院大法官安東尼·肯尼迪撰文表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尊嚴。憲法賦予他們這項權利。」裁定同性婚姻在全美國都是一項合法權益;
哥倫比亞,2016年4月7日同性婚姻合法化生效;
3、大洋洲
.紐西蘭,2013年4月17日眾議院以77張支持票對44張反對票最終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會。給予同性戀者高度尊重和法律認可;
澳大利亞,2017年12月7日同性婚姻合法化生效;
4、非洲
.南非,1998年就制定了《承認習慣法婚姻法》,在2000年11月15日開始實行;這也是非洲唯一一個同性戀婚姻合法的國家。
5、亞洲
中國台灣,2017年5月24日,最高立法院,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宣布,現行的《民法》不允許同性婚姻違憲。這也標志著,中國台灣即將成為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區!最晚於2019年5月4日合法。
泰國:泰國一直被認為是東南亞對於LGBTI(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和變性者)最開放的國家,2018年12月25日,泰國同性婚姻合法化通審,泰國內閣初步批准了《同性伴侶法》。若此法最終獲得立法議會的批准,泰國將成為亞洲首個允許同性結婚的國家!
Ⅷ 瑞士民法典的形成
德法國民法典的對比
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都屬於「民商分立」的模式,就是在民法典之旁,存在一個商法。實際上,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的立法者在制定這兩個法典時,都曾考慮過如何處理當時早已存在的商事法律(在法國是17世紀就公布的《陸上商事條例》和《海事條例》,在德國是《普通商法典》)。結果是相同的:保留了商法典,使之與民法典並存。
其實瑞士也經歷過這樣的過程,但是結果不一樣。這就形成了另一種模式。
形成過程
瑞士是聯邦國家,組成聯邦的各個州在15世紀末逐漸從神聖羅馬帝國獨立出來,集合到一起,在17世紀中葉得到歐洲諸大國的承認,但直到1848年才最終組成為瑞士聯邦,制定了聯邦憲法。在此之前,各州大多已有了自己的民法,有的是在法國民法典的基礎之上制定的,有的是以奧地利民法典為範本制定的。在各州的法典中,伯爾尼法典(1826—1831生效)和蘇黎世法典(1853—1855生效)較有特色。因此,在聯邦成立後,分權的傳統仍很牢固,聯邦憲法並不賦予聯邦有統一私法之權。到19世紀初,雖然由於各州之間商業往來的需要與各州法律不同帶來的不便,統一私法的要求日益迫切,但限於憲法的規定,這種要求無從實現。直到1874年,修改憲法,聯邦取得在自然人的能力、婚姻、債法(合同與侵權行為)、匯票、破產等方面的立法權。據此,聯邦於1874等制定《婚姻法》,於1881年制定《(自然人)行為能力法》(這兩個法後來為民法典所吸收),又於1881年制定《瑞士債務法典》。後者是一個比較完備的法典式法律,包括契約總則、各種契約、公司、商號、商業帳簿、匯票、本票、支票等規定。這個法典既包括了在法德各國屬於民法的契約總則和各種契約,也包括了在法德各國屬於商法的公司、票據、商號等規定,事實上就是一個民商合一的法典。它本來可以稱為「商法典」,但為了與憲法的規定相一致,稱為《瑞士債務法典》。
統一私法(民法)的運動
進一步統一私法(民法)的運動並未就此停止。1884年,瑞士法律家協會委託法學家歐根·胡貝爾(Eugen Hubel)研究瑞士各州的私法,為制定統一私法進行理論上的准備。[1]歐根的研究成果就是他著名的四卷本著作《瑞士私法的體系與歷史》(前三卷《體系》於1885—1889年發表,後一卷《歷史》於1893年發表)。這個著作實際上奠定了瑞士統一私法的理論基礎,表述了作者的意見。1892年,瑞士聯邦司法與警察部委託歐根起草民法典草案。
歐根受任正式起草民法
1898年,瑞士聯邦憲法再次修改,規定聯邦有制定全部民法的立法權,歐根受任正式起草民法。歐根於1900年完成了由人、親屬、繼承、物權四編組成的民法草案,稱為司法部草案。1902年,政府—方面將此草案附以理由書公布,一方面交付由31人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討論。1904年將討論修改後形成的聯邦議會草案提交聯邦議會。1907年12月10日聯邦議會全體一致通過該案,將《瑞士民法典》公布,於1912年1月1日起施行。
加以修改
在此之前,聯邦政府對原有的債務法典略加修改(只對契約法部分略修改,其餘部分未動)於1905年提交議會。議會於1911年5月30日通過,將之改名為《關於補充瑞士民法典的聯邦法律(第五編:債務法)》公布,與民法典前四編同日施行。
其後,1930年對契約法部分又作了修改,1936年對其他部分進行了全面的修改。
由於《債務法》的條文是從第1條編起的(沒有接著前四編編條文號數),又有它自己的施行法(《結束規定與過渡規定》),債務法在整個民法典中,雖稱為第5編,卻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因而習慣上人們常常把「瑞士債務法」與《瑞士民法典》並列,也有人把瑞士民法分為廣義的和狹義的,前者有5編,後者只有4編。但是從官方公布的法律名稱來看,我們應該說,瑞士民法典共有5編,其第5編是《債務法》。
一部民商合一的《瑞士民法典》就是這樣形成的。不管立法者當初保留債務法的內容(將《債務法典》改為《債務法》)的原因和理由如何,這是一種與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不同的模式。
從以上的敘述看來,瑞士民法典的民商合一的模式,與法國德國民法典的民商分立的模式,都是歷史的產物,並沒有如何深刻的理論存於其間。但是,兩種模式一旦形成,就發生了理論上的意義,並引起了理論上的討論和爭論。
Ⅸ 婚姻法中對夫妻共同財產如何認定
根據《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版,歸夫妻共同所有權:(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